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创新大汇堂”见习心得
“科技创新大汇堂”见习心得
一个月的培训期转眼就过去了。这次培训是我人生第一次关于工作方面的培训,这段经历弥足珍贵。这次培训内容很丰富,包含项目制运作、无领导小组讨论、新闻稿的撰写等,这些都比较偏重理论,所以我参加了研究生会举办的“科技创新大汇堂”的活动,本次见习主要目的是了解校研究生会活动举办的流程。
本次活动设有实物展览、专家评审、有奖问答、学术互动、娱乐休闲等环节,更有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参赛作品。本次活动举办的很成功,吸引了很多人来参观,有在校学生、校外市民、以及中小学的学生。我主要负责有奖问答环节传单的发放,首先我自己得了解该环节的过程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了解其它的环节,因为随时可能有参观的人向你咨询一些问题,比如引路、如何参与投票等等。当然做好本职工作很重要,对科学比较感兴趣的我,要抵制其它环节的诱惑,不能擅离职守,不能像参观的人一样到处观看,更不能围观那些比较“火”的环节。另外要保持很好的心态,作为一个发传单的人,不仅要面带微笑,而且要注意来参观对象很重要,有些市民带着小朋友来参观,所以我必须向他详细介绍有奖问答活动规则,如何选题,如何答题,如果实在不知道答案,怎样从展板上找到答案,答完题,还要提醒他不要忘了写上入场券号、联系方式,然后指引他们投入票箱。其实,这也是在锻炼我的交际能力,所以每次向参观的人介绍、解答问题就是一次锻炼,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这也是我以后工作的一种学习方式。
当然见习也是学习的过程,我留心观察周围部长或者有经验的人是怎么开展工作的,作为新人,我必须端正心态,多学习部长们的工作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现学现用,这就是一种进步。有什么问题,我也会向部长咨询,跟他们交流,得到他们细心的解答,我很感激。
昨天实习最大的收获还是一种荣誉感,“科技创新大汇堂”活动十分成功,再次证明我选择加入校研究生会来锻炼自己是明智的,我以将是校研究生会这个团队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第二篇:科技创新大赛心得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员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11月29---12月2日,我参加了第二师1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历时3天,本次培训是由第二师科协、第二师教育局举办,培训地点在第二师22团学校。出席大会的人员有农二师科技局领导、教育局领导、全师几十名美术教师参加了这次培训大会。11月30日上午,由全师各学校领导对本校一年来的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汇报。下午是周南老师的科技创新活动讲座。12月1日上午是刘江林老师的科幻画讲座----“科幻画艺术”,下午是周南老师的“科技小论文讲座”、21团张福荣老师的“科幻画辅导”、华山中学吴娜老师的“科技实践活动汇报”、30团曾庆华老师的“科技创新小讲座”。12月2日上午在22团团部举办了第二师11届科技创新大赛开幕式、文艺演出。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足以见得上级领导对本次活动的重视。
在这三天的大赛中,通过参观各参赛选手的参赛作品、科幻画作品,我认为,我们的科技实践活动与其他团的差距很大,当看到参赛的优秀科幻画作品时,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开阔了眼界。本次大赛科幻画作品上交的几百幅作品中一等奖15幅,二等奖作品25幅。没有三等奖等奖项。本人辅导的作品没有一幅获奖。
存在问题
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我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识、指导不够。总是在找一些客观的理由。
2、对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力度不够。
3、作品重量轻质,高质量的作品数量不多。
补救措施
1、加强素质教育,利用美术课或校本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思维方面,动手操作、学以致用的能力等方面着力加强。
2、学校结合实际,经常性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创新的兴趣。
3、为了使科技创新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下学期本人将在美术校本课程中开设科幻画辅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
当然取得成绩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
通过参加本次大赛,结合我校2014年我校制定的科技实践活动计划,本人将在科幻画辅导中尝试性的、系统性的在本校学生中扎实的开展下去,以取得较大的收获。
2013年12月9日
第三篇:科技创新活动心得海峡
科技创新活动心得
姚海霞 2014年3月5日
青少年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是一种新型的、生动实际和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其实践性、探索性、创新性、复杂性和综合性与一般科学教学模式有显著区别,要求更高。为了使这项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本人结合科学教学,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日常的教学和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开展科技项目研究奠定基础。例如,我在科学课堂上除注意讲清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外,还结合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讲人类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疾病等重大问题;讲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和人类基因组计划;讲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比赛中的成功范例,以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进行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教会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教学中,注意介绍一些科学家成功的经验和开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计划,记录数据,收集资料,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撰写报告和展示成果等。要求学生平时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观察世界,留心身边的事物,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以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发现视而不见的现象,警觉捕捉那些新奇不寻常的现象,提出疑问,思考疑问,找出研究的问题,开展项目研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选题的最佳途径。我经常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种植花卉,饲养小动物,制作叶脉书签和植物标本,制作昆虫标本。走近生活、生产、自然和社会之中,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发挥辅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设计者的作用。在项目的选题和实施过程中,辅导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要注意发挥辅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活动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和设计者的作用。在项目的研究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有限,课外时间少,再加上学校的条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辅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因此,在选题过程中,我要指导学生进行网上检索、咨询有关专家、查找资料,还要对学生选题的范围、视角、科学性、新颖性、可行性和实用性方面总体把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要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记录数据,反复试验,录相拍照,有时还要求助于科研机构的帮助。后来是指导学生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有时还要协助学生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绘制展板,外出比赛。
方方面面,困难重重,这些工作都需要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和协调有关方面共同克服困难,付诸实施。
第四,开展好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活动,需要辅导教师热心、爱心和奉献精神。祖国的强大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老师。作为人民 教师担负着培养青少年一代的重要使命,为造就一批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愿意把自己爱心和智慧奉献给青少年一代。学生的科技活动属于课外活动,但我从来不把辅导青少年科技活动工作当成分外的事,而是把青少年科技活动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和自己的日常教学,项目的研究活动,全放在课外时间、星期日和寒暑假进行。所以在项目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不计时间、不计报酬,经常早出晚归,有时半夜醒来开始工作。心里时刻装着学生、项目、问题、教学,整天绞尽脑汁地去想,设身处地去做。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和科技辅导员的工作,我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是看到自己的学生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取得的一个个成绩,心理感到十分欣慰,觉得自己付出的再多也值得。
第五,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和青少年科技活动,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有关方面的合作。学校领导对科技活动能做到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到位,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以大力支持,师生双方积极性发挥的好,有关方面能通力合作,积极配合,科技活动就能深入、持久和成功的开展。
第四篇: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心得
科技创新大赛辅导体会
本次创新大赛是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教务处的精心组织下,通过全体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所获得的成绩。下面就此次比赛我做一下总结。
第一、准备的时间比较短 由于从我们决定要参赛到我们正式参赛之间的时间比较短,同时平常的教学工作也比较繁忙,因此在这方面所花的时间少了很多。另外我们还缺乏必要而有效的指导。最后,由于我们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因此信息沟通相对要慢很多。
第二、课题管理有待加强
我们的学生在选题时,出现了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情况,有些小孩很有创意,想到了很 好的选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那么选题根本没办法实施下去。另外由于大部分小孩都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因此在整个过程当中。对计划实施的过程性记录收集不及时,同时也不能做到有效的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
为此,我认为,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参加科技创新大赛的计划性
我认为既然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那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就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积极性。每学年一开始就可以指定在这方面的计划。要什么时期要举办关于这方面的什么活动等等
2、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科学的指导 在每年的新教师培训中增加科技创新大赛的介绍和普及讲座,让新教师成为我校科技创新大赛的新生力量。
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事先向学生征集创意,然后把那些好的创意张贴出来以供全校同学参观学习。把可行性较高的创意拿出来让学生实践。最后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为这些同学举行一次讲座,请表现突出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收获。
最后,谈谈我在这次活动当中的体会 我认为创新大赛贵在参与。通过参与可以感受创造的乐趣,体验发明的快乐,丰富自己的人生。如果通过努力出一点成果,当然是值得庆贺的,即使没有获奖也能泰然面对。这样摆正自己的心态,才有可能轻松地踏进创造的乐园。小孩子,创意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一定要鼓励他们多动脑思考,有了想法,要付诸实践,而不是只停留在想法。
最后我想动员大家都来参与创造发明,加入指导与经历创造发明的行列。如果你是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动手的乐观主义者,你一定会成为一位非常出色的发明家。其实任何人如果能认识到他对生活的不满,是什么让他感到困惑,然后以一种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就可以有很好的创新发明的。我们坚信通过改变思维方式和积极动手实践,每个人至少都能在某个领域成为创造者、发明家和革新者。老师们,请您加入我们的队伍。让我们一道为创造发明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篇:关于科技创新的心得
关于科技探索与创新的心得
生命科学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曾任雅(学号:201000232174)
我从小就对科学有着极大的兴趣。上学之后,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科学知识后,我对生物科学最感兴趣。因此,我便有了长大后学习生物科学的梦想。祖父去世前,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我们家族能有个救死扶伤的医生。汶川地震后,看到四面八方的医生纷纷赶往前线,为灾区的病患除去伤痛,为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们带去生的希望。他们不分昼夜地为病人治疗,他们不顾生死地救助伤患。那时,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是那群白衣天使中的一员。于是,我坚定了学医的理想。记得在临床医学八年制面试的时候,三位教授问我为什么要学医,我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代表中国获得诺贝尔奖。三位教授被我的“狂人语录”震惊了,其中一位教授说,我们国家就缺少这样的人才呀。尽管我有这样常人难以想象的理想,尽管为实现这个理想,我必须要经过艰难的探索过程,但是我知道我最缺乏的依旧是中国大学生的通病——创新力。中国学生总是能在各种国际大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中国的学生在知识竞赛等方面总是名列前茅,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学生。但是,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往往籍籍无名。对于很多国外的学生而言,创新根本就不是难题,他们的脑海中往往充满了各种各样新颖的想法。然而,对于我们而言,常常为了一个新点子绞尽脑汁,花费大量的时间,最后反而得不到完美的结果。事实上,当我们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创新对我们而言,并不难。我们对这个世界还不了解,我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所有的为什么,我们好奇地用自己的方法探索这个世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被送进了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一直到大学,在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只学会了接受,那些天赋的创新思维早已消失,我们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我们机械地听从老师的教导,渐渐缺失了自我。
我们抱怨当代教育对我们的“残害”,可是,事实上,我们自己却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了“屈服”。我们可以选择不接受,我们可以选择与老师抗衡,我们可
以选择把一个问题纠缠到底,我们可以选择自我探索。事与愿违,我们自己渐渐忘记了思考,我们自己在无形之中,放弃了思考。记得听丁肇中教授的讲座时,一个学生问他,什么是磁。丁教授讲诉了他自己学习物理知识时的一个故事。他在高中学习质量的时候,他想不明白什么叫质量,于是,他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来思考“质量”到底是什么,最后得不到任何结果。后来他才知道,现在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无误地解释何为“质量”。这是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历。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他们必然经历了艰难的过程。实验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他们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思考过程。为了解决一个问题,他们需要想出一个完善且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尽管有时得不到满意的结果,但是,在思考的过程那个中,他们已经有所提高了。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有很多机会选择保留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却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怨天尤人已经没有意义了,对于我们而言,我们依然有机会重新获得那份活力。在大学,我们已没有了高三时沉重的负担和压力,放下包袱之后,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探索自己喜欢的领域。在完成自己的学业之余,我们还有多余的时间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读喜欢的书,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快乐;做喜欢的事,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
科技创新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依旧可以像孩子一样,好奇地探索世界。创新也并不局限于科学研究,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很多选择的途径:写论文时,不抄袭网上的文章;答题的时候,自己思考而不人云亦云;学习的时候,批判性地考虑问题,用怀疑的眼光审视问题。思维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能长期坚持,创新性思维离我们并不远。
一切伟大的成果都来源于不断的思索。北京奥运会上盛大的开幕式,正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梦幻五环,29个大脚,美轮美奂的烟火表演„„我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太空,力争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霍金长年靠轮椅行动,但是身体的局限并没有限制他的思维,他的大脑依旧在无忧无虑地探索宇宙的奥秘。更有无数的科学家,在思考,在探索,神秘的外太空,奇异的麦田怪圈,神奇的达芬奇密码„„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未解之谜,等待我们思考,解决。
作为一个学理科的学生,我还是得从自然科学的学习谈谈科学创新与探索。自然科学就是一个神奇的宝库,我们人类只解决了其中一个很少的领域,对于我们而言,大部分领域都是未知的。就拿我们的一门叫“分子细胞生物学”的课举例。一个小小的细胞,就蕴藏了无穷的生物奥秘。人体的每一步生理活动,都是细胞里一个一个的分子完成的。小小的细胞就是一个庞大的生物工厂,无数的化学分子就像工人一样,在这个工厂工作,共同满足人体生理生活需求。在世界的各大实验室里,成千上万的科学家都在为找出其中执行某一生理机能的工人努力着。一个小小的发现,往往能震惊全世界。很多未知的东西依旧存在,很多理论也不是绝对的。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应该怀着批判的精神,仔细审视书中理论的真实性,而不是盲目地相信书的权威。敢于挑战,敢于怀疑,正是创新的起点。
未来的路由我们自己决定,有我们自己选择。山东大学于2006年成立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目的就是培养科研型人才。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们必须坚定地走下去。都说,搞科研的人都要经受长期的寂寞与孤独。在我看来,我们需要的,不是能够忍受孤独与寂寞的精神,而是敢于挑战、敢于开拓创新的品质。科学家都应有孩子般的好奇心,探求未知世界的执着力,挑战权威的勇气。我们从大学中得到的不应该是阿谀奉承,不应该是讨好关系,不应该是抄袭蒙骗,应该是精神——创我之新,探我所求。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走在这条路上,和我一起,走向世界顶尖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