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县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省州安监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工作,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
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为目标,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整治堵塞疏散通道和锁闭安全出口的违法行为,保障疏散设施完好和安全出口畅通;督促单位认真贯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使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决定成立**县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副县长、县安委会主任李宏才任组长,县安委会副主任、县安监局局长罗国彪和县公安局副局长和永顺任副组长,县监察局、县综治办、县旅游局、县教育局、县文体局、县卫生局、县民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人防办、县工商局、县总工会、县交通警察大队、各乡镇人民政府等单位的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罗国彪兼办公室主任。
三、专项治理的范围和内容
(一)专项治理的范围
1.容纳5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录相厅、歌舞厅、卡拉ok厅、游乐厅、网吧、桑拿浴室等公共娱乐场所;
2.容纳50人以上就餐、住宿的旅馆、宾馆、饭店和营业性餐馆;
3.容纳50人以上的商场、超市和室内市场;
4.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等集体宿舍,医院的病房楼;
5.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二)专项治理的内容
1.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生产、工作期间或集体住宿的老人、幼儿、住院患者、学生、员工休息时间将疏散通道、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畅通的;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被遮挡、覆盖的。
2.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数量、宽度,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的设置场所、位置、数量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疏散指示标志缺少、损坏和标识错误的;应急照明灯损坏或失效的;常闭式防火门闭门装置损坏不能保持常闭状态的,以及疏散门开启方向错误的。
3.商住楼经营部分与住宅部分的安全出口未分开设置的。
4.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处设置铁栅栏的和在公共区域的外窗(包括集体宿舍的学生、幼儿、老人、住院患者和员工休息的房间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消防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
在人员密集场所常闭防火门上,应当张贴常闭防火门应随时处于关闭状态的警示用语;在公众聚集场所应当采取多媒体、广播、书面等宣传方式,告知顾客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位置和安全疏散路线,并形成制度。
四、时间安排
专项治理工作分组织部署、自查整改、检查验收、抽查监督四个阶段。
(一)组织部署阶段(1月—5月)。自本文件下发后,各单位、各乡镇要召开人员聚集场所动员部署会,对专项治理的范围、内容和检查重点进行通报和工作部署。各主管部门、各街道要制定出专项治理的具体工作计划,明确职责,周密部署,精心组织。5月1日前,各单位、各乡镇要将专项治理组织计划、动员部署情况上报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8526222)。
(二)自查整改阶段(6月—8月)。在广泛动员部署的基础上,推动单位按照各项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和此工作方案的要求,进行自查整改。自查整改结束后,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医院、养老院等单位要分别向教育、卫生、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写出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属于商贸行业人员聚集场所的生产、经营企业要向行业管理部门写出自查情况报告;属于宾馆、饭店、旅馆、商场、市场、超市和室内市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和其他无行业主管部门等单位应向专项治理办公室写出自查整改报告。截止时间为8月14日。
(三)检查验收阶段(8月—9月)。县教育局、县旅游局、县民政局等部门要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进行检查验收。对自查整改不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应当依法给予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行政或纪律处分,直至依法予以处罚。同时,要责令限期整改落实。
(四)抽查监督阶段(10月—12月)。各相关部门检查验收工作结束后,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将组织公安消防、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察、工会、文化、工商等部门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依法严格治理。10月22日前,各单位要将专项治理工作总结上报县专项治理领导小组。
五、专项治理的主要措施
(一)对存在专项治理第一项内容方面问题的,应当责令当场改正,对不能当场改正的,应当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拘留等处罚。
(二)对存在专项治理第二项、第三项内容方面问题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拘留等处罚。
(三)对营业性人员密集场所存在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数量不符合消防技术规范要求的,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整改,经安全评估确认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要采取果断措施,该停产停业的立即停产停业,该改变使用性质的迅速改变使用性质,以确保安全。
(四)人员密集场所存在专项治理第四项第一款内容方面问题的,要责令有关单位立即拆除;对拒不拆除的,由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有关执法部门强制拆除。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实施行政拘留。
(五)对人员密集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应急照明灯、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安全疏散设施存在其他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和违反有关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六)对拒不履行执法部门作出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处罚决定的单位,相关执法部门应当依照法定职责及程序提请法院强制执行。
(七)责令停产停业,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公安消防部门应当及时报请县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决定。
(八)在执法检查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其他。对于在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专项治理中发现其他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行为的,特别是对2008年专项治理中要求限期整改火灾隐患到期尚未整改的,也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将治理措施落到实处。
(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察、工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交警、民政、工商等部门要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有关部门要在此次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加强本行业、本系统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保障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和疏散设施的完好,确保消防安全。
(三)加强宣传教育,把握舆论导向。各单位、各乡镇要充分利用板报和报刊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专项治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存在违法行为拒不整改的单位,坚决予以曝光。同时,要将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纳入社会公益宣传的内容,不断强化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在专项治理中,鼓励采用技术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成果。要认真汲取以往屡经治理、多有反复的教训,切实贯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各有关部门要针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关制度。认真贯彻去年颁布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置标准》,积极采取有效的技防措施,大力加强经常性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五)坚持严格依法办事,严惩违法违纪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干扰、阻挠专项治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从严处理;对于在专项治理工作中领导不力、执法不严、失职渎职、徇私舞弊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纪检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篇:人员密集场所
人员密集场所
什么是人员密集场所
人员密集场所主要指:设置有同一时间内聚集人数超过50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新消防法(09版)第七十三条:
(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高规》中人员密集场所
有规定的《高规》(2005版)和《建规》(新GB)内都有“人员密集场所”一词,但许多设计人员对如何理解还不很清晰,其实公安部第73号令《消防监督检查规定》(自 2004年9月1日起施行)中第三十五条已有规定,且面前消防部门都是按此规定来执行的,现抄录如下: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下列场所:(一)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二)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三)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四)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人员密集场所注意问题
《建规》5.3.15的条文解释:5.3.15 本条文的规定是要保证疏散人流的畅通与安全,有利于疏散门在紧急情况下能从内部快速打开。1 设计采用带门槛的疏散门等,紧急情况下人流往外拥挤时很容易被摔倒,后面的人也会随之摔倒,以致造成疏散通路的堵塞,甚至造成严重伤亡。2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宽度规定不应小于3m,是规定的最小宽度,设计时应因地制宜地尽量加大。为保证人流快速疏散,根据实际管理经验,增加了室外不小于3m净宽的疏散小巷,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的规定。当基地面积比较狭小紧张时,设计人员也应积极地与城市规划、建筑管理等有关部门研究,力求能够在公共建筑周围提供一个比较开阔的室外疏散条件。主要出入口临街的剧院、电影院和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其主体建筑应后退红线一定的距离,以保证有较大的露天候场面积和疏散缓冲用地,避免在散场的时候,密集的疏散人流拥入街道阻塞交通。此外,建筑物周围环境宽敞对展开室外灭火扑救等也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
内蒙古自治区人员密集场所 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高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水平,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商业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项目、旅游饭店经营单位(以下统称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适用本办法。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第四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体育、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部门的职能职责,对本地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实施行业监督管理;公安消防、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分别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实施专业监督管理。
相关行业协会应当协助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会员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制定相关行业规范,提供相关服务。
检测检验等中介机构应当依法为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章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职责
第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六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生产安全。
第七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前款所称从业人员包括本单位的职工和在本单位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人员。
第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对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情况进行记录,记录至少保存2年。
第九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对本单位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设施,明确责任人员,制定并落实防范和应急措施;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二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在每日营业开始前和结束后,对营业区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营业期间每2小时至少进行1次安全巡查。检查和巡查应当做好记录。
第十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变配电室总额定容量在630千伏安以上且电压等级为10千伏的,应当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应当做好记录。
在变配电室内不得存放危险物品和杂物。
第十四条 变配电室应当配备用电设备和配电线路平面分布图等安全技术资料,以及必要的作业工具和劳动防护用品,并在明显位置设置变配电系统操作模拟图板。
变配电室的门、窗、电缆沟应当设置防水设施和挡鼠板。
第十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设置的电源线路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临时用电线路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应当安装漏电和过载保护装置。
第十六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保证安全出口的畅通;不得封闭、堵塞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
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门内和门外1.4米范围内不得设置踏步。
第十七条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数目、安全疏散距离、疏散门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第十八条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及其转角处应当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灯光指示标志应当能够在断电且无自然光照明时,指引疏散位置和疏散方向。
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志;沿疏散通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通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米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得大于20米;对于袋形通道,不应大于10米,在通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米。
第十九条 营业区域内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重点部位应当设置应急照明灯。应急照明灯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建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得低于1.0勒克斯,楼梯间内不得低于5.0勒克斯。
第二十条 营业区域内落地式的玻璃门、玻璃窗、玻璃墙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警示标志应当明显,保持完好,便于公众识别。
第二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库房,设置、设施应当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电气设备应当符合防爆要求。危险物品应当单独存放,专人管理。
第二十二条 设有集中收银区的超市等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收银区设置无购物出口,并设置明显标志。
营业区域内应当设置主要疏散通道和辅助疏散通道。主要疏散通道应当直接通向安全出口,其宽度不得小于2.4米;辅助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得小于1.5米。疏散通道内不得设置摊位或者堆放货物及其他物品。
第二十三条 餐饮经营单位操作间的集烟罩和烟道入口处1米范围内,应当每日进行清洗。中餐操作间的排油烟管道应当每60日至少清理1次,清理应当做好记录。
第二十四条 国家实行强制性体育服务标准的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应当配备持有相应运动项目执业证书的从业人员,方可对社会提供服务。
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设施、器材。国家实行强制性体育服务标准的体育运动项目的设施、器材,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在显著位置设置相应的使用说明和警示标志。
人工游泳池、天然游泳场应当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配备救生员。救生员应当持证上岗,并佩带明显标识。
第二十五条 歌舞娱乐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应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
电影放映单位、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有固定座位的区域,不得增设临时座位。
第二十六条 文化娱乐场所与商场等单位设在同一建筑物内的,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保证通往建筑物外的疏散通道畅通,并在商场等单位营业结束后安排工作人员指引人群疏散。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在终端机显示器上以视频形式予以提示。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设置报警系统,并在包间、包厢的视频设备上设置开机安全提示语。
舞台幕布、银幕、窗帘等应当采用经过防火处理的材料。
第二十七条 旅游饭店应当在客房、会议室等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中英文对照的逃生疏散指示图;在客房内设置安全须知等安全提示标志或者资料、设施。
第二十八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在营业区域内进行装修、维修、改造等施工且不停止营业的,应当与施工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安全责任;施工区域应当与其他营业区域相隔离,并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安全。
第二十九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将经营场所出租的,应当与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对各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
第三十条 当接近最大容纳人数或者人员相对聚集时,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疏散措施,确保安全。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最大容纳人数,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规范执行。
第三十一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应当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危险目标、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每半年至少演练1次,并做好记录。
第三十二条 举办大型活动(会议)的单位应当与使用场所的经营单位(租用单位)签订使用合同(协议),在合同(协议)中应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在经营场地举办促销活动的,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活动举办期间,应当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根据标准、规范的规定,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专兼职安全工作人员。
第三十三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应当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全部内容;其他人员应当能够熟练使用应急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第三十四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设置能够覆盖全部营业区域的应急广播。
第三十五条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疏散,防止事故扩大。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旅游、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和本办法,制定本行业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规范及实施细则。
第三十七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旅游、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以及容易发生事故的经营场所、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对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的情况;
(二)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情况;
(三)安全经营条件和安全经营状况;
(四)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
(五)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情况;
(六)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七)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任职培训情况;
(八)特种岗位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情况;
(九)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情况;
(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
(十一)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设备、设施使用情况;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人员密集场所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问题,属于行业监督管理或者专项监督管理职责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督促有关部门处理。
第三十九条 商业零售、餐饮、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项目、旅游饭店经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文化、体育、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违反本规定,按照安全生产、消防、特种设备安全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第四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对本办法所确定行业(领域)的说明:
(一)本办法所称商业零售经营单位是指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者地下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包括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仓储式会员店、家居建材店、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小商品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等零售店铺。
(二)本办法所称餐饮经营单位是指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餐饮经营单位。
(三)本办法所称文化娱乐经营单位包括依法设立的电影放映单位、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娱乐场所经营单位。
(四)本办法所称旅游饭店是指30间客房以上的宾馆、饭店、度假村等经营单位。
(五)本办法所称体育运动项目是指国家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公布的体育运动项目。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具体解释工作由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
第四篇:人员密集场所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通告
为保护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特就人员密集场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业主和经营使用单位必须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严禁违法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擅自改变建筑结构和用途。
二、人员密集场所所属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本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设施和器材日常管理维护,加强员工岗前和定期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四、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必须保持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必须符合规定,严禁占用和阻塞疏散通道、锁闭和遮挡安全出口。有人员住宿的场所,安全出口必须24小时保持畅通。
五、人员密集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消火栓等建筑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停用、挪用、遮挡、损坏、拆除或埋压圈占。
六、人员密集场所的电气设备安装、电气线路敷设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禁擅自拉接临时电线、违规使用明火照明和进行电焊、气焊操作。
七、人员密集场所严禁违规使用、存放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严禁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进入,严禁在建筑内燃放烟花。
八、人员密集场所严禁超员使用。
九、人员密集场所应当制定灭火疏散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发生火灾时,必须立即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和扑救初起火灾。
十、公民应当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公共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发现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
本通告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金融和证券交易厅等商业场所,歌舞厅、影剧院、夜总会、游艺厅、网吧、洗浴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会堂等人员集中场所,汽车、火车站候车室,港口码头候船室,机场候机厅,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及员工集体宿舍。
对违反本通告的行为,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特此通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关于全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总结
及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省政府办公厅: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和公安部关于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省自今年5月份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各类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的专项治理活动,提出了“一公布、二明确、四责任、五措施、六联动”的工作措施,整改了一大批火灾隐患,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安部“9?14”电视电话会议后,我省积极行动,迅速打响了全省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攻坚战,今年1至10月份我省火灾四项指数与去年相比均不同程度下降,火灾形势平稳。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点突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部署。
我省接到公安部和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后,迅速向省政府做出汇报,取得了政府的支持。省政府成立了以王东华副省长为组长,省公安厅刘忠志副厅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姜国钧副局长为副组长,省公安消防、安全监管、建设、商务、教育、文化、工商、旅游等九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省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经省政府同意,省公安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全省深入开展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一公布、二明确、四责任、五措施、六联动”的工作措施。为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省政府安委会于6月14日组织召开了各成员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会后,各成员单位与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签订了《全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任务书》。全省13个市地均成立了政府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本地实际,召开专门会议,制定了工作方案,将专项治理工作层层部署。齐齐哈尔市政府先后召开3次常务会议,牡丹江、伊春、绥化等地连续召开2次推进会议,部署专项治理工作。大庆市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中,明确了主管行业及主管领导的责任,提出了责任追究的工作要求。佳木斯、鸡西等市及时召开人员密集场所法人代表工作会议,双鸭山、黑河等市还召开了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省教育、卫生等行业主管部门召开了由主管安全工作领导参加的工作会议,专门部署专项治理工作。
(二)深入调查摸底,建立专项治理工作基础数据库。
各市地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纳入治理范围内单位的详细情况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建立了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数据库。根据我省“六小单位”火灾隐患多、消防安全管理薄弱、易发生火灾事故的特点,我省在国家确定的治理范围的基础上,将治理范围扩大延伸到“六小单位”。据统计,全省纳入治理范围的单位共计26801家,其中公共娱乐场所6894个;旅馆、宾馆、饭店、营业性餐馆9791个;商场、超市、室内市场1479个;寄宿制学校(大、中、小学)828个;寄宿制托儿所、幼儿园495个;养老院384个;医院763个;商住楼5225个;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338个;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车间483个;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员工集体宿舍121个。
(三)广泛开展检查,全力消除火灾隐患。
一是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全面检查,有力推动火灾隐患整改。治理期间,省政府先后两次组织有关厅局,成立督查组,由各厅局主管安全的厅(局)级领导带队开展督查,省公安厅消防局多次派出检查组进行检查,有力地推进了专项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在督查阶段对列入治理范围的单位或场所开展了检查,并现场办公,督促整改了大量火灾隐患。7月10日,牡丹江市政府成立5个检查组,由政府领导带队,分赴4区、6县(市)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国庆节前夕,市政府又成立10个检查组,分别由4位副市长带队,对80余家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查。齐齐哈尔市成立了4个检查组,对全市100多家市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市政府副市长任仕杰、张云志等领导同志亲自参加检查和夜查。黑河市政府于7月15日召开市长办公会,部署开展全市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大检查,战佩山副市长亲自对大检查进行了部署,抽调电信、文化、工商、教育、旅游、消防等部门人员,成立了9个检查组,对全市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全面检查。鹤岗市政府组织消防、安全监管、建设、商务、教育、文化等部门,利用1个月的时间对列入治理范围内的各单位开展了“地毯式”的检查督查。伊春市将金山屯区所有歌厅内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可燃布帘全部撤除,并组织全市同行业参观,按照统一标准整治和验收,对部分不合格单位进行了停产停业处罚。专项治理期间,各地共成立检查组2063个,检查各类场所19224个,下发有关法律文书7060份,发现火灾隐患13917处(项),整改火灾隐患11793处(项),处罚单位402个,累计罚款近100万元,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单位或场所332个。
二是重点突出,全力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哈尔滨市在专项治理期间,加大了对市政府确定的市级重点单位的治理,目前市报业大厦、省人事厅培训中心已经消防验收合格,秋林公司、秋林商厦、哈一百等单位已经开始进行全面改造。受到国家和省政府关注的哈尔滨市地下商业场所火灾隐患,经过组织专家论证后,目前已经有4家经过验收合格。齐齐哈尔市各区、县政府领导亲自研究重大消防安全问题30余件,提出工作意见和作出明确答复22件。绥化市供销百货大楼、通宝商厦(现为德霖商厦)均是重大火灾隐患单位,通过政府、市公安消防支队督促检查,2家单位在效益不好、职工工资难以保证的情况下,仍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彻底整改了火灾隐患。大庆市政府对始建于1991年的萨尔图区东风新村经六街上290家各类经营场所开展了集中整治,改造了消防管网,整治了消防水源不足、建筑耐火等级低、疏散通道不畅、安全出口缺少、消防设施器材短缺等588处(项)火灾隐患,彻底解决了经六街多年存在火灾隐患这一“老大难”问题。双鸭山市政府多次研究论证,对多年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集贤县昌盛大厦进行了重点整治,目前该单位火灾隐患整改工作已经完成,正在申报验收。
三是加大投入,保障专项治理稳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中,各级政府、各行业部门,加大了财政和消防设施投入,保障专项治理工作稳步开展。牡丹江市副市长赵金城亲自协调有关部门,一次性投入320万元消防设施专款,用于加强全市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大庆市让胡路区政府专门购买一台金杯面包车用于专项治理日常检查工作,大同区财政部门拨专款5000元用于印发治理通告,发放到区内每一个单位。鹤岗市教育部门结合城市建设,对安全疏散、用火用电、消防设施等方面存在严重火灾隐患的西山小学、兴山小学、大陆小学、11中学、15中学等学校开展集中治理,投资50多万元对特殊教育中心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了彻底整改,鹤岗市民政部门投资150万元整改了老年公寓配电线路老化等火灾隐患;市人防办在两期工程已经出租的情况下,将今年到期的122个灭火器全部更换,并对自动消防设施进行了检测维修,更换了30个感烟、感温探测器。各单位在自查自改阶段,也加大了对消防安全的投入,齐齐哈尔市建设职工大学投资14万元,对教学楼消防设施进行了整体改造,增设了10个消火栓、40台灭火器、20处疏散指示标志和20个火灾事故应急照明;鑫海集团投资100多万元,安装了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佳木斯华联商厦新建门市房与建筑主体原来用石膏板进行分隔,在专项治理期间,一次性投入32万元,一举消除了这一火灾隐患。
(三)加强宣传培训,专项治理社会氛围浓厚。
专项治理期间,各地、市政府积极组织公安消防等部门和新闻单位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各地均在相关媒体上公告了专项治理的范围、时限、重点、要求,并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齐齐哈尔市创办了“关注119”消防专刊,6月份以来,编发专刊20多期,对专项治理公开报道。双鸭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了4次大型灭火疏散演习,800多名学生、500多名各类从业人员、600多名单位职工参加了演练,当地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了系列消防宣传报道,市消防支队与电视台共同录制了一期《周末课堂》消防安全专题教育节目,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牡丹江市分别组织市医学院和市师范学院联合开展了消防灭火疏散演习,指导市石油化工厂举办了消防运动会。鹤岗、绥化、伊春等地也积极在当地报纸、电视上进行消防安全宣传。佳木斯市消防支队在市《安全周刊》单独开辟一个版面,进行消防常识宣传。鹤岗市消防支队在当地报纸上公布了12部举报电话,并及时公布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和结果,营造了浓厚的治理工作氛围。
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我省加大了培训力度。牡丹江市消防支队对全市公安派出所分管消防工作副所长和从事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民警进行了培训。齐齐哈尔市广泛采取以会代训、内部培训和对消防违法违章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等形式,加大了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岗位人员的培训力度。在专项治理期间,全市参加消防安全培训的人员密集场所1870个,培训人数近7000人。绥化市举办了4期治理范围内单位培训班,全市共有319人参加了培训。
(四)组织督查验收,全省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圆满结束。10月15日,省政府专门召开工作协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赵文洲受王东华副省长委托召集省民政、建设、监察、广电等11个部门厅(局)长,并亲自部署对各地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进行督查验收。10月19日,由省直5个厅局主管厅(局)长带队、11个部门参加的5个督查组分赴全省13个地市,共抽查16个区、县的45个重点单位、30余个非重点单位,对各地、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密集场所单位自查和有关部门检查情况、宣传发动情况进行了严格细致的检查,各督查组迅速将督查发现的问题通报当地政府。截止11月8日,各地将督查组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及时反馈给我局。目前,全省13个市地均由政府成立督查组开展了检查验收工作,全省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治理工作圆满结束。
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一是领导亲自动员部署,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启动迅速。省政府王东华副省长、刘海生副省长亲自部署,成立了全省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组织机构,省政府先后2次召开会议,对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部署,并派出了联合督查组,对各地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省公安厅召开2次电视电话会议进行专门部署,省公安厅消防局2次派出督查组,深入各地督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各地及时制定了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通过媒体向社会进行公告。各级政府组织召开动员会议,成立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各单位进行火灾隐患自查整改,并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活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均层层签定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责任状,确保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责任的落实。
二是强化自查自改,加强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自9月15日以来,全省已组织检查组1800多个,出动检查人员1万余人次,排查单位9797个,发现火灾隐患1万余处,整改火灾隐患8700余处。公安消防机构已下发各类法律文书2600余份,其中行政处罚决定书246份,对148个单位进行了罚款,对46个单位实施了责令停产停业处罚。
三是以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为契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全面建立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消防安全长效机制,加快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消防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决定》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在省直部门征求意见。《决定》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管辖区域内的火灾隐患,建立重大火灾隐患公示机制、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机制、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度、火灾隐患举报机制、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保障能力评价机制等五项机制,明确规定了各市、地、县人民政府和有关执法部门应当落实的消防工作责任和任务,以彻底解决一些地方的政府、政府职能部门责任不清、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佳木斯消防支队针对各类场所火灾隐患排查具体要求,制定了七类场所消防安全基本标准,对消防设施、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规范。
四是充分用足舆论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教育手段等“五种手段”,着力解决多次治理遗留下来的老大难隐患问题。鸡西市文化宫是政府备案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由于建筑年代较早,始终存在消防设施不完备等老大难隐患问题,在此次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中,鸡西市消防支队积极帮助单位制定整改方案,协调落实整改措施,一举消除了这一重大火灾隐患。牡丹江市影子网络中心是全市较大的一家网吧,该中心存在防火分区超面积、无自动灭火系统等火灾隐患,在此次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中,牡丹江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检查,督促该单位消除遗留火灾隐患,目前该单位已投资60余万元,着手进行整改。
五是消防监督部门坚持“执法为民”原则,热情为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在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各级公安消防机构主动帮助火灾隐患单位用最少的钱、最有效的办法整改火灾隐患。鹤岗市兴汇大世界商城是该市最大的一家私营综合性商场,面积达40000多平方米,在建设过程中为了节省投资未按消防设计施工,留下了重大火灾隐患。为了及时消除这一重大火灾隐患,市消防支队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主动上门,讲清消防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与企业反复研究,最后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整改方案。在自动消防设施施工过程中,市消防支队全程跟踪服务,使之既达到了技术规范的要求,又为企业节省整改资金80多万元,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树立了消防部队的良好形象。牡丹江市林口消防大队为确保火灾隐患整改落到实处,为单位整改火灾隐患提供方便,成立了火灾隐患整改技术指导服务小组,为单位提供技术咨询、业务指导,帮助单位制定火灾隐患整改方案。林口县金桥商场是在牡丹江市政府备案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火灾隐患技术指导服务小组抽出专人帮助商场整改火灾隐患,解决困扰商场多年的消防技术难题,消除了疏散通道堵塞等火灾隐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0月15日,金桥商场制作锦旗送给林口消防大队。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坚持执法为民,为群众办实事,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自觉举报发现的火灾隐患问题。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已受理群众举报案件200多起,数量明显增多。
六是媒体广泛宣传,舆论高度关注。为进一步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我省统一开展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宣传月”活动。各级新闻媒体高度关注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黑龙江晨报》连续4周专版报道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并刊发省政府排查整治公告。黑龙江电视台对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跟踪报道,播发了专题节目。全省各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大力加强消防宣传,均在相关媒体上公告了专项治理的范围、时限、重点、要求并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各地市公安消防机构结合消防宣传“四进”工作,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消防宣传活动,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公安消防部门和新闻单位密切配合,加大了宣传工作力度,双鸭山市、佳木斯等市也积极在当地报纸、电视上进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宣传,鹤岗、绥化、大兴安岭等地市当地报纸上公布了举报电话号码,并及时公布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和结果,营造了浓厚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氛围。
七是全面落实省政府冬季防火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大力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11月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冬季防火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王东华副省长再次要求各地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作为冬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将火灾隐患整改到位。目前,各地已经相继召开冬季防火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制定了冬防工作实施方案,以继续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的冬季防火工作已经全面启动。
以上报告,请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