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同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出外打工的情况已是习以为常,因为在农村绝大部分家庭的经济来源都是靠出外打工赚来的,所以很多的青壮年进入了城市,从而也导致了大批的孩子留给了年迈的祖父母、外公外婆及亲戚朋友,这就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留守儿童。一直以来,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总是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问题;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外出时对孩子的生活做了安排,有的甚至在学习上也有计划,但是他们大多委托的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的长辈亲属,而对于那些受委托的的长辈们来说,他们提供孩子的大多仅仅就是生活中的吃、穿问题,他们认为只要保证了孩子吃饱,穿暖,就认为他们尽到了他们的责任,认为孩子的其他事情都应该是学校在责任了,因此,在周末,寒暑假期间,这些孩子都非常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孩子父母没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他们很容易犯错。大概在两年前,我所在的这个镇上曾经出现过惨案,一位奶奶带着四个孙子孙女,在学校旁租房带他们读书,在暑假中,由于管理不严,四个小孩擅自下河洗澡,一次就淹死三个,这是一个多么惨痛的教训啊,至于其他比较小的安全事故则是更多。
2、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问
题。由于孩子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就机会,缺乏父爱、母爱,因此出现了“亲情饥渴”,而被委托的其他监护人无法替代父母履行完整的监护责任。所以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或其他让他们喜怒哀乐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得到正确的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受挫折时,他们不愿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具体表现在:(1)自卑、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没有上进心。(2)自尊心过强,对老师及其亲友的管教和批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总觉得是在欺负他。(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不爱他,只爱钱,因为钱而抛弃了自己。综合这诸多的问题,说明留守儿童来自家庭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非常渴望父母的关爱,非常需要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3、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他们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是由祖父等隔代来抚养教育,这无异与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他们大多认为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孩子管理问题上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而学校教师也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位留守儿童的关注也是有限的。由于这些原因,所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而且难以及时纠正,有点甚至发生了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在健康成长。由于长期离开父母,他们无法感受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各个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祖父母等那些长辈的纵容溺爱,在加上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行为习惯上很容易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上网、赌博、抽烟、喝酒。钱没了的时候甚至出现偷、抢等更恶劣的行为。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弯路,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
4、学习问题。父母外出打工前,大多数不仅把孩子的生活做好了托付,有的也在学习上也有所托付,但尽管如此,孩子在生活上大多都能得到满足,可在学习上有的确鞭长莫及,因为大多数的爷爷奶奶本来就文化低,有的甚至还是文盲,这样,孩子就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有的虽然不是文盲,但毕竟很多年没有接触孩子学的课程,想要辅导孩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被委托人也有自己的工作,因此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我曾去过留守儿童的托付人家里做个家访,接待我的是一对年迈的祖父母,我向他们询问了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们说他们只能在生活上照顾孩子,孩子的学习要拜托我们老师,他们说他们自己也没读多少书,而且眼睛也不好。
由于长期没有父母的关爱,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一味的贪玩,根本就没把学习放在身上,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三、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严重危害了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非常重大。解决了这个问题,将有助于农村教育质
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家庭、学校、社会、政府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从家庭来说,父母在选择委托监护人时应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不能只考虑被委托人是否能在生活上满足孩子,凡是跟孩子有关的都应该考虑。父母在外不方便跟孩子面对面交流,但可以用电话,网络等现代化通信设施经常与孩子交流,经常跟踪孩子的成长,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2、学校教育应尽的责任。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阵地。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形成合力,学校应告诉孩子父母联系方式,方便留守儿童父母经常与学校取得联系,方便父母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发现问题方便家校结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严峻的,这不仅是对家庭、学校,而且是对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的挑战,希望家庭、学校、政府共同关爱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青壮年出去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于是就出现了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护和关爱,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环境、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留守儿童的小偷小摸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治安秩序。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
留恋网吧不能自拔。不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均不在身边,缺乏有效的监管,因此,经常上网,有些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每到放学后、双休日和节假日,中小学生大量涌入网吧、游戏室。
节假日成监管盲区。节假日成监管盲区,安全存在隐患,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对留守儿童存在监管盲区。不少留守儿童在双休日和节假日是家里无人管、学校管不到,三五成群上网吧或在社会上鬼混,极易诱发未成年人犯罪。有些留守中学生既不住在家里,也不住在学校,而是几个人合伙在外租住房子,校外时间,这些人也处在无人监管的真空中。缺乏监管,影响学习成绩。留守儿童虽然都有把书读好的美好愿望,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有相当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差。在这些差生中,有些是缺乏父母监管而自己又管不住自己,比较贪玩,但愿意学习;有些是基础差学习上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非常无奈,但有把书读好的强烈愿望;有些是厌学、逃学、自暴自弃,家里无人管,学校管不好。
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身心健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跟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少数留守儿童寄养在学校或亲戚家中,有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为了安全起见,双休日把他们关在家中,不让出门。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亲情,身心难以健康成长。如:他们因缺少适合与自己交流的对象,性格孤僻,内心创伤很大。大多数留守儿童在问卷中反映最烦恼的事是不能与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最大的心愿是爸爸妈妈能经常回家。而他们的父母一般每年回家一至二次。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几点建议
留守儿童现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一个新问题,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是关系数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各级政府、学校、家庭和公安部门,都要把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负起责任。
一、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建议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并要经常性组织有关单位深入学校开展关爱活动。同时,村及社区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二、学校要积极落实教育监管、心理疏通等措施。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具体的措施。建议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教师要根据这些情况因材施教。并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学校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重点教育监管,让有条件的教师充当代理家长,落实责任,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让问题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
三、公安机关要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帮教,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健全警校村联络机制。民警要经常与学校老师、村干部进行沟通,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并不定期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反馈留守儿童在校、在家
信息,为家长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学校、家长、村干部、民警四位一体联络机制。同时完善安全防范体制。积极组织挂校民警、学校保卫干部、乡综治巡逻队进行治安巡逻;集中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的软环境;密切关注校外留守儿童,对问题留守儿童进行重点帮教。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以网吧、网络、网游的整治为重点,严格执法,标本兼治,提倡连锁,加强监控,继续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为留守儿童创造绿色网络空间。切实加大对城乡网吧尤其是农村网吧的整治力度,规范网吧经营市场,用铁的手腕、硬的措施,坚决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现象,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佘家坪乡团委
2009年12月20日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少于千万,这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实质是未成年子女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一定时间内的亲子分离现象。大多数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有老人在家帮助他们监护未成年子女,只有极少数的进城务工者会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可以信赖的亲戚照管。在留守家庭中,祖父母或亲戚成为教育儿童的主体。由于祖父母年纪已大,他们本身有可能需要别人照顾而无法给予留守儿童较大的精力;代理家长处于情面不便管孩子。这就造成了教育主体的弱化。正是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完整性和教育主体的弱化,致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习惯、学习成绩、人身安全、个性和心理方面产生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社会问题。又是关涉许多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问题。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也有益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提高。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问题的表现及影响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又监护人长期监护抚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缺少了父母在衣食住用行方面的关怀,缺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而这对儿童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使的核心家庭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家庭教育主体交由父母在家的正常儿童比有了弱化,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精力、教育方式等方面都有缺陷。正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使本来应由父母担负的教育的职责和使命交给了祖辈、兄弟姐妹、甚至邻居,这样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
家庭是人生来第一个场所,成员和处所是构成家庭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家庭环境是学校教育的依托和基础。每个孩子基本生活常识的获得、行为习惯的培养、性格的塑造都是在家庭中通过与父母或祖辈的交往获得的。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与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相比具有不完整性,总是缺少父母一方甚至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实际上成为父母双在的孤儿。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的教育呈现别样的风采。
(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1、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一般为祖辈或代养亲戚,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当今的教育理念相比有些偏颇。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它又指导实践。意识理念是一个人所处时代、地域的经济、政治的综合反映。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祖辈与孙辈所处的大环境有很多差异,祖辈的教育理念显得有些落后,不合时宜。在留守家庭中,祖辈作为监护人他们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多误区。
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中的老人认为农村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只要能认几个字会算账就行了。在他们看来,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要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让子孙早打工早挣钱更现实些。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动力更缺乏责任感,农村留守儿童的辍学率很高。有的家长对儿童教育理解的存在盲点和缺失,视学校教育为儿童教育的唯一途径,认为孩子在学校读书,所有问题自然应该有教师负责解决,他们基本上和学校没有任何联系。
2、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孩子。
多数留守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其物质生活水平较普通家庭有了很大提高,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提高。祖辈想弥补孩子缺失的父爱母爱,在物质和金钱方面给予大力补偿。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一年甚至几年回家一次,而一旦回来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爱都给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使子女容易养成乱花钱、摆阔气的不良习气。有的家长回家发现孩子成绩退步了就一味补救,严加管教,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留守儿童监护人能力太差,时间紧。
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一般不高,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比较明显。留守儿童虽然从祖辈亲戚那里得到关怀与照顾,但老人在精力精神状态方面都不如年轻的父母们,他们的爱不够敏感与细致,也不够活力。老年人有时自己也需要别人照顾,往往力不从心,使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农村留守家庭中,老人一般作为多个角色而存在,他们不仅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是整个家庭农活的主要承担者。因为在田地里做农活,他们和留守儿童在一起的时间很少。除去繁重的家务劳动,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留守儿童。
4、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内容单调,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德育。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中,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般只停留在生理需求阶段,他们为留守儿童提供衣食住用行方面等基本生活用品,家庭教育内容单调、浅显,缺乏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
“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祖辈和亲戚、朋友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吸烟、酗酒、撒谎等。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自身条件的局限,他们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养育和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疏漏松懈现象,最终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影响。
(二)留守儿童进行养育和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
1、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心理存在问题,在于父母刚刚分离的那段时间里,在学习上表现消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常出现分心现象。可能怀念留恋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日子,无法把全部精力刚在学习上,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部分“留守儿童”因缺乏有效监护而放松了学习,导致成绩明显下滑。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1、监护人自身能力的局限。由于祖辈自身的文化知识较少,对于留守儿童在作业中碰到的难题很难给予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
2、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很少有人问津。监护人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有的除了繁重的家务劳动,很少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年龄过大行动不便。
2、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面对面的教育与关怀的不到家庭或父母的有力或有效监管。而作为监护人的其他亲戚出于情分不便于过份严厉的管教遗产生感全隐患。而且作为代养人的祖辈,其自身健康不佳,就会对流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
在农村流守家庭中,儿童一般出于受保护的地位,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无法独立生活,丧失力独立活动]的能力。
留守儿童由于的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力或有效监管,易产生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有的留守儿童,在代养人不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其摩托车无所顾忌,最后撞在电线杆上导致死亡。在缺少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下,有些留守儿童逃学结伴出走,有的违法偷窃行凶,留守儿童的习惯严重威胁其自身安全乃至家庭的幸福,因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有的一年半载给孩子打电话,写封信,有的则两三年不回家,儿童称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认识人生关键时期,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性格塑造的时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念上的偏离,容易产生多方面的心理缺陷。
一些平时就调皮好动的学生因为父母外出,行为大胆放肆,在教师和监护人管教的时候易产生逆反心理。相当一部分孩子对父母外出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和人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在性格上变得自卑。留守儿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导致感情交流缺失,精神压抑,性格孤僻。
4、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用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从而导致了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他们只知单项的接收爱,不去施爱,对亲人、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监护人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没有体力和精力无暇重视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在对留守儿童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直接和严格,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乎成为空白。三是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赌博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现象是中国特殊国情滋生的社会现实。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中国数以亿计的进程农民工。如此大规模的劳动、生活迁移现象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不曾有过的,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许多问题环环相扣,牵扯到三农、农村城镇化、社会保障、公民权益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筹与协调。特殊的社会成长环境、心理的茫然与压抑,对这一代特殊群体产生了什么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远的将来,长大了他们又会怎么样影响社会?这一系列问题令人关注。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
1、监督权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委托亲友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在态度上,处于亲情关系他们都想把留守儿童监护好。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监护人错误的把监护权理解为照顾其生活。二是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的错误行为持宽容甚至放纵的态度。三是监护人受文化程度、体能影响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方式欠妥。四是监护人顾及亲情对留守儿童在物质上过度满足,受这些因素影响,监护人所履行的监护职责往往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监护权的缺失对孩子人格、道德的发展将产生影响。
2、学校对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管理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没法向家庭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再之,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目前尚没有通讯费补贴,客观上限制了教师联系家长的主动性。有的调皮的孩子利用这个空当,在学校里欺骗教师,在家中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由于受经济状况、教育观念及教师资源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条件建立心理机构,使留守儿童缺乏倾诉的渠道,更加孤立无助。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
由于目前尚没有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要进入城市学校学习必须缴纳一笔数额较大的择消费。由于外出打工父母的收入不高,居无定所,又被高昂的择校费挡住,难以将孩子带在身边,只能交由家中的老人抚养,而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承担不了学习辅导、品德培养职责,是家庭教育处于真空状态。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是一些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是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学习大环境。
三、有效缓解和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
(一)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祖、父两代人在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职能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靠学校老师和临时监护人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家长。
1、父母尽量不要双双外出打工。尽快脱贫致富摆脱家庭经济困难的处境固然重要,但是,子女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子女和整个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这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因此,父母一定要仔细、周到、妥当地考虑和安排好子女的事情,最好不要双双外出打工,既要争取改善经济条件,又要保证孩子的有效教育和监管;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人和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其次,充分考虑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不仅仅选择一个能照顾孩子衣食住行的老人就行。如老人确无教育能力,就留下一方。实在不行就将子女带在身边自己监管。
2、留守儿童的祖辈要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教育儿童的新策略、新方法,严格要求孩子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从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转移到孩子的教育上。家长要注意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
3、通过电话、信等多种途径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了解孩子在家中或学校的表现,把握孩子发展的动态过程,及时指导教育孩子。家长多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让孩子直到家长是关心他的,是留守儿童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
(二)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学校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作为一代特殊的教育对象使得学校教育呈现不同的风采,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管理外,也要给与他们心灵关怀,要对留守儿童付出真正无形的爱。
1学校应建留守儿童专项档案,有效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各方面发展变化状况。专项档案应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学习情况及心理发展变化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既可以保持与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沟通家校教育,掌握学生双向表现,统一家校教育口径。又可以及时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新的发展变化和新出现的问题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督和管理。
2班级建守儿童特别小分队,指导留守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受伤的心灵。补偿留守儿童的亲情和父母的爱,以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与孤僻,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有人关心的,心灵得到关怀。学校要肩负“指导家教、优化家教环境育人”的重担。在这方面一是定期召开家长(或留守儿童监护人)会,班主任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班级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通报学生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做到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
3、全面开展“红领巾帮扶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鼓励他们结伴同进。在班级为留守儿童的生日唱支歌,送小礼品;在学校组织留守儿童“三学会”我能行才艺展示或竞赛活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留守儿童可以共同活动。还可以配备心理老师让留守儿童心里话有处说,以便及时疏导教育。
(三)各级政府、社会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实现社会关怀。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高度重视。社会、政府应从宏观上采取措施扭转现状,为留守儿童教育和健康成长环境的创设作政策性规定。破解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应该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国家在人口管理上要出台相应的措施,适应人口流动的发展趋势需要。在此方面,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政府要改革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各种制度,以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通过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歧视性待遇。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确保农村务工人员和城市人享有同等的社会政治地位,保证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人子女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
2、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的管理。现在网吧和电子游戏厅遍及城市乡镇,管理滞后,问题不少,有的内容不够健康,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和“留守儿童”的成长。有的乡政府发现了想管一管,老板不服,认为是文化部门的事。有的派出所发现了想管一管,老板也不服,认为没有做违法的事。文化部门管理力度不够,特别是对乡镇的网吧、游戏厅管理更是不力。因此,建议有关部门作出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应该都有权管理网吧和游戏厅,才能真正解决网吧、游戏厅的问题。
3、社区应该为放学回家的留守儿童开辟一片固定的活动空间和场所,对他们的业余活动加以规范和正确指导。社区也可通过一些社区教育活动,来对留守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进行塑造。
4、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确力又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外出务工致富和教育子女之间的关系,注重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特色经济,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乡务工,使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满足农民工的要求,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至最低限度。使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此外,还可成立留守儿童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可以动员和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健康的度过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作为社会转型时期一个存在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可能是相当长时期都会存在的一个现象,需要各个层面的关注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因为留守儿童是无辜的,不应成为父母打工的牺牲品。社会和家长有责任帮助他们消除心灵上的荒漠,还他们一片绿洲。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集镇中心学校 茆栋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内容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走访,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队伍。他们往往“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已成为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严重社会问题。2012年以来我校开展了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和方法研究”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方法与对策”的课题研究,让我们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2年来,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家访了解,进一步理清了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探索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安全隐患多,易受伤害
根据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儿童”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科学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与影响,很多少年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救能力差,伤亡事故极易发生,甚至成为不法分子的侵犯对象,极易遭受伤害。
2、生活习惯差,发育不良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13、心理不健全,性格孤僻
农村“留守儿童”,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
4、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严重者发展到经常旷课、逃学。
5、良好道德缺失,习惯养成差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养成习惯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在当前城乡差别巨大、农村城镇化不高、农业收入特别是中粮收入偏低的形式下,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在今后可预见的时间是不可改变的。留守儿童的现象也不可能很快消失。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1、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父母要转换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很多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在成绩和行为习惯表现两方面都比较差。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怀与教育不可缺失。当今农村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很多夫妇同时外出打工,这其实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方法。如果有必要一定外出务工,务必要留一位家长在家做好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家。关注孩子的成长,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特征,做到孩子有纰漏时纠正,孩子孤寂时抚慰,孩子进步时鼓励!让他们更以积极和健全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学习!尽可能和孩子密切联系和沟通,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优异的理论教育。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人才,能根据孩子们身理和心理的特点,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面的高效的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顺利的走出心理的误区。首先为他们设置家庭背景档案,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孩子们情绪的波动变化,做好孩子的“亲情家长”,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深处,能够知道孩子心里所思所想,体会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其次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亦可加强监督,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让这部分学生住校,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3、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社会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时刻感受到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就可以减少他们心理的疾病,让他们坦然的面对这个世界,以良好的素质走向以后的人生。首先,社会各界要广泛动员,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宣传手段呼吁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与帮助,其次,各界基层组织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思想道德教育,再次,教会让留守儿童自立自强,学会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过完留守的日子,学会开朗、大方、乐观地看待世界。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引出的“留守儿童”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但它不应该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而应该让全社会更多地去反思,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体制改革问题,如此一来,中国农村问题,甚至是中国国情问题,都应该会得到圆满解决。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刻不容缓,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共同关注和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好,整个社会都将为农村下一代教育的缺失付出代价。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存在问题 教育对策
近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离开农村,走入城市。在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缺乏直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在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客观地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恰当的教育对策,对于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格发展不健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有的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甚至一年才回家一次,和孩子见不上面说不上话。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同时,作为监护人的祖父母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他们与孩子的代沟较大,更是无法沟通。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在想什么?他们往往以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要求和教育孙辈们。这种做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更使得双方冲突不断,孩子的抑郁愈加难以排遣。其结果使这些留守儿童要么愈加沉默寡言要么愈加叛逆。
(二)学习观念偏差,无学习兴趣
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对学习没有兴趣。这源于他们看到身边许多没有知识文化的人同样可以挣钱寄回家,便简单的认为漫长的读书生涯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就会让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辍学打工挣钱的念头。而另一部分孩子则抱有“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他们将家庭的缺失和自己生活的不如意完全归结于社会和金钱,认为金钱万能,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金钱可以买到幸福。如我们班xxx同学,五年级第二学期从厌学到最后跟随村里青年离家外出打工,年仅12岁,给餐馆端盘子。讯问她为啥不上学时,她说“上学没兴趣,还是挣钱好”。这些错误的思想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极大地消极作用。它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状况,更是影响孩子的人生发展轨迹。
(三)心理问题骤增
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和父母相处交流的机会,很少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较少或不愿意接触。“他们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自闭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有的忧郁焦虑、自暴自弃等。长此以往,这些儿童很难树立正常的自我价值观。”在我们班上,xxx同学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父母离异多年很少回家,这个孩子不爱说话,也不与别的同学来往,下课总是独来独去。在家里洗衣做饭、收拾家务手勤脚快。学习踏踏实实从不马虎,成绩很优秀,在一次作文《我想对你说》中这样写道“我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自打我生下来之后,就不知道妈妈长着啥样,爸爸很久也没有见面,我想问问你们,为什么要生我又不要我。你们知道我的心里是多么的难受,别的孩子有父母陪伴着写作业,聊天,看电视,而我只能独自去做;饿了,冷了,病了都是爷爷和奶奶照看,受了委屈不能说,得了奖状没有鼓励,不敢和人说话,怕别人嘲笑我没人要,爸爸、妈妈,女儿有好多话要对你说„„”
(四)安全隐患较多
农村中小学生大部分是住宿在家而非住宿在校。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跟随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生活,很多的生活细节被监护人忽视。比如饮食不能暴吃暴走,不喝生水,不吃不干净食品,不吃“三无”食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漱、勤换衣等。很多留守儿童年纪较小,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使得他们受到细菌和疾病的威胁比较大。由于没有住校,孩子需要每天往返学校2次,途中的安全隐患也是
一大问题。有的要穿越行车马路,有的要过河上山,有的要走很长一段路,都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在夏天,很多小孩私自结伴到池塘和小河游泳,由于处在上学放学途中,监护人和学校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同时,留守儿童还是不法分子侵害的主要目标,特别是留守女童受到侵害的风险更大。
(五)道德意识淡薄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也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差,养成了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还有的甚至染上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违法违纪现象较多,有些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在学校里,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会做出一些打架斗殴,喝酒抽烟的事件;做错事相互包庇,讲“哥们义气”;用钱或东西收买同学写作业或考试作弊等道德问题,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对错没有正确判断,把社会不良的陋习认为是追求的方向,缺乏道德意识,对学生的成长非常的不利。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和结果,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带来的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既有学校教育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因素;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
(一)家庭因素
第一,家长观念的偏差也是影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读书,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这种观念无形中降低了对孩子学习的要求,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进步。部分外出父母因无法长期照顾陪伴孩子,于是更多采取物质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孩子零花钱的数量增多。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生理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这种监护权的缺失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道德发展和个体社会化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③
(二)学校因素
目前,在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较为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农村中小学除了讲授文化课的智育教师之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基本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不能为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提供更悉心的关怀和照顾。同时,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没法向家庭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学校教育侧重在校时段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的学校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一推了之。再之,农村教师待遇偏低,目前尚没有通讯费补贴,客观上限制了教师联系家长的主动性。有的调皮的孩子利用这个空当,在学校里欺骗教师,在家中又蒙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教育及其健康成长。同时,还有受经济状况、教育观念及教师资源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农村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条件建立心理机构,使留守儿童缺乏倾诉的渠道,更加孤立无助。
(三)社会因素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
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歧视农民工子弟。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弟无法享受与当地儿童同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教育对策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而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更是值得关注的对象,他们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会给农村的教育及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这一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结合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在各方面存在的几点问题及自己在留守儿童区工作的体会,就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应排第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没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使得他们的身心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为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孩子年龄小,见识少,缺乏安全意识,这就要靠学校和家长来引导教育。虽然孩子的父母打工在外,但也应该抽空给孩子讲解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对周边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做出分析。学校也要通过班会课、思想品德课以及各种活动对孩子加以引导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安全意识。如:不随便和陌生人说话;远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等。
第二,消除安全隐患。在农村,孩子们的身边往往都潜伏着很多安全隐患。如:用电、取暖、游戏等方面。所以,学校、家长以及委托监护人应该定时检查电路,以免发生意外;在冬季生火取暖时应该做好防范措施,预防火灾;学校还应该定期检查各种活动设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彻底排除,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三,教会孩子懂得正当防卫。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能经常陪在他们身边,在遇到危险时他们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这就要求家长、学校及其委托监护人要教会孩子懂得正当防卫,保护自身安全。
(二)加强沟通交流,培养健康心理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会交流是每个人都应该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留守在农村的这些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机会少,缺乏关爱,使得他们在性格方面都有着内向、孤僻、忧郁等不同程度的缺陷。弥补这些缺陷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便是沟通交流。具体措施表现为:
第一,父母及委托监护人应该想方设法多和孩子交流。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虽然由于生活所迫不能留在孩子的身边,但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多给孩子鼓励和安慰,多听听他们的心声,使孩子能时刻感觉到其实父母就在他们身边。此外,委托监护人也应该运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第二,留守儿童身边的同学和伙伴也应该主动和这些孩子交流,使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
第三,老师应对留守儿童多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爱心。要细心的观察潜伏在他们身上的一些心理问题,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并给他们足够的关爱,消除其心理障碍,让他们信心百倍得和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注重学校教育,提高学业成绩
儿童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形成最容易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那么,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当怎样担负起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促进这些留守儿童健康的成长呢?
第一,多和孩子的父母及其委托监护人联系交流,共同教育好孩子。(1)要建立留守儿童花名册,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住址、委托监护人情况及联系电话、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主动和其监护人取得联系。(2)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反馈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操行情况,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教育方式、方法培训,培养其育人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隔代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二,要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一方面表现为自私、任性、缺乏爱心、合作意识差、行为习惯差;另一方
④面又渴望关爱,渴望同情,渴望得到重视。”因此学校要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6
开展各项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及义务劳动,使他们初步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使这些孩子们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加强品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学校要和家庭密切配合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律、自理、自立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激发留守儿童的兴趣,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对自己、对父母、对学习有一个新的积极的认识。
第四,加大法制教育力度,避免不良行为产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自己先要做到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学校还要通过观看法制宣传片等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法制观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第五,学校要特别关注有性格缺陷的留守儿童。由于受家庭环境和隔代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一些性格缺陷:如自卑、孤僻、怯懦、粗暴等等,对于这些孩子,教师应该对多给他们关爱,多和他们交流,多给他们微笑的鼓励,以此试着去帮助他们打开心结,让他们学会接受自己,接受群体,接受别人的关爱。
(四)调动社会力量,促成生活保障
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儿童,他们各方面尚未成熟,最容易受周边环境因素所左右。而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来看,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可能性会更高。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倡导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伸出援助之手,送上一份关爱,献上一丝温暖,使这些家境贫寒的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呵护下健康、茁壮的成长。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在全国总人数中占很大的比例,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因此,当前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和制度,加大教育力度,广泛宣传,呼吁社会各界引起重视,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当然,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我坚信,在温暖阳光的沐浴下,在甘甜雨露的滋润下,这些祖国的花朵们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开的更鲜、更艳!
【参考文献】
[1]刘芝艳、马江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甘肃农业》2006年第2期。
[2]高慧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4期。
[3]李加油:《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践与探索》,《教书育人》2011年第7期。
[4]陆秀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学理论》2011年第12期。[5]王敬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
[6]张小静:《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魅力中国》2010年1期。
[7]欧元明、陆璐:《略谈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新课程》2010年第2期。[8]李支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青年科学》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