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文苑学校 听段惠民报告有感(张刚)
听段惠民报告有感
张刚
近日,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提高班主任素养研修班”的学习,获益匪浅。短短一天时间聆听了全国十佳班主任濮阳市油田第十五中学段惠民老师的报告,段老师的报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幽默风趣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教育案例,发人深省,促人反思。下面就此次培训,把几点深刻体会写出来,和各位同仁交流,以期更大进步。
教师的收入一般都略高于民众的平均收入,事实上教师更倾向于从社会地位上而非经济地位上来获得尊严。教育本身不是发财的工作,它是一个良心职业。带着良心去教书,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教育良心,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具备的品格。
再就是蹲下身子去看待学生,这就是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把学生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人”。长期以来,我们常常站错了位置,总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育者。但现在我们明白了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更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这样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理性认知的堆积”。我们给予孩子们的不单单是知识,更是做人的准则。尊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和前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老师需要尊重,实际上学生更需要尊重,因为他们的心理不够成熟,不愿意听逆耳的说教,遇到挫折时更需要老师一个关爱的微笑或一句温馨的言话。若学生的心理上和人格能得到老师的尊重,他们反过来就会更尊重老师。教师只有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才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才能达到师生之间的融合。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放下的是师道尊严,收获的是一颗又一颗信任、善良的孩子的心。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教育者的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段惠民老
师讲了一个“永远的秘密”的案例。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否太复杂了,为了教育一个“偷东西”的孩子,开班会、选小记者、到监狱做采访、写采访报告、再开班会,最终才把真正的教育目的达到。其实我们认真想一想,这期间教师的引导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做人。学会用故事教育学生,把空洞的理念转化为丰富多彩的活动,把教育做成震撼灵魂的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师的工作不是填满水桶,而是点燃让生命燃烧的火焰,给学生希望、光明、信心,而不是失望、绝望、和恐怖。段惠民老师说: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桂老师说:爱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学生需要的是雪中送炭的爱,恰如其分的爱,因为爱生智慧。恭敬而虔诚地爱惜生命,不要去践踏、折磨、摧残,这样的教师功德无量。
静下心来教书,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我们自己。
第二篇:听段惠民老师报告有感
听段惠民老师报告有感
穰东镇仲景学校:房合顺
我于2016年11月5日在邓州市影剧院听取了段惠民老师的讲课,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悟颇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感悟如下:
静静的聆听了段老师的报告《感悟生活的教育智慧》,居然发现我的好多想法都与段老师的相似,当然我的肯定不及段老师那么投入和一针见血。他老的讲座让我真正见识了一个班主任精彩。生动有趣、诙谐幽默,掌声和笑声不断,虽然有着表演的成分,但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对班主任工作的那份热爱,以及热爱之下产生的那份激情
段惠民老师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他说其“小”是一种谦虚,听了他的讲座后,感觉到他哪里是“小”,展现的分明是一种大智慧嘛!他书写的一幅对联:身为乡村小教师,心系教育大事业。这才是他真实的写照。他主讲的题目是“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什么?多少次在心里问自己,多少次为此而伤心不已。今天,通过聆听段惠民老师的讲座,让我真正明白教育就是把“人”当做“人”来培养,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人”。而教育诸多悲剧的产生就是没有把“人”当做“人”来教育。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态度就是“想大问题做小事情”,而段惠民老师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听他的讲座,让我真正见识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和对教育事业的炽热。听他的讲座,真的是一种享受,听他的讲座,更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学校里工作,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当老师的幸福。”而王宝祥在《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中谈到:“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当过班主任或者做不好班主任工作,那么,他不能算一个完整的好的老师,只能算半个老师。他在育人事业中所作的贡献,就有了重要的欠缺。他所体尝到的教师职业的崇高和幸福,也会留下太多的遗憾。”然而,一个好的班主任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段惠民老师在讲座中其实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这就是学习、实践、反思。“博览群书化思想,躬身践行生智慧”,如果再加上“勤于反思成名师”就更完整点。其实他也谈到了反思,只是没有总结罢了。从他讲的仅有的几个案例中,我分明看到了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和研究的。而这恰恰是成为一个名班主任的成功之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想得深”才能“做得透”嘛!
记得他讲到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告诫自己的子女:“把工作当做乐趣,人生就是天堂;把工作当做义务,人生就是地狱”,这分明不是告诉我们,要把班主任工作当成一种事业来完成吗?而事业和职业的最大区别:职业注重工作的经济价值,强调通过付出获得相应的报酬;而事业则更注重工作的社会价值,更强调通过努力而自我实现。或许,我们不能把它当做一种事业,而仅仅把它看做一种职业。我们或许不能通过这种职业拯救人,但绝不能拿这种职业来害人。如果那样,我们就不是仅仅是失职,也许会真正下“十九层地狱”的。
做班主任需要修炼,而这种修炼是一种痛苦的过程,是淬炼也是涅槃。如果真能修炼成功,我们不仅能成家亦能成佛。
说到不如做到,从教的路还有很远,但在段老师的指导下,我的工作一定会很充实,也一定会很精彩,相信自己,憧憬未来。
第三篇:听段惠民老师报告有感
听段惠民老师报告有感
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彻彻底底被这位河南乡村小教师所折服,他的讲座笑声不断,可以连续二个小时让人保持兴致盎然的状态,就像听评书一样过瘾。
段惠民,何许人也?有如此魅力,如此吸引力呢?用他的话说,他就是一位河南乡村小教师,但就是这样一位乡村小教师,确是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之一,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得意弟子,魏老师曾这样评价他:“你从乡村走来,登上全国讲台,汲取世界经验,植根班级育才。”
《德育报》张国宏社长曾这样评价他:“中国教育需要段惠民这样的乡村教师。”
说到这,段老师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似乎还不够丰满,用他的话说:“任何一个特级教师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段老师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他,1987年毕业于河南师专物理学专业,后分配到一所偏远的油田学校工作,全校一至九年级一共才50多名学生,他说自己曾当过两名学生的班主任,当过复式班的班主任。每次遇到教学中的问题,只能与学校其他学科老师探讨,解决不了的,记在本子上,留到一学期一次的区教研活动时向教研员请教。虽然学校偏远,但为了节约住宿费,参加教研活动需要凌晨步行十几里的地去乘车,吃的是自家做的饼子。即便来回奔波这么辛苦,段老师却总是乐此不疲。
段老师也曾有过转行的念头,因为身处环境的不理想,因为曾遭受过的不公平的“压制”,因为内心的寂寞和壮志难酬,但最终哥哥的一席话点醒了梦中人,让他改变了想法,从此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班主任工作中去。之后他所教的11名学生的复式班,(是各大油田单位淘汰下来的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的孩子,13门功课总分120分的孩子),在他一年的努力下,第二年中考升学率80%,其中有八人考上了重点学校。段老师深情回忆往事的时候,不无感慨的说:“能够把那样一个班教成这样,无疑是打了一场翻身仗。”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坚定了做一名教师的信念。
能让段老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走的越来越好,班主任工作做得越来越出色的原因是:他热爱读书和善于思考,段老师说他每年花在买书上的钱就有一万多元,平均计算他三天读一本书。在读书中段老师有了自己的体会,并把名家的思想结合起来,组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当别人在候车室里闲聊、打牌的时候,他在看书;别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高品质时,他在追求精神食粮的高品位。曾经为了节省下买书的钱,他和妻子互相理发,在说到这时,段老师不禁潸然泪下,但正是有了曾经的无悔付出,才使得他取得了今天的显著成就:
濮阳市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中原油田教育中心优秀人才 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辅导教师、全国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全国十佳班主任。两次获得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150多篇;著作有《教学相长——点燃你心中教育教学研究的火把》、《就这样走出乡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等书。
在将近二个小时的讲座中,段老师引经据典,融合中西教育精华,什么苏格拉底、马卡连柯、费斯泰洛奇、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大师的教育理念,他信手拈来,并且活学活用,他善于从大家的教育思想中反思、实践,从而升华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如:
教育是生命的乳汁,哺育孩子的心灵和思想。教育是由理念决定的。
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
在将近二个小时的讲座中,他用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和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教做人”,什么是“育心灵”。其中的《智断眼镜纠纷》,让我体会到了段老师的睿智和处事的巧妙,而这份睿智、巧妙正来自于他对苏格拉底“人总是按他相应的智力水平做他认为善的事”和卢梭“小孩子不是缩小的成人”的教育个案的理解与感悟;《永远的秘密》讲述了他是如何策划“采访监狱的少年犯”这一活动,从而无声的教育了“一个即将失足成偷窃犯的少年”,听后让人感动。段老师的讲座少了那些“大家”的高深,多了一些质朴、一些平和、一些幽默,让我们觉得“其实专家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
段惠民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的体会到: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真心热爱,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艰辛付出,如果没有让学生亲师信道的人格和思想魅力,如果没有深厚渊博的学科素养,如果没有春风化雨的教育教学艺术,如果没憾人心魄、感人至深的典型事迹„„一个平平凡凡的师专毕业生,一个地地道道的乡村教师,怎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教育教学业绩和成果!怎能荣获那么多的荣誉和称号!怎能赢得学生和学生父母如此的尊敬和爱戴!怎能让那么多的同仁赞赏和敬佩!段惠民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无所畏惧,他的乐观,他的幽默,把在坐的观众深深地感染了,不断的传来笑声,在笑声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这位老师的智慧。他是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段老师却反复说自己是个“乡村小教师”,然而,事实证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是从一个个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成就自己,教育大家的身份和地位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段惠民老师就是教育家。
生活给我智慧
教育就像种树,小树苗“受伤”了,种树人都会包扎处理,但有经验的种树人过后会常去看看,是否有调皮的小孩把包扎打开了,包扎是否松动了,需不需要加固。细心照顾之下,小树苗很快就会“康复”;而没有经验的种树人却从此置之不理,小树苗就吉凶难料了。
做班主任工作,就像农民种树,要用心,抓后进生的工作要抓反复、反复抓,只要有耐心,就会有收获。
有一次我看马戏团的驯兽表演,非常精彩,我很好奇,老虎狮子这样的猛兽是怎么训练出来的?表演结束后,我就赶到后场,软磨硬泡向驯兽师请教。我说我是人民教师,想学习你们的技术,更好地育人。驯兽师说,这些奇迹背后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动物做了你希望它做的事,奖励它;如果它做了你不希望它做的事,装做没看见。这简单的两句话的背后,是并不简单教育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行为修正”理论。这给我启示,多去激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少去强化他们的不良行为。
种树是一种生活,看马戏表演是生活,教育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呢?在上世纪初,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就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先生的观点是对老师杜威的观点“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发展,但我认为还有局限性,所以我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这是我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发明”。有人发明了铅笔,有人发明了橡皮。但还有人把橡皮和铅笔绑在了一起,就又是一项发明——带橡皮的铅笔。
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我们怎样还教育于生活?或者说,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在教育中怎样去体会教育?那就是要学会感悟。在感悟生活中生成教育智慧。
契科夫说:上帝造就了大狗和小狗,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会因大狗叫而不叫。我是一名乡村小教师,可我并不自卑。老师们,要大胆地从生活中汲取教育智慧,大胆地去实践,尤其是普通的乡村教师,如果没有勇气,不敢到大家、名家面前去耍一耍“斧头”,从而得到大家、名家的赐教,我们耍“斧头”的本事,是不太容易有长进的。段惠民语录: ★教育是生命的乳汁,哺养人的思想和品格。
★教育即生活,生活也是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
★所谓教育,可以拆开来理解:所谓教,就是教做人,所谓育,就是育心灵。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生心灵的自然健康成长,最佳途径是榜样示范、潜移默化下的自然觉醒和思想行为的自然修正。
★榜样是最自然的教育,效仿是最有效的教育。
★教育应该担负起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自信、尊严、自由、良知,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确立学生的人生理想的重任。
★教师是学生心灵健康成长的太阳!是给学生指明生命前行方向的人!一句话说不好,一件事办差了,对教师本人,可能仅仅是一点点失误,只能归结为“疏乎”的范围,无所谓的。然而,它却极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前途,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班主任是给学生创设自己教育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对人生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人!他的主要工作和精力,应该放在为学生创设自己教育自己的机会和情境上,当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时候,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才发挥了作用,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学生,就会想出教育学生的办法来!爱学生,就是爱自己,就会收获爱的果实。
★博览群书化思想,躬身践行生智慧。★ 热爱成就事业,思想孕育成功。★师德不高,教育乏术。
★优秀的教师师德是高尚的,师德高尚的教师未必是优秀的。
★有思想的教师不一定优秀,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有思想的。没有思想的优秀打折扣,没有思想的教育不长久。
★一切的成功,归根到底是控制时间的成功——管理自己的成功。★只有穿上鞋子,才知道哪里夹脚,才好更换适合自己的鞋。人生只有行动,才有可能成功!★常在河边走,总有一天鞋子会湿水。天天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总有一天会发现成功的途径,使自己走上成功的道路。
★人的成长,最快捷的方式有两种:被多方扶持,被极力压制。年轻人如果能够经得起捧,能够承受得住磨难,成长只是一个过程,无非时间长一点,短一点而已。
★凡强迫、要求学生读书的老师,大抵他自己是不太热爱读书的。★教师专业成长的高效途径是行动:包括有感悟的阅读,有创造的教学,有洞见的反思,有升华的写作。
第四篇:听段惠民报告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听段惠民报告心得体会
邓州市穰东实验学校
刘雪霞
2016.11 听段惠民报告心得体会
邓州市穰东实验学校
刘雪霞
2016年 11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邓州市教育局举办的教育专家“段惠民和王红顺” 邓州专场报告会。报告会时间为11月5日上午8:00——11:30,下午2:00——5:30.虽然周末没有休息,但是我感到非常充实,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样的学习机会。我认真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以及全国优秀班主任的两场精彩讲座,收获颇多。他们的课看似平常,感觉没有什么特别,但细品之下你才会发现,在这平凡的课堂中渗透着与我们不一样的教学观念,彰显着班主任工作独有的魅力;他们的报告是他们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教科书,从他们的报告中也看出每一位教坛名师都有一些不平凡的故事。
静静的聆听了段老师的报告《感悟生活的教育智慧》,居然发现我的好多想法都与段老师的相似,当然我的肯定不及段老师那么投入和一针见血。他的讲座让我真正见识了一个班主任精彩。生动有趣、诙谐幽默,掌声和笑声不断,虽然有着表演的成分,但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对班主任工作的那份热爱,以及热爱之下产生的那份激-情 段惠民老师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他说其“小”是一种谦虚,听了他的讲座后,感觉到他哪里是“小”,展现的分明是一种大智慧嘛!他书写的一幅对联:身为乡村小教师,心系教育大事业。这才是他真实的写照。教育是什么?多少次在心里问自己,多少次为此而伤心不已。今天,通过聆听段惠民老师的讲座,让我真正明白教育就是把“人”当做“人”来培养,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人”。而教育诸多悲剧的产生就是没有把“人”当做“人”来教育。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态度就是“想大问题做小事情”,而段惠民老师不就是这样做的吗?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学校里工作,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当老师的幸福。”而王宝祥在《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中谈到:“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当过班主任或者做不好班主任工作,那么,他不能算一个完整的好的老师,只能算半个老师。他在育人事业中所作的贡献,就有了重要的欠缺。他所体尝到的教师职业的崇高和幸福,也会留下太多的遗憾。”然而,一个好的班主任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段惠民老师在讲座中其实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这就是学习、实践、反思。“博览群书化思想,躬身践行生智慧”,如果再加上“勤于反思成名师”就更完整点。其实他也谈到了反思,只是没有总结罢了。从他讲的仅有的几个案例中,我分明看到了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和研究的。而这恰恰是成为一个名班主任的成功之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想得深”才能“做得透”嘛!
记得他讲到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告诫自己的子女:“把工作当做乐趣,人生就是天堂;把工作当做义务,人生就是地狱”,这分明告诉我们,要把班主任工作当成一种事业来完成吗?而事业和职业的最大区别:职业注重工作的经济价值,强调通过付出获得相应的报酬;而事业则更注重工作的社会价值,更强调通过努力而自我实现。或许,我们不能把它当做一种事业,而仅仅把它看做一种职业。我们或许不能通过这种职业拯救人,但绝不能拿这种职业来害人。如果那样,我们就不是仅仅是失职,也许会真正下“十九层地狱”的。做班主任需要修炼,而这种修炼是一种痛苦的过程,是淬炼也是涅槃。如果真能修炼成功,我们不仅能成家亦能成佛。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我发自内心的悟出: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脚踏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学习名师但又不一味地模仿名师,创造出自己的课堂,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教书育人竭尽平生,笃学敬业燃烧青春”,算得上是每一位教师在这一岗位上兢兢业业的真实写照。而班主任,则承担着更多孩子的希冀与依赖。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班主任更需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新常态”的背景下,研究班主任工作依然是每一位班主任所必须重视的课题。
第五篇:听李镇西、段惠民报告后的几点感悟
听李镇西、段惠民报告后的几点感悟
10月19、20日,在海陵会议中心,聆听了关于德育工作的两天讲座。三位名师分别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校长、全国十佳班主任段惠民老师、清华附中心理教研中心陈纪英主任。
两天活动后,我的总体感悟,四个“关于”是:
佩服他人的智慧与坚持,更要探寻、琢磨他们智慧的来源; 他们的方法也许可以复制,但思想、理念需要我们“自掘”;
“思想”这东西,不是凭空而降,不是他人能给予的,它需要个体的生活体验,需要有“贴地起飞”的状态,需要敢于“翱翔、超越的梦想”来承载。
一、关于“念头”
“念头”,我理解的就是“思想”的源头。
李镇西老师开始当老师、当班主任的“念头”是:让别的班的学生翘首羡慕死我班的孩子!让我班里的孩子,为有我这样的班主任、这样的语文老师而深感幸运、幸福、骄傲!
段惠民老师的“念头”是:“万物皆一理,隔行不隔山!” 他从种树人养护小树苗,悟到:“问题学生”需要及时地“捆扎”,需要我们更多的“陪护”,需要“反复抓,抓反复”!
他从驯兽师驯老虎,悟到:“学困生”需要正面引导、奖赏,给他品尝成功的机会和不断追寻成功的欲望。
而我一直以来的“念头”就是:让农村的、薄弱校的孩子,受到我所能给的最好的教育与引导;是“解放自己,解放学生”。李镇西老师提到我们南京的吴非忧叹:可怕的现实是,很多学校有那么“一群愚蠢的老师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我们不能做埋头苦干“愚蠢的兢兢业业误人子弟者”。学习,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过程,它只能引导、激励、期待,它必须亲历、感受、积累、领悟„„我们要设法做“抬头乐干”“智慧的袖手旁观者”,逗引着孩子探寻新知的奥秘,享受成长的过程。
二、关于“目标”
段惠民老师举一例,令人有大彻悟之感:
如果出示一屏幕有多行、多列的各种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或数字),给你观察3分钟,然后问你“第六行、第五个图形是什么?或第四行有哪几种颜色?”你能答出来吗?如果一开始就这么问,再给你看同一屏幕的图形,你可能都不需要3秒钟就能脱口而出了。
这说明了什么?
——目标一明,便不会再迷茫、徘徊、困惑,而会排除干扰、满怀信心、直奔目标、立即行动!
人生一世几十载,职业生涯还剩十二、三年,(不过两个大循环)在世事这一八卦阵中抱怨、观望、随波逐流,不如踮起脚尖、遥望目标、怀揣梦想、坚守信念,穿行于迷茫的人群,超越自我的局限。如“握捏式手电筒”在不断“握、捏”(阅读、行动)中,补充能量,照亮自己、照亮一路同行的人,在“把玩”与“分享”中共达目的地。
三、关于“小人”
段老师在讲台上用左手下压式告诉大家:当身边有这样“培养”或“共事”的人时,我“报复”的方式是:更加努力、快乐地工作,证明我是不在意、压不垮的。人生的各个阶段,贵人和小人总会有形或无形地与我们“相遇、相随”。对生命中的“贵人”当恩人般敬仰、感激不难做到。难的是对遭遇的“小人”也能怀着正常的“报复”心态,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该做,并相信能做得更好的工作中,以更加出色的表现“折磨”这类人的“窄胸暗膛”。
段老师分享到:不要抱怨环境不好,要知道“成功一定有办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感谢随时遭遇的挫折与失败,不解或不公,把这些都当机会、当动力,当证明自己、挖掘自己潜力的机遇。
球王贝利说:“对付对手的最好方式,就是进球!”
四、关于“正能量”
我们要多接近积极、阳光的人,感染他的“正能量”。以上分享更多是本不熟悉的段惠民老师,而不是久仰大名的李镇西,就是因为中午用餐时,看到段老师在邻桌。我寻思:要么请他到我们桌来,要么我一会过去借请他签名之机,与他多聊几句。与同伴俞红商量之后,决定等他快吃完时我们主动过去。
一会我便笑盈盈地上前热情招呼,并表达了对他的敬佩、感谢,段老师竟放下碗筷,积极回应着又是签名、又是合影,然后边吃边多给我们四个额外“培训”了十多分钟。这才使我多获得了关于“目标”,关于“小人”“挫折”,关于“分享”的诸多“正能量”。教育是分享的事业,孩子是国家的孩子。所以,我们为人师者,应多接近“正能量”,多传递“正能量”,才能享受太阳底下这最美好的职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