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
———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16岁)。
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年龄段的约为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安全等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而且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2007年7月19日在北京成立了由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全国妇联等12个部门共同组成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以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有效解决。作为得胜“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的创办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亲身经历了“留守生活”;也亲眼目睹了身边众多留守儿童的艰难困苦以及存在的严重的教育问题,促发我下定了成立留守儿童服务阳光服务站的决心。用我的绵薄之力来尽可能的去解决这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众多留守儿童创造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是国家所提倡的。
目前我们的场所是租借的一套250平方米的房屋,其中包括男生寝室、女生寝室、洗浴室、厨房、心理辅导室、教室、活动室等,仅能容纳30位学生。这还不能满足得胜的留守儿童。在管理方面,我们采取组织化、封闭式管理;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为学生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激励他们不断超越、不断进步!,我们有信心把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打造成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最具规模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但万事开头难,我们从策划到进入实际准备阶段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首先,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主要由我和我女朋友一起管理,我们在社会经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能力都很欠缺,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另外由于刚出社会不久,创业资金更是紧张,全部都是由家里支援的,所以导致了在硬件设施方面还很落后,希望政府由关部门和单位能给予支持和援助。
其次,在我们下乡宣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对“留守儿童”这个概念都很陌生,就算是经过我们的讲解他们也觉得一年花一千多块钱有点不划算,他们对小孩的教育观念还很淡薄,觉得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照样也能吃的饱穿的暖。由于这种思维定式给我们的宣传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所以我们真诚的希望政府在宣传方面能给我们一些舆论支持。
选择大于努力,我坚信天道酬勤!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但留守儿童服务部门还很少,这是一个政府支持、人民需要的服务机构,我有信心把得胜这个示范点做大、在此基础上把面做广。可以向留守儿童较多的村发展,也可以向其他乡镇发展,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所以的留守儿童都能走进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
得胜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2009.冬
第二篇:关注留守儿童
请多给我们的留守同学一点关爱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情绪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在我们班,就有半数以上的同学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外出谋生,大多将他们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年到头与父母也见不上几次。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像我们班一些同学,长期由爷爷奶奶带养,娇生惯养,任性,脾气暴躁,从小养成了很多的坏习惯。由于爷爷奶奶根本无法辅导,学习也跟不上。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很多孩子逆反心理很强,上网、打架、旷课这些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做爷爷奶奶的根本无法管到。为此我们恳请社会各界、学校、家庭多给我们的留守同学一些关爱,让他们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特提出了一些建议:
1、社会应多关注留守儿童,每到假期,应支持和赞助留守儿童能去父母生活的地方与其父母亲一起生活。村委也应为留守儿童组织一些假日活动,丰富他们的假日生活。
2、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对全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效的做好工作。
3、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通过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主动沟通,经常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老师和同学多给留守同学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
4、家长也应多与孩子联系,多同他们谈谈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条件允许可常回家看看。
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们的留守同学吧。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帮助,多给他们一份温暖与鼓励,相信他们的明天会更好。
[3]
第三篇: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传递爱与温暖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
十堰是湖北省第四大城市,仅次于武汉、宜昌、襄阳,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一大中心。“一城两带”计划实施正在助推十堰经济高速发展,主城区将建成三区一中心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北部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将成为国家战略生态经济区。南部的竹房城镇带将成为山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典范。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阜宁县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十堰市农业基础夯实,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以上,在外务工人口增多,势必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多。在外务工人员为家乡的经济做出了自身的贡献,却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与呵护,这给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随着国家与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我们大学生组织这样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了解十堰地区群众生活发展状况,与他们进行交流,对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依据,对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一实践活动能够号召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努力吸取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认清社会使命,明确成才目标,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调查目的:
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得到并分析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出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方法。
调查对象: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监护人、学校领导及老师、村干部
调查形式:
问卷调查、面对面交谈
内容摘要:
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此次三下乡,我们对一个小山村的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关爱。
内容:
一、留守儿童现状
(一)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还有少部分是和亲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大多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存在矛盾,且这一部分中一半的人选择闷不吭声。很少有向父母诉苦的。这就直接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孩子更愿意与爷爷奶奶生活一起。不难看出,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实在太少了。
(二)学习状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中存在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大多处于中下阶段。这与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以及管理方法存在直接关系。由于监护人大多是年迈的老人,在学习上根本帮不了孩子。且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只有在学校的时候能学,回家自觉学习的占少数,有的回家后还要帮助家里干家务。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与这些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心理状况
尤其在面对面交谈过程中,可以看出大多留守儿童的性格是内向、孤僻、倔强的。当我们与之交谈的时候,他们甚至是害怕的。从问卷表可以看出,大多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选择自己解决而不是与家长商量,受了委屈也是闷不吭声,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孩子们的不良心理。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方面:隔代教育,与父母的亲情缺乏,安全难保障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更愿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可见孩子对父母的生疏。由于很多是隔代教育,这两代人之间也存在很大的沟通问题,有的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孩子。很多孩子的家离学校和远,一旦放学,学校根本确保不了孩子的安全,家里又没有人来接送,造成一部分留守儿童放学后被高年级学生或者社会小青年抢劫甚至殴打,孩子们的安全无法保障。
(二)学习方面:学习习惯不良,成绩不好
由于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管教,造成自理能力相当差。且一部分监护人根本管不住孩子,造成孩子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这些因素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
(三)社会关爱不足
家庭温暖的不足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加之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不够,使孩子们只能在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下去继续,因此带来的种种不良结果也就无可避免了。
实践调查结果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外打工的占34%,双亲在外打工的占65%,1%的留守儿童是因父母离异或只是单亲家庭等其他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85%的农村留守儿童希望与父母一同生活,11%的留守儿童觉得现状很好,6%的留守儿童不知所衷。
对于政府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80%的群众表示支持,认为其发挥的作用较大,能够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20%的群众认为政府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但对其工作表示支持。
实践感想: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多数人能分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社会。然而,我国城乡差距较大,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确保他们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了,而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经济条件紧迫,父
母被迫进城打工。
就这个话题,我们展开了一次调研活动,我们号召周围的同学,组成了小分队,吸取了去年的经验与教训,在活动之前召开多次会议,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做到每一个细节都有专人负责,正因为周密的考虑才使得活动有条不紊的举行!这次活动主要针对了阜宁地区的两个乡镇(阜城镇与益林镇)
活动过程中“想不想爸爸妈妈”这个问题时让我颇有感想,因为大多数儿童的回答都是“不想”。其实,产生这种想法并不为怪,因为有的父母在外打工,连孩子的学习、生活都不管不顾,甚至6年不回家一次!留守儿童感受的只有孤独......随着问题不断的扩大,我们国家也花了很多资金与精力来解决。根据我们的调查阜宁县已经实施了多种方案,比如寄宿制、代理家长制以及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等等。其中在沟墩镇就有留守儿童托管所,我们了解到有专门的生活老师照顾孩子们的起居,平时晚上也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帮助孩子们的学习!这些都是很让我们钦佩和欣慰的,同时我们了解到当地政府正在研制更全面的方案来关爱留守儿童。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让我重新认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让我从更深的层次认识了和谐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真的不能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要不断的实践自己,充实自己,做好随时奉献社会的准备!
实践总结: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这无疑成为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有些儿童也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虽然仅仅是一次暑期社会实践,但是老师和同学们都尤为重视,在实践调查之前,我们就组织多次会议,共同商讨方案。同时还请以往做过类似活动的同学予以介绍,为我们能够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
在我们与当地政府联系过程中,我们更是受益颇多,我们感受到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和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在与留守儿童的接触过程中,我们用心体悟着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轻轻的走进他们的心灵,与他们同悲喜。
通过对益林地区的调查我们总结得出,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实现社会的长足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国人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着重把握:
一是要更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正确领导方针、政策,使那些留守儿童能够切实享有各种合法权利。
二是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多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的予以帮助。
三是要全面改善教育体制,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水平。
通过这次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我们全队成员零距离的与农村留守儿童接触,加深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认识,感受到留守儿童的天真、善良、坚强。我们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全队成员还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了团队精神的塑造培养。最重要的是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日子里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力量!
第四篇:关注留守儿童
问题: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我国农村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里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严重断层和缺位,不仅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广大农村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留守儿童”现象是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会长期伴随农民工问题长期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建议措施:
1)加快城乡社会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消除农村“留守儿童”
现象产生的土壤。推进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最终实现自由迁移,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时,把附着在户籍制度背后的涉及民生的种族制度剥离出来,建立城乡一体劳动就业、教育、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
创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就地就业的机会。
第五篇:关注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东洪镇陈庄小学 李肖肖
“我想你,妈妈
想你,在自己睡觉的时候
想你,在自己吃饭的时候
想你,在自己学习的时候„„”
这是一个孩子写给父母的信,这样的孩子在现在的农村越来越普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出现厌世自闭、社会逆反、自卑、胆怯、懦弱、孤僻、任性等心理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
1、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从小就离开父母,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
2、自卑敏感。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和喜欢具有自豪感,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留守儿童把别人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视为“别有意味”的轻视,以至同周围人关系紧张。因此心绪不佳,时常感叹世态炎凉。
3、寂寞无聊。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觉得寂寞无聊,进而产生心理躁动和抑郁问题。如一位初三女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你知不知道,自从你和爸爸、妹妹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有多么寂寞,有多么伤心,从你们走后,我几乎从来没有笑过,天天我一个人在家里哭,回想着以前咱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4、反抗或逆反。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5、怨恨仇视。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留守儿童过早的品尝了生活的艰辛,导致他们对社会产生不满,对一些家境赋予的同学产生仇视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近日公布的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僻;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经常惹是生非。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的调查显示:90%的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两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父母不在身边,从他们缺少关爱的眼神里很难找到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他们普遍过早的成熟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爱抚。
二、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标准。
1、学校应该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把对留守孩子的亲情教育、人格教育渗透到学科课程教育中,规范留守儿童日常行为,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结合,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感受友情、亲情的温暖,培养留守孩子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格,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同时,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以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广大留守儿童的法制道德观念;并通过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请退休老干部为留守儿童讲革命传统故事,不断增强留守儿童的遵纪守法意识;以班队、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等基础道德品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尤其特别重视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和联系卡,要特别注意记录留守孩子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家庭情况,每年还要根据升学及其他情况及时补充、变更档案。并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3、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这既有助于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情感交流、良性互动,又有利于培养孩子体谅长辈、关爱公切线的良好道德品质;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留守孩子的学习状况及表现;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4、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留守儿童因缺少亲情而更渴望教师的关爱。教师对他们的爱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于成绩欠佳的留守孩子,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走进他们的心灵,在他们挫败时给予鼓励、懒惰时给予鞭策、出错时给予点拨、成功时给予喝彩,发扬他们的学习潜能,鼓起他们扬帆远航的斗志。对于情感失落、抑郁寡欢的留守孩子,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要真诚地关心他们,营造宽容、仁爱、平等、尊重的氛围和人际关系,使他们感到自己被尊重、被接受、被欣赏,从而促进他们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轻松愉快地学习,促发情感的健康流露,保障心理健康发展。
5、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学校召开留守儿童交流会、座谈会,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广泛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利用同辈群体在少年儿童社会化中的重要功能,让“留守儿童”融入到班级、团组织的大集体中来,使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平时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做到精心观察,及时掌握动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给这部分儿童以更多的“偏爱”。学校、班级经常举办生动有趣的竞赛,开展书法、绘画、舞蹈、乐器、球类等课外活动。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等形式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爱心,找到归属感,找回缺失的情感与自信。
6、学校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儿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惑,解开心灵的“疙瘩”。
7、强化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调查发现,少数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强,他们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化为学习上的动力,自觉上进,成绩优异。因此,学校要注意挖掘、发挥留守儿童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潜能,注重引导,经常鼓励,努力创造有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机会和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相信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的身心一定能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