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罗生门观后感
《羅生門》觀後感
經濟1C969034蔡依蓉
隨著年紀的增長,漸漸發現到社會上各角落的人心險惡,就算是再正直的君子,還是會擁有不為人知的黑暗面。這樣說來的話,這世上不就沒有可以相信的人了?其實不盡然,好人總是比壞人多的,只要自己心存善念,相信「四面體有六個面,看你要看哪一面」,心境一轉,處境也會跟著改變。好人心安的活在世上總比壞人心驚膽跳的每天過活好吧!至少我現在是這樣認為。
影片中每個角色都各說各話,因各自處境的不同,在接受審問時只能說出對自己有利的證詞。對!這就是人性的缺點,人性會隨著時間空間的變遷而改變,如同古代亡夫的女子必須守寡多年,然而得到的只是貞潔牌坊一座和死後的好名聲;而現在女生自主權上漲,不少女生都劈腿同時跟很多個男生交往,有誰能說這是錯的呢?古代女性聽了應該會憤憤不平的從水泥地上鑽出來吧!因為每個時代的價值觀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當然也大相逕庭。
在此片中也探討到人們愛逃避現實的問題,強盜和武士逃避了自己的懦弱膽怯、武士之妻迴避了自己沒人要的窘境、樵夫則掩飾自己偷了短刀。最重要的是,他們全都逃避了「誠實」。善意的謊言有時候是好的,一旦說過頭就變成真正的謊話,不再使人相信了!正視自己所遇上的難題,一開始看似不知從何下手,但真正著手後,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世上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不相信自己能解決問題的人,「面對現實」正是人們應當立即面對的難題,眼睛之所以長在現
在的位置就是要讓我們向前看勇於正視問題的,譬如當人們走在路上看到前方有個窟窿:很多人就是選擇繞過去,而這些人很有可能就會在下一次經過時一不小心跌入坑內;然而有公德心的人就會把窟窿填補起來,不再讓自己和其他人受傷。從這個例子中知道假使問題一直擱置在旁不去解決,只會讓自己壓力越來越大,等到問題嚴重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才再說:「早知道我就...」讓自己懊惱的話。一點意義也沒有,倒不如在事情一開始就認真的處理,解決一件事得到的不只是心安,更重要的是那份責任感已經扎扎實實的呈現在大家眼前了。
「羅生門」一詞的意思是形容各說各話,無法輕易釐清的事實。當事情發生,有誰能完全得知上一秒鐘是誰犯了錯,我想只有做錯事的人最清楚吧!死不承認最容易發生在犯錯的人身上,他們只會用謊話來掩飾過錯,一再的用謊圓謊,最後落入萬劫不復的罪惡深淵。其實在樵夫接受審問時,就可以找出誰是殺害武士的犯人了,但是因為樵夫一時的貪念,掩蓋了整件事的經過,為了一把值錢的短刀就可以捨棄人性,「人心隔肚皮」人心是世上最難理解的東西,歲月的歷練、長輩的提醒都能使我們更了解人性。
第二篇:《罗生门》观后感
电影《罗生门》的社会学观感
一、电影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12世纪的日本,在平安京发生了一件轰动社会的新闻,武士金泽武弘被人杀害在丛林里。作为证人,樵夫、凶手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借死者的魂来做证的女巫都曾被招到纠察使署,但他们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实真相各不相同的证词。
这一天,大雨倾盆,烟雾迷蒙,在平安京的正南门--罗生门下,行脚僧、樵夫、杂工3人一起在这里躲雨,谈着谈着,他们就聊到了这件事。樵夫说,3天前他上山砍柴,在一片树丛里发现了一具男人的尸体,他就近报了官,被传到了纠察使署„„实际上,他掩盖了自己因贪图小便宜而抽走了尸体胸口上的短刀的行为。
樵夫说凶手多襄丸是个有名的大盗,但他在事后很快就被抓到了。因为他恰巧喝了山沟里染了毒的泉水,所以抓来不费吹灰之力。
在审问中,多襄丸对自己的作案经过,是这样述说的:那天,他在林子里看到金泽武弘牵着他妻子真砂的坐骑走了过来,便为真砂的美貌所倾倒。于是便用诡计将武弘骗到丛林深处,在同武弘的搏斗中将其缚住,接着占有了真砂。本来他不想杀害武弘,可真砂让他们两个人决斗,并说“哪个活下来,我就跟哪个”,多襄丸于是给武弘割断绳子,和他决斗起来,终于把他一刀砍倒。等他再寻找真砂时,她已经吓得逃之夭夭了。行脚僧却补充说,当时在纠察使署里,真砂是这样说的:她被多囊丸蹂躏之后,受到了丈夫的蔑视,这让真砂感到受了极大的刺激。于是悲愤之中,真砂就晃晃悠悠地扑向了武弘„„可等她醒过来一看,那把短刀已插在丈夫的胸口上,他已经死了。后来她想自杀,但终于怎么也没有死得成。
行脚僧又向杂工和樵夫说出死了的武弘借女巫之口说出来的话:多囊丸强奸真砂以后,就要真砂和他一起走。谁料真砂同意了,但却让多囊丸先杀了武弘,多囊丸也没想到真砂竟是这样的女人,就问武弘应该怎样处理她,听了这话,真砂跳起身向树林深处逃走了,多襄丸向她追去。这时武弘拾起短刀,朝自己胸膛猛力一刺„„
真相只有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这时樵夫说出当日看见的事实,当日多襄丸强暴了真砂后,真砂不停的哭泣,多襄丸求其做他浑家,这时真砂割开捆武弘的绳子,意思要两人决斗,这时武弘却辱骂真砂,宁可让多襄丸抢走,多襄丸也态度一变,瞧不起真砂,真砂万万没想到丈夫这么对她,于是歇斯底里的吼出对两人的不满,两人被激后,开始打斗,拼剑中,多襄丸不慎将剑插入土中,被本来吓坏的武弘穷追猛打,后来武弘也不小心把剑劈入树桩中,多襄丸爬到剑前,将自己的剑拔起,并刺死了武弘,杀人后的多襄丸吓得打颤,清醒后,又逼迫真砂,真砂极力反抗,最后逃走
三个人就这样争争吵吵,纷纷慨叹人心叵测,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正在这时,隐约传来婴儿的哭声。他们循声找去,看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杂工上去把婴儿的衣服剥了下来,樵夫骂他是恶鬼,杂工申辩说,生了孩子又把他丢掉的人那才是恶鬼呢!又揭露了樵夫偷拿了武弘尸体上的短刀的行为,说得樵夫哑口无言。
杂工走了,深受触动的樵夫收养了婴儿,行脚僧感动地说:“亏得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了。”
谈论完毕,雨过天晴。影片结尾,樵夫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二、电影观感
从我看这部电影的真实感受来说,一开始我并没有看懂,直到女主角叙述安庆经历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这是同一个案件。光从电影剧情来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有特色。导演黑泽明选择用这种方式向大家讲述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很有艺术感。四种证词不过反应了人性的丑恶一面,人们通常会为了按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来叙述一件事,从而忽略了一件事的真实性。从剧中的一些配角的行为也可以看出人爱贪小便宜的本性。不过我觉得这部电影并不是主要宣扬人性不好的一面,剧中的樵夫就是一个诚实、善良的角色。他的安排一方面想告诉观众社会并非只有丑恶。
承认人性的阴暗面,包括对人性两个层次的认识。首先是认识自我心灵中的阴暗面,包括自私、贪婪,以及由这二者产生的嫉妒、仇恨等消极情绪。然后在这种对自我“人性恶”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将这种对人性的认识推广到所有的社会人,对他人的自私和贪婪给以足够的理解与包容,而不是用一种高标准对其进行道德批评。
看完电影后我上网搜了这部电影的背景,我发现“罗生门”本来在日文汉字写成“罗城门”,最原始意义是指设在“罗城”的门,即“京城门”之意。罗生门是日本传说中的一道门,通往生死,坚固无比,门上有许多象征死亡的图像.在芥川龙之芥的原著小说里,罗生门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代表“人间地狱”。原来的京都里面有这么一道真正的门,据说是魔鬼消失之门。毁于战乱。当时的日本,死人是常有的事,《罗生门》的作者之所以想写这篇小说,黑泽明导演之所以会把它拍出来,一方面想要向我们揭示人性,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人性的另一面。这种对人性阴暗面的正视具有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它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避免大规模暴力冲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这部电影在国际产生很大的影响力,获得许多国际大奖。
在当今社会大多推崇樵夫的精神,但是作为社会人,我觉得有多种人性是一个普遍事实和正常的现象。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政府和学校等机构有意教育人们单一人性化,希望人们都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是正确的,但是是不现实的,所以需要有法律来约束人性的恶的一面。人性的善恶是从春秋战国遗留下来的课题,我觉得人性不可以说“本善”或“本恶”,因为后天因素的影响远远大于认得先天性格,最后奠定人性的还是后天因素。所以,通过这部电影,我认识到人性的最真实的一面,我觉得对我以后的认识社会和生活工作也非常有帮助。
09级行政管理专业
王慧
第三篇:罗生门 观后感
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幕拉开: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惨案如何酿成?强盗、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
真相只得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谈论完毕,雨过天晴。砍柴人在罗生门旁发现一个哭泣的弃婴。他决定收养下来,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影片所讲述故事的年代是江户年间,正是日本受到西方巨大影响的时期,作为强势文化(哲学)的西方观点已逐渐取得主流的地位,基督教独有的“原罪”观念以及由其而来的各种文化现象深入日本艺术家的心灵深处,《罗生门》可以作为这一潮流的突出例证。日本人的文化观念开始无节制的依赖于对人本身意义的绝对信任上,但这并不能解决民族精神内核缺失的真正问题,毫无疑问,黑泽明看到了这一点,并在他的作品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世界的无根基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艺术家对本体缺失的惶恐与不安,也许艺术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在无意间,实际上已经对日本文化与哲学提出了最深刻的拷问。影片结尾体现出“善”成为艺术家眼中可见的挽救这一隐性精神危机的唯一手段,无根基的日本人在善良与美德的召唤中也召唤回了自己。但影片所具有的世界意义并没有任何贬低,不同的人对其意义会有不同的解读。西方文化对其的接纳与推崇实际上是以西方自己的基督“真”感为基础的,他们所注意的是影片对人性的批判与本体荒谬的表述,从这个意义上说,影片极具世界意义,当然,它对日本文化(哲学)的贡献与其说是作出了回答不如说是提出了问题。
影片以一宗案件为背景,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然而其结尾的转折又将原有的对整个世界的绝望一改成为最终强调人的可信,赞扬人道主义的胜利和道德的复兴。
杀人是电影中人们所看到的实在的罪行,通过当事人对自己行为的陈述和利用法庭作为人类维护正义的企图牵动了人类最初的无形罪性(人性本恶?),人类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原初罪性。黑泽明刻画了一个饥荒战乱,道德瓦解,价值崩解,人不如禽兽的邪恶世间,以此努力着在寻求一种探究人性本质和解读世界的可能。
第四篇:影片《罗生门》观后感
影片《罗生门》观后感
系别:劳教管理系专业:矫正教育学班级:10级试点班
《罗生门》是日本导演黑泽明早期的一部电影,电影中描述的故事,在现今依然还会看到。故事中出现了九个人物:樵夫、武士、武士的妻子、和尚、凶手多襄丸、捉住凶手的衙役、杂工、女巫、婴儿。故事很简单,就是一起凶杀案,而且杀手已经归案,并且承认了罪行。然而杀人的过程却成了一个谜,在镜头的注视下,每个和事件相关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说辞,让一个原本明了的事情变得复杂。
据传,罗生门通往生死,坚固无比,在日本古代也存在这样一道门,后毁于战火。现在用到这个词指的是每个人为自己利益而编制的谎言。影片中描述的罗生门,是每个人心中的一道门,在每个人的主观价值里,分不清善恶,为了既得利益可以去编织谎言,或是美化自己或是掩盖真像,最终只会是一个结果,如同影片中樵夫想要将小孩抱走抚养,出于善念,却得到的是和尚的误解。
哲学中关于“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争论的许久,到如今也依旧没有答案。我们现今依旧还会看到。不曾去试图寻找一种解决的办法,是因为明白这是人类首先是一种动物的天性,趋利避害。
每个人都渴望完美,但是人毕竟会有缺陷,为了极力展示表面上的完美,也只好去编织一个有一个谎言,于是这个世界看起来会觉得很完美,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却荡然无存。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作为政法干警,我们特殊的职业注定了我们将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难免会遇见类似于电影中的案件,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牢记以下几点:
一、以事实为基础
我们在办案时,一定要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这里的事实就是事情的本来面目,是事情的真实情况。那么如何证明所认定的事实本来就是那个样子?这就需要用证据来证实。不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就不是法律上的事实。也就是说,没有相关的证据证明,即使事情本来是那个样子,在法律上也是不能够认定的。因此,法律事实和真实事实是不一定完全一致的。事实问题,其实就是一个证据的问题。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当更多的注重对证据需求,不要主观的相信某个人得言辞,做到完全公平、中立。
二、以法律为准绳
在查清事实后,或者说在现有的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有什么样的事实,就相应地适用什么法律条款。就象定罪量刑一样,首先是定罪,其次是量刑。相对查清事实来说,适用法律这一环节看似应该简单一些。如同法律规范在逻辑上包括假定、处理、制裁三部分。
三、宽容的心态
我们了解了罗生门的含义,理解了人性中的漏洞,可以为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起到提醒和帮助,但是,很多人都依然本能的趋吉避凶,我们在生活中难免的会遇到这种人,对我们的工作起到各种干扰,对此,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他们,这只是一种本能而已,只要不妨碍司法公正,我们就不能因为对我们的阻碍而对其产生不满,应当坚持自我,坚持原则,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工作。
第五篇:《罗生门》观后感
《罗生门》观后感
电影发生在一个下雨天。这一天,大雨倾盆,烟雾迷蒙,在平安京的罗生门下,行脚僧、樵夫、杂工3人一起在这里躲雨,然后他们就聊到了这件事。
樵夫说,3天前他上山砍柴,发现了一具男人的尸体,他就近报了官,被传到了纠察使署。实际上,他掩盖了自己因贪图小便宜而抽走了尸体胸口上的短刀的行为。其实真相只有一个,但是作为证人,樵夫、凶手多襄丸、死者的妻子真砂、女巫他们都怀着利己的目的,竭力维护自己,提供了美化自己、使得事实真相各不相同的证词。
杂工的评论似乎可以作为总结:“人都自以为老实,都把对自己合适的话当作真话,而把对自己不合适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这样才心里舒坦。”这个似乎看透了一切的杂工,竟然使对人心之善还存一线希望的和尚都差点同意了他。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三个人纷纷慨叹人心叵测时,隐约传来婴儿的哭声。他们循声找去,看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杂工上去把婴儿的衣服剥了下来,樵夫骂他是恶鬼,杂工申辩说,生了孩子又把他丢掉的人那才是恶鬼呢!又揭露了樵夫偷拿了武弘尸体上的短刀的行为,说得樵夫哑口无言。
杂工走了,樵夫则抱起婴儿,他对和尚说:“我已经有6个孩子,再添一个也不过一样的辛苦。”行脚僧感动地说:“亏得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了。”
谈论完毕,雨过天晴。影片结尾,樵夫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