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管理措施
学年度留守儿童管理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涌向沿海城市打工,他们当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了原籍,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亲朋好友抚养,于是,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出现了。对留守孩子,我们学校采取了具体管理措施:
1、实行监护合同制。
2.学校定期对留守孩子开展专题教育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4、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5、实施帮扶制度
6、让留守孩子和父母定时联系沟通。
7、学校和班级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8、定期联系代理监护人,了解学生情况。
9、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10、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11、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由社区,村委会以及镇政府有关人员参与的研讨会、座谈会,交流经验,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2、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教师工作,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留守孩子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特别是
进步显著的学生要大力表扬,以激励留守孩子奋发向上的精神。
第二篇:留守儿童管理措施
石涧镇打鼓村“留守儿童”活动室教育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村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
2、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室。
村在条件极其艰苦下,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并设立了“亲情电话”,还准备利用农远工程的电脑,在开通了网络之后,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让万水千山也隔阻不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融。
3、建立了“爱心妈妈(爸爸)”值日制。
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安排一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值守“留守儿童”活动室,利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疑惑和困难。
4、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村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5、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们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村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6、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二0一一年元月一日
第三篇:“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管理和优待措施
武平县 下 坝 中 心 学 校
“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管理和优待措施
2011年9月
随着我乡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留守儿童出现率呈上升趋势,为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根据学校具体实际,特建立“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管理和优待措施,并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一、建立组织领导制度。
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领导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职能作用,加强对全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管理。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部分贫困留守儿童给予生活补助,确保他们不辍学。同时不断改善学校的条件,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二、建立留守儿童基础信息制度。
各班每学期初要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根据新学期学生变化情况,各年级、各班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分人头,通过上门调查、走访群众等形式,逐一做好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统计,汇总后上报到学校。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或托管人)的姓名、关系及联系方式、父母工作单位及通讯方式等情况。
三、建立“大手拉小手”爱心帮扶结对制度。
各个年级、班级要全面落实“代理家长”制,全体任课教师要积极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对几”管护对子,全面关心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状况,要求做到:“三知”,即知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知监护人(或托管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做到知情;“三多”:即在生活上多细心照顾、学习上多悉心指导、心理上多耐心引导;“三优先”:学习上辅导优先,生活上照顾优先,活动上安排优先;建立责任制和跟踪服务制,确保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一个代理家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负责。各代理家长每月至少要与“留守儿童”托管人或监护人联系一次,保持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孩子经常性沟通,力争做到半月能电话交流一次,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四、建立谈心交心制度。
学校教师、代理家长每周至少与留守学生谈一次心,与他们进行零距离交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五、建立留守儿童家访制度。
重视留守儿童家访工作,班主任要坚持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要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在家生活情况,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六、建立亲情联系制度
充分发挥“映山红行动”亲情联系电话的作用,让留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同时学校安排的管理人员要及时做好亲情联系情况记载。
七、建立留守儿童寄宿制管理制度。
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在校寄宿。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爱好成立一批兴趣小组;建好留守儿童工作站、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并全面向留守儿童开放,为留守儿童建设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大家庭。
八、建立心理咨询制度。
学校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交流,扎实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及教育工作。
九、建立留守儿童“快乐伙伴假日营”活动制度。
各班级充分利用节假日,有计划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快乐伙伴假日营活动,重点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文化体育、手拉手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留守儿童假日生活,引导他们参与健康有益的假日活动,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吃苦精神,提高他们独立自主,自理及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
十、建立定期开展活动制度
根据学校实际,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以下活动:每天三餐后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看看电视,了解国内外大事,增长知识和见闻;此外,周一开放图书阅览室,周二开放留守儿童工作站,周三开放电脑室,周四开展文体等活动,周五开展交流活动。时间均安排在每天的课外活动,由各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
十一、建立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制度。
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讲座,教育留守儿童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他们身心都健康。
十二、建立家校互动制度。
发挥家校教育功能,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十三、建立为留守儿童免费体检制度
为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每年安排他们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
十四、建立典型引路制度。
定期开展活动,座谈了解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学习自主自强典型,交流成长体会。各班级对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的感人事迹,先进典型要及时报道宣传,扩大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影响,要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的浓烈氛围。
十五、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讨制度。
针对我镇农村留守儿童面广量大,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在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开展教育科研和专题研究,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讨会,主要研究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开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十六、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激励制度。
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奖”,专项奖励责任心强、教育管理成效突出的校外辅导员、代理家长、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对表现好、进步快的“留守儿童”优先进行表彰奖励,创造关爱留守儿童良好氛围。
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情感饥饿”,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现缺失。为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1、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各班级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学校(年级)每学期召开(联系)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开通“帮扶热线”,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3、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及时报告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4、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师生之间一对
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5、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6、建立留守儿童寄宿优先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优先解决有寄宿需求的留守儿童寄宿。切实保证在校的留守儿童中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毕业率达100%。
7、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学校、班级积极与乡政府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措施
潼南县米心镇小学校
关爱留守儿童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米心镇有3万多人,是属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地区。因此,仅靠务农为生的老百姓,其生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乡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校目前有400多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300多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位教师结对1—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还要发动村干部、乡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得到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全校各班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进行评比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7、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第五篇:关注留守儿童措施
关于“留守学生”情况调研报告
一、我校“留守学生”总体情况
我校共有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近70人,其中“留守学生”占55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4.3%,这些学生的父母纷纷到外县外省务工,单亲外出的有18人,双亲外出的有37人,双亲外出的多数由祖辈监护,少数部分由亲友监护。这些“留守学生”均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没有“留守学生”缀学,更没有“留守学生”有违法犯罪行为。
二、我校“留守学生”思想教育现状
在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社会人口大流动的今天,当前独生子女都存在着隔代教育、寄养教育,使家庭教育存在误区,给“留守学生”的教育带来新问题,同时,一些领域道德规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敲诈行为有些蔓延,使“留守学生”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些萌芽行为,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也给这些“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局面还未全面形成,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就更缺乏了;还有,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本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还仍然存在,学校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也还有待提高。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对“留守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
三、我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主要措施及落实情况
1、新学年开学时,全面了解各班“留守学生”的相关情况,并通知“留守学生”监护人到学校签订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责任书。
2、建立了家庭、学校新的联系制度,每年班主会和科任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家访,重点家访“留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同时开通了真情互动热线电话,使家长、学生、学校、教师能够相互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共同教育孩子。
3、学校开展了家庭教育问卷调查活动,针对学生在家的表现,让家长及其监护人填写家庭问卷调查表。去年秋对340名家长及其他监护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而掌握了家庭教育存在的弊端:一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二是对学校教育的认识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校有针对性地在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培训,我校近一年对家长进行了五次培训,其内容是:①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配合,②教育子女是家长应尽的义务,③合格的家长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④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⑤对孩子既要尊重爱护,又要严格要求。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充分
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配合。
4、学校成立了“心理辅导室”建起了“留守学生亲情电话”,让“留守学生”把心中的苦闷、烦恼等问题倾诉给心理辅导老师和父母,效果较好。
5、学校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如“十个一”活动、“小新星”评比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红领巾广播活动、争创“文明班”活动等,同时还开展了“一帮一”、“手拉手”互助活动,对“留守学生”进行亲情与关爱教育,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6、净化了周边环境,为儿童健康成长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当前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①社会环境的影响大,②隔代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水平差。
五、对“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建议
①解决农民挣钱的路子,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让外出务工的人能就近劳动。既照顾父母、孩子,又能发家致富。
②政府牵头,以村为单位,对家长及其他监护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
③加大对社会环境的治理力度,让那些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象彻度消失。
④加大对学校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的提高培训力度,多开展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