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平南县新建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步步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象征发达与现代文明的城市日趋庞大。中国农村人口超过九亿,广大农村地区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在这种国情背景和时代背景下,大批农民工以廉价劳动力的形式涌入城市,使城市的大街小巷开始充斥着农民工的身影。这不仅是农民工的理性选择,也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由于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自身经济能力的限制,进城务工的农民不能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不仅就业机会、受教育机会和社会地位不平等,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一大难题。很多农民工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长期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打工,家中的未成年子女由父母委托他人监护或无人监护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而催生出来的特殊群体。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可以使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及影响。
(二)调查方法
我们于2010年11月20日至30日这段时间在平南县官成镇新建小学对小学在校生采取走访、交谈的方式了解基本情况。
同时我们共召开了数次教师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的情况及分析
此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生,年龄分布在6--12岁之间。全校共有学生282人,共有留守学生220人,其中,男性留守儿童97人,占留守儿童总数44.1%,女性留守儿童12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55.9%。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占92.23%),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5.66%),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三是自我监护型(占2.11%),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
(二)、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情况分析。全校留守儿童共220人,占全校儿童总数的78.01%(其中留守儿童中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的为82.5%,父亲外出打工的为15.63%,母亲外出打工的为1.87%)由此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还是相当大的。
(三)、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域分析。数据分析显示,在县内打工的占20.8%,在县外打工的占79.2%,父母打工主要是集中在县外。
(四)、打工父母回家频率分析。外出打工的父母每年回家3——4次的占63.2%,一年回家1——2次的占32.4%,一般在家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回家频率低,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更说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五)、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分析。
从全校的总体情况来看,有24.24%的留守儿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有52.38%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上的“单亲家庭”合计为32.03%,隔代抚养为63.20%,家庭缺失的情况较为严峻。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较高,有5.19%的留守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很好”,91.77%的留守学生认为“一般”,只有3.04%的学生认为现在的生活“不好”。
三、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这一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通过与新建小学的老师交流和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留守儿童主要有以下特征:
1、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参差不齐。
2、性格方面。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自闭,逆反心理较重。
3、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态度分化现象严重。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监护人也存在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主要表现在:
(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低,无法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辅导,致使留守儿童学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积重难返。
(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教育能力低,往往只能够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基本安全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只能持放任的态度,任由其发展,不管不顾,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在其身上花费心思。
(三)、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没有能力监管或溺爱他们,这主要
表现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身上,他们年迈或体弱多病,无力管教孩子,还有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孩子娇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对孩子百依百顺,这些都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一)、对策
农村孩子是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比重,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农村的未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和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2、乡党委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尽量从各种渠道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上给予帮助,使一些家长多有些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子女。
3、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校各科老师,主要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对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时对“留守儿童”进行疏导教育,达到减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6、大力开展校园活动。
7、实施制度化的家访,逐步建立起了学校与“留守儿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二)、建议
由于没有社会教育和良好家庭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变得吃力,“留守儿童”离开校园后接触不良社会风气,家庭教育又不到位,他们又是恶习重犯,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家庭教育方面。
(1)、首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父母及祖辈要转变观念,重视“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不能只为“票子”,丢了“孩子”,孩子的前途远比金钱重要。
(2)、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外出务工父母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多渠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正确的家教观。
(3)、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务工父母要多与孩子联系,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为父母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2、学校教育方面。
(1)、建档建卡,加强管理。要求“留守儿童”全部寄宿,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
(2)、结对帮带,正确引导。各班安排班干、团员与问题较突出的“留守儿童”结对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帮助。
(3)、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除家长与学生定期电话或书信联系外,在必要时,班主任教师变可主动与家长联系,介绍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4)、定期总结。每个月学校召开班主任会议,定期归纳总结“留守儿童”问题,不断摸索“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方法。
(5)、开展有关“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控索,努力寻找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便于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的有效途径。
3、政府及社会方面。
建议着力推动法律的完善和有关政府的调整,制订有利于“留守儿童”随家长进城生活和学习的相关政策。
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对留守学生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我亲眼见证了留守的孩子无奈的凄凉。我更加不会忘记,当看到孩子们在一份份问卷中“最缺少的东西”后面用歪歪歪斜斜的字体写下“爱”这个字时,我的心受到的震撼。他们太需要关爱了!想到我们可以在父母的呵护下度过童年,便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他们做一些事,即使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也可以把我们的收获用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可以在以后贡献出更多的空闲时间,到附近的民工子弟学校支教,尽己所能帮助孩子们。在这次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人、这样一群孩子需要帮助,内心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想这就是我这次调查最大的收获
第二篇:小学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小学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小学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做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城市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农民工子女无法随父母进城,留在了农村,以及离婚率逐年上升,社会产生了大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称为特殊群体)这是社会发展前进中的问题,如何关注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新课题。这也是当前农村中小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xxxx县教育系统关工委从xxxx0年开始就对全县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及监护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现状及其成因
(一)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分布广泛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6992人,其中留守儿童1368人,占3.7%;单亲或双无亲学生1738人,占4.7%。即特殊群体儿童3106人,占学生总数8.4%。分布在全县城乡中小学。
(二)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监护方式多,但监管无力
调查显示:单亲、留守儿童主要有四种监护方式。一是单亲监护占34%;二是隔辈监护占59%;三是亲属监护占3.8%;第四种极少数是同辈监护。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不能适应学生的成长。由于监护人多数年龄偏大(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在50岁左右),而且文化水平较低,生活方式、思想教育观念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沟通。大多数监护人不能辅导或身体不好,在学习上无法切实有效的帮助辅导,45%的学生学习成绩偏下,成绩优秀较少,40%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加之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
(三)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受损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及单亲家庭的影响,父母与孩子沟通少、交流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而且监护人重养轻教,久而久之变得精神空虚,沉默寡言、内向孤僻,与同学很少交流,部分人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甚至变得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说谎、打架、好吃赖做占25%。
单亲家庭学生,由于父母离婚、家庭破裂,使儿童在需要父母之爱的成长关键时期,失去了这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对儿童是一种巨大的从未有过的冲击和伤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势必带来严重的影响。这样的学生往往感觉低人一等,并产生严重自卑心理,表现对未来没有追求,学习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单亲或双无亲家庭学生在内心深处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往往出现更多的敏感和多疑心理,精神紧张、不稳定,上课精神不集中开小差,有的还形成了极端性格。
(四)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行为偏差
处在成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少年本身行为自律能力很差,多数监护人忽视对孩子行为的正确引导,只要孩子的行为不是大的过错,一般采取认可态度,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以“不出事就行”为最大安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常常走出家门,有的走进网吧,沉溺上网和电子游戏。再交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朋友,于是吸烟、喝酒,甚至早恋、赌博,有的还走上了犯罪道路。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五)现在的学校并没有特别注意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难以沟通配合,大多数家长半年或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也未向老师了解过子女的情况,即使了解也是鞭长莫及。
单亲和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辅导。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心理教育、生理教育、安全和法制教育。
二、应对措施
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完善学校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和家庭联系卡加强管理。以校为单位建立档案,准确掌握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的个人信息,记录品德、学习、行为,并建立谈心制度。黄沙中心校为154名留守儿童和183名单亲学生建立了档案,成立了帮扶单亲和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分析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采取针对性措施帮扶每一个人,力求对特殊群体学生在心里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帮助,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达牛小学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通过开设亲情电话、实施家访制度与单亲和留守儿童的父母交流沟通,每半月向与其监护人询问在家表现以及思想动态,成立了心里辅导站,对所有特殊群体儿童进行心理辅导。
2、开展关爱单亲和留守儿童帮扶系列工作。一是对特殊群体学生实行定人监护。黄沙中心校实行“大拉小手”、“五老”分片包干、党员“一帮一”对单亲和留守儿童实行“照”、“管”、“教”。张复兴在活动站一直担负单亲和留守儿童家长职责。给单亲和留守儿童买书、买学习用品,辅导功课、个别谈心,有病给找大夫、买药、输液直至孩子病好。使叶婷婷等5名单亲、留守儿童没有失学;桓洞老教师姜兴华、刘继香帮助父母离异的双胞胎胡双、胡倩没有失学,一天比一天进步。二是交朋友,洪家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学校领导就是她们的亲人,日常活动生活格外照顾,课外辅导吃“偏饭”,使班级成为他们的第二个家。三是“手拉手”,台南中心校开展五老“大手拉小手”和学生“手拉手”关爱特殊群体,为安力坤治病捐款3000余元,全校无一人失学。四是关爱。xxxx二中还成立了“爱心超市”,衣物和学习用品随用随取。有难大家帮,使特殊群体学生“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为他们架起幸福快乐成长的桥梁。
3、开展对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人德为先,育人先育“心”。逸夫小学、韭菜台、会山等学校配备专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对特殊群体学生加强心理教育及疏导,减轻心理压力。配合班主任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养成健康和积极向上的意志和品质。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各种活动,缓解学习压力,增添他们乐学、爱学的良好情绪。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开展寓教于乐的道德实践活动,培养特殊群儿童明辨是非与社会交往能力。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5、建立学校寄宿制。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儿童可到寄宿制学校寄宿,给他关爱,弥补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突出家庭教育
1、要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认识,树立孩子健康发展需要家长全面关怀的理念,重视对孩子全方位监护。
2、确定好监护人,注意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
3、外出打工父母或单亲父母,尽可能与孩子多联系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全面发展。
(三)注重社会教育
1、县政府、乡镇、村组及妇联有关部门重视对单亲和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管理工作。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应专项部署单亲和留守儿童工作,并纳入均衡发展目标之一。
2、倡导党员干部和社会热心群及“五老”担当义务辅导“代理家长”关爱每一个单亲和留守儿童。
3、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开展文化建设,让单亲和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4、以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学校为主体,吸收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参与,成立“乡镇单亲和留守儿童关护领导小组”,及时总结布署推广典型,寻求解决单亲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好方法、好举措,发挥行政教育部门和学校主力军的职能作用。
三、几点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学生还处在持续增长的趋势中,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单亲和留守儿童的责任感。
1、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及失去双亲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性问题,单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齐抓共管。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管理体系。
2、加强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大力净化育人环境,引导单亲和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遵,生活中学会自主,独处时能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第三篇: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通过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统计,大部分违法青少年属留守家庭子女。因此,关注、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已经成为现阶段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行动,更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
xx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总数62人,其中留守学生数38人,占学生总数的61%。统计结果是:一是现在监护人是爷爷奶奶的32人,占总数的84%,是亲戚朋友监护的有6人,占14%。
通过我们深入调查总结,报告如下:
一、监护人在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有问题。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是与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这样就出现了隔代抚养,而他们对于孩子的教育出现严重的偏差,主要是生活方面的照顾,缺少对精神和道德理论方面的引导。加之大多数监护人都受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很难在品德培养和学习方面给与帮助。总体上而言,监护人只是担当一个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人员。
二、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其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外出务工的父母,一般是一年回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几年都难与孩子见面,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很少,导致相互之间的沟通少,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而这些父母为了使孩子有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所以经常给孩子寄钱寄物,导致孩子在生活方面出现变味的发展,影响其思想品德的变坏。并且有些父母有“上不了学,以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的想法,这种误导的思想很大的影响了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成绩不好的同学的厌学情绪和读书不用的想法。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出现问题。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家,缺少家庭管护,在行为习惯方面不能得到良好的指导,从而出现了很多不良习惯:在学校不遵守校规校纪,欺负低年级同学,说谎,拉帮结派,偷窃,我行我素,沉迷于不良嗜好(上网、玩游戏、看不良电影录像)。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下一代。在从婴幼儿期到儿童期、青春期的孩子的人格形成(其中特别是社会化)过程中,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因为父母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也较差。
四、留守儿童在学校没有合理的管理,学习状况出现严重问题。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留守儿童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欺骗监护人,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同时,学校在这个方面也缺少合理的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就对留守儿童一推了之,有的甚至导致留守儿童退学,成为不良少年。并且调查得知,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总体上低于非留守儿童。在此次的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入了农村,与一些基层的农村教师进行了交流。可以说他们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优越,但不代表他们的付出是不是庞大的。在谈话中我们收获知识,了解情况,并感悟爱。他们热情欢迎了我们的到来,认真填写每一份问卷,在泥泞的村路上指引我们找到一个个的留守儿童。从一份份的问卷中我我得到的不只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片伟大的爱和无私的关怀。从反馈结果来看,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与普通的孩子相差不大,思想品性都是好的,喜爱学习,独立自主,人际交往良好,没有不良的得嗜好。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仍有所区别:个别孩子惯于说谎,生活自理差,行为习惯差等,这很大程度源于管教的得缺失。问及这些孩子所急需的是什么,老师们的答案似乎只有一个:关心和爱护。这不仅仅是来自老师的,更是来自于家长、社会的,他们的要求很普通只想象平常人一样。老师们所作的也是多加与他们交流,使其更好的融于这个大集体,懂得互助互爱,健康的成长起来。
五、留守儿童心理出现问题。留守儿童正处在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败坏,表现出孤僻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淡、脆弱,或焦虑、任性、极端、暴躁的性格特征。在我们与他们接触时,大多数都是不愿说话,对外界产生恐怖心理。留守儿童出现的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会影响到很大一部分人的成长,将来对家庭乃至社会将产生不良后果。
六、调查显示:6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双亲都在外打工,孩子一般就交给爷爷奶奶抚养,这无疑给老人和孩子都增加了无比的重负。爷爷奶奶一般都很疼孙子孙女,有好吃的都会省给孩子吃,仍以年迈的身躯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孩子也一般都很听爷爷奶奶的话,很孝顺爷爷奶奶,小小年纪便已懂得要发奋图强,让老人们过上安稳的日子。孩子经常思念父母,渴望亲情的32人,占84%;监护人经常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12人,占31%;与外出归来父母交流感觉困难的有6人,占15%;
尽管生活方面这些儿童不是很好,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还健康快乐的成长着,他们说父母虽不在身边,但自己仍被爱给保卫者,周围的人都很关心自己,喜欢和朋友同学一起玩。他们都有着自己地理想,很多儿童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科学家,也有为能医好妈妈的病而想当医生的,有想当老师的,想当警察的„„孩子的目的都很纯朴,就是能为祖国多做贡献,能好好报答父母,报答亲人。孩子们的愿望也都很简单但似乎很遥远:和爸爸妈妈一起一家人过幸福快乐的日子。
六、相关解决建议和对策
1、发挥家庭的力量:留守儿童问题之所以日益严重,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留守儿童父母及亲属没有认识到远离子女对其缺乏关照所引起的严重后果。
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是由于子女与父母联系过少,缺乏沟通管教,首先应该使其父母对该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让他们发挥家庭的力量,多与子女以及其临时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让他们感觉到,尽管父母不在身边,父爱母爱却无时不在,尽可能地及时解决他们心理出现的问题
2、发挥学校的力量:学校作为儿童成长发育的重要场所,应发挥出更多的力量。健全关爱留守学生的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情况。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给予更多关爱,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及学习方面的问题,并加以辅导帮助,尽可能的对其支持
鼓励。多开展课余活动,使这些儿童能够融入到集体中去。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开展农村中、小学“寄宿”建设工作,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生活上的困难。
3、发挥政府的力量: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与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共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通过“关工委”、“妇联”等部门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对家境困难的应多加扶持和帮助,尽可能解决其生活方面的困难,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这一特殊群体利益。大力发展城乡经济,增加本地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务工人员。在农民工较集中的城市多开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并加强对这些学校的建设。
4、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在相关社会媒介的宣传和帮助,让更多的人了解留守儿童问题,让更多的社会友好人士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列中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建立相关的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等,发动社会各界志愿者参与帮扶行动中,为广大留守儿童道德培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他们是明天的太阳,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全社会都应采取有力的措施,让留守儿童身心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
5、留守儿童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民的种地收入远远低于打工收入,贫富悬殊巨大造成的。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尽管农业税已经全部取消,但是农产品的低价以及生产成本的提高并没有为农民增加多少收入。
既然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是父母外出务工,那么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应该使父母尽可能地留在孩子身边教育照顾他们。从这一点上看,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实质是要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在家种地也能够过上好的生活。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民收入提高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科学扶持力度,争取让农民尽快富起来。对于像四川部分农村地区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则应当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劳动岗位,为农民本地增收提供条件。
xx完全小学xxxxx
第四篇: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2
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卓尼县藏巴哇学校康海玉
——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开发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开发区(园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
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偏僻山区随着农村家庭困难出外打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山区(藏巴哇九年制学校)现有留守儿童500名。调查显示,有7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9.7%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
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
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
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
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
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
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
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
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
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
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
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
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
2、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
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
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
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
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
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
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
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
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
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
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
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
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
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
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
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
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
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
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3、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
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
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
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
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外来
务工子弟成长的组织网络,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
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
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
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
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
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
谐。
第五篇:饮马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莲花小学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饮马学区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饮马学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已成大趋势,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饮马学区现有留守儿童86名。调查显示,有85%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45.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
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3、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着力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研究,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大力发展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