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水县教育科技局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材料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扎实抓好留守儿童管理工作
——习水县教育科技局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先进材料
学校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这些年来,全县教育系统以关爱留守儿童为突破口,坚持“立德树人”,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有利地促进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构建网络
全县“两基”工作2004年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以后,为进一步抓好“两基”巩固提高,教育局通过调研发现,在校青少年中的不良现象在留守儿童身上尤为明显,在问题青少年中,留守儿童就占了80%以上,特别是在辍学学生中留守儿童就占了88.6%。针对这个突出问题,全县中小学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心转向留守儿童,把控制留守儿童辍学作为中小学“保学控辍”的重点,以学校为基地,建立了“服务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体系,确立了以“尊重为底线,关爱为核心,健全人格,人性化服务”的工作理念,制定了让留守儿童“心理有依赖,学习有进步,成长有关注,生命有阳光”的工作目标;健全了“三纳入、四统一”的工作机制,即:将这项工作纳入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范畴,纳入对教职工的年终考核,实行统一计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奖惩,把每周星期
五、双休日、六一儿童节、学生生日作为“关爱日”。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发挥全体教师的力量,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1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狠抓阵地建设,努力为留守儿童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
一是抓好阵地建设。全县教育系统以学校为单位清查在校的留守儿童,按照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经济困难等进行大致分类,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建立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度,明确相应职责,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及时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精神上予以慰藉,从生活上加以照顾,从学习上给予辅导;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实践活动和模范评比,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健康发展的平台。
二是实施代理家长制。认真选派责任心强的教师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当好留守儿童的“爸爸”或“妈妈”,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成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员。按照“三管、五必访、十个一”(三管:管生活、管学习、管身心;五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情绪不好必访,学习成绩下降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迟到早退必访;十个一:一张联系卡、一个记录本、一月一沟通、一月一家访、一月一谈心、一周一次学习辅导、一月一次亲情活动、一月与其家长通一次电话、一月督促写一封家书、教给一门实用技术)的要求教育、管理好留守儿童。全县以留守儿童为“保学控辍”重点对象,提出了“不让一个留守儿童失学”的工作要求,以学校为主阵地,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库,实行代理家长负责制和教师包保责任制,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办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认真做好入学动员工作,小学留守儿童入学率
达99.74%,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入学率达105.8%。
三是强化监护人的道德意识和法律责任。以乡镇(区)中学、小学为单位成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以学校为单位开设家长班级,每期至少举办1次代理家长培训、爷爷奶奶培训、托管户主培训、留守儿童父母培训。要求留守儿童父母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做到“五个一”(即:一周给孩子打一次电话,一月与代理家长电话联系一次,一月与班主任电话联系一次,一年回家参加一次家长会,一月写一封家书)。
四是强化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探索有效的集中托管模式。从2008年起,全县教育系统以二郎中学为基地辐射全县,开办了第一间“留守儿童托管服务中心”和“留守儿童之家”。截至2010年10月,全县100%的乡镇中小学建有留守儿童托管理服务中心或托管服务点,累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57个。全县统一要求,认真开展 “五个一”活动,即:一是建成一间视频聊天室,全县100%的学校建有视频聊天室,让留守儿童能与远在异地的父母视频沟通;二是组建一支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在老师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公益劳动;三是每期开展一次“小手牵大手活动”,达到教育学生,影响家长,带动社会的目的;四是每人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五是每人过一个快乐的生日聚会,让他们感温暖,享受阳光雨露。
在上级无经费投入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并办好小学寄宿制管理,让就读小学的留守儿童住在学校,吃在学校,专心学习。土城儒维小学、三岔河中心小学等学校条件不具备就积极创造条件,办起了寄宿制,使200多名留守儿童学能安心,住有场所,使200多个学生家长打工安心、放心。同时,坭坝中学、寨坝中学还专门在中学腾出宿舍,建立了留守儿童住所,为边远地区的40多名留守儿童就读中心校提供了方便,家长十分欢迎。温水镇中学建立了贫困留守儿童助学基金,2010年筹资3万余元,解决60多个贫困留守儿童的入学难问题。大坡中学免费为就读初中的留守儿童提供食宿,让40多个留守儿童以校为家,认真学习。
三、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一份管理一份成效
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明显好转。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大多数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明显好转。二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转。由于集体活动增多,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厌学心理得到有效控制,逆反心理得到缓解。三是留守儿童监护人观念明显好转。通过开设家长班级和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了留守儿童家长对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认识和水平,实现了“三增”、“三减”(即:找钱又管孩子的人增多了,只顾找钱忽视孩子教育的人减少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加深了,误解对方淡化亲情的人减少了;常回家看看或就近务工的人增多了,夫妻双方在外务工的人员减少了)。四是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意识明显好转。通过宣传和呼吁,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给予了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实践证明,关爱留守学生有利于学校的规范管理,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巩固“两基”成果,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要对留守儿童用心去呵护,用爱去滋润,用情去温暖,就一定能走进他们的心灵;只要对他们在失败时给予鼓励,出错时给予点拔,成功时给予喝彩,就一定能鼓起他们远大的志向;只要对他们用期待的目光,温馨的话语,长辈的爱怜,真诚的对话,就一定能让他们同在蓝天下,幸福、快乐成长。只要抓好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就一定能够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从而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习水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2011年1月13日
第二篇:浅谈如何关爱教育留守儿童
让爱温暖每一个孩子
---------我关爱教育留守儿童的点滴做法
内容摘要:我认为如何关爱教育留守儿童,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是一个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关 键 词:共同
关爱
留守儿童
在农村小学从教十一年的经历,我认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难题。我所任教的陈邸小学,处在城乡结合部。许多学生的家长,随着打工浪潮远走他乡。“孩子在家上学,父母外出打工”的现实状况,让这些孩子因此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及良好的家庭教育。可是,爱是教育的基石啊!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大家的关注。作为一名教师,我意识到应把关爱学生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用平等的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那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怎样让这些孩子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在学习和生活上关爱帮助留守儿童。
每个人都渴望别人的关爱,拥有爱心的老师才能让学生信任。于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给予那些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无论课内外,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在生活中我无微不至地关心帮助他们,对其嘘寒问暖。当我得知班里的哪个孩子生病了,不舒服时,第一时间和家长取得联系有几次,学生家里的电话无法接通。我就将她们送到附近的卫生院治疗,付了医药费,并亲自送她们回家,嘱咐她们按时吃药,多休息。我经常开导留守的孩子:老师是你们的朋友,遇到难处时别害怕,及时地向我汇报,我会帮助你们解决问题的。
在学习上,我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指导帮助;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儿童天性和生活心态。我尤其注重哪些成绩差、生活习惯差的孩子。我们班的留守儿童陈雨,父亲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她比较胆大,懒惰,经常拖拉作业又不修边幅。她的学习兴趣不浓,喜欢我行我素,班上有些同学不愿意和她交往。针对这种现象,我经常和她谈心,循循诱导,并赠送给了她学习用品。看到她,衣着不整,头发凌乱时,替她收拾整理。她看到镜子里整齐干净的自己,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我利用业余时间辅导她的作业,并让同学们多多帮助她。渐渐地,她上课能认真听讲,能按时交作业了。我就及时地表扬了她。后来,她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学习也明显进步了。看到陈雨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同学们对陈雨的看法也改变了,也愿意和她玩耍了。我认为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会让留守儿童感到集体的温暖,陶醉在快乐和幸福之中,渐渐便对学校师生产生向往和依赖感,淡化化思念父母所带来的痛苦。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爱心在校园搭建快乐成长平台。
1、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应该给予留守儿童充分的关注,不能歧视他们。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尤其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我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吴明,性格急躁,喜欢独来独往。每
次,我让大家分组讨论问题时,他总是一个人坐在位上。日子久了,他变得不合群,有时还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我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引导教育他们要有爱心,要团结同学,遵纪守法。
2、我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让爱传递。我班进行了“献爱心募捐活动”,组织学生为贫困的留守儿童献爱心。一首歌曲《爱的奉献》揭开了活动帷幕。同学用你一角,他一元,连同老师的几十元汇集起来的钱,为他们买了作业本、铅笔等学习用品。在这个个充满关爱的集体中,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温暖。
“父母亲节”时,我班开展“感恩父母”书信活动。王梅同学在给父母的信中写到:“爸妈,我很想你们,你们辛苦了!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老师和同学们都给我辅导了。班里的同学都很关心照顾我,我和李娜成了好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不让你们操心。年末的时候,你们早点回来。”短短几句,包涵孩子的真情。我让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不仅能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沟通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了儿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不断升华。
三、和留守儿童的家长及其现任监护人密切配合,构建家校合一教育新理念。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是巨大的。我认为:学校家庭教育同步,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而这群留守孩子,缺失的正是来自父母的爱。于是,我便进行家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监护人要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一定程度上满足。
我班有个孩子林奕,很喜欢看书。她经常和几个小朋友去新华书店看书,有时趁服务员不注意顺手牵羊,拿了几本书回来。我知道后,严格批评了她,并与家长沟通共同批评教育她。她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据了解,她喜欢画画,我送了她一本简笔画,她挺开心的。她的绘画作品,在六一画展中获得一等奖,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我知道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亲情都无法替代的,我引导他们通过电话多和父母交谈。我定期和儿童父母联系,向他们反映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他们意识到虽在千里之外,但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当林奕同学亲耳听到远方父母教诲:“孩子爸妈很爱你,我们也想在你身边陪你,可迫于生计,不得不在外打工啊!你要听外婆和老师的话,改掉坏毛病。我会寄些钱回家,你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吧。”她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一直关爱着自己,她说:“妈妈,我错了,我改。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我很好,我会努力学习的,你们放心吧!”在我的努力下,远在他乡的家长们,能经常跟儿童通电话传递他们的爱心,鼓励孩子们积极向上了。
“勤俭节约是美德”。可是一些儿童的父母为了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经常寄钱回家。孩子的任性,再加上监护人宠溺,孩子要什么买什么,养成了乱花钱的不良习惯。我班的丽丽同学,觉得外婆做的饭不好吃,经常要到餐馆里去吃,一顿饭就吃要去十多元钱。我知道后,当着外婆的面批评了她,指出了她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挑食,铺张浪费的坏毛病。他若有所悟的说:“老师我错了,改掉这种不良现象。父母赚钱的不容易,要将钱花在刀刃上,不能随意浪费。”其他同学也表示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努力做到勤俭节约。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让我们携起手来,让爱心凝聚起来,让爱温暖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走好成长路上的每一步!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
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和管理先进事迹材料
大庙乡王沈中心小学
由于农村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亲友帮看或隔代抚养,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状况,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或亲友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容易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二是缺乏行为管教。留守儿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抚养监护,有的因为精力不济而放任,有的因为方法不对而溺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教不到位的问题。三是缺乏亲情交流。小孩往往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感情较脆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一些疑虑、陌生,甚至不信任。
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我校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认真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留守儿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学校责无旁贷,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此,我校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校成立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下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的日常事务,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文体活动安排、安全教育、学习生活、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的资料建设等事务,明确责任,工作落实到人。强化日常管理,保障机制运行、开展各项关爱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生活、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关爱队伍等方面开展了细致的工作。我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等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并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我校发出“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为留守儿童送温暖。充分利用双休日和“五一”、“六一”节等时机,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作业,送课外书,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整理房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我校还把教学楼三楼原校长室确定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场所。其次购置了电脑、电视机、电话机、以及大量图书和文件器材,把活动场所布置得温馨舒适,真的像家一样,并使留守儿童的才艺得到充分展示。同时通过开展“爱心一对一”义务家教、爱心心理咨询和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导航等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人间温暖。
三、制度先行,措施得力稳步推进
我校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硬件的同时,着力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划和计划,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制定责任追究制度,活动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健康教育制度,代理家长制度等各项制度,有了这些制度的保证,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才能稳步推进。
四、重点帮助,细致关怀见成效
我校深入开展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孩子享受父母般的关爱。成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通过举办专家讲座、推荐优秀家教读物等,对监护人进行培训和指导,为他们答疑解难。开展“手相牵,心相连”、“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另外,我校还编制了“代理家长”工作记录簿,对代理家长的日常工作给予总体要求和规范,鼓励代理家长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丰富活动,拓展关爱工作载体
一是建立家长亲情电话。为了让孩子能够定期与父母电话联系,倾听亲人的声音和嘱咐,学校所有的电话号码向学生家长公开。学校还要求各班级收集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并装订成册,保持与家长联系,并经常主动安排家长和孩子通话交流。既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情况,也让留守儿童经常能听到家长的声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呵护。
二是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对”制度。由学校发动,组织教师做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其他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伙伴,从生活、学习、情感和经济等多方面给予他们关心照顾和帮助教育。
三是丰富儿童的学习生活。保证每个儿童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班级组织的亲情活动。亲情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主题班队会,亲情聚会,对留守儿童进行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师走进学生心灵活动,组织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
四是经常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自理、自立、自强——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妈妈”征文活动和“我成长、我快乐”演讲比赛等,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独立自主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们工作的信条。我们深知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民生工程,我们要把关爱行动落实到每个留守学生身上,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增长知识、提升素养、修身养性的学园,成为同伴交流、亲情交融和娱乐健身的“乐园”。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材料
萧县刘套镇赵庄小学 陈德学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留守儿童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料,跟着爷爷、奶奶,他们只能管孩子的一日三餐,对于教育他们是力不从心,孩子远离了父母,成了有父母的“孤儿”,造成了儿童教育的真空,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我班的留守儿童做了如下的工作:
一、深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的所想所需。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由于其具有特殊性,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里文化知识的传授。我多年的经验让我懂得,深入到他们的家庭,全面的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对他们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通过调查,我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由于这些老人大多数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陈旧,而且都比较惯孩子,所以造成了这些孩子中有极大一部分有放纵现象。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就经常去留守儿童的家里家访,一方面是督促他们学习,另一方面是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有一次,我去一个经常迟到的、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家里家纺,到了他家才知道近段时间和他相依为命的奶奶病了,不能料理家务,这个学生就承担了整个家务,洗衣、做饭、拉奶奶打掉水,况且他还是个男孩子,了解了情况后,我想也真难为了这孩子,我随时给他一些钱,孩子说啥也不要,他说爸爸妈妈走的时候给他们留了足够的钱,只是他这是想让妈妈回来,可是不小心把妈妈的电话号码丢了,我想方设法闻到了他妈妈的电话,他用我的手机拨通了妈妈的电话,我看他激动的脸都红了,通话结速后,他甜甜地对我说:“谢谢老师,我妈妈马上就回来了,我以后也就不会迟到了,也不会不完成作业了。”听到这话,我感到特别开心。
二、多多激励,帮助留守儿童树立自信心。
平常,老师们在一起谈论时,总是爱说某某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等,归结起来就是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更有人称他们为问题儿童。我认为留守儿童不能和问题儿童划等号,在他们身上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我们平时没有很好地激励他们,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心所致。我想,我作为班主任,应该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更多地关注他们,多向他们竖起大拇指,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也让同学们知道他们能行。我班学生陈琪基础较差,在家无人辅导,他经常不完成作业,有一次大课间,我让他到办公室,事先给他布臵好了作业,并辅导他把作业写完。第二天,我就拿着他的作业在班上表扬了他,结果从那天起,他天天都按时完成作业了。看到他的转变,我更坚信: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三、经常开展主题教育等活动。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自理、自立、自强——争做合格小公民”主题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妈妈”征文活动和“我成长、我快乐”演讲比赛,并把自己写的内容贴在展示台内,让大家阅读,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独立自主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
四、细致入微的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学生最需要亲情,特别是生病的时候,我班留守学生李腾龙,平时学习马虎,作业不认真,我找他谈了几次,对他进行耐心的教育,效果甚微,有次课间我找他改作业,发现她的脸红红的,我用手一摸,有点烫,于是我便把他的带到学校附近的医院,测量了体温,果然有热,医生给他打了退热针,我又陪着他打了掉水,这时已经放学了,我又把他送回家。从那以后,他像变了认识的,懂事多了,学习也认真多了。
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们工作的信条。我们深知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我会无怨无悔的做下去,把关爱洒到每个留守儿童身上,为他们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它们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打造特色品牌
阜阳市颍东区新乌江镇中心学校成立于2004年,是一所农村集镇初中。学校占地面积28960平方米,拥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713人,教职工48人。多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环境育人、管理育人、亲情育人”的育人策略、“修德、启智、强体、成才”的办学理念和“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办学宗旨,恪守“尚德、励志、笃行、创新”的校训,营造“协作、守纪、文明、自强”的校风、“ 奉献、严谨、善导、爱生”的教风和“ 向上、向善、求真、求新 ”的学风,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育教学设施,大面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热点,成为我们学校必须研究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我校将“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情系留守儿童发展”作为科研立项课题,并对学校特色创建工作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把留守儿童管理作为我校办学特色。在我校,学校就是学生的家,老师和同学就是自己的亲人,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现将我校创建市级特色初中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恬静舒适的校园,给留守儿童家的幸福
学校一直把打造绿色生态校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以“特色校园”促“特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大力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学校的角角落落都有着浓烈的文化氛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校园文化发挥了巨大的育人价值。当你走进校园,学校的楼梯、走廊、广场、花园,都尽情发挥“一草一木能传道,一墙一壁会说话”的育人功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几大文化板块:楼梯为岁寒三友主题板块;楼道为名言、读书、科学、体育等主题板块;花园为欧阳修文化名人主题板块;广场为七彩梦主题板块,校园文化墙为孝道主题板块,标准化的塑胶操场为力美主题板块,各个板块设计精美,富有内涵。学校大门外高大的玉兰树和柔美的垂柳相映成趣,音乐广场内七彩的瓷砖和绿色的竖琴交相辉映;校园主干道两旁花园草木相间,错落有致。校园俨然是一部部生动的经典文化读本,吸引了广大师生的眼球。留守儿童在这个恬静舒适、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倍感身心愉悦,温馨幸福。
(二)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给留守儿童家的温馨
总投资近300万元的综艺楼造型独特,美观大方,是整个校园的形象建筑,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书法室、阅览室等附属设施一应俱全,进一步满足了留守儿童管理的总体需求。占地近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的塑胶操场,篮球、羽毛球、排球、沙坑、单双杠应有尽有,给留守儿童创造了课余快乐运动的天堂;拥有80台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室、260个座椅的学术报告厅、拥有5万册的数字化图书馆、可容纳1000人的就餐中心都给孩子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数字信息化的校园、班班通工程更是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快乐学习的平台。七彩梦广场、古亭、喷泉池、石碑,雕塑等景观古朴典雅;物化生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科技室、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等专用室以及男女生宿舍楼,各具特色。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优化了教学环境,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校的发展、腾飞插上了翅膀,让留守儿童有一种家的温馨。
(三)宽松和谐的课堂,给留守儿童家的快乐
班班通平台下的课堂教育改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快乐。在课堂上,教师以组为单位来组织教学,各个组间进行多样化的探讨和交流,让学生在参与、合作、探究中得到发展和提升。尤其是展示环节,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习目标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更是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得到实现。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师生角色得到了彻底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整个课堂有声有色,其乐融融。新课改的舞台是广阔的,它让老师和学生在充满激情与快乐的氛围中得到共同提高,它是成为人性教育的殿堂,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家的快乐。
(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给留守儿童家的温暖
学校本着”拓展视野,培养习惯,激发兴趣,砥砺意志”的宗旨,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臵了内容丰富的课程,成立了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并将每天下午第四节课为活动课。兴趣小组有美术、书法、音乐、棋类、体育、舞蹈、写作、英语、武术、信息、科技等10个,充分体现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多样性;活动课力求人人有事做,人人做趣事,堂堂精彩纷呈。老师放弃了周末、节假日和课余活动时间,无偿为学生做指导。这既发挥了老师的专业优势,又充实了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提高知识水平、培养技能的同时,又调适了情绪、陶冶了情操。针对初中学生参与意识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学校政教处、团支部配合各班利用出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表演、展演等形式开展多种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增长才干。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课和讲座,使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生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
(五)宽严相济的教师队伍,给留守儿童家的爱意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当孩子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爱时,他们渴望在学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细小心灵。针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我校成立了“代管家长”队伍,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承担了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这些“代管家长”扮演着三个角色,即老师、爸爸和妈妈。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这些留守孩子在学校里愉快地生活、快乐地成长,他们感受的是家庭一样的温暖。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发动全体学生都来帮助和关心留守学生,与他们结成互助对子,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师生情、同窗情的双重呵护下,留守学生不再孤独消沉,而是敞开心扉,开心的生活,努力地学习,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
(六)规范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给留守儿童家的安全
良好的管理还必须有良好的制度。学校在关爱留守学生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开学之初,每位班主任都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让留守儿童认真填写两张表格:一是留守儿童简明登记表,通过这张表了解留守儿童的爱好、性格、理想等基本情况,还包括父母亲姓名、联系方式、外出工作地址及单位甚至经济收入等家庭情况,代理监护人基本情况;二是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表了解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对代理监护人的态度以及他们烦恼时宣泄的途径等。班主任还要将留守儿童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比如:学习情况、行为习惯、情感、能力的发展等等。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班主任经常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儿童父母,让他们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近年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留守儿童节假日托管制度》、《心理健康咨询预约制度》、《生活老师职责》、《保卫制度》等等,学校与班主任、生活辅导老师、保卫人员签订了《留守儿童安全责任书》,实行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制度,督促责任人履行好各人的职责。学校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空间,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二、取得成绩
(一)学校方面
学校坚持以严格的要求规范行为,以丰富的活动发展能力,以文明的环境熏陶性情,以优质的服务保障成长,使留守儿童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今我校留守孩子思想稳定、学习进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中,我校留守儿童都考出了很好的成绩,进入了理想的学校。学校在留守儿童管理方面的做法,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多家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几年来,学校先后获得了“安徽省两基工作先进单位”“阜阳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阜阳市花园式学校示范学校” “颍东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还连续多年被评为“管理规范化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在颍东区教育督导评估中,学校多次被评为第一名。
(二)教师方面
中心学校马朝学老师被评为阜阳市优秀乡村教师;中心学校马朝学老师被评为安徽省最美乡村教师;张栋梁老师在省音乐教学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屈俊标老师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胡文志老师荣获颍东区书法教学大赛一等奖;胡丽荣老师荣获颍东区英语教学大赛一等奖;王涛的《多媒体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中的优势与弊端》论文荣获阜阳市二等奖;胡丽荣老师在颍东区中小学文化节“蜡笔画”比赛中荣获辅导一等奖;张敏老师在颍东区“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学生征文比赛中,荣获中学组优秀辅导奖;在2013,全校有35位教师论文获得市区一二三等奖。
(三)学生方面
在颍东区中小学第五届运动会中曹珍荣获中学组女子800米第一名;胡敏荣获中学组女子跳远第一名;陈莎莎荣获中学组女子跳高第一名;陈淼同学在颍东区中小学文化节 “蜡笔画”比赛中荣获一等奖;韩丽同学在颍东区“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学生征文比赛中,荣获中学组一等奖;胡小刚同学在阜阳市中小学书法比赛中荣获中学组硬笔二等奖;郭孝文同学荣获安徽省优秀团员称号;周冰玉同学荣获颍东区中小学生书法竞赛中学组软笔一等奖。
成绩属于过去,希望在于将来。新乌江镇中心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一定会凝心聚力,满怀信心,扎实苦干,开拓进取,努力把新乌江中心学校建设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园,学习的乐园。
北庄镇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情况
汇报材料 北庄镇辖17个行政村,面积 4.2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5000余人,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260余名。为响应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同时为大学生村官快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我镇把做好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做为抓好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特此成立了以“大学生村官”为主要载体的留守儿童关爱队伍。现将主要做法做以下汇报:
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关爱小组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留守儿童也伴随产生。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对此,我们始终坚持把做好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2008年6月,三夏生产期间,大学生村官在麦场防火时发现许多孩子被老人带到麦场,无人管理,且多数为留守儿童。为让家长放心麦收,同时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镇7名大学生村官自发组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队”,利用村委大院对留守儿童集中照顾。
活动开展之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为培养大学生村官迅速成长,规范建立“大学生村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长效机制,我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党委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并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常钰同志任组长,以组织办、妇联、团委、关工委、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成立大学生村官关爱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之家的通知》。
二、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规范建立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之家
留守儿童活动之家成立初期,活动场地主要集中在在镇驻地村北庄村,覆盖面窄,活动硬件设施不健全,再加上队伍人员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人员少,活动缺乏持续性、规范性,活动内容也不丰富,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成立后,我镇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把规范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之家建设作为重点工作。
(一)做实硬件,规范活动场地建设
我镇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在北庄、青石岭、后峪、高庄、东庄、务后等村的村委会或较大的户设立大学生村官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之家,扩大活动覆盖面。并要求在快乐之家所在地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任快站长,以大学生村官、留守儿童所在村的妇联主任、团支部书记等人为成员的村级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完善快乐之家的硬件设施,即完善“三表”(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表、爱心志愿者基本情况登记表、爱心志愿结对登记表)“二本”(开展活动情况记录本、活动图片资料本)的基础档案资料,完善活动场地的玩具、图书等活动用品。
为明确分工,我镇规定,对“三表”“ 二本”工作主要由大学生村官与妇联主任共同完成。在活动用品方面,除镇财政投入1万元外,还积极发挥机关党员的作用,开展“献出一份爱,构建一个家”的捐建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全镇各部门共向留守儿童捐助爱心款1万余元,赠送图书、光碟、玩具等500余套,有效解决完善了活动场地建设。
(二)发展壮大爱心队伍,规范“爱心志愿者”管理
由于目前我镇大学生村官只有7名,而全镇留守儿童人数已达到260名,仅仅依靠大学生村官的力量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镇积极招募扩大爱心志愿者队伍,通过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目前,我镇的爱心志愿者队伍以扩大到200余人,人员涉及大学生村官、村“五老”人员、返乡大学生、五好家庭户等社会各界人士。
为确保关爱工作落到实处,我镇在扩大爱心队伍的同时,还不断规范“爱心志愿者”管理,完善互动联系长效机制。
1、建立“爱心志愿者”结对联络卡,方便双方相互了解,长期联络。把“爱心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和结对受助的“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制作成结对帮扶卡,印发给“爱心志愿者”和“留守儿童”,以便双方相互了解,长期联络,沟通情感,弥补“亲情不足”。
2、建立“爱心志愿者”活动记录卡,切实把关爱工作落到实处。要求“爱心志愿者”把定期联络、看望留守儿童的情况登记在“爱心志愿者”活动记载卡上,并做为镇年终表彰的依据。
3、建立大学生村官与“爱心志愿者”联系制度。为调动爱心志愿者的积极性,我镇大学生村官还分成7个小组,分别负责联络28名爱心志愿者,通过电话、上门拜访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了解爱心志愿者在帮扶中的疑惑困难,加强交流沟通和信息互动,提高关爱水平。
(三)规范活动内容,明确活动分工
随着帮扶人员的扩大,我镇突破初期大学生村官活动内容单
一、活动时间不确定的局限性,对快乐之家活动内容和时间做了规范。
1、规范活动时间,主要在周末、农忙季节以及一些节假日。“爱心志愿者”除自行安排关爱留守儿童的时间外,还要安排值班表以方便对主动到“快乐之家”活动的留守儿童看护指导(为工作方便,值班人员多是村两委成员)。
2、规范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帮扶教育、亲情联系、节日联谊以及监护人培训四个方面。即利用图书、玩具、远程教育等设施给留守儿童讲故事、做游戏等,同时,通过谈心、家访、校访等形式,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并予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此外,对特别贫困的留守儿童给予一定的物质资助;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留守儿童和和临时监护人联系,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或家庭看望留守儿童,每年陪留守过一次节日;利用“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组织“爱心志愿者”开展看望问候和捐助活动;提高关爱水平,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演讲或朗诵比赛等,培养留守儿童从小学会感恩、长大回报社会的意识;每年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1-2次家教培训,规范其监护行为,明确其教育职责,强化其家教意识。
3、明确活动分工。对于非大学生村官的“爱心志愿者”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帮扶教育”“亲情联系”工作,对于大学生村官除做好以上工作外,还要做好“节日联系”、“监护人”培训工作。即除值班日外,非大学生村官的“爱心志愿者”的帮扶对象主要是结对留守儿童,是个体对个体的,但大学生村官除做好个体对个体的结对帮扶外,还需要大学生村官集体组织活动,形成大学生村官集体对全镇留守儿童集体、大学生村官集体对全镇“爱心志愿者”集体的工作机制。
三、规范考评机制,促进工作落实
为切实做好大学生村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确保境内留守儿童无辍学、无犯罪等情形,促进全镇儿童健康成长,镇党委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大学生村官年终工作考核内容,并采取座谈、抽查等方式对大学生村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对爱心志愿者年终表彰奖励。
经过规范化建设,目前我镇已建立留守儿童“快乐之家”之家8个,覆盖率达到60%,形成了大学生村官与“爱心志愿者”互动合作的良好工作局面,不仅在全镇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而且有利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
此外,在“留守儿童快乐成长之家”建立规范的过程中,大学生村官不仅是大学生村官不仅承担“快乐之家”创意者、“爱心志愿者”的角色,他们还是组织者、领导者的角色,如组织领导留守儿童参观法庭、组织领导留守儿童到敬老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组织联络“爱心志愿者”以加强交流与沟通。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协调能力、服务意识等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提提高。
目前,为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心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去,我镇还准备与枣庄日报小记者合作,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与山工理工大学合作,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当然,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我镇还存在设备简陋、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如何发挥好“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还有待于向在座的领导请教指导,有待于自我探索。我们将按照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继续发挥组织牵头作用,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起来,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每个儿童身上。
第五篇: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也相应增加,形成了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近年来,我们对全县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并对南莫、角斜、雅周三个不同地区的乡镇进行了重点调查分析。通过全面摸底、典型解剖、座谈走访,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同时在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及家长监护人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改进意见。
一、海安县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到户籍地以外的地方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少年。据统计,全县留守儿童共有22854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1%。其中男生11541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0.5%;女生11313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9.5%。这些孩子一般都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监护。其中由祖父母监护的18999人,占83.1%;由外祖父母监护的2404人,占10.5%;其他人监护的1451人,占6.4%。在留守儿童的现实表现中,学校认为表现较好的9160人,占40.1%;表现中等的10428人,占45.6%;表现较差的3266人,占14.3%。
从调查中发现,多数留守儿童思想健康,自我要求严格,学习比较认真,也有成绩拔尖的,对父母外出持理解支持态度。有的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还有一定的自主自理能力。但总体来看,由于监护人绝大多数都是孩子的祖辈,他们中有的是隔代管护,过于溺爱,往往放任自由,管护工作难以到位;有的只重视生活上关照,放松了思想道德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的由于老年人自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留守儿童很难管理。因而,一些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缺失。
一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较差。从调查情况看,在现实表现较差的3266名学生中,学习成绩差的占62.8%,他们中的监护人绝大多数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能力给予帮助和辅导,形成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是个人性格改变,家庭亲情缺乏。留守儿童正处在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情感的沟通,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情感缺乏是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南莫小学留守学生在座谈时,提到父母就伤心落泪。还有一名学生父亲外出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母亲出走多年未回,孩子心灵创伤很大。不少孩子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虽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但也产生许多麻烦和冲突,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三是行为有所偏激,价值观取向有所扭曲。留守儿童一般自理能力较弱,部分人纪律松散,言行偏激。调查中了解到,少数孩子在家不听祖辈的教导,我行我素,在学校也时有不良行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管教不到子女,往往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这样容易形成孩子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很容易养成奢侈浪费的陋习。
四是存在安全隐患,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农村留守儿童上学一般都由祖辈和其他人接送,祖辈的年龄都比较大,在接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安全事故。也有少数留守儿童在家喜欢玩火、玩电、玩水甚至玩农药,如不及时加以制止和教育,容易引发重大事故,酿成悲剧。例如:雅周镇夹巷村一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苏州,正常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一天晚上在家做作业,蜡烛倒下来着了火差点酿成大事故。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出现安全事故的比例高于其他儿童。
二、海安县关爱留守儿童做法
农村留守儿童的素质如何,是一件关系到未来人口质量、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此,关注留守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我们了解到,全县不少乡镇和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县河东地区的角斜镇是全县率先成立“留守儿童之家”的镇,他们根据“父母在外打工创业揪心,临时监护人教育闹心,社会关心教育担心”的社会现象,认识到营造良好的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家庭、学校、社会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该镇建立了由政工书记为组长,妇联、工会、团委、教委、关工委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活动的开展。他们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关爱留守儿童,镇妇联向全镇留守儿童家长发出一封公开信,要求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条件的父母留一方在家照顾孩子;向全镇发出一份倡议书,号召全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教育退休人员和热心公益、乐于奉献的群众,为全镇近500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量,献一份爱心,做一份贡献。五虎村有14名留守儿童,每个孩子都有1-2名“代理家长”结对关爱,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关爱措施。该镇以五虎村为试点召开关爱留守儿童现场促进会,以点带面在全镇各村推广。
雅周镇是我县西南高沙土地区,也是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外出打工经商的人较多。我们调查的雅周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占本校学生总数的30.9%。该校从领导到教职工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注重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作为第二监护人,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组建假日活动小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予集体的温暖。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心育,并承担了“xxx”市级科研课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中的缺陷及对策研究》,现已结题上报,得到上级的肯定。
里下河地区的南莫镇,党委政府组织镇妇联、教委、关工委组建“581”(我帮你)表演团,以关爱为己职,以育人为己任,整合校内外教育力量,全力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开展了以帮学、帮教、帮困、帮管为主要内容的帮教工程,落实了581名“代理家长”与582名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帮扶,为留守儿童增补成长“钙片”,弥补人间亲情,撑起健康成长的“保护伞”,为政府担责、为家庭分忧、为学校解难,被广大群众称为“师爱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镇关工委、妇联利用留守儿童父母回家过春节的机会召开家长座谈会,向他们通报情况,要求他们通过电话等多种方式定期向班主任了解情况,与孩子沟通感情。南莫小学开办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向监护人传授科学家教知识,极大提高了监护人的监护水平。南莫小学留守儿童家长学校,被命名为南通市级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示范基地。
另外,全县还有不少的镇充分利用校外辅导站派辅导老师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业辅导、兴趣特长的发展等辅导,促其健康成长。
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思考
虽然全县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进展还很不平衡,少数镇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措施还不到位,效果不太明显,还需要大力推进。我们认为,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方面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县、镇分别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组,由分管领导挂帅,宣传、妇联、教育、工会、共青团、司法、关工委等部门一名负责同志参加,分管领导任组长,妇联一名同志任副组长。领导组的职责是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工作协调,在政策措施、工作推进等方面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妇联作为牵头部门,负责日常工作,认真抓点带面,加强工作协调和指导,并根据需要及时召开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教育部门把在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课题研讨,创新关爱方式,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测等制度,把教育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关工委要进一步发动“五老”,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运用校外辅导站、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宣传、工会、共青团、文化、司法等部门都要根据自身职能,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宣传引导和配合。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力协作,整体联动,共同做好关爱工作。
2、积极创造条件,增加关爱投入。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借助实施教育现代化工作的契机,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和政府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从小学高年级到初中学生为主体的留守儿童寄宿制模式,从寄宿生踏进校门到节假日回到家门,学校均要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让众多缺少家长督促指导的留守儿童,在寄宿制学校里可以培养良好品德,提高学习成绩,增强生活自理能力,让外出打工的家长放心,让在家学习的孩子开心。
3、加快地方经济,减少“双亲”外出。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增加本方本土的就业机会,提高报酬待遇,外出打工人员也会相应减少,留守儿童的比例也会相应下降。在舆论导向上要鼓励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倡夫妻一方外出打工,一方留在家中在本地就业创业,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照顾,以免赚了票子,误了孩子,争当合格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