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省级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
2012年省级地方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经费保障”的地方病防治长效工作机制,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落实我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综合防治措施,深入开展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专业培训,组织病情调查、监测和督导检查,强化政府行为和组织管理措施,保证各项年度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范围和内容
(一)按照《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在全省107个县(市、区)实施碘盐及儿童甲肿病情监测,并继续参与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网络外质控考核。在全省继续开展儿童尿碘水平监测,掌握我省人群碘营养水平现状,为科学补碘提供依据。
(二)按照我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开展大骨节病消除项目县自查工作。
(三)在安康市和汉中市开展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砷中毒监测;在榆林、咸阳和渭南市开展饮水型氟中毒监测。
(四)开展地方病综合防治工作。在地方病病种较多、病情较重的30个县(市、区)开展综合防治工作。综合防治是指根据各地区地方病的流行现状,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预防治疗和监测评估工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实施综合防控措
施,保证项目县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五)结合工作需要,开展我省人群硒营养水平监测、大骨节病病区主食粮食作物内生真菌污染与病情关系的监测等科学研究工作,为下一步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项目内容和范围见省级地方病防治项目目标责任书(详见附表)。
三、组织实施
在陕西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省卫生厅会同财政等部门落实经费补助政策,制订本项目实施方案,由各级卫生局(地病办)和地方病防治业务单位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四、监督与评估
(一)各地要按照我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专项资金投入标准,认真落实市、县两级地方病防治专项经费,保证防治工作需要;管好、用好中央和省、市、县本级财政投入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确保按要求完成任务。
(二)省卫生厅委托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对项目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日常督导,并对各项目实施单位开展不定期抽查考核工作。
(三)各地要将项目执行情况及时上报省卫生厅和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第二篇: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
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儿童对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强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病能力,现依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与目标:
(一)任务
通过广播、板报、健康课、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地方病的现状、危害、防治及预防知识,并通过教师---学生—家长这条传播链,达到信息的有效传播。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地方病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有关包虫病、碘缺乏病、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的有关知识,学会科学预防。
2.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地方病的预防与治疗。
3.提高学生自觉参与防治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4.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地方病病防治工作。
(二)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为全体学生、学校教师和家长。
(三)预期目标
通过宣传教育,使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和家长均达到90%以上。
二、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科任教师及各班班主任 下设办公室:(保健员)
(二)部门职责
1.教务处:负责宣传、督导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
2.少先队:配合教务处开展各项工作,并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普及预防地方病知识。
3.班主任:积极开展地方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具体内容安排
1.制定学校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2.下发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及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3.教务处、各班主任等按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4.下发地方病授课教案、学生上课。
四、具体工作:
(1)、上好地方病健康教育课。经我校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地方病病健康教育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教师为各班健康老师,授课时数安排为两节,其中第一节教授碘缺乏病的预防知识,第二节教地方性氟中毒或包虫病的预防知识。要求授课教师要有教案,认真上课。
(2)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知识竞赛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形式普及地方病防治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求学生回去后向大家宣传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地方病有关预防知识,从而提高家长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老师——学生——家长——村民这一有效的传播链开展宣传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病意识。
(一)认真落实卫生防疫责任制
进一步强化学校卫生防疫责任意识,制定卫生防疫责任制度,不断完善学校卫生防疫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发现疫情要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部门报告,要加强同卫生部门的联系,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
(二)加强卫生环境整治,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1)学校在硬件上,争取做到校舍、采光、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用水等均达到国家标准。
(2)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
(3)组织做好厕所消毒、垃圾无害处理等工作。(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学生宿舍开展流动红旗竞赛。积极开展“讲卫生、增进健康”的知识竞赛活动。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2015年3月
第三篇:地方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旦八中心小学地方病防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广大青少年、儿童对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增强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病能力,现依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任务与目标:
(一)任务
通过广播、板报、健康课、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地方病的现状、危害、防治及预防知识,并通过教师---学生—家长这条传播链,达到信息的有效传播。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地方病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有关包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碘缺乏病、布鲁氏菌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地方病的有关知识,学会科学预防。
2.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地方病的预防与治疗。
3.提高学生自觉参与防治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
4.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地方病病防治工作。
(二)目标人群
目标人群为全体学生、学校教师和家长。
(三)预期目标
通过宣传教育,使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小学生和家长均达到90%以上。
二、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成立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文剑(校长)
副组长:高世海(副校长)
组员: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校医及各班主任
(二)部门职责
1.教导处:负责宣传、督导地方病防治知识培训;指导各班主任及家长学校对家庭主妇开展1-2次地方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开设1-2期专题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开展2-3次健康咨询活动。
2.少队:配合教导处开展各项工作,并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普及预防地方病知识。
3.德育处:督导各班主任按学校统一部署切实做好地方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各班级对目标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协助教导处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效果评估。
4.班主任:积极开展地方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上好地方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组织学生按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写1篇作文,并把所学到的相关知识传递给自己的母亲和邻近5户家庭主妇。
三、具体内容安排
1.制定学校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2.下发胜利学校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及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3.教导处、少队、各班主任等按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4.下发地方病授课教案、学生上课、学校评估
5.组织地方病防治知识作文竞赛
6.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7.上报结果及总结
三、具体工作:
1.成立专门工作组:
组长:赵海洋
组员:曹智、王小坡、沙志航、校医及各班主任
2.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活动
(1)、上好地方病健康教育课。经我校地方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地方病病健康教育课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教师为各班班主任,授课时数安排为两节,其中第一节教授包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碘缺乏病的预防知识,第二节教授布鲁氏菌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知识。要求授课教师要有教案,认真上课。
(2)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形式
普及地方病防治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上一堂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课,看一次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录像或听一次专题讲座,开展一次与预防地方病有关的课外活动,写一篇与防治地方病健康教育有关的作文)。
(3)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要求学生回去后向大家宣传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地方病有关预防知识,从而提高家长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老师——学生——家长——村民这一有效的传播链开展宣传活动,普及防治知识,提高防病意识。
(4)向家长发放地方病有关预防知识宣传单,要求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认真落实卫生防疫责任制
进一步强化学校卫生防疫责任意识,制定卫生防疫责任制度,不断完善学校卫生防疫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发现疫情要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部门报告,要加强同卫生部门的联系,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
4.加强卫生环境整治,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1)学校在硬件上,争取做到校舍、采光、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用水等均达到国家标准。
(2)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4)组织做好厕所消毒、垃圾无害处理等工作。
(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学生宿舍开展流动红旗竞赛。积极开展“讲卫生、增进健康”的知识竞赛活动。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第四篇:2010地方病防治项目督导方案
2011地方病防治项目
督导方案
为保障2011柘城县地方病工作如期完成,规范项目资金使用,提高工作质县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形式:
柘城县疾控中心,组织有关项目组人员,组成2011地方病防治工作督导小组,本别对三个项目乡镇:洪恩乡、安平镇、邵园乡,进行地方病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
二.督导依据:
【河南省2011年实施中央补助2008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柘城县实施方案】、【20011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柘城县地方病防治项目技术方案】、【河南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河南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方案】、【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等。
三.督导内容:
【一】。组织领导。审查各项目乡镇的项目工作按照方案落实情况,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落实项目计划的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等情况。
【二】。工作实施:
检查各项目乡镇各项工作实施的内容、数量、质量和时间,评估完成任务的总体进度。
1.碘盐监测:了解乡镇碘盐分布情况,实地考察项目进展和开展情况。
2.健康教育:了解各项目乡镇进展情况,查看基线调查结果,实地考察项目开展情况。
3.项目培训二级目标人群情况,是否满足项目要求。项目培训材料整理情况。
【四】督导方法:
1、听取汇报(项目乡),了解项目执行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2、查阅资料。
3、现场调查。
柘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年2月25日
第五篇: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附件1—6:
兴化市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促进全市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实现,首先是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国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 不折不扣完成肺结核病人发现和治疗、管理任务,降低结核病的感染、发病与死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1、以乡(镇)为单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保持100%。
2、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初治涂阴病人完成治疗率保持在90%。
3、发现和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病人850例,其中涂阳病人255例,各乡镇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应达6/万,其中涂阳病人应达2/万。
二、实施范围 全市各乡镇。
三、项目内容
㈠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结核病防治项目
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结核病防治项目主要用于以下方面: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人免费抗结核治疗、肺结核病报病管理、所有免费治疗肺结核病人的督导管理、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工作补助、结核病疫情网络报告和追踪、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相关检查和规划管理工作。
⒈为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抗结核药品
对全市范围内的常住居民、暂住人口及特殊人群(包括大中专在校学生、管教人员和羁押人员)中所发现的初治涂阴肺结核病人,免费提供抗结核药品。
涂阴肺结核病人的治疗,以不住院化疗为主,采用国家标准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在当地结核病诊疗定点单位接受正规治疗,由疾控机构和城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负责落实病人的强化期督导治疗和全程管理。
⒉肺结核病报病管理
在全市范围内,对推荐和报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以及承担有关公共卫生
工作的农村医务人员给予适当报病补助,激励农村医务人员参与肺结核病的报告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⒊督导治疗管理
为规范治疗肺结核病人,完成预定疗程,提高治愈率,项目对按要求已完成管理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包括涂阳和涂阴病人)工作的督导医生,发放督导治疗管理补助费。⒋疫情追踪
利用国家疫情监测系统,了解肺结核病报告情况,由市级疾控机构聘用专业人员,主要是经过相应培训的乡级防保人员,对已报告但还没有到结防机构就诊的可疑病人进行追踪。⒌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 ⑴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工作
Ⅰ、市级举办乡级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为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查痰点痰检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肺结核可疑者的发现,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和管理,痰涂片及镜检培训等。
Ⅱ、查痰工作补助: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肺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即查痰人数)约为总人数的30/万,每个可疑者3张痰涂片,根据各查痰点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工作补助。⑵疫情报告
今年结核病疫情报告将全面实施网络专报。为各乡镇提供相应经费,以保障该项工作顺利开展。⑶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检查
动员已知的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成员尽早到结防机构就诊,是早期发现肺结核病人手段之一。因此,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其提供免费检查。⒍规划管理工作 ⑴健康促进
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开展综合性健康促进活动,同时举办三下乡活动;市疾控中心统一制作全市健康促进相关材料,发放健康促进材料;对健康促进活动进行督导评估。
⑵加强重点地区督导
通过增加市对乡的督导力度,提高重点地区结核病发现率和治愈率。重点地区分别按乡镇数的1/3估算。全市将1/3的乡镇作为重点地区进行督导。⑶耐药监测
设立市疾控中心为监测点,收集初、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㈡省财政结核病防治专项经费项目 ⒈肺结核病人免费治疗
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在结核病定点诊疗机构发现并登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包括新发涂阳病人、复治涂阳病人、重症涂阴病人)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抗结核药品以及常规诊断检查。肺结核病人常规诊断检查补助标准参照密切外接触者补助标准执行。
⒉肺结核病报病管理
在全市范围内,对推荐和报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放报病管理费,激励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参与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工作。
⒊规划管理工作 ⑴督导和培训
市疾控中心每年对各乡镇督导2次,每次抽查1—2个村,走访肺结核病人。市疾控中心根据国家规划要求,完成内市级应举办的各类防治人员培训班。
⑵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积极配合泰州市开展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难治性肺结核病人成因调查等工作,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为预防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提供科学依据。
四、组织实施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项目技术指导和监测工作,对项目实施进行质量控制。
2、肺结核病报病和督导管理费的发放按照《肺结核病报病奖和督导管理费补助办法》实施,做到发放及时、准确。
3、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专人负责妥善保管抗结核药品,分发记录要清楚详细,便于检查;设备要由专人负责,及时维护。
4、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经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负担。补助经费发放要与完成工作任务数量和质量挂钩。工作任务数量和质量及发放补助要有详细记录,便于监督检查。
5、所有项目将按照卫生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手册》、《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和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对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明确分工和职责,落实责任,特别是要注意对诊断、实验室、督导治疗和登记报表的质量控制,保证项目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五、项目执行周期
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
六、监督指导与考核评价
采取平时工作督导、记录工作实绩和每年2次考核组评审的方式,按《考核细则》要求,对本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年终根据考核结果核发项目补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