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见重性精神疾病知识介绍
常见重性精神疾病知识介绍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定义: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之一:妄想
1、关系妄想:患者坚信周围环境中的一些与他不相关的现象均与他有关。如旁人之间的谈话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针对他。
2、被害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别人在迫害他及其家人。迫害的方式多种多样,被跟踪、被诽谤、被隔离、被下毒等。
3、影响妄想:自觉有一种被控制感。患者坚信自己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受到外界特殊东西的干扰与控制。可以是无线电、光波、某种射线等等。患者体验有强烈的被动性和不自主性,此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4、嫉妒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的关系。跟踪、监视配偶,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物等。
5、夸大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能、至高无上的权利、大量的财富等等。
6、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受到某一异性或许多异性的爱恋。当遭到对方拒绝时认为这是在考验他,仍反复纠缠不休。
7、罪恶妄想:坚信自己犯有严重的错误。轻者认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对不起别人,应该受到惩罚,应该判刑,甚至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因而患者采用各种方式来赎罪。
8、疑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因而到处求医。患者反复找医生看病,重复做各种检查也不能消除疑心。
9、被洞悉感:称内心被洞悉或思维被揭露。患者坚信自己的思想未经过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就被别人知道了,甚至尽人皆知,闹得满城风雨。
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之二:幻觉。
1、幻听:是指没有听觉刺激也可出现听觉现象的体验。持续的言语性幻听常常是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2、幻视:指没有视觉刺激时出现视觉相象的体验。幻觉多种多样,如简单的光、单色的颜色、单个物体、复杂的情景性场面,可能鲜明生动。
3、幻嗅:能闻到一些难闻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4、幻味:品尝到食物内有某种异常的特殊刺激性味道,因而拒食。
5、幻触:感到皮肤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蚁走感、针刺感、液体流动感。
6、内脏幻觉:患者体验到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有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肺扇动、肝破裂、肠扭转,能准确定位,常与疑病妄想、被害妄想同时出现。
特征性症状1.思维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逻辑进程障碍和妄想。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障碍。其特点是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体性和现实性。最典型的表现为破裂性思维,即病人的言语或书写中,语句在文法结构虽然无异常,但语句之间、概念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失去中心思想和现实意义。逻辑进程障碍指患者不按正常的思维逻辑规律来分析问题,表现出概念混乱和奇怪的逻辑推理。妄想一般为原发性妄想。
思维障碍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仅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在内容意义上的关联不紧密,松弛。此时病人对问题的回答叙述不中肯、不切题,使人感到与病人接触困难,称联想松弛。
思维障碍的另一种形式,是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句、名词,甚至以动作来表达某些特殊的,除病人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称象征性思维。有时病人创造新词,把两个或几个无关的概念词或不完整的字或词拼凑起来,赋以特殊的意义,即所谓词语新作。
2.情感障碍 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致的情感,如对同事、朋友的关怀、同情,对亲人的体贴。病人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或平淡,对生活、学习的要求减退,兴趣爱好减少。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的情感体验日益贫乏,对一切无动于衷,甚至对那些使一般人产生莫大悲哀和痛苦的事件,病人表现冷漠无情,无动于衷,丧失了对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情感淡漠)。如亲人不远千里来探视,病人视若路人。此外,可见到情感反应在本质上的倒错,病人流着眼泪唱愉快的歌曲,笑着叙述自己的痛苦和不幸(情感倒错)。或对某一事物产生对立的矛盾情感。
3.意志行为障碍在情感淡漠的同时,病人的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被动、退缩,即意志活动低下。病人对社交、工作和学习缺乏应有的要求,不主动与人来往,对学习、生活和劳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懒散,无故不上课,不上班。严重时病人行为极为被动,终日卧床或呆坐,无所事事。长年累月不理发、不梳头,口水流在口内也不吐出。随着意志活动愈来愈低,病人日益孤僻,脱离现实。
有些病人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吃肥皂、昆虫、草木,喝痰盂水,或伤害自己的身体(意向倒错)。病人可对一事物产生对立的意向(矛盾意向)。病人顽固拒绝一切,如让病人睁眼,病人却用劲闭眼(违拗)。或相反,有时病人机械地执行外界任何要求(被动服从),任人摆布自己的姿势,如让病人将一只腿抬高,病人可在一个时间内保持所给予的姿势不动(蜡样屈曲),或机械地重复周围人的言语或行为(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有时可出现一些突然的、无目的性的冲动动作:如一连几天卧
床不动的病人,突然从床上跳起,打碎窗上的玻璃,以后又卧床不动。行为动作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是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上述思维、情感、意志活动三方面的障碍使病人精神活动与环境脱离,行为离奇、孤僻离群,加之大多不暴露自己的病态想法,沉醉在自己的病态体验中,自乐自笑,周围人无法了解其内心的喜怒哀乐,称之为内向性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工作治疗,娱乐治疗,心理治疗及各方面疏导,以消除或减轻病者的种种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预防
1.开展遗传咨询,对已处于婚育年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症状没有消失以前,应建议避免结婚和生育,特别是当双方都患过精神分裂症时尤其如此。
2.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宣传,早发现、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复发多与周围环境中的不良的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营造一个友爱的人文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曾经出现过精神症状的人,尤其应注意关心和爱护,避免给予不良的精神刺激。
二.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的定义:本病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著,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双向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 l.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
2.联想加快,或观念飘忽,或自感言语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
3.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随境转移;
4.自我评价过高,可达妄想程度;
5.自我感觉良好,如感头脑特别灵活,或身体特别健康,或精力特别充沛;
6.睡眠的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
7.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兴奋;
8.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不顾后果,或具有冒险性;
9.性欲明显亢进。
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
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主要采取抗躁狂或抗抑郁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工作治疗,娱乐治疗,心理治疗及各方面疏导,以消除或减轻病者的种种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的预防
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宣传,早发现、早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生和复发多与周围环境中的不良的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营造一个友爱的人文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曾经出现过双向情感障碍的人,尤其应注意关心和爱护,避免给予不良的精神刺激。
三.偏执性精神病
偏执性精神病的定义:具有持久的偏执性妄想,其程度轻重不一,从仅仅是持续的牵连观念被害感,以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和嫉妒妄想等,但无幻觉。行为和情感反应则与妄想观念相一致,并且智能保持良好为特点的精神疾病。
偏执性精神病的临床表现
偏执状态以突出偏执妄想而无幻觉为特点。它既无偏执狂那样的系统性妄想,又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分散和荒诞离奇、伴有幻觉,且发生人格衰退等不同。有学者认为偏执状态似乎是介于偏执狂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之间的一种状态。
偏执状态的患病率比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少,而比偏执狂多,目前尚没有该病的确切发病率。该病病人可照常工作,甚至可圆满完成任务,往往不去求医。
偏执状态的病因,是在一定个性缺陷的基础上由长期持久的精神紧张所引起。急性精神创伤可作为诱发因素。
偏执状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与偏执狂类似,本病的妄想虽多呈持续慢性形式,但也有于短期内消失的。本病预后较偏执狂为好。
偏执狂是一种罕见的精神病,以缓慢发展的系统而牢固的妄想为临床特征,病程长,预后不良。
偏执性精神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 1.早发现,早治疗。2.以抗精神病药治疗为主。3.恢复期给予心理解
释及支持治疗,改变病态认知。4.提高重返社会的适应能力。
用药原则 1.原则上单一用药。2.用药时一般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2周内加至治疗量。3.对拒药及有藏药企图者,使用长效制剂。4.尽可能用最少剂量,保持最佳效果,避免用超大剂量。5.症状控制后应用小剂量维持2-3年。
四.癫痫性精神障碍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定义:指原发性及症状性癫痫均可发生精神障碍癫痫患者在癫痫发作前发作时发作后或发作间歇期表现出的精神活动异常有的患者甚至表现为持续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发作性精神障碍可有发作前精神障碍的表现,如周身不适、易激惹、紧张等先躯症状持续几小时或几日,癫痫发作过后症状消失,发作时的精神症状主要是发作前数秒钟出现的幻视,自动症患者表现为意识障碍,无目的的咀嚼、解系钮扣或哼哼作声,发作时历时数秒钟,每次症状相同,少数患者发生较为持久的复杂的精神运动性障碍,如外出游荡、不知归家、历时数十分钟到数天不等,事后对上述情况不能回忆,发作后的精神障碍常呈意识模糊,定向障碍、反应迟钝,也可出现躁狂行为,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持续性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慢性癫痫性精神病(类精神分裂症表现),智能障碍和人格改变、犯罪等,癫痫病人出现精神分裂症症状,多在起病10—20年后,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发生联想障碍,强制性思维,被害妄想和幻听等,此时癫痫发作已停止或减少,精神症状可持续数日,数年之久,如有智能改变,则可肯定有脑损害病因学因素存在,但抗癫痫药物可影响认知功能,如呈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应除外药物,痫性发作持续状态所引起的可能。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治疗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治疗,首先应审查或调整既往癫痫药物的使用情况或种类,剂量是否合理,有无药源性精神障碍的可能,故精神科医生必须熟悉抗癫痫药物,合理选择用药,防止癫痫的发作或减少其发作,特别是要善于处理癫痫持续状态,并给予有效、合理的维持治疗,院外服药者不能擅自停药,要明确抗癫痫药物均不应骤停,有关注意事项,应向患者,家属讲明,对于持续性精神障碍的治疗,可选择不易诱发癫痫发作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鼓励与正常人同样接触社会,对于有智能和性格改变的病人,应加强教育和管理,并给予一定的康复措施。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预防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最突出的特点是易激惹、易冲动及性格改变,而且其攻击行为往往出现突然,且无目的攻击工具常随手而得、因而造成防范的困难。因目前癫痫确切的致病因素不甚清楚,故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尚缺少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但是,亲人的冷漠他人的歧视、人格障碍等常是促发攻击行为的原因因此,科学认识癫痫疾病正确对待癫痫病人以减少癫痫病人的社会压力对有益于降低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很有必要对有攻击行为倾向的癫痫患者预防措施如下:
1.应对措施首先,要及时发现,尽快阻止不要等到造成伤害之后再采取措施。为了避免冲突升级,在劝架时应表面上“偏向”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的一方,不要当着两
个病人的面讲谁是谁非待双方情绪稳定下来之后应单独耐心询问病人从心理上解决问题。
2.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应耐心询问是否有过攻击行为尤其对有严重攻击行为的病人,应作为重点不少攻击行为并没有明显的原因,越是没有原因的攻击行为越是应该引起重视与功能性精神病相比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的病人所出现的幻觉、错觉妄想等症状更容易导致攻击行为发生应加强观察病情变化,认真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对攻击行为严重的患者可将患者及时送入医院,或暂时由专人看管,约束起来,避免发生攻击行为。
3.及时处理患者的争吵许多严重的攻击行为仅仅起因于小小的争吵,及时处理是预防攻击行为的重要环节。要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不满以免因不满而引发为冲动行为。
4.建立良好的关系由于患者在患病期间丧失了自知力常常不理解周围人的关心,与患者接触交谈要讲究语言艺术,设法满足其合理要求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
5.加强管理尽力创造舒心的环境,让患者进行文娱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建立起团结信任和睦的关系定期讲解疾病康复知识使其能主动地配合治疗在患者活动区内要注意加强对危险物品的保管。
第二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 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 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
夏村镇卫生院
第三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镇、乡、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至卫生局及疾控中心。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乡村,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第四篇: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
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的康复活动。
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镇卫生院**年**月**日
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
我国政府自50年代,就非常重视重性精神病管理防治工作。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
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的方式,逐一排查确认后,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
三、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
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工作。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四、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管理
对已确诊为重性疾病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危险行为的患者,协助民政部门送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对处于稳定期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制定院外康复计划,由卫生院定期随访。
重性精神疾病排查工作制度:
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摸底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疾 病的识别与确定、统计报告方法等。
1、发现线索 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
2、确定病例 对于已掌握的线索,调查者必须登门与患者接触,用精神病诊断学的方法进行确诊登记建档。同时,加强精神卫生机构与社区精防康复机构的联系,建立转诊制度。
3、建立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排查摸清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底数,进行危险性评估,开展分级随访管理,并将病患者信息及时向社区管理部门通报。对摸排出的重性精神病人,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动员、督促送医治疗。
精神病随访工作制度:
1、Ⅰ类病人每月访视一次,Ⅱ 类病人每季度访视一次,Ⅲ类病人每半年访视一次,Ⅳ类病人每年访视一次,记录要规范。
2、每季度开一次精神病防治工作例会;每季度出一期精神卫生宣传板报。
3、每半年对新增的Ⅰ、Ⅱ类精神病人签订监护责任书。
4、每年二月对上一年所有精神病防治资料整理、归档保存。
5、每月到居委会了解复发、住院、迁出、死亡、走失病人情况,并对村、居委会精神病防治工作进行指导,共同访视重点病人。
6、每年节前布置居委会精神病防治干部对易肇事肇祸病人进行排摸,并上报。
第五篇:重性精神疾病工作计划及管理
神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全国农 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我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根据《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十五”实施方案》、《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要求》 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
一、目标与任务
(一)全面启动全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具体目标任务是:精神病患者检出率5‰ 左右,监护率达到 90%,显好率达到 65%,社会参与率达到 55%,肇事率下降到 3‰以下。
(二)建立政府牵头,残联协调,卫生唱戏,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全社会 参与的精防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初步建立精神病人监护、家访、家庭病床和工(农)疗站、康疗站等康复系统。
(三)完善以医疗卫生机构为骨干,社区、村(居)委会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精 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体系,确保我区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的人群覆盖面达 95%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增加和社会大的变革,精神卫生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是政府和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区将把精防工作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一,确保建立和完善精防康复工作网络。主要领导 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认真落实,积极配合,形成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精 神病综合防治工作新局面。
(二)精心组织,落到实处。每季召开一次有关人员参加的精防会议,对各村的精神 病人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充分利用摄取康复中心的资源,引导摄取的精病人员进行一些有益 有康复的各项活动。落实随访制度,发现病情及时通报,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生活上,精 神上多关心他们,积极鼓励他们参加社区各类活动。及时准确做好台帐及报表。
(三)广泛宣传,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宣传媒体作用,加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知识 宣传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强群众性精神病防治康复知识宣传,让群众认识 精神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掌握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措施,消除公众的歧视 与偏见,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和帮助精神疾病患者,为精神病人融入社会创造良好的 社会环境。
(四)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精防普查与社区康复工作是精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 是帮助患者及其家庭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社会效益的关键工作,要紧紧依靠各级精防组织,充分发动基层干部、患者家庭及所在单位和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精神病患者的普查与监护工 作,建立好看护网,挑选好社区、村(居)家访医生,把精神病防治工作作为残疾人康复和 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主要内容,对发现的关锁病人,逐个制定解锁方案。对一级管治范围的 病人要积极动员住院治疗。要按照全国、省精防康复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把好质量关。
(五)建立机制,长效运转。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要通过精神 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启动和保持良性运转的要求,逐步探索建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长效运转 机制,结合和利用社区、村卫生服务和基层三级防保网的力量,把我区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 作真正落到实处。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按照中国残疾人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结合我镇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实际,特制定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实施方案。
一、任务目标 为使我镇精神残疾人得到更好的康复服务,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 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使我镇广大精神病患者有平等地 参与社会生活,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通过“十一五”期间精神病防治 康复工作的开展,精神病人的监护率达到 90%,显好率达到 60%,社会参与 率达 50%,肇事率下降至 0.3%,调查检出率达到 6‰。
二、主要措施
1、大力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
2、组织管理 成立以镇民政、卫生、残联和相关精防医生为成员的镇精神残疾人康 复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对全县精神残疾人康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1)民政部门及时收容和治疗社会上无法定抚养人和瞻养人、无劳动 能力、无经济来源的精神病患者,在医疗、康复、就业、扶贫救济、社会 服务等方面对贫困精神病患者予以扶助。(2)卫生部门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卫生
服务和农村基层卫 生服务内容,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组织所属 精神卫生机构及各级医务人员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康复训练。(3)残联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服务工作。组织精神病患者治疗后 的康复训练,配合卫生、民政等部门,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维护 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组织乡镇(区)残联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统计。
三、提供精防康复服务 以精神卫生机构为依托,以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发挥 村卫生室和精神病院的作用,从而形成住院、门诊、家庭病床、家庭看护 相互配合的治疗系统。多方筹措资金,加强精神病康复机构建设。利用社区服务设施,对精 神病人开展心理疏导、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康复活动。对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将贫困患者纳入定期免费服药范围,对特别贫困的急发性精神病住院 患者实施救助。对从事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管理人员、社区医生、康复人员进行培 训,增强为精神病患者服务的能力。利用“助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活动,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 传教育,反对歧视精神病患者,为患者回归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督查 确保精防工作顺利实施 通过县精防机构和技术指导服务网络的建设,定期对全镇精防工作进 行督促检查、技术指导、考核评估,确保精防工作在我县顺利完成。
五、康复训练
1、社区康复 主要由监护人负责,社区(村)委会干部、社区精防医生和志愿者配 合。根据被看护精神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在精防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康复 训练计划,并根据康复训练计划,对康复者进行有效的看护,在医生的指 导下督促按时服药,并进行心理疏导以及体能训练、家庭生活能力、社会 交往能力的训练,定期随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如 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协助家属送病人入院接受治疗。
2、机构康复 ⑴社区(村)采取多种形式,接收、安排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开展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精神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医疗看护和 心理康复,为精神病人提供康复、管理、就业等服务。⑵长期养护 对于家庭无看护能力且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对有需求的精神病患 者实施养护为主,兼顾医疗、康复、职业培训等综合性的服务。
3、其他 针对康复后有能力参与社会正常生活的精神病患者,在基本生活保障 的基础上,积极组织社区内精神病患者参加文化、体育活动,参与力所能 及的生产劳动,融入社会生活,扶持病情稳定、恢复较好的患者就业。
六、工作流程
1、乡镇(区)残联和社区(村)干部要定期随访,向精防医生反馈病 人情况。
2、精防医生根据反馈情况作相应处理。
3、精防医生对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4、社区(村)根据医生的指导,及时调整康复内容。全国重性精神疾病排查患者登记表 辖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登记册(按疾病分类)辖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登记册(按疾病分类)辖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登记册(按村分类)辖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登记册(按村分类)
重症精神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 开例会。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至中心重性精神疾病领导小组 工作办公室。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 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 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 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 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 治疗标准 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服务随访制度 1.要定
期走访村(居)委会病人,至少每3个入户走访一次辖区登记 在卡的精神病人,按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及时 掌握病人变化情况,见面率达90%以上。2.对新出院患者的第一次随访,确定疾病的分期,对患者及家属进 行康复治疗指导,完整填写随访记录。3.对疾病期、波动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精神病人进行随 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4.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 和精神症状,动员患者参加村(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5.随访期间发现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与有关 部门协商,使患者享受免费药物治疗。6.入户随访前应了解患者家庭的基本情况,提前与所在地的村(居)委会干部联系,并通知患者家属,尤其对病情不稳定患者的随访要做好 安全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