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22封信的理解(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4 12:3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22封信的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22封信的理解》。

第一篇:对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22封信的理解

对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22封信的理解

高万祥

2007年09月29日15:24来源:《中国教育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

冬日的下午,阳光暖人。一杯清茶,一本无数次或逐字逐句或浏览披阅的小书——《给儿子的信》,让我的心中荡漾着神圣而温暖的阳光。在我看来,这仅七万多字的小书,是苏霍姆林斯基留给自己的儿子也是留给后世千秋的一轮永远不落的父爱的太阳。

全书由作者近五十岁时写给读大学儿子的22封信组成。信中谈劳动、理想、人生和志向,讲真理、情操、自律和自由,论爱国、爱情、友谊、审美、自尊、学习和育人,范围虽然宽泛,主题却集中鲜明——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充满爱心的幸福而高尚的劳动者。父爱、大爱、圣爱,是本书闪耀着的一束永恒的普世之光。

爱劳动:面包是神圣的“面包是神圣的”,“我们的语言中有成千上万个词汇,但是应当放在第一位的,我认为是3个词:粮食、劳动、人民。”尊重和热爱劳动,做一个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自己、为他人创造幸福的人,是苏霍姆林斯基家教思想的核心。

在第五、第六封信谈“志向”时,他告诫儿子,人的志向和人生的幸福,必须通过劳动才能实现。“只有通过劳动,人的志向才能跨上智慧的、创造的、科学的大道。”“天堂和人世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在天堂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志向工作。”“什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我认为,这种乐趣高于与艺术相近的创造性劳动之中,寓于高超的技艺之中。如果一个人热爱自己从事的劳动,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充满美好的东西。”在先生看来,做一个真正的人,首先是做一个诚实的人。什么是诚实,或者说,诚实的人的核心品德是什么?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满意的答案——热爱劳动,用劳动为自己、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幸福。“真正的人来自用汗水浇灌过的土地,来自曾战胜了极大困难并拥有胜利自豪感的地方。劳动,只有艰苦的劳动,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我想,苏氏的思想能旷世永存,能超越不同的国界而得以热烈响应和拥戴,也许原因正在于此。

在第七封信中,先生又一次从劳动的角度揭示了真理的本质内容。“没有抽

象的真理、泛泛的真理,只有造福于人的真理才是唯一的真理。”“劳动和人,人和劳动,这是所有真理的父母亲。”他认为,劳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美。

爱他人:心灵空虚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

在《给儿子的信》一书中,谈论爱情和友情的内容占了相当的篇幅。难能可贵的是,先生能站在人性的高度谈友情,站在精神的高度谈爱情。

先生的友谊之道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友谊是培养人的感情的学校。我们所以需要友谊,并不是想用它打发时间,而是要在人身上,首先在自己身上培养美德。”“要使每个人从少年和青年早期起就对人的高尚精神深怀赞美,产生敬爱之心。”他指出,有了这种对人性美的信任,才不会精神空虚。相反,“心灵空虚的人不会有真正的朋友,他体会不到友谊中的人性。”

先生的爱情之道闪耀着高尚的精神之光。“爱情的道德纯洁性,是人类灵魂的一面镜子。”“没有友谊的爱情是浅薄的。”“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引用别林斯基语),“没有共同理想和追求的爱情是可怕和不幸的。”更值得称道的是,先生的爱情之道,是以人的责任担当为基础,闪耀着极为积极有益的社会精神的光芒。“只有当感情和思想融合成人对人的道德责任感,爱情才会是高尚的。”“爱情首先意味着对你的爱侣的命运、前途承担责任。”“真正的爱情,要求终生承担巨大的、神圣的义务。”“人们一旦结婚,就不仅承担了法律的和物质的责任,而且承担了精神责任。”这不是儿女情长、婆婆妈妈的说教,而是心灵高尚的精神培育,极具永恒的社会意义,这是先生留给儿子也是留给后人的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

可以放在一起介绍的还有对孩子的爱,或者说是先生的家教观。在我心中,苏霍姆林斯基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人道之父、爱心之父,这首先表现在他对儿童的真挚的大爱与圣爱。“孩子是神圣的和纯洁的,即使在强盗和鳄鱼那里,他们也在天使的位置上。”他提醒儿子当然也启示着万世:“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情绪的玩具,忽而温存地亲吻,忽而狂暴地脚踢。专横的爱还不如不爱的好。专横的爱,这是一种可怕的摧残儿童的力量。”他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指出,教育孩子关键和最重要的一点是着眼未来,要“在小孩子身上看到明天的成年人”,这是普天之下一切父母师长教育孩子最重要的生活智慧。

爱友人、爱情人、爱孩子、爱他人,而且是神圣的大爱之心,这是人类所有美德的核心,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教育思想的灵魂所在。

爱美好:人是最高尚的美的化身

苏霍姆林斯基的审美观建立在生活和人性的基础之上,同时也给人智慧的启迪。其核心的思想是:“美,这是人性的深刻体现,”“人是最高尚的美的化身。”

首先是对美好情操的推崇。“什么是真正的人?有情操美感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他谆谆告诫儿子,要“培养情操美感,培养细微的、美好的感情,培养热情的对人体贴入微的心肠”;五年大学能培养一个工程师(儿子学的是无线电物理专业),但学会做人需要一辈子。回答儿子“到共产主义社会,人将是怎样的?未来的人将具有什么最重要的特征?”这一问题时,先生指出,未来的新人最重要的品德特征是善良。他深刻指出,真正的善良者一定是劳动者,是能够在劳动中得到忘我的喜悦、满足的喜悦、奉献的喜悦的人。并且这种善良的、有人性的人一定也是能够深深地憎恨丑恶的人。善良的人必须是爱憎分明的人。他认为,人最危险的品性是冷漠无情,是残忍恶劣,这是善良的对立面和人性的大敌。“对一个人来说最可怕的是变成一个睁着眼睛睡觉的人,他有眼睛能看,但却什么也没看见,就是看见了,也不去想他所看到的东西。善与恶在他看来都是无所谓。面对邪恶和虚伪无动于衷,这是最可怕的,它比死亡,比任何最可怕的危险都更为可怕。”

其次是对美好情感的培养。“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要珍惜自己的尊严——这是人的真正的、美的源泉。”“细腻的感情,只有在集体中,只有在同你周围的人们不断的精神交流中才能培养起来。”“要在友谊中培养自己的情感。”“没有比在充满智力和美感的亲密友谊中能更好地‘磨砺’和锤炼感情了。”要在和自然的接触交流中培养美好情感。“要培养对一切有生活和美好的事物的怜悯心。你将来也会有孩子,要记住,他们的道德和对人们的态度往往取决于他们小时候对飞鸟、花草、树木的态度。”先生在帕夫雷什中学组织和倡导的“蓝天下的学校”,其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孩子们在和自然的接触交往中培养美好情操。我特别欣赏先生的这一理论和实践。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史怀哲认为,所有伦理学的缺陷在于它们拘泥于人与人的关系,而伦理学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却是人对这个世界,以及他们遇到的所有生命的态度问题。所谓伦理学就是敬畏我之外的生命意志。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孔子为什么要他的学生“多识草木鸟兽之名”,甚至要说“不学诗,无以言”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当代德国的青少年品德教育为什么要以亲近自然和动物的活动为主了。

另外,令我十分感动的先生的审美观中,还有对女性和女性美的赞颂。“女性美是人类美的最高表现,在这种美中可以看到新生命的诞生,看到美好事物的生长、开花和凋落。”“女性的美是人类美的顶峰。”他认为,对妇女持何态度,这是衡量道德的一种尺度。因此,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他要说:“人道主义对人的尊重,都是从尊重妇女做起的。人性美最明显地体现在女孩、女青年和妇女身上,因为女性是新生命的创造者。”因此,在帕夫雷什中学里,有一个精彩的“女孩节”,在这样的节日里,女孩子高兴,男孩子也快乐,更重要的是,男孩和女孩都得到了人性和人性美的教育和熏陶。

和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一样,阅读《给儿子的信》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和神圣的心灵洗礼。但愿先生的家教思想和精神之光,能照耀普天之下所有的父母、所有的教师和所有的人们。

《中国教育报》2007年9月27日第5版

第二篇: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txt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睦就好。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

默认分类2008-02-05 18:50阅读45评论0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亲爱的儿子,你好!

你请我就如何经济地和合理地利用时间给你提些建议。你抱怨说:“工作一件紧接着一件,转眼间一天就过去了。原定要做的事情结果没有做完。”从你的来信中,我清楚地知道,在你的身上,压着一大堆要做的事,就像你说的那样,来不及读完建议你读的书。

根据我的经验,向你提出几点建议:

1.第一位的和最主要的(关于这一点,早在去年我就写信给你说过),就是善于在听课过程中节约并积累时间。如果不善于听课,会导致大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出现“紧急动员”的时候。测验与考试的前几天,他就一股劲地死啃课堂笔记本,在测验的时候,就开夜车,一昼夜只睡两三小时。他把每天应当做完的工作都堆积到这“紧急日子”里来做。据我计算,这种“紧急日子”、“紧急动员”的日子,一年之中加起来,不少于五十天,这差不多是全年工作时间的1/4。这里隐藏着时间不够的一个最主要的根源。必须防止这种“火急地”昼夜不眠地啃课堂笔记的做法。要学会在课堂上思考大纲,每天复习笔记,哪怕只用两小时也好。我建议你把笔记分成两项:第一项记上简要的讲课内容,第二项内记上需要思考的问题,这里要记中心的主要的问题。这是个构架,这门课程的全部知识都联结在这个构架上。这些构架中的问题需要每天去思考。与思考相关联的就是每天要阅读,这是我过去说过的。如果你能按照这个要求去学习每门课程,那你就不会有“紧急动员”的日子了,也就不需要在考试和测验前死啃笔记了。课程的构架是一个独特的大纲,在它的基础上再去记忆这门课程的全部材料。

2.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天天读书。每天你要仔细阅读几页(4~6页)科学文献,这些文献资料在某种程度上与教学科目都有联系。集中精力阅读,深入思考。你所阅读的内容,就是你用以治学的基础,基础越牢固,越雄厚,学习越容易。你每天读的东西越多,你的时间储备就越充足。因为在你阅读的东西之中,有千百个接触点,这些点同你在课堂上所学的材料连接起来。我把这些接触点称之为记忆的锚。它们把必须学到的知识同围绕人的知识的海洋连接在一起了。

要学会强迫自己每天读书,不要把今天的工作放到明天去做。今天丢弃的东西,明天怎么也补不上了。

3.要从早晨6点钟左右开始你的工作日。5点30分起床,做早操,喝一杯牛奶(不要养成喝茶的习惯,成年以后喝也来得及),吃一个面包,开始工作。如果你习惯了自己的工作日从6点开始,那就要再努力提前15~20分钟着手工作。这是良好的内在动因,能促进整天的工作。

清晨起来,上课以前,用功一个半小时,这是黄金时间。凡是早晨我能做到的事,我都要把它做完。30年来,我一直坚持从早晨5点钟开始自己的工作日,一直工作到8点。30本有关教育学方面的书,以及其他方面的学术著作,都是利用早晨5点到8点的时间写成的。我已经养成了脑力劳动的节律;即使我想在早晨睡觉,也做不到,因为在这个时间我要全身心从事脑力劳动。

我建议你用早晨一个半小时去完成最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去思考理论的中心问题,钻研艰深的论文,写专题报告。如果你的脑力劳动带有研究的成分,那只能利用早晨时间去做它。

4.要善于制定自己的脑力劳动的制度,这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我是指事情的主次关系而言。主要的是要善于安排时间去做,不要把它挤到次要的地位上去。主要的事情要天天去做。要确定哪些是最重要的学术问题,你能不能成为工程师,要靠这些学术问题的理解程度。一系列的问题是相互渗透的,它们贯穿在许多学科之中。主要的学术问题,应当利用早晨脑力劳动时间放在第一位去钻研。要善于寻找那些有关主要学术问题的最基本的书籍、科学著作,并且仔细认真地去钻研它们。

5.善于给自己创造内在的动因。在脑力劳动中,许多事情并非都是那么有趣,都是你非常想去做的。平日经常的也是唯一的动因就是工作需要。脑力劳动正是从此开始的。要善于把思想集中在理论的细节上,而且集中到这样的高度,以致渐渐地把“我需要”变成“我想要”。最有趣的工作总要放在工作快结束时去做。

6.书刊的大海包围着你。在大学年代,必须很严格地选择你要阅读的书刊。未知心切,酷爱学习的人想读所有的书。然而这是不可能的。要善于限定阅读范围,超出这个范围,那就要违反劳动制度。但是同时也要记住,随时都会出现你预先未列入计划的必读的新书。为此必须有备用时间。正像我已经写给你的那样,这些备用时间是由于善于进行课堂学习,善于做笔记并防止了“紧急动员”而挤出来的。

7.要善于对自己说:不让大量的活动围绕着你。有科学小组、文艺活动小组、运动队、舞蹈晚会以及许多可以消磨时间的俱乐部。你要善于在多种多样的具有诱惑力的活动中作出果断的抉择,因为假如参与活动过多必定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损害。娱乐和休息都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忘记主要的东西:你是个劳动者,国家在你身上花费了许多钱,因此,占第一位的不应该是跳舞,而应该是劳动。为了休息,我建议你下下棋,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在极度寂静中聚精会神地下棋,这是调节神经系统,使思维条理化的最好方法。

8.不要虚度时光。我指的是空谈,白白地浪费时间。时常有这样的情况:几个人坐在办公室里,象俗话说的那样,扯起闲篇来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什么事也没有做,在这种闲聊中,什么高明的见解了谈不出来,而时间却一去不复返。要善于把自己和同志们的谈话变成充实自己精神世界的源泉。

9.要学会减轻自己以后的脑力劳动,我指的是要善于建立未来的时间储备。我的方法是必须养成系统地记笔记的习惯。我现在有40本笔记。第一本笔记都是用来记载关于教育学的某个专题方面的思想,这些思想既是清晰的,又仿佛是昙花一现的(这些思想“习惯”只在头脑中出现一次,不再复现)。我在笔记中记载了我所阅读过的某一方面问题的最有趣的、最鲜明的思想。所有这些都是将来有用的,都能很好地减轻脑力劳动。我知道你也有笔记,但没有形成制度,要建立记笔记的严格的制度,这样将来这些积累必定会有助于学习。

10.对于第一件工作,都要寻找最有效的脑力劳动的方法,避免公式化和老套子。要花费时间去深入地思考那些同你有关的事实、现象和规律的实质。你对问题思考得越深刻,记忆就越牢固。在没有理解之前,就不要费心去记它,这样做会白白地浪费时间。一看就懂的东西,不必细读,浏览一下就行了。不深入地阅读那些没有理解的东西是不行的。任何 “走马观花”、“不求甚解”都会迫使你不得不回过头来对某些事实、现象和规律予以重新认识。

11.如果住在一个房间里的人不能达成协议去共同严格遵守某些要求,任何个人的脑力劳动都不能顺利进行。因此首先必须严格地约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严禁聊天、争论或做破坏宁静的事情。在集中精力从事脑力劳动的时间,每个人都必须完全独立地进行工作。

12.脑力劳动要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交替进行。你可以交替地阅读科学文献和文艺书籍。

13.要改掉某些坏习惯,我说的是:像开始工作之前闲坐15分钟,20分钟;毫无必要地去翻阅明明不需要阅读的书本;睡醒了,在被窝里再躺15分钟等等不良习惯。

14.“明天”,是勤劳的最危险的敌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今天该做的事情搁置到明天。而且应当养成习惯,把明天的一部分工作放到今天做完。这将是一种良好的内在促进因素,它对整个明天都有启示作用。

15.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脑力劳动,哪怕一天也不要停。夏天不要丢开书本。每天都需要用知识珍品来充实自己,这是脑力劳动所必需的时间来源之一。

这就是15条建议,也可以叫戒律,我认为,这15条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当遵守的。

祝你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你的父亲

第三篇: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范文模版)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鼓励教师学会赞美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赞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以下是我对书中建议的一点体会:

1、采取多种方式赞美

赞美并非一定要用语言,一个充满肯定的手势,一个饱含期盼的眼神,一个关心的动作、鼓励的字条,都可以成为鼓励学生前进的巨大动力。

2、赞美学生要及时。

在四年级上课时,有个学生总是不完成美术作业。一次,他把美术作业交给我批改,我及时的表扬他的想象力丰富,并且画的很有特色,还作为范画给其他同学看,之后,他每次作业都能完成,而且色彩和构思都很不错。当一个人取得成绩时得不到及时的赞扬,他也会对此事逐步淡然。事后肯定,不如适时表扬更能让他再接再励。

3赞美的语言要丰富、有针对性。

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有针对性的赞美,而不仅仅是千篇一律的“画的真好!”“你真棒!”可以用 “色彩很漂亮”、“有创意”等语言,也可用商量的语气征求学生的意见,如“颜色鲜艳一点会更好看”、“如果涂上底色,你画的更好”等等,这样的话会更有助增强学生的信心。

4、赞美学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

赞美学生绝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不意味着放弃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打磨和锻造。首先,赞美学生要把握“准”的原则。对受赞美的学生的事迹核实要准,否则赞美的内容“失之毫厘”,学生会认为“谬以千里”;对受赞美的学生的心理把握要准,好的赞美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其产生自强不息的内驱力,反之,不恰当的赞美却会引起反感,并可能激起逆反情绪;对周围学生的反应估计要准,不能让受赞美的学生孤立于学生群体之外。

美国心理学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人心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给学生一些真诚的赞美吧,也学它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第四篇: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在这科技飞速发展与教育改革进行的大潮中,身为新时代新型教师的我深感自己的身上的责任和压力。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抽出时间来阅读教育书籍,来不断充实自己、丰厚自己。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每一位老师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他从基层教师身边出发,由一些普遍现象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给我的教学起到了指导和借鉴作用。我感受到了一个教师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感悟到宽容也是一种精神……使我对教师这个形象渐渐清晰起来,并明确目标:

1、不断学习以提高自我有位名师曾经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甚至拥有一条潺潺的小河。”而在这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作为教师更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与潮流的发展,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到:“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将使教师工作另人厌恶。因此,学习还能拯救教师自己。”这一些至理名言更是值得我们深思与体验。

2、宽容待人

作为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来面对学生,再宽容之中了解孩子;当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我们常会看到孩子难过的表情和无辜的眼神,我也常会有舍不得的感觉,但时常在心软后,往往感觉自己太苛刻。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大人都会犯错,何况一个小孩。我们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平常心”“宽容心”对待孩子犯的错误,并巧妙合理地把学生的错误当作教育资源,机智灵活地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改正错误,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我们要允许学生出错,因为在错中他们可以获得更多更精彩的人生体验,在错中可以学会发现和创造。

我们作为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如果只是把它当作一份谋生的差事,那你永远都无幸福可言。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珍惜自己”、“赏识学生”、做一名理性的教育者,那么我就是快乐的,我也会是幸福的,我更会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3、反思常态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我建议每一个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我也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面向教育事实本身”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日记、观察日记和行动研究日记,通过这些日记和反思来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

以上只是我阅读后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第五篇: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读后感

昨天晚上开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这本书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名著构成:一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它涉及的是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二是公民的诞生——它涉及的是中心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三是《给儿子的信》——它涉及的是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

开始捧着这本厚厚的著作,草草一翻——这么厚,密密麻麻么的纯文字,甚至连一丁点插图都没有,说实话,在印象中,这类理论名著是很难“啃”的,心底是缺乏底气的。但是,读了朱永新老师和李镇西老师的书后,还是迫切希望读一读苏霍姆林斯基,于是,还是静悄悄地开始了阅读。读得越投入,底气竟逐渐递增——没有想象中的难懂。嘿嘿,读过《译者的话》,读过《成长的三个阶段——编者序》,在开始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时候,我已经爱上了这本厚厚的印象中的“理论”书了。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孩子们以及他的家长们迎面走来,带给了我无尽的思考。

在《我的学生们的家长》这一章节,苏第一句话说的就是“要想很好地了解孩子,就要很好地了解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及祖父母等。接下来他用了整整12页的篇幅介绍了他即将要一起学习生活的孩子。面对那一群在战争中留下很深伤痕,留下了至今尚未痊愈的创伤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仔还没正式和他们接触之前早已经把所以情况都熟记在心。想想自己,和孩子们一起都快整整一年了,自认为爱孩子,自认为在努力了解孩子,但是我真正了解哪个孩子的家庭呢。只知道孩子表现差强人意的时候埋怨家长为了生意不顾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烤虑的是他是否有足够的仁慈和热情温暖他们的心。对于我的孩子,单纯得多,可爱得多,问题少得多之又多,只要多一些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丝赞许就足以温暖每一颗稚嫩可爱的童心。但是我居然做得如此苍白。家庭作业家长没签字,有错的时候,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埋怨家长没负责;孩子吵嘴了,闹架了,心里忍不住地要生气,冲他们吼……或许,我把更多的微笑给了乖巧懂事的孩子。此刻,我再次强烈感受到那些存在这样、那样不足的孩子更需要我的仁慈和热情。现在的通讯如此发达,家长的意识比之以前要进步得多,要了解孩子的所有

情况应该是一件更加容易的事情,关键在于我的行动。对,我需要的是行之有效的行动。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行动注入了一支强行针。

孩子应当生活在美、游戏、童话、音乐、图画、幻想、创作的世界里。当我们要教会他阅读和书写的时候,就应当让他置身于这种世界。而且,孩子在踏上认识阶梯第一阶时的感受如何,心境怎样,决定着他日后整个认识的道路。一想到这一级台阶正在成为许多幼儿的绊脚石时,简直觉得可怕。

我开始同孩子们进行到词语源头去的“旅行”:让孩子们看到美的世界,并竭力使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词语的乐音。我力求做到使词对于孩子不光是事物和现象的标记,而是还包含情感色彩——它的芳香和细微差异。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像听美妙的旋律那样聆听词语,要让词语美和词语表达的那部分世界的美能引起对字母的兴趣,也就是对表达人的言语声音的那些花纹的兴趣。

我们到词语源头去“旅行”时总是带着画册和画笔。下面就是我们最初的一次“旅行”。我确定的目的是让孩子看看“牧场”这个词的美和它的细腻色彩。我们站在垂向池塘的一棵柳树下面。远处是阳光灿烂的一片牧场。我对孩子们讲:“你们看,我们面前多美。草地上有蝴蝶飞舞,蜜蜂在嗡嗡唱。远处的牛群像玩具一样。牧场看上去像一条淡绿色的河流,而树木就像是深绿色的河岸。牛群在河里洗澡。看,这初秋季节开出了多么漂亮的花。咱们细听听牧场上的音乐:听见小飞虫的嗡嗡响和蝈蝈的歌唱了吗?”

教书育人,乃师之天职。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中“道”,不仅是指为学之道,还可理解为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做人处世之理。新的《义务教育法》也把德育放在首位,可见德育之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要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还有另一段话:“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互相信任,孩子在教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罪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他们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这一就是人性,就是对孩子们的爱,父母的亲昵温存同睿智的严厉和严格要求结合的那种爱。”这些都告诉我们教育的过程其实是以其不断发展的形式呈现于三部曲

中。而我们在自己的任教生涯当中要遵循一个准则“与人为真,与人为善,与人为美”。真”,真诚也。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基础,只有敞开心扉,倾听心声,才能感化心灵。这就需要教师在做思想工作时应以“真”待生。让他们觉得你可亲可近,没有任何距离感。“善”,和气也。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方式。用一颗善良仁爱的心去对待一切不良行为。正确评价学生的最佳方式,不应简单粗暴,而要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钦佩你,从而信服你。“美”,美好也,即一种细腻的情感和情感修养的美。它是师生沟通交流的媒介。更能使学生积极地看待人生展望未来。即使在现实中存在缺陷与不足,但并不能掩盖美好的事物,因为美在心灵,即一种内在美,让他们懂得悟美,掘弃丑陋的思想。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博大思想,联系今天的学校实践,有许多问题应引起我们反思。我们的教师尤其应开展教育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这是教师思想成长和转变观念的基本条件,是学校革新的重要道路。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胸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憧憬,坚守着“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还应企盼着“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这也许就是教育工作应达到的一种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境界,其实这需要我们从平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才能得到体会。

随着孩子们识字水平的提高,书本越来越多地进入他们的精神生活。我们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画书图书室。遗憾的是没能在书店里找到好的图画书,因此不得不由我自己来画和写。我画的第一本图书是关于严冬爷爷、狠毒的后母、善良的继女和懒惰的女儿的乌克兰民间故事。这本书画成之后篇幅也不算小——共有三十多页,每一页都有一幅画和几句话(有时只一句)。到1952年春,多数孩子都能流畅地阅读了。我们坐在草地上,有个孩子翻开图画书,读了起来„„这不单是读词,还用它们造句。这是创作。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就如同进入了画上所画的那个境界。他读的语调表达了情感和愿望的细微差异:严冬爷爷的善良、后母的狠毒、继女的勤劳和热情以及女儿的懒惰和冷酷。孩子们被他们所读的东西深深激动着:他们憎恨邪恶,为善良的胜利而欢欣鼓舞。

有意思的是,孩子们几十次地读一个故事,竟然总能兴趣盎然地听它。

我想起了教师们的忧虑:孩子们朗读起来为何如此单调,呆板?为何在孩子的朗读中很少能听出情感色彩?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朗读脱离了孩子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使孩子激动的是一些事,而他朗读的却是另一些事。只有当语言触动了孩子内心深处时,朗读才能丰富他的生活。

下载对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22封信的理解(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儿子的22封信的理解(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霍姆林斯基摘抄

    摘抄(1)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记忆是......

    苏霍姆林斯基--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苏霍姆林斯基是教师的典范,做人的榜样,世界教育大师。他经历35年的教育生涯,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日......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1 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后,深深地被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所折服。他用他真挚的爱心、诚恳的......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 驻马店市第十二小李 文 1、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少年和青年形成关于人的美、关于人的思想情感和体验中的高尚神圣东西的观念。我......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5篇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 1、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

    青泉学校董建才假期里,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百条建议》的经典教育理论著作,这本书我不只一次阅读,读后使我感到激动、赞叹、惊异。特别是,这卷书中的第一章里,“思维与情感......

    读“苏霍姆林斯基”有感

    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正的金色童年——读“苏”有感应该说,孩子们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如果孩子不会利用时间,不会自由合理地支配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他的生活一定是......

    读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 在我的眼里,陶行知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而苏霍姆林斯基则是乌克兰的陶行知,大家的心灵相通,思想共融。我们在中国苏南的一个小镇践行着乡村教育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