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厦大经院考研春秋
厦大参加金融联考,所以专业书也都是用金融联考所制定的。一般是看这几本:
西方经济学,人大版,高鸿业编
货币银行学,复旦版,胡庆康编
国际金融,上财版,姜波克编
投资学,高教版,刘红忠编
商业银行经营学和中央银行学,高教版
我的考研春秋----厦大金融06年状元的只言片语
我记得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到:“人生的路很漫长,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四年之前,老天跟我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而这次历史没有重演。我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是02级海南大学金融系的应届生,参加了06年的金融联考,初试成绩是政治82、英语86、数学148、金融联考120,总分436分,在厦大金融学方向我暂列第一,后经过复试仍列统考第一。在过个考研历程中我经受住了考验,这期间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再此我愿意用文字来记录那段难忘的日子,也希望能给所有立志考研的朋友们一点点启发。
一、前言
首先,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任何其他人的经验和方法都只是作为一个参考,不一定适合你自己。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摸索,找出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
其次,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很多人没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也就是没有找到在足够充分的理由来支持自己走完漫漫的考研之路,所以每年会有很多人中途放弃。对于我自己来讲,本人从大一时候起就立志要考研,那时侯想法很单纯,就是觉得自己能和别人一样就读于名校。这种名校情结,随着大学生活的一天天逝去,就越发强烈,这也许是理想的激励;到了大三下学期大家都很现实了,毕业后就业的压力时时逼迫着我们这些莘莘学子们。由于理想的冲动和现实的压力,在人生又一个重要的路口,我想我没有理由说服自己不选择考研这条路。经济学假定每个人做出一项决策时都是理性的,我想在“要不要考”这个问题上,更是如此了。
再者,怎么选择报考的专业和学校?我想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学校,坚持先考虑专业,再选择学校。考金融的话,那要根据学校金融的实力和难考程度,得出一个性价比。这里的性价比高,说明的是实力强但相对来说不是很难考,比如说厦大金融跟上财和南开比起来,实力不在它们之下,但是相对要好考一点;再比如西南财大,金融实力很强,但每年的复试分数都很低。这两个学校的性价比都比较高。
二、我的考研春秋
1.前期准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因为我从大一的时候就想好了要考研,于是在正式开始考研复习之前,我做了一些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说,大一时,努力把数学学好;大二时,喜欢上读人物传记,知道政治是必考的,于是把《马克思传》、《毛泽东传》和《邓小平传》认真地读了,这样到我后来复习政治时就容易理解,比较轻松了;大三时,坚持每个星期买一份经济类的报纸看,先是看《21世纪经济报导》,后来是看了《经济观察报》,同时到定期到学院的资料室看《财经》杂志,这些都对我学习乃至以后复习专业课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期间我一直没有放松英语的学习,大二上学期就把六级过了,那时候经常看CHINA DIALY,尽量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周末看看英文电影,一则是自己很喜欢看电影,二则可以训练听力和口语。
这样一个前期准备真的可以说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因为这全部都要*你的自制力,没有人强迫你。在别人玩的时候,你可能没有时间,但我觉得这是一个不断充电的过程。由于我自己的专业就是金融学,所以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我很注意把主干课程学好,培养自己的金融思维和基本素质。对于那些要跨专业考研的朋友来说,这样的前期准备就尤为重要了。
2.正式准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
我是从2005年3月,也就是大三下个学期真正开始准备的,也就是说我的正式准备时间也就是差不多10个月。这漫长的300多天的复习时间,就是对自己的真正的考验,它考验你的体力,锻炼你的意志,磨练你的心理。所以,当日复一日地对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书本时,我们只能对自己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下面我就对每门课程的复习作简单的介绍:
1)数学
对于大多数金融专业的人来说,数学是第一道槛,我在它上面花的时间最多。由于我们数学学的很少,基本上是要从头开始。于是我从课本开始,先是高等数学,再线性代数,最后概率论,这样下来就花了3个月的时间才把基本的东西看了。在这个过程中,经常是看了后面的就不记得前面的,于是就疯狂地做题,先是教材后面的习题,再就直接拿武忠祥编的拿本《历年真题研究》做了,因为我觉得考研的真题就是考基本的理论知识。我不光做数四,还做数
三、数二,甚至部分数一的。人家都说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此话一点不假。
暑假的时候,我开始看陈文灯的复习指南。陈老爷子果然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特别是微积分部分的例题,真是出神入化,妙不可言。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研究了第一遍,这个时候就找到了点数学解题的感觉了。但对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还是不熟,于是我从接着看李永乐的那本复习全书后面的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部分。
到了11月份,我开始做模拟题,先是做陈文灯的《模拟考场15套》,试了几套题感觉难度比较大,最多只能得120分,而且经常是3个小时下来还做不完,这对我很打击,于是又开始做李永乐的《经典四百题》,但是我同样感觉不好。这个时候真的很郁闷,开始反思自己的复习方法是不是出了问题。通过和别人的交流,我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原来我虽然题做了不少,但很多时候是题目做了一半或者大半,就去看参考答案,如果思路对了就继续做下去,不对就马上按照正确的来,这样就养成了非常不好的习惯----答案依赖。但是真正到做模拟题的时候,由于约定的3个小时内没有答案可看,于是效果很差。发现这个致命问题之后,我就逼着自己独立地解每一道题,不到万不得以绝不看答案。同时我还觉得自己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没掌握,知识点的联系没缕清楚,于是又开始做真题,这次一套套的做,用的是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解析》。
到了12月冲刺阶段,重新拿起陈文灯的《模拟考场15套》和李永乐的《经典四百题》做,这个时候就感觉好多了,这个时候还看了李永乐的《冲刺超越135》。到1月份的时候,我还做了几套龚冬保的模拟题,由于他的题难度接近于真题,每次都有140以上。最后一个星期的时候,我没有再做模拟题,但是数学仍然是每天做,就是把以前做过的题再看
看,重点是解题的思路,对前面的填空和选择题我认真地再做了一遍,因为它们考的是基础。
在整个数学过程中,我坚持每天都做,这样就不会生疏了。重要的是养成细心地解题的习惯,不要出现低级的错误。我在1月15号上午考上数学的时候,整个感觉是解题的思路非常顺畅,同时我交卷时刚好把题全部做完。我觉得考数学不能盲目求快,重要的是保持准确率,只要思路清晰,时间是充分的。
我觉得数学考研没有很难的题,但是基础一定打扎实,就是要争取多做题,教材常翻翻,真题多研究几遍,基础好的多做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差些的就看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或者两本书结合来看。
2)政治
虽然我高中是学理科的,但本人对这个东东还是有点感觉的,加上平时就喜欢读书看报,所以政治我花的时间最少。从10月份开始看,先是把高教版所谓的“红宝书”认真看了两遍,然后就开始做些选择题,用的是任汝芬老爷子的序列二;到11月开始看他的序列三,一边总结归纳知识点,一边做选择题;到了12月份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模拟题了,虽然我本人没有做过。但是现在就要看看分析题了,不是说背,而是熟悉一下这种分析题该怎么答。我把希望都压在任汝芬的序列四,最后四天就狂背一些大题。政治的复习书最多也最杂,其实不用看那么多,看任汝芬的序列一到序列四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把逻辑脉络搞清楚(可以买本归纳知识点的小册子,我用的是导航的《考研政治小灵通》),把教材多看几遍,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要迷信什么押题,不要想搞投机取巧,风险太大了。
由于政治是第一场考试,每年它都不会很难,答题的时候尽量多答,时间是很充分的,可以写满答题纸,但最好不要提前交卷,那样没有多大的意义。
3)英语
对很多人来说,英语是很头疼的,因为投入巨大,收效却慢。但我想说的是,不管你多么的不喜欢英语,只要你立志考研,那么就必须静下心来塌实地把它学好。毫无疑问,对于应付英语考研来说“得阅读者,得天下”。但是要想让自己的阅读真正好起来,词汇和语法是最基本的。
考研大纲要求的词汇量是5300左右,可是我觉得英语要得高分要6000以上。记单词是很枯燥的,我的做法是先拿一本不是很厚的词汇书,第一次背要边读(哪怕是默念)边写,只记最基本的意思,不要求一次就能记住,只是要在脑海中留有印象。坚持每天背,每次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小时,经常往已经背过的翻,一个单词在你脑海中有10几次的记忆,你想记不住它都不行。在记忆单词的同时,阅读要跟上,这个时候主要是泛读,单词在眼前出现的次数越多,就记的越好,可以看CHINA DIALY,因为能学到很多新鲜的词汇,考研文章很多都是来自欧美报刊杂志,即时文。
因为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所以就没有花时间专门搞语法。我从3月开始边记单词边抓阅读,一直到暑假之前都是练好英语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扩充词汇量和掌握一些专业词汇比如科技类、医学心理类、经济类等等,因为这些都是考研热点。
暑假两个月,我专门研究从1989年到2005年的真题,这个是非常必要的,我感觉收获很大。9月开始做星火的《考研英语阅读240篇》,每天就是做一套,其文章很地道,而且难度和考研的难度差不多,可能略高。最重要的是文章后面会告诉读懂的技巧和方法,答案注释也很清楚。很多人用北大石春祯的那本阅读书,其难度太大了,要花很多时间来搞懂一篇文章,个人认为不是很可取。期间,我还把真题的阅读部分再拿来认真研读,几乎做到了看到一个句子,就大概知道了它是出自哪年的考题。
到了11月中旬我才开始做模拟题,先用的是毕金献的10套题,三天做一套。大家都说毕老的题难的变态,做他的题就是找打击。事实的确如此,我开始做的几套题,阅读一般都要错8个以上,最多有50几分。但是居然知道他难,我就不是很在乎结果,反正我每一套题都严格在下午三个小时时来做(文有的时候不写),再用两天的时间认真地分析总结,做好笔记,这样在12月中旬我做到第七套的时候,我完型填空只错了3个,阅读只错了2个,这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接着我把后面的也都做完了,明显感觉英语确实有了进步。之后,我找了朱泰琪的8套题来做,他是研究考研英语的专业户,题的难度接近于真题。我两天一套,基本上都有75分左右,还是认真研读做笔记,特别是完型填空出现的词组
和辨析词汇,还有就是阅读中的词组也记下来。模拟题我就一直做到考试的前一个星期,这个时候就开始把以前做的笔记认真地看,顺便看看做过的模拟题。
作文,我是12月开始准备的,买了考试虫王若平编的那本好像是叫《考研必背作文30篇》。它实际是大小作文共60篇,我每天早上去背上一两篇,而且还附有CD可以随时听。到最后几天的时候,我开始总结出作文模版,也就是总结出比较好的5个词组和5个句型。考试的时候,全部套用,这省时间而且只要没有太大的语法错误,加上注意点句子衔接,这样的作文绝对可以拿高分。
还有就是很头疼的英译汉题,这个难度比较大,我当时的做法是把最近几年真题的翻译句子,用一张纸片,一面写英文,一面写中文,然后多读几遍,直到能很熟练地看中文写出英文,看英文写出中文。做模拟题,我也尽量这样去做,坚持下来,这个也就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当然在平时可以多英文杂志,如说《英语世界》、《英语沙龙》等,这些都有很好的中英文对照可读。
总之,只要把英语基本功练好,多研究真题(3遍以上是需要的),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模拟题做,但是个人觉得毕老的题最好是做上3套以上,这样你就知道英语的题难能难到什么程度,心里就有底了,真正考试的时候自己就不会乱了手脚。英语还是要多练,只有这样才能练出语感,考试的时候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是很管用的。
4)金融联考
应该说要考高分,专业课和数学一定要考好。金融联考的特点是知识面广点多,但理论深度不大。由于要看的书比较多,所以对于即使本身是学金融的,暑假开始准备也是必要的。如果是跨专业的,那就更要提前准备。我用的书如下:『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尹伯成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 复旦大学出版社
『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 钱荣堃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年11月出版---重点!
《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 姜波克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点难!
《国际金融学》第二版 姜波克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重点!
《国际金融新编习题指南》姜波克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货币银行学』: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 胡庆康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习题指南》胡庆康 复旦大学出版社
『投资学部分』:
《金融市场学》第二版 张亦春 郑振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重点!
《投资学》刘红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从8月份开始,我正式系统地看专业课。我买了中国石化出版社的那本《金融联考大纲详解》,参照这些书本来看这本辅导书,看西经要多做题,金融市场学后面的习题每个题都要会做,因为越来越强调微观金融了。
关于金融联考,建议常到金融联考网看看,我从它上面收获了很多东西。具体怎么复习的,和它推荐的方法差不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想说的是,金融联考确实值得一考,特别是对于学金融的我们来说。因为即使没考上,相比很多学校招金融研究生只考西方经济学,我们也是非常系统地学习了金融的基本理论,这不论是对找工作还是做毕业论文,都是很有帮助的,这是我们班参加联考人的共同感受。
也许,四年学的东西还没有这半年学到的多。另外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安排好时间,我就是吃了这个亏,简述题发挥的太多了,到后面论述题没时间写了。所以尽管前三门考完后感觉还可以,但是最后一门就考的很郁闷,当时还以为没戏了。
总之,整个考研阶段是不轻松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我记得网上一个研友说过这么一句话:“考研,就象是在一个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你有没有把衣服洗干净,你要做的就是不停的搓”。真的很有道理,是否一定能考上,大家都不知道,我们要做的和能做的就是一直准备,因为“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这也怪不得有人说,考完研下来大家都成半个哲学
家了,因为每个都有自己的独特体验。我的感受是要找几个朋友一起考,不要单干,同时复习的和休息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有一个好的氛围,学习起来效率好高的多。时间是保证,效率是关键。考研要前紧后松,千万不要搞前松后紧!
四、复试过后:“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考试过后,就不要去想它了。我每考完一门,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撤离考场,我不会与任何人谈论考试的事情,因为我觉得那有害无益,而只是好好的准备下一门考试。
等成绩的日子是很不好受的,简直是一种煎熬,特别是感觉不好的时候。在厦大成绩出来之前,我的很多高中同学告诉我他们的分数,大家分很高(考哈工大的是405,上财的是393),那时候真的感觉压力很大。当我3月3日10点26分查到自己的成绩时,我简直不敢相信,反复地查了很多遍,确信是真的后,我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但是心里却出奇地平静。之后,就忙着准备复试了。
3月26日到了厦门,感受到这个城市别样的魅力。我也终于来到多少次梦到的厦大,与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感觉是很好的,正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我们的复试结果是姗姗来迟的,4月1号结束,直到4月17号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总的来讲,复试要轻松的多,其实也是理应如此。因为大家都经过大半年的苦战,这个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但是考研又是那么的残酷,不到最后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必须好好的准备。
总之,考研就是考验,心态最重要,而积极的心态来自坚定的信念。复习过程中,尽量不要让别的事情打扰,不要分心,“心沉下去,分浮上来”,如此便能“待到山花浪漫时,君在丛中笑”!
相关的问题
1.要不要参加辅导班?我个人除了那次去听了导航的徐之明作的形势与政策的免费讲座,就没有上过其他什么班了。我觉得上辅导班一定要想清楚了,不能只是花钱凑个热闹,买个心理安慰。这样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上了辅导班,而把书本丢掉,并不一定意味着你能考的好,很多人都吃了这个亏。我是认为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复习,上辅导班反而打乱了计划。
2.要不要提前找导师?我认为如果能比较容易地联系上导师,那当然很好,但要清楚地是考研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不能为找导师而本末倒置。复试时候能见见导师,在面试的时候可能会有点优势,一般来说,名校是比较公平的,所以我认为实在没法找到导师,关系也不大。另外,我认为能找到同学反而更实用,特别是本专业在读研究生,他们能告诉你很多信息,而且能在你复试的时候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住的问题。所以,在报考学校的时候,最好选择有相识的同学在的学校,这样会有很多方便。
第二篇:北大经院—2009北大经院考研经验总结
2009北大经院考研经验总结
首先,先简要介绍一下本人的大致情况。本人绝对不是令人厌恶的商业资料贩子。我是一名2008年毕业后参加工作再辞职考研人,2009年参加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成绩进入前5%,(共913人最后有考研成绩,含单考生)。也许这个成绩还算不得最拔尖的,但我从开始寻找专业课资料到最后参加考试我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准备,能够取得这样一个成绩不得不是一个极其高效复习的结果。真心希望我这次的考试经验能为后来人提供一些经验帮助。
关于考经院
考研是一个心苦的过程。考北大经院是一个辛苦的过程(每年约为1:30的录取率)。如果没有考上,选择调剂或复读更是一个辛苦+心苦的过程。调剂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轻松和愉快的。所以,考试以前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1)建议采用SWOT法分析自己各个科目的优劣势。
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孰强孰弱?政治和英语是需要反复学习和巩固的科目,只要不是裸考,在成绩上拉开的差距不会太大,靠的是自己的坚持和努力。然而,数学是一个非常容易拉开差距的科目,不光需要不断的复习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细心的解题习惯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色。毫不夸张的说,数学没有考好,考上经院的希望就渺茫了。政治和英语加起来145左右,数学135左右就相当保险了。专业课的考试虽然不指定参考书目,但是却有书目可以参考,在后面的介绍中会一一列出。在正确的参考书目和复习方法的指导下,合理分配时间,是非常有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我想我就是一个短时间内考出高分的例子。
2)其他需要考虑的还有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决心和毅力、风险承受能里、家人是否支持等非智商因素了。每一个考研的人都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你是否能够坚持到底?曾经有数据显示,如果你能一直坚持到考完全部考试走出考场,你可以考上研究生的概率就相当的大了,因为太多的人出于其他原因放弃了坚持。然而,残酷的是,即使你坚持到底,考上经院的概率仍然仅仅只有约为三十分之一而已,这个现实在你付出了那么多以后,你能够甘心接受吗?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抛开北大经院的种种优势不说,它的招考方式是相对公平的,连复试也采用笔试,对校外考生一视同仁,这也许就已经足够为之锲而不舍了吧。
专业课资料
专业课不提供参考书目,但是实际上是可以有的。市面上七七八八的资料非常多,很多都是为了倒手赚钱的凑数的。它们最大的缺点就是以数目取胜,让人感觉很全很强大。熟不知这样却浪费了考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要么看不完让人感觉越看越沮丧,要么看完了的回头一想都只记得个大概却弄不清楚。我推荐的资料是相对精炼的,但本着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时间允许,也希望大家能够在精炼的基础上适当扩充。
1)微观经济学部分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这本书是我看过的很好的一本微观教材,考题也几本都从 这个里面出。建议时间充裕的话,最好能够看四遍。第一遍是粗略的阅读,读懂读明白,获得一个大致粗略的印象。这个时候说到某章某节有印象就可以了,具体的说不清楚也不用着急。第二遍要试着去记忆,能记多少就记多少。我不是神童,这个时候我能记住的不算少但也不够多,但比第一遍的时候更加能理解它了。第三遍就要重点去记忆那些第二遍过后又忘记了的东西。每看一遍都会懂得许多,但忘记得更多,没有必要因此焦虑,因为这很正常。而且那些前面忘记过的后来再看反而记得更加深刻。第四遍是考前的查漏补缺。对着历年考试真题来看,看还有哪些题答不上来或答不清楚,立马回答课本或习题中去看,仔仔细细的看并记住。我就是这样后,走进了考场。
微观经济学作业题(张元鹏+刘文忻):老师出的课后习题也需要反复读。在第一遍看过书后,每看一章节就可以配合习题复习。如果不会,要回到课本中再去研究。习题中综合性强的题目更加值得注意,考试中也有稍微改一改就出题的。有一些太偏的东西不必细究,比如海塞矩阵什么的。在考试前,要配合历年真题查漏补缺课本同时查漏补缺习题。
2)宏观经济学部分(暂略)3)政治经济学部分(暂略)关于专业课辅导班(暂略)
关于考研调剂(暂略)
关于真题(暂略)
附2009考题简要分析(暂略)
好了,辛辛苦苦写了整整一下午了,希望我这个“班门弄斧”的人也能对你有所帮助。本着对大家负责任的态度,以上仅是个人经验谈,希望各位根据自身情况斟酌采纳。
深知本不应该“有偿服务”的,但无奈比较拮据,还要面临高额学费,只得厚着脸皮收取10元一套(含资料+经验),希望不要被骂得太惨就好了„„
电子版资料目录:(使用方法见《总结》+《总说明》)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综合背诵版》★
刘伟老师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国宏观经济改革特点和趋势录音
本科一年级政治经济学课件
政治经济学简单复习提纲
政治经济学复习说明
《资本论》选读
▲需要补充纸板教材——逄锦聚主编,高教出版社《政治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作业习题--张元鹏、刘文忻作业习题及答案★
期末考试题型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课件
微观经济学复习说明
博弈论
▲需要补充纸板教材——张元鹏《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作业及答案★
高级宏观经济学课件
高级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期末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1996年至2009年
复试资料: 复试复习说明
保险
财政学刘宇飞刘怡
国际金融 吕随启
国际贸易 李权
货币银行学 刘宇飞
第三篇:2013厦大美术学考研经验分享
思睿厦大考研网
2013厦大美术学考研经验分享
有人说保研的人过的是猪一般的生活,找工作的人过的是狗一般的生活,而考研的人过的是猪狗不如的生活。在经历过考研那段时光之后,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充分证实了这句话的靠谱性。
虽为一名艺术类的学生,但我却身在一所理工大学,实际情况也告诉我,理工大学是十分非常以及绝对没有艺术氛围的,理工大学的孩子们也是十分非常以及绝对没有艺术细胞的因为我希望能给自己一个更好的做艺术的氛围,不想为自己的学生生涯留下遗憾,所以毅然决定考研,去厦大寻找艺术氛围。
在资料准备方面主要用了《中国美术史简编》贺西林 赵力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青年出版社;《厦门大学中外美术史考研复习精编》(含真题与答案);《厦门大学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精编》(含真题与答案)。在复习方法上,要做的是多看书和找方法,看书的方法以及答题的方法。书到用时方恨少,至理名言,所以加大阅读量是非常以及十分必要的,看书的同时也要带着问题去看,即是一边想着考题一边去看,哪句话可以用的上,哪句话是相关的,做上标记,答题的时候记得用上,另外一点就是要多做多练,一道题写个十遍八遍,考试的时候应答如流,鉴于考试时间为3小时,而答题需要写大概6000字,所以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默写总比即兴发挥要快得多。
关于政治,在9月份之后复习都来得及,但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还是建议复习的时间开始的早一些为好,这样有回旋的余地。但不管怎样,10月份之后的政治,一定要多关注一些热点了,不要等最后一股脑全都拿来背,那个时候大脑已经很累了,根本记不了那么多。政治也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政治的整个准备过程中都没有背过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而是“熟记”,推荐熟记20天20题的所有内容。当然除了看、记之外,做题也是不能少的,陈先奎的政治1000题、任汝芬的序列等都可以拿来做,考试时的答题技巧也很重要,因为政治的主观题很多,答题技巧可以参考很多政治辅导班所介绍的。
关于英语的复习方法。
一、将词汇进行到底,词汇是基石。词汇量积累的多少非常影响考生在做题时的信心、心态、做题速度以及准确率。
二、完型“测试考生结合上下文的综合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即在阅读理解基础上对篇章结构、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运用能力”。但是个人的能力实在有限,毅然决定放弃完型部分。
三、阅读理解40分的大比重使阅读能力的测试成为重心所在,是决定考研英语成败的杠杆。个人总结英语的复习其实就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单词每天背,一直持续到考前;阅读练习和真题每天做,找做题的感觉;作文定期写,掌握时间,分析出错的原因。至于其他小的板块暂且忽略掉,这些基础部分做好了,小版块自然能得分。
这就是我的复习方法,如果你们觉得有用的话,尽管拿去,希望你们能取得好成绩,厦大见!
第四篇:2018厦大企业管理考研经验分享
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
▶英语
单词整个考研都在看,每天翻几篇最多十篇,星火巧记速记看了一遍,星火的30篇文章贯穿考研词汇看了两遍。非常推荐后面这一本书,用文章情景记单词更好记有意思些。前面那本单词书我不知道有没有意义,因为那本书太厚,我好像看完已经快忘完了。
阅读也始终贯穿了我的考研,吴咏麟的100篇是本好书,跟真题很近了;石春祯的220篇文章很新颖,跟真题选文章风格很像,但出的题质量差;张健的150篇很不错,训练解题思路。
最最重要的是英语真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有些英语积累再拿真题做,也就是说一定要觉得自己的阅读能力已经不错了才做,因为真题很少,比较珍贵,而且可以多看几遍。
我看了应该有5遍左右吧,第一、二遍都是每遍三次(读和做题——认真读文章、搞清楚每段的段落大意——检查自己的解题思路),我是做了150篇上册后再回来做第三遍的,其实有些做错的题隔段时间做仍然会做错,由于记忆干扰想把题做全对难度更大,所以我做的很小心,做第四遍我换了个思路,好像是重点看长难句和摘抄些文章中好的句型,以用于写作。第五遍应该是考研前一个月内看的,因为担心做的模拟题解析影响了真题解题思路。
写作最重要的是自己亲自写几篇,才知道自己写的和答案的差距。其实并不用太多时间练习,只要拿到一个题目可以达到很顺的写出文章来这种状态就好,先不要在意质量,考研前半个月再记写好的写作开头、结尾、过渡句就行了。
参考书目:词汇:星火词汇、星火的《30篇文章贯通考研词》;阅读:吴咏麟100篇、张剑历年真题解析、张健150篇、石春祯220篇。
▶政治
考的确实不高,自己准备的有点晚,而且由于看第一遍大纲解析就配着程先奎2000题做,使得这本书没有发挥出潜能。所以建议先快速看一遍书之后再看一章节书做一章节题。时事政治到时候去听听辅导班讲,好像才10块钱,听了有点印象就行了。大纲解析我还是看了3遍以上的,这个估计还是必须的。
参考书目:红宝书、陈先奎2000题、真题、考前的时事题、《20天20题》思睿厦大考研网
▶数学
我的数学大致是分三个阶段的:基础——复习全书——模拟题、归纳总结。其实个人觉得最最重要的是基础和复习全书部分,后面一个阶段不过是在使用前面的积累、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听过也确信一句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再难的题也是由基础知识点累计出来的。
基础阶段:3到7月底。由于课比较多,我只看英语和数学俩门课。高教版的同济、我们学校出版的线代和概率。看一节教材做一节习题和笔记,笔记不要太注意自己的字迹好看
更多经验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
什么的,最重要的是把每节的重点和主要思路捋一下,不要花太多太多时间,特别是对那些做题后仍然喜欢翻教材的同学。线代和概率没做习题,我给这俩本书配了线代辅导讲义、概率辅导讲义。然后做了基础过关660题,这本书放在复习全书做俩遍之后做效果应该更好,题不难但几乎选自真题,要注意解题方法。
第二阶段:复习全书(或指南)。全书的高数太详细,以至于有些繁杂,对基础知识加深印象还是有用,陈文灯的指南高数部分很精辟。全书的线代和概率非常精辟。7月初到9月底我认真做了俩遍复习全书(一定要做出来,不要随便看答案)和两遍陈文灯的高数部分。看第三遍速度就快多了,综合全书和指南高数归纳整理了题型。线代和概率李永乐归纳的非常很好,我就没再总结。
第三阶段:做模拟题、真题、归纳总结。模拟题我做的是陈文灯15套(因为觉得一系列书都是李永乐的,想换换解题思路),400题也做了几套,觉得模拟题没什么太大用处。主要是安排好答题时间,查漏补缺的效果还是有限,所以认真做8套左右就可以了。时间有点紧,真题我只做了最近的两套,其实复习指南好多题就是真题。做了这些套题后又看了一遍复习全书,已经很熟悉所以大概一周就看完了。冲刺135是本好书,适合最后用,我看了2遍,如果自己不知道怎么归纳总结的同学,这本书对理清思路很有帮助的。
总之,数学是必须踏踏实实复习的,复习全书至少要看3遍,前两遍是认真做,后面是回忆和记忆解题方法。
参考书目:教材、《李永乐数学复习全书》、《数学基础过关660题》、陈文灯的复习指南高数部分、《历年试题解析》、《最后冲刺超越135分》以及陈文灯的15套。思睿厦大考研网
▶专业课
针对管院专业课标准化的特点,我只看了指定参考书,然后做教材的框架笔记,方便背诵各种知识条目,对于各种1~10条的知识点了然于胸,对于我专业课取得不错成绩有很大帮助。
8月开始管理学,管理学的第一遍看得比较快,每天一章,半个月看完第一遍,这一遍的目的就是了解书的大概框架,熟悉一下教材内容。再在后半个月看完第二遍。这样之后,管理学基本上就比较熟悉了。
9月开始管理学第三遍,并开始做笔记,把课本结构框架写出来。笔记主要写条目和框架内容,只把小标题写出来就行。这时注意,笔记本上是单面写的,背面留出来;并且笔记文字的间隙要大一些,为以后添加内容留出空间。这一遍看书比较精细,不用着急,要有质量,重在理解。
10月开始背笔记,因为笔记是课本的框架内容,笔记简单,在前15天内背两遍,做到看到问题能知道结构框架。尽管现在背的只是框架,但是如果对于某一条或者某一点不理解,一定要回到课本看懂然后理解。背完这个框架之后,再回到课本,后15天再看一遍,背着框架看书,尽量边背边看,背着条目然后看条目下的内容,加深理解。
更多经验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
11月继续看书,丰富笔记内容,把一些你认为重要的要背的内容都加在笔记里,总结课本中那一大段话为一两句话,写在笔记上。这时的笔记内容就是向考试看齐的,笔记内容就是答题内容了。所以,对于没有理解的地方或者理解但是不知道怎么说的问题,一定要在笔记上写出来。
12月就开始全力背诵,以笔记为主,课本为辅。背诵遍数越多越好,最后背诵要达到每天背一遍,甚至到考前的时候1小时就能背完一遍的程度。
下面是微经的复习过程:
7月经济学第一遍,熟悉教材
9月经济学第二遍,建立框架,章节之间联系
10月经济学第三遍,背一些重点内容,后半月做课后题和金圣才的计算题
11月经济学再一遍,背一些重点内容,重在理解。
12月全力背诵,一直背到考试;做真题中的计算题。
注意事项:
经济学每一章的名词解释不多,建议写在每章的最开始的那页,对于检查自己的复习和背诵效果很不错。这样,微经的名词解释不会跑出你的复习范围了。
对于经济学中很多理论的推导过程,个人建议在开始复习的时候就尽量搞懂,搞懂之后就不用再看了,只用记住相应的结论就好。因为管院的考试对于经济学要求毕竟不会很高,不会在考试中请你推导什么结论的这样的题目。
对于微经的复习,我经常看完一章之后,再对着目录在纸上自己给自己讲一遍,卡住的地方说明没有理解就要再去看书,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烦琐,但是效果是相当好的。当你能把整本书都讲一遍的时候,你的复习就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除了目录,微经第二章开始的时候有个框架轮廓图,看完一遍课本之后,我就再看看那个图和下面的文字,对于加深课程的理解也很有帮助。
另外,可以在12月份的时候用真题做一下模拟,因为专业课答题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研究一下如何分配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一个名词解释写了很多,后面的论述很可能就没时间写了。
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精要》[美]加里·戴斯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更多经验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http://www.xiexiebang.com/index.asp
《厦大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复习精编》
《厦大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考研冲刺宝典》
在备考过程中,坚定的信念是十分重要的,请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两句话就改变自己经过认真思考的决定。还有,备考过程中心态应该放平稳,我时常用一句话告诫自己,“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一个同学平时复习的进度在所有同学中都是最慢的,不过他是一个很稳的人,学习很扎实,最后的取得我们班最高分。目光长远,稳扎稳打是考研中的制胜武器。
请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更多经验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第五篇:北大经院考研些许经历和感受
北大经院考研些许经历和感受
零六年的考研终于全部结束了。记得很久以前,刚开始决定考研的时候,就发过“宏愿”-----等考上了北大一定要把自己的考研路上的喜怒哀乐和经验教训毫无保留的写出来,给后来人哪怕是一点点的指引。是时候了。
正如题目所说的,我报考的是北大经济学院。北大,在中国几乎是座神殿,无论这到底是不是对的。高考的时候,只是因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与北大失之交臂。虽然大学四年读完以后,我并不后悔自己当初选择,但是北大仍然是心中不可磨灭的渴望。这份渴望,应该是毫不犹豫的报考北大的根源所在吧。
北大经济类的研究生招生院系应该主要有三,经院,光华,经济中心。之所以要选择经院,我主要看中一下三点:第一,个人觉得经院更注重理论研究,少了许多现世中的喧嚣和浮躁。经院深厚的历史积淀所累积而成的那种学术氛围,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第二,经院的招生让我看到了久违的北大的灵魂-----兼容并包,附带彻底的公平。经院统一命题,统一录取,复试只是综合能力笔试,基本上杜绝了歧视和不公;第三,我来自农村。我父母都是农民,所以我比很多人都更了解农村,知道农村今天的生活,农民今天的处境,农业今天的背景。我确实渴望能够用自己所学到的理论,将来去回报父母,以及像父母一样的农民,为农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经院很多老师本身就是在研究农村,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这三点有些务虚的成分,读者可以一笑了之,至于经院的就业,公费等等所谓实在的“好处”,相信你可以再随便一个考研论坛里都可以找到相关的信息。毋庸赘言。
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本科读的是空间物理专业。科大是一所很不错的大学,很实在,而且大伙都很拼命,曾经流传的那句“不要命的上科大”,今天的科大仍然可以找到它最好的注解。四年本科,有了一个很好的数理基础,这与科大的特色分不开。和很多人一样,大学四年自己一直很朦胧,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走向怎样的将来。科大的出国率很高,所以大一大二基本上在拷贝师兄师姐走过的路,考G考托,拿好成绩,争取得到国外牛校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可是事与愿违,因为根本没把托福考试当作一回事,结果没有达到六百分。那是大三的暑假,带着再次准备托福考试的沮丧心情,报名参加了具有“科大特色”的“大学生研究计划”,在北京中科院空间中心进行两个月的见习研究。应该感谢那两个月枯燥乏味略显沉闷的所谓“研究计划”,正是这两个月让我彻底对物理研究丧失了信心,也使我真正的认识到这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同样是又一个沉闷的下午,我去了趟北大。未名湖很漂亮,即使偶有风沙起。北大很大,逛了许久,腿已酸痛,却硬是找不到出校的门。说实话,那天下午,久违的考取北大的想法开始在心中酝酿。回到实验室,开始搜寻北大的考研信息,并连续几天泡在各种考研论坛里,从那时候,开始了解了北大,开始了解了北大经院。正如你们所了解的,我选择了经院,开始把自己的未来与经院相关联。有必要说明的是,对于经济的兴趣,在高三时候便有,而且高考被科大录取的专业也是商学院,但是在“理工横行”的科大,商院似乎被边缘化了,所以才为了出国方便转换了专业进入了空间物理专业。正式决定报考北大经院以后,便开始在考研论坛上联系购买经院的笔记及试题,购买参考书等等,等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暑假已经结束了。
现在开始说考研。暑假的两个月我没有正式的准备考研,只是在后期基本买齐了考研所需要的各种参考资料。九月一日,我第一次坐在教室里准备考研。应该介绍一下此时我的境况。虽说对经济一直都有兴趣,可是基本没有看过经济学书籍,即使有也是科普性质的读物,与正儿八经的考试无关;没有参加任何考研辅导班,公共课也罢,专业课也罢;没有看过考研公共课的任何资料,更别谈做题-------基本上对于考研,对于经济学专业考试是一片空白。而且,我们大四上学期竟然还安排了五门专业课程,而且都是真刀真枪的,其中几个老师每节课都点名,逃课基本无门;最疼我的爷爷在九月中旬去世,拿两个星期是带着悲伤的心情坚持把自己按在二教的座位上;十月的时候,阑尾炎动了手术,休整了一个多星期……严格的算起来,自我正式开始准备考研,到我参加考试,前后大概三个月。很多时候,我真的不相信自己可以坚持到底,也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一切都没有阻止我前进,所以今天我可以很自豪的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成功。而且,我并不优秀,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很迟钝。既然这样的我都可以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走进北大,而且是竞争相对更加激烈的经济学院,所以,你更加应该拥有自信。关于我的考研中的经验和教训我把它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考研的心态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真实兴趣,考研只是跟班走,随潮流,那你可以放弃考研了。我想考研本身是一项事业,需要真实的兴趣去栽培,否则漫漫考研路上,你不会有动力和毅力去坚持的。用我和几个研友的真实经历的概括开始吧:只要真实的付出了努力,结果都还不错。诸多考研论坛上总是有很多帖子,说自己是如何的努力如何的艰辛,可是还是失败了。我只是想问他们,你真的如你所说的那样付出了真实的艰辛和努力么?我不想评论所谓“艰辛”和“努力”应该怎样去衡量,我之简单的说我的真实备考经历:没有午休,一杯咖啡换取宝贵的中午两个小时;没有懒觉,七点准时起床,八点以前必须坐在教室;晚上的时间最长,也最宝贵,我基本上是从吃完晚饭的五点半开始,在教室一直坐到晚上十点四十,中间休息的时间就是上厕所的时间。也许你会问我效率怎么样。这也是我为什么强调兴趣和志向所在的原因。因为北大,因为经济,所以我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即使这样,当题目不会的时候,当细节不清晰的时候,我仍然很想逃跑,很想休息,可是当我试图跨出二教逃逸的时候,总有无形的力量把我拉扯回到座位上。一开始可能逼迫着自己去盯着书本,可是半个小时以后,我会再次找到坚持的信心和力量。我最喜欢告诉自己:只要努力了,就不会后悔。我几乎每天都会在草稿纸上写上很多遍这句话。很感谢我的前女友,这句话是她在我考研的时候经常鼓励我的,每次听她说这句话都会很舒服。:)也许要求每个考研的人都像我一样,不太可能,因为很多人比我需要的睡眠时间要“多得多”。但不管怎么样,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关键的是,一旦坐在教室里,就心无旁骛,全神贯注。而且,对于那些准备考研的时间很充足的朋友而言,大可不必如我这般,确实,如果只顾着更多的时间,忽略了自己的“头脑清醒度”的种种考研失败的例子在我周围也是数见不鲜。制定了计划,脚踏实地的努力,不会有问题的。要记住,考研不过如此。
(二)经院的考研参考书
北大考研的特色就是,基本上没有参考书。而历年考研的题目基本上来自自己的课堂笔记。经院把这一点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话说回来,她自己的笔记确实不错,比起许多所谓的经典教材,它们对于理论的剖析更为深入,对现象的分析也更为现实。特别是张延老师的宏观经
济学讲义,很多知识点都被她分析的入木三分。至于初试的微观,宏观以及政治经济学,在考研论坛上早就有人贴过了,不再赘述。只是谈谈我个人复习中的心得体会。我走过不少弯路,像多恩布什的厚厚的一本宏观经济学,我也仔细看了两遍,对于初试确实实做了无用功。(不过无心插柳,这本书上很多知识点对于复试的准备确实大有帮助!所以在准备初试的时候,如果时间充足的的话,建议看看。)对于政治经济学,我想要博采众长,资本主义部分有两本书,一个就是吴树青任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还有一本就是宋涛主编人大出版社的《政治经济学教程》,两本书互相补充,应该问题不大。社会主义部分,需要看的部分就更多了,我已经记不清自己看过那些了,反正在图书馆看到的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书籍,我基本都没有放过,当然不是详细的看,有选择的,把上面某些部分分析的很好的地方做好笔记,的确,该记忆的还是得背诵,毕竟自己的话写出来即使意思差不多,但与教材的写法给人的感受绝对不一样。:)对于政治经济学的复习,带着真题去复习!把真题按考察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当复习到某个知识点时,想想真题有没有考过,如果考过了,怎么去做答;如果没有考过,就问自己有没有可能考到?考到了由该如何做答?这样带着真题去复习,思考。社会主义部分确实很散,但散有散的好处。----无论它怎么出题,总可以扯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部分,在睹老师的书前半部分基本涉及到了,比如公有制的理论,分配理论等,而所有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在刘老师的论文集里分析的很透彻。最后,关注热点问题就基本OK了。还要联系公共课的政治一起联合复习。社会主义部分很容易联系当前的热点问题,而这又是时事政治的部分,而且政治理论考试中的政治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重复,所以二者割裂不得。这里面更需要强调自己的悟性了。
总而言之,个人觉得初试复习的核心参考资料如下:
历年的真题
张元鹏的微观经济学
张延的宏观经济学讲义和笔记
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关于索罗模型的题解
戴维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的第一章
吴树青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
刘伟老师的论文集
睹国余老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崔建华老师的政治经济学笔记和教材
这几本资料是必须有的,我认为是复习的核心,不妨称之为“纲”!
政治经济学的复习,主要是反复的看书,啃资料。历年的真题,要经常在脑海里构思如何做答,如何安排答题的逻辑顺序,这就是平时的工夫了。自己要经常的总结政经的复习,勤于归纳,总结,然后自己模仿真题出考题考察自己的记忆效果和思维能力;微观经济学的复习,要把张元鹏的书啃透,不能有任何死角,尤其是书上的图形。另外刘文忻的书和笔记也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不可放过。至于很多朋友感觉比较棘手的博弈论那一块,我觉得可以参考一下张维迎的博弈论那本书。另外,微观的复习还是不能少了做题的。中国石油出版社的微观经济学名校考研题很有参考价值,尽管上面很多题目的解答都存在问题,还有就是张元鹏那本书的课后习题,要是有答案当然最好了,没有答案也应该尝试着多做练习;宏观经济学的复习,牢牢把握两份资料,张延的那份讲义要反复的看,包括上面的所有图形,直到自己几乎可以把上面许多推导过程可以默写过来为止。另一个就是关于经济增长索罗模型的那本习题集和答案,已经有几年都直接考上面的原题了。如果作为了解需要的话,可以看看多恩布什的宏观经济学,但仅供参考,没有考试价值。
(三)复试
我已经说过,经院的复试是绝对公平的,不存在人为的因素。复试是综合考试,四门课,包括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以及财政学。借着自己的切身经历,只想强调两点:第一,一定要买到最新的各科的课堂笔记,这是成败关键。我的资料并不全,感觉有点亏,但基本上还是有的,所以也就过关了;第二,复试的内容并不难,只是题量有些大,时间有点紧。对于本可是本专业的同学而言,等成绩公布以后再准备绝对不晚,即使对于那些跨专业的学生而言,如我,这四门课我完全在三月五号公布成绩以后开始准备到二十六号考试,只有二十天,结果还不错,考虑到我的复试资料很不全。自信很重要,前提是认真的汗水。
复试的核心资料我也总结了一下:
历年的真题
货币银行学,吴有昌 易纲,上海人民出版社(货币银行学应该以课堂笔记为主复习。)国际金融,吕随启,北大出版社
国际贸易实务,李权,北大出版社
当代西方财政学,刘宇飞,北大出版社
财政学,刘怡,北大出版社
当然,复试的复习还应该特别强调各科的课堂笔记,我这也抄录了一个朋友给我发过来的她买的笔记目录,我觉得很全。另外,我不是说这些笔记都必须有,只是说,有的话会更好。而且,虽然适当的比较和权衡很关键,但有时候不要太在乎现在花了多少钱去买资料。要知道必要的投资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的确,资料很多很杂,但是教材和笔记之间甚至笔记之间有大量重复的地方,所以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1.1996—2005综合考试原题及答案(此部分即为现在复试的四门课的试题)
2.国际贸易课堂笔记;(李权)
3.国际贸易讲义(李权)
4.国际贸易复习指导及题库
5.国际金融课堂笔记(吕随启)
6国际金融讲义(王曙光)
7.国际金融复习指导,题库及答案
8.财政学课堂笔记;(刘怡)
9.财政学讲义(刘怡)
10.财政学复习指导,题库及答案
11.货币银行学笔记(刘宇飞)
12货币银行学授课纲要(刘宇飞)
13.货币银行学讲义(刘宇飞)
14货币银行学讲义(易纲)
15《货币银行》易纲,吴有昌版教材书后习题全部答案
16.货币银行学复习指导,题库及答案
(四)关于公共课的复习
也许,这门课的复习我是没有太多发言权的,正如太多的朋友所说的,我的数理和英语基础,是我这么短时间考上北大的关键。:)但还是有很多朋友问起我所用的参考书和复习方法。数学四其实不难,当然做大量的模拟题还是很重要的。历年的真题,双李的模拟题,陈文登的复习指南以及模拟题,我还做过合肥工业大学的模拟题,感觉不错。英语的复习,我还是觉得单词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从来没有重视过,但终究有些后悔。朱泰琪的辅导书据说不错。另外,我强烈建议那些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朋友们,每天早上要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放声读读单词和英文课文。比如新概念英语三四等,还有疯狂英语等。英语考试,归根结底还是语言考试,而任何一个语言考试,都考的是语感。
写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了。仓促之间完成的,可能有些拖沓,敬请读到的人见谅。最后,应该真诚的感谢一些人和事。最应该感谢的是我唠叨不休的奶奶,几乎走访了我家周围的所有的庙堂和祖坟,不停的在为我许愿祈祷,祝愿我可以考上:);谢谢爸爸妈妈,他们仍然一如既往的支撑着我的灵魂和信念,也支撑着我的钱包:);还要感谢我曾经深爱的女朋友,虽然一直磕磕碰碰,但那都是我的不好,即使现在分手已经无法挽回,但还是衷心的感谢她在我考研途中给与我的鼓励和关怀;感谢我的室友,忘不了熄灯后卧谈时给与我的鼓励和鞭策;当然也要感谢考研论坛上的许多前辈留下的宝贵经验……感谢所有的人,真的。
如果,你也准备报考北大经院,或者你也准备考研,我愿意与你分享我的考研经验,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你我的建议。我的QQ是:466281781(另外想告诉朋友们两点:第一,加我之前请仔细阅读这片帖子,尤其是作了颜色标记的部分。如果帖子里找得到答案的,我可能不会回答;第二,我不售卖资料,我的那些资料对我而言珍贵无比。我也不可能帮朋友去买资料,我始终觉得这是一个考研人的本分之事。经常被不同的朋友误会,让我有些伤感。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