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 乞丐囡仔 有感
读 乞丐囡仔 有感
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可供选择的文化食粮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噱头、作秀、出镜、爆料也一次次考验着我们的判断能力。在快节奏的工作之余,有几个人有闲暇的心情去静静地读一本励志奋进的书——《乞丐囡仔》。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是被封面的文字介绍深深吸引:他曾经是人人嘲笑的小乞丐 父亲是瞎子,母亲与大弟精神异常又重度智障一家十二个孩子,全靠他讨饭乞食他在坟墓地里睡了十年……看到这些,我迟疑了,仔细看了看作者——赖东进。我基本上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促使我这样做的,不仅有作者悲惨的身世,更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引力。这本书应该属于回忆录式的传记,记录了赖东进的奋斗历程。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矫情的修饰,只是简单的叙述,娓娓道来,是一个个感人的情节和故事,吸引我一口气读完。比起赖东进,我们绝大多数人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不必为一日三餐发愁,不必为没有衣服穿发愁,最可怜的是赖东进一家居无定所,只能住到公共墓地里,风吹雨淋,真正的贫者无立锥之地。世界上贫困的人很多,直到今天仍有许多人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但无论贫穷还是富足,人生下来应该是平等的,至少在心灵世界是平等的,但上苍是如此的不公,赖东进的童年是在鄙视与耻笑中度过的,对于一个幼小的心灵,这些是刀子、匕首,刺在稚嫩的心上,心在流血,毫无做人的尊严。说实话,这样的困境临到我的头上,很难想象会有什么后果,也许不会有什么“后来”。如此残酷的环境不能击倒一名儿童的心,这名儿童的意志是超人的坚强。他是一个凡人,他不是一个凡人。让我们默默的为赖东进祈福,祝他以后的路平坦一些,愿他的智障母亲和弟弟少给他添乱。感受作者所处的环境,可以说是生不逢时,生不择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台湾。也许赖东进的全家生在大陆,不会这么惨,至少有些社会救济和保障,毛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能和今天相比,但也不至于见死不救。以至于很多长者回忆起往事,很少提及那时的乞丐,偶尔有乞丐行乞,也会被教训为“给毛主席他老人家丢脸”,收到斥责。在物质丰足的今天,人的幸福指数是不是就提高了呢?我看未必。人类对物质的欲望永无止境,这也许是一切苦恼的根源。人人都追求幸福的生活,这本没有错,但难的是比别人更幸福。从赖东进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一颗坚强的心,还看到了他优秀的个人品质:坚忍、不屈不饶、责任感和爱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赖东进在三四岁就和姐姐担起了乞讨养活全家的重担,父亲是个瞎子,脾气暴躁,经常打孩子,但无情的现实没有击垮年幼的心。他坚持,忍受着命运的不公,他奋进,通过个人的努力,他小学六年获得了八十多个奖状。全家一日三餐的无着落,时时困扰着赖东进。民以食为天,精神异常的母亲和大弟常
常因吃不饱饭而大哭大闹,搅的全家人不得安宁。作者无数次空着肚子,等待天明,很难想象,这样的夜是多么的漫长,是多么的黑。作者自述,多次在雨中行乞,在轮番敲开一个个未知的大门后,不知迎来的是嘲笑还是同情,不知开门的是施者还是恶狗。赖东进的人生经历让人同情,让人流泪。但细读全文,他怎么就没有怨恨的心理呢?他怎么不恨当时的社会环境,不恨那些欺凌过他们的“恶人”,还有那些抢劫乞丐的流浪汉呢?他有的是一颗感恩的心。记得作者清楚的回忆起几个老师和校长的名字,并且赫然纸上,读到这里,我也肃然起敬,他们无愧于教师这个职业,无愧于老师这个称呼。
赖东进的爱全部付出给了残缺的家庭。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他是一个弱者,他孤独、苦恼、彷徨,甚至产生过自杀的想法,可以理解,毕竟他是一个人,不是神,比起那些动则轻生的人来说,我们更应看到生命的宝贵。电视上那些动不动就跳楼跳海割腕的人,如果早看了《乞丐囡仔》也许就不会干傻事。人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书的扉页上介绍:赖东进,现任中美防火公司厂长兼生产部经理。乍一看,以为是跨国大企业或是中美合资企业,读完全书,才知道是一个只有百十人的小企业。但细细想想,赖东进毕竟是一个凡人,难道人成功的标准就是王侯将相吗?人的出生的不同早已决定了人生的起点的不同。我应该为赖东进喝彩。
与赖东进相比,我们的幸福感应该油然而生,荡漾在生活的每一天。我们的责任感是无法与之相比的,赖东进对家庭对亲人始终不离不弃。再看看社会上的高堂达人,那真是一人得道,鸡狗升天。一旦铛锒入狱,猪狗不如。幸福来自于参照物。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活,认真的去活。让生命之舟满载爱、责任、信心、追求和信念。
第二篇:读《乞丐囡仔》有感
家
——读《乞丐囡仔》有感
初一(1)虞凌云
指导师:沈翔
家是什么?是一栋房子?是一个家庭?林语堂先生对“家”有过一个十分幽默的解释,他说人们只有在自己的家里才能像猪一样吃饱了就睡,睡足了吃,随心所欲,无须处处讲究,无须顾虑外人,因为家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这当然不是号召我们都去过猪一样的生活,只是做个比喻,说那个能使你像猪一样无忧无虑的空间就是家了。但是对某些人而言,家永远只是个遗憾!
初次接触《乞丐囡仔》,便给里面的情节给震惊了!作者是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赖东进,他写的这本书是自传。他的爸爸是盲人,妈妈是重度智障者。一家十四口,除了赖东进和姐姐是健康的,其余的不是盲者,便是智障了。赖东进从小便跟着父亲去乞讨,一走就是几十公里,脚底都长出好几层老茧。
对于我们来说,那么小的年纪应该是在父母怀抱里度过的,在父母的翅膀下成长才是幸福!但是对于赖东进来说都是奢望!赖东进以大地为床,坟墓为家,四处流浪。讨不到钱还要给老爸吊起来毒打。这么残忍的惩罚,我无法想象这么多年来他是怎么熬过来的。换成是我的话,可能早就离家出走了。他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是他想到了家人,要是自己死了,这个家怎么办?因为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姐姐不惜牺牲身体,卖身就是为了供自己读书!他又怎么能如此自私呢?、然而生活在幸福家庭的我们却不懂得去珍惜!我们拥有爸爸的依靠,妈妈的呵护,还有同学的关爱!有这么好的条件,为何还有人不愿认真读书呢?如果我的爸爸妈妈变成那样,我该怎么活?我还活得下去吗?我想我一定会为了可笑的面子而不去乞讨!既然我已经拥有幸福的家庭,就应该懂得惜福!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去珍惜!
曾看到有人对“家”的英文拆解:Family=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这种拆字游戏竟能拆解出这样温馨而有意味的解释。真感谢那个聪明的人,竟能把“家”拆解得这么美妙,相信这个人一定是一个懂得爱的人,珍惜爱的人!
家——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很多同龄人对家都没有正确的认知。其实房子只是家的载体,没有亲人,便没有欢歌笑语,房子便仅仅只是一座空洞洞冰冷冷的建筑!只有填充满爱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家!也愿天底下那些还没有懂爱的同龄人,学着爱自己,爱家人,让爱常住我家!
第三篇:读跛乞丐有感
读《跛乞丐》有感
爸爸出差回来,给我带回一件礼物,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本书,是叶圣陶爷爷写的《稻草人》, 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里面一篇篇精彩的故事吸引了我,最让我感动的就是《跛乞丐》了.说的是一个小伙子,因为别人不喜欢棺材,放弃了继承他的父亲的职业--棺材匠,离家出走,他发现很多人都在等待着他们的信和他们的心,于是他去了邮局成为了一个绿衣人,每当他将一封封信送到别人手中时,总是要愉快地对人说:“你的安慰来了,你的希望来了,快拆开来看吧!”他不仅把信送到了人们的手中,更是把快乐和希望送到了人们的心里。人们都喜欢把信交给他,由于他心地善良并十分乐于助人,在送信的工作中,为了帮助那些需要安慰和帮助的人,他不畏艰险、克服困难,一次次满足了人们的心愿,他帮助姑娘找到了他的心上人,他帮助孩子联系上了他的小燕子朋友,他帮助野兔救了很多小动物的生命,但是这些也影响了他在邮局的正常工作,还使他受伤跛了脚,因此失去了职业,并最终成为了一个跛乞丐„„
故事的主人公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但是他的所做所为却让我非常感动,他热心的帮助别人,并将安慰和快乐带给别人,同时,他自己也因此而感到快乐.我要向他学习,将快乐和幸福带给身边的人.让我们大家都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热心帮助别人,将快乐和幸福带给每一个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着爱,充满着快乐和幸福!
第四篇:读《乞丐王子》有感
读《乞丐王子》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乞丐王子》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近我读了《乞丐王子》这本书,它是美国文学的一部经典小说。《乞丐王子》的作者马克·吐温将现实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让爱德华王子和乞丐汤姆互换身份,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它们各自的冒险经历。
我读《乞丐王子》时,都会十分地担心爱德华王子的命运。在互换身份后,汤姆的命运还算幸运。他进了王宫,过上了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可是,爱德华可没有那么好运呢,他本来就是个娇生惯养的孩子,没有独立自主过,怎受得住乞丐般的生活?可书中就是故意安排,爱德华好几次差点见到死神了。有一次,有人陷害他偷东西,差点要被判死刑了,那次我非常紧张,立刻双手合十为他祈祷。他是个好人,不能死去……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后来他平安无事了。有好几个这样的情节,弄得我都不敢看下去了。可是,爱德华逐渐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受到了痛苦的磨练,成为了一个体验民间疾苦的好君主。
我觉得如果不是爱德华体验过乞丐般的生活,他怎能成为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国王呢?“人生只有经过逆境的磨练,才能真正成长。”我觉得这句至理名言说得不错,如果事事都一帆风顺,没有经受过挫折,没有经受过困难,这就不能称作一个完整的人生。像《乞丐王子》里的爱德华,原来也是一个处处受到保护的人,家务生活也是仆人做,对别人说话也爱理不理,连犯错要吃鞭子也有下人替他受罚。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一个清华毕业的大学生,居然连整理书包都不会。原因就在于他妈妈事事都帮他做,让他只顾着读书,做个书呆子。现在的孩子算是“两耳只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此看来,一个人除了要经历顺境,也要经历过逆境。当你第一次考试失败了,你就会有那种冲劲,重新发奋读书学习。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毋,只有尝试过失败,才会逐步迈向成功。
读了《乞丐王子》一书,我真是受益匪浅。我们要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遇到挫折不要轻易放弃。只有经受过酸甜苦辣的人生才会更精彩。
第五篇:观“乞丐现象”有感.doc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观“乞丐现象”有感
作者:周伟平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2年第07期
今日言此,不徒欲增进我等于今日乞丐现象了解之程度,亦欲知素来亲见而亲历乞讨及被乞讨之平民,于此种现象之态度。
百十年前,清末民初之际,《清稗类钞》曰:“吾对于乞丐之观念尝四易矣。初则哀之,意谓同一人耳,吾辈衣食完具,彼则冻馁。继而恨之,则以其依赖性成,不知谋生也。越数年,则又见而哀之,谓社会不讲求教养之道,使彼无以自存,咎不在彼也。又越数年,而深恶而痛绝之,惟视天然之淘汰而已。”呜呼斯言,古今一揆何其信然。
今日中国之现状与百十年前,固不可等量齐观,然此社会万状之一隅,平民之态度乃虽历经久之岁月,而未稍变。可怪也欤,无奈何也已!
以常人观之,人非至绝境,若荒年残岁,势难为求生;若穷病交侵,力不足自存,焉有甘心乞人哀怜,折腰叩首度日?故见人有此行,莫不表一种之同情,冀以一时为善成其一时之饱暖。又思至国家社会承平之际,此辈人人皆有所养而无令其复陷患难。
时至今日,似不应有乞人奔走街市复为荒年残岁之行。奈何眼见他俯身跪地,抑徘徊往来于人群之中,成一蠢蠢求钱之辈哉!而世人遂别生一观念,以乞人力可为业,即无能安身于熙攘之市朝,亦可返乡泽求事农桑;即身无专门职业之长技,亦当效辛苦采择可利用之废物,市之而得绵薄微财然自食其力之贫苦小民。万不该以健全之躯,冀无费辛劳而不忧生计。不则视他人之辛苦何如哉!故每每漠然甚或恨愤相待。
虽然,内中究怀不忍,及目睹有冬日单衣破服,且残疾匍匐往前之躯,未尝不感喟太息焉!见此思彼,两相搅扰,便尔遂其所愿殊觉无理,遽然弃之不顾则似市侩狠心之行,是以不若惘然无视而已矣!然则猝尔临之又如之何?曰:从众而已矣!斯为今日世人于乞丐之态度心理之大端,而承百十年前平民寻常思想之流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