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11:0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仍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实践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

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

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

多年来,广大农民工用勤劳和汗水,为我国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用艰忍和奉献,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

也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创出了一条新路。农民工队伍的形成和壮大,是

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成果,也是世界工业化、城镇化中特有的光辉范例。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消

除,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农民工

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他们盖起了数不清的高楼大厦,却很难在城市找到自己的栖身之所;

他们修建了数不清的桥梁道路,却难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们创造了数不

清的社会财富,却只能挣到仅够糊口还常被拖欠的微薄工资。

在一些地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现象还不时发生。

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改革发展

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实践成果和收获

通过对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发放不同的调查问卷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访,我们了解到了以下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大多家务不愿去做,爷爷奶奶与儿童有一定得隔阂,大多孩子不愿听从爷爷奶奶的使唤,具有较大的叛逆心理。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贫困村(居)、缺乏生产资源,生产生活无一技之长,只有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济,加之外出后也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打工收入也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略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三)、留守儿童行为发展偏差

由于隔代的长辈往往对其过分溺爱放纵,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儿童亲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使一部分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群体,父母由于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

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沟通,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行影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了一定的人格障碍。

三、措施和建议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通过实践给出了以下几点措施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措施及建议

家庭教育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和沟通,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家长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家长的主要工作。要求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在家的子女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进行认真教育、管理、监督,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二)、学校方面措施及建议

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社会方面措施及建议

政府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开展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服务提供依据。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推动构建留守儿

童教育监护网络,逐步建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长效机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社会转型的众多问题,需要构建职能部门保护机制,创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大环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四)、自我约束方面建议及措施

最后,关于留守儿童,自己还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要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面对现实的信心及勇气。向着积极、乐观、开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好的一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做生活中的强者,更要学会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

四、实践感悟或感言

我们亲眼见证了留守的孩子无奈的凄凉。我更加不会忘记,当看到孩子们在一份份问卷中“最缺少的东西”后面用歪歪歪斜斜的字体写下对父母的思念时,我的心受到的震撼。他们太需要关爱了!想到我们可以在父母的呵护下度过童年,便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他们做一些事,即使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也可以把我们的收获用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这个特殊的群体。

在我们的重点调查中,我切身感受到了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农村、农民问题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为祖国的花朵提供一个更好地成长环境,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缓解,对国家的崛起与强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父母不在身边的他们不得不过早的承担起不属于他们的责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照料生病的爷爷奶奶,学会教导比他们更小的弟弟妹妹„„.他们承担了太多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负担。这样,他们的性格渐渐的改变,在他们的心里,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偏激和盲目,长期以往,对他们自己,对社会都是一个问题。但是,多数的他们是那样的刻苦和认真,学习成绩是那样的优秀,对他们只要有心培养,都可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这是我们认识到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尽最大的能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出一片更美的天地,使他们有一个相对更幸福、温馨的生活环境。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人、这样一群孩子需要帮助,内心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想这就是我们这次调查最大的收获。我定会珍惜我所拥有的,奋发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参考文献:

1、教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概论》

2、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困境和出路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 2006年第4期

3、潘璐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9年6月卷第2期

第二篇: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一、城市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一)面临就业歧视与就业压力。农民在进城成为农民工的第一步———就业上便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这可追溯到五十年代中期。1957年12 月, 国务院通过《关于各单位从农村招用临时工的暂行规定》,都明确要求城市“ 一切部门的劳动调配必须纳入计划, 增加人员必须通过劳动部门统一调配”、“ 不得私自介绍农民到城市和工矿区找工作”。从这时起, 城市居民优先就业的劳动就业制度就形成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农村富余劳动力日益增多, 这一不平等的就业制度使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均衡的矛盾逐步激化, 于是改革开放后, 农村剩余劳动力便大量涌入城市,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这一就业制度, 但城乡劳动力的平等就业权远未实现。

(二)工作待遇差, 基本权益不能得到合法保障。正是由于这些歧视性制度的存在, 劳动者职业的有无与好坏不再取决于一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态度而取决于人的某些特定属性, 受歧视的群体就要支付更高昂的代价,他们只好去竞争那些本地人不愿意干的重、累、脏、险性质的工作, 而且往往是报酬低、待遇差的临时工作岗位。虽然现阶段经过一系列改革, 农民工拥有了更多的平等权, 但这一制度并未彻底清除。另外, 农民要想进城打工, 还必须交纳各类或多或少的费用。仅仅是办理能在城市就业、临时居住的各类证书要花去几乎是普通农民工一个月的收入。假如要通过职介所找工作, 再加上其他杂费, 一个月收入也不够。因此大多数农民就被迫转入地下, 成为城市“黑工”。这样一来, 劳资双方建立的劳动关系不具合法性, 便无法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来规范, 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便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三)居住条件恶劣, 生活质量差。由于前面两点原因和户籍问题,农民工不可能在城市购买住房, 有厂房的工矿企业的民工便睡在拥挤的集体宿舍, 没有厂房的, 例如最突出的建筑行业, 民工只能挤在狭小拥挤的临时工棚, 这些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家。而农民工失去一份工作、换工作更是家常便饭, 没有工作又没有地方借宿的时候, 露宿街头也是常见的事。正是因为他们无法在城里经营一个家, 无法在城里安置他们的父母、子女, 于是每到春节前夕, 便有南来北往的农民工为了从一个不是家的住宿地回到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住宿地而挤满全国各地的大小车站。这不仅对农民工来说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 对社会来说会造成诸多的不便与浪费, 而且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是相违背的。(四)子女难以享受平等的教育服务。进城打工者大多为青壮年, 而这些人中又很大一部分已有妻小, 一般都是夫妇一同外出打工。很多外出打工者希望能把孩子带到自己打工的地方接受教育。但这并非易事, 在城市中小学读书, 很多城市会因农民子女户口不在本城为由拒收他们或收取高额的借读费、建校费、增容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 这只能让许多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当然也可进入政府批准的民办私立学校, 但这类学校同样是收费较高, 往往是俗称的贵族学校, 其收费当地普通居民都难以接受, 更何况农民工。2006 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要求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明确提出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等等。而做到这些, 在目前情况下也实为不易。因为这不仅涉及我们现行的税收、财政、户籍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也涉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更具根本性的诸多复杂因素。

二、原因分析

(一)二元制的户籍制度及相应不平等的就业制度使农民工处于不公平的处境。在改革开放以前, 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是农产品的供给问题和工业发展落后的问题,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做法是把农民限定在其土地上以保证粮食的生产, 同时实行以农补工的政策, 由此实行了城乡分治、属地管理为原则的二元制的户籍制度, 在这一户籍制度下, 农民是难以离开其土地的, 而且农民和城市人口享受的各发面的权利是不平等的。这也是造成现在农民工无法享受和城市人口平等的人身权、财产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等的直接原因, 还包括相应的不平等的就业制度, 也就造成了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二)农民工自身缺乏在城市谋生并融入城市生活的能力。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一项调查显示, 只有15.9%的农民在外出之前进行过相关的专业培训, 绝大多数农民工未进行过任何培训。这使农民工自身也难以抓住一些好的就业机会。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农民工没有在城市生活的一些相关知识, 使农民工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 无法合理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却又难免受人歧视。政府给予的政策再优惠、环境再宽松, 如果农民工不能在这样的政策下获利、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 又有何用? 比如就业制度, 即使每一行业都不限制农民工进入, 但农民工就真能胜任吗? 真能进入吗? 因此, 这一点也是造成农民工生存现状的重要原因。

(三)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不完善,也没有有效的贯彻执行, 使农民工的合法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农民进城后产生了很多关系和问题, 包括劳动用工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等关系, 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等问题, 这些关系和问题与以往的情况可能有一些不同点,这一方面要求我们根据我国的基本法律来规范, 另一方面又要根据特殊情况完善已有法律或者制订新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保证其有效的贯彻执行。而现阶段就业受歧视、子女入学难、被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大范围的存在, 社会保障更是无从得到。这一切或者是因为政策制订不全面, 或者是因为政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而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四)社会各个层面的对农民工这一问题认识存在误区。在对待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这一问题上, 各方面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误区。首先对企业来说, 他们是欢迎农民工更多的进入的, 但他们的欢迎是基于可以给农民工较低的工资、较差的福利保障和工作条件的基础上的, 由此也造成了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其次, 对城市居民来说, 二元制经济体制下, 他们享有一定的特权与福利。长期以来, 他们便将此视为理所当然, 并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城市中心主义的思想, 他们往往从表面看, 认为农民工进城妨碍了自身利益, 而这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对立, 同时也是造成农民工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歧视的原因。再次, 对于政府来说, 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很多问题, 比如失业率、社会治安等问题, 他们很多时候会认为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 而给农民工人为地设置一些进入的障碍。

三、改善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思路探讨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也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各级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顺应并规范其发展, 而不是人为地设置障碍抑制其发展;另一方面,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的农民工不理想的生存现状, 也应采取措施改变, 否则即使农民大量成为农民工,也是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违背的。结合社会现状与相关成因,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改革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入手。如前所述, 传统的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客观上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但仅仅是允许农民“离土离乡、进城进厂”是不够的, 因为在我国的社会现实中, 大部分的权利, 包括财产权、教育权、社会保障福利权等, 实现与否都与户籍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如果在这

些权利上存在差别,就不可能把一个农民真正变成市民,农民工不合理的现状就难以改变。所以必须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同时改变把农民和市民分开对待的传统做法。相应的, 与户籍制度密切联系的就业制度也应在改革之列。不管是什么劳动者, 取得任何一个职业的依据应是知识和能力而不是户口和身份背景。十六大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 而这种给农民划地为牢的做法不改变, 我们便在基本的制度层面上就不能保证统筹城乡发展。(二)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这一点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任何的优惠政策、宽松环境只是外因, 农民工的个人因素才是内因, 而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因。到城市务工的农民,靠什么来谋得自己的“市民待遇”? 谁又来给农民工落实方方面面的“市民待遇”? 而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 使其掌握能融入城市并在城市立足的技能便是落实“市民待遇”的重要方面。

(三)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和执行。基于前面提到的原因, 有关政府部门应一方面完善制订相关法律法规, 从更高更规范的高度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同时加大主动执法的力度,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地方和企业建立定期的、经常性的劳动保障检查和监察制度, 即时发现并纠正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外来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 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比较明确和全面的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但如果这些意见和措施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将起不到任何作用。

(四)加强宣传教育。针对前面的原因, 必须对企业加强法制、规章和政策的宣传教育, 使其自觉遵纪守法, 合理对待农民工;而对城市居民, 必须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 改变其以往的观念, 使其认识到, 农民工进城干的都是城市人不愿意干的脏、累、苦、险的活,并不能完全说他们抢走了城市人的饭碗, 相反, 他们的到来导致城市经济总量的扩大, 必然带动就业总量的扩大,甚至为城市创造若干新的就业机会;政府应转变观念, 农民工虽然没有本地户口, 但他们同样是国家公民, 同样是城市的建设者, 他们的权利同样不应当受到忽视, 特别应注意到, 农民工由于经济与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他们在城市里属于弱势群体, 对他们的权利保护, 更是不能推脱的重大责任;最后, 对农民工也要进行法制、生活观念、城市文明的教育,使他们能更好得融入城市生活。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 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 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一方面表明了现存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指明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前进方向。必须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做好全面细致的工作, 才能让农民工在城市安居乐业, 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也才能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第三篇: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就调查四川外国语学院建筑工地的农民工

前言:

在放假之际,在川外的朋友的带领之下,对川外新校区(山上)附近工地的农民工进行了基本情况的随机抽样访查,主要问题涉及基 本的法定权益保障情况(见附表),对川外农民工基本情况有了较为 清晰全面的认识。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四川外语学院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共调查了 30 人

(二)调查方法: 问卷(见附表)调查与随机性提问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农民工基本权益严重缺乏法律保障

结果显示,86.67%农民工都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他们 甚至没有签订合同的概念,更没有签订法律规定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社会保险和劳动权益严重缺失;休息权利也得不到 保障,60%平时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80%周末也处于工作状态,并且 基本上没有加班费;60%认为施工安全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环境较恶 劣;虽然工资大部分能基本按时发放,但劳动强度大,时间长,负担 沉重;值得注意的是存在这样的一个农民工群体,他们(占调查总数 的 80%)不具备专长的技能,对市场劳务信息一无所知,迫于生计,作为临时工由当地包工头统一召进来,与建筑单位并不发生直接联 系,这样一来他们的境遇就更为艰辛,做各种杂活,从而收入不固定,工资要根据劳动力状况(老、壮、轻,老年群体人数较大)及劳动强 度来定,实际上评判权是握在包工头手里的,工资发放也是由包工头决定的,这样,这些农民工遭受着双重的剥削与欺诈。另据了解,这 些情况都是普遍存在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 民将进入城市,他们的辛勤劳作一方面为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成了一批人压榨的对象,肥了个人的腰包。更可悲的是他们 并没有被城市真正接纳,处于边缘的地位。这是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是对良知的拷问,也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挑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调节作用日 益彰显。劳动力市场化调节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不断加 快。与此相反,传统管理体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乡隔离模式下的 许多制度仍阻碍着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 充分有效地保护。由于历史及制度形成的城乡差别,农村居民与城镇 居民差距显著。与这两个群体相比,由农村进城务工的农民则形成了 一个相对庞大的“中间阶级”。一方面,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工根 本无法享有许多由《劳动法》规定的权利,地位十分低下;但与仍然 留在乡下的农民相比,则这些人致富快,条件相对要好得多。正如胡 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的 那样,在一个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农业国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 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 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在目前这种条 件下,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是一项亟待解决而又相当艰巨的任务。对农 民工的差别对待是于法不容的,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因此,从制度上消除不合理的障碍,切实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 护,既是广大农民工的迫切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二)随机提问访谈结果:

缺乏技术的老年工与具备一定技术的青壮年工的差距较

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工地上相对一些脏活,累活,几乎都是无技术的老年人,他们靠着纯粹的苦力挣钱;而相对 年轻的劳动工,大多是或多或少地会些技术,相比之下,他们的活儿 更要轻松且工资更高。

整个工地上,50 岁以上的农民工占到了 16%,由于不懂得技术,他们都在从事着最基础最苦力的体力劳动。工地上 20 到 40 岁的人占 了 64%,这群年轻的农民工,大多身怀技术,在工地上从事着与自己 的技术相关的工作,相比之下轻松许多,工资也高出一截。

在对所有的 30 名采访者进行总结以及从包工头处了解到的数据 进行归纳后,我们将年轻农民工和年老农民工的工作生活及精神压力 等各方面做了对比,得到了如下结论:

三、建议(或对策)建议(或对策)

经过此次的调查,我们根据农民工实际情况,我们了解到了以上 的现状与问题。农民工的处境较之以前有所改善,但普遍维权意识淡 薄。工资都是以天计算,也大都能按时发放。工人们对工作环境、住 宿条件、食堂等也都基本满意,但在签订劳动合同及保险这一部分大 多数人表示不清楚,尤以年龄较大的工人为主。采访的 9 人中,只有 两人明确说签了劳动合同,一人有购买保险,而这三人都是有技术的 年轻工人。年纪较大的工人们大多回答说没有签保险,但如果有工伤,老板肯定要给钱。这种保险制度就仅仅是这样简单的口头协定吗?如果真的受伤,工地方面具体应该承担多少?太多的问题都没有书面说 明。如果他们的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属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兄 弟是否知道怎样维权,他们的呼声是否会被轻易地忽视或掩盖。怎样 去改善现状呢?

(一)完善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完善农村基础文化教育,基础文化知识是了解法律知识的前提条件。

目前世界上每 10 个文盲中就有 1 个是中国人,其中我国 90%的 文盲分布在农村,一半文盲在西部地区。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扫 盲工作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历史性成就,成人文盲率由 10 年前的 22.23%下降到 8.72%,但文盲绝对数仍高达 8507 万,多在西部等不 发达地区。在农村贫困落后地区,已经形成恶性循环(06 年数据)当今社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如果无法识字则失去了与外 界信息联系的基本桥梁,更无法说科学技术、法律知识等。在我们采 访到的年龄较大的农民工中,有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现象。虽然《义务教育法》已颁行二十多年,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也 十多年了,但基础教育经费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需要,硬件建设 投入仍然过少。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舍、实验教学设施、体育场地 和器材、艺术教育设备、图书资料无不或有缺项,或数量不足,办学 条件达基本要求尚须时日。当下的农村教育尚有很多问题,老一辈的 他们条件就更艰苦了。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大力重视农村教育问题,从现在抓起,普及农村教育,提高我国的整体国民素质,这既保障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又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加强农村成人职业教育,提高生存能力

加强农村成人职业教育,除了基础教育,农村的成人教育也是十分需要的。

成人教育同时也可以和基础教育相结合,结合实际开创有特色的 职业教育。从而农村学员不仅可以得到文化知识,还可了解到城乡地 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等。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对青壮年农民 进行周期短、见效快的实用技术培训。对于务工农民应加强岗位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要有针对的进行基 本的法律常识的培训,提高务工农民的维权意识。

(三)完善农村公共社会保障体系,让“老年农民工”老有所依 完善农村公共社会保障体系,老年农民工” 在我们的调查中,老年农民工并不少见,他们微微佝偻的身影 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年纪一大把了还出来务工?他们给出的答案多 少有些无可奈何,“田里弄不着钱”,有的还是要供养已经二十多岁的 孩子“儿子在驾校上学,每个月还要一两千块钱”,还有的老人家认 为家境不好,自己出来干活理所当然。可是这毕竟是辛苦的体力劳动,有些活年轻人干起来都有些吃力了,何况他们。

进入 21 世纪后,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进入老龄化行列,以下 是山东省某县农村老年人目前生活状况。在被调查的 60 岁以上老年 人中有收入但不固定的占 50%;没有收入来源的占 10%;有固定收入 来源的仅占 40%。70%的被调查者认为本人的收入基本能满足自己的 消费需要;不能满足需要的占 30%。在生活方面,有 80%的子女经常 过问老年人的生活,20%的子女偶尔过问。33.3%的已与赡养人签订了家庭赡养合同,在这部分签订赡养合同的家庭中 60%可以得到执行,40%的得不到执行。

农村缺乏公共社会保障。“养儿防老”,依靠子女及亲属赡养老年 人,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今天,这一传统由于种种原因正被大大 削弱,特别是在农村。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社会保障制度 能否在农村地区同样地实施,是我们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占全国人口 70%的农民基本没有社会保障。目前,政府的策略是:首先扩大城镇 社保的覆盖面,对于农村,政府则鼓励有条件的较富裕的地区尝试实 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当下我国还有很多农村地区生活水平还没有达到小康,在那里推 广社保制度肯定是有很多问题的。这关键要看我们是否关注农村老年 人的利益,是否能结合实际。在政府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多 种形式的有效措施,例如建立老年人关爱中心等,在满足其基本生活 需要的同时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给予他们真正的关爱与帮助。当 然这种形式还需要长时间的打磨,以及农村思想观念的转变。山西省 朔州市某乡从 2007 年 7 月 1 日起,开始为 65 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月 发放 30 元的生活补助。这是我国农村老人第一次制度化地享受政府 “生活补助”。有开始就会有发展,在祖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良好势头 下,相信我国的农村也会越来越好,农村的老人们也会越过越舒心。

附表:

农民工基本情况问卷访查(川外建筑工地)

(以下小括号内数据为调查统计数据)您来自哪里?

A.重庆本地(26 人)B.外地人(4人)

2.您年龄在哪个范围?

A 20~30(8 人)C 45~50(8 人)

C 30~45(10 人)D 50~60(4 人)

3.您属于固定工人吗?

A 是(5 人)B 不是(25 人)那你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呢?

A 技术工(6)B 杂工(24)有没有与工程单位签订合同?

A 有(4 人)B 没有(26 人)

6.是通过包工头进来打工的吗? A.是(24 人)B.不是(6 人)

7.工资多少是有包工头决定的吗? A.是(24 人)B.不是(6 人)工资能按时发放吗?

A 能按时支付(25 人)B 不能,有时拖欠,但最终会付清(5 人)大概一天能挣多少钱?

A 30~40(14 人)B 40~50(2 人)C 50~60(8 人)D 60 以上(6 人)在法定假期里,国庆中秋放假了吗?假期期间加班有加班费吗? 如果有,是多少?

A 在法定节假日放了(4 人)B.没放,但是有加班费(6 人)C.没放,只有平时工钱(20 人)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延时有加班费吗?

A.8 小时以下(6 人)B.8~10 小时,有加班费(6 人)C.10 小时以上,无加班费(18 人)12 周末休息吗?假如加班,有加班费吗?有多少?

A.休息(6 人)B.不休息,无加班费(24 人)有没有签订保险?(法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

A.有(4 人)B.没有(26 人)工地宿舍居住条件如何?

A.较舒适(6 人)B 一般(16 人)C 较差(8 人)工地伙食怎么样? A 较差(5 人)B 一般(8 人)C 较满意(17 人)生病了、受工伤了怎么办?

A 主要自己出钱去治疗(18 人)B 主要工头出钱去治疗(4 人)C 停工回家(8 人)17 工地安全设施条件如何? A.较完善(4 人)B.存在不足(8 人)C.存在较大隐患(18 人)

第四篇: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问卷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接受调查者:

1、性别: A.男□B.女□

2、年龄: A.18岁以下□ B.18-24岁□ C.25-34岁□ D.35-44岁□ E.45以上□

3、您目前从事什么工作?A.环卫工□ B.建筑□ C.餐饮服务□ D.家政□ E.工厂工

人□ F.打零工□ G.其他□

4、文化程度:A.小学或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以下□

5、月平均工资水平:A.500--800□ B.800-1200□ C.1200-1500□ D.1500-2000□

E.2000-3000□ F.3000以上□

6、每天工作时间:A.8小时以下□ B.8-10小时□ C.10-12小时□ D.12小时以上□

7、您平时有加班吗?A.没有□ B.有□

8、基本工资多用于(多选)A.日常生活开支消费□ B.租房□ C.储蓄□ D.子女教育

□ E.赡养老人□ F.娱乐消费□ G.其他□

9、您平时是否有什么休闲活动?A.上网□ B.运动□ C.看电视□ D.闲聊□ E.逛街

□ F.其他□

10、您目前通过何种方式解决住房问题?A.自己租赁□ B.与他人合租□ C.单位统一租赁□ D.自己购买□ G.其他□

11、您是否签定了劳动合同?A.没签□ B.签了□

12、下列社会保险你或单位为您参加了吗?A.工伤保险□ B.医疗保险□ C.商业保

险□ D.失业保险□ E.养老保险□ F.其他□ G.不了解□

13、对用工单位的首位期望:A.按时发放工资□ B.办理劳动医疗保险□ C.降低工

作强度□ D.得到公平待遇和相关技能培训□ E其他□

14、对政府的首位期望:A.对用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合法权益□ B.尽快解决

子女上学难,学费不合理问题□ C.完善户籍制度□ D.得到相关社会保障,如保险医疗等

□E.其他□

15、在外打工期间,你常常感觉:A.感到寂寞孤独,难以适应环境□ B.担心人瞧不起□ C.基本适应□ D.积极面对□

第五篇:市环卫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环卫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不仅是关乎这一群体生存权的问题,更是一个与城市建设相关的现实问题,一个与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和谐问题

环卫农民工在我国城市环境卫生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环卫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在此,我们仅以***市环卫农民工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谈几点建

议。环卫农民工生存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市环卫系统已有20多年未曾大批招录正式职工,环卫农民工(亦称“环卫临时工”)则不断涌入。

调查显示,***市环卫农民工数量呈年年上升趋势。其中一线环卫农民工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不足70%猛增到现在的80%以上,有的作业单位甚至达到了90%%以上。这些环卫农民工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且文化素质不高。

经费缺口大,劳动力不足。据了解,***市现有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为1882万平方米,现行的2.10元/平方米的人工清扫作业核拨经费,满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要。按照人工清扫作业的实际成本计算,现行人工清扫作业经费标准应为3.96元/平方米,即每年的道路人工清扫经费缺口为3500多万元。这种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不仅影响作业的高质量运行,也导致了环卫部门只能低薪雇用那些很难就职于其他行业的农民工。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差。在***,环卫农民工全部从事道路清扫保洁、垃圾装卸和粪便清掏等一线作业。他们与环卫正式职工共同承担着市内四区1882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保洁、日均2000吨的生活垃圾、300多吨餐饮垃圾和160多吨城市粪便的收集清运任务。其中道路清扫保洁人员人均日作业面积为5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垃圾装卸人员日均装卸生活垃圾约40吨左右。为了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当天的工作量,大多数工人常常起早贪黑。虽然作业单位都有规定的上下班时间,但许多早班工人还是提前在凌晨三四点钟就上岗作业,晚班工人自觉延长到深夜10点多钟才回家。

由于没有固定像样的住处,大部分环卫农民工都是租住在低矮简陋的棚厦或废旧仓库、厂房里。租住面积以不足10平方米居多,许多家族式外来农民工甚至老少几代合住一间。然而,就是这种条件的住处,每月租金也需百元以上。如果每月600元的工资,减掉住房租金和必须的水电费等,剩下的生活费已是寥寥无几了。为了增加一点工资收入,许多环卫农民工争着在正式工人双休日的时候打替班。据了解,加一个白班可多挣16~23元不等的工资,加一小时的夜班可多挣2元9角钱。当然,除了节假日和有重大庆典活动的日子里,才会有这种加班的“幸福雨”。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低。众所周知,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环卫农民工从进入城市环卫作业队伍的一开始,就未能取得与城市正式职工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

在工资待遇方面,据2005年的统计显示,全市正式环卫职工当年的平均月工资为1246.30元,而环卫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仅为420元。在2006年8月之前,他们的平均月工资为420元,最低的只有380元。从2006年8月之后,由于政府对农民工政策的调整,他们的平均月工资增长到600元,只有为数不足百人的掏粪工,平均月工资可达千元左右。根据2006年和2007年的统计,***市事业单位的社会平均工资分别为2060元和2376元。即使是工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正式环卫职工,目前的平均月工资也达到了1882元。但环卫农民工目前的平均月工资仅为600元。显而易见,无论是环卫农民工,还是环卫正式职工,其工资水准均低于社平工资,尤以农民工(或临时工)的落差最为明显。

在社会保障方面,自2005年7月1日开始,***市事业单位的职工已按政策全部享受了五项社会保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计划生育保险。全市环卫正式职工也同样享受了这五项保险,每人每月由单位缴纳的保险额平均值为544元,而环卫农民工则无任何保险。所幸的是,2006年5月1日,***市总工会出资30万元为全市3000名环卫农民工赠送了为期一年的人身意外伤害险,但目前这一险种已经到期,全市环卫农民工又重新处于无任何社会保障的状况。据统计,从2000年以来,***市一线环卫职工在作业时间内共发生意外交通伤亡事故200余起,其中死亡事故12起,重大伤残事故60余起。另外,环卫工人在作业中被殴事件也频频发生,仅2006年就发生了十余起殴伤事件。

在医疗保健方面,由于环卫农民工(或临时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当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时,很少去医院治疗,往往是小病抗、大病挨,实在无法忍受时只好回老家进行简单的治疗。他们当中患有肩周炎、小腿静脉曲张等劳损疾病的人员也不计其数,健康状况堪忧。

完善环卫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下载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生存现状

    浅析农民工问题摘要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我国各项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农民工群体作为一种重要的......

    农民工生存现状社会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民工生存现状报告 院系: 负 责 人: 指导老师: 学号: 顺 序 号: 小组成员: 时间: 前言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

    农民工现状调查

    农民工现状调查 2008-06-14 7:27 关注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现状调查 国家统计局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专项调查结果表明: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工资收入比较低,生活质量比较差,居住、......

    农民工生存就业调查

    长江师范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农民工生存就业调查报告》 一, 导语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定稿

    城市中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11春行政管理丁豪 2012.10.18 调查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

    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长安大学赴西安希望之光暑期社会实践队2011年8月25日西安市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摘要 农民工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研究......

    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

    《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他们和社会那条鸿沟》 关于农民工在湖北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摘要]在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生存状况普遍较差。我们小组此次调查的......

    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农村留守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顾相蕊 李洁玲 ——以陕西省石泉县饶峰镇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加快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