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爱这军旅激情(观后感)
就爱这军旅激情
——看《血战台儿庄》 有这样一部电影,战争气势宏大惊天,战争画面惨烈动人,尽显英雄主义本色。在看时,我们的内心总是能够随着电影剧情发展和人物命运变换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一种杂糅着家国豪情和青春激情的复杂感情。我们在影片中重新走过、重新感受、重新读解这段红色历史的进程,或激情澎湃,或泪湿脸颊,总能激荡起心灵的涟漪,陷入长久的感动。这就是我随父亲看过多遍的《血战台儿庄》
我以为,《血战台儿庄》这类电影是适合给所有国人看的。
欲改革开放,必先解放国民思想;欲解放国民思想,必先破除个人崇拜、党派崇拜,让广大国民以历史的、客观的眼光看问题。这一点,《血战台儿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做到了,不再像文革样板戏全红一片,人物高大全,它只需展示真实的历史,复原历史人物真相,就能从观念上带给我们经久不息的震撼。它紧跟80年代纪实美学,有力地扫荡了“文革”虚假矫饰的遗毒,回归电影本身。
这是国内第一部首次表现国民党军队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从前我们的电影里被八路、新四军占据得满满当当,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全员抗战,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样一个大局下,全民团结起来,不分南北、不分老幼、不分阶层,只要有一点血性的都拿起刀枪棍棒和日本法西斯拼搏的历史。从前我们的电影里,“敌人成排倒下,我军一个不死”,如今我们看到的是血肉铸成的长城埋葬着中华民族的民族魂,它超越了政治党派斗争历史,强调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爱国的立场。
影片最后,三个长镜头,由远及近,由上向下,慢慢地平移。给予我们高扬的旗帜几秒钟的特写后,又慢慢地在睡去战士身上停住了。肃穆的背景音乐响起,细听便知是国歌的前奏,也仅仅只是前奏而已。不用唱到“起来”,1中国人民已经在站起,这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的一幕幕,就是真正的血肉长城。
《血战台儿庄》的突破性不仅有内容上的,更有战争影片艺术上的。翟导采用了“纪实性和文献性的风格”。这一风格,不仅自然而然的应合了当年的纪实美学的时代潮流,而且也很好地“复制”了历史。在临沂之战、滕县之战、台儿庄之战这三大战役的板块,不仅分别表现出了每一战役的具体形势和战况、战法的不同,而且在每一段落中突出一个主要英雄形象――临沂之战中的张自忠、滕县之战中的王铭章、台儿庄之战中的池峰城。从气贯长虹,到悲壮激烈,再到血肉长城,影片的气势在步步推进,而影片的主题则在层层深化。战役领导者李宗仁将军作为叙事核心和推动情节的枢纽,照应人物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自然的叙事整体。
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除战争外的更多,或是共产党人对这次战役的暗中支援,或是国民党军队内部不同派系间的旧恨新仇和明争暗斗。
追忆文革十年,在国人的思维里,人似乎是非神即魔的,共产党与国民党对立,右派与左派水火不容。原本普通的世人一下子被扣上无可挣脱的高帽,归入背道相驰的纬度。
以翟导为首的第四代导演修筑了一条连通神魔的大道。至此,伟人敌人都成了常人,会喜会怒,有血有肉。
《血战台儿庄》里,蒋介石参加王铭章烈士追悼会,敌人大炮来袭,他临危不惧,一声“慌什么”,尽显威仪,为新中国电影中蒋介石的形象增加了一个重要的侧面。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出现的在战死的日本军官身上,特写镜头拍摄了一张死者与其妻女合影的照片,这个细节我以为表现了中国电影作者少有的悲悯情怀。
总之,我以一句话总结这部电影,回归历史的真实,回归人类的生存,回归电影的本身。
第二篇:想爱就爱2影评及观后感
想爱就爱2影评及观后感
电影本身没有什么奇幻的,好看的姑娘和不会消磨的爱情,美好的不真实。大多评论都要联系到自己的感情吧。爱情这个东西,像粑粑一样,有时通畅有时便秘,可是再怎么讨厌,总还是要有的,哈。
pie是大小姐,任性又别扭,要人照顾不懂表达。我现在很讨厌这样的人,把别人的爱当做理所当然,要人疼要人哄。很多姑娘在爱情都是这样的。就像她自己说的,不是一个合格的爱人,但是会很努力的去爱,很使劲的去爱。故事里pie也狠心不原谅过,可是她终于还是等到了,毕竟是童话,现实里,有几个人可以等到先走的那个人死心塌地的回头。
jam是贤惠的好姑娘,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后来者居上是必须的,kim一边哄着pie的坏脾气,一边受着jam的温柔,天枰倒一倒,享受一下没有压力的小假期。很多人都喜欢jam,她也想要爱情,还懂得隐忍,是完美的第三者呐。她和pie在采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夹枪带棒丝毫不退步,若我在当场必然要败下阵来,大概有相同点的人才能在一起。我就是不喜欢她,可是在三观全毁的现实里,她有什么错呢,在不对的时间遇到喜欢的人就不能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么,更何况kim并不是完全没有回应。现实里,这样的姑娘才比较容易得到幸福。而kim,原本那么害怕pie的离开,却成了先走的那个人。pie说,我完全都没有变,还是一样的任性,可是你呢。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有耐性容忍另一个人,累不累如果和爱不爱牵扯在一起,那不爱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我突然不知道自己想说些什么,看得时候很难过。
感情是这个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东西了,它轻而易举就被个人的私欲和浮世里的苦难给磨灭了。它又像小草一样容易死灰复燃,又容易随风倒。
正如花无百日红,爱你,不爱你,都不是说了就真的。所以,单反童话结局都是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他们没有私欲和矛盾,只有在一起。
最近还有在看《想你》,我喜欢男二和女主,在所有的悲剧发生之后相濡以沫彼此依赖,全世界只有两个人,其他人都不可以相信。不过这也是童话,真实
是,这世上,就你自己而已。
但是,我们终究还是平凡,希望有童话,才会被“回来吧”这三个字刺中要害。《没那么简单》的MV最后的画面也是这三个字,不也很讽刺么。
张悬的歌里,我最喜欢的歌词是“我拥有的都是侥幸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回来吧”在你的意识里面总是很美好,可是更美好的现实是往前走不害怕。人生又不是电影,总不会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人在演。
现实里,开心就好了,哭过就好了,回不回来一点都不重要。
ps.泰国还是好美的=。=
转至豆瓣,本文章由百度影音在线播放 8楼影院整理
第三篇:《热血尖兵》军旅剧观后感
《热血尖兵》军旅剧观后感
由《士兵突击》制片人张谦担任总制片人,熊早编剧、执导,王紫逸、张宁江、宣言领衔主演,洪涛、马艺家、肖剑等倾力加盟的军旅大戏《热血尖兵》正在CCTV-1黄金档热播,为您讲述90后特种兵的成长历程。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热血尖兵》军旅剧观后感
中之母”的新兵班长麻人杰——十年前那部风靡大江南北的《士兵突击》里,也有他憨厚的身影。
90后“刺头并”军营上演“变形记”
《热血尖兵》不仅涵盖青春励志、深挚友情、蜕变成长等军旅题材的必备元素,还着重展现了现代化、智能化军事战争,新型武器、兵种和作战方式等现代军事元素得以一一呈现。
剧中,激烈的军事演习惊心动魄,观众在紧张的节奏、震撼的画面中,不仅惊叹于现代化军事对抗的威慑力,更感受到主人公们拼搏的勇气、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激昂的斗志。
电脑高手张小武、攀岩达人陆飞、“音乐才子”司马战歌,三个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带着不同的目的入伍,部队的锤炼让他们从针锋相对变成亲密无间的战友。而在军营磨砺下,三个年轻人也都实现了各自的励志蜕变。
张小武从一个抱着娃娃熊睡觉的“爱哭鬼”,变成了一个“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真正男子汉,陆飞从一个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有责任、肯担当的优秀军人,司马战歌则从一次次磨砺和挫败中,逐渐树立信心、获得新生。而他们励志成长的军营之路,都离不开新兵班长麻人杰的言传身教。
“文艺青年”走过十年再赴约
十年前,一部《士兵突击》横空出世,成为军旅题材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依旧鼓舞人心。正在热播的《热血尖兵》则可谓是继承其精神内涵的又一力作。
《士兵突击》中的战士们穿的都还是97式的军装,用的还都是老式的武器……如今,改革中的军队正在以新的面貌展示于世界,而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将面临军旅生涯的选择,制作一部一部真实反映新时代年轻军人精神面貌的影视作品显得尤为迫切。
虽然十年来陆续制作了多部优质影视作品,但在《士兵突击》总制片人张谦心中,为年轻人拍一部高质量军旅青春剧的想法却从来没有停止。
张谦深知,经典不可以复制,但至少成功的规律和基因可以挖掘,而对于《热血尖兵》来说,这个最重要的基因就是“不抛弃、不放弃”。不能抛弃的是对现代军旅题材影视作品的热爱,不能放弃的是精益求精的标准和一丝不苟的制作要求。于是他找到了那个一直有着士兵情节的“文艺青年”马艺家。
10年了,还差200万字的小说...《热血尖兵》开播当天,演员马艺家在微博上激动地留言道:“《士兵突击》十年之后有幸携手著名军旅制作人张谦老师打造现代军旅题材电视剧,望各位朋友多多支持!多提宝贵意见!”资深剧迷们应该都认出来了,这不是当年那个有“作家梦”的士兵李梦吗?
《士兵突击》中的草原五班里,有位一心只想当作家,却总是“还有二百万字就截稿的文艺青年”,他的名字叫李梦。虽然戏份不多,但他却给观众特别是当过兵的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似乎每一个连队里都有这样一个有着“不切实际”梦想的年轻战友。
虽然李梦最终也没有完成那部二百万字的鸿篇巨著,可是十年后,饰演李梦的马艺家却成为了《热血尖兵》中的麻人杰班长。就是他,恩威并施、严爱相济,竟然把全团三个最头疼的新兵打造成了“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热血尖兵……
《热血尖兵》军旅剧观后感
在这个快餐时代,有太多重量不重质的编剧,像张谦这样坚持军旅题材多年的编剧并不多,从XX年的《军歌嘹亮》到今年的《热血尖兵》,历经14年之久,他所参与的电视剧数量十余部,数量虽少,难得的是部部都是精品,至今提起《幸福像花儿一样》、《士兵突击》等剧,不只是行业人士,观众也都赞不绝口。
热血尖兵:男孩到男人的历练
故事的开始是这样
陆飞,司马战歌,张小武三个性格迥异的年青人,在军营里相识。三人性格迥异,分别是富二代、凤凰男、单亲妈宝男。
进入军营各有各的目的:
陆飞只是为了爸爸承诺的五百万奖金;
司马却是想得到一个城里人的身份;
而胆小懦弱的张小武却是被母亲“逼迫”入伍。
身怀绝技,一波三折
其实小武母亲张丽芳已患上绝症,她这么做,是为了让儿子尽早学会独立。军营的锤炼,让这三个年青人成为生死与共的亲密战友,并携手当上了特种兵。母亲的离世,让张小武的行为变得乖僻,最终被部队除名。但陆飞和司马并不知道,性格大变的张小武其实肩负着祖国一项艰巨任务。公海拯救行动中,陆飞终于发现张小武的真实身份。究竟小武真实身份是什么? 《热血尖兵》军旅剧观后感
电视剧《热血尖兵》的热播,带领观众深入了解当代90后青年军人的部队生活。尤其是演员王紫逸塑造的“陆飞”,从刚进入部队分分钟都在刷存在感“搞事情”的“刺头兵”,到各项业务争当第一、有气节有担当的特种兵,在部队脱胎换骨的“变形记”为我们刻画出了“90后”对军人职责、国家荣誉的理解,同时也在价值观、人生观上给当代青年树立了典范。
现实生活中,王紫逸是打小就有着一个军人梦。回忆起电视剧《热血尖兵》的拍摄,小伙子也是感触颇深:“虽然只有四个月,但对于我来说,受到的影响却是一生的。这部戏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既圆了我儿时的军人梦,又让我跟着角色重新成长了一次。”
谈及拍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场景,王紫逸表示,“真正打动我的,是我们的执行导演,也是剧中联合特种部队演练教官的扮演者王枫。他是军人出身,平时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一个不苟言笑的铁汉子,可我们拍送别班长的那场戏,只要大家唱起送别的那首歌,他就会躲到一旁偷偷抹眼泪。这种触景生情,大概只有真正当过兵的人才能体会。”
军旅题材电视剧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让更多观众感受军队的魅力和军人的精气神。电视剧《热血尖兵》在赢得无数好评的同时显然也令无数普通观众对“中国军人”有了全新的认识。
第四篇:军旅题材电视剧《战雷》观后感
军旅题材电视剧《战雷》观后感
这几天在玩命看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战雷》,非常好看也赚了我不少眼泪。这是一部描写工兵的电视剧,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残留着很多战争时期留下的地雷,严重威胁着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我们的工兵战士用精湛的排雷技术与当年国民党残余部队布下的诡异地雷进行着对抗,故事不仅展示了我工兵战士的勇敢顽强和勇于探索的大无畏精神,也从细节上真实的诠释了现在的80后90后的新一代战士的真实的内心。他们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没有见过苦难和死亡,在排雷这个时刻关乎生死的工作中,他们有过畏惧有过退缩,他们顽皮,但是最后都在一次次生与死的历练中得到成长。很让人感动。尤其喜欢里面的男一号,一个有点玩世不恭有点痞有点叛逆的新兵,最后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排雷战士。他的帅气,他的勇敢,他的聪明智慧,他的顽皮淘气,甚至他的痞劲,都那么讨人喜欢。很真实,演员的演技也非常值得肯定。
在剧中,每当有战士因故退伍回家,他们的眼泪,他们对部队的眷恋,对绿色军营的爱无不感动着我的神经。因为我能深深的体会到他们的感情。想当年20年前,十九岁的我也曾经在我们当地的武警部队与战士们相处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我的工作是一所职工大学的后勤人员,我们的食堂和宿舍跟武警部队一个支队的战士在同一个楼房住宿,共用一个厨房。每日与他们朝夕相处,我非常了解他们对部队的感情,那时候我也经常送一些一起工作的炊事班的战士复员,他们在上火车的时候都是泪水连连,害得我也跟着哭,很舍不得。跟他们相处久了,觉得他们虽然很顽皮,但是内心都很纯净,对部队的感情很深,记得他们很多人走的时候都偷了我的照片,现在想想挺有意思,这电视剧里的男主角也是偷了一个女军医的照片,部队的枯燥生活让那些小伙子们很容易喜欢一个女孩。部队的生活虽然枯燥单调,但是每当他们离开的时候却是如此的不舍,因为他们已经把部队当成家,他们离开时的眼泪也不仅仅是对部队对战友的眷恋,也有对未来对外面的世界的恐惧,他们不知道他们出去以后自己能干什么,自己今后的路该如何走。带着无限的眷恋无限的迷茫和一丝丝恐惧他们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汽笛的嘶鸣是他们心底的嘶吼,泪洒站台是心底的脆弱,感情的挥洒。
记得我从前最大的理想就是当兵,可惜没有实力。女兵是很难能当上的,再后来退而求其次,打算嫁一个当兵的,可惜还是没有实现,虽然认识很多军人,也有部队领导介绍,可惜就是没有遇到心仪的兵。很遗憾,我对军营对大兵有难以割舍的情怀,如果我有儿子一定要送他当兵!当一个好兵!
很喜欢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尤其是现代军旅题材的,比如很火的《特种兵之利刃出鞘》以及续集的《火凤凰》,等等……你们喜欢吗???
第五篇:军旅题材电视剧《战雷》观后感
军旅题材电视剧《战雷》观后感
这几天在玩命看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战雷》,非常好看也赚了我不少眼泪。这是一部描写工兵的电视剧,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残留着很多战争时期留下的地雷,严重威胁着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我们的工兵战士用精湛的排雷技术与当年国民党残余部队布下的诡异地雷进行着对抗,故事不仅展示了我工兵战士的勇敢顽强和勇于探索的大无畏精神,也从细节上真实的诠释了现在的80后90后的新一代战士的真实的内心。他们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没有见过苦难和死亡,在排雷这个时刻关乎生死的工作中,他们有过畏惧有过退缩,他们顽皮,但是最后都在一次次生与死的历练中得到成长。很让人感动。尤其喜欢里面的男一号,一个有点玩世不恭有点痞有点叛逆的新兵,最后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排雷战士。他的帅气,他的勇敢,他的聪明智慧,他的顽皮淘气,甚至他的痞劲,都那么讨人喜欢。很真实,演员的演技也非常值得肯定。
在剧中,每当有战士因故退伍回家,他们的眼泪,他们对部队的眷恋,对绿色军营的爱无不感动着我的神经。因为我能深深的体会到他们的感情。想当年20年前,十九岁的我也曾经在我们当地的武警部队与战士们相处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我的工作是一所职工大学的后勤人员,我们的食堂和宿舍跟武警部队一个支队的战士在同一个楼房住宿,共用一个厨房。每日与他们朝夕相处,我非常了解他们对部队的感情,那时候我也经常送一些一起工作的炊事班的战士复员,他们在上火车的时候都是泪水连连,害得我也跟着哭,很舍不得。跟他们相处久了,觉得他们虽然很顽皮,但是内心都很纯净,对部队的感情很深,记得他们很多人走的时候都偷了我的照片,现在想想挺有意思,这电视剧里的男主角也是偷了一个女军医的照片,部队的枯燥生活让那些小伙子们很容易喜欢一个女孩。部队的生活虽然枯燥单调,但是每当他们离开的时候却是如此的不舍,因为他们已经把部队当成家,他们离开时的眼泪也不仅仅是对部队对战友的眷恋,也有对未来对外面的世界的恐惧,他们不知道他们出去以后自己能干什么,自己今后的路该如何走。带着无限的眷恋无限的迷茫和一丝丝恐惧他们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汽笛的嘶鸣是他们心底的嘶吼,泪洒站台是心底的脆弱,感情的挥洒。
记得我从前最大的理想就是当兵,可惜没有实力。女兵是很难能当上的,再后来退而求其次,打算嫁一个当兵的,可惜还是没有实现,虽然认识很多军人,也有部队领导介绍,可惜就是没有遇到心仪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