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和痛苦的领悟
七彩教育网 http://
幸福和痛苦的领悟
俞敏洪
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无数次注视着落日像血一样融入河水,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的冲动。
但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黄河边上,用瓶子灌一瓶河水。泥浆翻滚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黄色的世界。在瓶子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了痛苦和绝望,感到了黄河河床不断提高带来的灾难,感到了人们在这种灾难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
一段时间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身边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浑浊的泥沙沉淀下来,上面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整个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我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我们在匆忙和浮躁中,拼命地摇晃我们的生活,直到我们的生活变得一片浑浊,使所有的幸福都掺杂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我们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为痛苦的渗透,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活,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让痛苦沉淀在我们的心底,不管痛苦能不能消失,都只让它占有我们心里的一小片空间,那大部分的空间就会被幸福充实。每一个人出生伊始,一辈子所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的总量都应该是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不是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想到这里,我把水瓶中的水晃动了一下,已经变得非常清澈的水在一瞬间就又变得浑浊不堪。
而生命的难处在于,我们很难让生命静止不动,使我们能够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彻底把痛苦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不再翻滚。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存在的最本质意义。那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失去意义了呢?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我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丽。看着滔滔的河水,翻滚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不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含的勃勃生机。我突然意识到,人的生命如果不断被放大,放大到像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流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无所谓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了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雄壮的黄河交响曲。
(选自2006年第3期《青年文摘》)
1.阅读第①节和第⑥节,回答:
(1)作者眼里黄河的特点是什么?
(2)从唐诗中找一句形容“落日像血一样融入河水”的写景名句;写出《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
2.在第②节和第③节中,作者两次观察瓶中的黄河水,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目的是什么?
3.阅读第④节,找出人们对待痛苦的两种不同方式。
七彩教育网全国最新高中试卷、初中试卷免费下载,全部word版
七彩教育网 http://
4.阅读第⑤节,对作者的疑问“那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失去意义了呢”作出合理的回答。
参考答案
1.(1)壮阔、美丽、生机勃勃。(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词作者:光未然。曲作者:冼星海。
2.对比手法(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目的是为了形象地向人们展示“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3.a.用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b.静下心来,让痛苦沉淀在心底,只让它占有心里的一小片空间。
4.不会失去意义,因为痛苦和幸福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就像那翻滚的黄河水一样,很难将水和泥沙截然分开,但它却依然能够震撼人们的心灵。
七彩教育网全国最新高中试卷、初中试卷免费下载,全部word版
第二篇:幸福和痛苦的领悟散文
幸福和痛苦的领悟。俞校长这篇文写得真是相当的好,痛苦、幸福,全靠你的领悟如何。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因为我们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有一年夏天,我沿着黄河旅行,无数次站在黄河岸边,看滔滔河水像黄龙翻滚,自天际流下,把我的心都流成了无边无际的壮阔;看落日一次次像血一样融入河水,感觉好像生命被一次次重新染色,每一次都有奔腾到海的冲动。
但是,让我感受最深的却是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在黄河边上,我用瓶子灌了一瓶河水。泥沙混杂的水,被灌到水瓶里以后,依然十分浑浊,透过瓶子看到的只是浑浊昏黄的世界。在瓶子背后,看不到天,也看不到地。面对这样的水,我感到痛苦和绝望,感到黄河河床不断升高带来灾难,感到人们在这种灾难中的呼喊。我把水瓶放在边上,痛苦地坐在岸边,看着黄河发呆。
一段时间后,我把眼神从远处收回来,猛然发现瓶子里的水开始变清了。浑浊的泥沙开始沉淀,瓶子上部的水变得越来越清澈。我看着这种变化,直到泥沙全部沉淀,只占到整个瓶子的五分之一,而其余的五分之四都变成了清清的河水。我慢慢把瓶子举起来,透过瓶子看到了天,看到了地,看到了生命中幸福与痛苦的界限。
原来,我们的幸福和痛苦也像黄河水一样。在匆忙和浮躁中,我们拼命地摇晃着自己的生活,直到生活变得一片浑浊,所有的幸福都掺上了痛苦的成分。假如清水是幸福,泥沙是痛苦,那我们一生的幸福的总量应该大于痛苦。我们时时感到痛苦,不是因为痛苦多于幸福,而是因为我们用了不恰当的方式,让痛苦像脱缰的野马,随意奔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为痛苦的渗透,我们本来应该清澈如水的生活,变得像黄河水一样,有了太多的杂质。
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让痛苦沉淀在我们的心底,不管它会不会消失,都只让它占据我们心里的一小片空间,其余的大部分空间就会被幸福所充满。自出生伊始,每一个人一辈子所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的总量都应该是差不多相同的,之所以有的人更痛苦,有的人更幸福,原来不是人们对待幸福的态度不同,而是人们对待痛苦的态度不同。想到这里,我把水瓶晃动了一下,已经变得非常清澈的水在一瞬间就又变得浑浊不堪了。
生活的难处是,我们无法让生命静止不动,由此把痛苦和幸福截然分开,并把痛苦彻底沉淀在某个被遗忘的角落,让它不再翻滚。在我们的生活中,痛苦和幸福或多或少都会搅和到一起。如果我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生命将失去最本质的意义。那么说,痛苦和幸福相混合的生活是不是就没有意义呢?
我再次把目光投向黄河,发现它是那么的壮阔和美丽。滔滔的河水翻着浊浪,从地平线那头流过来,从我脚下流过,又消失在地平线的另一头,使人无法不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所蕴涵的勃勃生机。我突然意识到,如果能把人的生命不断放大,放大到黄河一样壮阔,从远古和天边走来,向未来和大海流去,那我们的生命就不用再斤斤计较于幸福和痛苦的混合,而变成了一曲永远唱不完的黄河交响曲。
第三篇:对幸福和痛苦的思考(读后感)
对幸福和痛苦的思考(读后感)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阅读了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和叔本华的《人生的痛苦和无聊》后对幸福和痛苦的思考,其中,前半部分重点在论证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后半部分则针对叔本华的观点提出了个人的赞成和反对意见。作者认为,人生的幸福和痛苦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可以说,两者同根同源,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在痛苦时清醒面对现实,不过分欲求的同时不放弃对幸福的憧憬,在不断求索中获得人生的意义。关键词:无悔、欲求、超脱、清醒认知、直面死亡
我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主要的依据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西西弗斯的幸福来自于他的无悔。无论西西弗斯是因为什么被罚入地狱的,他都有着充分的准备为了这一切付出代价,我们不妨就认为西西弗斯是因为对大地的无限热爱而受到了诸神的惩罚。他的受难源于他对生活,对人世间的热情,这种激情和热爱给他带来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西西弗斯是无悔的,再给他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依旧会选择为了这些美好的东西忍受地狱的煎熬。即使他在搬运石头的过程中肯定也并没有为自己感到可悲或是难过,诸神一定希望他会有一丝一毫的悔恨,但很显然,他们是会失望的。西西弗斯的幸福还来自于他的无畏,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着自己对于诸神的蔑视,在他眼里,诸神不可怕,惩罚不可怕,无效无望的劳动也不可怕。西西弗斯接受但没有屈从于自己的命运,他没有恐惧,也没有必要恐惧,神在他的眼中只是被仇视的对象。
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怀有希望但没有过多的欲望。可以想象,西西弗斯在搬运石头的时候,心里始终怀着对人间、对大地的热切希望。他曾经享受过那种自由和快乐,即使现在他不能继续享受,他也依旧可以通过回忆和想象来获得满足,所以西西弗斯从未放弃过对于美好世界的希望,他不会绝望。但是,西西弗斯并没有完全陷入欲望的怪圈中,他没有强求,他满足于现在的状态。正如盲人渴望看见的同时深知黑夜的无穷无尽一样,西西弗斯接受现实,没有过多的欲求,而只是把希望当作前进的动力,支撑他每天重复无效无望的劳动。
西西弗斯的幸福还来源于他对自身命运的清醒认识,或者说是自知之明。谁说重复的劳动和重复的命运没有好处?现实中许多人都因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而痛苦不已,这是无法避免的,未来的变数太大,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西西弗斯不同,他的命运早就被确定了,他没有什么好迷茫的,这不同于麻木产生的无知无觉,相反,极端的“知觉”带来的是极大地确定感。对西西弗斯来说,命运是确定的,也可以说,命运是掌握在他自己手中的,是只属于他自己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西西弗斯主宰着世界,这个世界里只有西西弗斯、巨石、高山、沙砾,再无其他,再简单不过。既然已经了解自己的命运,那西西弗斯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他完全可以选择享受这一劳动过程,这一斗争本身就能够让人感到充实。
最后,西西弗斯成功地以一种超脱世外的状态审视自己的命运,从而最终获得了终极的幸福。什么是超脱?就是用一种蔑视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命运,超出世外,冷漠地观看那个世界中的自己重复无效无望的劳动,他没有感到悲哀,而是像上帝一样,只是看着,不做任何的干预。可以说,西西弗斯通过蔑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自我超越,完成了对命运的审视,当然,他最后没有忘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回到那个世界里,重拾搬运石头的这一劳动。西西弗斯的幸福就在于 超脱—审视—蔑视—回归—超脱 的不断重复中。
必须承认,西西弗斯是荒谬的英雄,他的幸福也是荒谬的,但是我们依旧能从中获得通常意义上的幸福启示。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所处的境地和西西弗斯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处于工作岗位上的人,常常会抱怨自己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总是怀着痛苦的心情面对每天的工作。但是西西弗斯告诉我们,即使是最无效无望的劳动,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得幸福,更何况是日常的工作呢?我们所做的是始终相信希望的存在,冷静地审视所处的环境,承认现实,憧憬未来。
讨论完了幸福,我们开始接触人生的痛苦。叔本华对人生的痛苦和无聊进行了论述,我很认同他的“欲求带来痛苦”这一论点,我也同意人生的痛苦大部分都来源于此;我不认同他的“人生的最后两种成分就是痛苦和无聊”,我相信人生中存在痛苦,但不全是痛苦。
事实上,人生本不应该有如此多的痛苦,究其原因,太多的人搞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往往许多人关注的是外在物质的享受,或者说,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也许本来只需要的是温饱,但是人却总是向往山珍海味,锦衣玉食,每个人都被限制社会既定的轮回中:学习,工作,赚钱,买房,买车,升职,这一切的一切难道就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或者说,这些就代表了幸福?
我想,答案是很显然的。就像叔本华所说的,过分的欲求只能带来痛苦和无聊,从一个人产生某一欲求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要承受这一欲求带来的不会终结的痛苦之中。欲求得不到满足时,人的痛苦自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即使是得到了短暂的满足,我们也会患得患失,或者更多情况下,产生新的一连串的欲求。更退一步说,在满足以后我们不再产生新的欲求,可接下来我们的期待在哪里呢?空虚和无聊,正如叔本华说的,会如洪水般袭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可能获得幸福?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欲求,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早就产生了,在今天依旧适用。其实,人生的大部分幸福感根本就不是来源于获得的快感,而是恰恰相反,来自于奉献和付出。这不是空谈或是大话,上面的论述已经说明,满足感是暂时的,又是甚至会催生新的痛苦,付出却是另一回事了,其给人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可估量的。
我们已经清楚痛苦的广泛性和持续性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坎坷和困难。更进一步地说,我们从诞生到世界上的那一刻起就踏上了走向死亡的路途,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这一命运,无论身份地位,无论男女老少,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一直都在这条路上,无论道路两旁是鲜花还是荆棘,无论在路上取得多少成就,最终我们都会和其他人一样归为尘土。逃避没有用,死亡总会到来;当然,死也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人生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还是需要不断为了生存斗争的。正是这种尴尬的局面使得一些人一边怀着对死亡的恐惧,一边又心怀侥幸想要用其他外在的东西麻痹自己,人生陷入一种没有内在,没有追求的境地,人也完全成了死亡掌中的玩物。
然而,叔本华认为,既然死亡的威胁又增添了人生的悲剧,那么对人生刨根问底后,其结果就只剩下痛苦和无聊两个元素。这一点我是不赞同的,恰恰相反,虽然每个人的结局都已注定,但这不代表之前的过程都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有直面死亡,真正看清死亡的本质,才能更好的生存。我们先这么来看,既然人生的目的地早已确定,过程如何不会改变结局,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计较人生中过多的欲求呢?得到多少,失去多少,真的那么重要吗?人生是有限的,为什么不用有限的时间追求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呢?要知道,只有适度的需求才能带来持续的幸福。另一方面,既然死才是人生最大的定数也是最大的变数,那么还有什么人生的起伏是不可接受的呢?还有什么害怕的呢?我们应此就可以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待各种变故、各种不幸,学习西西弗斯那样,找到自己的幸福,即使是荒谬的幸福也无妨。所以说,人生的要素远远不止痛苦和无聊,或者,至少我们可以说完全有办法把痛苦和无聊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和勇气,这恰恰是人生中最积极的两种东西。
第四篇:幸福和成功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 那是很久以前,我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小学生王堡不好好学习,总想着不劳而获。一天王堡在梦中钓到一只宝葫芦,这只宝葫芦能帮助他实验任何愿望,只是王堡不能说出宝葫芦的秘密。有了这个宝贝,王堡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可是,宝葫芦也让他闹了不少笑话。象棋比赛中,王堡说“吃军”“吃马”宝葫芦就真的让他把棋子吃了。在玩具店里,王堡说所有的玩具他都喜欢,宝葫芦让所有的玩具都跑到他的家里,王堡让它把自己变进电影院,却被变进电影院„„数学考试时,宝葫芦帮王堡作弊,结果把别人的名字都给“搬“了王堡的试卷上。王堡被老师批评。一气之下把宝葫芦扔回小河里。这件事情让王堡懂的了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他开始每天努力锻炼,准备参加游泳比赛。王堡在学校明显落后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实力帮学校赢得了这次比赛。我喜欢可爱调皮的王堡。宝葫芦这本书充满机智和幽默的一本好书。它让我知道投机取巧不付出自己的努力是不会成功的,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得到劳动成果,要勤奋,要有毅力,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后,我下定决心要踏踏实实的学习,不投机取巧,要用自己的努力战胜困难,迈向成功。
小朋友们都一定读过许多历险故事,但你读过《丁丁历险记》吗?如果没有,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你就会了解了。
《丁丁历险记》的作者叫埃尔热,他是著名的比利时漫画家,出生于1907年,死于1983年。他创作的连环漫画《丁丁历险记》塑造的主要人物有丁丁、阿道克船长和汤姆森兄弟。丁丁是本书的主人公,他在世界各地旅游,凭借智慧与勇敢与犯罪分子周旋,一次次化险为夷,最终成功抓获了一个个犯罪集团。阿道克是一名退休的船长,他给予丁丁一次又一次的帮助。汤姆森兄弟是两个糊涂警察,但他们也帮助过丁丁破案。
我看的《丁丁历险记》一共有22本,分别是丁丁在刚果、丁丁在美洲、法老的雪茄、蓝莲花、破损的耳朵、奥托卡王的权杖、神秘的流星、奔向月球、月球探险、红海鲨鱼„„。我觉得22本书中最好看的《714航班》。它讲述了丁丁的一个老朋友,是个富翁,买了架飞机,但没想到飞机上有犯罪团伙,他们把飞机开到了一个无人岛,丁丁和朋友们几经周折终于逃出了犯罪集团的魔爪,但岛上的火山却要爆发了,在这紧要关头一个飞碟把丁丁和朋友们救回了家。我觉得这个故事最为精彩和刺激。
读了《丁丁历险记》,我非常希望能和丁丁一样到世界各地去旅游和冒险,而且我希望自已能象丁丁一样勇敢机智,不怕困难。
《丁丁历险记》读后感 肖容磊 600字
《我家来了外星人》读后感
发布人:周圣哲/发布时间:2013/2/18点击/评论:64
这个寒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我家来了
外星人》,这本书内容非常有趣。故事中有一个善良的小男孩,他有一个绰号叫大别针。只是因为大别针的妈
妈去世得早,所以他的性格有点胆小,并且缺乏自信。
但是外星球的超能量女孩茉莉,无意中改变了它,以后
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每个人必须要相信自
己,同时,我也要向大别针学习,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
惯,做一个好孩子。读了伍美珍阿姨写的《我家来了外星人》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
故事主人公大别针(刘正别)是个善良的男孩子,只是因为自己的妈妈去世得早,他与爸爸相依为命,住在郊外,生活贫苦。他的性格变得有点胆小和缺乏自信,再加上他成绩平平,老师也不怎么喜欢他,使他更感到自卑。一个来自外星球的女孩童茉莉有着无穷无尽的超能量,无意中改变了他。大别针的好朋友倪格格,因为学习好,又是班长,深受班主任樊老师的喜爱,因此变得骄傲自满,没有人愿意和她交朋友。在第二次竞选班长的时候,大别针成功地竞选上了班长。在班级里他乐于助人,经常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他的胆子比以前大了不少;口语水平也流畅了许多。这全靠超能量女孩童茉莉,让大别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我想应该向大别针学习,更上一层楼。以前我总觉得做一名好学生很容易,只要学习成绩好,平时乐于助人,上课积极举手发言,有很丰富的课外知识就行了。但自从我读了《我家来了外星人》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要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好学生。还要有一颗同情心,学会体谅别人,大别针非常同情别人,因而受到大家的喜欢。
别人遇到了困难就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在别人感到自卑时,用你那真诚朴实的话语,去鼓励别人,善待他人;在别人伤心的时候你耐心地给他(她)讲一些小笑话、小故事逗朋友开心,使他那悲伤的心情立刻跑到九霄云外......其实这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表现,都说明你对别人的一种信任,友好相处的体现,不是吗?你去鼓励别人,反过来在你伤心、难过的时候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别人一定会来帮助你。在生活中,你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别人,别人也同样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你。团结友爱,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读了《我家来了外星人》,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马倩倩
《高士其科普童话》有四本,我看了其中的一本 —— 生物界的小流氓。这本书主要是讲病毒,毒菌有哪些,还有要怎样预防疾病。这本书里的每个病毒都被高士其叔叔写活了,他把童话和科学结合在一起,让我对这本书更有兴趣了。
这本书的封面也惹人喜爱。“ 生物界的小流氓 ” 这几个大字像这本书的眼睛,下面的紫色长条如同它的嘴巴。其余部分就是它的脸蛋啦!最前面一页是高士其的照片,后面一页是高士其爷爷给我们写的一首小诗,虽然我记不清内容了,但我记得那是专门写给我们的,他是想让我们爱看书,多看书。果然,这首小诗让我喜欢上了看书。这首小诗就像魔法一样,只要看、读就可以实现高士其爷爷的愿望。后面就是 “ 演讲 ” 故事了。这些精彩有趣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科学方面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我就告诉你们一个吧!不过这是秘密,不能说出去,这个秘密可是帮我度过了夏天和冬天的大忙呢!它就是:夏天穿白衣服比较凉,穿黑衣服比较热。冬天穿黑衣服比较暖,穿白衣服比较凉。如果你不相信可以试一下,怎么样?我说的对吧!所以,我觉得《高士其科普童话》是一本非常好看又让人喜
欢的书。高士其爷爷真了不起,用自己的话把许多许多的知识写成了四本好书。这四本好书就是高士其爷爷最伟大的杰作。就好像一位神勇无比的将军训练出了一支英勇的部队。我猜高士其爷爷是医生,因为他了解很多病毒。我又猜高士其爷爷是科学家,因为他懂得很多科学方面的知识。我再猜高士其爷爷是作家,因为他会写出这四本《高士其科普童话》。
《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完让我觉得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向高士其爷爷学习!高士其青年时代深受“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博士时,他不幸在一次实验中,感染脑炎病毒,造成终身无法治愈的残疾。但高士其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 了医学博士课程,并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公共卫生学会。
学成回国后,高士其曾在南京中央医院任职。他痛恨医院与 国民党官场赃官相互勾结的腐败现象,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高士其”,庄严声称:“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同时忿然辞职来到上海,受新文体“科学小品”的启发,从此开始科普创作,找到一条把科学献给大众的途径。《菌儿自传》是其代表作品。主人公菌儿是千千万万细菌中的一员,全书以菌儿自述的方式写成。请听小菌儿的开场白: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的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得重。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一千倍,比顶小的灰尘还轻一百倍……多么生动的自传,里面有细菌的籍贯、细菌的家庭生活、细菌水里来火里去的流浪,细菌在人体各部位的历险。全文十五章既可以独立成篇,又可连接成全文。在作者笔下,菌儿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物,时而在呼吸道里探险,时而在肺港战斗,时而在肠腔里开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把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和预防表现得淋漓尽致。
编辑本段科学小品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例如,高士其在科学小品《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一文中,巧妙地用凤阳花鼓调,写了蚊子的危害,写出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痛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疟蚊子,十人倒有九人慌;
大户人家挂纱帐,小户人家点蚊香,奴家没有蚊香点,身带疟疾跑四方。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沟壑不修污水涨,孑孓变成蚊娘娘;
多少人家给她咬,多少人家得病亡,卫生不把疟蚊灭,到处寒热到处昏。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从前苍蝇争饭碗,如今蚊子动刀枪,大街死去劳力汉,小弄哭着讨饭娘,肚子还欠七分饱,哪有银钱买金霜?”
编辑本段其他
本书收录了《菌儿自传》、《散花的仙子》、《霍乱先生访问记》、《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等科普童话作品及《天的进行曲》等童话诗。
第五篇:《幸福和成功》读书笔记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会让我觉得豁然开朗、感觉自己很幸福,感觉到成功的大门随即为我敞开,只要支持,只要再支持一会,等待黎明的曙光,然后紧紧的握住手掌,成功就在掌心了。这个道理说出来只是几个字,却总的做不到,甚至很多事情在成功的前一秒放弃了,错失了唾手可得的成功,不是没有能力,不是没有机遇,也不是不够努力,只是少了一份坚持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我不是为了失败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的血管里也没有失败的血液在流动。我不是任人鞭打的羔羊,我是猛狮,不与羊群为伍。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的牢骚,这是羊群中的瘟疫,我不能被它传染。”卷三中这样一段话让我记忆颇为深刻。是的,没有人是为了失败来到世上了,都是为了主宰自己的命运,为了体验世界和人生,为了渴求的美好,为了这一切,都在不停的努力着!但是,光有这份心和这个认知还是远远不够,还必须同时意识到,没有什么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到了,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获得想要的,首先要付出,其次要懂得付出的方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住!
其实我们很明白,成功的人中不一定都是聪明的,但是都的有惊人的毅力坚持下来了。我们生活在社会里,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不一定每一个都能理解我们或者被我们所能理解,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磨难,而我们所能做的有限,仅仅是坚持住,守住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一直一直守护者,不让任何人抢了去。以前没有那么多的体会,直到踏上社会,开始工作,才发现,人看似平等,但真的是有很多区别的。别的不说,光天分和性格上就有很大的差别,做事情似乎总是不如别人那样花的时间少,做的事情却很好。其实一件事情的结局无非只有两个,要么完成预期目标,要么未完成预期目标。但是做一件事情的过程却可以有不同的方案,甚至彼此间可能会千差万别到截然相反。然而无论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能够让人体会到很多的东西,从中学习到很多的东西。对我而言这就足够了,每个人的能力是不同的,虽然原来的起点可能都是一样的,但后来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他们所接触过的事情,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方案去实现,经历的过程是不同的,从中体会到的东西更是不一样的。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这不仅是一种觉悟,一种信念,一种坚持,更是一种态度,一个帮助人们走向成功的态度。不管遇到了什么事,都一定要坚持,可以不必别人聪颖,可以不必别人富有,可以不必别人优秀,但是一定要有这样一份坚持,不成功,决不放弃。
在有限人生里,我们面临着选择的惶恐、征服的快乐、挑战自己的勇气,所有大喜大悲情绪都浓缩其中。羊皮卷一书,它浸透着不断提升自身的人生观,给我们以适应、把握世界的心灵。没有说教意味的文字中,娓娓道出人生的真谛:在这个非理性的世界里,也许充满了种种的不公正和令人窒息的罪恶。对待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种,重要的不是别人如何,而是你如何。追求幸福、财富、关爱是人生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