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之我见(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12:4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第一篇: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引言:当今世界,能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我们的地球母亲索取更加没有限度。她给予我们的一切正在被我们消耗,浪费甚至毁灭。有关专家指出,到2050年,地球的资源将被我们耗尽。虽然这句话的可信度有待时间的检验,但如果真到了那一天,那将是多么残酷的事实。所以,不管怎么样,是我们该行动起来的时候了。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资源,行动。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一块不小的国土面积,曾经是我们值得骄傲的事情,但到了今天,这些已经不再是我们宣扬国威的资本的。我们所应该看到的事实是,众多的人口已经造成了我们不小的负担,包括住房,食物,医疗,教育,养老等等,尽管我们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措施(计划生育),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还是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新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人口是造成资源过度消耗资源的客观原因,但真正起着至关重要的原因——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事实的反作用

中国在过去100年里曾经饱受战火的摧残,经过战火的洗礼,新的血液被注入这个沧桑的国家,为了使我们的国家走向富强民主,在过去的60多年里,我们不断地发展着,壮大着,为了谋求生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不免的犯了一些错误,如大跃进,大生产,当然这些已然是过去式了,但到了如今,我们的国家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资源也在被我们压榨殆尽。曾经富有的资源在经过14亿人口的瓜分下,留给下一个14亿的还有多少呢?本已就稀缺的资源还要被我们无情的浪费,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疾首的事实啊!

在1980年,可持续发展首次被提出,到1992年,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被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之中。可持续发展是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为目标而提出的。它对我们如何发展做出了明智的启示。它以公平,持续,共

同为原则,不管对我们的环境,经济,还是社会都提出了合理而正确的要求。虽然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但是要我们牺牲环境和下一代的生存去追求美国式的生活,这个代价终将吓哭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做的是“前人栽树”还是“前人砍树”,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们已然没有选择后者的权利了。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就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但是,不管是节约现有资源,还是发现和利用新能源,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还要走很远很远。国家鼓励和呼吁可持续的发展,并且对有关方面进行了法律的保护和惩戒。企业要想长远的生存和发展,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认可,尽管有时要牺牲一部分现有的利益,但是,可持续发展必然成为他们最终的选择。就现有的成果来看,我们在治理污染,防止沙漠化,保护生物等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可敬的成绩,虽然“革命尚未成功”,但难能可贵的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深的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低碳生活”就是这种“可持续发展生活”的终极代名词。现在,这种生活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甚至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我们穿的是低碳服装,吃的是绿色食品,住的是节能住宅,开的是环保汽车。可以这样说,我们正在将“低碳”推进“艺术的殿堂”里,当然,不只是在中国,整个世界都是“低碳”的主打歌。

如果我们能够“将“低碳”进行到底”,将“可持续发展”发挥到淋漓尽致,那么我们就可以胆大预言,不管是“2012”还是“2050”,都将成为我们可笑的谈资。当然,还是那句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第二篇: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教育作为国家、社会、家庭的发展基础力量凸显越来越更加明确;但结合社会发展过程的多种不均衡因素致使教育均衡的难以均衡化也凸显出来,特别是农村学校在这种失去公平的竞争中更显得脆弱无力,那么对于现在的农村学校怎样来维持可持续发展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作点思考:

一、目前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我国教育经费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国家与各级政府重视农村教育,相既出台倾斜农村的教育政策措施,如:为稳定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福利的农村教师津贴;为确保贫困孩子入学的贫困生学杂费减免及营养餐工程的落实;为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水改厕及学生食宿改造工程的实施,都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农村学校在“创强”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发展的成效明显,农村中心校的综合实力,确实与城市学校的差距逐步减少。但农村完小起点低、底子薄,发展起来非常缓慢。特别在经济薄弱的乡镇,政府财政困难,可怜的教育基金只能是杯水车薪。办学经费不足,严重制约完小办学条件的改善。如改水改厕工程、食宿改造工程,由于难以筹集到自付部分的经费,农村部分学校无法改善这些办学条件,也就是说国家给予的政策倾斜无法落到实处。

(二)、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者,是优质教育质量的创造者,教师的流动应该具有相对稳定性。受县市学校越优的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福利待遇的诱惑,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大量的农村年轻骨干教师涌向县市学校,造成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存在严重老化,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严峻。

(三)、农村百姓对教育发展的观念认识不到位。教育是一项社会性事业,这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实现。农村学校存在校网分散,学生分布广,学校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等弱点,它的发展需要加强校网撤并,充分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但很多农村百姓对此认识不位,既要享受优质教育,又要求就近入学,想方设法阻碍校点撤并,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二、实现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加大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

从国家到地方应该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建设情况,加大投入力度,要尽可能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配齐学校应该具有的各种功能和设备。最好是减少当地政府的投入部分,应为很多当地政府没有多余的经费来投入,比如听说:某校要建一个运动场,上面教育部分的经费只有建设场地经费,需要当地政府出资征拨土地和完成附属建设,最后因为政府没有这笔经费,不了了之。

(二)加大宣传,加大农村重视教育的力度

教育的管理要从多渠道去加强,农村家长对学生的学习管理部分是几乎为零的,很多农村学校的学生中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农村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要从学校、政府包村领导等上去宣传,去管理。

(三)加大农村教师的鼓励、帮扶政策,配齐农村学科教师 现在是农村中家庭经济好的、基础好一点的都送往城区、乡镇优质学校就读了,农村薄弱学校留下的学生多半基础较差或留守儿童,农村教师在管理上花费的精力较多、较大,很多优秀教师在管理好别人孩子的同时自己的孩子早就成了留守儿童,很多寄宿制学校的老师是周日到校周五离校,别说孩子了,家庭也是周末家庭了,加之城区学校的教师偏多(挖了优秀、掉了有关系的)的,所以城区老师课少、学生好、地位高、福利多(还有课外补课的),致使很多老师不惜一切代价往城区调啊调!。所以我认为加大农村教师的奖补政策,规范各种办学行为,减小城乡差距,让农村能留住优秀的教师。在“全面改薄”的推动下,农村学校也建起了部分功能室,各校也想让学生能全面发展、多才多艺,可惜的是没有专业的老师授课,很多农村学校现在的教师都是万精油,今年上数学,明年上语文,有些初中三年要换4-5名同一科目教师(因为教师中途调走了)。要通过改善农村教师教育环境、福利待遇等农村才有优秀教师。

(四)适当放宽政策倾向

我不知道农村寄宿制学校现在的早晚自习费怎么解决的,农村孩子由于留守的问题,为让课余的学习有人管,都选择了住校,住校学生晚上的自习是需要人管理、辅导的,晚上的辅导费我觉得是可以考虑一点的,毕竟教师的待遇很低。对农村学校的校长做得好的给予考虑一点丰厚的政治待遇或经济待遇,现在农村学校要人进行政班子太难了,很多都不愿意进班子了。

当然,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上述的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稳定师生队伍以外,还有包含大量的工作,我相信,随着国家均衡发展教育措施的进一步健全、落实,加上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努力,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的生源及师资队伍将日趋稳定,家长对我们农村学校的胜任度会日益增强,我们学校教育将为新农村建设添上最靓丽的一笔!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过程

1.传统发展观、零增长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有何区别?

答:传统发展观的核心是物质财富的增长,它误认为物质财富增长所依赖的资源在数量上是不会枯竭的,环境和资源的价值也未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活动往往会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零增长观是罗马俱乐部发展观的核心,它虽然意识到环境的资源和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环境需要保护,但其粗浅地认为只有限制经济增长或经济增长停滞才能避免环境破环,不符合人类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社会公正和环境、生态可持续的前提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显然,可持续发展观更科学,既能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又能保护好环境生态。2.可持续发展观的定义和内涵是什么?

答: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危急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它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2)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损害长期发展所基础,必须近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兼顾。(4)人类与其它生物物种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群之间占有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分配上要“时空公平”。(5)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求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1.试论可持续发展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两者密不可分,可辨正看待。(1)可持续发展源于环境保护。工业革命以前就出现了轻微的环境污染;至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开始恶化,如伦敦烟雾事件(1892);50年代至80年代,环境问题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如伦敦烟雾事件(1592)、日本的水俣病事件;80年代以后,环境问题出现第二次高潮,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环和酸雨,大面积生态破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迭起。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人类认识环境问题的又一里程碑。

(2)搞好环境保护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保护好环境,环境才能持续提供人类活动所需的自然资源,并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和废能量进行消纳和同化,同时还可提供舒适的精神享受。保护环境为的是保证发展,投资环保为的是长期效益。如果任由环境破坏,其造成的损失非常可观,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我国目前环境问题就非常严重,这又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要求改变传统的环境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求采取保护环境的一些列措施。保护环境必须通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倒解决。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答: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和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几类?

答:主要有三类,一是大气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环和酸雨,二是大面积生态破环,如大面积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如莱因河污染事故。

4.为什么说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环境污染的根源?

答: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资源型经济模式,即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该模式不仅一味地向环境索取的资源,而且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严重破坏了环境生态的平衡,成为环境污染的源头。

5.我国环保法制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2)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3)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4)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5)公众参与的原则(6)奖励和惩罚相结合的原则。6.我国环保法的八项基本制度是什么? 答:(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凡是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3)排污申报及排污许可证制度(4)征收排污费制度(5)限期治理制度(6)集中控制制度(7)环境目标责任制(8)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7.环境标准如何分类?了解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主要指标。

答:按适用地区和范围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按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物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8.废水处理按原理分为哪几类处理方法? 答: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9.化工废水的一般处理流程?

答:化工废水处理通常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深度)处理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与清洁生产

1.何谓清洁生产,包含哪些内容? 答:清洁生产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性的环境策略,以减少其对人类及环境可能的危害;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不用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籍由生命周期分析,使得从原材料取得至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皆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为实现清洁生产则必须籍由专门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或改变企业文化(管理)。

包含: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2.环境标志有何作用? 答:(1)环境标志是一种证明性商标。取得环境标志的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产品使用后处置过程中对环境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2)推行产品环境标志制度,可提高企业的环保声誉,引导消费,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和市场竞争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业结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对环境有益的产品。

(3)申请环境标志需经过严格的程序,并经国家认可批准后方可使用。环境标志受法律保护,在对产品的环境行为的认定方面具有权威性。

(4)环境标志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手段,它将公众的购买力作为一种保护环境的工具,公众可通过标志识别哪些产品的环境行为更好,而对企业来说应对产品生命周期中每一过程的环境行为进行控制。

(5)随着人们对环保的关注,产品的“环境性能”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激烈竞争的贸易市场上,环境标志扮演着“绿色通行证”的角色。

3.清洁生产审核的对象和目的,如何进行清洁生产? 答:清洁生产审核的对象是企业。

目的(1)核对有关单元操作、原材料、产品、用水、能源和废物的资料;

(2)确认废弃物的来源、数量及类型,确定废弃物削减目标,制定经济有效的废物控制对策;

(3)提高企业对削减废物获得效益的认识和知识;

(4)判定企业效率低的瓶颈部位和管理不善的地方;

(5)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清洁生产审核可分七个阶段进行:筹划和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

4.何谓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分析在清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是指产品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全部过程,包括了产品的原料开采、一系列加工过程至产品最终形成,再经过产品贮存、销售、使用等过程,直至产品报废或处置,构成了产品这一物质转化的生命周期。作用:(1)改变企业行为(2)引导消费(3)转变政府决策 5.何谓绿色化学,何谓原子经济?

答:绿色化学就是用化学的方法减少化学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应用和产生,使化学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设计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更加有利。原子经济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

第四章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和能源的利用

1.我国资源开发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答:(1)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供求矛盾突出

(2)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同时忽视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影响。

解决方法:

(1)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加强宏观调控(2)开源与节流并举

(3)实现多目标开发,综合利用

(4)保护资源和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增加自然资源的供给,抑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2.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机理是什么?

答:酸雨是PH值低于5.6的降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矿物燃料燃烧产生了大量的硫和氮的氧化物,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显著增加。当这些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就会形成高腐蚀性的硫酸和硝酸。这些酸又以雨、雪、雾的形式返回地面是,就形成了酸雨。

全球变暖的机理是: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又对来自地球辐射的长波具有高度的吸收性,由此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3.我国的能源结构有何特点?

答:(1)人均能源占有量低,缺能问题突出(2)分布不均: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西电东送(3)能源结构不合理,与先进国家差距明显(4)绿色能源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5)技术装备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6)规划、管理比较落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7)农村能源体系薄弱,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手段

1.何谓外部性和制度失灵?

答:外部性是指行为者不必完全承担自己行为的成本或不能获得行为的全部收益的情况。前者为负外部性,即个人只承担的其行为成本的一部分,有相当部分成本由非行为者承担,由此导致生产和消费中的(过度)污染和资源利用过度;后者为正外部性,即个人只获得了其行为所产生的部分收益,相当部分收益被他人无偿占有,由此导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的激励不足。因此,消费和生产中的外部性是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2.采用经济手段有哪些优越性?

答:●经济手段可以通过允许污染者自己决定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来达到规定的标准,或使其保护环境的边际成本等于排污收费水平,从而产生显著的成本节约; ●经济手段可以为有关当事人提供持续的刺激作用,使污染减少到所规定的标准之下。同时,通过资助研究与开发活动,经济手段还可以促进新的污染控制技术、低污染的生产工艺以及新的低污染和无污染产品的开发等;

●经济手段可以为政府和污染者提供政策执行上和管理上的灵活性。对政府机构来说,修改和调整一种收费总是比调整一项法律或规章制度更加容易和快捷;对污染者来说,可以根据有关的收费情况来进行相应的预算,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应的行为选择;

●经济手段可以起到为后代人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作用;

●经济手段可以为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收入,这些收入既可以直接用于有关的环境和资源保护项目,也可以纳入到政府的一般财政预算中。3.何谓PPP原则,何谓P(U)PP原则?

答:污染者支付原则;将资源利用也纳入到PPP原则中,则称为“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

4.常用的经济手段有哪些?

答:①明晰产权;②建立市场;③税收手段;④收费制度;⑤财政和金融手段;⑥责任制度;⑦债券与押金—退款制度。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制建设

1.为什么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法律强有力的保障?

答:(1)可持续发展是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稳定的发展,需要相关政策稳定,而法律的稳定恰恰能够满足政策稳定地执行。

(2)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面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间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必须运用法律加以具体规范。

(3)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在竞争中的发展,而要建立起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只有通过立法才能实现。

(4)可持续发展在国家范围内是一种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只有在相应的法律保障下,才能实现调控的目标。

(5)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变革现行的一些政策和做法,有可能触动一些 人的既得利益,必须依靠法律的权威性。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标体系

1.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如何?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统计规则是三类零增长的实现和保持(1)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2)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的“零增长”,(3)实现生态和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标体系设计分为:总体层、系统层、状态层、变量层和要素层。中国体系在系统变量数目及选取、模型数量及构成、指标数量及关系、体系有效性及内部逻辑自治等四个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在比较中居于前列。

第八章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施

1.中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又面临着诸多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具体可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面临着提高质量的挑战。持续、快速、健康的推进经济增长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发展方面,人口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最大问题。因此,妥善解决人口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也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的国家,现代化一直面临着非常紧迫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要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尖锐矛盾,需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上方面的问题既有中国资源环境条件先天不足的原因,又有后天方面发展方式不当导致的原因。自然条件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只有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完成各项历史任务。

2.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突破的五项瓶颈是什么? 瓶颈之一: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之间的自由分离。瓶颈之二:自然资源的生产价值与生态价值的急剧背离。

瓶颈之三:对环境容量的无偿占有与对环境质量的自觉养护之间的严重失衡。瓶颈之四:追求经济增长的效率与保障社会发展公平之间的协调。瓶颈之五:成本外部化所导致的制度失灵及绿色GDP的引入。3.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是什么? 战略台阶1: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的零增长

战略台阶2: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 战略台阶3: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第四篇: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题目: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建设生态型城市,主要是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如何建设生态型城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为了保证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要做到,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坚持公交优先方针,大力发展低碳建筑,促进农村低碳化建设,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推进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设立碳基金,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关键词:低碳生态型城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内容:生态城市的建设实际上是对城市生态要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和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规划建设,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调控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已进入了“快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也存在不少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就目前而言,建设生态型城市,主要是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所谓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生态型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目前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示范和建设各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诸如生态城市、清洁能源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探其实质,仍感缺乏一条主轴。人类活动足迹加剧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共同应对的巨大挑战。在城市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一、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二是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提升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大型变压器、轨道交通配套装备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积极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低碳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步伐。三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信息家电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软件及服务外包、动漫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水准的物流集聚园区、服务外包集聚区、动漫创意产业集聚区。

二、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

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节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强生物质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发生物质热解气化、生物质制乙醇、生物质制氢、生物质燃料气合成二甲醚、生物质燃料气

合成汽油、甲醇以及城市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业。加快推进风能发电成套装备产业化。支持发展光——热转换材料、集热器结构材料和部件,研发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及组件技术,积极推进薄膜电池、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及其它电池等先进太阳电池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太阳电池生产和测试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推进新一代的地下温泉热水利用技术、小城镇区域性集中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发展小型高效天然气制氢,大规模煤气化制氢技术。支持开发高效热交换器和热系统的节能技术,加快发展工业高耗能产业的节能降耗新工艺、关键技术和设备。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低碳实验室,引导其面向应用、面向企业,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围绕沼气、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二甲醚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工业节能、照明节能、建筑节能等重点领域,以及重点污染行业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技术研发,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积极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参与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加强节能减排的人员培训工作。

三、坚持公交优先方针

在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方针。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从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环境污染、公众身体健康影响、交通拥堵和石油消费来讲,小汽车出行方式太昂贵,又是问题丛生之源。小汽车出行的优点是便利和舒适,如果其他出行方式在这方面缺少竞争力的话,就很难改变人们既定的行为,放弃小汽车出行。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应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限制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率。同时,应率先大规模使用清洁的低碳燃料及新型环保车辆。城市曾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曾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蔚为壮观。保护自行车道和自行车的发展,将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赋予人性化设计。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既无污染排放、保护环境,也能锻炼身体。在主要公交站点都应有自行车免费停放站点,其站点设计和功能应该比汽车停放站点更适宜人们的寄存。应在公交大的站点提供价廉或免费的自行车租借服务。

四、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城市发展低碳建筑应着力加强政府规划和相关文件的贯彻落实力度,严格实施低碳建筑标准,新建筑的立项、审批和建设过程都必须遵照相关标准。要扩大低碳建筑理念的普及推广,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推进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要尽可能实现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排水等设计理念。推行建筑能耗标识制度,推广低碳建筑的分级认证制度;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鼓励商场、写字楼、工厂等现有商业建筑开展节能改造,政府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公营机构要制定和实施强制性节能措施。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应公开其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审计,推动大型建筑节能减排等。推进低碳建筑技术的广泛应用,普遍采用外遮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建筑绿化等低碳建筑设计技术;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改进建筑业生产组织方式,提高低碳建筑的生产能力。近年来,“零能耗建筑”、“低碳建筑”渐渐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光伏与建筑相结合的太阳能应用方式也得到极大地推动。在我国,光伏产业正在迅猛发展,而且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这些利好政策将加快太阳能电源建筑一体化成为建筑节能热点的步伐。

五、促进农村低碳化建设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城市必须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新路子。一是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过程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农业之路。如用粪肥和堆肥作为化肥的替代品,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通过秸秆还田,增加土壤养分,减少径流,增加入渗,通过作物残茬及覆盖在地表的秸秆可防止风蚀和水蚀,提高土壤生产力。采用深耕作物与中耕作物轮作,引入蚯蚓、微生物共同熟化深层土壤,扩大作物根系营养能力。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如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是农业中的剩余能量,其中70%以上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得不到利用,而且燃烧释放出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为了充分合理利用作物秸秆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亟须探索出综合利用作物秸秆资源的新途径。如用作饲料、肥料、培养料;也可采用秸秆气化技术,在高温、高压、厌氧条件下经热解气化成可燃性气体。也可利用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燃料。三是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在农村普及太阳能集热器是发展低碳农村的有效途径。以畜禽养殖畜业粪污为主要原料,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改变农村畜禽养殖业粪污随意排放现象,提升农村生态水平。同时,开发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沼气技术,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

六、设立碳基金,鼓励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低碳技术包括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与此同时,积极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使公众真正参与进来。人类活动足迹加剧气候变化的趋势如不扭转,则生态系统崩溃、水资源缺乏、疾病肆虐、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从而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七、推进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

要致力于制度创新,从政策引导层面建立有利于形成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对税收政策、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进行低碳化调整。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法规,考虑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对新能源、提高能效、生态基础设施等低碳经济产业实行政策倾斜。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能源清洁发展、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和相关法规,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建设。

八、制定生态城市建设战略规划

推动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通过政策激励和融资支持,在城市中推广能有效节能减排的低碳技术。目前在中欧战略合作框架下,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是合作重点,欧盟成员国和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积极行动,承诺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低碳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这

一机会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和高端制造领域的投资和技术。

总之,建设生态型城市,一定要统筹兼备,将建设低碳型城市作为起点,才能在当今社会形势下把城市的生态型建设搞好,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可持续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人才培养方案必将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与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知识经济时代是职业和岗位变动更加频繁的时代。许多传统的职业在社会上消失,同时新的职业不断涌现,促使大量的劳动者从没落的生产领域转移到新兴的生产领域,因而吸收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生产队从业人员的客观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无论各国的发展状况如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都要朝终身化的方向发展。终身教育思想突破了原来狭义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在时空上的限制。在时间上,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为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提供帮助;在空间上,强调利用各种场所、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和培训。正是基于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是值得教育界深刻反思的。技能教育与基础理论教育的比重如何安排?较多高职院校忽视基础理论,与中等职业教育没有形成明确的区分。而在信息化的今天,新技术层出不穷,世界职业教育已经提出宽基础的概念,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社职业素养、社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在职业教育中发展关键能力的问题已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英、美、德、加拿大等国都相继提出要把培养关键能力作为今后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国际上,关键能力也被称为核心能力或普通能力。在职教领域,关键能力是指对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关键能力,就容易适应职业变动和劳动变换,适应千变万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纵观中西方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诚信品质、发展潜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融合程度、创新精神。这些关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比专业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可以使劳动者适应以下三方面的变化:首先是适应工作组织的变化;其次是适应职业结构的变化;最后是适应未来预见到的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

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解决劳动力特别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各国的当务之急。随着技术的进步,固定的工资形式的就业岗位呈现减少趋势,因此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从被动的求职者变为主动的创业者,从毕业后寻找工作转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在我国高等职业的人才培养中,应把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使它成为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校企合作将向深层次发展,企业将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的要求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职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办好高职教育、促进合作企业活力,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校企合作,可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物质与智力资源的共享,融合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搭建职业教育的新平台,在人才供求关系上完成了学校和企业的良好对接、相互渗透,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交融。教育部门、产业部门、就业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已成为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下载可持续发展之我见(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可持续发展之我见(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可持续发展

    资源耗竭或面临耗竭的危险和环境质量下降,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发达国家对此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填空: 1、自然资源定义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物质要素;对可持续发展影响大的资源主要有:土地、水、矿产特别是能源资源。 自然资源分类 2......

    可持续发展

    一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 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的发展模式。它包含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浅谈可持续发展

    浅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持......

    可持续发展

    安徽造纸厂问题和其可持续发展 案例:安徽萧县境内的岱河和新岱河,由于两岸造纸厂向岱河和新岱河排放生产废水,造纸厂排出的生产“黑浆”是其主要污染源之一。淮河流域的安徽宿......

    可持续发展.doc

    泰安第十九中学导学案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导学案 编:周生厚审:高三地理组2010、12、3 【高考考试说明要求】 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 走可持......

    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 ———中国 摘要: 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他是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