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活在关爱中
教师活在关爱中
——在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上的讲
王尚文
这些天来我一直沉浸在感激中,沉浸在激动中,但在此时此刻我也格外清醒地意识到:我绝对不像大家说的那样好。我知道大家都是真诚的,同时我也深知,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语文教师而已。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只是前浪中的一个泡沫,仅仅由于阳光的照耀,才发出了一点点光亮,而且这一点点光亮也是转瞬即逝。大家给予我的肯定、表扬,意在鼓励我、鞭策我继续努力。我必须以真诚来回报真诚。
早在去年,浙江师大领导就曾提出要开这样一个会,被我委婉而坚决地谢绝了。没几个月省教研室胡勤先生又向我提了出来,我当然也还是谢绝,但他说“又不是为了你个人而开”。这倒把我给噎住了。不过,我最终同意开这么一个研讨会的动机是:我们的语文教改虽然取得了成绩,但问题也还不少、不小,正可以让大家借这么一个平台一起来研讨如何促进语文教改的深化。为此,我要真诚地感谢省教研室,感谢浙江师大教师教育学院、人文学院;感谢全体与会者,像钱理群先生就是放下手头正在做的工作,不顾七十高龄、不远千里专程赶来参加的,来时还向他的夫人隐瞒了身体不适的实际状况,不然也是来不了的;我还要感谢具体办会的郑逸农先生、王国均先生、童志斌先生以及全体志愿者,他们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细致周到的工作态度,都让我深深感动。
我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读初中时曾幻想能当三天县长,以签署一道给于农民公费医疗待遇的命令,签完这道命令,我就立即辞职。后来,读了衢县师范,萌发了要当作家的想法。多承命运的照应,1956年,我有机会考上了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中文系,先是狂热地爱上了外国文学,特别是俄罗斯文学,就想做一个研究俄罗斯文学的学者。由于俄语没学好,不得不放弃了。于是,转向古代文学。毕业时,立志从事苏东坡研究。带着这样的心愿,先后在金华师范、金华一中任教语文。文化大革命后期,这样一个问题时时纠缠着我,挥之不去:为什么我们好端端的学生会在一夜之间丧失人性,去残酷无情地迫害教师?甚至把教师、校长活活打死?我想,不能把全部责任往“四人帮”、“五人帮”身上一推了事,教育本身难道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吗?经过几年的挣扎、酝酿,我终于决心专注于语文教育的探索,于是把有关苏东坡的书籍和相关读书卡片、笔记和文章初稿全部捆扎起来,然后于一天夜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我在苏东坡像前摆了几碟水果、一杯水酒,默默向他告别。当我想起苏东坡被贬海南时,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仍旧致力于普及文化教育的工作,我觉得我真正走近了苏东坡,不禁流下了眼泪。1988年,承蒙胡尹强先生搭桥,也多亏时任金华一中校长卢为庆先生的大度,在刘剑虹先生等浙江师大相关部门领导的努力下,我很幸运地调入了浙江师范大学,开始从事语文教学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曾经痴迷于所谓“人学”,曾经写过数十万字名为《人学初探》的系统读书笔记。我认识到,人是向人生成的过程,教育是促进这一过程的努力,而语言和文学的教育对于青少年心灵的成长发展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可以说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是我关于语文教育的基本信念,也是我从事语文教育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的根本
动力。由于当时“工具论”一统天下,我首先进行语文学科性质的探讨,提出了“人文论”,认为语文学科必须立言以立人,它不是什么工具学科,而是典型的人文学科,语文要由人文来引导和激活,人文必须渗透于语文之中。继而我在借鉴夏丏尊、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感中心说”。为了立人,语文学科所应做、所能做的是人化人的感觉,致力于学生语感的广化、深化、美化、敏化。而要达成这一目的,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引进了哲学解释学的对话理论,强调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对话性,认为向人生成的过程是在人与人的对话活动中实现的;并根据海德格尔“教师应当比学生更可教”的理念,提出教与学应当分别由基于自我付出的教转向基于自我学习的教,由基于教师教的学转向基于教自己的学。2007年出版的《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一书,重提“汉语”“文学”分治这一主张,并对汉语教学和文学教学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算是给出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出于将思想转化为实践的考虑,我投身于中学语文教材的建设,先后参与了浙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新语文读本》、《现代语文初中读本》、《大学语文》等教材、读本的编写工作,真正尝到了所谓“下地狱”的滋味。
书写一个“人”字是我自始至终的追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道路曲折而又艰难,回首这些年我所走过的历程,我由衷感谢周有光先生、钱理群先生等大家对我的指导奖掖,感谢商友敬先生、胡尹强先生、李海林先生等朋友对我的鼓励支持,我还要感谢我的学生,特别是我的研究生对我的理解和体贴。这里我还要感谢出版社和报刊媒体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否则我的思想和观点就不可能为大家所知。我还清楚地记得,《语感论》第一版只印了1250册,上海教育出版社是赔了钱的,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给我支付了稿酬;接下来的《语文教育学导论》,我不好意思再去找他们,只好将书稿的简介、目录和样章广为散发,等着愿者上钩,结果很快就得到了湖北教育出版社的积极回应。我和该书的责编至今仍无一面之缘,但我始终叨念他对我的一片好意。中央电视台和《北京青年报》曾先后派记者到金华来采访我,费用他们全部自理不说,就连最后我想请他们吃一顿便饭,也都被谢绝了。《语文学习》杂志发了我不少文章,它的编辑理念、水平、态度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向杂志的编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语文教育的问题决不仅仅只是语文教育本身的问题,它是教育问题在语文学科中的表现(当然,教育问题也不仅仅只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走进语文教学之门》出版以后,我着重从教育这个层面来思考基础教育中语文教育的问题。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救救孩子”的呐喊。如所周知,应试教育不但在小学初中高中愈演愈烈,而且正在往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方向延伸。应试教育可怕啊!我曾多次说过,应试教育的祸害远过于秦火,秦火烧掉了书,却没能烧掉人们对书的渴求,而现在的应试教育却从根本上掐灭了绝大部分青少年学习的兴趣,对人生、社会、自然的好奇,唯分是求。学习的兴趣是青少年一代对于人类文明、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内在需求。梁启超说,把他这个人烧成灰,最后就只剩下两个字:兴趣!兴趣就是人之为人的生趣,这样的兴趣是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的主要源泉。最近传来一个令人鼓舞的好消息:复旦拟录取38岁高中学历的三轮车夫蔡先生读博。复旦的古文字学权威学者裘锡圭教授1995年在给他的回信中说:“你对传统‘小学’真心好之,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真心好之,不计功利,刻苦潜修”这十二个字,就是蔡先生成功的全部奥秘之所在。其中“真心好之”又是基础、前提,我们的学生缺的也就是这一点。我们的基础教育几乎无视学生的兴趣,分数就是一切!由于分数就是一切,为了分数就不惜一切,一些人甚至毫不犹豫地冲破了道德的底线。《法制日报》2009年3月11日报道“为争保送,14岁男孩毒杀两同学”;《南方周末》2009年2月5日刊登了安徽籍一高三学生的文章《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父亲说:‘考不上一本你就去死,你死了老子不会掉一滴泪„„’我想过自杀,但我不甘心被中国教育折磨死。我恨父亲,但没有真正恨过,我更恨中国教育,是中国的教育让所有亲人只用分数衡量人”。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写了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家长没有给老师送礼,就装肚子疼不愿上学,后来家长也像别的家长一样送了礼,孩子的肚子就不疼了。她肚疼,我心疼!她肚疼是假的、是装的,而我的心却是真的在流血啊!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精于请客送礼之道的“人精”,一天到晚、一年到头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仅仅是为了分数,哪还会有什么创新精神、奉献精神?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未来还有什么希望? “短板理论”认为,决定木桶容量的不是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块块的木板都很长,都很高,都很好,甚至都很豪华,唯独人性这块板太矮了,太短了,甚至缺乏最起码的人文关怀。应试教育就是孩子们的“铁屋子”!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他们从“铁屋子”中拯救出来,否则何以向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交代,向我们的未来交代!说到这里,我又想起最近传出的关于“今后的高考制度将包括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的消息。我要借此机会大声疾呼:此一办法目前万万不可行!我丝毫也不怀疑这一措施制定者的初衷是好的,在理论上也颇完美,但我以为这将导致来自弱势群体的优秀学生更多地失去升学深造的机会,现在农村大学生的比例据知已下降至百分之十七点几,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会下降更多更快。我们有时是一边赶鸭子上架,而同时又有许多有意愿、有能力上架的鸭子在架子上却偏偏没有他们的位置。在此,我还得引用所谓“破窗理论”:一个居民小区,没有一扇破窗,即使有也会马上进行修缮,再过一段时间去看,仍然不会有一扇破窗;另一个小区,出现了一扇破窗,却没人理睬,过了一段时间再去看,破窗就会多起来,然后会越来越多,甚至到处都是,因为见怪不怪了。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确有破窗,这不足为怪;值得引起高度关注的是,有不少人对此已经熟视无睹,见怪不怪,听之任之,这将导致到处都是破窗补不胜补的严重后果。
现在我们中国正在作为大国崛起,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软实力和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有一次我曾对学生说,美国的可怕不在它的经济、军事、科技等等,而在人的素质。“9·11”事件发生时,数以千计的人秩序井然地撤离两座大楼,自觉地做到妇女优先,儿童优先;这才真的可敬、可羡、可怕啊!差距正是在这里。我们要想赶上,可能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努力,从现在就开始努力。教育指向人,为了人,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而必须尊重人,首先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兴趣,激发、培育他们对人生、社会、自然探求的热情和能力。我不是主张不要考试、不要分数,而是主张让考试和分数服务于人的发展;而不是相反,让考试和分数禁锢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考试的机器和分数的奴隶不可能真正承担起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这个道理实在太简单明白了。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会乐此不疲呢?因为考试和分数能够改变他们的身份,而身份这个东西对我们来说又太重要了,它和人的尊严、人的命运以及人的种种待遇、保障是联系在一起的。多数学生对北大、清华的向往可能并不是由于能在北大、清华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是北大、清华的文凭更有利于改变他们的身份。报载,某城市一位环卫工人每月工资约两千余元,由于她身体不好,有时就请农民工代她上班,每月付给这位农民工两百余元。为什么同工不同酬啊?身份不同嘛!一个有国家编制,一个却没有。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这非常不合理,很落后,与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是背道而驰的。这一点马克思早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觉得,应当充分体谅一线教师的两难处境:不搞应试教育,不拿考试和分数去逼学生,你教的学生个个落榜,对得起学生和学生家长吗?搞应试教育,天天拿考试和分数去逼学生,几乎把学生逼疯,又怎么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尽可能利用自己所拥有的那点空间,最大限度地在那点虽然不大的空间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和写作的快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感受到做一个
人的快乐。我相信,只要大家坚持不懈地努力,这“铁屋子”是会被彻底掀翻的。我坚定地相信,中国必将成为真正的大国,秀出于世界民族之林。
《圣经》记载,“上帝说:‘要有光!’便有了光”。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你说要有光,于是你的心灵和你的世界便有了光。我们不是工具,不是奴才,不是奴隶,而是人!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含人量”——“ 含人量”是我最近读书和思考时生造的一个词。可以列出这么一个公式:人1→人2=人3,人3就是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性,人1是自然的人、生物的人,人2就是席勒所说的“完整的人”、“充分的人”,就是维特根斯坦所说的“真正的人”,也就是理想的人,我们所应该成为的人;人2就是“含人量”中的这个人。人3——现实的人、人性,就是人1和人2在社会环境作用下的化合。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莱在其《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的开篇就明确指出:“从价值的观点来看,人性化问题一直是人类的中心问题,现在它更是具有难逃世人关注的性质。关注人性化,马上又使人想起非人性化。非人性化不仅在本体论上是可能的,而且是历史事实。当个人在感受非人性化的程度时,他也许会问人性化是否可能。有史以来,在具体客观的场景中,对于一个作为不完善的存在但却能意识到自身不完善的人而言,人性化和非人性化都可能出现。”可以这样说,人性化这个人类的中心问题至今并未真正解决,甚至还没能引起对此负有特殊责任的教师的足够重视。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中立的教育,它总是在人性化与非人性化的艰难抉择中挣扎前行,书写自己的历史。教育之为教育,就是要积极参与这个化合过程,尽心尽力地提高其中的“含人量”。任何人的任何一个念头、一句话语、一个行为都有“含人量”的问题。马克思指出,“我们现在假定人就是人,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交换信任。”教师这份工作的伟大,就是因为教师能够通过教育参与这个化合过程,使学生成为大写的人。我们不能幻想只有在自己具有足够的“含人量”以后再去从教,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在教学中一起努力提高自己的“含人量”。教育,最犯不得错误,因为犯不起啊!教育的错误将会结出让整个一代人心灵受伤、精神麻木的苦果。且不说纠正错误之困难,即使纠正了,已经结出的苦果还得我们自己咽下去。不得不承认,现在学生作为人同世界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已经不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关系”,甚至连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也不全是“人的关系”。有的家长,例如金华四中学生徐某的母亲,就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某种目的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人的关系”;否则我们的学生就真的太可怜了!我们教师应该活在责任中,活在关爱中,活在悲悯中,活在感激中。希特勒,我们当然要清算他的罪行;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希特勒之所以成为希特勒,还有不以他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社会的原因。对他,我们也要有悲悯之心。要化憎恶、仇恨为悲悯,尊重不尊重者,体谅不体谅者,关爱不关爱者,感激不感激者。道路是曲折的,更是光明的。目的就在路途中,在行进的路途中,在路途的行进中。不光明的道路到达不了光明的终点。这两天我反复想到下面两句话:以宇宙为坐标看自己的渺小,以对人的关爱为基准看自己的伟大。愿以此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王诗客记录整理)
第二篇:我生活在关爱中作文
我生活在关爱中作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生活在关爱中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我生活在关爱中作文1俗话说得好“人间处处有真情”,可为什么我一点也没感觉得到呢?
早上,“山大王”的一声吼,使我的睡意立刻跑得无影无踪。“哎,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我埋怨道。我快速穿好衣服,等待“山大王”发下一个指令。几乎每天都是这样。今天放假,再加上“山大王”出差去了,我不由得高兴得手舞足蹈。反正,就一个字“爽”!
今天“山大王”不在家就由我“小王”暂时管理一下吧。我翻箱倒柜,把整个屋子弄得一团糟,就像什么凌霄殿(只不过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的)。我看看电视,玩玩电脑,想干啥干啥。
第二天,我想到了我还有作业没做完呢,本来是打算昨天写的,唉,昨天玩得这么疯忘了写,只好今天一口气把作业写完了,昨天脱下的一身臭汗的衣服得洗了,房间被弄得这么乱要收拾了,我开始想念“山大王”了,原业的所有家务都由她收拾,可今天她不在只能由我来了。
第三天,我在家无所事事,看看小说,不一会儿就没有兴致,玩电脑,一连几把都没赢,便不想玩了。
第四天,无聊的我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满脑子都是“山大王”。我忽然一跃而起坐在沙发上,听着门外的声音,每当我听到脚步时就会打开门看看她是不是回来了,然而每次总是高兴地打开门,失落地关上门。
我不知道这七天我是怎么过来的,我好想吃她做的土豆丝,也好想听她的唠叨,甚至想立刻到她的身边。可原来我从不听她的话,从不觉得她做的饭好吃,甚至还跟她顶嘴……
我终于感受到了妈妈对我的付出,感受到了原来我就生活在关爱中。
我生活在关爱中作文2关爱如流水,静谧而清澈,隐匿了几许青涩的过往;关爱如墨香,醇美而悠远,涟漪了几多平静的心湖;关爱如香茗,怡人而甘爽,浸湿了多少难舍的情怀……关爱如水,流淌在我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夜渐渐深了,孤灯下却仍有一个苦读的身影。面对着眼前复杂的几何图形,手中的笔烦躁地转了几圈,终是落在了一片空白的卷面上。门,被小心翼翼地打开,伴随着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一杯温水出现在了我面前。抬头间,眼睛正对上母亲盛满关爱的眸,如三月的春风般,藏不住快要溢出来的温暖。我相信即使不面对母亲也能感受到她关爱的目光洒遍全身。“学累了就喝点水吧,早点睡。”母亲温柔的声音在耳边回响。母亲似乎怕打扰我,没有停留,轻轻走了出去。门锁轻轻咬住锁舌,我出神地望着杯口的水蒸气弥漫,消散在空气中,氤氲起一份母爱的温柔。
月光洒满指尖,幸福开满心房,母亲的关爱在水蒸汽中静静弥漫。
又是一年飞雪季,我抓起手套,在父亲的陪伴下重温童年堆雪人时的快乐。纯白的雪被我团成了一个绒绒的大球,手套也渐渐被雪水浸湿,不知不觉间,手套上竟结了一层薄薄的冰。一阵风吹过,手感到一丝刺骨的寒意。正当我摘下手套,对着冻红的双手呵气时,一副棕色的手套递到了我面前,“你戴吧,我又不玩雪。”父亲轻描淡写地说着,嘴角上扬起一个略带调皮的微笑,满不在乎的样子。目光仿佛漫不经心般地扫过我冻红的双手,将手套塞进我的怀里。我急忙将冻红的双手伸进手套,里面厚厚软软的绒毛轻轻地包裹着我的手,手套上还残余着父亲的体温,一股暖流顿时涌遍了全身。我知道,父亲递手套的“漫不经心”中其实裹藏着他细致周到的爱,这爱温暖着我的`心。寒风依旧在耳边呼啸,双手却不再寒冷。在漫天飞雪的白色世界里,我突然发现,父亲将冻红的双手悄悄伸进兜里……
雪花覆盖大地,感动浸湿心灵,父亲的关爱在大手套中悄悄绽放。
记忆从指尖不经意地滑落,蓦然回首中发现:生活中,关爱无处不在。只是它们都很安静,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懂。
我生活在关爱中作文3在我的生活中,我活得多姿多彩。有时我会遇到烦恼,会找家长、老师、同学们倾诉。有时会深陷入困惑当中,久久不能自拔,虽然我有了那么多的困惑烦恼之事,但我更认为自己是生活在关爱中。
妈妈的关爱是无私的,那一种无形的爱已经在我身上环绕,给予我最温暖、最舒适的怀抱。妈妈的爱转为了唠叨,清晨每当我一出门,妈妈会用最温暖的语气告诉我:“早饭吃丰富一点,路上小心一点,晚上早点回来。”可我每次都是厌烦在说了声“知道了!”在妈妈的想法中,一定是为了女儿可以牺牲很多吧!妈妈,在这里我诚心在说一声“对不起,妈妈,我爱你。”
在我的生活中,不仅有妈妈的关爱而且还有老师的关爱与鼓励。
我们学校举行期中考试,我考得不是很顺利,考了个全班16,全校18的名次,对此我十分沮丧,回到家,我把成绩告诉妈妈,我以为妈妈会严厉地责问我,可她没有,她只只淡淡在说了声:“知道了,下次好好努力吧!加油,妈妈信任你,落出一个大的笑容让我放心”我知道妈妈说得不是真心话,天下哪一个父母不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看着自己的女儿的成绩时也给自己脸上抹光呀!妈妈这是为了减少我的压力才这么说的,她其实是非常希望我考好成绩吧!第三天老师将退步的人的名字报了出来,那其中当然有我,老师课后找我谈了心,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的学习态度不错,平时学习也很努力,你去找找这次考试是哪里考得不好了,哪里有漏洞,回去再好好‘补’这些漏洞,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强的孩子,你不会放弃的,加油啊!我相信你。”一股暖流顿时传遍我的全身,我突然恍然大悟,想到老师讲得很对,我要找找我自己的不足之处,要更加认真,不能让老师、父母对我的期望破灭。老师,谢谢你!
同学的鼓励虽然很少,但也让我受到关爱,同学们得知我考差了就处处安慰着我,叫我不要灰心、沮丧,说:“考差一次没关系,又不是只有你考差,还有很多人呢!只要你加倍努力,发奋学习,一定会迎头赶上去的!”
父母,老师和同学给予我的鼓励是一种关爱,这种爱激励着我,让我奋斗,似乎是在饥渴中的一股清泉,寒冷中的一束阳光,逆行中的一把助力。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动不已,谢谢你们!给我动力,我一定会加油的!
第三篇:我生活在关爱中(5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我生活在关爱中(500字)作文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有爱,世间才会充满灿烂的阳光,因为有爱,世界才会如此美好,因为有爱,世间才是温暖的春天。
而我就生活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上。
每次回到家里,总是可以看到桌上香喷喷的饭菜:下雨时,总是有人撑着把伞站在校门口耐心地等待着:生病时,总会有人在医院奔波;天冷时总会有一声声温暖的祝福;考试失利后,总会有人不断的鼓励和安慰&& 一件有一件温馨的小事,组成了我们这个充满爱的家庭。
来到学校后,总有一些人,会不断地为我们传授知识,武装我们的大脑,记得有一次,老师因感冒嗓子都哑了,可他还是坚持地给我们上完这节课,上好这节课。每当我们考了好成绩时,他们总会露出灿烂的笑容,而当我们考得不好的时候,他们总会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我们不懂的地方,鼓励我们。
而又有另一群人是我们最亲密无间的好伙伴,是我们童年最忘不了的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有不懂的问题总会在笑声中解决,课后,我们总会尽情地玩耍,在生活中,今天是我帮你值日,明天你帮我扫地,一天又一天总过得很快。
在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共同努力,组成了一个优异的班集体。
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是妈妈那勤劳的双手。是爸爸那宽厚的肩膀,是老师那期待的眼神,是同学们那开心的笑脸&& 爱就在我们身边,而我就生活的爱的海洋中!初三:邢汉威 篇一:我生活在关爱中
我生活在关爱之中
那天早上,阳光感觉阴阴沉沉的,颇有不祥之兆。
上午,我早早写好作业,在家窝了一上午,瞥了一眼床底的滑轮,心想:肯定被尘封了吧!反正也写完作业,不如出去走走吧,也很久没有运动了。
我穿上滑轮,灌了一口可乐,晃动双腿,滑轮开始前进。正思索着去哪儿挑战一下,最后神使鬼差地滑到一个40°的大斜坡上,我从上段滑下,不料,这坡比预料中还要陡。速度不断加快,如箭出弦。此时我大脑一片空白,只等摔倒在地。突然,一个念头闪过:“跳!”我不经思考,双腿就立刻充满了力量,奋力一跃。可是,落地没站稳,摔了个嘴啃泥。迎面跑过来的一个爷爷,声说:“哎呦,这下可惨了!”我左脚关节挫伤形成了严重的瘀血,动弹不得,他急忙把我扶回家中。
妈妈立刻为我清洗伤口,擦碘酒。关节处传来一阵阵钻心的痛,可我没有哭出来。妈妈表面似乎在埋怨,责备,可她的眼神中,分明是担心,是焦急,是关爱!晚上,月光无力地糊在窗台,仿佛为我的遭遇深表同情。我把可乐倒进酒瓶,喝上一大口,想要借“酒”消愁;又喝上一大口,准备一醉方休。“咔吱。”门开了,吓了我一跳,原来是爸爸,要是平时想见到他,还真是“难于上青天”你!“还没睡呀?”爸爸走进来。“我看看你的伤口。”爸爸关切地说。我缓缓地来开裤子,露出伤口。“有点痛。”我自言自语。“嗯,伤口已经没问题了。”爸爸松了一口气,让我注意休息,这才满意地走出房门。几分钟后,门外传来夫妻俩的对话“这孩子。。。”
关爱,就是妈妈的眼神,爸爸的推门声、好心人的搀扶。能说我不生活在关爱之中吗?
篇二:我生活在关爱之中
我生活在关爱之中
时间过得好快呀,一眨眼之间,我已经十一岁了。回头看看过去和现在,发现我生活在一个充满关爱的世界里。在家里,有家人对我的关爱。天色微亮时,是谁早起为我准备早点?是妈妈。肚子饿时是谁为我准备了可口的饭菜?
是爷爷。心灰意冷时,是谁鼓励我找回了自信?是爸爸。他们对我的关爱无微不至。他们的关爱无私又伟大,像一股清泉流进我的心里。
在学校,同学们的友谊无比深厚。
虽然有时候,大家会发生争执,意见不合,但友谊的分量永远比争吵的分量要重得多。你摔倒了,我扶你起来,我落后了,你拉我上前。我们总会共同唱起欢快的友谊之歌。拔河赛场上的失利,我们的眼泪流在一起,体操比赛的成功,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是爱,将我们连成整体,并肩向前,所向无敌!
在社会上,也有许多陌生或熟悉的人给我温馨的关爱,乘车时,有人主动为我让座,寒风中,独自一人在家却又不会做饭的我,被邻居喊到她家,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暴雨中,我因没带伞而被淋成了落汤鸡,一位大姐姐悄悄为我撑起了雨伞„„无论在哪儿,我都会被关爱,那种感觉,如
沐春风。关爱原来不太多理由!
一次又一次的关爱,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感动,让我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明天!
篇三:小学作文:我爱校园生活
我爱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充满了自己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它是许多学生向往的无拘无束的天空,有时我也恨不得留在学校。no.1---快乐!
我们六(1)班出了名是多“傻人”,但又都是这些“傻人”给了我们快乐。
有一次,我对上面座位的健波说:“你的同桌呢?”他脱口而出:“我哪有同桌?”我疑惑不解地说:“嘉荣不是人吗?”不料健波说:“我们是“绿豆哥哥”和“红豆妹妹”啊!”我听了,笑得肚子都疼了,问:“你是“红豆”吗?”健波说:“当然---不是啦,你真笨,我是“绿豆”啊!”我听后,笑得更厉害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绿豆哥哥”更像电视剧中的“黄豆先生”。嘻嘻!
no.2---关心!
关心,可以是无言的,也可以是搞笑的,我们班就是采用这种搞笑的关心!
在一次的数学课上,我因粗心大意而答错了问题。数学老师便骂了我一顿,我心里闷闷不乐的。下课后,朋友们见到我心情不好,便过来用搞笑式关心逗笑我:“莉恬,你知道不?六(2)班的同学的“光荣称号”有的很好笑。”“谁?”“就是***啊”“什么称号啊?”“解放军”“啊!”一番惊讶后,我就大笑起来了„„
看,她们就这样逗笑我了!
是的,我向往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天空---属于我们的校园生活!
第四篇:我生活在幸福中(模版)
我生活在幸福中
生活是一曲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沉平缓的交响曲。指挥者永远都是我们自己,生活的指挥棒永远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我的生活是浸泡在幸福之中的。幸福,简单的两个字,却有着千斤重的分量。她,凝聚了无穷的爱,凝聚了高洁的爱,凝聚了伟大的爱!幸福,就像一杯茗茶,须慢慢饮用,才能品尝出她的清香、甘醇;幸福,就像一层糖纸,轻轻一舔,就能发现里面包着甜蜜,裹着爱!
我沉浸在亲情的幸福中
家,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是温馨;也有一种别样的味道,那是幸福;还有一种别样的感情,那是爱!在母爱的呵护中,我变得像一只温驯的小绵羊,紧紧跟在妈妈身边;在父爱的关爱中,我又变得像一只自由自在的小雏鹰,无拘无束地快活地飞着,越飞越高……英文字母的“父母”(Parents)有七个字母,代表着父母赐予我们的七份礼物:生命、人生、理想、道德、快乐、关爱、呵护,融合成一个字、两个词——爱、幸福!
我沉浸在友谊的幸福中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是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同甘共苦,分享彼此的欢乐和痛苦、辛酸与泪水。取得成功时,一起欢呼,一起雀跃,一起为对方高兴;心情低落、惆怅满怀时,与好友说说话、谈谈心、解解闷,心情很快就顺畅了。不仅解决了烦恼,而且促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对于每一份友情,我都尽心尽力珍惜,因为我相信,人生的字典里不能没有“朋友”这个词!
我沉浸在师爱的幸福中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始终坚守在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从事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正是因为老师的教导,国家栋梁们才能充满智慧,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富强。虽然(我)已经适应了初中生活,对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千分感激,万分尊敬,但是仍然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小学老师。在刚开学初和期中考过后,曾分别两次打电话给我的小学老师。每每听到从电话中传来那熟悉的温柔的声音,脑海中就浮现出老师的音容笑貌。再(在)听到老师喜悦的笑声和对自己的殷殷期望及鼓励时,内心更是激动不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了教育事业,老师们把青春和毕生的时间、心血、精力都花费、消耗在“教书育人” 上。老师的爱,是天下最伟大的情感之一。
幸福,犹如一泓涓涓细流,流入我的心灵。滋润我的心灵,洗礼我的心灵;又犹如一片汪洋大海,惊涛骇浪把我淹没在爱的潮水之中!
生活中,幸福的浓度绝对超标了,因为:幸福,无处不在;爱,随手可触!在生活中,我用手中的指挥棒,努力将节奏与调子协调和谐,演奏好自己的“幸福之曲”!
我生活在鼓励之中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世重重叠叠山。在生活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在面对一个个困难的时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站起来,却又一次一次的失败,因而,我们身边的人都在无时无刻的鼓励着我们,让我们充满自信。
记得小时候,我不小心摔倒了,趴在地上痛哭,妈妈慢慢地走过来,和蔼可亲的对我说:“乖,孩子,自己站起来,你能行的。”也许是妈妈的话语有一股魔力吧,我真的自己站起来了,我当时高兴的手舞足蹈。上小学时,我开始学骑自行车,由于我不懂的骑自行车的乐趣,因此我非常害怕,不敢学,爸爸、妈妈便鼓励我说:“孩子,没事的,由我们呢!你不会摔倒的,爸爸、妈妈保护你。”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我树立了自信,勇敢的去学自行车,没想到,只有一会的时间,我变学会了骑自行车,从那以后,我便把骑自行车作为一种乐趣,它也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记得还有一次,是上初一的时候,月考了,考过后,我满怀信心的走出考场,以为自己做的很好,哪知成绩出来后却是数学成绩不及格——仅仅48分。我的目光顿时黯淡下来,我的双手紧紧的握住试卷,心觉得好痛仿佛有无数把刀子绞痛着我幼小的心灵,我禁不住热泪盈眶,终于,泪水还是禁不住流了下来。很长时间都走不出心中的阴影,老师鼓励我说:“这次考不好没有关系,只是偶尔的一次失利,况且一次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我相信你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行。”
我生活在幸福之中
幸福是什么?对于它的真正含义我有些懵懂和朦胧,而让我完完全全地体验到幸福内涵的,就是我的爷爷。
爷爷已年过半白,还是位残疾人,平时行动不大灵便。记得有一次,由于吃了太多生冷的东西,我感到肚子很不舒服。当时就把情况告诉了爷爷,爷爷二话没说,便急忙带着我去药房买药。那时,外面雨下得很大,我坐在他的残疾车上,一阵阵风吹过,感觉很冷,身体在打着哆嗦。爷爷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他立刻脱下了自己的外套,披在了我的身上。瞬间,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头。没多久,我们到了药房门口,爷爷把钱递到我的手里,叮嘱道:“问一下肚子疼该买什么药,快去快回!”“嗯。”我接过爷爷手里的钱,轻轻地点了点头,马上走进了药房。
买好药后,我们又行驶在回家的路上,风夹杂着雨点,不时打在我和爷爷的脸上,感觉有一丝刺痛但又很温暖。我看着爷爷开车时专注的神情,心中不由得一阵感动。
不知不觉就到家了,爷爷怕我感冒了,让我赶快去换衣服,洗个热水澡,把药吃了。他自己则坐在客厅里,喝着刚泡好的热茶。等我做好了一切后,来到客厅。爷爷看我气色稍好一些后,欣慰地朝我笑了笑,说:“现在感觉怎样?如果明天情况还不见好转,我就带你去医院就诊……”我望着爷爷慈祥的面容,又一次感到了无比的温暖,心里禁不住暗暗地对爷爷说:“爷爷,您辛苦了!”
如果你现在问我:“幸福是什么?”我可以立刻告诉你,它是一份责任,一份快乐,一份欣慰,一份感动。
其实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它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积聚而来的人间真情,它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欢乐,永远那么令人回味和珍惜。
第五篇:我生活在幸福中
我生活在幸福中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入妈妈的怀抱,幸福少不了„„”可我认为,最好是:“世上只有爸妈好,有爸妈的孩子像块宝,投入爸妈的怀抱,幸福少不了。” 我便是这样一个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有着爸妈温暖的怀抱,有着爸妈细心和呵护,有着爸妈耐心的教诲。爸、妈、我组成了一个和谐幸福的三口之家,就如那首《吉祥三宝》里唱的:“我们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
我的爸爸是一个农民,但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不得不外出打工。在我的眼里,原来的爸爸是那样的年轻帅气,而现在因为长时间的劳作,都有点“未老先衰”的感觉了。不到是40岁的他,头上已经有了许多银丝,额头上也几乎爬满了皱纹,而他的脊背也因为长时间的负重而弯了下来,虽然如此,但他对家庭的照顾,对我的学习的关心程度,却丝毫未减。
我的妈妈也是一个农民,为了能给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她和父亲一同外出打工。虽然她每天很忙,但她一有空便回乡下来看望我。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买很多好吃的,而且每次必定会问我的学习成绩。有时,妈妈听到我学习有进步的时候,她便会笑得合不拢嘴;而有时听到我的成绩下滑时候,她不是骂我也不是骂我,先默默坐会儿,像思考着什么,然后便认真与我分析下滑的原因,以便于
我下次及时改正。
可能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些都是十分普通、非常平凡的,但在我眼中,这些都是我最大的财富,因为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幸福。
幸福,就是如此简单,也同样又是如此不凡。我每天都生活在如此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