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面读后感 (样例5)

时间:2019-05-14 12: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迅一面读后感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迅一面读后感 》。

第一篇:鲁迅一面读后感

他是谁!他是鲁迅,一个把一生的时光都交给了我们的民族的人!一个死了却还活着的人!

他善待对人,不欺负弱小,不把自己看的多么光辉,将自己的一生所写出的文字献给我们;他不求回报,在中国窘迫的时候,同人民一起奋斗;他与日月同辉,一个大文豪,一个笔下生金的人,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他关心热爱青年,让我们将他牢记心中!的精神,难求、难求,鲁迅一面读后感,读后感《鲁迅一面读后感》。“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仿佛他就在我眼前,微笑着看着我,与我津津乐道……

他如雷锋,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如毛泽东,被人民永远的记住;他如圣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生命的价值,又再次体现于此。这位大文豪,他生命的价值难能可贵,所谓“物以稀为贵。”而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他的崇高已经深深的印在众人的心间,抹也抹不去,擦也擦不掉。

一面是见过一面?那见过一面又代表着什么呢?

第二篇:鲁迅《一面》教案

《一面 》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难点:

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次偶然的相遇足以让人终生难忘。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累的《一面》。去解开这个谜。板书课题:一面 齐读课题。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阿累,你们了解吗?把你知道的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生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3、对于鲁迅,我们以前曾学过有关他的文章,你还记得吗?你知道他的为人吗?(生介绍鲁迅并谈自己的看法。)

师说:(出示鲁迅的幻灯片)同学们大多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而对他的为人或许并不了解。其实。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民主战士。他在《〈自嘲〉》诗中写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正是鲁迅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要学习《一面》,相信大家经过“一面”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其人有更深的了解。鲁迅逝世前四年,即1932年,怀着对无产阶级的坚定信念,他写了一系列文章,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革命的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36年10月19日凌晨,在上海逝世,作者正是怀着这种悲痛的心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1932年秋天,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的情景。

二、速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边读边思考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再默读课文,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你从作者对鲁迅的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就在阿累与鲁迅的这一面之交中,阿累对鲁迅整体的印象是什么?(课文第三段中的一句话。)

2、可见鲁迅已经给阿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从文中找出对鲁迅的描写的句子,划出来,并在旁边作上批注,写下你的感受。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2)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3、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4、引导思考:除了这三次写到鲁迅的“瘦”,课文中还有哪里写了鲁迅的“瘦”?

5、同学们,鲁迅多瘦阿,瘦的让我们震惊,瘦的让我们心痛,为什么他会如此的瘦呢?请同学们结合着课文了的内容和课外搜集的内容进行讨论。(带病工作,深夜写作,忧国忧民„„)

6、鲁迅的心里装着千千万万的劳苦人民,他用自己的笔批判着当时的社会,他用自己的力量救护着当时受苦落难的人们,可见,他的瘦是多么的令人肃敬阿。他虽瘦但──

请找出关于鲁迅的“精神抖擞”的句子:“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像浓墨写的隶体一”。

他瘦的多精神啊!

学生交流。

(既是外貌特征,又是鲁迅刚毅坚强的性格的体现)

四、感受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生齐读第二部分:

A、难忘的一面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了牙”“昂着头”?

(“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给了我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获得了精神的支柱,也就更加坚强起来。)B、怎样理解我们不愿恣情悲痛?为什么不是恣情悲痛的时候?

(○1表示鲁迅逝世后仅仅感到无限悲痛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2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顽强战斗。进一步显示“一面”给“我”的精神力量。)

C、文尾中“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对鲁迅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不能自已”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那“微笑、点头”蕴含了鲁迅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

这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和劳苦大众永远在一起的!

这一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作者牢牢地记住了这难忘的“一面”。

3、总结:

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虽然鲁迅离我们很遥远,但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就像阿累一样,用“一面”时刻鞭策自己,我们也应该时刻叮嘱自己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

五、拓展 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写一段外貌描写,不写名字,让其他同学猜测。

第三篇:鲁迅 读后感

呐喊

——读《呐喊》有感

那有力的一字胡,多么朝气蓬勃,这亮丽的平头,为了国家大事也不免平添了几丝白发,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如追心刺直捣人心,这飘渺潇洒的笔锋,高低有寸震撼人心!对,是他,就是他,我的心绪此起彼伏,一时间竟说不出他的名字——鲁迅!

鲁迅,家喻户晓的名字,他用笔奋斗了一生,打我认字时,这个名字就在我眼中夺眶而出,好知的我不免提出关于鲁迅这个名字的许多问题,然而父母也不厌其烦的一一解答,于是从小我便认识了憎恶敌人如恶魔般的鲁迅先生。

自幼受鲁迅先生熏陶的我,也自幼读起了他的小说,然而这本呐喊也便有了些年代,但不知为何,却依然充实着股神圣感,也时时给予着我前进的动力,这让我聊以自慰,使之不禅于前驱。

呐喊,这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小说集,这中间的十四篇小说真时生动的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的社会面貌,描绘出了封建社会时制度礼教的种种弊端和对辛亥革命做出了剖析和深刻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先生打破俗气,大胆的采用了“人吃人”一词来描绘现状的社会,使人们为之一惊,结尾又用“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把推向高潮的情节,瞬间降落,使之升华,加深了我的影响,也瞬间引起了一番惆怅。

凡事也总需研究才明白,那时的封建社会又何尝不是,总是让人横竖睡不着。鲁迅先生半天研究才发现满天下的“仁义道德”全是二字——“吃人”。所以鲁迅先生才认为当时就算自己的哥哥时刻想算计自己,也是正常。于是借亲骨肉的悲哀,又发出了虎毒又何尝不食子的感叹,由此也揭露了自相残杀的腐败旧社会,也号召了人民共同造反的心。

孔乙己更是个极为悲伤的角色,鲁迅先生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智者,聪明人也无容身之地,惨死街头的遭遇。

单四嫂子这虽粗笨却勤勤恳恳的女人也被害的失去了儿子;老栓和和睦睦的一家也家破人亡;阿Q更无不例外。

鲁迅先生运用了各种形形色色,不同人的不同遭遇,以此批判了旧社会,提醒了人们。就连我这个后辈也不禁咬牙切齿。

在我看来我自己,本以为已经是一个足够忘事而不能言语的人了,但却依然能触手可及般的感受到鲁迅先生写书时的那寂寞哀伤的日子,所以就连我有时也不免呐喊几声,聊以自慰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禅于前驱。× 20 = 400

第四篇:鲁迅读后感

找回鲁迅

这个喧嚣的世界,连夜也是躁动的,灯红酒绿,繁华似锦,鲁迅读后感。然而,街道上那点点人影,在黄灯的陪衬下,却少有人是不寂寞,不孤独的。这已经是个繁杂的年代,时间阻挡不了人们的脚步,浑浊的眼色里处处透露着迷茫不安。我们常常说着自己忙,说着自己累,说着别人不懂自己。其实,自私的自己又何尝真正地懂得别人,懂得这个世界呢?

这是个不安定的夜晚,需要一股冷静来抚平它的棱角,需要一股理智来引导曙光。你如猫头鹰,静待夜晚的来临。当天空逐渐被染黑,你的目光却越显得深邃空灵,不时显露你的执着和坚定,就这样,你看到了明日的黎明,也在那一刻才肯安闲乖顺地闭上了眼。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着猫的顽皮灵气,又有着鹰的刚强冷静。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应该不少抱怨过鲁迅的作品太难懂。对于我们来说,鲁迅是个听得习以为常的名字,然而真正能读懂鲁迅的人确实是凤毛麟角。所以鲁迅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鲁迅几乎一生都在斗争,一直到死,都在喊醒人们的灵魂。到了如今,却有人开始怀疑,说鲁迅过时了,而我说是这个世界超时了,我们依旧需要这个伟人,来调整我们生活的步调。

鲁迅也是一个人,不是我们不能懂,只不过是我们现在养尊处优,让思想浑浑噩噩地沉睡了!我们的时间总是被你所谓的忙给预支了,于是,到底有多少个人肯不为成绩事业拼死拼活,而去平心静气地品一本书的呢?读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我发现印象中的鲁迅,仅仅是由我的无知捏造出来的。我本以为鲁迅是个冷漠狂傲的孤独者,现在觉得自己真的是大错特错,原来鲁迅的体贴,平易近人,刚强以及沉稳冷静等等,都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够轻易做到的,而这些又正是我们这一代应该认真去学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找回鲁迅,试着读懂他,重新认识他。

鲁迅对人的体贴,体现在很多方面,譬如,萧红有一双靴子,鲁迅觉得不适合,但是他不说,直到萧红不穿那双鞋后,他才告诉她;当海婴抱怨着食物不新鲜的时候,鲁迅并没有责骂他,反而亲自尝尝那食物;去看电影,总把那唯一的那辆车让与别人坐,死活都不肯让自己搭......鲁迅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体贴别人,不使别人难堪,处处尊重别人,这样的体贴,正是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也因为如此,鲁迅的家里经常是宾客盈门,因为他不恃才傲物,懂得尊重人,尤其是年轻人。相反,年轻气盛的我们,又能做到这般么?往往我们都口直心快,有点聪明,就完全不顾虑别人的感受。九零后的我们都太有主见,无法装下别人的观点,常常用个性的棱角碰伤了别人,亦碰伤了自己,受点委屈,心里就倍感不舒服,总想发泄出来。于是,我们在生活的激流中,就这样情绪化,距离化了。总觉得现在的人们都缺少一份体贴,对别人无声无息、默默的体贴。

我们总是稍微做了点好事,就要公诸于世,这种急功近利的社会病态亟需用理智来医治,鲁迅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鲁迅本可以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他掂量了自己之后便平静地放弃了这多少人梦寐的机会,这是一种如何了得的大器啊!面对这人人贪功求名、急于求成的社会现实,能够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主见,读后感《鲁迅读后感》。我总认为鲁迅只是个会写文章的读书人,其实并不未然,鲁迅是个兴趣很广的人,有画画、木刻等等。凡是他觉得有趣的,他便投身于其中。当萧红问起鲁迅读美学的书有什么用的时候,鲁迅无言了,我觉得这是对整个喧哗世界的无言。现在大多数的人总是要等到考试了才去复习,总是等到需要了才去接触某些事物,我们总是因为利益而决定自身的去向,我们总在抱怨着读书无用......为什么想学习总是要扯上那么多的干系呢?我们喜欢某件事,对什么感兴趣,为什么还要用利益来打算盘呢?如今的人们,不是用兴趣来引导学习,而是用利益来逼迫学习,显得浮躁而又浮夸,人们没办法为了梦想而沉湎下来,如此的漂浮不定又怎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支点呢?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文坛上没有一个大师呢?这迟来的大师到底哪儿去了呢?其实这正暴露出社会的种种弊端,当大师带上大师的帽子,又有谁能依旧是大师呢?利益遮住了双眼又怎能看得清前面的道路呢?这就需要一股冷静,来平息这股燥热,我们应该寻找鲁迅的那股大器......性格刚强更是鲁迅的特性,他平生喜欢吃硬的食物,坚决不卧在藤椅上休息,冬天没戴过手套围巾等等。最能看出他坚韧的该属于他同疾病的抗争!在鲁迅病重的时候,萧红写道“眉头仍和平日一样没有聚皱,脸上是平静的,舒展的,似乎并没有任何痛苦加在身上。”而且,每天黑夜总是坚定地写作,一直斗争,未肯对谁认输。相信,很少人能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自己一贯的作风。我们往往稍有些挫折,碰些困难就容易信心动摇。总是一副“三天晒网,两天打渔”地宽容自己,一下子就低头认输,失败了就怨天尤人,推卸责任,却没有人愿意学着强硬些,执着些!我们已经被繁华迷惑,变得软弱,是时候该拉拉自己一把了!鲁迅并未过时,应该重拾书籍细细品味。

了解一个人就得从他的日常生活开始,读了《回忆回忆鲁迅先生》,我才发现自己以往对鲁迅的认识实在太过肤浅。如果用难懂来形容鲁迅,那实在是自己的心思太过于粗劣,这绝对是对一个伟人的亵渎。

这依旧是个动荡的时代,谁都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奔波劳累着?总是忙......难道这可以作为忘记一个伟人的借口吗?我们怀疑别人的同时,是否也该先怀疑自己呢?

曾几何时,夜很深,你的目光深邃明亮,仿佛看到了山头初露的明日......而时至今日,黎明到来,我们得在这混沌中找回你的踪迹......

第五篇:鲁迅读后感

[鲁迅读后感]找回鲁迅

这个喧嚣的世界,连夜也是躁动的,灯红酒绿,繁华似锦,鲁迅读后感。然而,街道上那点点人影,在黄灯的陪衬下,却少有人是不寂寞,不孤独的。这已经是个繁杂的年代,时间阻挡不了人们的脚步,浑浊的眼色里处处透露着迷茫不安。我们常常说着自己忙,说着自己累,说着别人不懂自己。其实,自私的自己又何尝真正地懂得别人,懂得这个世界呢?

这是个不安定的夜晚,需要一股冷静来抚平它的棱角,需要一股理智来引导曙光。你如猫头鹰,静待夜晚的来临。当天空逐渐被染黑,你的目光却越显得深邃空灵,不时显露你的执着和坚定,就这样,你看到了明日的黎明,也在那一刻才肯安闲乖顺地闭上了眼。鲁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着猫的顽皮灵气,又有着鹰的刚强冷静。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应该不少抱怨过鲁迅的作品太难懂。对于我们来说,鲁迅是个听得习以为常的名字,然而真正能读懂鲁迅的人确实是凤毛麟角。所以鲁迅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而又陌生。鲁迅几乎一生都在斗争,一直到死,都在喊醒人们的灵魂。到了如今,却有人开始怀疑,说鲁迅过时了,而我说是这个世界超时了,我们依旧需要这个伟人,来调整我们生活的步调。

鲁迅也是一个人,不是我们不能懂,只不过是我们现在养尊处优,让思想浑浑噩噩地沉睡了!我们的时间总是被你所谓的忙给预支了,于是,到底有多少个人肯不为成绩事业拼死拼活,而去平心静气地品一本书的呢?读了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我发现印象中的鲁迅,仅仅是由我的无知捏造出来的。我本以为鲁迅是个冷漠狂傲的孤独者,现在觉得自己真的是大错特错,原来鲁迅的体贴,平易近人,刚强以及沉稳冷静等等,都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够轻易做到的,而这些又正是我们这一代应该认真去学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找回鲁迅,试着读懂他,重新认识他。

鲁迅对人的体贴,体现在很多方面,譬如,萧红有一双靴子,鲁迅觉得不适合,但是他不说,直到萧红不穿那双鞋后,他才告诉她;当海婴抱怨着食物不新鲜的时候,鲁迅并没有责骂他,反而亲自尝尝那食物;去看电影,总把那唯一的那辆车让与别人坐,死活都不肯让自己搭......鲁迅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体贴别人,不使别人难堪,处处尊重别人,这样的体贴,正是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也因为如此,鲁迅的家里经常是宾客盈门,因为他不恃才傲物,懂得尊重人,尤其是年轻人。相反,年轻气盛的我们,又能做到这般么?往往我们都口直心快,有点聪明,就完全不顾虑别人的感受。九零后的我们都太有主见,无法装下别人的观点,常常用个性的棱角碰伤了别人,亦碰伤了自己,受点委屈,心里就倍感不舒服,总想发泄出来。于是,我们在生活的激流中,就这样情绪化,距离化了。总觉得现在的人们都缺少一份体贴,对别人无声无息、默默的体贴。

我们总是稍微做了点好事,就要公诸于世,这种急功近利的社会病态亟需用理智来医治,鲁迅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鲁迅本可以被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是他掂量了自己之便平静地放弃了这多少人梦寐的机会,这是一种如何了得的大器啊!面对这人人贪功求名、急于求成的社会现实,能够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主见,读后感《鲁迅读后感》。我总认为鲁迅只是个会写文章的读书人,其实并不未然,鲁迅是个兴趣很广的人,有画画、木刻等等。凡是他觉得有趣的,他便投身于其中。当萧红问起鲁迅读美学的书有什么用的时候,鲁迅无言了,我觉得这是对整个喧哗世界的无言。现在大多数的人总是要等到考试了才去复习,总是等到需要了才去接触某些事物,我们总是因为利益而决定自身的去向,我们总在抱怨着读书无用......为什么想学习总是要扯上那么多的干系呢?我们喜欢某件事,对什么感兴趣,为什么还要用利益来打算盘呢?如今的人们,不是用兴趣来引导学习,而是用利益来逼迫学习,显得浮躁而又浮夸,人们没办法为了梦想而沉湎下来,如此的漂浮不定又怎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支点呢?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文坛上没有一个大师呢?这迟来的大师到底哪儿去了呢?其实这正暴露出社会的种种弊端,当大师带上大师的帽子,又有谁能依旧是大师呢?利益遮住了双眼又怎能看得清前面的道路呢?这就需要一股冷静,来平息这股燥热,我们应该寻找鲁迅的那股大器......性格刚强更是鲁迅的特性,他平生喜欢吃硬的食物,坚决不卧在藤椅上休息,冬天没戴过手套围巾等等。最能看出他坚韧的该属于他同疾病的抗争!在鲁迅病重的时候,萧红写道“眉头仍和平日一样没有聚皱,脸上是平静的,舒展的,似乎并没有任何痛苦加在身上。”而且,每天黑夜总是坚定地写作,一直斗争,未肯对谁认输。相信,很少人能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自己一贯的作风。我们往往稍有些挫折,碰些困难就容易信心动摇。总是一副“三天晒网,两天打渔”地宽容自己,一下子就低头认输,失败了就怨天尤人,推卸责任,却没有人愿意学着强硬些,执着些!我们已经被繁华迷惑,变得软弱,是时候该拉拉自己一把了!鲁迅并未过时,应该重拾书籍细细品味。

了解一个人就得从他的日常生活开始,读了《回忆回忆鲁迅先生》,我才发现自己以往对鲁迅的认识实在太过肤浅。如果用难懂来形容鲁迅,那实在是自己的心思太过于粗劣,这绝对是对一个伟人的亵渎。

这依旧是个动荡的时代,谁都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奔波劳累着?总是忙......难道这可以作为忘记一个伟人的借口吗?我们怀疑别人的同时,是否也该先怀疑自己呢?

曾几何时,夜很深,你的目光深邃明亮,仿佛看到了山头初露的明日......而时至今日,黎明到来,我们得在这混沌中找回你的踪迹......

下载鲁迅一面读后感 (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迅一面读后感 (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鲁迅读后感

    外国语学院05英语2班胡惠旋0507014604 《狗·猫·鼠》读后感 或许是由于从小学到高中,鲁迅的文章都是老师课堂强调考试的重点,在课堂上老师们对鲁迅的文章一再详细讲解分析。......

    鲁迅读后感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鲁迅,他不完全,只是真正的鲁迅的一部分,萧红写的这篇文章,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神一般的人物,中国文坛的传奇:鲁迅。朋友们......

    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600字

    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600字 下面是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600字,欢迎大家阅读。更多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600字请关注聘才网一面五星红旗读后感圈子。 读了《......

    鲁迅故乡读后感

    鲁迅故乡读后感我热爱自己的故乡,那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温馨与幸福,人们地位平等,安居乐业。但是,一想起鲁迅先生笔下所描述的自己在旧社会中萧索、黑暗的家乡,我不禁暗暗痛心......

    鲁迅读后感作文

    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吧!这篇课文也是说鲁迅先生的,而且是他的侄女周哗写的,鲁迅读后感作文。我读了这篇文章后,知道了鲁迅先生死时为什么有那么多......

    鲁迅《呐喊》——读后感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它是中国的名著。同样也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

    鲁迅《故乡》读后感

    鲁迅──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破落家庭,19XX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其改变国民精神,1905-1970年参加......

    鲁迅辫子读后感

    鲁迅辫子读后感辫子,曾经是清王朝统治建立和消亡的标志之一,而在鲁迅笔下,又是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枷锁的一种象征,是国民革命和国家危机的一种征兆,在《**》里,鲁迅正是围绕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