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思利及人的力量》有感
.思利及人的力量
1.三个要素
一、换位思考 很多时候在生活当中很少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阻碍了与人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就会找到需求,找到方法,拥有智慧。
二、关注对方的感受 为什么好心会办坏事?怎么表达自己,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他人?关注对方感受是表达尊重的最佳途径。
三、直升机思维 怎么获得更大的、更长久的成功?用“我们>我”找到对自己对他人都有利的办法;“戴上总教练的帽子”,找到对明天都有意义的成功途径。
2.三个原则:
一.造福社会二.务实诚信三.永远创业
3.九个法则:
一、使命,让生命有意义。有了使命,工作不再只有任务,而是非常开心的事情,你会发自内心地喜欢,做任何事情都积极主动,你的每一天都会开心,充满意义。
二、借力,使生活更轻松。当今社会,要单靠自己的力量去取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幸好,我们还可以借力。但是借力不容易,找谁借,人家凭什么要借给你,你又怎么去借。。这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三、创新,为成功加速。创新不是一个时髦的口号,而是使命对我们的内在要求。只要经常做没有做过的事情,你就会不断得到“突破”;只有将“突破”坚持不懈,敢于尝试,你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自律,做最好的自己。如何在任何环境下,都让自己处于最好的状态?用“责任”、“目标”和“原则”来有效管理自己。
五、专心,汇聚能量。现代社会,机会很多,诱惑很多,欲望也很多。如何
在资源有限的今天,还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唯有把有限的能量投入到最重要的事情上,才能创造最大价值,并少走弯路。
六、诚信,赢得信赖。你怎么看待不诚信的人得逞一时?怎么看待诚信的必要?诚信是立身之本,人们更愿意和诚信的人合作,更愿意帮助诚信的人,更愿意把机会留给诚信的人。诚信,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赢得的是真正的信赖。
七、学习,使人进步。人为什么要不断学习?丰富人生,体验生活,更新知识,交流心灵,感悟真谛,适应变化。。如何高效地学习?如何做到永不封顶?
八、平衡,才能走远。没有健康的人生是苦涩无彩的,没有家庭的温暖、认同和支持,人生是缺憾的,而没有一份事业,缺失与社会相连的重要纽带,人是不完整的。如何平衡三者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成功走得更远呢?
九、系统,让成功持续。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你可以应用一些方法找出规律,尽量避免因变化而带来的影响,以不变应万变,使每件事情的复制都变得更简单,完成得更快捷,结果更有保障,让成功变得更容易,更持久。
第二篇:思利及人三要素读后感
我人生的核心意义
《思利及人的力量》之思利及人三要素读后感
从小老师教导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问到我人生的核心意义我会说: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再问深一层,你做了什么对社会有用的事。想不出来,人生随波逐流,浑浑噩噩,见招拆招,生儿育女,辅助老公。偶尔发发自己的白日梦理想。关注的点不同,接收到的东西也不一样,这本书我也看过几次,关注在使命、共赢、创新、系统想要知道和了解的事情上,也就是见招拆招,局部思维。这次也有走流程的意识,安排自己分4部分写读后感。结果的收获是:认认真真地看,感悟良多。
做人做事时时想到双赢共赢,利他得到配合,利己有动力。李惠森经典概括为:做事先思考如何有利于我们大家。
直升机思维。我的理解也就是站高一线看人看事。扩大范围扩大涉及面去思考,如何做到利他利已。从我们的多面性弥补“我”的局限。作为上司是团队的重要一员,与任何事故都有关,这件事情没做好,我(上司)负主要责任,我们来讨论一下,得到什么启示和教训,下一次我们怎么才能做好它?这件事做得好是大家的功劳。出力的出力,出点子的,帮忙做其他的。夸人要夸到位。批评只是批评行为。让大家能得到成长的行动是:每一次的部门例会由不同的成员主持。准备主题、通知、总结。他要对整个会议负责,不仅要会前策划、会中执行、会后落实,也要兼顾与会秩序不乱不跑题。这是足够挑战导性的工作。
如何增进信任感,新同事的加入,增加一个相互熟悉的环节。参照《非诚勿扰》。大概流程是:围圈,新同事先说3条关于自己的信息。团队成员问1-3题想知道的信息。过一轮后,权力倒转,让新同事问每一位老成员1-3个问题。让大家在最短时间内熟悉起来。
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从而尊重差异,尊重他人。当听到不同声音时,要时刻记住“盲人摸象”这个经典故事,就知道自己有局限和盲点,而不会气愤不平了。体验游戏是:取一个可以拆成3-5个配件的东西,蒙上眼睛,让3-5人摸一摸,说出是什么?
关注对方的感受。要取得他人的认同,首先要让对方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上司要做教练而不是做家长。行动是:启发思考,由你作决定,不帮你下结论。沟通语言:你是怎么想的/看的? 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你决定„„主动聆听他人需求。透视冰山一角和欣赏差异。
第三篇:无限极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简介
无限极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简介
无限极“思利及人公益基金会”由国家民政部批准,于2012年12月10日正式成立,属于非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的宗旨是传承“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关注大众健康,凝聚社会爱心力量,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2000万元,来源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捐赠。
基金会以关注大众健康,凝聚社会爱心力量,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为宗旨,在以下业务范围内开展公益活动:
1)关注健康——推动社会大众实现“三平衡、三富足、三和谐”的健康人生;
2)扶贫助教——关注贫困地区青少年教育事业及其他教育发展项目;
3)助弱赈灾——帮助弱势群体扶危助困和为重大灾害提供援助等。
在未来,基金会将通过聚焦以上三类业务范围,形成“健康+弱势群体+教育”的公益特色,实践思利及人精神,勇担责任,造福社会。
关于基金会发起人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无限极(中国)”﹞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成员,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中国广州,是一家从事中草药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大型港资企业。公司以“无限极”为核心品牌,目前已成功研发生产出5大系列,6大品牌,133款产品,并已在中国内地设立36家分公司,30家服务中心,拥有超过6400家专卖店。
“无限极”目前拥有广东新会、辽宁营口两大生产基地。无限极新会生产基地的累计投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300亩(约20万平方米);无限极营口生产基地首阶段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500亩(约35万平方米)。
无限极(中国)致力于为大众提供高品质的中草药健康产品,每年投入上亿元用于产品研发与技术提升,与英国剑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全球多家权威科研机构、知名学府紧密合作,目前共申请565项专利,其中国外专利57项,有权专利共计244项。拥有多项自主科研技术及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在复合多糖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第四篇:读《力量》有感
读《力量》有感
------《The Power》
书的包装很漂亮,是一本精装书,金色的封面。本书主要阐述了爱的力量,就像是魔法师的咒语书。我是带着一颗虔诚的心看完它的。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其本身运行的规律。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钱是很难赚的,有钱人很多,但是没钱又是万万不能的。于是,我们从小就对于钱产生向往和恐惧,甚至有点焦虑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始终活在贫困感之中,那么再多的物质积累也是无济于事的,相反只会带来更大的不安。我在读《力量》时候突然就想到了这个很久很久以前有这么一个故事,老马让小马驮着一袋麦子去磨坊,要过一条河,松鼠说:千万别过,水很深会淹死你的;老牛说,放心的过吧,水很浅没问题的。于是小马就迷惑了,回来问妈妈,妈妈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对于这个世界的判断,很多时候是来自于别人的意思,常常习惯于让他人的思想去取代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们需要的决定人生方向的很多知识,很早以前就得到了,但是我们忘记世界是复杂的,工作生活的方式需要创新,新的模式新的尝试操作才能有新的发现。《力量》让我清楚明白,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食物,没有什么是没有就活不下去的。如果还有什么,那就是更高一个层次的爱,爱的给予与需求。我们都是一个“磁铁”会吸引来和我们频率一致的东西,不论是幸福还是灾难。我们人生的路径其实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比如说我们喜欢什么专业、有什么样的爱好、喜欢什么样的人等等。“如果你真的把自己调成与愿望相同的频率,愿望会马上实现”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必须得从心态上改变,虽然这种改变很难,并且通过学习和努力来实现做到。
先有快乐的心态和成功感觉然后才会成功。一个感觉失败的人会一直失败的,这个顺序一定不会错的。一定要把快乐作为生活的常态,否则成功之后依然会回到不快乐的“常态”。自己的命运决定于自己,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就要通过美好的思想和感觉付出行动。从现在起,时刻让自己处想要达的充满热情、快乐、幸福的频率上,让力量改变人生。作者所带给我们的不是一本普通的书,是一本能够让我们认知自己力量的书。正是这被无数人认为独特的、小宇宙的力量。使我们成为生活的强者!现在需要做的只是能和这种力量合而为一,用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努力做事,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五篇:读《是什么带来力量》有感
为乡村教育传教
——读《是什么带来力量》有感
马三粉 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随着现代文明、经济发展的冲击,农村教育,尤其是边远地区的乡村教育更是如同教育体制的一块伤疤,很少有人去真正关注与研究了。的确,诸如“留守儿童”、“师资短缺”、“校舍改建”等沉重的话题,仅仅依赖那些所谓的“加快”、“改善”、“论坛”、“慈善”等口号式、运动式的举措,所带来的只是一阵热闹,改变的只是学校与教室的环境与设施,并没有找到适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教育办法。想要找到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钥匙似乎如大海捞针,希望渺茫。幸运的是一位外国朋友为我们打开了乡村教育新的思路,开辟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之道。
他就是德国汉堡人卢安克。从1999年起,卢安克在中国广西南宁、桂林、河池等地区进行志愿教育,义务为当地学生讲授汉语普通话、艺术及科学类课程。2003-2013年,他在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板烈小学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用艺术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理解。通过与学生共同创作来培养儿童的归属感和自我成长的力量。应该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遵循人类成长过程的规律,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这才是适应教育真实、满足儿童需要、激发儿童梦想的教育。卢安克告诉我们,教师只有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命运,允许学生的事情影响到我们的命运,同时让学生也感受到这一点,学生才可能把老师当成是真的、才可能接受他本人,并发生真正的改变。
有一首歌唱得好,“跟着感觉走,让它带着我,梦想的事哪里都会有……”可见感觉对于人的成长与成功很重要。遗憾的是当下的教育追求的什么呢?且不说认识事物的方法、语言素养的积淀、行为处事的方式,遑论什么感觉知觉、情绪情感、意志能力了;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关注道德、知识、分数、名次,教育的目的与效果被我们如此的功利化,正如卢安克所言,通过知识而培养的行为是没有力量的。有意识的说教虽然能让我们认识到打架不好,但不能给我们带来改变行为的力量。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卢安克认为,教育应该让孩子们感觉和意识到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的需要,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才能,使他们能找到自己的改变世界的生活任务。知识不会改变我们做事的态度,重要的和起作用的,是理解,是对事实的感受和适合做事情的心态。而培养这样的心态所需要的,是观察,是以认识人类的方式去观察。为此,他立足现实,坚持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观察,并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培养感觉,通过活动发挥自主意识,并通过共同创作,激发学生自我实现,达到自我成长。
他提出,人的感觉过程可以分为三种范畴:身体是指时间受限制的、在现场才能发生的感觉。灵心是指发挥情感、记忆力和意志的感受,保存或者改变环境,把成果交给精神。精神是指超越个人生命的真理。其中影响感觉的个人灵心情感就是被我们的环境和感觉习惯培养出来的。通过重复的行为习惯,我们把情感带到感觉中来,让自己的情感进入和联系到我们的环境,使得我们的行为也适应环境。因而,从幼儿开始,教育就应从感受与行动之间的协调来考虑,在培养感觉能力时,引导儿童要用头脑把不同感觉器官对同样事物的印象联系起来,才能认识和判断它的真相。最关键的是让儿童身体与环境物质的接触,比如:游到水里摸鱼,泡在田里捉泥鳅,爬到树上掏鸟窝……这些富有情趣的观察与体验,带给孩子们无与伦比的快乐,同时培养了他们丰富敏锐的感受力。的确,只有情感和行动,才能给人带来改变世界的力量。
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很不重视儿童感觉的培养,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陷入了电视、电脑、手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包围与控制,小小年纪的他们架着度数不低的近视眼镜,虽然能看出动画片的人物与摄像机拍的真实人物的不同,但他们却无法感觉到动画人物的不真实性。长期下去,人的感觉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自然地形成。不夸张的说,未来教育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高科技的知识,而是人类正日趋退化的感觉能力。
在儿童成长为独立人的过程中,每个有良知的老师都应该让学生多走进自然,感觉不同事物的形成过程。为了能感觉和感受到某些东西的形成过程,为了发挥有根据的想象力,儿童需要模仿或仿造它,比如接受它的角色、画它或做它的模型,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真正的观察和研究的能力,通过无意识的进行习惯的重复培养丰富的情感,引导自觉的行为;而有意识的具有任务感的重复能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韧性。由此实现教育的成长。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真正的农村教育就更需要这样的传递和唤醒,我们需要更多的卢安克;需要坚守农村,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学生的卢安克式的教师;需要怀有一颗怜悯慈悲之心的,永远为乡村教育传教的树们、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