翠屏区高店镇团委“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4 11:0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翠屏区高店镇团委“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翠屏区高店镇团委“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

第一篇:翠屏区高店镇团委“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

用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

——翠屏区高店镇团委“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三农问题”的新挑战,农村共青团的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困境和难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探索新的方法,找准新的突破口,创造性的开展共青团的工作,是我们农村团组织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在市、区团委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镇团委在关爱“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其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广大团员在关爱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

一、高店镇的基本情况

高店镇位于宜宾市翠屏区北端,与南溪县的林丰、汪家、黄沙及翠屏区的沙坪、凉姜、金坪六乡镇相邻,距市中心32公里,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场镇社区居委会。总户数6140户,总人口21198人。其中农业人口20221人,共青团员2750人,未成年人5278人,小学生1958人,初中生744人。全镇外出务工农民5360人,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学生”779人。全镇耕地面积15560亩,人均0.79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38元,属远郊纯农业乡镇。

二、关爱“留守学生”是新时期团组织在农村工作的新突破口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学生”是未成年人中的弱势群体,因此,更需要我们倾心关爱和辛勤浇灌。由于父母均外出,造成了“留守学生”监护缺位,亲情缺失,家教弱化,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现实问题和潜在危机。一方面,“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困难更多,严重影响其素质的提高,他们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留守学生”自身及家庭带来严重危害,也给社会造成新的不安因素。另一方面,“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等合法权利又最容易被侵害,从而造成其伤残甚至终身痛苦。因此,我们认为关爱“留守学生”是新形势下保护人权,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的大事,也是新形势下共青团在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和新的突破口。

三、主要措施及效果

在关爱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两手抓:一手是帮助解决生活、学习的实际问题,为“留守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手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咨询引导等措施,帮助“留守学生”逐步树立正确法制观、道德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并且从小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镇团委在2003年9月率先向社会发出倡议并在全镇全面启动“关注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学生”活动,2004年纳入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作,通过“搭班子、选路子、筹票子、结对子”等途径,使关爱行动由零星帮扶变为党委政府领导下、镇团委牵头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工作,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党政主导、团委牵头、学校管理、社会参与、家庭配合”五位一体,“教育、服务、关爱”三兼顾的标本兼治长效机制,顺应了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增强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地预防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了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美丽高店、和谐高店、平安高店打下了坚实基础。

1、立足创建和谐高店,强化关爱责任。近年来,镇团委充分认识到“留守学生”健康成长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在创建和谐高店中的基础性地位,认真分析“留守学生”存在的“四失”(监管失利、教育失力、心理失调、行为失控)现状和“四难”(生活难、教育难、监护难、沟通难)问题,真心关注、诚心关爱,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倾力营造“创建和谐乡镇”的氛围,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作为镇团委、团支部、团员个人、家庭、学校五位一体的共同责任。明确了责任主体,加强了考核监督,实行责任追究,严格奖惩逗硬,对各团支部实行一票否决制。

2、搭建信息平台,注重科学管理。一是建档设卡造册。认真调查“留守学生”家庭、学习及当前监护人等情况,分别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和结对联系卡,落实专人负责,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完善。二是召开恳谈会。不断加强镇、村干部、学校教师、监护人与“留守学生”的沟通交流。三是建立上门走访制度。随时跟踪掌握结对“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帮助排忧解难。针对其言行、思想等状况,及时给予法律、道德等方面教育引导,预防其走入违法犯罪的歧途,使其长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四是创建“留守学生”之家,为“留守学生”提供学习、娱乐和心理咨询、健康服务等的场所。

3、着力机制创新,坚持标本兼治。“留守学生”的成长困境,是农村社会转型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三农”问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个集中具体的体现。也是创建和谐乡镇、和谐社会的难题之一。为此,我们站在维护稳定和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坚持标本兼治,着力务实创新。首先是领导机制创新。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领导组领导下,由镇团委牵头,协调派出所、司法所、妇联、学

第二篇:翠屏区高店镇团委“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

用责任托起明天的太阳

——翠屏区高店镇团委“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三农问题”的新挑战,农村共青团的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困境和难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探索新的方法,找准新的突破口,创造性的开展共青团的工作,是我们农村团组织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在市、区团委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镇团委在关爱“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其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广大团员在关爱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

一、高店镇的基本情况

高店镇位于宜宾市翠屏区北端,与南溪县的林丰、汪家、黄沙及翠屏区的沙坪、凉姜、金坪六乡镇相邻,距市中心32公里,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场镇社区居委会。总户数6140户,总人口21198人。其中农业人口20221人,共青团员2750人,未成年人5278人,小学生1958人,初中生744人。全镇外出务工农民5360人,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学生”779人。全镇耕地面积15560亩,人均0.79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338元,属远郊纯农业乡镇。

二、关爱“留守学生”是新时期团组织在农村工作的新突破口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学生”是未成年人中的弱势群体,因此,更需要我们倾心关爱和辛勤浇灌。由于父母均外出,造成了“留守学生”监护缺位,亲情缺失,家教弱化,由此造成了一系列现实问题和潜在危机。一方面,“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困难更多,严重影响其素质的提高,他们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给“留守学生”自身及家庭带来严重危害,也给社会造成新的不安因素。另一方面,“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等合法权利又最容易被侵害,从而造成其伤残甚至终身痛苦。因此,我们认为关爱“留守学生”是新形势下保护人权,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祖国培养合格接班人的大事,也是新形势下共青团在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和新的突破口。

三、主要措施及效果

在关爱活动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两手抓:一手是帮助解决生活、学习的实际问题,为“留守学生”提供了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手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咨询引导等措施,帮助“留守学生”逐步树立正确法制观、道德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并且从小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镇团委在2003年9月率先向社会发出倡议并在全镇全面启动“关注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学生”活动,2004年纳入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作,通过“搭班子、选路子、筹票子、结对子”等途径,使关爱行动由零星帮扶变为党委政府领导下、镇团委牵头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工作,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党政主导、团委牵头、学校管理、社会参与、家庭配合”五位一体,“教育、服务、关爱”三兼顾的标本兼治长效机制,顺应了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增强了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地预防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了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创建美丽高店、和谐高店、平安高店打下了坚实基础。

1、立足创建和谐高店,强化关爱责任。近年来,镇团委充分认识到“留守学生”健康成长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在创建和谐高店中的基础性地位,认真分析“留守学生”存在的“四失”(监管失利、教育失力、心理失调、行为失控)现状和“四难”(生活难、教育难、监护难、沟通难)问题,真心关注、诚心关爱,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倾力营造“创建和谐乡镇”的氛围,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作为镇团委、团支部、团员个人、家庭、学校五位一体的共同责任。明确了责任主体,加强了考核监督,实行责任追究,严格奖惩逗硬,对各团支部实行一票否决制。

2、搭建信息平台,注重科学管理。一是建档设卡造册。认真调查“留守学生”家庭、学习及当前监护人等情况,分别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和结对联系卡,落实专人负责,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完善。二是召开恳谈会。不断加强镇、村干部、学校教师、监护人与“留守学生”的沟通交流。三是建立上门走访制度。随时跟踪掌握结对“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时帮助排忧解难。针对其言行、思想等状况,及时给予法律、道德等方面教育引导,预防其走入违法犯罪的歧途,使其长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四是创建“留守学生”之家,为“留守学生”提供学习、娱乐和心理咨询、健康服务等的场所。

3、着力机制创新,坚持标本兼治。“留守学生”的成长困境,是农村社会转型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三农”问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一个集中具体的体现。也是创建和谐乡镇、和谐社会的难题之一。为此,我们站在维护稳定和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坚持标本兼治,着力务实创新。首先是领导机制创新。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领导组领导下,由镇团委牵头,协调派出所、司法所、妇联、学校等有关部门具体承办关爱工作。其次是联动机制创新。镇团委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不仅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到各自的总体工作格局当中,同时还做到了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由镇团委牵头,武装部、司法、公安、妇联、工会等部门先后成立了“留守学生维权中心”、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民兵助耕队和“爱心妈妈”志愿者服务队,学校开设了“健康之友”心理咨询室,聘请了“代理家长”、“法制校长”,组建了“帮联小组”。特别是成立了“留守学生之家”并定期开放。为其提供了文体活动和法制教育阵地。我们集全镇之智,举全镇之力,探索出了一条“教育、服务、关爱”三兼顾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关爱互助整体联动之路。第三是保障机制创新。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保障是建立“留守学生”关爱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条件。我们通过“搭班子、选路子、筹票子、结对子”的方式和“讲政策、援法律、助学费、送慰问、帮生产”等途径,使关爱行动成为党委政府领导、镇团委牵头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工作,初步建立起了“政府投入、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基金扶助”的多元化关爱保障体系。

4、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立体网络。开展外出民工“留守学生”关爱活动,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支持和配合。我们通过建立团员“三帮两联”、学校教师“一帮一”、学生互助“二帮一”制度,现在,779名“留守学生”都落实了关爱、帮助人员。一方面,切实帮助“留守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健康及法制观、人生观形成等方面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主动向社会各界倡议共同关爱,多方争取对“留守学生”关爱基金的投入,广泛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为“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和正常开展活动不断提供了图书、文体活动用具等物质资料。如得到团市委、团区委、区总工会等精神和物质的帮助;高店籍青年民营企业家李沁等的资助。

5、初显活动成效,关爱任重道远。开展“关注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学生”活动三年来,一是劳务经济持续增长,劳务收入明显增加。外出民工寄回的现金由2002年的500万元上升到2005年的2000余万元。农民增了收,为创建“平安高店”打下了物质基础。二是“留守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目前全镇“留守学生”无一人辍学,无一例违法犯罪。三是留守学生为创建平安乡镇、和谐乡镇做出了新贡献。通过关爱帮助后,“留守学生”已成为一支宣传法律、宣传道德、宣传卫生等知识的新生力量,为创建平安乡镇、和谐乡镇做出了积极贡献。四是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群众普遍认为关爱活动是在为民办好事、办实事。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客观存在和面临的社会问题,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题和基础性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实”字上下功夫,在“干”字上做文章,坚持“管”不越位、“帮”不余力、“放”不撒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努力为“留守学生”撑起一片爱的蓝天,使他们健康成长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有知识、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栋梁之材。

四、工作体会

1、要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才能更好地有为的思想。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新形势,特别是三农问题的严峻挑战,团组织不要畏惧,不能退缩。要开拓创新,勇于进取;要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才能更好地有为的思想。

2、认真调查研究,找准新的突破口。要善于深入实际、深入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心灵,认真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的突破口。

3、积极进言,贵在落实。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建议,被采纳后要牵头积极组织实施。

4、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善于开发社会资源。既要积极带领团支部和团员积极工作、苦干实干,又要善于开发社会资源,同其它部门及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共同奋斗。

第三篇: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做实事 促进健康成长献真情

-----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留守儿童示范校单行材料

一、基本情况

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位于县城东20公里处高坝店镇渔塘村,依山傍水,历史悠久,环境幽雅。学校始建于1942年,现为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教职工51人,在校学生500余人,寄宿学生19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120余人。我镇虽然近几年发展较快,但是还很贫困,绝大多数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离乡背井,特别是忍痛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留守儿童”队伍也越来越庞大。毋庸质疑,如何让这一特殊群体健康成长已成为全社会及各级关工组织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心理失衡、学业失助、安全失保、亲情缺失等问题,我校着力实施留守儿童“五关爱”,即思想上关爱,亲情上关爱,生活上关爱,心理上关爱,学习上关爱”为主要内容的“留守儿童关爱工程”,让他们在关爱中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以下就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这项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做一汇报。

二、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一是成立了以校长李杰任组长、党支部书记杨德怀任副组长,副校长、工会主席、各班主任为组员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关爱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关爱办公室,工会主席虞福琴任主任并负责日常办公。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实施,真正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阵地。二是积极与上级关工委、妇联、党团组织及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网络体系。三是成立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让留守儿童享受家的温暖和得到亲情的呵护。如八年级学生刘某,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外婆的话他充耳不闻。该生十分厌学,成绩差,乱花钱,吸烟,打架„„算是一个家里无人管,学校又难管“老油条”,在很多人眼里他似乎成了一个既可怜又可恨的人物。面对现状,班主任毫不犹豫的当起了他的代理家长。第一步,革除陋习,监控开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第二步,树立信心,培养学习兴趣。班主任对他无好找好。发现他打篮球还可以,于是班主任鼓励说:那好,课余打,体育课打,周末打„„渐渐地体育好起来,运动会上还拿了名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也有了信心。一学期下来,刘某的成绩居然从班上的倒数第二名进步了十五名,被学校表彰为学习进步生,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领奖,感动泪流满面。在每年春节的返乡民工民意调查中,有90%以上的家长对我校留守儿童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说这样的管理教育让他们在千里之外感到非常踏实。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落实联系卡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首先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摸底,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根据掌握的情况(即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监护人基本情况、其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将“留守儿童”分为五类(道德失范类、学习失助类、安全失保类、心理失衡类、综合及其他类),将每个“留守儿童”分类别建立情况档案,制作了含有班主任老师、“代理家长”及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内容的“家校联系卡”,形成一个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信息网络,便于班主任老师、“代理家长”、“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监护人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使“代理家长”在关爱“留守儿童”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是认真落实联系卡制度。为了让留守儿童感到学校就是大家庭,处处充满着温馨,处处有温暖,我校每学年都隆重召开了留守儿童帮扶动员大会,公布留守儿童与帮扶人的名单,让党员干部、教职工、青年志愿者等与“留守儿童”结对做“代理家长”,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要求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交流,并辅导其作业;每月与监护人进行一次联系,通报留守儿童的学习、思想、生活情况;为家长与留守儿童交流搭建平台,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通一次视频或写一封书信;“代理家长”每季度向学校汇报一次留守儿童情况,提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校每期开展一次向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通过党员和积极分子承诺活动,2012年,共走访慰问留守儿童30余人次,为20多名学生捐献生活费补足600余元,购买学习资料120余册,学习机11台,发放慰问品160余件。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县妇联每学期都要来我校调研,举办讲座,填写调查问卷、发放慰问品等形式关爱两年来有20余人次先后获得了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发展中心和西北大学奖学金项目支持。

三是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 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困惑,心理教师能耐心倾听、全面分析、积极引导。增设了健康教育课,创建了活动室。加强了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生理健康状况的重点帮扶,提供心理咨询室80余次,专题讲座两次,为师生熬制防季节性流行传染病中草药三次,逐步完善心理、生理和卫生健康教育体系。

(三)成立关爱办公室,开通“亲情”热线,架起留守儿童与家庭沟通的桥梁。

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阵地,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谎、欠债、打架„„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学校责无旁贷。为此我校成立了关爱办公室,安装了亲情电话两部,免费开通了“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亲情”热线,通过亲情电话、视频感化、交心谈心,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同时也方便外地的家长经常向班主任了解自己子女的情况。本继续开展了留守儿童每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每月一次视频或写一封信的活动,向父母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我们还把把写得好的书信,在全校展示,并评奖。让他们享受到家庭快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七年级学生蒋某,由于父母多年在外打工,性格孤僻,心胸狭窄,经常因和同学闹点小矛盾便离校出走,于是班主任不得不打完所有可能联系得上的电话,找遍蒋某所有可能去的地方,一有点消息就马上赶到,“顺藤摸瓜,千里追踪”,好几天才能找到他。在亲情上关爱,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鼓励,帮助教育留守儿童。现在,他们不再逃学,不再打架,不再“上网”„„老师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学校不仅教学秩序有条不紊,而且学习氛围越发浓厚。

(四)扎实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各类活动。

1、积极开展“五坚持五得到”活动,让“留守儿童”的身心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健康发展。一是坚持主题教育,让孩子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如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以 “我是留守儿童,我要快乐生活”等主题演讲比赛,帮助留守儿童树立信心,学会独立生活,快乐过好每一天。二是坚持文体娱乐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团结友爱互助合作中得到快乐。如举办联欢会、运动会等活动,使留守儿童在展示才华、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团结互助、力求上进的思想情操。三是坚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孩子在革命传统洗礼中得到快乐。如组织留守儿童祭扫烈士墓、听革命传统报告等活动,激发留守儿童爱国热情和立志成才报效祖 国的理想信念。四是坚持道德践行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文明诚信中得到快乐。如组织他们开展“雷锋在行动”、“好习惯从点滴养成”等活动,在亲身体验、道德践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五是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崇尚科学中得到快乐。如组织孩子们开展小发明、小设计、小制作等活动,在综合实践中培养爱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2、为了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建起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购置了文体娱乐器材100余件、安装了大彩电,增设了图书柜、报刊杂志架等全方位为留守儿童学生提供娱乐学习场所,让周六日留守学生在活动室看电视、下象棋、军棋、跳棋等活动。同时让学生自制传统运动器材,如:滚铁环,丢沙包,踢毽子,跳皮筋,锻炼学生体质,让学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同时为了培养留守学生自立、自信、自强、自尊等能力,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叠被子比赛、包饺子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亲情写信比赛等,这些活动,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为了让留守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实践行”系列活动,在学校里做文明中学生,在家庭里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在社会中成为遵纪守法、敢于担当的小公民。开展丰富多样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处世。邀请共青团省委宣讲团,召开了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让生命充满爱的感恩教育活动”的演讲。精彩的演讲,让家长教师学生热泪盈眶、深情拥抱。随之去敬老院献爱心,去社区打扫卫生,帮父母干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学生感恩社会的关爱,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教师的培养。

(五)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镇有个别商户开设黑网吧,主打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主意,招揽周六周日“无家可归”孩子到家上网,予以计时收费。一段时间,有个别孩子通宵达旦沉湎于网络,弄得学习荒废,形容憔悴。学校发现情况,及时与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对这些黑网吧进行严厉的打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此同时,对屡禁不止的老虎机进行整治,没收多台机器,对情节严重的商户进行罚款。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活动,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有效净化,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协调下,与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加强协作,定期开展“拒绝网吧”、食品安全检查等综合整治活动,有力地净化了“留守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困难和信心

经过两年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做到让学生学的更快乐,玩的更开心,生活的更舒心;让家长更放心,社会更满意。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学校经费不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

加强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工作机制,不断总结,推陈出新,狠抓落实,把 “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新的贡献。

高坝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二0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第四篇: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材料2011.3

留守也快乐

——罗江县蟠龙镇学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材料

罗江县蟠龙学校位于罗江县蟠龙场镇,属深丘地区,地方偏僻,与旌阳区通江镇、东太镇;罗江县白马镇、回龙镇、鄢家镇相邻。我校系罗江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即幼儿园、小学、初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合一),现有教职员工56人,中小学开设14个教学班,现有在校学生579人,“留守学生”159人,占学生总数的31.7%。这些“留守学生”的家长长期不在家,使得他们生活上缺乏家庭的关照,精神上缺乏亲人的关怀,学习上缺乏家长的监管。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近几年来,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把“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纳入重要日程,与社会联动,实施“关爱留守学生”计划,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实施“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

开学初及组织成立了以校长曾龙贵同志为组长,政教处处主任唐国平为副组长,校中层干部及班主任、生活老师为成员的实施“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确保“留守学生”的各项工作能全面认真落实。同时要求学校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团队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我校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了蟠龙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学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总结,举办一次“代理家长”(学校老师)座谈会,每个月开展一次关爱活动。每学期过一次“集体生日”,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学生”教育与管理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二)建立评价、激励制度

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学校教育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同时对“留守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大力表彰。

(三)建立留守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制度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三、设立“留守学生亲情电话”、开展心理咨询

学校还专门为留守学生设立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8383900029及***,对学生免费开放。

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时或不定时开放,针对留守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专项咨询和心理辅导矫正。

四、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形成“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合力 学校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理家长”,积极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要求“代理家长”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即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

二是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三是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学生的突发情况等; 四是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五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予以矫正,努力转化留守学生中的“问题学生”。

五、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学习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爱护,生活上给予关心

由班主任合理安排任课老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烦恼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班主任定期召集“代理家长”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适时安排 “代理

家长”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见面会,以加强联系,形成教育活力。同时推行“手拉手”联心工程。即同班级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固定帮助一名“留守生”,为其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以求共同进步。另外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悄悄话信箱”,共同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

六、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活动,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正面教育诱导:

(一)“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二)开展 “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三)开办家长学校。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对家长提出“五个一”要求,即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四)开展“五老”帮扶教育。学校组织依靠“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队伍,多形式关爱帮扶留守学生,七、坚持留守学生登记制度:

每学期开学,学校即对每个班级的留守学生进行全面排查登记,对每个

留守学生的全面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并且对于特困的留守学生给予特殊照顾。

八、完善家长、学校联系机制

每期开始,学校要求各班对全体学生家长联系方式登记造册,对于留守学生的家长和监护人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对于家长的联系电话各班主任必须知晓,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换意见,确保家长、学校、老师的联系不中断。

九、结对帮扶,凝结爱心

我校与德阳市电力局、罗江县电力局、蟠龙镇政府、蟠龙卫生院等单位保持长期联系,以上单位经常派出志愿者进行对口帮扶,与留守儿童进行各种文艺活动,使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十、加强留守之家的硬件建设

5.12地震以来,留守之家遭到很大的损坏,学校积极组织重建,多方筹措资金,呼吁各级政府和社会援助,在县教育局、蟠龙镇党委、政府和省电力公司、德阳市电业局的大力帮助下,于2010年对留守之家进行了重建,添置了留守学生活动室的器具、留守学生阅览室书柜、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室“箱庭咨询”设备等,并于2010年12月举行了“蟠龙镇学校留守学生之家”灾后重建的启用仪式,让留守学生有了一个崭新的“家”。

总之,“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留守学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为他们正确引导。促使他们

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罗江县蟠龙镇学校 2011年3月

第五篇:县团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

县团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

县团委关爱留守学生行动情况汇报

为切实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年,大邑团县委扎实推进“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积极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关于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各项政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关爱留守学生,为留守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切实维护留守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具体开展工作情况如下:

一、坚持完善措施,努力探索关爱工作的长效机制

团县委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

工作,年初根据团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了《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具体实施意见》,以县政府文件下发至各单位,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了活动有计划、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措施,从制度上确保了关爱工作的顺利推进。通过基层团队组织对我县5382名“留守学生”的分布情况以及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逐级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成立了关爱工作理论研究组、工作推进组、成效评议组,并立足团队组织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阶段推进意见》、《大邑县“留守学生之家”建立办法》、《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办法》、《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成效评议办法》等十三项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整合资源,努力凝聚关爱工作整体合力

大邑团县委在实际工作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才能促进关爱工作向纵深发展。团县委全面联合县人口计生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形成了关爱工作的核心资源,结合各部门所需,建立了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切实做到了整体联动、规模推进、相互补充。去年11月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关注流动人口、关爱留守学生、关怀健康成长”的“三关”行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此外,团县委联合大邑电视台、《今日大邑》采编中心形成了关爱工作的外宣资源,联合成都电子高专、西南民大、县中医医院、四川兰田公司等形成了关爱工作的外部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一方面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好了工作;另一方面扩大影响,营造了关爱工作的良好氛围。去年一年开展全县性大型活动21次,中央、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分别为5次、8次、13次,县级媒

体宣传报道34次。

三、坚持志愿服务,努力推进关爱工作深入开展

去年,团县委在我县教师、机关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及广大团员青年中招募了200名青年志愿者;在成都电子高专、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体院等高校中招募了150名青年志愿者,广泛开展了对“留守学生”“三知”、“三沟通”、“五个一”志愿帮扶活动。“三知”是指志愿者要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三沟通”是指志愿者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监护人、班主任沟通;“五个一”是指每个星期为“留守学生”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其父母、监护人、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一次家访,每期制定一份帮护工作计划,每期撰写一份帮扶工作总结。去年年底,团县委特别通过《成都日报》、《成都商报》面向成都征集了30名代理家长,为贫困留守学生提供全方位帮助。

四、坚持重点突破,努力打造关爱

工作特色品牌

一是组建综合网络,突出心理教育。团县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不断优化“留守学生”成长环境。特别重视“留守学生”的健康、安全和法制教育,通过讲座、谈心,以及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等形式,及时化解心理危机,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邑安仁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成立了专门课题研究组,并设立了谈心室、心理倾诉室、校园心理热线,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联合教育、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发挥社会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留守学生”监护工作体系。

二是深化社会实践,突出结对帮扶。团县委积极与成都电子高专、西南民大、成都农业技术学院、西华大学等高校团组织联系,组织高校学生到我县留守学生较为集中的金星、董场、安仁

等乡镇,开展以“构建和谐农村、关爱留守学生”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留守学生结对,通过对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对我县结对留守学生开展了兴趣培养、文化补习、心理辅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广大留守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全年共集中开展社会实践2次,组建了10支社会实践小分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186名。

三是推进扶贫济困,突出社会救助。团县委与四川兰田公司联合开展了“兰田助飞梦想行动”,对100名家庭困难留守学生开展了困难救助,救助资金达4万余元。与县中医院联合开展“千名留守学生医疗救助行动”。由中医院出资20万元为1000名留守儿童提供每人200元的住院医疗救助。11月与县计生局、县妇联联合在金星乡举行了关爱“留守学生”大型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对,协调中医院为留守学生提供了66张“爱心医疗救助卡”,共价值13200

元。

四是注重实际需求,突出亲情定制。年底团县委全面启动了“留守不孤单、爱心助成长”为主题的送温暖帮扶亲情定制行动。挑选了30名农村困难留守学生,通过《成都日报》、《成都商报》面向全市征集大专以上学历的“知心哥哥、姐姐”和“代理家长”,在100多名应征者中,确定了30名“知心哥哥姐姐”。“知心哥哥姐姐”通过团县委统一调配,根据留守学生心理素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所需,以“亲情定制”的方式与留守儿童组成“代理家庭”,开展功课辅导,教孩子们唱歌、绘画、做家务等,并送去了统一制作的“爱心联系卡”。团县委同时联合相关部门为30名留守学生送去了每人500元的慰问品和慰问金,为全县105名无电话的留守学生家庭安装了爱心电话,并赠送一年的话费。

总之,年大邑团县委在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中为全县“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好事、实事,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关爱思路,争取来年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载翠屏区高店镇团委“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翠屏区高店镇团委“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施玉芹 留守儿童”就是那些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绝大部分由祖父母照顾的儿童。由于祖孙年龄相差大,再加上这部分农村老年人在家教观念、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

    关爱留守学生

    关爱留守学生 在乡村小学耕耘十载,感触良多。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县,经济条件不好,很多成年人都是在外打工挣钱养家。在家里的大多是两代人“爷爷奶奶和孙儿孙女”没有上辈的甚......

    卢店镇三个优先关爱留守儿童

    卢店镇三个优先关爱留守儿童一是安全上优先保障。依托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组织二三级网格长督促各自网格对全镇河道、路段进行安全检查,树立安全警示标志,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并......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威戎镇中心小学一、基本情况 静宁县威戎镇中心小学是按照国家、省、市、县关于优化教育资源,调整结构布局的精神,于2004年撤并新建的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占地9342平方米,建筑面积1710平方米,现有教师15人,学生358人,留守学生81人,占学生人数的23%。学校以“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精业育人......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陈潭秋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下午好! 我是陈潭秋中学的政治老师、政教副主任秦和平。我具体负责我校的留守学生关爱工作。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镇团委工作汇报

    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调研工作汇报各位领导:上午好!首先,我非常感谢团市委及团县委领导能给我这次汇报工作的机会,我对这次汇报非常的重视,因为它不仅是“大团建”建设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