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管理及监督工作目录(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11:3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染病防治管理及监督工作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染病防治管理及监督工作目录》。

第一篇:传染病防治管理及监督工作目录

目录

一、关于成立和补充加强传染病防治管理及监督工作领导小组通知

1、关于成立传染病防治管理及监督工作领导小组通知(2009)…………………………………………………………………………012、关于充实加强传染病防治管理及监督工作领导小组通知(2010年)……………………………………………………………………023、关于充实加强传染病防治管理及监督工作领导小组通知(2011年)……………………………………………………………………03

二、广宁县洲仔镇卫生院传染病分类管理通知……………………04

三、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1、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2009年)…………………………………062、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2010年)…………………………………083、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2011年)…………………………………10

四、卫生院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1、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2009年)……………………………122、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2010年)……………………………143、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2011年)……………………………17

五、创建广东省卫生镇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汇报…………………19

第二篇: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规范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规范

2.1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医源性疾患的报告)2.1.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消毒管理办法》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

卫生部卫疾控发(1995)第20号决定将新生儿破伤风由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管理 卫生部卫疾控发(1996)第5号决定将肺结核病由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管理

传染病国家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2.1.2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职责

(1)组织拟订本辖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管理要求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2)上级对下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3)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2.1.3工作要求

2.1.3.1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主要是对有关医疗机构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在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中的时限和程序的监督,以避免漏报、谎报、迟报、瞒报。2.1.3.2疫情报告检查频率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对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的传染病报告每年监督检查不得少于一次。2.1.3.3日常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

对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保健机构、个体行医人员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诊疗记录、门诊日志、传染病报告登记册等并进行核对;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等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的时限向当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报告疫情;责任疫情报告人要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2.1.3.4对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检查责任疫情报告人传染病报告时间、核实报告内容、是否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至发病地所属区县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监督接到疫情报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是否以最快通讯方式报告上级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2.1.3.5对自然灾害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发生自然灾害时,疫情报告按照《全国救灾防病预案》的规定建立应急专报系统,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1.3.6有关部门疫情报告和疫情通报的监督管理。

检查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按规定向所在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报告疫情的执行情况;军队医疗卫生机构诊治地方病人,要向所在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报告传染病疫情。2.1.4评价与考核 2.1.4.1评价 监督覆盖率;

卫生监督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符合规范要求;传染病报告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2.1.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地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地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2.2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2.2.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预防用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

传染病国家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2.2.2职责

2.2.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

(1)组织拟订全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求和计划;根据传染病预防的重点,确定分级监督管理的范围和检查频次;

(2)组织实施全省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检查,负责血制品、预防用生物制品和三级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3)对地区、县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

(4)传染病报告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2.2.2.2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1)组织拟订对本地区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计划;

(2)组织实施辖区内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检查;

(3)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

(5)地级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预防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2.2.3工作要求。

2.2.3.1完成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监督覆盖频次。

2.2.3.2监督传染病医院、综合性医院内设立的传染病病房符合下列要求: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对传染病病人的收治和规范治疗;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医院、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

2.2.3.2监督医院内设立的传染病专科门诊符合下列要求各级综合性医院应根据有关规定开设传染病专科门诊;专科门诊应根据有关规定做好传染病登记报告;专科门诊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2.3.3监督医院内设立的性病专科门诊符合下列要求医院内设立的性病专科门诊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批准;性病专科门诊应根据有关规定做好传染病登记报告;性病专科门诊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2.2.3.4监督预防接种工作 承担预防接种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预防用预防用生物制品和免疫程序;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管理规程要求,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保证安全注射,不得使用超过有效期或者失效的预防用预防用生物制品;检查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校手续时,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执行情况;检查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用生物制品的进货渠道、验收、领发和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2.2.3.5采供血单位监督

检查血站的合理布局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检查各级医疗机构血库的合理布局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2.2.3.6监督传染病防治任务的实施情况 集中式供水单位、自备水源、二次集中式供水设施供应的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事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等人员,必须持有健康合格证方能上岗工作;检查传染病菌种、毒种的保藏、携带和运输的单位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严格执行有关菌(毒)种的引进、保存、供应和审批手续和条件)2.2.4评价与考核 2.2.4.1评价 监督覆盖率;

卫生监督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符合规范要求; 对传染病预防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2.2.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地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地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2.3对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2.3.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 《消毒管理办法》

传染病国家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2.3.2职责

2.3.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 组织实施全省传染病控制工作,对重大的传染病暴发疫情依法采取控制措施;根据对地区、县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2.3.2.2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组织实施本辖区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对疫情依法采取控制措施;地级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2.3.3工作要求

2.3.3.1对隔离治疗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的人员依法实施必要的医学观察、卫生处理和预防、控制措施;在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情况下,依法采取限制人群的活动等紧急措施。

2.3.3.2对甲类传染病中鼠疫、霍乱以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尸体的处理、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等依法采取强制性控制措施。依法对乙类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等的隔离治疗、疫点疫区处理等采取严格控制措施。

2.3.3.3检查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病人及其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人员采取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

2.3.3.4对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控制措施实施的监督检查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医疗保健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2.3.4评价与考核 2.3.4.1评价

卫生监督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符合规范要求; 对传染病控制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2.3.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地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地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进行考核。

2.4对交通卫生检疫的监督管理 2.4.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国内交通检疫条例》

《国内交通检疫条例实施方案》 《鼠疫诊断标准》

《鼠疫控制及考核原则与方法》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防治手册》 《鼠疫防治手册》 2.4.2职责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组织拟订本辖区交通卫生检疫工作的监督管理要求和计划并组织实施;上级对下级卫生监督机构交通卫生检疫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对管理相对人的违法行为予以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意见。2.4.3工作要求

2.4.3.1对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实施交通卫生检疫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4.3.2在对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国内交通检疫条例》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时,依法对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物资实施交通卫生检疫。2.4.3.3交通卫生检疫期间,依法对交通卫生检疫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和与其密切接触者执行交通卫生检疫情况;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时,交通工具负责人采取临时交通卫生检疫措施情况。2.4.4评价与考核 2.4.4.1评价

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卫生监督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卫生监督执法文书制作符合规范要求; 对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2.4.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情况对地区、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交通卫生检疫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地区级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情况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交通卫生检疫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考核。2.5行政处罚 2.5.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2.5.2传染病行政处罚案由

2.5.2.1生活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案 适用范围:

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

供水单位以管网系统供应的净化水、沙滤水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三条和《实施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一、二项。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较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2.5.2.2违反饮用水水源卫生管理案 适用范围:

在集中式给水水源防护带范围内排放粪便、污水,丢弃污物或粪便、污水、污物污染集中式给水水源防护带内水源的;在集中式供水单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修建危害水源水质卫生的设施或进行有碍水源水质卫生作业的;

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和第十条第三款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第一款第一项。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对上述适用范围第1违法行为,情节较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2.5.2.3 违反饮用水卫生管理案(1)适用范围:

单位自备水源未经批准与城镇供水系统连接的;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项目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参加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而擅自供水的;供水单位未取得卫生许可证而擅自供水的;未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擅自从事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工作的;(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九条第二款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八、条和第十四条第二款。(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和第二款以及《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三、五项。(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对上述适用范围第1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2.5.2.4未按规定修建公共卫生设施案(1)适用范围:

未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修建公共卫生设施,致使垃圾、粪便、污水不能进行无害化处理的;(2)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条或《实施办法》第十条的规定。(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和第二款。(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2.5.2.5违反传染病管理案(1)适用范围:

准许或纵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从事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的;在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时,交通工具负责人未按规定采取措施的;未经卫生行政部门许可,擅自开展性病专科诊断治疗业务的;拒绝按规定对患鼠疫、霍乱、肺炭疽死亡的病人尸体立即进行消毒和火化的;拒绝按规定对患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白喉、脊髓灰质炎死亡的病人尸体进行消毒和火化的;集中式供水单位安排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透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从事直接供、管水工作的。

(2)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四条、《实施办法》第十八条和第五十五条第一、二款、《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八条、《性病管理办法》第八、九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五、八项、《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十四条、《性病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对适用范围2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对适用范围第3违法行为予以取缔;对适用范围其他违法行为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2.5.2.6违反传染源管理案(1)适用范围:

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病人拒绝进行隔离治疗的;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和与其密切接触者隐瞒真实情况、逃避交通卫生检疫的;检疫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检疫传染病病人和与其密切接触者拒绝接受查验和卫生处理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故意传播传染病,造成他人感染的;确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疟疾、丝虫病、霍乱、传染性血吸虫病和传染性病毒性肝炎的流动人口(包括病原携带者)在本市从事劳务活动的;(2)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十四、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六条。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九、十项和第二款、《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第十三条。(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对适用范围2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对适用范围3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上罚款; 对适用范围其他违法行为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2.5.2.7违章养犬造成伤人或导致发病案(1)适用范围:

违章养犬或拒绝、阻挠捕杀违章犬,造成咬伤他人或导致人群中发生狂犬病的。(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第一、三项。(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二项和第二款。(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2.5.2.8造成传染病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扩散案(1)适用范围: 造成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扩散的。(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十四、十五条的规定。(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六项和第二款。(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2.5.2.9违反预防用生物制品管理案(1)适用范围:

非法经营用于预防传染病菌苗、疫苗等预防用生物制品的。(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九条或《处罚办法》第十九条第二款。(4)行政处罚:

收缴违法预防用生物制品;

处经营额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经营额不满5000元的处5000元罚款。

2.5.2.10自然疫源地未经卫生调查施工建设案

(1)适用范围:在自然疫源地和可能是自然疫源地的地区兴建建设项目未经卫生调查即进行施工的。(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三十条的规定。(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七条。(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2.5.2.11出售或运输被污染物品案(1)适用范围: 出售、运输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和来自疫区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皮毛、旧衣服及生活用品的。(2)违反条款:

《实施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八条。(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处经营额一倍以下罚款;

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处经营额三倍以下罚款,经营额不满二千元的,处二千元罚款。

2.5.2.12违反传染病疫情管理规定案(1)适用范围: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和责任单位发现传染病疫情不报、漏报、迟报、慌报的;个体行医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不报、漏报、迟报的;擅自公布艾滋病疫情的。(2)违反条款:

《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二十二条、《实施办法》第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条。

(3)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七十一条(4)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对适用范围第2违法行为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对适用范围第3违法行为处以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2.5.2.13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案 适用范围:

招用流动人员的用工单位,未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未采取卫生措施,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违法条款:

《实施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适用条款:

《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一项和第二款。行政处罚:

责令限期改正; 五千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可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上罚款。2.5.3说明:

2.5.3.1 本规定所称情节较严重的包括下列情形: 造成甲类传染病、艾滋病、肺炭疽传播危险的;造成除艾滋病、肺炭疽以外的乙、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造成传染病菌(毒)种扩散的;造成病人残疾、死亡的;

拒绝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的规定,屡经教育仍继续违法的。

2.5.3.2 违反《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取强制措施。2.6传染病防治监督档案管理 2.6.1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卫生监督统计报告管理办法》

《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手册》 2.6.2职责

2.6.2.1省级卫生监督机构

组织拟订全省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对地、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组织建立本地区传染病监督档案,并上报卫生部。

2.6.2.2地级卫生监督机构

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组织建立本地区传染病监督档案,并上报上级卫生监督机构。2.6.2.3县级卫生监督机构

组织建立本辖区传染病监督档案,并上报上级卫生监督机构。2.6.3工作要求 2.6.3.1基本档案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医疗机构开设传染病专科门诊情况;血站、血库的基本情况;辖区内传染病疫情和暴发疫情情况。2.6.3.2传染病监督档案(1)情况汇总

被监督单位基本情况;监督发现主要的问题。(2)监督文书 现场检查记录; 采样记录单; 检测报告。

2.6.3.3传染病行政处罚档案(1)情况汇总

被处罚单位基本情况; 处罚案由及内容; 处罚日期; 执行情况

(2)处罚案卷

2.6.3.4暴发疫情处理档案(1)情况汇总

暴发疫情责任单位基本情况;疫情暴发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时间、症状体征等);暴发原因;实验室检验结果。(2)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案卷

暴发疫情报告登记;暴发疫情处理登记;实验室检验报告;暴发疫情调查报告;行政处罚情况。

2.6.3.5传染病监督法规档案 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法规 部门规章、地方规章 其他规范性文件

2.6.3.6传染病诊断标准及卫生标准档案 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监督有关的卫生标准 2.6.3.7传染病监督报表档案 传染病监督报表; 传染病行政处罚报表; 暴发疫情处理报表 2.6.4评价与考核 2.6.4.1评价

各类传染病监督档案完整、系统、正确 2.6.4.2考核

省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辖区内地、县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考核一次;

地级卫生监督机构每年对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传染病监督档案管理工作考核一次。

2.7用语解释

2.7.1传染病监督:卫生行政部门对单位与个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保证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法定规范能够起到实效,以达到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2.7.2责任疫情报告人:指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

2.7.3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2.7.4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2.7.5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病人。2.7.6流行:指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2.7.7疫区:指传染病人群中暴发或者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传播时可能波及的地区。

2.7.8医疗保健机构:指医院、卫生院(所)、门诊部(所)、疗养院(所)、妇幼保健院(站)及与上述机构专业相同的单位。

2.7.9预防用预防用生物制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的菌苗、疫苗、类毒素等人用预防用生物制品。

2.7.10国内交通卫生检疫:对出入检疫传染病疫区的国内交通工具(包括列车、船舶、航空器和其他车辆)和在非检疫传染病疫区的交通工具上发现检疫传染病疫情时,对交通工具以及乘运的人员、物资实施卫生检疫。

第三篇:传染病防治监督经验交流

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把住传染病传播关口 加强监督检查,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

襄樊市卫生监督局

2009年,为加强我市传染病防治监督,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襄樊市卫生监督局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在全市开展了传染病防治日常监督检查、医疗废物专项检查、传染病防治重点检查、医疗机构消毒监测、传染病案件查处等工作,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传染病在我市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我们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跟各位同行做个介绍和交流。

一、基本情况

襄樊地处鄂西北部,现辖襄阳区、枣阳、老河口、宜城、南漳、保康、谷城七个县(市)、区,总面积26563平方公里,人口544.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326平方公里,人口84.4万人。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920户(市区:914户),其中综合性医院93户,中医医院8户,妇幼保健院8户,专科医院、防治院9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户,门诊部55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2户,乡镇卫生院121户,村卫生室2429户,诊所1046户,其它81户。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1397家,消毒产品生产企业3家,供水单位398家。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疫情报告监督检查,把好疫情上报关。今年以来,市卫生监督局加强了对疾病控制机构、学校和托幼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疫情报的监督检查。结合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需要,与疾控机构联合对部分医院、学校疫情报告工作开 展了多次督办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疫情报告管理组织情况,疫情报告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疫情报告培训情况,门诊日志完整性,门诊日志登记与门诊量是否相符,传染病报告登记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传染病疫情迟报、漏报情况,网络直报系统的日常运行情况等。全市8家疾病控制机构均制订了疫情预警工作程序和处臵流程,建立了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有专人负责,配备有专用电话(能够保证随时畅通)。疫情值班人员能够每天至少2次登录国家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网络情况进行审核,有审核记录,每周进行一次查重处理。

(二)加强医院院内感染控制检查,严把院内感染关。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920户,针对以上单位重点检查了五项内容: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医院感染控制,即医院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各项工作和控制措施;消毒灭菌与隔离情况;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工作情况;对市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了消毒效果监测工作。在医院感染监督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部分单位(二级以上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因受场所限制,硬件设施和卫生条件达不到设臵要求;少数单位索证意识差,未对购进的消毒剂、消毒器械进行索证;个别个体口腔诊所有重复使用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器具(口腔镜)的现象。针对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现场下达了监督意见书,要求存在问题的单位不断加强医护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树立依法执业观念,自觉遵守各种操作规程。

(三)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严把医疗废物处理关。在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执法中,我市各级卫生监督监督机构将医疗废物管理作为历次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市卫生局和卫生监督局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市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监督检查方案》,对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特别是残肢等病理性废物的管理工作,进行了再强化、再部署、再规范。6月底至7 初,组织开展了医疗废物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每日出动10名卫生监督员,3台监督车辆,对城区内46家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登记、存储和处臵情况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对700家小型医疗机构通过下达格式化监督意见书的方式,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重点检查医疗机构内部易发生医疗废物流失隐患的科室,如手术室、妇产科、病理室。对所查的46家单位全部依法制作了监督文书,书面要求存在问题的单位限期整改到位。对在限期内没有整改到位的7家医疗卫生单位依法实施了行政处罚。其中罚款1家,处罚金额3万元,警告6家。相关单位在履行处罚的同时,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并递交了整改报告。各县(市、襄阳区)卫生监督机构也各自本辖区开展专项检查。

(四)强化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严把饮水关。

我市共有各类供水单位398家,其中集中式供水单位95家二次供水单位57家,城市学校自备供水7家,乡镇学校自备供水239家。为加强我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我市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今年5月至9月,我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了生活饮用水专项检查,对各类供水单位全部检查到位,监督覆盖率达到了100%。本次检查中共抽检水质样品765份,合格575份,总体合格率75.2%。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市各级卫生监督部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及《生活饮用水国家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分别对集中式供水单位和二次供水单位下达了《卫生监督意见书》,提出了具体整改意见,限期整改,要求各供水单位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提高水质处理能力。

(五)加大消毒产品整治力度,严把产品质量关。根据《省卫生厅关于开展整治消毒产品违法宣传疗效和添加药物专项行动的通知》(鄂卫办[2009]49号)要求,2009年5至 10月,我局在市区范围内开展了整治消毒产品违法宣传疗效和添加药物专项行动,共出动监督员200人次,检查药店40家,抽查“肤欣抑菌液”等抗(抑)菌制剂17种,发现不合格产品5种,不合格原因均为产品标签明示或暗示疗效或标注禁止标注的内容。针对问题产品,我局下达了执法文书,责令药店立即停止销售不合格产品,并将检查的不合格产品情况在襄樊卫生信息网进行公示。检查消毒产品生产单位2家,两家生产企业生产加工流程管理均较为规范,总体情况较好,未发现明显问题。我市未发现消毒产品委托加工生产单位。

(六)加强涉水产品管理,严把净水剂使用关。

今年9月,对我市集中式供水单位生活饮用水化学处理剂使用情况开展了监督检查,共检查集中式供水单位11家,发现包括襄樊市水务集团四水厂在内的4家水厂使用不合格化学处理剂(富源牌聚氯化铝)。我局通过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的形式,要求襄樊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通知其下属各水厂立即停止使用河南省巩义市富源净水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化学处理剂,并将库存的18吨化学处理剂就地登记存放。襄樊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各水厂按要求停止使用不合格化学处理剂,从襄樊市精细化工厂新购进液态净水剂投入使用。

三、具体措施

(一)重点督导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加大传染病防控督导力度。根据我市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防控需要,我局先抽调4人蹲点4个城区协助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5至6月,又先后抽调10人定点到各县(市)、区及市区参加甲型H1N1流感防控督导工作。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办的统一指挥下,我局共完成了对各县(市、区)6次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督导工作,制作监督意见书或督办函100余份,为我市疫情控制发挥了应有的职能作用。在日常监督中,我局积极与疾控、教育、旅游等部门联合,对市区医疗机构、学校、宾馆等单位开展 传染病检查和督导,以加大督办力度;在与疾控机构联合督导时,疾控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提出技术指导意见,我局同时下达监督意见书,相得益彰,进一步增强了监督执法的效果。

(二)以传染病重点检查和专项检查为契机,严肃查处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今年,我市以全省的传染病防治重点检查、甲型H1N1流感检查以及我市医疗废物专项检查为契机,在监督检查中,依法制作各种监督文书,工作结束后,主动收集并完善相关资料,对存在问题的单位限期整改到位并进行复查。对在限期内没有整改到位的7家医疗卫生单位依法实施了行政处罚,其中罚款1家,处罚金额3万元,警告6家。

(三)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培训,提高卫生监督员执法能力。今年,结合我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需要,我局首先对本局的90多名卫生监督员开展了专题培训,让全局人员在认识甲型H1N1流感的基础上开展执法监督。在对各县(市、区)首次督导(甲型H1N1流感)前,参与督导的10名监督员全部集合,进行了现场学习和交流讨论。在巡回督导过程中,我局应各县(市、区)的防控需要,先后到南漳县、宜城市、襄城区尹集乡、欧庙镇等地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先后培训300余人次,提高基层卫生执法人员和卫生专业人员的传染病防控和执法水平。

四、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政策支持是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可靠保证。市卫生监督局坚持把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民心工程抓实抓牢。首先,将此项工作列为2009年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内容,纳入目标考核范畴,利用召开会议、制发文件、下达督办通知等形式与其他工作统筹安排,重点管理,强化领导责任。其次,在以省市制定下发的文件作政策依据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对每项工作制定了具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并实行了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建 立了局领导对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对责任人的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体系,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上下一致,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部门配合,密切协作是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传染病防治工作涉及面广,涉及单位和人员较多,尤其是各项专项监督检查,往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有些工作单靠卫生部门是无能为力解决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内实行分片包干、分工负责,对外加强与疾病控制机构、教育、公安、宣传、质监、旅游、药监等部门和当地政府、办事处、村(居)委会等机构的沟通联系,注重部门、单位之间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正确把握分工不分家的原则,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遇事不推委、不踢皮球,使我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依法履责,痕迹管理是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关键手段。由于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我局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起步较晚,但我局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依法履责,严格实行痕迹管理。在选派相关人员赴省卫生监督局专程进修传染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医疗机构监督人员在短期内对市区一级以上医院全部开展了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并制作了监督文书,全部归入户档。今年6月,我市某三甲医院丢弃残肢一事经某网站曝光后,在全市引起轩然大波,市政府领导召集了卫生、环保、宣传、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现场工作会,研究如何处理、平息这场**,同时追究环保、卫生等部门是否尽到了监管责任,是否存在行政不作为。由于我局在此之前依法履行了监督管理职责,在两个月内,执法人员去该院检查两次,有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还有监督意见书,做到了痕迹管理,非但未受到行政问责,反而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

(四)加强宣传,全民参与是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必要措施。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高度重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措施,使传染病防治宣教工作贯穿集中工作始终。通过印制宣传 单、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利用电视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印制宣传单、警示标语近万张,将宣传单发放到乡镇办到村到社区到户,初步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浓厚氛围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传染病防控工作事关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强化宗旨意识,加强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我市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防止传染病疫情的蔓延和传播,做人民群众名副其实的健康卫士。

第四篇: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

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0年市传染病防治监督重点检查计划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县现阶段传染病防治的情况,2010年我县针对县、乡、村三级卫生网进行全面监督检查。现将2010年传染病防治监督情况总结如下:

一、疫情报告监督检查情况

全县公立医疗机构(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家,全部设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私立医疗机构(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84家,均设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同时,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网络直报、报告卡、传染病报告登记记录等)。本报告法定传染病例数171例(12月3日止)。

二、医疗废物处置监督检查情况

2010年结合开展全县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的前提下,开展全面医疗服务机构监督工作。特别是医疗废物处置监督工作作为侧重点。同时,松溪县卫生局针对性地发文“松溪县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并积极督促实施。在开展医疗废物处置监督工作中,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宣传到位,要求相关单位做好医疗废物无害化管理工作。要求医疗废物处置的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重点环节做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特别强调与南平“绿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签协议的医疗卫生机构

(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规范性地交由处置中心集中处理。其他相关单位均按“能够焚烧的,应立即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的原则处置。本次全面监督工作对我县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规范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存在问题

通过疫情报告监督检查情况来分析,有一些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私立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制度不够落实到位。只是电话报告,有传染病登记记录、报告卡缺项。

医疗废物处置监督检查情况来分析,委托南平绿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集中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其医疗废物管理相对比较规范,制订一系列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未能覆盖到的医疗卫生机构,其医疗废物管理相对比较薄弱。“能够焚烧、应当即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原则落实不够。今后,应加强传染病防控、传染病报告制度管理、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力度,使传染病防控、疫情报告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上新的台阶。

第五篇: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国家卫生计生委

关于印发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的通知

国卫监督发〔2014〕4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

2010年原卫生部印发《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0〕82号),对指导和规范地方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认真总结近几年的执行情况,结合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求,我委组织对原规范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可从我委网站“综合监督”栏目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年7月14日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是指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依据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执法的活动。

本规范所指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采供血机构。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能力建设,保障人员配备,合理配置工作装备,并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在开

—1—

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时,适用本规范。

第二章 监督职责及要求

第五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制定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计划,以及相应工作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情况,确定重点监督工作;

(二)组织实施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及相关培训;对下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三)组织协调、督办、查办辖区内传染病防治重大违法案件;

(四)承担国家卫生监督抽检任务,组织实施辖区内卫生监督抽检;

(五)负责全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管理及数据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第六条 设区的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一)根据本省(区、市)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划、计划,结合实际,制订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计划,明确重点监督内容并组织落实;

(二)组织开展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培训工作;

(三)组织开展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疫情控制措施、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医疗废物处置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等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

(四)组织查处辖区内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

(五)负责辖区内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的汇总、核实、分析和上报工作;

(六)设区的市对县级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指导、督查;

(七)承担上级部门指定或交办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第七条 省级和设区的市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明确具体科(处)室,负责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县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有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的科室或指定专人从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2—

第八条 实施现场卫生监督前,监督人员应当明确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任务、方法、要求,检查安全防护装备,做好安全防护。

第九条 实施现场卫生监督时,发现违法行为,应当依法收集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应当依法先行采取证据保全措施。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档案,掌握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

第三章 卫生监督内容及方法

第一节 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

第十一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接种单位和人员的资质情况;

(二)接种单位疫苗公示、接种告知(询问)的情况;

(三)疫苗的接收、购进、分发、供应、使用登记和报告情况;

(四)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报告情况;

(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预防接种相关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情况。

第十二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接种单位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证明文件、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和考核合格资料;

(二)核查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的记录,接种情况登记、报告记录,以及完成国家免疫规划后剩余第一类疫苗的报告记录;

(三)查阅接种单位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询问记录;查阅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填写的接种记录;

(四)检查接种单位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的情况;

(五)查阅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向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发第一类疫苗的记录;

—3—

(六)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苗购进、分发、供应记录,核查记录的保存期限;

(七)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预防接种相关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记录和资料;

(八)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的证明文件,核查文件的保存期限;

(九)查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和报告的记录。

第二节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

第十三条 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组织、制度情况;

(二)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日常管理和质量控制的情况;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对辖区内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审核确认,并开展疫情分析、调查与核实的情况;

(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履行与相关部门传染病疫情信息通报职责的情况。

第十四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资料,核查疫情报告管理部门和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审核记录、各类常规疫情分析报告等文字资料,核查设置疫情值班、咨询电话的情况;核查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进行网络直报的情况;

(三)查阅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与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互相通报甲类传染病疫情的记录;与动物防疫机构互相通报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的记录;

(四)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设备运行情况,疫情报告人员现场演示传染病的报告、审核确认、查重等情况;

(五)查阅与传染病疫情报告相关的其他记录情况。

—4—

第十五条 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疫情报告管理部门或明确疫情报告管理职责分工的文件资料,核查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查阅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内容应当包括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异常信息的快速反馈、自查等方面。

(二)查阅诊疗原始登记(包括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检验和影像阳性结果)、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等资料,核查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情况;

(三)查阅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内部自查的记录及有关资料;

(四)查阅定期组织临床医生、新上岗人员开展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培训与考核的资料;

(五)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专用设备及运转情况,专职疫情报告人员演示传染病网络直报操作;

(六)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查阅传染病报告登记记录。

第十六条 监督检查采供血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二)查阅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登记情况,以及献血者或供浆员登记簿,核查HIV初筛阳性结果报告情况及送检确认情况;

(三)对于设置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机构,检查疫情报告人员演示网络直报操作,检查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的运转情况;

(四)对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查阅传染病报告登记记录。

第三节 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及落实情况;检查医疗卫生人员、就诊病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的设置和运行情况;

(三)发现传染病疫情时,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的情况;

—5—

(四)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 监督检查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等管理文件;

(二)检查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设置情况和预检、分诊落实情况;

(三)检查医疗卫生人员、就诊病人防护措施落实情况;

(四)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诊疗服务情况;

(五)检查对法定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采取隔离控制措施的场所、设施设备以及使用记录。查阅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对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记录。

第十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情况;

(二)发现传染病疫情时,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及时采取传染病控制措施的情况。

第二十条 监督检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控制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传染病监测制度、本辖区内的传染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的资料,以及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的资料;

(二)查阅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置技术方案或预案,以及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记录、报告;

(三)查阅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记录和资料,以及疫点、疫区卫生处理记录。

第四节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一条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医疗卫生人员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情况;

(三)医疗用品、器械的消毒、灭菌情况;

(四)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的情况;

—6—

(五)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六)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第二十二条 监督检查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消毒管理组织设置文件、消毒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及检查记录;

(二)查阅工作人员消毒技术培训记录;现场提问相关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检查相关工作人员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

(三)查阅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记录或检测报告,查阅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整改记录。必要时现场采样监测消毒与灭菌效果;

(四)查阅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记录;检查消毒产品相关证明文件、使用日期和有效期;

(五)检查医疗机构相关科室(重点是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等)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和规定情况;

(六)检查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的场所、设施和措施。

第五节 医疗废物处置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三条 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应急方案的建立和落实情况;

(二)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培训情况;

(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登记的情况;

(四)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情况;

(五)医疗废物、污水的处置情况;

(六)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与具有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合同的情况;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情况。

第二十四条 监督检查医疗废物处置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岗位职责的文件资料,核查监控部门和管理人员;

(二)查阅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登记等

—7—

规章制度以及应急方案;

(三)查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的资料;

(四)检查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设备,查阅健康检查记录;

(五)查阅医疗废物登记簿,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点是否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规定,使用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分类收集医疗废物,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说明和警示标识;

(六)检查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专用包装物或容器、暂时贮存的地点和条件,核查医疗废物运送线路;

(七)检查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的消毒、清洁地点与情况;

(八)查阅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资质、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等资料;检查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设施、方法及记录资料;

(九)检查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实施消毒的设备设施及其运转维护情况;查阅消毒处理记录和监测记录。

第六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卫生监督

第二十五条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卫生监督内容:

(一)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备案情况;

三、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

(二)从事实验活动的人员培训、考核及上岗持证情况;

(三)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四)开展实验活动情况;

(五)实验档案建立和保存情况;

(六)菌(毒)种和样本的采集、运输和储存情况。

第二十六条 监督检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和样本采集、运输及实验活动等管理情况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一级、二级实验室的备案证明和三级、四级实验室《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

—8—

(二)查阅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资料和上岗证;

(三)核查实验室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的记录;

(四)检查二级及以上实验室相应设备配置情况;

(五)查阅实验档案;核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实验档案的保存年限;

(六)查阅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批准文件;查阅实验室经论证可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证明文件;查阅从事在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资质证明文件,以及相关实验活动的记录;

(七)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检查三、四级实验室在明显位置标示的生物危险标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以及进入实验室人员的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八)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登记及结果报告记录;检查是否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同时从事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

(九)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及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的资料;

(十)查阅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的报告、处置记录;

(十一)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的记录;

(十二)查阅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批准文件;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运输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后的报告记录。

第二十七条 监督检查保藏机构菌(毒)种和样本储存管理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查阅保藏机构的资格证书;

(二)查阅安全保管制度、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与储存的记录,接受实验室提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登记和开具接收证明情况;

—9—

(三)查阅向实验室提供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登记,核查实验室提交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批准文件;检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的情况;

(四)查阅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储存过程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后的报告记录。

第四章 信息管理

第二十八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组织分析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第二十九条 各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定期汇总分析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报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

各级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设置专(兼)职人员负责辖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信息采集、报告任务,及时、准确上报监督检查相关信息。

第五章 监督情况的处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开展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后,应当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被检查单位,将监督检查结果与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校验和等级评审等管理工作挂钩。对存在问题的,应当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查处;对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当地公安机关。

第三十一条 对菌(毒)种保藏机构未依照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菌(毒)种和样本,或者未依照规定提供菌(毒)种和样本的,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逐级报告。

第三十二条 对重大的传染病防治违法案件,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六章 附 则

—10—

第三十三条 对涉及消毒产品、饮用水、学校和公共场所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应当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科研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三十四条 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期间,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综合监督执法机构应当重点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控制措施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卫生部2010年9月17日印发的《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卫监督发〔2010〕82号)同时废止。

—11—

下载传染病防治管理及监督工作目录(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染病防治管理及监督工作目录(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供借鉴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供借鉴仅供参考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0XX年市传染病防治监督重点检查计划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县现阶段传染病防治的情况,200XX年我县针对县、乡、......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汇编)

    : 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执法检查表 机构名称 法人 地址 电话 额定床位数 开放床位数 员工人员总数 执业医师 执业护士 医疗机构级别 三级□ 等 二级□ 等 一级□ 其它□ 一、......

    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监督

    《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监督》分册 一、单选题 1. 依法实施传染病防治工作必须适用的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B.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实施方案(模版)

    大街乡卫生院2012年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我乡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规范

    附件1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规范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公众健康,规范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

    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总结范文

    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

    公安县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

    公安县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总结 2014年9月10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