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近代史单选(共5篇)

时间:2019-05-14 12:4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考近代史单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考近代史单选》。

第一篇:自考近代史单选

第一章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

1、清政府甘为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条约

2、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兴中会

3、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4、革命军的作者是:邹容

5、中国同盟会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6、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驳斥改良派保皇观点的文献是章炳麟的:驳康有为

论革命书

7、中国同盟的机关报是:民报

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学说

9、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内容:创立民国

10、民生主义的内容:平均地权

11、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论战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12、保路运动中斗争最激烈的是:四川

13、武昌起义成功后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是:黎元洪

14、在镇压保路运动时制造成都血案的是:赵尔丰

15、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性质的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标志中国延续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历史事件是:清帝退位

`第四章: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新文化节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3.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狂人日记

4.中国先进分子中最先由民主主义转成共产主义者的是:李大钊

5.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6.六三大逮捕后,五四运动的中心是:上海

7.五四运动后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工人阶级

8.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是:五四运动

9.李大钊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学说的文献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0.中国早期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发表《马克思主义》的是杨匏安

11.第一个翻译《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是:陈望道

12.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成立于:上海

13.主持成立共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的是:李中

14.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

1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起点是:香港海员大罢工

16.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的领导人是:彭湃

17.中国共产党作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决策的会议:中共三大

18.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中国民国党一大

1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20.1927年,组织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是:周恩来

2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问题的会议是:中共四大

22.黄埔军校同旧式军校根本区别之处在于:注重培养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23.1925年5月,上海工人反日大罢工被日本资本家枪杀的共产党是:顾正红

24.大革命最终失败的标志是:武汉:“分共”会议的召开

第五章

25.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的标志是:张学良“改易旗帜”

26.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建立的特务系统是“中统”

27.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日本在中国享有特权的国家是:美国

28.国民党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经济是:封建经济

29.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垄断资本

30.国发党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开始于:金融业

31.国民党政府四大银行完成其金融垄断有决定意义步骤是:发行法币

32.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是:八七会议

33.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的会议是:八七会议

34.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和第一枪起义是:南昌起义

35.标志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重要开端是:三湾改编

36.毛泽东提出以农村为中心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7.毛泽东提出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38.毛泽东将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建立在坚实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的著作是:反对本本主义

39.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40.近代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41.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半封的大国

42.对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的思想是:工家武装割据思想

43.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44.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45.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发布的第二个土地法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46.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井冈山土地法》

4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政治走向成熟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48.标志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结束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49.红军长征前组成北上抗目先遣队,为首的是:方志敏

50.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抗日战争

51.近代以来日本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具体体现在“东方会议”制定的:对华政策纲领

52.日本开始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华战争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

5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的标志是:七七事变

54.1933年5月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并任总司令是:冯玉祥

55.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到来做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的会议是:瓦窑堡会议

56.1936年5月,放弃反蒋抗日公开作为联合对象的标志是:停战议和一致抗日

57.1940年5月,在枣宜会战中殉国的国民党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是:张自忠

58.抗战时期,入缅甸作战殉国的中国陆军第二00师师长是:戴安澜

59.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使己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民族抗战

60.毛泽东系统说明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的是:论持久战

61.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平型关大

62.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根本的任务是:加强政权建设

63.1941年当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提出精兵简政的是:李鼎铭

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 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是:调查研究 对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列主义一致的文献是:《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会议是:中共七大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 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解放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其代表是:董必武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改革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执行的政策市:“镇压与宽大相结合”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来源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除了人民解放军在前线的胜利之外,中央人民政府为人民所作的最大意见工作室:稳定物价而后统一财政工作 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镇南关开咱的运动是:“三反”运动 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苏联 1952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注册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的社会形态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国营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合作社经济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由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过渡的经济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由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经济形式是:合作社经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总结互相合作运动的经验,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 组织形式。其中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的是:互助组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9月,毛泽东明确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96.97.9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市:和平赎买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原则是:四马分肥 最早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城市是:北京

99.第八章

100.“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的文献是:《对目前时局的宣言》

101.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重庆签署的确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文件是:《政府与

中共代表会纪要》

102.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中央正式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103.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挑起全国性德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 104.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正式提出的行动口号是:打

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05.毛泽东指出:“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这事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事蒋介石二十年

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共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提出这一观点的文献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06.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文献是《在晋 干部会议上的讲

话》

107.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标志是:《关

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08.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

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的文献是:《中国土地法大纲》

109.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的著作是:《在晋 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10.1945年昆明“一二.一”运动,吹响了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在全国

范围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的基本口号是:“发对内战,争取自由”

111.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

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文献是:《对时局的意见》

112.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开始最早的是:辽沈战役

113.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是:淮海战役

114.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

起:渡江战役

115.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两个务必”要求的会议是:七届二

中全会

1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致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基础是:人民民主主义 117.统一战线中存在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

118.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在: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词中

119.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的是:民盟异界三中全会

120.组成人员主要是文化教育出版界知识分子的民主党派是:中国民主促进会

121.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石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

国,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123.第九章

124.1、1956年4月毛泽东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经验,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的著作是:《论十大关系》

125.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调

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126.3、1955年底在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中断问题的领导人是:毛泽东

127.4、毛泽东在《关于证券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任务中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

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28.5、“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毛泽东提出这一重要思想是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29.6、中共八大确定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

步前进

130.7、毛泽东把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

论述的著作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31.8、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陈云

132.9、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33.10、1956年4月,毛泽东首次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著作是:《在中央政

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134.11、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的口号是:向科学进军

135.12、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136.13、毛泽东在1956年12月的一次谈话中所说的“新经济政策”是指:可以消灭了资本

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137.14、1958年兴起的人民公社的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

138.15、“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文汇报》发表 139.16、1957年10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

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40.17、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

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41.18、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受批判的是:彭德怀

142.19、周恩来明确提出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是: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 143.20、在中共八大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的领导人是:邓小平

144.21、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的领导人是:刘少奇

145.22、1957年冬季揭开了“大跃进”序幕的事件是: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改良土壤

为中心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

146.23、1956年1月,错误地提出“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观点的文件是: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

147.24、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48.2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是在:1971年

149.第十章

150.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51.2、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国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

152.3、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文件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53.4、中国共产党售出提出“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是在:十五大

154.5、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55.6、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是在:198

3年10月

156.7、1980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地设立:经济特区

157.中共十二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到20世纪末的目标是: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翻二番,达到

小康水平

158.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59.把三个代表马哲,毛思,邓论,写入党章的是:十六大

160.中共十三大最主要的贡献是: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初级阶段理论

161.完整概括中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中共十三大

162.中共十四大最主要的贡献是: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63.把邓论和马哲毛思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代表大会是:中共十五大

164.经过15年的谈判中国正式加入贸易组织:2001年12月

第二篇:近代史纲要单选电子版

第一部分 单选

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最主要的是进行军事控制。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入侵中国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江宁条约》。

3.清政府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4.圆明园被烧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5.资本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是在《马关

条约》签订之后。

6.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第一次鸦片战争。

7.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8.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是既

相区别,又相联系。

10.1898年在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美国。

11.19世纪末,列清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其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反侵略斗争。

12.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海国图志》。

1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

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14.太平天国封王建制的地方是永安。

1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是《资政新篇》。

16.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天京事变。

17.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18.洋务派举行近代军事工业的首要目的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9.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是北洋水师。

20.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是洋务派。

2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2.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23.戊戌维新运动是白的主要原因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

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4.《天朝田亩制度》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农民土地问题。

25.《资政新篇》的性质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

26.《资政新篇》的致命弱点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27.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8.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29.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30.“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

31.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要不要以改革手段推翻清政府。

32.清末保路运动是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运动。

33.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覆灭的时间是1912年2月1

2日。

3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35.特殊

36.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7.袁世凯建立的北洋军阀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8.在第一次护法运动中,西南军阀与孙中山“合作”的真实意图是借助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

39.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历史事件是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

40.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41.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

动。

4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43.五四运动后期的中心在上海。

44.五四运动后期的主力是工人。

4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上海。

46.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47.中共第一次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

48.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49.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50.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革命同意战线形成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51.黄埔军校与一切旧军校的根本区别在于注重政治教育。

52.北伐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取得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是汉口、九江人民收

回英租界。

53.国共合作第一次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的标志是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

变。

54.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五四运动。

55.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统治的标志是东北易帜。

56.国民党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

57.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封建经济。

58.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是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

59.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确定的方针是土地革

命和武装斗争。

60.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要错误是在八七会议。

61.建设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是三湾改编。

62.对1927年后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的是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63.毛泽东在1927年8月中国中央紧急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著名论断是须知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64.带领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前三次“围剿”的是毛泽东、朱德。

6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66.1931年9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成立,负总责的是博古。

67.中央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是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68.成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遵义

会议。

69.“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

70.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卢沟桥事变。

71.标志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事件是“一二·九”运动。

72.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扭转时局关键的事件是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73.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事件之一是国民

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74.抗战初期,造成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溃败的根本原因是片面的抗战路线。

75.标志着国民政府抗战正常发生转变的事件是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76.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平型关战役。

77.相持阶段人民军队在华北对敌人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战役是百团大战。

78.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加强政权建设。

79.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80.整风运动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

81.党内反复出现“左”和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是主观主义。

82.提出“精兵简政”政策的是李鼎铭。

83.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于中共七大。

84.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9月3日。

85.抗战能够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全民族的抗战。

86.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为战略相持阶段是在武汉会战之后。

87.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的方针是独裁、内战。

88.国民党军挑起全国性的内战是在1946年6月。

89.标志和谈之门被国民党全部关闭、国民关系彻底破裂的是国民党逐出中共驻

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

90.中国共产党指出,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是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

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

91.中共中央领导解放区军民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是在1947年2月。

92.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

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93.解放战争时期,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的文献是

《中国土地法大纲》。

94.控

95.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的是民盟一届三中全会.96.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基础的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

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97.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覆灭是在1949年4月23日。

98.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河北西柏坡村。

99.控

10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

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101.《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关于国体和政体的规定。

102.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的是《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03.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的是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

10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05.祖国大陆基本解放和各族人民实现统一的标志是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

放。

106.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07.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彻底消灭的时间是1953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108.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渠道是没收官僚资本。

109.建国初期从根本上稳定物价,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重大措

施是统一全国财经工作。

1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而召开的会议是七届三中全会。

111.“三反”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

112.中国军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最重要原因是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到中国

安全。

11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是指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新中

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11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原则是自愿、互利。

116.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政策是赎买。

11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11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工业化、现

代化事业建设。

119.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在1956年中共

中央书记处会议。

120.《论十大关系》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21.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于《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22.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23.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124.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应该是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

125.造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一失误的思想根源是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

用,忽视客观规律。

126.党和政府第一次想全国人民提出实现“四个现代胡”奋斗目标是在第三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127.文虎大革命的导火线是《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128.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失败的事件是林彪反革命集团策

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129.毛泽东在1975年底发动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其根本

原因是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30.为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事件是天安门事件。

131.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32.十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最大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3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

134.邓小平强调: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实事求是。

135.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事件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

论。

136.标志着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恢复和确立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37.邓小平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38.标志着党的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139.1979年中央对国民经济提出的方针是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140.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会议是十二大。141.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正式制定于中共十三大。142.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3.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144.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系统阐述的是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

上的讲话。

145.十六大在党的理论建设方面突出的贡献是把“三个代表”作为党的指导

思想写入党章。

146.中国特色赎回注意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147.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八荣八耻。

148.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49.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会议是十六届三中全会。

多选

1.近代,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2.1858年,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国家是:英国、法国、美国、俄国。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列强达成的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4.西方列强在华的经济掠夺手段包括: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削中国关税自主权;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7.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革命性最强;相对集中;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

8.第二次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西方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

9.火烧圆明园的外国列强是:英国;法国。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1.“三讲”教育主要指的是: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12.中共中央派到东北领导抗日的领导有:杨靖宇;赵一曼。

第三篇: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单选】

1、不同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西方与非西方对垒原因:第一、权力、军事、经济的斗争;第二、文化上的差异在社会各项制度中,经济制度起决定性、根本性作用2、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制度特点(P17-P19);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的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发展(P23-P24);文化大革命期间,“革命委员会”代替国家政权机构

3、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工农联盟为基础)、人大制度

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人们民主专政主张的文献:《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4、建国初期,行使国家元首职权: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建国初期,我国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5、我们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机关体系中首要地位:国家权力机关

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人大)

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向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转变始于:1954年

亚里士多德指出任何国家都有三类机构作为构成基础:行政机构、审判机构和议事机构

国家机构设置原则: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议行合一、民主集中制

6、国家行政的性质:立法性活动国家行政的客体: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无论是“三权分立”还是“议行合一”,国家行政强调:执行性

行政法规称为:条例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地方行政法规职权始于:1979年

公务员制度建立于: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时间:2006年;公务员考核重点:绩

职位分类是指:以“事”为中心的分类

7、我国国家结构形式:复杂单一制(实行法治统一化)

由共和国、州、省、邦等成员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属于:复合制(主要形式:联邦制)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区别:是否实现中央和地方分权制 单一制: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韩国、朝鲜等

复合制:俄罗斯、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苏丹、印度等

君主制国家元首产生:世袭元首有单一元首和集体元首之分 元首兼任政府首脑:总统制国家(美国、选举团选举产生)议会制国家元首:不行使国家行政权

人民直接选举产生、通过议会任命政府首脑:法国“虚伪元首”:德国

最早出现选举制的国家:雅典

8、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超过:10年(2届)

国家主席、全国(地级)人代、自治区(县)人大常委会、政协各级委员会任期:5年

城市居委会、村民委员会任期:3年 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以来县级政府的任期变化:2年、3年、5年

9、第一部选举法时间:1953年 选举制度原则(P52-P55);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渊源于:革命根据地的选举制度1979年选举法:直接选举范围扩大到县、自治县

1982年第一次修正第二部选举法:“人民公社”改为“乡、民族乡”

1995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选举法: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代名额 农村:城市=4倍

直接选举区域:不设区的市、直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

直接选举联名推选代表候选人:10人直接选举中,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公布时间是选举前:5天以前选举委员会公布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20天以前经登记确认的选民(按选区登记)资格:长期有效差额选举:1/5至1/2其他选民接受委托代选民为投票不超过:3人

10、全国人代和地方人代选举经费:国库开支第一届全国人代:1954年

国家主席职权(P122-P124)(年满45周岁);主席、副主席缺位时,全国人大补选暂代主席职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人大临时会议法定人数:1/5以上全国人代

全国人代总数不超过:3000(出席人数最低2/3)乡级人代基数:40;县级:120;设区的县、自治州:240;省、自治区、直辖市:350;少数民族代表12%;妇女代表不低于22%

人代联名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30名以上宪法修改案:1/5以上人代联名提出,2/3以上通过

人代提出本级人大议案(联名推荐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成员、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候选人):10人以上(县级);20人以上(设区的市和自治州);30人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

决定提出的议案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全国人大会议主席团(临时性机构);主席团提名(P74),决定事项(P75);各级地方行政首长副职产生:本级人大;向人大做工作报告的机关(P76)

全国人大职权:任免权(P74);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制;

11、罢免:全国人代联名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县级以上人代罢免):1/10以上

设区的市、自治州联名罢免本级检察院检察长候选人:20人以上

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名罢免本级法院院长候选人:30人以上

县级人代:50人以上(罢免要求印发原选区选民)乡级人代:30人以上

罢免村委会成员:1/5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并半数通过

12、人代保障措施(P65-P66);省人大期间,省长不能担任职务时省人大常委会有权:从副省长中决定代省长

乡级人代涉及机构:乡级人大主席团、人大主席、副主席、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注:不包含人大常委会)县、乡两级人大选举的机构:县级和乡级选举委员会

县级人大不设:专门委员会乡级人大不设:人大常委会

13、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立法权、决定权(P79);三审交付表决;任免权(P80);监督权(P88)

分配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的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全国人大事项通知代表的时间为会议举行前的:1个月以前

常委会联名提出对国务院的质询案:10人以上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提名权:全国人大主席团 委员长会议(提出的议案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直接审议):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

决定地方人民政府除行政首长和副职以外的其他组成人员:本级人大常委会

主持县级以上地方人大预备会议:本级人大常委会

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的审查人代选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通过:2006年

14、国务院职权(P131-P134)批准民族自治区域界限变动;

国务院的前身是:政务院;规定设置国务委员:1982年宪法

领导权: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职权的具体划分

常务会议(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全体会议成员(P150); 政府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重大事项、批准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规章;

国务院直属机构(P144);组成机构(P143);办事机构(冠以“国务院”字样)(P144);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P145);直属特设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的职责);

领导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秘书长政府行政会议又称:行政首长办公会议

最能体现地方政府运作的会议:政府会议、政府行政会议、政府扩大会议

国务院结构体系中,独立执行公务原则:审计署

应设立审计机关的地方政府:县级以上政府政府的核心要素:职能政府职能转变动向:扩权强县 城市政府体系的骨干和主体:地级市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乡、民族乡、镇的建制决定权和区域划分权授予:省、直辖市人民政府

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权力最高机关:中央人民政府

各级行政首长在本级人民政府工作中的“三权一责”:全面领导权、人事提名权、最后决定权、全面负责任 1954年:撤销地方大行政区省级政府被赋予制定地方行政法规职权始于:1979年 中央和地方关系中主导性:中央和普通行政区域的关系模式 ;经济关系的核心:财政

中央和地方关系趋势:监管和执法机构的垂直管理

新人民政府领导人产生后,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其他组成成员时限:2个月

2007年4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日期:2008年5月1日

财政改革根本方向:建立富有弹性的财政收入体系分税制推行年份:1994年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种:增值税(央75%、地25%)、资源税、证券交易税(五五分享)

15、“一国两制”(1982年邓小平提出)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障:坚持一个中国

中央政府在特区的权力(P216-P217);特区的法律地位(P215-216)港(澳)出席全国人代条件: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

特区行政长官缺位时,新长官产生期间:6个月(港);120日(澳)

特区行政长官的决策咨询机构:行政会议(港);行政会(澳)

特区行政长官就任时申报财产对象: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

特区行政长官任职资格:满40周岁、居住满20年;(注:港 特区官员为15年)

港行政长官短期不能履行职务时,代理其职务的依次:政务司长—财政司长—律政司长

第三任港 特区行政长官产生:一个选举委员会选出后由中央政府任命

特区行政机关主要官员由行政长官提名,报请任命机关:中央人民政府

特区立法会(立法机关)议员权力:质询、立法提案、豁免 特区立法会对行政长官的弹劾案:1/4联合(港);1/3联合(澳)

特区立法主席任职资格在特区居住满:20年(港);15年(澳)

非中国籍的港永久居民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港永久居民当选港立法会议员比例不超过全体议员:20%

港 自行招聘全体职员的部门:廉政公署(直接对特区行政首长负责)

决定特区进入紧急状态:全国人大常委会

16、少数民族居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2%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内部矛盾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而产生的口号:名族自决权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 社会主义国家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批准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批准权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

自治州、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设立、增加等的批准权属于:上一级人民政府

上级国家机关答复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上报要求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的决议等的期间是收到报告之日起:60日内 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决定权和区域划分权属于:省、直辖市人民政府

必须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

经国务院批准自治地方可组织:公安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于:1984年

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自治区有:5个省级自治区数量:5个

第一个县级自治区:1950年 甘肃省天祝自治区

第一个专区级自治区:1950年 西康藏族自治区

最早(晚)成立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1947年(西藏1965年)

17、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修改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起决定性意义:依法行政)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解释的的权利:司法解释权法律援助制度始于:1994年

按民主集中制原则组成的集体审判案件的制度:合议制度

审判组织形式:独任庭(适合第一审的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的刑事案件)、合议庭(临时组成)、审判委员会陪审员文化程度:大学专科以上

律师分类:专职、兼职、特邀;资格(P262)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1年

公安拘留疑犯后需通知其家属和单位的时限:24小时

18、检察机关内部领导体制:民主集中制(讨论和决定重大案件和问题时)、检察长负责制

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关系:领导与被领导

由检察机关交法院,由法院对犯人定罪的工作:公诉

检察官的任职条件(P257-P258);地方各级检察院院长的任免:由本级人大选举,报上级人大常委会批准 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任免权:本级检察长

19、公证员最低年限:25周岁法官、陪审员最低年限:23周岁 20、现行兵役制度主体:义务兵役制(始于1955年7月,之前为志愿兵役制)

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2年战时特殊情况可征入伍年龄:36~46周岁

义务兵转志愿兵的批准:团级以上(设立军队政治机关)志愿兵服兵役的期限:不超过30年,不超过55岁 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最高军事统率机构)里负责部队作战指挥、管理和训练工作:总参谋部负责干部工作的政委要求:5年以上党龄 ;连级设:政治指导员营级设:政治教导员团级设:政治委员 军衔制度始于:1955年;最高军衔:上将;军官军衔:少尉到中尉 3年;士兵的最高军衔:六级士官

行政职务上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政治委员制度

“三湾改编”确立我国军政治工作的制度:党支部建在联队制度

七大军区:沈阳、北京、济南、兰州、成都、广州、南京警备区:上海、重庆、天津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时间:1993年

21、党在人民民主专政地位:领导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

党作出决定不设中央主席设总书记是在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党的全国人代和他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全代会召开周期:5年

党全代会调整和增选中央委员及候补的数额不超过各自总数的:1/

5党全代会闭会期间,最高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召集:中央政治局

党地方各级(中央)委员会书记、副书记产生:地方各级(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

中共中央委员和候补(党的全代会决定)必须有:5年以上党龄

党内处分: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不超过2年)、开除党籍(决定权属于中共中央政治局)省、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机构数量:55个左右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必须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

县党委、政府的工作机构限额按县的分类确定:一类县:30个左右;

二、三类县:25个左右;四类先:20个左右

决定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党代会:中共十四大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于:2003年

22、多党合作前提:坚持中共领导;实质:团结合作;政治形势和组织形势:人民政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劳动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1949年上海成立,“发扬民主精神,推动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的民主党派:中国民主促进会

创立于美国:中国致公党23、1949年第一届政协(主席:毛泽东)代行国家权力机关职权;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政治协商会议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每年至少举行1次;政协委员会全国对地方、上级对下级关系:指导 建国初期人民政协属于:具有党派性的阶级联盟

24、职代会属于: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

负责职代会闭会期间日常工作的机构:工会

职代会对企业行政人员的民主监督是:群众监督

25、村委会召集村民会议条件是提出的村民占本村村民:1/10以上

村委会设立、撤销分为调整批准权属于:县级人民政府

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产生:村民直接选举

制定村民委员会具体选举办法的机构:省级人大常委会

第一次明确提出在基层自治组织中建立四项民主制度的是:1994年《全国农村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指导纲要(试行)》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委会组织法》通过于:1989年

城市社区的范围:城市居委会的辖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居民委员会的建立、撤销等决定权属于:不设区的市或者市辖区人民政府

第四篇:华科2018年近代史单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

A.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

B.商业经济 C.工业经济

D.个体经济 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C)

A.封建宗法制度

B.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C.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封建等级制度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C.《虎门条约》 4.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B)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四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80年代 5.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的目的是(C)

A.帮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

B.保证东方国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

C.让东方国家成为自己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

D.进行探险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C)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黄爵滋 7.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经济是(C)

A.地主经济

B.皇权经济

C.自然经济

D.手工业经济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D)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关于近代的开放通商口岸说法正确的是(C)

A.截止到1861年近代中国开放的口岸已达15个

B.近代口岸开放后中国丧失了对该口岸的行政主权

C.开放的顺序都是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

D.在19世纪60年代前通商口岸集中在长江流域 10.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D)

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B.军事指挥的失误

C.战争准备的不充分

D.腐朽的封建主义同新兴的资本主义相对抗 11.《马关条约》的签订对欧美列强最直接的影响是(D)

A.改变了列强的侵华计划

B.改变了列强在华力量的对比

C.加强了列强联合对日的决心

D.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2.由私人投资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B)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清末“新政”期间

13.清政府在19世纪设立的办理外交、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是(B)

A.外务部

B.洋务局

C.总理衙门

D.同文馆 14.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D)

A.损坏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

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

D.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1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变化是(A)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C.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D.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16.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C)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17.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B)

A.中国的封建顽固势力相当强大

B.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D.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日趋成熟

18.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标志是(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晚清有御史上奏折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C)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20.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B)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积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1.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B)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与顽固派进行辩论

D.率兵收复新疆

22.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一个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改革纲领是(C)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兴国土地法》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23.戊戌变法运动的突出历史功绩在于(C)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行了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

C.促进思想启蒙

D.极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4.中国近代资本主义(C)

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上分布基本相同

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刺激下产生的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5.天京变乱说明的最基本道理是(D)

A.农民阶级的领袖缺乏革命的进取心

B.农民政权内部的斗争不可避免 C.农民阶级绝对不是一个先进的阶级

D.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2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

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整体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27.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C)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反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符合 28.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根本原因是(D)

A.“新政”只是骗局,从来没有真正实行

B.清政府借“新政”之名增加税收,引起人民反抗

C.列强反对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

D.“新政”不能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29.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

A.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0.“二次革命”的导火线是(A)

A.宋教仁被刺

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C.袁世凯称帝

D.张勋复辟闹剧 31.武昌起义成功后,建立的政权是(A)

A.湖北军政府

B.湖北咨议局

C.中华民国政府

C.南京临时政府 32.三民主义的核心是(B)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创立民国 33.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D)

A.帝国主义的破坏

B.南京临时政府的涣散和软弱

C.袁世凯的政治欺骗和军事压力

D.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4.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失败的共同原因是(D)

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孙中山高举反复辟旗帜

C.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

D.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5.使孙中山对军阀势力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得出“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的结论是在(D)事件之后。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反张勋复辟

D.护法运动 36.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D)

A.清政府已无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

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 37.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政治体系的第一个文件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38.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40~60年代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是(D)

A.割地的面积

B.赔款的数额

C.开放的口岸

D.列强办厂的特权 39.20世纪初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在中国的(A)

A.东北地区

B.山东半岛

C.东南沿海

D.长江流域 40.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是(D)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

C.民国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

41.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的(C)

A.南京政府

B.武汉政府

C.北洋政府

D.军政府

42.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一场世界性的严重的(B)

A.政治危机

B.经济危机

C.财政危机

D.粮食危机

43.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与1926年7月开始进行的北伐,在人民的支持下(B)

A.完全击溃了北洋军阀的主力

B.基本上击溃了北洋军阀的主力

C.完全击溃了蒋介石部队的主力

C.基本击溃了阎锡山的主力 44.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是(B)

A.附属战场

B.主战场

C.次要战场

D.从属战场 45.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A.国家政权问题

B.思想建设问题

C.革命道路问题

D.革命途径问题 4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47.民主和科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一面大旗,受此影响最大的是(A)

A.广大青年

B.无产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工农群众 48.最能完整地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D)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49.五四运动很快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D)

A.上海工人觉悟高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50.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最主要的依据是(D)

A.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口号

B.十月革命影响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C.青年学生领导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51.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的特点在于(B)

A.无产阶级政党登上了历史舞台

B.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态度

C.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D.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52.中共一大开幕的日期是(A)

A.1921年7月23日

B.1927年7月1日

C.1921年7月1日

D.1927年7月23日 53.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C)

A.实现共产主义

B.加强无产阶级国际团结

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54.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C)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三民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中共三大决议 55.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A)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B.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C.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破裂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破裂 56.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A)

A.南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57.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A)

A.遵义会议

B.八七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58.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存在的“左”倾错误是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它是(C)

A.翟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

B.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

C.王明的“左”倾教条错误

D.李德的主观主义错误 5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得到农民衷心拥护的原因是(D)

A.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

D.进行了土地革命 6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是(A)

A.广大的农村

B.中心城市

C.沿海工业基地

D.偏远的边疆地区 61.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

A.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B.兵民是胜利之本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62.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C)

A.合法斗争

B.秘密斗争

C.武装斗争

D.经济斗争 63.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B)A.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海路丰革命根据地

D.陕北革命根据地

64.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性质是(A)

A.工农共和国

B.人民共和国

C.民主共和国

D.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65.在“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组织中(D)

A.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各占1/3 B.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民主党派各占1/3 C.共产党员、中间派、知识分子各占1/3 D.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1/3 66.东方会议后,日本制造了臭名昭著的(C)

A.二十一条

B.《对华政策纲要》

C.《田中奏折》

D.近卫声明 67.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事变是(C)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8.日本占领南京后,制造震惊世界的大屠杀,被杀害的中国人达(C)余万

A.10

B.20 C.30

D.40 69.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明确规定:以(A)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A.减租减息

B.三三制

C.大生产运动

D.精兵简政

70.为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创造了前提,成为扭转时局关键的是(A)

A.西安事变

B.南京事变

C.武汉事变

D.广州事变 71.毛泽东认为: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具有(C)地位

A.重要

B.战术

C.战略

D.次要 72.抗日战争胜利后初期,中共的主要政治任务是(C)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展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73.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的战役是(A)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忻口大战

74.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八路军)的正、副总指挥是(D)

A.聂荣臻、彭德怀

B.朱德、叶剑英

C.任弼时、彭德怀

D.朱德、彭德怀 75.《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D)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76.重庆谈判的焦点问题是(A)

A.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 B.要不要和平建国的问题

C.实行宪政、结束训政的问题

D.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的问题

77.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在于(D)

A.影响战略决战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7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D)

A.如何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B.如何解决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的问题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79.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C)

A.北平

B.延安

C.西柏坡

D.上海 80.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国民党(B)

A.撕毁《双十协会》

B.进攻中原解放区

C.进攻上党地区

D.撕毁停战协定 81.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B)

A.孟良崮战役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82.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D)

A.张治中

B.蔡廷锴

C.杜聿明

D.傅作义

83.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针对的是(D)

A.打垮国民党的历次反革命军事围剿

B.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等反共浪潮

C.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D.内战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方面占有明显优势

84.在西柏坡村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A)

A.“两个务必”

B.“双百方针”

C.“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D.“四马分肥” 8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B)

A.1948

B.1949 C.1956

D.1953 86.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B)

A.党的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三届四中全会 87.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B)

A.1949~1959

B.1956~1966 C.1959~1969

D.1976~1986 88.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时间是(C)年

A.1949

B.1953 C.1956

D.1955 89.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指(B)年 A.1956~1966

B.1966~1976 C.1976~1986

D.1986~1996 90.(A)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1956

B.1953 C.1949

D.1954 91.1953年,中国选择的工业化道路是(B)

A.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B.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D.自由工业化道路 9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D)

A.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B.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93.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A)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A.重工业

B.轻工业

C.服务业

D.农业 9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D)年提出的A.1950

B.1951 C.1952

D.1953 95.(A)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A.1950

B.1949 C.1951

D.1952 96.社会主义改造是(B)方面的变革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97.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B)方针

A.互助合作

B.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C.自愿互利

D.典型示范 98.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D)因素在政治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A.非社会主义

B.资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99.(A)年,中共八大召开

A.1956

B.1957 C.1958

D.1959 100.(D)在1956年,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问题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陈云

D.毛泽东 101.(B)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A.1963

B.1964 C.1962

D.1965 102.(B)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1970

B.1971 C.1972

D.1973 103.20世纪50年代,突破传统观念,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是(D)

A.邓小平

B.周恩来

C.毛泽东

D.陈云 104.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的指导方针(A)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政治突出,一枝独秀

C.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结合 D.文艺为工农兵服务 105.1957年,针对国际和国内出现的问题,(A)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朱德 106.1957年4月,中共中央开展了(A)

A.整风运动

B.社教运动

C.纠“左”运动

D.大跃进 107.A)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1954

B.1957 C.1958

D.1955 108.我国在(A)会议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A.三届人大

B.四届人大

C.八大

D.八届九中全会 109.1975年,(A)着手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叶剑英 110.(A)年,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A.1976

B.1977 C.1975

D.1978 111.(B)年,邓小平等人领导和支持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A.1977

B.1978 C.1979

D.1976 112.(D)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A.1979

B.1980 C.1981

D.1982 113.1979年1月1日,中国和(A)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114.中共召开的(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A.十一届六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央工作会议

D.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115.(B)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选举江泽民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A.1988

B.1989

C.1990

D.1991 116.党的(B),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117.(A),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A.十四届六中全会

B.十四届五中全会 C.十五届一中全会

D.十五届五中全会 118.(B)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A.2000

B.2001 C.1999

D.2002 119.(C)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A.2002

B.2004 C.2003

D.2001

第五篇: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

手工工场生产。

(2)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和产品市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其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5、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⑴军事侵略

A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840年,与英国签订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与俄国签订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6年英法发动 济命脉。

A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5口岸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开放10个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天津口岸。

B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一是形成对这个近代工业的垄断,二是迫使清政府举借外债,以还赔款,三是在中国设立银行,使之成为对华输出资本的枢纽,四是控制中国的近代交通运输业,五是给中国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⑷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较早的期刊有:中国丛报,北化捷报(字林西报)、广学会的《万国公报》。

6、为什么1840年 B、中国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力量。

C、中国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既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D、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并且同封建主义和资本-帝国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E、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F、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9、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两大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矛盾的运动贯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

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10、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

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

(3)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11、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1)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2)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重工业严重依赖外国资本主义。(3)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4)与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只有完成 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3、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形成:诞生在外国在华企业中,比中国资产阶级年龄和资格更老,社会基础和社会力量更大。

特点: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③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所以,中国工人阶级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

14、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屡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是: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

(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15、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观念,产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其表现和过程是: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

2、怎样评价《资政新篇》?

性质:1859年,“干王”洪仁玕回到天京提出《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内容:政治上,禁党朋,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学习外国科学技术,在思想文化上,提出设新闻官,改革弊政;外交上,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

评价:《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不代表农民阶级运动的本来方向。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3、简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和封建等级制思想的的滋生

(3)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实质缺乏理性的认识。

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4、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1)兴办近代企业,最早的是军用工业。(2)建立新式海陆军(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5、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从规模、持续时间(14年之久)、影响的深度上看,均大于以往历次农民起义。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各地各族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1)最高峰: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2)新特点:《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 坚炮利”,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通过扶植洋务派,达到控制和操纵清廷的目的。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清朝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的阻挠也是原因之一。

7、试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这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转变。

8、维新宣传变法维新的活动:

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

9、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内容:

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10、简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1)主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自身的阶级局限(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这是根本原因)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2)具体原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经济上没有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思想上借孔子之名 “托古改制”。●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一直幻想西方列强帮助自己变法维新。●脱离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害怕人民群众。

(3)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 吹民权,提倡设议院,主张用君主立宪制来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尽管维新运动未能成功,但在(新的角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进化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形成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并对近代教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3、试述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王朝,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但是,民族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在理论上解决了革命目的问题。但是,民权主义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但是,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4、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革命党人和中同盟会会员担任着政府重要部门的主要职务。

(2)在实行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3)南京临时政府内政外交方面的局限性。一是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

5、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甚至压制人民的革命行动。

(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同盟会的组织松懈,派系纷杂。辛亥革命后,有的主张解散同盟会,有的另建党派、自立山头。“革命军起,革命党消”。

失败的原因和经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以及由此而来的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使辛亥革命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辛亥革命只推翻一个清朝政府,而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7、北洋军阀统治

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制度;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文化思想方面,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8、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1)发动“二次革命”和组建中华革命党: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黄兴等宣布讨袁,南方部分地方响应。坚持两个月后失败。孙中山逃亡日本在东京正式成立中华革命党。

(2)发动护国战争。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

(3)发动护法运动:为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和《临时约法》孙中山两次发动护法运动。

1917年发动(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3、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局限性?

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也存在明显的缺点。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其目标就难以实现。

(3)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这种看问题多方法,影响了运动后来多发展。

4、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对影响

(1)经济文化落后对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5、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随着(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一方面,工人阶级运东促进知识分子寻找同其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实际斗争中逐步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中国革命逐渐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8、早期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有哪些特点?

(1)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 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蔡和森给毛泽东的信探索了建党的问题。

(4)上述方面的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创建统一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准备了条件。

10、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1)是直接承继列宁主义而来,没有受到修正主义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科学社会主义。

(2)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党,是一个区别于 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1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民主革命纲领内容: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这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13、14、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

(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15、国民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1)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

● 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主观原因: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缺乏革命经验尤其是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的经验,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的代表虽然在这次大革命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出了

一些错误的主意。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对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

(2)意义:尽管失败了,但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场革命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的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2、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1)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主要靠控制金融、商业投机、垄断工业,挤压排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后。

综上所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代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因此,在当时,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

5、南昌起义的意义: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 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其他同志一起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阶级路线表述为: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8、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毛泽东1928年10月和11月,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城乡分立,军阀割据、国家大等)

(2)国民革命的影响。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

9、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先后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左”教条主义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

(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10、王明“左”倾主义的主要错误和危害

(1)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2)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3)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方针 ⑷在反“围剿”的军事斗争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方针

⑸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方针 危害:使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又一次陷入困境。

11、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

内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 意义:

(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作出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12、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

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产资源。● 在关内,对华北和华中的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还大肆掠夺占领区的土地及农产品。

(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目的是泯灭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维护其殖民统治。

(4)损失数字: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 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 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多亿美元。

3、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起因: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过程和口号: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代表性口号)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意义:(1)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事变的发生: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及意义: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 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5、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12月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6、(1)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2)对抗战在全局上逐渐趋向消极,保存实力;同时又限制、打击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制造了反共“磨擦”事件。

(3)对外蒋介石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9、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八路军、新四军采取“基本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抗日游击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阻止了日军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促使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

(3)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敌后战场,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这种全面的消耗日军,便赢来了战略反攻。

10、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大后方抗日民主运动与抗日文化工作有哪些?

(1)1938年初,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中国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参政会;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2)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开展国统区进步文化工作,推动和参与文化界抗战团体的组建和发展。

(3)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1)中国抗日战争形成两个战场。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

(2)两个战场是战略上的相互配合的关系。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

(1)含义: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既统一,又独立。

(2)具体运作:●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3)目的和实质:目的是保持并发展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1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1937年8月洛川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体现了中国

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彻底的抗日纲领。

(2)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维护统一战线。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等方针,并身体力行贯彻执行。

(3)坚持持久战方法,并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抗日游击战战略的确定,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初期的英勇抗战和相持阶段到来后成为主要战场。

14、试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内容和意义。

(1)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其内容是分析了:

●特点: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

●前途和规律: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这一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进程和方针: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坚持持久抗战方针,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乃至最后取胜。

(2)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

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15、怎样认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1)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2)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三方面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3)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针对其两面政策(既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共产党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应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不破裂统一战线为底线。

16、延安整风运动及其意义。

20世纪4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1)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2)意义:

● 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党范围确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 在整风运动基础上,1945年中共七大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17、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内容:1940年前后,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1)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和特征:指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五四运动以后已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2)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提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意义:

(1)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2)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18、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1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同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最大的区别。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抗战胜利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

结,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2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2)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3)开始以大国身份直接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国际协调。中国国际地位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提高。1942年1月,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4月,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形成了美苏两级的政治格局。

2、为什么喊出“必须打败蒋介石,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口号?

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代表中共提出了这样的论断。

(1)必须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反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只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才能解放和中华民族的才能真正独立。

(2)能够打败蒋介石: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较量。

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4、解放战争期间,土地改革给解放区的新面貌:(1)广大农民更加相信和拥护共产党

(2)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经济面貌明显改观

(3)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人民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5、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的原因: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使更多民众期望破灭。(2)国民党违反民众意愿,实行内战。,加大对人民的掠夺。

(3)国民党的内战,迫使人民各阶层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集体做你死我活的斗争。

6、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

(1)标志: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2)特点:解放军在数量并未占优势(敌我军事比为三比二),便发起全国性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

去。

7、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的?

(1)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 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心走人民革命的道路,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同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一道参加建立新中国的各项筹备工作。

9、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其主要内容是: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0、《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的?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

(1)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2)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都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4)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1、政协《共同纲领》有哪些重要内容?

在1956中国年 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

(2)人民的广泛参加: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3)国际的帮助: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3、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

(1)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3)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总括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分述的意义: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在历史上(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10、四马分肥:企业利润分: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分红。

1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形式和性质:(1)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

(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入股),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统归集体,按劳分配),社会主义。

1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和性质是怎样的?

特点:

(1)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政治文化上: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3)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从内外来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总体上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13、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 ?

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部分走上了初级形式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到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14、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1952年底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队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5、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出历史的必然性?

(1)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密封锁和遏制中国。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

援助中国。

总之,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十分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1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和方针?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17、试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及其意义。

(1)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意味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其特点是,●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突出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2)意义:●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这是列宁曾经设想并打算实行的方法。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设想付诸实施并取得

成功,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这样的方案。●从根本上说,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既符合于客观需要,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

18、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基础。

(1)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

下载自考近代史单选(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考近代史单选(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自考近代史第四章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三节北伐战争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一、新文化运动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

    2014年自考近代史第九章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良好的开局 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三节探索的成果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 一、中共八大前后——良好的开局 1.......

    2014年自考近代史第七章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重庆谈判 第二节解放战争 第三节建立新中国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抗战胜利后的国际格局和国内形势 1、 国际格局 (1)帝国......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推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 b ) A、魏源 B、林则徐 C、龚自珍 D、姚莹 2、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 a )A、帝国主义和中华......

    2014年自考近代史第六章5篇

    第六章抗日战争` 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第三节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

    ....... 全国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试卷及答案范文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 2016最新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年4月-真题以及详解 一 单选 1. 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 )。 A.三元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