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芝瑞镇畜牧业发展调研材料
芝瑞镇畜牧业发展调研材料
芝瑞镇政府镇长张天喜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通过理论学习,深入基层调研走访,使我深深体会到,畜牧业是芝瑞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全镇农牧民增收,社会稳定的大局。特别是“三农”问题,“三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已连续几年下发了1号文件,部署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强调了农牧业基础工作。就芝瑞镇来说,如何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加快畜牧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是芝瑞镇畜牧业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当前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科技水平不高,畜牧业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
目前芝瑞镇仍以传统畜牧业为主,过分依赖传统的饲养方式,农民思想观念仍未能改变,难以接受现代化理念。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大多数牧民只注重牲畜头数,不注重质量,只看到效益,不考虑人力、物力等投入和消耗。芝瑞镇17个行政村,240个村民小组,36755人口,家畜存栏共249242头,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30元。虽然芝瑞镇牧业有一定的规模,但是畜群良种
率还是不太高,农民经营粗放,投入大,效益低,增收困难。
(二)饲草料严重短缺,草畜矛盾十分突出。
近年来,由于干旱、沙尘暴等自然原因,草牧场亩产量不高,现有的草牧场、饲料地无法承受近25万只大小畜,农民从邻近的乡镇购买饲草料,因此饲草料短缺成为一大难题。
(三)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
芝瑞镇的畜牧业仍以小农经济为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能形成规模,难以发挥规模效应。为了引导农民从弱势的农业中脱离出来,提升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通过基础地建设找龙头,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积极扶持上头地村的牲畜屠宰场。建立健全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养殖协会,充分发挥农民经纪人队伍在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作用。扩大经纪人队伍,培养大规模的龙头企业,能够真正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四)畜牧业发展滞后受信息、交通、信贷等的影响,整体发展速度较慢。
目前,大部分农民与外界的接触不多,对市场信息的了解滞后,再加上市场规模小、农畜产品在市场流通方面都属于传统的交易方式。养畜户观念落后,对资金信贷薄弱,体
制落后,自筹能力差,投入不足已成了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防疫体系建设滞后,畜牧业安全问题依然严重。发展畜牧业防疫工作是个重点。目前的防疫工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防疫体系还需改进加强。必然要加大防疫力
度,对“五号病”等暴烈性疾病,落实“五个强制性措施”,实行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现在防疫工作的进展难度可以说较大,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解决。
(六)农民认识不到位,自身的竞争意识不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离时代的步伐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意识落后是制约牧区畜牧业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二、对芝瑞镇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畜牧业结构不合理是畜牧业发展缓慢、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充分尊重农民养殖意愿,进一步引导群众调整结构,着力在“一增一减、一提一降”上做文章,即不断增加良种基础母畜数量,减少淘汰落后劣质牲畜品种,提高良种率,降低畜牧业风险。养羊业要以发展澳美、德美细毛羊为主,养牛业以西门塔尔牛为主,淘汰不合格公畜,确保全镇种公畜合格率为100%。要完善和提高黄牛冷配站和绵羊人工授精站点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牲畜改良专业户。在种公畜的提供和使用上采取项目扶持和租用相结合的办法,鼓励村、组和个人购买、租赁使用,采取冷配、人工常温受精等技术手段,辅之以优良种公畜本交,加快改良步伐。通过中长期信用贷款和自筹引进优质种公畜2000
头(只),利用2-3年时间,每个村每年引进47头以上优质西门塔尔母牛。五年后芝瑞镇三代以上优质种公畜达到80%以上,每年育肥牛出栏1000头以上,实现芝瑞镇畜牧业由现在的粗放管理型转变成集约效益型。因此,调整畜牧业结构,畜牧业增长方式由粗放管理型向集约效益型转变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二)加快畜牧业产业步伐
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对于产业化整体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效益不高这一事实,重点实施了“母畜换代”工程,“农牧结合”工程和“提质增效”工程,引进优质西门塔尔肉牛,淘汰劣质母畜,引进优质绒山羊,淘汰劣质绒山羊,加强对外来牲畜的检疫和防疫,认真搞好人工冷配工作,重点建设几处大畜改良站点,使之规范化经营,将土种畜坚决清理。加强养殖专业村建设,开展舍饲大宣传活动,加强封育禁牧工作,重点普及舍饲实用技术,这些对进一步加快产业化步伐奠定了基础。
1、实现农牧民增收应必须依靠科技,要重视科技投入。重视农牧业科学技术推广,提高产业化的科技含量,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培训,突出抓好对农民适用技术的培训。虽然实施禁牧政策,但偷牧、夜牧行为屡禁不止,主要是农民祖辈在客观上已形成习惯,靠游牧生活,一时很难改变;另外缺乏科学养殖技术,不懂得舍饲圈养,导致耗费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经济效益不够,因此一定要大力推广科学技术,走科技畜牧业道路。主要做法是:一是认真落实封山禁牧、舍饲圈养政策,积极推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工作。积极抓好舍饲圈养示范点工作,全镇集中抓好50—100户舍饲圈养专业户,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做好舍饲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稳步推进家畜改良工作。在草场面积大、草质好的村重点建几处牲畜改良站点,引进优质种公畜,清理本地土种畜,进一步搞好人工冷配工作。三是稳步推广秸杆制作转化技术,大力引进和推广使用饲草料加工配套机械,推秸杆切割、揉碎和“三贮三化”技术,通过提高秸秆使用率,达到增草增畜的目的,实现秸杆的转化增值。
2、围绕优质肉牛、肉羊,抓好具有特色的基地建设,把芝瑞镇建设成为优质肉牛、优质肉羊生产繁育基地。2009年重点抓好长胜村的养殖示范户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7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1万元,群众自筹90万元),购进优质肉牛300头,配置饲草料加工机械30台(套)。大力量淘汰劣质种公畜,2009年年内必保完成黄牛冷配7000头,绵羊人工受精3.2万只,本交改良5.1万只。力争出栏肥牛1000头以上,出栏育肥羊10000只以上。
(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加大投入,芝瑞镇畜牧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大力改善
了棚圈、水利设施、饲料基地状况,但基础设施仍需加大投入。如水利设施、机电井配备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近几年旱情较严重,农用和饲草料有效灌溉面积不大,导致草畜矛盾更加严重。2009年准备新打机电井4眼,新铺地下输水管道9000米以上,新打管井50眼,小土井29眼,力争每个村都有水利基础项目。另外还有二个原因,一是饲草料严重短缺,草畜矛盾十分突出。因此还需要加强饲草基地建设,扩大人工种草面积,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交通不便利,可以说是制约牧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村虽有沙石路,但年久失修,路况极差,给群众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同时也影响着农畜产品外运、生产生活资料的引进。
目前,芝瑞镇的畜牧业发展整体趋势良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争取使芝瑞镇的畜牧经济在全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篇:镇畜牧业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桥头镇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蔡桂林
一、我镇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我镇畜牧业主要以羊养殖为主。结合我镇回族群众喜好养牛羊的特点,近几年来镇政府通过各项优惠政策,以促进我镇养殖业的发展,在元树尔村、后子沟村等村建成了设施养殖圈舍共5座,基本实现了户均一座养殖圈舍的发展目标,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主要养殖半细绵羊、牦牛、黄牛等。截至今年年12月底,全镇羊存栏量已达4500余只,牛栏量已达9180头,牛羊养殖业已成为带动全镇农牧增收的支柱产业。发展百只以上规模养殖场2个。从我镇的现状来看,我镇畜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散户较多。
全镇共有牛羊养殖户130余户,几乎每个村都有十来家牛羊养殖户,个别专业养殖户存栏量多的能达到50只羊或20头牛以上,少的十几只羊两三头牛。一般农户有1个棚,一个养殖棚可养10只羊或3头牛;
(二)规模初现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业正开始由以前小规模的模式,开始向小区化、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存栏牛70余头、羊100余只以上的各类规模饲养场达5户。
二、我镇畜牧业发展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一)抓结构调整,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积极进行调整,我镇对此也是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针对畜牧业做出结构调整。一是在深入考察、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畜牧业发展目标,定位了畜牧业结构调整方向。二是政府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合理引导农户重点发展设施圈舍养殖,使我镇养羊产业稳步发展。三是不断优化畜禽品种,引进和推广了萨福特种公羊,小尾寒羊基础母羊,抓好了小尾寒羊的选育和综合开发,提高了良种存栏及产品产量。
(二)抓规模养殖,加快养殖小区建设。
一是科学筹建。坚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二是政策帮建。从资金扶持、环境优化入手,加大养殖场建设力度。三是龙头带建。充分发挥养殖示范小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镇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抓养殖培训,全面提升养殖技术。
我镇每年都会邀请市畜牧中心专家及技术人员实地考察,提出战略性意见,并且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饲草青贮氨化技术,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我镇肉羊生产及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动物防疫的防控知识等。
三、我镇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意识薄弱。
虽然我镇群众有着畜牧养殖传统,但是饲养量少,规模
一是举办专题讲座。剖析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因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二是张贴宣传标语。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养殖致富。三是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不定期的召集养殖户观看相关畜牧养殖视频,通过党员示范户的带动,激发群众的养殖积极性。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科技养殖能力。
组织有经验的养殖大户到一起,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向从事养殖业的村民们传授养殖经验。另一方面积极与市畜牧中心等部门联系,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就科学饲养等内容,举办短期培训班,面对面的为村民指导繁育、养殖、防疫等各项技术,增强村民的科技畜养能力。引导村民建立养殖专业协会,解决信息缺乏、技术不足等问题,提高村民抗御风险能力。
(四)开辟养殖小区,全力发展规模养殖。
进行规模化小区养殖,有利于统一管理、统一防疫。选址建立养殖小区,在水电路配套建设方面予以支持,将养殖户集中到一起,发展规模养殖,有力地促进全镇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加快全镇畜牧业的发展步伐。不仅可提升养殖水平,提高养殖收益,更利于环境保护。
2015年3月2日
第三篇:彬县畜牧业发展调研
彬县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县上统一安排,我们就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局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统筹资源,大力推广“畜-沼-果”、“畜-沼-菜”三位一体的养殖模式,走“果畜结合、畜菜结合、畜沼结合”新型发展路子,全力推动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板块化的方向发展,全县畜牧业呈现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区域集中的新特点,初步形成了北极塬区生猪,新民塬区肉兔,韩家、太峪等镇肉羊,底店生态养鸡等板块式经济发展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城乡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全县共建成各类养殖小区16个,养殖专业村8个,其中建成万头生猪示范村2个。预计2011年畜禽饲养总量将达到205.3万头(只),肉类总产7100吨,奶类产量6700吨,禽蛋产量4100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56亿元,较2007年末分别增分别增长25.5%、26.8%、57.5%、70.5%和52.5%。全县畜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畜牧业已从传统的散养,零星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的方向发展,涌现出一批规模大、水平高、效益好的养殖大户和典型示范户。据统计,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达到了675户,其中30头以上的养猪户295户,5头以上的养牛户35户,100只以上的养兔户82户,30只以上的养羊户218户,500只以上的养鸡户45户,全县规模户养 殖总量达到17.76万头(只),占畜禽饲养总量的9.2%。
二是新技术得到普遍应用。畜禽良种引进改良、生态养猪、生态养鸡、全价配合饲料、生猪标准化饲养管理、肉兔规范化饲养管理、牛羊公羔(犊)易地育肥、疫病综合防制等16项新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覆盖面达到60%以上,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益。年增加农民收入1500多万元。
三是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近年来,县乡两级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信息发布、新品种投放等,对一批养殖户、示范户进行了重点扶持和培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发挥了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使畜牧养殖不断向专业化、板块化方向推进。新民镇南头村在王海鹏、张德忠两个獭兔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全村新增獭兔养殖户83户,存栏9000多只,成为远近闻名的獭兔养殖专业村。北极镇在卜志英、王素芳等专业养殖大户的带动下,仅龙门村一村新增规模养猪户44户,新增存栏4312头,全村生猪饲养量达到1万多头,成为全县第一个万头生猪专业村。
四是“一村一品”初具规模。2008以来,县上每年列支畜牧产业扶持资金100万元,各乡镇充分利用县上的产业发展资金,广泛撬动社会资金,大力扶持专业村和专业户建设,畜牧养殖专业户快速增长,畜牧业在“一村一品”中的产业优势进一步显现。北极镇、水口镇的生猪;韩家乡、太峪乡的肉羊;底店乡的生态养鸡等板块式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五是畜牧业生产安全。按照“政府保人员、保经费,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总体要求,县乡两级每年投入经费均在9万元以上,抽调县乡村防疫人员200人以上,春秋两季实行逐村逐户逐畜禽拉网式免疫,牲畜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主要疫病的免疫率、建档率均达到100%,免 疫牲畜挂标率均达到100%。在近几年来,部分地区暴发疫情的严峻形势下,我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六是营销体系不断发展。随着饲养规模的迅速扩大和专业村的不断涌现,一些养殖大户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产销优势,联合其他养殖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组建了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试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县共组建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15个,联结各类养殖户300多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地提高了养殖效益。
总之,畜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疫病和市场风险整体加大。由于抗生素等兽药滥用导致动物疫病发生趋于复杂化,加之我县养殖户较为分散,防控难度增大;市场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市场行情波动大、频率高,养殖效益不稳定。二是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少、规模小、与散养农户利益联系不够紧密,带动力弱,在维护养殖者利益、指导群众有序生产、组织畜禽销售、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没有发挥作用。三是畜产品检测体系尚未建立。执法手段落后,没有专门畜产品检测实验室,畜产品监管经费短缺。四是畜牧业发展资金短缺,由于群众手持现金有限,部分规模养殖户建场后,已将自己的积蓄基本用完,待正常运转时,周转资金不足,不能满负荷生产,导致养殖成本较高,经济效益偏低。
二、2012-2016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围绕转变生产方式这条主线,突出抓好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两个重点,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有机果品生产和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加快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和龙 头企业,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实现畜牧业突破发展,把畜牧业培育成农业增产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
(二)发展目标
到2016年,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70万头只,年均递增6%;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9500吨、5540吨和8520吨,牧业产值达到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突破1000元。全县饲养户占总户数的50%以上,规模以上养殖户占养殖户的30%以上。良种化率显著提高,标准化养殖体系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畜牧业对农业特别是对果业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形成以畜促果,以果带畜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主要措施
1、促进畜禽养殖板块化发展。按照区域化布局、特色化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加快形成区域特色养殖板块。一是以北极镇为中心,在北极塬四个乡镇建立良种猪生产基地。2016年底基地生猪饲养量8万头,占全县总饲养量的45%以上,在基地内建立4个二元母猪繁育村,8个三元商品猪专业村。二是以新民镇为中心,在新民塬、龙高、香庙5个乡镇建立獭兔、肉兔养殖基地。2016年基地肉兔饲养量达到80万只。在基地内建立10个存栏500只良种兔繁育场,18个獭兔、肉兔生产专业村,力争把我县建成全省最大的兔业生产基地。三是以韩家、太峪、车家庄为中心,重点发展肉羊、肉牛生产,建立草食家畜生产基地。2016年基地肉羊饲养量达到7万只,肉牛饲养量1.5万头。四是以底店乡为中心,在水口镇及泾河川道地区建立生态养鸡和笼养鸡生产基地。基地禽蛋产量要占到全县总量的40%以上。
2、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是经济发展客观 4 规律的需要,也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2012-2016年,建议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的畜牧业发展资金,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肉兔500只、肉鸡2000只(蛋鸡常年存栏500只)、肉牛10头、肉羊6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技术帮扶、资金扶持等综合措施,帮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适度规模养殖水平,走分工分业、规模化、专业化饲养的路子。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每个乡镇年均培育各类规模养殖户30户以上,用规模户支撑养殖小区,用养殖小区强化基地,用基地取得规模效益。
3、加强畜禽良种化建设。围绕改善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畜禽良种工程。一是加大良种引进和改良力度。以引进长白、杜洛克、大约克良种猪为重点,推广人工受精技术,建设良种猪繁育点4处。年繁殖推广二元母猪1万头,三元杂交商品猪2万头。以引进莎能奶山羊种公羊改良当地山羊组建基础母羊核心群为重点,同时引进波尔山羊种公羊与核心群母羊开展经济杂交,提高当地羊的产奶产肉性能。每年引进莎能奶山羊、波尔山羊公羊各50只,培育基础母羊5000只,生产商品羊1万只。以引进尼克、海兰、伊莎等良种蛋鸡为主线,适度引进肉杂鸡,进行生态养殖,形成拳头产品,产生名牌效应。二是加强良种繁育场建设。依托现有的北极良种猪场、新民南头獭兔场等资源,在北极塬、新民塬、韩家、太峪、底店等地区建立各类畜禽良种繁育场10处,加快引进扩繁速度,保证面上生产的良种供应。三是加快土种劣质种畜禽的淘汰进程,强化社会种畜禽品种、品质的鉴定,实行许可制度,挂牌生产经营。
4、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新建北极原区中型生猪屠宰场。整合县上6家兔肉加工小作坊,组建彬县大型肉兔企业,做大做 强彬州肉兔品牌。扶持韩家、底店等地发展羊肉、禽蛋加工企业,帮助群众解决畜产品“卖难”问题。
5、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加强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补足编制,配备冷链设施和疫病监测设备。加强村级协防员队伍建设,强化动物免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测报技能培训。把集中免疫与日常防疫、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测报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动物疫病综合防制水平。加大动物防疫经费投入力度,落实动物防疫措施,确保免疫率、造册建档率、挂标率达到100%。强化规模养殖户的综合防制工作。按照“以养为主、养防结合、饲管优先、防重于治”的疫病综合防制新理念,全面推行程序化免疫、建立养殖档案、高标准全价营养,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减少疫病发生几率。
三、2012年重点工作
1、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重点加强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建设,扶持养殖小区发展,规范养殖小区建设和生产标准,突出抓好养殖小区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技术和环保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积极鼓励小区管理的制度创新。对小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专业村的养殖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在专业养殖户和大中型养殖场建立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严格规范养殖者的生产行为。引导和支持小规模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建立与农户散养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为散养户提供及时、优质的全方位服务,引导散养户逐步扩大规模。
2、构筑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体系。按照全程监管的原则,突出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变被动、随机、随意监管为主动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监管。建立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体系,提高畜产 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畜牧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教育和指导养殖户科学用料、用药。推行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和畜禽免疫标识制度,建立牲畜信息档案,严把市场准入关。
3、加强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围绕建立优质高效的现代养殖体系,加大畜牧科技攻关力度,重点解决动物健康养殖、规模养殖场环保和疫病综合防控等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建立畜牧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场,大力推广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改善畜牧技术推广条件,加强对基层兽医科技推广人员和养殖户的科技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畜牧科技推广人员和农民的整体素质。
4、强化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畜禽良种补贴等项目,加强优良品种(系)引进,加大良种推广力度,鼓励养殖户使用畜禽良种,提高良种普及水平和扩繁能力。
5、加强畜牧业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畜牧业是高风险产业,疫病和市场风险十分突出。加快构建以政府扑杀补助和生产发展基金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增强畜牧业应对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政府对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的补偿,探索建立生产发展基金的有效途径。完善畜产品畜牧业信息网络和发布制度,建立健全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
2011年11月4日
第四篇: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畜牧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对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质增效、增强产业竞争力为主线,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使全区畜牧业得到了协调、稳定、持续发展,龙头企业和养殖小区规模不断壮大,养殖户收益不断提高,畜牧经济总量再上新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0%。截止到目前,全区生猪饲养量62万头;牛1.8 万头;羊饲养量 4.4万只;禽饲养量163 万只。畜牧业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初步确立
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有新提高。今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40%,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畜牧业在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将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另外,大用集团、华英集团均已落户我市,投资成立综合性龙头企业和大型家禽养殖小区,这更将推动我区畜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饲养规模上水平,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2008年新建养殖小区19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6个,肉牛养殖小区5个,蛋鸡养殖小区3个,肉鸡养殖小区5个,这些小区的建成不仅使我区畜牧业发展上了新台阶,同时又带动周边养殖的积极性。
(三)、建立完善疫病防控监测体系
一是建立了区动物疫病建设中心化验室,并通过了省市项目组的验收,近期将投入使用。化验室的建成将迅速提高了我区动物疫病的诊断能力,为全县养殖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通过实施4个乡镇防检站建设项目,提高乡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三是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区聘任村级防疫员 名,通过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与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了养殖农户的技术服务之忧。四是认真落实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和免疫监测工作,保证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近年来全区没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四)、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国内外畜产品市场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的同时,严格了饲料、兽药执法监管。每年开展了两次畜产品质量安全拉网式大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案件,重点打击了无证经营及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饲料、兽药的行为,杜绝了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品的现象,从源头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保障了群众的肉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稳步推进发展
2008年我区共争取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3个,资金 万元。母猪补贴 万元。基层乡镇项目 个,资金 万元,这些项目的引进,有力的推进了我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六)、建立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
为了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户的素质,创立品牌形象,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区委、区政府及畜牧等部门积极引导,成立了由养殖大户为主的产业合作社6个,他们在防疫、引种、饲料、销售、价格等形成合力,并定期开展培训和座谈。目前,参加产业合作社的会员已达500多户,这些会员既是科学养殖的示范户,又是自治组织的带动人,通过他们宣传,示范带动了我区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我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畜牧部门的努力下,我区畜牧业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产业化结构有待完善
目前,我区的畜牧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农民与企业间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养殖户受市场影响的因素较大。行情好时,都抢着饲养;行情不好时,又都放弃生产,造成了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的交替出现,市场难以搞活,产销衔接不畅,市场竞争力弱,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发展资金较为短缺
畜牧业同种植业一样,属弱质产业,自身积累能力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对发展畜牧业投入能力较弱,所以很难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农民对奶牛、生猪、蛋鸡等畜禽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资金不足,只能到农村信用联社贷款。而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时需要担保,散户一般经济实力较差,很难找到人来担保,影响了养殖户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另外,信用社对养殖户的贷款利息高、周期短(利息超过一分,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对见效周期较长,一般要一年以上才能见成效的产业不适用(例如:养牛户往往没等到有收益时就需偿还信用社的贷款),这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三)、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亟待解决 目前,畜牧业正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规模越来越大,一个村里每家都养,或者一户养上千头猪、万只鸡,仍然作为庭院经济,所产生的大量粪尿等排泄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农业上由使用有机肥逐渐转向使用化肥,使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造成公害;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同时由于城区发展迅速,原来的饲养区很多变成了市区,不再适合养殖。
三、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 提高认识,大力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建设的突破口。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是高层次、高起点、高水平、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区的畜牧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副业,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它已撑起了农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当前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重要地位、重要作用的宣传,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氛围,真正把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列入现代农业建设,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多渠道破解资金、土地难题。资金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加大地方金融部门的支持力度。规模发展畜牧业,离开金融支持寸步难行。商业银行、农发行和基层信用社要将本地规模养殖户纳入信贷重点,对农户发展规模养殖要适度提高授信等级,增加信贷额度,放宽抵押贷款条件,允许养殖户利用养殖场房、设备等进行抵押贷款,以解养殖户燃眉之急,推动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新建养殖场征地依照政策属农业用地,征地时需各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三)抓好技术培训工作。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各乡镇每年要结合防疫工作的开展,切实加强对村级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村级防疫员的技术能力,通过扎实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尤其是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生产的组织者,又能成为生产的服务者,通过他们带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形成有机连接。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切实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要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搞好服务,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打造名优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我区畜产品的外销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凡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现有的龙头企业要采取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无偿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稳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实行订单农业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实现双方在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互惠双赢。同时发挥合作组织的应有作用,形成我们自己的航母舰队,去迎接市场的挑战。
(五)强化区域布局,突出抓好适度规模养殖
适度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按照“布局区域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着力抓好现代养殖示范区、以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肉鸡5万只以上,蛋鸡存栏3万只以上,奶牛存栏150头以上为标准,高标准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重点培育一大批规模养殖专业户。
(六)坚持科学治污,切实解决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问题 随着规模养殖业的形成,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环保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当前,要结合我区实际,可采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沼液存储池——人工供给蔬菜果园利用——生产无公害蔬菜水果,沼气池供自家利用”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沼气建设走出村子,紧跟养殖(场)户,同时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努力为当地群众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生活环境。
(七)加大动检、疫情防控力度,确保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 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春秋普防、月月补打工作,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动态密度达到 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 70%以上。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出现疫情,要迅速启动预案,按照“早、快、严”的原则,落实“五强制,两强化”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
要加强疫病预防与监测,重点指导和帮助养殖小区、规模场(户)完善防疫设施和制度,强化日常消毒。加大市场运输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动物标识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产地和屠宰检疫,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密度和频率。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严格行业准入,从源头保障饲料安全,强化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和整治饲料兽药市场,加大“三素二精”的查处力度,确保老百姓放心消费畜产品。
(六)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畜牧业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 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制定的一系列现代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利用各地优势,积极向上争取畜牧业项目资金,以大项目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全区畜牧业发展档次和水平。各级要组建队伍,落实专人,主动出击,全力争取上级的支持。区畜牧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等部门要按照国家资金投放重点,指导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做好现代畜牧业项目的申报、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加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第五篇:塘川镇畜牧业发展调研汇报材料1
塘川镇畜牧业发展调研汇报材料
根据县畜牧局的要求,现对我镇的畜牧业发展情况做一汇报。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塘川镇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总人口40305人(农业人口38417人)。年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569.2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349.28万元(农业产值3797.65万元,畜牧业产值5395.3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7%),较上年增长38.2%,农民人均纯收入5065元,较上年增长16%(其中畜牧业收入为2921.3元)。塘川镇共有28个村213社9087户.截止2010年12月底猪存栏13218 头,牛存栏980头,羊存栏 9834头,鸡存栏15134只。2010年出栏猪29407头;牛1253头;羊14857只;鸡7650只;完成畜种改良牛750头、羊2870只、猪4100头。2011年春季全镇猪存栏 11217头,牛存栏1215头,羊存栏12046头,鸡存栏26066只。截止5月份牛羊猪鸡分别出栏牛568头、羊7245只、猪9808头。共存栏能繁母猪1783头;繁育仔猪14264只;能繁母牛513头 ;母羊6264只。畜种改良:猪品种改良向瘦肉型发展,以当地八眉猪为基础母本,引进长白,约克,杜洛克作为父本进行杂交生产三元商品仔猪;奶牛以黑白花、西门塔尔牛进行改良;养羊以引进优良品质的肉羊进行杂交改良。本镇共有长白种公猪29头、约克10头、杜洛克2头。2010年引进良种公羊18只,其中陶赛特7只,半细毛羊11只。
全镇规模养殖情况:全镇共有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养殖公司、养殖小区)22个。其中万头猪场1个(玉财),千头养猪场2个(丰盛、恒丰),百头猪场2个(瑞祥、兴源),千只羊场3个(永清、洪兴、酒厂畜产品分公司)、百只羊场3个(发杰、旭东、生春);奶牛养殖小区1个;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2个;特色养殖合作社1个(宝瑞农林牧种养殖合作社);青海浩园
生态养殖公司与青海和鑫源养殖公司;三个畜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牛羊贩运育肥;其中在建的有两家,投资总额都在80万元以上。
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16 户(雷延奎、周有全、李生汉、李生元、杜贵春、李同福、李俊福、李雪福、李生通、赵延军、沈国玉、沈有满、马占成、魏友森、魏金佳、杨占林);年出栏1000只规模养羊户1户(雷有升);年存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户7户(马占良、马占昌、马玉林、胡福、王文光、寇宝山、杨德秀);存栏10头以上规模养牛户6户(李启福、蔡相占、徐发功、杨正福、刘有顺、蔡相虎)。雏鸡贩运户2户(王生福、王文平);特色养殖1户(王进才);塘川地区规模养猪户20户,其中年出栏10—20头的11户,20—50头的5户,生猪养殖户20户。牛羊育肥贩运户4户,其中年出栏4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户两户,出栏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户两户。
动物防疫管理情况:
共有村级动物防疫员28名,其中40岁以下的3名,40至50岁8名;50岁以上的17名。小学文化程度的17名,初中文化程度的10名,高中1名。全镇防疫员队伍的平均年龄为50岁。
动物防疫工作中,严格实行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镇中心与各村防疫员签订责任书。镇站内部实行职工分片承包制,并签订责任书,防疫工作开展时负责进村督促指导防疫员顺利开展防疫工作,并及时解决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全镇畜禽养殖场和规模养殖户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治作为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时由养殖场负责人领取免疫疫苗到场完成疫苗注射,包片人员协助其做好规模养殖场各项养殖档案的完善建立及技术指导工作。
动物屠宰点4个,共有肉食品经营户33户。对这些经营户采取签订管理责任书和动物检疫员日常监管的方式,以确保肉食品的安全。
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动物防疫员报酬太低、防疫员队伍不稳定。
2、散养户对能繁母畜和家禽防疫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工作难度较大。
3、部分养殖大户和规模场对防疫认识不够,一直存在防疫是兽医站的责任,必须有兽医站人员到场组织注射,自己不愿主动进行免疫。且在猪牛羊疫苗注射过程中口蹄疫疫苗副反应较大、疫苗反应死亡补助太低。
镇站建设管理情况:塘川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共有职工10名。按《乡站管理办法》实行管理。其中双树站有6名。在日常服务中镇站内部实行明确分工,负责畜禽改良人员2名,兽医人员2名,动物检疫员2名。每项业务收入全部纳入中心的财务收支,进行统一核算。资产配置情况:房屋22间。双树站有办公室间宿舍7间,药房1间、牛改室3间、另有原药房5间,属于危房;塘川站有房屋六间,其中:职工办公室兼宿舍共用四间,其余两间为药房和库房。办公服务设备有电脑3台、打印机2台,冰箱、冰柜各2台、摩托车2辆、档案柜3个。动物诊疗设备基本齐全。以上条件基本能满足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本镇畜牧业发展现状:近几年在部分村社已形成了规模养殖带动全村大力发展养殖业的较好局面。有了自己的畜牧业发展格局。但是就整体来说,仍有一些因素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缺乏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联系不紧密,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影响了畜牧业整体效益的增加。
2、畜牧业投入不足,技术服务手段落后,制约了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使畜牧业难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几年,由于畜种改良方面的专项经费较少,一些适合的高产、优质、高效品种难以引进和推广,畜牧科技推广工作举步维艰。由于缺乏必要的检疫、化验设备,检疫手段落后,难以全方位开展动检工作。农田种草数量较少,草畜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2011年计划种植良种燕麦2000亩、混播复收田1500亩、套种1500亩、复种1500亩、种子田100亩、燕麦种子田1300
亩、甜菜300亩)
3、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退耕还林(草)和养殖脱节,养殖户缺乏舍饲圈养意识和科学养畜知识。
4、一些养殖人员和技术人员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畜牧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无具体的发展措施,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无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整体发展布局不平衡,主要表现:14个村中,只有大通苑、董家、高羌、大庄、新元、双树村、雷家堡、总寨、五下、下山城村畜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另外,同村养殖户发展规模不平衡。由于观念、资金和养殖技术的制约,养殖规模有大有小,部分农户对畜牧业生产投入不够,收入差别较大。
今后畜牧业发展新思路和重点方向。
思路:加强组织领导.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将责任、目标落实到人,形成行政、业务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使全镇上下形成重视畜牧业、支持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的氛围。
加强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本着“区域化布置、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的要求,走“分散养户、集中连片规模户”的路子,着力培养一批肉羊、肉牛、高原瘦肉型猪养殖重点户、示范村、科学养殖示范区,加快建设具有专业化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畜禽生产基地。
加强良种、饲草料等体系建设,全面服务于畜牧业.一是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的方针,加强优良品种引进推广,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和畜产品质量。二是在抓好常规动物免疫注射的同时,狠抓以牛、羊、猪口蹄疫为主的烈性传染病防治工作。三是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农田种草面积,发展舍饲养殖,开展草山灭鼠、灭虫、封山育草,同时优化饲料生产结构,努力提高饲料报酬率。
加大牛羊“西繁东育”工程实施力度,推进设施畜牧业发展.扩大牛羊“西繁东育”工程设施面,重点抓好示范点的选择、建设、科技培训、技术服务、资金协调、促进流通等几个环节,尤其是将资金尽早落实到户,大力扶持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贩运养殖户。
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扶持资
金;二是积极争取畜牧业贴息贷款和政策性贷款,多渠道争取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三是以“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为契机,加强草原管理,逐步实行以草定畜,把退耕还林(草)、荒山种草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结合起来,种优质草,养良种畜,建立舍饲圈养示范点,做到投入一片,见效一片,全面促进农牧民增收。
重点:
1、依据实际,在董家、大庄、新元、双树、大通苑、总寨、五下、下山城几村继续推进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力度,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养殖场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畜牧业发展的新格局。
2、加强领导、依据优惠政策、引导畜禽养殖小区快速发展。为养殖小区建设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同时除养殖户自筹资金外,政府应加大畜牧业建设项目投入资金。
3、培植壮大重点养殖场拉动畜禽养殖小区发展。
4、抓技术服务确保畜禽养殖场区健康发展。
为确保畜禽养殖小区健康发展,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包制,对养殖户开展技术跟踪服务。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畜禽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场各养殖户的科技素养和饲养、防疫等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确保畜禽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的健康发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