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生观后感(陈克银)
电影《有这样一个医生》观后感
《有这样一个医生》上映了,这是一部宣传我市社区医生王争艳事迹的电影。看后真的是产生了一种真实的感动:她的确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医生,的确是一名干净从医的好医生,也的确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好医生。她的精神是对现在医疗领域的一些不当行为的,她弘扬了一种高尚无私的上医精神。这是一部具有宣传教育意义的电影。开“小处方”见证了她为医的高尚情怀,为开“小处方”也使她谢绝同学的高薪聘请,她心中始终装着病人,病人在她心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每个处方不超过80元,最小的处方0.27元。“开贵一点的药,我下不了手!”“可开可不开的药,我从来不开;太贵的药,我尽量找便宜但效果相当的替代品。”这就是小处方医生为病人着想且治好患者的诀窍。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丈夫和儿子的规劝,同学的盛情邀请,都没有改变她的坚持,高薪的背后必然是要创造的高额利润,这与她开小处方为民治病的初衷相背,她毅然地选择了拒绝。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对每一个病人她都严格执行教科书所教的“视、触、叩、听”原则,从不只按照设备检查结果开处方,也不只听病人陈述后就提笔开处方。她说,能治好病是合格医生,能花费少的钱治好病才是好医生。有许多病人中因病久治未愈导致家贫体弱,慕名找到了她,她找准病根,用很少的钱就治好了病人,医术高明的名气也不胫而走,她更忙了,没有了午休,也没有了固定的下班时间。她倾注了更多的精力,治好了更多的病人,让更多的人和家庭恢复了
欢笑,而她仍然坚守在社区医院,因为这里的人民需要她。
对病人关心爱护,对经济困难的病人慷慨解禳。影片中放映了一个片段:她接诊了一个来自黄岗的长期患病的病人,得的应该是疑难杂症,在诊断得出初步结论后,因社区医院医疗条件限制,为了进一步确诊,她介绍病人到她同学所在的医院,嘱咐同学要予以关照并减免医疗费,并一直牵挂这个病人的治疗情况。在医院时常会遇到病人钱不够支付医药费的情况,她主动垫付,从不去考虑该不该垫付、病人会不会归还。
她是我市通过海选选出的人民的好医生之一。许多病人放弃手中的工作或请假来为她投票。她的精神影响着社会,也将会激励更多的人们!
第二篇:电影观后感 陈克银
如雨中树般青翠挺拔
看到片名《雨中的树》和影片中主人翁李林森的名字,就想到这一定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看到李林森同志在洪水中声嘶力竭地呐喊,当初的感觉是编导高于生活的艺术安排,而后看到一个个动人的情节和场景,我内心被深深震撼了,情绪逐渐与电影融为一体,“雨中的树”的意境在脑海中也越发清晰,“林森精神”在心中成形——这是一位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好干部,这是一位胸怀大爱、热爱人民的好干部,这是一位真诚善良、群众称赞的好干部。他的生命宛如雨中的树一般青翠、洋溢青春活力,他的人生宛如雨中的树一般挺拔、充满刚正之气。
我无法忘怀影片中具有正反对比意义的两个情节:在市委常委会上据理力争,坚持“不让老实人吃亏”,举荐在边远山区一干就是十五年的乡党委书记;找到极力巴结自己却在当地扮演“土皇帝”的党委付书记,指出他过去的优点和现在的不足,用自身的行动反驳了付书记所说的世俗观念。李林森同志任人唯贤唯能不唯亲,公心选才,甘当人梯,反映出了一个组工干部高尚的职业风范。
我还对李林森同志说过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他是大水冲出来的干部。2004年9月5日,持续特大暴雨导致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突发特大山体滑坡,五谷镇数万名群众面临洪水围困的险境,时任五谷镇党委书记的李林森火速组织群众转移,对未来得及转移的群众进行生命大搜救,最终全镇无一人伤亡,在他带领下创造出了一个战天灾的人间奇迹。他面对洪水挺立雨中,不惧风雨叫嚣,不怕积水冲刷,不管天空灰暗,在这个视民命高过已命的干部面前,洪水不过是一场考验而已。
我更忘不了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对他说的一句话:你不只是人民的公仆,你还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能不能把仅剩的时间多留给家人?到乡镇任职时离开了年幼的孩子,回城以后因工作忙也没时间陪伴妻儿,还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尽孝心,他对家人亏欠太多,在最后不多的时日里多陪陪家人应该是对亲人情感上的一种补偿。但他依然想到的是工作,他没有办法去延长自己生命的长度,却在努力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片中多次再现他对亲人真挚情感流露的场景,但他为了党的事业做出了超乎常人的选择。
42岁的生命嘎然而止了,影片中的他与生活原型万源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相同吗?导演为了演好剧本,曾亲身去李林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亲耳听到群众讲述的李林森同志的事迹和群众的评价,深切地感受到剧本内容的真实。这就带给我比影片情节层面更强烈的震撼和更深刻的教育,它将长驻我心,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转移。
第三篇:医生观后感
《有这样一个医生》电影观后感 本月行里组织全体党员看电影《有这样一个医生》,本人因当天恰逢我负责的一个项目召开上线评审会未能去观影,事后我查找了该电影的背景资料,看过电影的同事也积极给我介绍影片情节,我发现这是一部非常感人至深的影片,使我深受思想教育。这部电影里主人公的原型是我市社区医生王争艳,讲述的事迹是王争艳身上的一种高尚无私的上医精神。她怀着以患者为本,悲天悯人的医者之心,始终坚持着为患者开治好病的“小处方”,数年来经她手开出的每个处方不超过80元,最小的处方0.27元。她的几句朴实的话“开贵一点的药,我下不了手!”、“可开可不开的药,我从来不开;太贵的药,我尽量找便宜但效果相当的替代品。”都深深的感动了我。王争艳所在的医院,服务辖区内多是经济能力不高的居民。王争艳本人,现在每月收入两千元左右,丈夫是车工,每月扣除三金的净收入约六百元。一家三口18年来住的房子不足50平方米,读大学的儿子,至今还睡在阁楼上。洪湖市老家的老人到汉,一家三口要挤儿子的阁楼,把床让给老人。在她这样本身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为了坚持开小处方为民治病的原则,她谢绝同学的高薪聘请、放弃开大处方可以带来的可观利益,这一点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而王争艳一做就坚持了25年,她这种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一切从病人的角度出发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王争艳经常转述一代高医裘法祖在大课上说的一句话:“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同时看片子和报告,是为 中医;只看报告,提笔开药,是为下医。”,她对每一个病人她都严格执行教科书所教的“视、触、叩、听”原则,从不只按照设备检查结果开处方,也不只听病人陈述后就提笔开处方。这种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与当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功利、浮躁的不良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一名临床医护人员来说,精湛的医术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具备崇高的医德。一个医务人员若无心存仁厚,即使精良医术,也不能救人于病危。要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一定要对人、对生命高度尊重和倍加珍惜,绝不可草率从事和等闲视之。所谓性命之托,重于泰山,这是每名医务工作者的认知和责任。这是怎样的一种高尚思想,不光对于医护工作者是这样,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意义,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所从事的金融it行业,同样涉及到很多老百姓的血汗钱,每一笔差错和失误,都可能导致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伤害,辜负了老百姓对国家金融行业的信任,我从王争艳的先进事迹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中要认真负责,严谨合规,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客户着想,以客户为本;学习她艰苦朴素、淡泊名利、乐观向上的精神;学习她始终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在为人民服务中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篇二:青年医生观后感 观《青年医生》有感 最近观看了电视连续剧《青年医生》,感觉这部电视剧非常感人,能触动我们的灵魂。《青年医生》塑造了一群坚守梦想、满腔热情的青年急诊室医生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们对医学问题的思考与执着。以正能量的作品展示了当代年轻人的青春与梦想。
剧中围绕着青年医生及他们对待医学的崇高梦想展开故事,讲述一群热情、真诚的青年医生的成长过程,用最真诚的心,最火热的情感去直面生命,直面未来;他们看似普通,却又个个不平凡,他们是医疗行业伟大梦想的引领者,是祖国未来的中坚力量,他们代表着希望和明天。
剧本不但启用了任重、张俪、张铎、王阳等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更是将杜江、张佳宁、周放等一批新生力量网罗,他们热情与蓬勃的精神状态、低调而敬业的工作态度,给每一个角色注入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也将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完全与众不同的医学团队。镜头对准了专业的医疗团队,将他们的青春与热情,对于理想的坚持与执着,都一一呈现在小小急诊室。1:1实景搭建的急诊室与诊疗室,真实的展现出当代都市医院的全貌,让观众对于医院有了全新的观感。而一向在镜头色彩上有着别具一格的体现的赵宝刚导演,也在小小的急诊室展现了属于他的时尚理念,每个医生的白大褂、听诊器、甚至连手术帕里都有着与众不
同的花样,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又别开生面的急诊室。《青年医生》的主题曲《爱之声》则十分点题地给观众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急迫的旋律将全剧故事的紧张感揭示而出,而歌词更唱出这样的歌词:“如果时间/只剩一天/我还会为爱勇敢一天/再爱一天/再爱一年/紧紧拥抱这个世界/如果心跳/可以听见/就能听懂我爱的宣言/请让我陪在你的身边/在你的世界??爱的信念不会熄灭/勇往直前不顾一切??”不仅将全剧形形色色青年医生们最令人铭记的生命宣言展示了出来,也同时“代言”着剧中所有为了生命拼搏不息的患者、家属甚至整个医疗系统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传播着“正能量”的人,歌名中的“爱”正是这么多人所汇聚的令人感动的大爱。而《爱之声》主题曲mv中,也透露着剧中的精彩片段,观众在其中所能看到的欢笑、温暖、团结甚至震撼人心的场景,让人回味无穷。
真是一部好电视剧啊,贴近生活,感人至深!篇三:有这样一个医生观后感
“有这样一个医生”观影心得
近日观看了以武汉好医生王争艳为原型的电影《有这样一个医生》。影片以王争艳为患者精心诊疗的真实病例为主线,艺术再现了好医生一心想着患者,一切为了患者的感人事迹。
影片艺术地再现了她一心想着患者、一切为了患者的感人事迹,讴歌了大爱无疆的上医情怀和高尚职业道德。《有这样一个医生》,展现一个真实、平凡和亲切的社区医生,让老百姓感觉这才是自己的贴心人,让更多医务工作者学习王争艳,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增进医患间理解信任作出贡献。
片中选取的王争艳事迹生动感人:“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患者“刘长江”因多年住院一贫如洗,宁可死在家里也拒绝治疗,“杨正艳”多次上门,冒着极大风险说服让他居家治疗,每月药费控制在100元以内;“石婆婆”脚气感染双腿溃烂不能出门,没有医生愿意上门治疗,“杨正艳”上门后不顾难闻的气味,用手掏出老人多天便秘的大便„„不少观众在观影中潸然泪下。影片女主角由获得过电影金鸡奖、百花奖的优秀女演员宋晓英出演。谈及王争艳,宋晓英感慨:“太了不起了,真正的了不起。”“杨正艳”是宋晓英饰演的第5个医生角色,也是最令她感动的医生。在首映式上王争艳说,小时候有过文学梦,后来发现她这辈子就适合当医生。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社区医生,演员让影片更感人。
在漫漫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名医”,例如:扁鹊救世济人敢于直言,华佗则是广施人道不分贵贱,孙思邈则是为民救世的精诚,李时珍遍尝百草著书济世,而叶天仕却是谦逊好学树医德,《有这样一个医生》则诠释着当代医生的风采。流芳百世的名医均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也正因为他们毕生恪守着这样的信念,才真正成为“历代医学家和百姓景仰的伟大先师”。
贫苦与羞辱多加的中国近代,中华民族被列强推向了生存的边缘,连温饱都已成了问题,何言求医问药。悲惨万象深深刺痛着每位医者的心。许多国外和本国的医生放弃优越的生活
条件,只身来到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医魂”!也许纷飞的炮火将他们掩埋,也许汩汩的时光将他们的名字冲淡,但他们有一个共同而不朽的称呼“医生”。例如那白求恩医科大学已成为无数杏林学子向往的殿堂。“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与此”。在一千多年前,孙思邈如是说,而一千年后的今天,千千万万的医者依旧是如是行。“sars”带来的白色恐怖,让劫后余生的我们依感心寒。赞美的言语略显苍白,优美的诗歌变得平淡,风停了,鸟儿也不唱了,河水静悄悄地流着。原来它们怕惊扰了长眠与此的医魂们。为了抢救人民的生命,为了毕生的信念,在sars那样无硝烟的战争中,他们献上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医生,担负着“上以疗君亲之族,下以救贫贱之厄”之重任。古往今来,在社会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新时代中,我们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现实。当代科学对某些疾病的局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间的矛盾,以及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和病人要求之间的矛盾,把医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些医疗纠纷层出不穷。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勇往直前,还是明哲保身呢?在我们刚
刚步入神圣医学殿堂的那一刻,“医学生誓言”早以给了我们回答:“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救死扶伤,不辞辛苦,执着追求„„”这亦是当代对“大医精诚”的诠释。我们曾庄严宣誓,是对历代医魂宣誓,以自己的灵魂起誓,而我们要做的是履行诺言,要铭记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医患关系紧张归结为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和医德医风问题,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医德医风建设则成为我们要认真学习、体会的首要工作。
医学,它首先要具备一种科学精神,医学具有科学的一切素质,譬如客观、冷静、公正。医学的发展建立在人类对于疾病的审慎、客观而明智的态度上,建立在对未知事物的沉默和敬畏上,建立在对生命和死亡的充分理解上,由此才衍生出一种人文精神,所以我们常说要有“一副科学脑,一颗人文心”。医学,它没有探究亿万光年外宇宙那般的神奇,没有诗词歌赋中外文学的风光旖旎,但柳叶刀下显微镜中,自有它的大乾坤!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医生能做到的只是“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肿瘤医院由于病种的特殊性,很多医 生都对病榻患者的病痛感到束手无策,只能这样么?所以,焚膏继晷,努力提高医术,路漫漫其修远兮„„篇四:浙江卫视《因为是医生》观后感 浙江卫视《因为是医生》观后感 2014年10月,浙江卫视推出了中国首档医疗人文真人秀节目《因为是医生》。这个节目聚焦年轻医生群体,紧扣医患关系社会问题。七位来自医学名校、经历多年专业训练的年轻住院医生,李少雷、吕昂、花苏容、王江山、董士勇、詹瑞玺和宋依临,在三所中国顶级医院最繁忙的科室里,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例,做出生死攸关的决定,并解决病人和家属关心的问题。
从看第一集开始,就被这个节目深深的吸引了。七位年轻大夫个性鲜明,真实的展现了医院工作节奏和氛围,不经意的一个小点就能触动心底的那一根弦。医务工作者们作为健康的守护者,每天都要面临形形色色的患者和挑战,每天都饱受着人间的喜怒哀乐,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却依然一如既往,默默无闻的为人类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第六年住院医董世勇,他给我的感觉是安安静静的,个性棱角并不是那么的分明,但他却是七个人中最打动我的。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特别温柔和温暖的医生。工作细致谨慎,走路又快又轻,总带着口头禅“您稍等”,对病人尤其的亲切和关怀。同事对他的评价说他是一个话痨型人才,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视频以一种搞笑诙谐的方式给董大夫对病人的“啰嗦”配上了《only you》的音乐,镜头的最后是他一个轻轻离去的背影和一句旁白,“话痨有时候也是一种责任”,看到这里心中难免波澜。2014年年初,董大夫查出甲状腺癌做了手术。疾病并没有打到他,反而让他更懂责任,更理解医生的意义,更能体会病人的感受。他也更能体会时间的珍贵,开始懂得享受生活。他说:“人在二十岁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很健康,前面还有大把的青春和时光去挥霍,但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得病了。这对我来说打击很大,也增加了我的危机感和压迫感,有很多我原先觉得可以放一方的事情,我愿意尽快把它做了;原先我觉得我可以拖到后面去弄清楚的事情,我想赶快把它弄清楚;我觉得能早些弄明白的事情,我愿意让它早点明白了,因为谁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我要活的更清楚一些。”即使自己生病了,他想到的还是想着自己的工作,想着如何为病人做得更好。既然选择成为一名医生,不忘宣誓的那一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倪萍曾在节目中问到“你们觉得自己冷漠麻木吗?”詹瑞喜说患者的痛苦他们都能理解,但是医生的工作当中要遇到太多的生离死别,如果对他们的同情心泛滥到蔓延到整个生活中去,那就会活不下去。所以当他在下班的时候,会把自己从对患者同情的爱心中脱离出来,重新回到生活的状态。面对大量需要帮助的病患,或许我们做的还不够,但请你相信,每一个医生都怀着慈悲之心,在默默的为生命助力。对于每一个医生而言,向病患交代治疗风险都是艰难却又必须的。尽管我们理解医生一个肯定的答复对于病患的意义巨大但是,医学自身的不确定性以及扎实的职业素养要求我们必须压抑自己火热的内心,冷静、客观地分析每种治疗方案可能发生的危险。我们不善变脸,我们只是医生。
医者说:请原谅,在面对疾病时,医生们有些略显冷漠的眼神,因为他需要一个理性清醒的头脑来为你的疾病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请原谅,在你询问时,医生们有些略显冷淡的语气,因为接诊的同时,他还在想着某张病床上生命垂危的患者;请原谅,在你希冀的眼神下,医生们不能亲口告诉你“没问题”,因为面对未知,我们只能抢救生命只能力求做到最好。
同样是这个问题,我的家人也问过我:“你在医院见多了是不是都无所谓了?”我也会反思自己,当有家人或者朋友问我一些关于疾病的问题,我有时候的回答真的是太过随意。例如有时候我会说“你这个病就是没办法治好的啊,规律吃药就行了。”有朋友发烧难受,我会说“是这样的,都有这一个过程。”对于有一些我知道的事,我觉得身边的人理所应当也是知道的,没有必要不断去啰嗦。我和你讲明白了就好了。但是对于病人,有时候他们确实没有办法在我讲一次之后就能记住并且理解我所说的东西,确确实实需要我不断的重复。也有些时候,不是你的一句“病因解释”就能达到效果的,他们更需要的是我的关注和关心。
有时候我会告诉自己,我们并不是冷漠麻木,我们只是在训练自己的“冷静”。每天都有这么多的患者,我们不能把对一个患者的同情和怜悯带给所有人,我们必须保持中立,病房也需要我们来营造轻松的氛围,更利于患者的身心舒畅。但是我发现冷静不等于“无感”,我们在保持客观的同时应该增加一
些对患者的关怀。就像董世勇那样,不怕别人说自己啰嗦,有时候啰嗦不仅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关心。
作为医生,尽己所能治愈患者同时提高自己水平固然是我们的本分,但是生命无常,生老病死不能逆转。医生纵然无法包治百病,但可以情暖百家,抚慰百心,这同样是我们的天职。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医学的工作对象是人,其目的是为了呵护人的生命与健康。既然我们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关注人的需求。任何一个人,既是生物的,也是社会的,因此我们的病人不是器官与系统的简单相加。他们到医院就医,不仅仅希望通过医生的治疗解除症状,同时也非常希望在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帮助下缓解与释放心中的不安与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一名优秀的医者必须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更多地去实践安慰帮助病人的情感性行为,这包括对病人表现出设身处地的同理心,给病人以抒发焦虑的机会,并给予开导,解释与再保证等等。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一种人性的传递。
医生的成长之路漫长而辛苦,但我们愿意接受这一切,我们愿意为医学事业而奉献,因为我们的誓言:无论何事何遇,无论逢男逢女,民人奴隶,余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福,并检点吾身。
有痛苦,有幸福,有忙碌,有收获,有愤慨,有感动,有失望,有梦想,有泪水,有欢笑??这就是医生,不仅仅是医生,也是每一位为着人类健康而
奋斗着的医务工作者们。我们为自己感动、我们为自己骄傲,因为我们在努力!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篇五:医生观后感(陈克银)电影《有这样一个医生》观后感 《有这样一个医生》上映了,这是一部宣传我市社区医生王争艳事迹的电影。看后真的是产生了一种真实的感动:她的确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医生,的确是一名干净从医的好医生,也的确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好医生。她的精神是对现在医疗领域的一些不当行为的,她弘扬了一种高尚无私的上医精神。这是一部具有宣传教育意义的电影。开“小处方”见证了她为医的高尚情怀,为开“小处方”也使她谢绝同学的高薪聘请,她心中始终装着病人,病人在她心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每个处方不超过80元,最小的处方0.27元。“开贵一点的药,我下不了手!”“可开可不开的药,我从来不开;太贵的药,我尽量找便宜但效果相当的替代品。”这就是小处方医生为病人着想且治好患者的诀窍。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丈夫和儿子的规劝,同学的盛情邀请,都没有改变她的坚持,高薪的背后必然是要创造的高额利润,这与她开小处方为民治病的初衷相背,她毅然地选择了拒绝。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对每一个病人她都严格执行教科书所教的“视、触、叩、听”原则,从不只按照设备检查结果开处方,也不只听病人陈述后就提笔开处方。她说,能治好病是合格医生,能花费少的钱治好病才是好医生。有许多病人中因病久治未愈导致家贫体弱,慕名找到了她,她找准病根,用很少的钱就治好了病人,医术高明的名气也不胫而走,她更忙了,没有了午休,也没有了固定的下班时间。她倾注了更多的精力,治好了更多的病人,让更多的人和家庭恢复了
欢笑,而她仍然坚守在社区医院,因为这里的人民需要她。
对病人关心爱护,对经济困难的病人慷慨解禳。影片中放映了一个片段:她接诊了一个来自黄岗的长期患病的病人,得的应该是疑难杂症,在诊断得出初步结论后,因社区医院医疗条件限制,为了进一步确诊,她介绍病人到她同学所在的医院,嘱咐同学要予以关照并减免医疗费,并一直牵挂这个病人的治疗情况。在医院时常会遇到病人钱不够支付医药费的情况,她主动垫付,从不去考虑该不该垫付、病人会不会归还。她是我市通过海选选出的人民的好医生之一。许多病人放弃手中的工作或请假来为她投票。
第四篇:付银银观后感
《与死神共舞》观后感
《与死神共舞》是由公安部禁毒局摄制的禁毒警示教育记录片。影片主要讲述了新型合成毒品的危害。在过去的十年中,禁毒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们对海洛因,大麻等传统毒品的危害有了广泛的认识,吸毒传统毒品的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与此同时,“摇头丸、K粉”,等新型合成毒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进人们的视线,在社会上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以及不可估量的后果。
片中画面,吸食了新型合成毒品的人员产生幻觉,自残自杀、杀父灭母、六亲不认的将至亲以残忍的手段致死,还有吸食了新型合成毒品后的马路杀手,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多少家庭因此不得安宁!当记者采访一名大墙内的解毒人员时,怎么会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女孩的回答是为了减肥。让人惊叹不已,有太多太这样的案例,知道传统毒品的危害,却自以为是的认为毒品不会上瘾,对身体也没有损害。他们为自己的无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一幕幕真实的画面,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毒品理当被人唾弃,遗忘。它会让一个人失去家人,失去一切人间美好的事物,让他们觉得人间无值得留念的了,从而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时,也意识到我们队合成毒品的斗争也是任重而道远,对合成毒品的教育预防宣传也将要警钟长鸣,共同筑建起抵御毒品侵袭的铜墙铁壁。
毒品就是魔鬼,谁着魔,谁就变鬼!让我们每个人都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吧!
五年级(5)班 付银银
第五篇:最美医生观后感
“2016寻找最美医生”颁奖观后感
眼二科 杨永明
收看央视综合频道“2016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获奖的每位医生背后都隐藏着感人的故事,这深深触动着我,让我情绪波澜起伏。
救死扶伤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看到他们,给予了我很大的鼓舞,感觉有一种力量在血液里涌动,让我浑身充满力量和动力,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忘我,他们的无怨无悔,都深深触动着我的每一根神经。他们给予我的力量和启发,要求我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普普通通的小事做起。其实,他们做的事是那么平凡,然而只有真实的平凡才显得伟大,很多“最美医生”在基层,他们克服了严寒、冰雪、高原缺氧、交通闭塞等卑劣的自然条件,在基层第一线,用朴素的情怀,高尚的品质谱写出最美人性和生命的赞歌。
当看到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钱素云,感想颇深。在当前复杂的医疗环境中,和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她对待学生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低调的她能主动拒绝荣誉,医院每次评选先进,她总说让年轻人上吧,这样能给他们更大的工作动力。从她身上,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大医精诚,安神定志。
当看到云南省洱源县疾控中心李桂科医生,30多年、数次机会可以调离与之朝夕相处的麻风村村民,但他从未动摇,坚守深山,以疗养院为家、视病人为亲人,与山石屏疗养院结下难舍情怀。30年如一日的坚持,为麻风村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勇气,最终使他们回归社会,这是何等的职业操守与坚持。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海鹰博士。他做手术要穿15公斤铅衣,20分钟就大汗淋漓,有的手术长达7小时,长期放射环境,白血球数量降至低限3000(正常4000到7000),10年、5000多例疑难手术,无一例伤害神经意外、无一例并发症。从专业梦、到慈善梦,爱心携手、共铸脊梁,刘海鹰“大医精诚世间普,大德无声史自书”。
„
不管行医道路多么艰巨,行医条件多么艰苦,“最美医生”他们怀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一种对生命不离不弃的执着情怀,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生动内涵,勾画出白衣天使的大爱形象。
看完最美医生的颁奖,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感悟,但自己作为一名曾经受国家委托的的援非医生,我更多了一份感同身受。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美好的向往,向往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生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大富大贵,虽然那也是一种成功,但“最美医生”带给我们的却是另一种精神上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