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修课研究性学习-《边城》读书笔记
思修课研究性学习----《边城》读书笔记
由四川到湖南去,靠东边有一条官路。这条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村时,有一条小溪,西边有座白塔,塔下住着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条黄狗。
这是我对《边城》最早的记忆。
这不是我第一次捧起这恩可以被成为名著的文学经典。同样地,这也不是我第一次缅怀这位可以被称作大师的作者。第一次捧起这本书还是在高中第三年事情。在一位十分值得尊敬的老师的建议下,我开始了对这本书的阅读。那是的我选择阅读不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而是十分功利地,只是为了高考的作文应试。应该说,正是沈从文先生的这本书帮助了我。
我本是在考试结束后就已经将它忘却了,但是在等待分数和录取结果时的无聊又使我再次拿起了这本书。虽然说,也没有想提升文学素养,但是这一次没有了为了应试的功利之心,也没有死记硬背其中内容的烦恼。因此,这一次可以只有阅读,只有内容。正是如此,我从中发现了更多。
这文章的始终总有那座白塔,那座坐落在碧溪岨的白塔。它不论何时都无不在注视这个山村,这个清明的世界,注视翠翠。它贯穿着文章的始末,已经构成了这文章的一条明线。这座白塔已经不已仅仅一座塔了,它一直祝福着祖孙两个人,像一个穿着白衣的,来自天堂的使者,洒下它圣洁的光辉。又像圣母那样,张开双臂,拥抱着这个
山村中世界。开篇有白塔,故事结束,白塔倒塌。
我记得,在书的开篇,那些对小城的描写,那些对小溪的描写,都是那么的真挚,那么的清新。“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虽然在先生的笔下,只有一些平淡的语言,但是那景色的清幽竟跃然纸上。“茶峒”,就是这么一个湘西的小山村。这正如汪曾棋所说的那样,《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又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一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语言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对景色的描写,还在于对这个小山村里的质朴的人物的描写。
那位管理摆渡船的倔强老人,从不收人家的财务,即便是客人放了前在船上,他也要一一拾起来,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如果却情不过,他还会托人将钱换做茶叶和草烟,谁需要就慷慨奉献。但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这个为自己小孙女唱歌的质朴老人他离开了,他走的很不安心,因为他没有给自己的小孙女安排好终身大事。
还有他的小孙女,一个因翠色逼人的簧竹而得名,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的姑娘。她也有着同他爷爷那样的质朴性格,她性格善良,天真可爱。在情窦初开的时候,她也幻想着一段美好的爱情。她矢志不移,一直等待她的那个他,尽管她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当然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回来。虽然诺送的出走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不能释怀他的出走,毕竟还有人在等他,毕竟又将另一个人来了进来。
这一次我还发现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在《边城》之中,“钱”被看得很轻,很淡,完全与我们当今的这个喧嚣的文化场域不同。不论有钱与否,都被看重金钱。顺顺很有钱,但是他见到能够帮助的人一定会伸出援手,慷慨得很;管理渡船的爷爷,生活清贫,但是从不收客人的钱,即使盛情难却,也会托人换做茶叶和草烟,分给过河的客人。在这个“茶峒”山村,有钱人家的公子可以喜欢穷人家的姑娘。这个没有被世俗和金钱欲望污染过的山村,正是一个在混沌中的清明世界。
放下书,静坐思忖。那天使般的白塔,它的倒塌,是因为什么?是它不愿看到这个世界的巨变?还是翠翠已经长大,不再需要它的关注与祝福?还是它不忍看到翠翠受苦受难?还是只是简单的年久失修?又或是其他的原因。这一切可能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了解。
没有了之前负担,我才能够有时间深切阅读,才能够想到很多。在当今这个喧嚣的文化场域中,金钱与物质充斥着我们的内心,金钱至上的原则深入骨髓。无房无车的青年就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没有钱就不能拉关系找帮助。这小山村中的人情在当今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那些重义的人们被别人看作傻子;那些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帮助朋友渡过难关的人,会遭到家人的冷眼;那些去扶老人的好心人却被讹诈的,也不胜枚举。
边城,这座小城,一个悲情的爱情故事,除了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之外,我们还应该反思我们当今这个世界。为什么我们看到书中的质朴的人物,在当今少之又少?为什么那些不重视金钱的人们,在当今也是少有耳闻?为什么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们,会被看作是傻子?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深思。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树立一座心中的白塔,让它成为我们的天使,祝福着我们呢?是不是应该呼唤着文学净化我们的心灵,净化这个世界呢?我们是不是也需要一次风雨,从而巨变呢?
期待边城不仅仅是是一座小城,而是整个世界,一座每个人心中都有的一个清静的美丽世界。我们期待着,这座小城的建起。
第二篇:思修课读书笔记
颠沛流离的人生 宁静自省的灵魂
——读《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有感
法国文学史上有一个无论是哪一部史书都不得不大书特书的人物,他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父亲被放逐,母亲早逝,自己在颠沛流离中成长,当过学徒,干过苦差,从未接受正统教育,却学识渊博,对诸多方面都颇有造诣。他因一篇征文而获得无数荣耀,又因一部伟大的作品而饱受苛责,流亡异乡。歌德这样评价他与他的仇敌:“伏尔泰终结了一个时代,卢梭则开创了一个时代。”
让他功成名就的文章叫《论科学与艺术》,让他身败名裂的那本书叫做《爱弥儿》,这位文学巨匠叫做——让—雅克·卢梭。
卢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社会契约论》被奉为政治学的经典著作,《爱弥儿》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者,《忏悔录》更是作为经典中的经典,流芳百世。而我最爱的,也是我要写的,是他最短最薄的那本《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是高三上期最抑郁的时候,从小养成的习惯,一压抑就去淘书看,当从家里的书柜里拽出这本薄薄的小书的时候,压根没有预料到,这本书几乎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那时候是多么的忙碌啊,天天陷在题海中,日子过得充实,却又浑浑噩噩,不知道今夕何夕,自己变得敏感而暴躁,总是把自己陷入自己的臆想中,黑暗而不知出路。总是在课间和中午抽出休息时间来看这本书。
不得不说,这本书将我改变了许多,开始渐渐学会不那么计较得失,不那么在乎周遭的眼光与看法,渐渐地学会了平和。
漫步之五里,卢梭对于幸福状态的定义成为了支撑我走过整个高三的信念——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不论它持续的长短都不留下前后接续的痕迹,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不是残缺的、贫乏的和相对的幸福,而是圆满的、充实的、使心灵无空虚欠缺之感的幸福。卢梭说:摆脱了任何其它感觉的存在感本身就是一种珍贵的满足感和平和感。
回头看看现在的社会吧,我们看到了些什么?就像老师在思修课上不断提及的各种案例,莫不是为了钱,权,名利。当我们口口声声的提及权利与义务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人,不过是赤条条的来,还将赤条条的去,所有的一切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浮云而已。追逐也好,固守也罢;无论你是家财万贯还是穷困潦倒;无论你是权倾天下还是仅仅只是一直小蝼蚁;人生对我们而言,仅仅只是时间,而物质对我们而言,只是生活,而幸福对我们而言,是感觉。
对,是感觉。与金钱无关,与物质无关,与权势无关,与所有的身外物都无关。或许只是父母的一句关怀,所爱之人的一句甜言蜜语,就足矣。
而对于卢梭而言,当这个世界都已经与他背离的时候,他选择了去寻找自我,去与大自然融于一体。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的心灵确实是需要滋养的。然而,当我们被抛入世俗,我们却越来越难以发现和获得这种“自然流露的、温柔的情感”。也许,我们终究要像卢梭一样,学会从自身之中去汲取养料,乐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渴望倾听与感受大自然的一起美妙。那么,我想,孤单,便也而获得补偿了吧? 卢梭这一生,拥有过盛名,也饱受过非议,他曾经痛苦不堪,但是,他还是挺了过来。与伏尔泰的瓜葛,与领导者的恩怨,被学界的排斥,被大众的不理解„„当这些把他伤害的体无完肤之后,他明白也醒悟了,他选择了回归自我,他在《忏悔录》里对自己进行剖析,好不避讳自己的丑行,用一颗宁静而自省的内心去面对这庞然而纷繁的尘世,以换取灵魂的自我扶正,这一点,在《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当内心强大到可以无视外界所有的中伤的时候,他成为了一个人,但是他是一个幸福的人。就像他自己写到的那样:“在漫长的岁月沧桑中,我发现回忆起来最吸引我最感动我的,并不是那些曾经享受过最甜蜜最强烈的乐趣的时刻.这种短暂的心醉神迷,无论如何痛快淋漓,却也恰恰因为太过强烈刺激,都只不过是生命中稀稀疏疏的点.它们过于罕见又瞬间即逝,无法形成一种境界,而我心灵所怀念的幸福却不是又一些稍纵即逝的瞬间组成的,而是一种简单持久的境界,本身好无强烈刺激之处,但它持续越久,魅力愈增,最终在期间得到一种极致的幸福。”
不刺激的平淡生活,成为了幸福的源泉,不禁让我想起那句“平平淡淡才是真”。卢梭这个孤独的散步者是善良的,他用自己善良的灵魂孤独地承受着正直与良知的压迫,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过于明智,它十分清楚自己绝对没有能力超越自己的浅薄。然而卢梭没有退让,“我的一生都要追求真理。”卢梭始终将此作为自己的箴言。
这个孤独的散步者曾孤独地生存于这个世界,最终也孤独地离开。这种孤独的内涵其实是一种超越时间的永恒,没有任何功利所在而为人民世世代代心口相传。这个孤独者的生死,其实都是为了世界上每一个热爱自由、追求真理的人。
卢梭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经历了大起大落,又曾饱受各方非议,甚至被驱逐二十年。人世对他而言不可谓不公,经历了这些的卢梭,选择了回归内心,回归自我,回归宁静。于是,他写下了这本小册子,一共也就10篇小散文,却是卢梭穷极一生的感悟。一个学者,一个智者,一个经历过各种苦难的长者,将他的智慧留在了这本小书里,他用他的一生写下了这本书,为他这个孤独的人的孤独一生做了个小结。
(文章是自己写的,所有加黑的地方都是引用段)
第三篇:思修课研究性学习小组实践活动方案
思修课
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探究式学习活动,将之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来,必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进而增强课程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活动组织
思修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由道德法律教研室组织和承办
负责人:张桂群
协作人:冯新平、刘向阳、蒋松芝、唐海珍、彭仁祥、陈安琪、刘恒山
三、时间安排
展示时间:建议6月12日以前完成。
四、活动主题
1、成功更多依赖机遇还是实力
2、如何看待婚前性行为
3、择偶标准分析
4、如何看待网恋
5、如何看待同性恋
6、恋爱动机研究
7、法律意识的培养
8、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
9、大学生择业、就业观研究
10、我国目前环境问题分析 活动小组从以上主题中任选1题。
四、活动程序
1、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10人组成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又分为5个组合,每个组合由两名同学组成。
2、每个研究性学习小组10名学生全部参加,采用ppt形式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
(1)、学习成果展示环节:主要考察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过程及成果。由研究性学习小组各成员运用PPT进行口头陈述。第1个组合的两名同学陈述为什么选择该主题,第2个组合陈述该主题目前研究情况综述,第3名组合陈述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第4和组合陈述该主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研究设想,第5和组合陈述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收获。整个展示占时20分钟。展示总分为100分。由评委现场打分,成绩现场公布。
(2)、问辩环节:由现场老师或者同学就该主题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相关内容提出1个问题,参赛研究性学习小组出1名学生进行现场回答,由评委根据问题回答情况现场给分。问辩环节占时3分钟左右,总分为100分。
五、奖项设置 每次课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组。颁发证书以及奖品。
第四篇:思修课学习心得体会(推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得体会
思修是一门组织形式相对轻松,内容涵概广,重在自我认识与塑造的学科。如今,课结束了,但留给自己的思考却是永远的。
以前总觉得思修课没有专业课重要,但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才明白,思想品德是人的灵魂,语文学得再好,如果品德不好,只能是有害于社会和人民的人。思修课是不可缺少的。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走入了生活。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关注了时代的脉搏,同时也解决了许多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
学完了思修这本书,我深刻了解了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修身养性、崇尚道德的民族。我们都应当做个有教养的人。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顺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视之为传家宝。小事业的成功靠机遇,中事业的成功靠能力,大事业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谓教养,就是应该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应该是讲规矩、守道义。有教养的人,往往不以术而以德,往往不以谋而以道,往往不以权而以礼。有教养的人在自己独处时,超脱自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圆做人,圆通做事,宁静致远,自我反思,则事事放心、顺心。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老师给我们课上放的片子,都在告诉着我们,人生不一定人人都很成功,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豪杰,但一定要善良仁慈。善良是和谐、美好之道,心中充满慈悲、善良,才能感动、温暖人间。没有善良,就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就不可能有世界的祥和与美好。爱是基本的善良情感,遇到乞讨者,我们就施舍他点钱,遇到老弱病残、孕妇,我们就主动让座,遇到迷路的小孩,我们就把他送回家,为他指点方向。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这对我们并不难做到,却可能因此帮助别人走出困境。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在施予他人的时候,你实在是利益自己,当伤害另一个生命时,实质是在伤害自己。所谓善良,无非就是拥有一颗大爱心、同情心,不害人、不吭人、不骗人。有了善良的品性,就有真心爱父母、爱他人、爱自然的基础和可能。一个善良的人,就象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温暖了自己,善良无须灌输和强迫,只会相互感染和传播。所以,我们不一定要活的顶天立地,过的轰轰烈烈,但一定要善良真诚。
思修课实际上是一门教我们如何为人的课程。它重在内心诉求,更重在知行结合。作为一名电子科大学生,应具有健全的人格与文明的素质,也就是要认识自己,懂得身心协调,关注自己全方位的发展。拿破仑有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毛泽东也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
学习完此课程,我懂得了做人应该有信仰,应该有信心。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自信是达到人生顶峰的动力。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自信,不达目的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逃是懦弱的,避是消极的,退就显得更加无能。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男儿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败,不言放弃。
老师说,为理想而不断奋斗的人,是幸福的。我的理想,我知道很难达成,我却仍然觉得幸福,因为那是我真正想做的事,即是超越我现在的所有可能性,我仍会去争取,我不后悔,因为我没有骗自己。我觉得很放心。老师的每一节课,都在敲打着我们,让我们时刻谨记我们来到这里,存于这里的理由。《老男孩》中有这样的歌词: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抬头仰望这漫天星河,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光阴易虚度,岁月难回头.每当听到这首歌,总是激励着自己不断奋斗,不要等到老的时候才追悔莫及.戴老师的每一节课都在告诉我们如何充实的度过大学生活,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来到如今我已明白,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如何使自己的的生命有意义。如今我已明白,珍惜着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珍惜这一纵即逝的光阴,珍惜这美丽的生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自己的理想打拼。“没有人为我们准备了一切,而我们是为了一切而准备,立志是从此岸到达理想彼岸的心路。”这句话伴随我度过初中和高中,如今我又在大学继续坚持着,克服眼前的困难,人生中的挫折难免会有,拍拍土,站起来,微笑前行,不灰心,不丧气。偶尔我会成功,但不会迷失自我,为自己的理想奋力前进!
再有,思修这门课教导我们做个智慧的人。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掉了价值。学习了思修,我知道了什么时候“为”,什么时候“不为”。知道我在做什么事,知道热爱做什么样的事,知道能把什么事做成什么样。要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对弱者,光关心不够,要帮助;对下属,光公正不够,要善良;对别人的失误,光原谅不够,要忘记;对自己的未来,光梦想不够,要行动。空才能生慧,学才能生智,心宁智生,智生事才成。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尊重及学习的地方,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如果一个人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水,那么谈何成功。
思修课也倡导我们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新一代的人才如果不懂法的话,那么社会的治安会是什么样子呢?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我们不能简单的用武力解决,那是对法律的无视,也是对自己的伤害。用法律武装自己,不要头脑发热,坚持法律的公正。法律是给我们许多益处,但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同样也要遵守法律。知法懂法守法,我们才能建设好自己人生大厦,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或者轻视甚至无知而触犯法律,那样后果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是我国公民应当提高的一项新的学习项目,我们大学生也是应当参与学习的一员。对我们大学生而言,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守法懂法的合格公民。
我想这门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准则,智慧的花朵在思修课中悄然绽放。这将使我们终身受益。老师把课堂还给我们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受教方式充满智慧挑战。谢谢戴老师的教导,您是个很好的老师,您让我坚定了我的信念,您让我对祖国有了更大的希望,您让我思考了许多,关于我现在,也有我的未来。
当然思修课感受颇深的还有戴老师的教学方式,用一个个精彩的ppt向我们传授知识,没有其他的课堂的昏昏欲睡,有的是大家的积极参与。思修这么课程要结束了,但思修课传授我的知识,给我人生的启发没有结束......泛黄的书页散透着谆谆教导,鲜明的事例启发着内心思考,短小的字符击打出人生轨迹......篇二:思修课心得体会
思修课心得
姓名:黄丽娜
学号:1123130220 班级:国贸111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型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设计内容十分广泛,现实性、针对性都很强.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这门课程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从而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还能使我们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更能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刻了解了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修身养性、崇尚道德的民族。我们都应当做个有教养的人.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顺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视之为传家宝.小事业的成功靠机遇,中事业的成功靠能力,大事业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谓教养,就是应该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应该是讲规矩、守道义.有教养的人,往往不以术而以德,往往不以谋而以道,往往不以权而以礼.有教养的人在自己独处时,超脱自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圆做人,圆通做事,宁静致远,自我反思,则事事放心、顺心。
思修这门课教导我们做个智慧的人.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掉了价值.学习了思修,我知道了什么时候为,什么时候不为.知道我在做什么事,知道热爱做什么样的事,知道能把什么事做成什么样.要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对弱者,光关心不够,要帮助;对下属,光公正不够,要善良;对别人的失误,光原谅不够,要忘记;对自己的未来,光梦想不够,要行动.空才能生慧,学才能生智,心宁智生,智生事才成.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尊重及学习的地方,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如果一个人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水,那么谈何成功.以前总觉得思修课没有专业课重要,但学习之后才明白,思想品德是人的灵魂,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思修课是不可缺少的.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走入了生活.它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关注了时代的脉搏,同时也解决了许多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
思修课实际上是一门教我们如何为人的课程.它重在内心诉求,更重在知行结合.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应具有健全的人格与文明的素质,也就是要认识自己,懂得身心协调,关注自己全方位的发展.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毛泽东也说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学了这门课程,我明白了很多: 一.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做人应该有信仰,应该有理想.信仰是引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航灯,自信是达到人生顶峰的动力.美好的前途来自于自强、自立、自信,不达目的不罢休,咬定青山不放松,打跨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的失败看成是人生的终审.逃避是懦弱的表现,退显得更加无能.成功的道路得由自己去开辟、去铺平,世事变幻莫测,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只有永恒的信心与毅力,坚持自己的信仰才有可能找到成功的方向.老师说,为理想而不断奋斗的人,是幸福的.我很幸福,因为我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逐.老师的每一节课,都在敲打着我的心,让我时刻谨记我来到这里的理由。《老男孩》中有这样的歌词: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抬头仰望这漫天星河,那时候陪伴我的那颗,这里的故事你是否还记得.光阴易虚度,岁月难回头.每当听到这首歌,总是激励着自
己不断奋斗,不要等到老的时候才追悔莫及.从学习与事业角度讲,要有执著的事业追求,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会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的确如此,但一个人如果只是空有理想,而不去追求,没有一种执着的精神,那么理想也永远只能是理想.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树立为国家崛起而氍毹的信念,并为之奋斗.胜不骄,败不馁,不怨天尤人,面对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关卡,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才有可能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达.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甘于寂寞,立下自己的理想,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心在哪里,路就在哪里.二.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为我们积淀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未由于时间的推移而失去色彩.相反,在新时代越发的彰显出它强大的生命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在于它数量的多寡而在于它的民族精神,它是一个民族的精髓所在.只有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国这条巨龙在世界的东方腾飞.三.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正确的人生观就是人生罗盘的代名词,有了它我才能顺利远航。从小的方面讲,我想首先要做的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古人所说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就是这个道理.黑格尔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其次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把困难当作机会,有积极的心态每天鼓励一下自己,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四.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如果说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的硬件设施的话,那么道德品质便是软件设施.能力固然重要,但没有道德做后盾的能力只是一种盲目的付出.一个人,只有遵守道德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社会生活有秩序的进行.而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做一个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大学生,更能在踏入社会时站立一席之地.五.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就是一个由人与人组成的大家庭.如果每个人都只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么这个社会便会成为一盘散沙,一片混乱.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就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自觉履行社会公德和法律义务.它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有责任为维护社会和谐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六.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处于大学阶段的我们马上就要进入社会,在我们步入职场之前学习有关职业精神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为我们将来在职场走的更远做好铺垫.社会大家庭是由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只有保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确保社会成员的心理素质,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七.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奋斗目标中有一项非常特殊,那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被提到日习议程上来.我国现阶段生产力还不是很发达.国民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只靠社会道德来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将法制与人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八.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法律是约束我们日常行为规范的准则,学习法律,严格遵守法律,并且善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自身的权益,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素养.我们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此,我们应该开拓视野、刻苦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打下坚实的知识和理论功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修养、磨练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拍样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并且脚踏实地、善于创造、甘于奉献,在服务祖国、在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我想这门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准则,智慧的花朵在思修课中悄然绽放.这将使我们终身受益.老师把课堂还给我们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受教方式充满智慧挑战.谢谢老师的教导,您是个很好的老师,您让我坚定了我的信念,您让我对祖国有了更大的希望,您让我思考了许多,关于我现在,也有我的未来.篇三:思修课学习体会 思修课心得体会 进入大学以后,有些熟悉的课程又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其中就包括以前一般被成为政治,而在大学一般被称为思修的这门课程。
相对于中学阶段的政治课,大学的思修内容更加充实,其中就包括了法律的一些相关知识。相对于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思修学的东西不如它们实在,所以许多人认为它的作用相对较小。但是,思想品德是人的灵魂, 思修课是不可缺少的。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是十分密切的,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走入了生活。它解决了许多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关注了时代的前沿。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思修起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时代。在新的天地里我们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我们应该有心理准备。
作为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陌生的环境、全新的生活、繁重的学习,在这个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沮丧,失去信心,进入误区。我认为思修这门课程能从某些程度上缓解我们的压力,对我们的观念培养有很大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树立信念。
通过学习这么课程的内容,我了解了一些法律上的知识,这是很大的收获,加强了我的法律意识。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虽然思修不能直接带给我像专业课和基础课那样实在的知识,但是学习这门课程后,我认识的人生应该务实,不能好高骛远、空谈理想。这对我学习其他课程有了很大的帮助。老师的讲课内容也让我感受到人生积极的一面,沈老师的讲课风格也使我感觉到非常轻松愉悦。引发我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认为要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讨论人生目的的问题,是为了认识生活应有的意义。这样才能有意义的生活。同时我认为人生应乐观,对自己充满自信。大学生处于人生特定的成长阶段,面对学习、就业、恋爱等各种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到困惑,也会进行思考。我觉得思修会帮助我们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
学了思修后,我觉得一个大学生应该把理想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动力。我想思修这门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怎么样树立自己的理想,树立什么样的理想,还有做人的准则。有人说,为理想而不断奋斗的人,是幸福的。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迷茫的生活是无聊乏味的,而且回首时也会让人痛苦。每次上完思修,我都感觉在敲打着我,让我时刻谨记我们来到这里,存在于这里的理由。而且每次上完政治课,总能引起我的遐想,对一些迷茫的问题的思考。还会让我反思,光阴易虚度,岁月难回头。这将使我终身受益。思修让我思考了许多,关于我现在,也有我的未来。
上完思修后,总能感觉一种智慧的目光在闪烁,它不同于数学的技巧,编程的复杂,英语的语言美。它看不见但能感觉到,它总是引导我们进行正确的思考。
我觉得思修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所以我们要把思修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能空谈那些知识。思修的一些事例教会了我很多生活中该注意的东西,比如做人不能没有原则。没有了做人的原则,也就没有了衡量对与错的尺度,那么,就很容易走入歧途。很多人走入歧途就是因为没有原则,在利益驱动前不知道退却。同时我认为思修对我学习其他课程的帮助也很大,因为它帮助我建立了强大的信念。对于学习来说,我认为毅力是最重要的。有了信念和理想,毅力才能发
挥到极致。大一上的思修我接触了一些法律知识,我觉得生活在一个法制的社会,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对于以后思修这门课的学习,我觉得应该主动去看一些道德方面的书籍,可以提高道德修养,可以缓解紧张的学习生活。并希望能多和老师以及同学交流,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观念。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读书笔记
最近抽空看了由仇忠海主编的一本书《感恩教育--上海市七宝中学的实践活动》。这本书分为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大自然五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上海市七宝中学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其实,感恩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片坦途,生活总是被荆棘围绕着。是否有这样一个人,在你迷茫无助的时候伸手帮了你一把?是否有这样一个人,在你失败的时候给你最真挚的鼓励?是否有这样一个人,在你眉头紧锁的时候,给了你灵感?是否……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吧。曾几何时,都有人在帮助你,帮助你度过每一道坎坷。对于这些人,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哪怕他只是给了你一个肯定的眼神。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正如这首歌唱到的一样,感恩不仅仅是报恩,更是一种责任,一份追求,真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什么?感恩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感恩,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凝聚力的内核。因此,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地球,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随着社会发展,人类
现代文明的进步,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成员,在整个社会大家庭中,其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类只有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相互帮助才能更好地生存在这个地球上。
感恩,应从家庭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父母生日,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个生日蛋糕,写上一张生日卡,是感恩;平时,孩子为父母倒一杯热茶,送上一条热毛巾,何尝不是感恩。感恩无须旁人提醒,应该发自每个人的内心。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凝望的眼神,一种温暖的触摸,无不是感恩的载体。有了感恩,家庭就有了阳光,我们的日子就会变得快乐,日子即使过得非常清贫,但也活得有滋有味。懂得感恩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感恩的心缺失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的致命的性格弱点。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用感恩的眼光看待我们这个世界。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用语言和行动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激,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充分的回报,这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一切文明社会的行为规范。感悟亲情,回报亲情,是人区别于禽兽的基 感恩,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提起感恩,我们会想到近年来风靡全国的各式各样的“洋节日”,尤其是感恩节。其问包含了西方人对上天赐予的感激,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我们还会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近年来,为了应对商品经济大潮下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许多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综观各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实践,均将对父母感恩作为主要内容。这些教育活动对树立学生向善、知恩、图报的正确人生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很显然,在社会生活领域迅速扩张,人类科学知识极大丰富的今天,感恩的内涵也得到了更宽的拓展。感恩,应该成为现代人悦纳自己,包容外物,回馈社会的基本素养。感恩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