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论文(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11:0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思考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整理更新时间:2008-2-15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单亲家庭”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欠缺父爱或母爱。?

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

4.还有小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如有的父母为孩子聘请了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都签订了协议书。家长每年为此付出一定的代理费用,代理家长必须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教育管理好孩子。?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有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如在四川甚至出现了一个13岁女孩“留守”家中被堂伯父诱奸生子的案件。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

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第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四,学习问题。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

三、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

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3.从社会的角度看。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4.从政府的角度看。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完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文章录入:阿勇

责任编辑:阿勇?

第二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爱心班主任

————以大竹园小学留守儿童为例

大竹园小学

李志莹

引言: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城务工人数增多,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孩子们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情感、心理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题,而且关乎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国内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主要是近几年才有的,中央教科所和部分地区市县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是概括性的对全国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提出普遍性的解决策略,停留于问题现象的揭示和讨论上,而具体实施操作方案还有待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相对大,大竹园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随机访谈、促膝谈心、调查以及文献法,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向网络有关专家及工作人员咨询有关教育方面的现状及留守儿童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走访部分村民(大部分为监护人)、学生,了解他们现在的心理状况。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盘龙区大竹园村委会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提供建议,为大竹园教育的发展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力求独辟发展之路,引导广大农村留守儿童走出窘境。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把爱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学会把爱献给他人。以爱为核心进行班级管理,能让班级充满友爱、活力和阳光。班级管理回归爱,尤其要注重细节,班主任必须巧妙的利用班级管理艺术,形成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友爱的合力,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摘要: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潮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增长,其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大竹园村亦然。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小学学生的主体,隔代教育也已经成为农村家庭教育的主流形式。再加上农村小学条件差,受教育的学生人数锐减,教育整合, 学生上学的路程明显增长。做为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班级管理制度化、日常管理民主化;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该村地理环境优势突出,教师人力资源独特,针对当前留守儿童的问题,利用优势采取独到的教师“跟生”教育等的一系列具体特色解决方案,从留守儿童问题现象的揭示和讨论层次上,深入根本解决问题。

关键词:爱

班主任

解决方案

(一)大竹园村留守儿童现状

大竹园村全村总人口2700多人,农业人口占98%,在外务工人口1400多人人,约占52%。全村委会儿童有400多人,留守儿童达240多人,其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180人,占75%,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60人,占25%,数量相对较大。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95%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2%的由其他亲戚照看。87%的留守儿童经常和父母电话联系,8%的和父母偶尔联系,4%的和父母经常不联系。对父母外出打工70%的同学表示满意,41%的表示不满意。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87%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很辛苦,约78%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7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34%的同学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对自己学习没有影响,50%的同学认为影响较大,35%的同学认为有一点影响,5%的同学表示不知道。从学习态度来看,64%的同学积极好学,53%的同学厌学,23%的同学又逃学现象。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再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45%,中等的76%,又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拉帮结派的占13%。

一.大竹园村委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表现

(一)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现状堪忧

四世三代全靠种地耕田的大竹园人,先由村里几个中青年出外打工,两三年时间回来,与村里人截然不同了,经济宽裕了,从祖祖辈辈务农蜕变成“准城市人”了,又由于外地房事建业、工程工地量多量大,包工头找进了大竹园村委会,单纯的农民想:与其在家忙的起早贪黑的,不如打苦工打的分明,每天有吃有钱,农民嘛!缺的是钱,多的是力!村里某某农民如是说:“跟着老板,每天供吃供睡,满一个月老板发工资,怎么说也是一两千,在家混一天是一天啊,到时谁给你啊,庄稼还得靠老天赏,左后还落得个嘴尖胡子长的,赚啥呢?”他们普遍的观念是出外打工赚钱是出路,赚了钱来教育孩子也不迟,孩子每时每刻都在身边,想什么时候教育就什么时候教育,钱啊,要趁着年轻的时候挣,多出外走走!说的都有自己的理,也时尚,听起来却觉得很自私,又为他们不懂教孩子的愚昧无知而担心村里的下一代,是否重复他们的足迹:挣钱——养娃——挣钱——养娃——一遍重复一遍,外出打工使得众多家长错失了帮助儿童生长发展的良好时机,致使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多种问题,最后只能在时代的鞭策下,缓慢地向前行。

大竹园村委会现在出外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初中毕业的占23%,小学毕业的占50%,高中生10%。大竹园村委会单亲在家的占全户口数的50%,双亲在家的占20%。逢年过节后,喧闹的村庄又落入沉寂,经常看到满脸疲惫的妇女背着大包小包的农作物,在夕阳下艰难地行走,远远尾随于后的便是失去笑语的孩子们“噼哒噼达”脚步声。而且,近年已有中青年女子出外打工的趋势,主要是广州、浙江等地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全村主要劳动力都到了外面,因此,女子“半边天”的现象日益明显,家长女子担任。因为全村女性较多,大事小事必经过问“半边天”们。每逢年过节的时候,出外打工的“爷们”回来了,揣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披霜戴月的妇女们,此时满脸泪纵横呐!强憋着一肚子的辛酸小声的陪笑着,抢着上前帮着丈夫搬东西。孩子们尽情欢快蹦跳地嬉戏,小村满载着了长年的劳累和久违的亲情进入甜蜜的梦乡!自父、母或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们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割牛草,学会了......一孩子在问到想不想爸爸妈妈时,双眼立刻模糊地小声说:“想,电话里爸爸说要好好学习——听妈妈话,过年时爸爸就买新衣服给我!”双亲在外的,多在广州、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由于路途遥远,路费贵,一出门便是两三年,与孩子们唯一的联系只是电话,每逢父母的电话,孩子们便是:“爸爸、妈妈,我好想你——”哭着不挂电话。

本村一留守儿童张某,四年级下学期,父在广州打工,常年由妈妈带着,家里的十多亩土地,妈妈一个人撑着,另外还有一个年老的爷爷,身体不支,不能做重活。一般间隔一二个月,爸爸会寄一些生活费回来,小姑娘在家里勤快懂事,在班里学习也很好,每天上学来回跑着两公里的路,回家后主动帮着妈妈做家务。由于妈妈不识字,家作也只能是独自完成,农忙的时节,妈妈连孩子有没有作业也不问了,平时也只是偶尔提起罢了。当问起她们孩子所持教育态度观点是,即满脸的不屑和满口的“读书无用”论,即使是孩子有本事,我们还没本事供她呢!索性由着她混个毕业证算了。和孩子邻居的关系,小姑娘有空闲的时候便喜欢来找我说话谈天,每次谈话中谈说中,总忍不住感慨小姑娘那份想念爸爸的情怀,以及她聪明、好奇的心灵,想念之极,还不由自主地说:“要是爸爸在,那该有多好啊!”真想不出小姑娘是如何把作业完整的做好的,更不敢奢望她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繁忙的长期单亲家庭环境里,身心健康发展。健全发育已不易,只能希望她们能坚持、坚持!

(二)“第一个老师”教育残缺

单亲、双亲出外打工,便留下孩子们跟随着监护人,物质上的,父母每月寄送,而精神心理上的,一切留给了电话传送,父母走了,孩子们交给了监护人,而监护人则把他们交给了学校,在收割农忙时节,便是监护人无所谓的占据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即使农闲时,也是监护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更不用说在忙时了,从学校出来,便放下书包背上大小农具走进农田帮着做农活,孩子们的家庭教育变成了田野的忙碌和体力劳动实践,稍有差迟,便是监护人粗暴的吼叫和辱骂。家庭教育成了孩子们空谷飘荡的回音,回顾的眼眸留给了村头遥远的身影,从此,家庭教育变幻成了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糖果、玩具、新衣服。

家庭教育对孩子具有其他教育无可替代的地位,陶行知在就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时曾说:“婴儿出世后,仅仅取了一个名字是不够的。要想婴儿成家立业,必定要用尽心血去教他,养他才行。”为了搞好家庭教育,以便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成长,陶行知曾郑重提议成立“新的父母学校”来培养新父母,以培养更幸福的后一代。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学界一代尊师,也不少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孟母三迁”家喻户晓,曾子为教育孩子从小养诚信的品格,决然杀猪教子。村里一村户李某某,1995年上昆明打工,结婚生一儿子后,留他在上面就读,直到四年级,把孩子带子带回大竹园小学就读,现在读六年级。在问到他在昆明上学与在大竹园上学有什么不同时,小男孩好似一摊宁静了许久的湖水一下子风生水起,一时滔滔不绝,言语间常流露着他怀念在昆明上学的日子,上学放学有爸爸接送,劳累一天的爸爸还能教他做作业,每次开家长会爸爸都卖东西奖励我!现在,我除了要读书外,还要照顾弟弟,妈妈只是偶尔问我的学习成绩„„像小男孩这样的情况,村里占有20%左右,他还算情况好一些的,能在大城市上过学,其余的孩子则与妈妈,或祖辈常年在一起。上学环境固然影响到孩子的成长,然而,单亲、双亲出外打工,长年地与孩子们分处两头,孩子们出生后的能 “第一个老师”的教育与影响便没有了,时断时续的电话联系又怎能弥补孩子全部的心灵缺失与伤残?还何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教养儿女呢?还真要说,养不教,父母之过也。

(三)隔代抚养,亲情饥渴

父母外出打工,监护人和学校就是儿童的学习源地,然而,其基础影响作用的还是取而代之的监护人教育。其一,儿童与监护人的情缘较学校深,监护人大部分是祖辈或亲属,教育影响更大;其二,儿童与监护人相处的时间更长,相对学校,监护人更了解孩子们的种种行为习惯,更有利于交流沟通。而学校教育,相对于监护人的教育,则显得刻板生硬和强制,科学而无心灵的触动与交流。但是,父母亲情的出空,代以监护人传统经验的教养、抚养,以旧思想、观念、方法教养他们,隔代抚养成为历史惯性。

由于监护人“家庭教育”的鸠占鹊巢,一面是传统的“封建”旧观念教养,另一面却是学校的现代人文“生活教育”的科学培养,二者交替影响,把孩子们的“白板”心灵刻写得纷乱复杂,以致于出现反应呆板、性格怪异、冷淡的各种综合怪癖症的儿童,学习成绩一直居下不高,与正常家庭教育的儿童难以和谐相处,日积月累,逃课、旷课、甚至辍学,最终走上社会流浪的一分子。小学至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往往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依赖性和独立性共存、自卑和自尊交替以及自闭性和开放性共存等几个方面,他们内心的成长最需要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可是农村留守儿童连与父母团圆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时刻都感受着父母的温情与关怀了。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他们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现象。

二.大竹园村委会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方案

(一)发展当地经济,就地转移当地劳动力

随着我国一步步的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大转型过渡时期,这是整体发展下带来的乐观形势,这是一个渐进、持续发展的进程阶段,在此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随之而来的便是大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展是我国的必然要求,全社会的发展要求,这有发展才能生存,只有适应才能求得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也留下了很多的社会问题,明显的家庭教育成了留守儿童必须面对的问题,更是教育问题中的社会新问题。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历史进程趋势,所以城市化出现的现问题必须得以正视才能解决,当然,首当其冲,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家庭教育缺失问题的根本策略。“‘离土不离乡’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发展中小城镇,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农业使其产业化,实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管德明)工业和农业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打破农村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实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数量,使经济与教育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弥补大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

(二)小学采取教师“跟生”教育方案

相对于学校教育者,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行为、心理较为熟悉。此外,父母出外之后儿童与监护人相处,处于六至十二时段的儿童,模仿心理极强,监护人的行为、习惯、生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孩子们影响极大。所以,加强学校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对监护人的思想交流,通过访谈、家庭座谈会等形式多方面了解儿童的心灵,以“心灵”教育儿童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心灵”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深入留守儿童生活之中,注意儿童的生活细节,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深入生活,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矫正儿童易出现的行为为偏差的心理问题。与此同时,教育者灌输于监护人科学的教育抚养方法,对症下药地“医治”种种偏差,遏制恶化,防止未出现的问题。对各不同家庭情况的儿童开予不同的“处方”,而学校针对广大留守儿童的共同情况、特征,制定相适的教育方案,创造平等的平台,使其同正常家庭教育的儿童接受同等的教育。以这样普遍与特殊教育方式的结合,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辅助,以此减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出空的伤害,让他们在监护人和教育者的辅导下健康成长。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予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理解照顾他们,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予更多的关注、照顾、帮助,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个别学生予特殊处理。大竹园村小学里教师有2/3均属本地方教师,更有利于学习之外接近留守儿童,学校组织当地教师在课余生活专访留守儿童家庭,了解其具体家庭成员情况和监护人教育情况,深入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进行分析调查。大竹园小学,位于村东,距最近的村户一公里左右,距最远的7公里左右,且较远的户落也有教师就职于大竹园小学,较集中的户落教师人数有2位教师,较远的有13位,小学有2/3的教师是属于外村的,但是所有教师一个周都住校,学校完全可以不采用全寄宿制的方式在学校里辅导学生,学校里可以确定本村教师人数,采取“跟生”辅导,即学校委派本村教师,分配本村学生给以培养。在学校里,上课时,教师是他们知识的传授者,下课放学回家后,教师是他们的父母,在生活中监督管理,了解他们,继续培育他们,教师也对监护人培养孩子的偏颇的教育方式也可作沟通和交流。大竹园村出外打工者多为从事建筑业等副业,每月工资均稳定在1600元左右,当地村委员会可酌情收取部分资金,与学校合作一起解决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缺失而出现的种种学习中的示范性行为,以及心理上的各种偏差。这样,当地教师给予监护人合理的针对性教育辅导,形成学校、教师、监护人和村委会的同向合力,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充分利用当地教师地利的优势,村委带头出面,进而深入留守儿童心灵,悉心调理他们的失爱之心,遏制失范、偏差、出轨。当然,三向合力不可能完全代替父母的地位,在处理时不可避免的要与其父母及时的联系沟通交流,毕竟“知其儿女,不过父母”,经常的让孩子与他们联系亦可弥补一些爱,增强孩子们的情感意识呵护。

(三)“自保”与“社保”的特色保障体系

从农民工产生的根源看,留守儿童的问题源自农民工的问题,而农民工的产生是我国从城乡统筹的角度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在体制上、制度上找原因,从根本上对基层政府和部门进行改革,继续推行村民自治。重新定位乡镇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的关系,保证财权与事权的统一,建立专门的为农民工服务的公共财政,解决了农民工问题,才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大竹园村外出的工的村民较多,其地的基层政府可与当地财政部门联合,建立一个特殊的、专门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共同的财政体制,为学校实施教育辅导的贯彻落实提供资金保障,这样以“财政出资,基层出力,学校操作”的具体可持续发展的“自保”长远方针。

社会保障,即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我们仅仅靠学校和监护人,这样也只能是空喊口号,形式化而已,要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大竹园村留守儿童问题,还需有国家的社会保障。政府与外出打工农民所在地的政府协商合作,在政策上给以优惠,在户籍等问题上给以优惠条件,有条件的即可把孩子一同接过去,在父母工作地就读,逐渐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保护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既然发展是必然,问题会长期存在,矛盾的程度也会变本加厉,那么就应该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建立、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社区是个小社会,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乡镇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由村委会联合学校、机关工委、妇联、派出所,充分利用老教师、老干部和青年志愿者,构建立体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监护体系。这将有助于全面、动态、细致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情况,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和行为倾向,并且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大竹园村不可避免的在发展的大势中产生了问题,但其地的特殊条件,可以因地制宜,制定相适的特色保障体系和体制缓解其矛盾,又何乐而不为呢?利用大竹园村打工农民的公共财政,在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体制下,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源、热力资源,“自保”与“社保”相互协调合作,和谐健康持续发展,不只是一直停留在问题现象的揭示和讨论上,力取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参考文献:

[1](英)约翰•洛克.家庭学校.张小茅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8 [2]叶敬忠、杨照.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与对策.[M].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 [3]夏茂、厉雷、李华军.伤村.[M].文学评论,2008,(6)[4]余永德.农村教育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教育系编.农村教育学.[M].1989 [6]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华东师范大学.2001 [7].辛鸿.对绥江县实现和谐移民的思考[J].新西部,2008,(2):5.[8].林志斌.谁搬迁了—自愿性移民扶贫项目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9].卢大竹园.打造绥江“三县”品牌 共建云南北大门[J].创造,2003,(8):20.[10].李张敏,杨焕兰.对“教育移民”政策的反思[J].安徽文学, 2008,(8):263.[11].陈亮,朱德全.重庆三峡库区农村移民教育隐患问题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28.[12].陆远权.移民教育与移民经济[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5):3.[13].袁宇.以教育生态视角析库区移民教育[J].职业时空,2008,(8):70.[14].绥江县教育局.绥江县教育步入快车道—绥江县教育发展综述[J].云南教育,2006,(4):18.[15].刘万伦.中小学学生学校适应性的发展特点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2):114.[16].杨振.帮学生度过“学习适应期”[J].宁夏教育,2003,(10):11.[17].周庆行,姚俊.基于就业导向的库区移民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22):36.[18].张庭凯,王冬利,张智慧.水库移民的贫困问题及脱贫对策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5.盘龙区大竹园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大竹园小学的一名教师,今天来了解有关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等情况,目的是调查研究城市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党和政府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事实依据,也为号召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作一些努力。此次调查结果不记名,不涉及单个问卷的内容,只用于全部资料的综合统计。因此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和学习,也不会给你家带来麻烦。在此次调查期间给你带来的麻烦敬请原谅,谢谢合作!

问卷设计人:李志莹

性别: 年级:

1、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A(外)祖父母 B亲戚 C其他人 D自己住

2、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

A一周一次 B 一月一次 C经常,不定时 D很少

3、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会出事?()

A很担心 B有时担心 C不担心

4、你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是?()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D不表态

5、你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A孤单没人聊天 B生活没人照顾 C学习没人知道监督 D其他

6、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先向谁求助?()

A给父母打电话 B老师 C亲戚 D自己解决

7、你父母外出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A1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8、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自己平时不够努力

B没有老师或家长的指导

C客观原因

D自己本来就不行

9、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

A听老师话,十分刻苦

B听老师话,比较刻苦

C一般,不爱听老师话

D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

10、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而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你会怎么做?()

A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

B有点气愤,但只在心里想

C无所谓,听完就算

D当面顶撞,对着干

11、你平常如果生病了,会怎么办?()

A忽略 B自己配药 C看医生,抓药 D打电话给父母 E其他

12、你平常会帮助家人做家务吗?()

A每天 B经常 C很少 D从不

13、平常的周末,放假时间都做些什么?()

A做家务 B做农活 C学习D玩

14、在学校里的朋友多吗?()

A很多 B不是很多 C很少 D几乎没有

15、你觉得身边的人关心你吗?()

A从不关心 B偶尔关心 C关心 D很关心

16、你最感谢的人是谁()

A父母 B在家照顾自己的人 C老师 D其他

17、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吗?()

A喜欢,害怕 B喜欢,不害怕 C不喜欢,害怕 D不喜欢,不害怕

18、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

A我很棒,我做的很好 B我做的很一般 C我做的比很多人差 D我做什么都不成功

19、你经常在课后复习功课吗?()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0、父母不在身边,你觉得自己性格变了吗?()

A 变了 B 没变

21、会做饭,洗衣服吗?()

A 会做饭,不会洗衣服

B 会洗衣服,不会做饭

C 两个都会

D 两个都不会

22、每天是否按时吃饭?()

A 按时 B 不按时

23、每个月生活费是多少?()

A 少于50 B 50 C 100 D 100以上

24、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A 明白 B 不明白

25、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是?

本次问卷调查结束,真诚感谢您的参与支持!

第三篇:浅析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一些农村劳动力大量输出的大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长,这些留守儿童,成了当今社会和谐的隐痛,因父母双方都外出找工,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以必须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对其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形成原因 解决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的解释及成因

1.1 何谓留守儿童

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大批青壮年人员外出经商打工,在外拼搏闯世界谋发展,留下子女同老人们待在家里,成为 “留守家庭”。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1.2 留守儿童形成的成因 1.2.1 经济原因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1.2.2 家庭因素

家庭矛盾增多,出现较多的单亲家庭,这是造成留守学生增多的第二个主要原因。一是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往往容易患上种种心理病症,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二是有的孩子疏于管理和家教,甚至拉帮结派形成违法乱纪之事。由于缺乏管护,他们年纪尚幼,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一大隐患。三是一些单亲家庭家长和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由于对孩子产生负疚心理,在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一些孩子还因为没了约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气,进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喜欢在逃学中找乐趣,有些孩子成为日不进校、夜不归宿的流浪汉。2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2.2 心理人格问题

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2.3 道德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2.4 学习问题

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3.1 家庭教育。

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3.2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3.3 社会教育

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32. 高培文.和谐社会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为视角[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125-127. [5] 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 3 王璠.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创新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5):19-24.

4、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论坛,2007,(9).5、杨晓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中国市场,2007,(2).6、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思考(7670字)

(-----这是完整的一篇论文,你自己截取,进贤)

一、何谓农村留守儿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他们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简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

当然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一般都做了一定的安排,据此可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父母双方中的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单独抚养的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可以成为“单亲家庭”孩子。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较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均在身边的孩子)来说,欠缺父爱或母爱。

2.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从而形成了隔代抚养的现象,这种情况占农村留守儿童的绝大多数。孩子在这种家庭中成长缺乏父爱和母爱,得到的多是祖父母的溺爱。

3.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被托付给亲戚照管的孩子,这种也较为常见。

4.还有小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安排孩子在校寄宿或采用其他民间托养的形式。如有的父母为孩子聘请了代理家长,这些代理家长同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都签订了协议书。家长每年为此付出一定的代理费用,代理家长必须照顾好这些孩子的生活起居并教育管理好孩子。

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1.3亿,如安徽、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每年在外的农民工都在1000万人左右。在一些地区留守儿童已经达到当地儿童的百分之七十。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如在四川甚至出现了一个13岁女孩“留守”家中被堂伯父诱奸生子的案件。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

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二是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笔者的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1]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三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人格方面。《心理学大辞典》中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也称个性,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在心理学家看来,人格具有下列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人格形成和发展是在个体成熟和社会化中实现的。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制约儿童人格的发展。生物因素主要有先天气质、体貌体格、成熟速率等,而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常青对江西玉山县242名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的问卷测验、投射测验、作业测验三种不同的测验工具进行的研究[2],发现留守儿童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觉性不如别人。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儿童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38%,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了18%。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权力需要等其它21个方面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留守儿童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第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3]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四,学习问题。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根据四川省妇联2005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

童在校率仅88%,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60.4%(眉山市),91%(遂宁市),成绩优良的只有6%(遂宁市)。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4]另据笔者对安徽省安庆市与河南省信阳市8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16个班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测算显示: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差异,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4.8%,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16.7%。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从家庭教育角度讲。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6]一方面,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无论是国外Blunrind.D和Ainswirth.M的研究,还是国内孟育群、刘金明的研究,都印证了这一点: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明显联系。Ruttre.M等人认为,除智力低下和受教育机会缺乏外,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不良均可导致学习困难。俞国良等的研究得出了“学习不良儿童家庭资源、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因果关系的模型”,他们认为,对学习不良儿童而言,家庭资源对其学习动机有显著的影响;学习动机对认知水平也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和父母简单化策略对认知水平有轻微的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对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有因果性的影响作用。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3.从社会的角度看。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

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4.从政府的角度看。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5.从国家的体制与制度角度看。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保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就学应该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很多地方也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并相继取消了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借读费。但还有很多城市,在学校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依然对农民工子女的入校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门槛,导致了大量儿童留守,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在制度机制上不断创新[5],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城市中小学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校愿意接收农村儿童。如可以考虑设立协商机制和代偿机制等,只有完善了制度,才能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地关注。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论文提纲

农村留守儿童论文提纲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现状的不乐观性,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尤其在政策措施,直接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

一、“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到伤害

二、“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

三、“留守儿童”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四、“留守儿童”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

五、“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我们应教育孩子正视现实,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气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论文(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论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论文: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论文: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您可知道,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用稚嫩的心灵迎接生活的风风雨雨!他们,也只不过是一群孩......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探讨 雷秋菊 论文摘要: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摘要]:针对农村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教学质量探讨论文(最终定稿)

    摘要:近年来,为了增加家庭收入不得不离开家乡,远走他乡去务工的农民群体不断壮大。随着劳动力的流动,留守儿童及其教育问题均成为相应的衍生现象。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学习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

    清河区司法局精心部署暑期“农村 留守儿童”系列法制宣传活动为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清河区司法局积极行动,专题研究部署开展......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滞留家乡,留守时间在半年及以上,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下需要其他成人监护的农村儿童。根据官方媒体保守的估计:在中国农村,14岁以......

    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住校就读管理初探 独山县白泉镇新民中心小学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委托亲人或外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

    农村留守儿童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本文从这个群体在文化教育......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文

    我国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诸多问题的解决已达成了共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的齐心协力”。“政府对农村教育的稳定投入是农村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