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用兵这如神观后感
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观《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有感
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题记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曾记否,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曾记否,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一个从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历史巨人,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年来最大的成功者之一。
毛泽东具备政治家的胆识,军事家的韬略,思想家的睿智,诗人的浪漫与洒脱。然而毛泽东一生最成功、最辉煌的成就,要算是他的军事业绩。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菲利普〃戴维逊在他的《毛泽东的战略》一书中,公正而客观地说:"毛何止是一位游击战士!他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在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他在一系列辉煌的游击作战中,把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弄得苦恼不堪。10年后,他以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在中国打败了日本人。40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应手的运动战中征服了中国。最后,他的部队在朝鲜阵地战中顶住了美国。哪个领袖能像他这样在这么多的不同类型的冲突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以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恢宏气度指导战争,即使在力量对比极度悬殊的情况下仍能挥洒自如。
正是毛泽东的文思武略照亮了这满目疮痍的破碎山河,正是毛泽东的奇兵异术开启了这华夏儿女的希望之窗。毛泽东于194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所做《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提出了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等十条军事原则。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为一代风流人物,一个是对社会的了解深刻,一个是丰富的历史知识,一个是明察秋毫得洞察力。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丰富的历史知识为毛泽东实现远大的志向奠定了深厚的学问基础。古人云“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泽东自青年时代起就立志要做大事,发誓要“翻天揭地、改造社会”。为此,他发奋读书,在学海中遨游,在书山上攀登。从书本中吮吸知识,也从书本中增长才干。
二、尝人民之苦,掌社会之纹
对中国社会的深刻了解,有利于毛泽东准确地把握中国革命的特点。毛泽东家祖辈务农,自己从小参加农田劳动,13岁就几乎被当一个整劳力干活。17年的农村生活使他了
解了农民的疾苦,熟悉了农村社会,培养了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并决心站在劳苦大众一边,为广大农民谋利益。毛泽东的这个身世与经历在党的历届主要领导人中绝无仅有。这为他日后研究中国问题,善于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力透纸背,明察秋毫
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领袖,毛泽东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果敢的决断力,同时也具有一种超凡的吸纳能力,他善于发现规律,善于总结经验,在科学吸收、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战略战术,很好地把握了战争的脉搏。
在折服于毛泽东的文韬武略,用兵如神之际,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毛泽东的很多军事原则,不仅适用于炮火喧天的战场,也同样适用于岁月静好的现实生活。如:“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其实面对困难时,我们往往找不到突破口,但是如果能客观分析,找出其弱势与强势,攻其弱势,分而化之,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再如,“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正所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生活中,一定要时刻准备着,这样方可谈笑间樯橹灰飞湮灭。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不去做,不然费神又费力。
看完《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我们仿佛又回到六十多年前的战争硝烟和枪林弹雨中,通过“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气概,通过坚持转战陕北,牵着敌人鼻子走的胆略,通过指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我们看到一代杰出统帅的雄才大略和军事艺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虽然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但是战争仍是无处不在的。特别是如今紧张的国际局势,南海的纷争,中东的**,朝韩的对持,中俄关系的微妙,都不容你我乐观,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使命依然艰巨。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深讨毛泽东的各项理论、原则,投身到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去。挺起国人的脊梁,人民的脊梁!
第二篇:读《毛泽东用兵录》有感
读《毛泽东用兵录》有感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一介书生,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硬生生在混沌的形势下,踏出了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胆魄,还有非凡的智慧和诗人般的浪漫情怀,以及无与伦比的自信和乐观。他以这样的性格和才情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毛泽东用兵录》则是从毛泽东的军事方面的才能替我们解读毛泽东,同时,也解读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这本书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战役战斗为线索,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又到井冈山斗争,从转战赣南闽西到五次反“围剿”,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东渡黄河北上抗日,直至与蒋家王朝进行战略决战,如此种种的战争史实,生动的记录了毛泽东一生的用兵打仗活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临危不惧,料敌如神,指挥若定,灵活机动,战无不胜的领袖。
在革命初期,本书中毛泽东说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用兵打仗为的是发展自己,而要发展壮大自己,就不能盲目硬拼,应该保存我们现有的兵力,避开强大的敌人,到敌人兵力最小,统治力量最弱的地方去,意图日后更大的发展。”这段话不仅体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灵活机智的用兵之道,同时可以看到他伟大而长远的战略规划,即不做一城一池的输赢计较,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全中国。到后边的放弃延安城以及游击战术,也是灵活用兵,保存实力的战略军事思想的延续。
他的“声东击西”,他的“诱敌深入”,他的“请君入瓮”,他的“避实击虚”,他的“敌驻我扰”等一系列的作战打发,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但同时在这本书中,我又看到了一个平易近人,通情达理的毛泽东。
他情绪激昂的为士兵坐战前动员,鼓舞士气;他改编军队,实行民主制度,官兵一致,干部战士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衣服;他亲近民众,热爱民众。在戎马生涯中,他深深的明白人民群众的力量,明白精神的力量。我觉得,单从这一点,就可以证明毛泽东是一个何其聪明的人。他将人性研究的如此透彻,同时也将不管何时的形势都看的如此通透,将全局把握的丝毫不漏。
看过这本书,我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毛泽东这样的天才,我们或许现在还在不停的抗争。
我自己是学人力资源管理的,联系我自己的生活,我同样认为这本书也带给了许多专业方面的感受和启示。
感受最深的在于要重视人性。我们这专业分析人性是很重要的,精神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蒋介石不管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失道寡助;毛泽东关心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道多助。所以,要做一个好得领导,就要懂得亲近下属,关心下属,团结下属,及急下属所急,要让下属工作的心甘情愿。就如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那样,你需要什么就给你提供什么,然后,我们团结一心,一起抗敌。
同时,这本书也锻炼了我通观全局的思维和运筹帷幄的本领,我从中获益匪浅,在以后的人生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我都可以借鉴这其中的思想:要积极向上,机动灵活,实事求是,扬长避短,同
时,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有乐观不服输的精神,不能落入俗套,要出奇出新,标新立异。
读《毛泽东用兵录》有感
经济管理学院 080504125 王萍
《周恩来谋略大全》读后感
经济管理学院 080504127 吴翠翠
读《百年小平》有感
经济管理学院 080504128 肖月飞
第三篇:《毛泽东》观后感
《毛泽东》观后感
学号:2012019030006
姓名:曾柯
我们大多时候认识毛泽东,是通过他写的文章,他的诗词,觉得他是一个有思想,有革命浪漫主义的近代中国的伟,他离我们很远,有着一种神秘的色彩。而最近,我观看了《毛泽东》这部电视剧,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毛主席.这部电视剧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他对子女严格而慈祥和父爱,他对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在衣食住行上的节俭,他回乡拜访乡亲的挚情„„一幕幕生活画面,使我看到了作为儿子,兄长,丈夫的一位普通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停信步” 毛泽东一生挑战自然,挑战对手,挑战社会,挑战世界。越是面临挑战,就越是冷静。“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段脍炙人口的名句,就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一位历史学家也说过:“在历史发生的时候,你站在那个点上是看不清的,时间是试金石.当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的必然性,合理性,还有它在整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我认为在毛主席的英明之处在于能触摸时代脉搏,在乱世中给中国指明方向.在绝大多数人还看不清的时候,他看清了,并领导人民为之奋斗,这就是伟人的伟大之处.毛泽东不是神,他是人,是个普通人.他的成就让人惊叹的同时,更启发着我们怎样学习、生活,做个优秀的人.毛泽东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依然是人民心中永远不落的太阳。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电视剧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片中的许多细节,如毛泽东畅游长江和大海,毛泽东要骑马游昆仑山,毛泽东和基辛格夫妇以纸老虎和身高的主题逗趣,毛与非洲妇女会见时行屈膝礼的幽默场面,出席党代会时目送全体代表离席等细节情景,生动感人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智慧、抱负、激情、幽默与自信,洋溢着鲜活而深刻的人民性。而且在片中多处表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智慧。毛泽东强调走群众路线,因此他第一个喊出了“人民万岁”,以“为人民服务”作为他本人乃至全党的行动宗旨,他也因此会对不能接触人民群众,调查时要戴口罩表现出无奈和孤独,他也才会作出“水中可以没有鱼,但鱼儿却永远离不开水”的生动比喻。毛泽东强调独立自主,因此在“一边倒”时期对苏联的侵犯我国主权的行为果然拒绝。
“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在盖棺定论之时,以七分功劳三分过失评介毛泽东,是恰如其分的。尽管他老人家在晚年曾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过分地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国家遭受了十年浩劫。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数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生活!
看完电视剧后,我们从过去仰视这位伟人变成了平视这位伟人,但却因平视而看到了他的内心,更体会了他的伟大与不凡。特别在那四句让人回味无穷的结束语后,一片灯火辉煌下,人们看到的是尽管毛泽东走了,但他的目标与理想在被他的接班人一代一代地在实现。
一个和蔼可亲的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个多么伟大的诗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个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一个为人民可以现出自己生命的人,一个不拿枪杆上战场的人。他不需要人们大作文章,赞颂他。因为他就像一只永不衰老的雄鹰,展翅遨翔在每个中国人,甚至世界人的心中!
第四篇:毛泽东观后感
观毛泽东后感 1.毛泽东的成长历程 2.毛泽东的革命道路
3.新中国的成立,毛泽东是怎样看待往后的发展 4.伟人毛泽东的一生总结
1毛泽东湖南湘潭1893年12月26日,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辛亥革命爆发后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会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西主义。1920年11月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补执行中央委员。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书记、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
2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细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在湖南、江西便捷领导和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岗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为工农革命军(不久改名为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书记,以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的政权的道路,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的红衣方面军战胜了国民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以王明伟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毛泽东被排斥于党和红军的领导之外,导致红一方面军和第五次围剿失败。然后尊写《论持久战》1934年10月,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开拓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确立里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战略政策。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2月同周恩来等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这成为由内战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共为抗日的时局转换的枢纽。同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为题.1937年夏《实践论》和《矛盾论》19473月至1948年3月。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0年6月主持召开中共7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总任务。10月迫于美国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威胁中国东北部的形势,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进行抗美援朝的战争。1950~1952年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镇反革命和其他开展了发对贪污、反对浪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4毛泽东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的理想,他的信仰、他的无私、他的艰苦奋斗、他的治学精神、他的灿烂诗篇和不朽文章,他本人和他的家庭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他的赫赫战功和卓越政绩,为中国的独立,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为捍卫国防、为人民生活、为整治腐败实现社会公正,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奠基,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复兴所立下的不可磨灭的功劳,他是中华民族不屈不饶,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现代中国的灵魂。
第五篇:毛泽东观后感
我们大多时候认识毛泽东,是通过他写的文章,他的诗词,觉得他是一个有思想,又有革命浪漫主义的近代中国的伟人,他离我们很远,有着一种神秘的色彩.而这部电影没有请特型演员,也没有写剧本台词,它只是把有关毛主席的一些影间录像以一定的叙述方法连接起来,这让它像一部纪录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是怎么样的.看见他的音容像貌,言行举止.可以看到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看到他在党校上的讲话,他穿着睡衣悠闲地坐着,看到他在干部中间,人民群众中间,还可以看到他在长江里游泳的样子.我觉得是那样的熟悉,他就象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而我看到他发烟给他的朋友,客人,战友时,我觉得他就象一个县里的小干部,随意与自然.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毛泽东,一个真诚自然,心里永远装着中国人民的毛泽东,让我觉得亲切而熟悉的毛泽东.的确,毛泽东,是我们的,是中国的,我们永远热爱的毛泽东!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神圣的名字,有人说:“他是诗人,也是革命家;他指挥千军万马,自己却从未开过一枪。”所以,又有人说:“毛泽东是用笔杆子打天下的。”
前段日子,我观看了一部描写毛泽东的影片——《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了毛主席一生中的战斗经历,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传奇经历,毛主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全中国人民的新生,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充满荆棘的革命路上走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
《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里处处都在散发着毛主席思想的光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有一次,当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请毛主席离席,毛主席因脚下有毛病而无法站起来,这时,大家都不愿离开了。毛主席说了一句使人心沸腾的话:“你们如果不走,我也不走。”一句平凡而有力的话,使在座的委员们的心里都在流泪……
从1953年到1962年,毛主席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工作人员看到他的衣服破了,劝他换件新衣服,他说:“我们国家穷,发的布票少,你不也穿着补丁的衣服吗?我为什么就不能穿?因为我是主席?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其中有件睡衣已是“面目全非”,领子全换过了,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看不出衣服的原布,仔细一数,整件睡衣竟有73个补丁。我看了这一系列关于毛主席的故事,他的“做事果断,善于分析,目光长远,用兵如神”使我一直不能忘怀。想想自己,真是感到惭愧:自己平时做事犹豫决,目光短浅,只顾眼前一时之快······
毛主席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他酷爱读书,至死方休。毛主席幼年时期就在先生的引导下,开始读《三字经》,继而读《孟子》、《论语》……成年之后,在辛勤工作之余,毛主席还喜欢写毛笔字,作诗赋词等。他在生病的时候,还坚持看书学习,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可见毛主席是多么有毅力啊!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拥有渊博的才学,这与他青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如今我们的学习条件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把握哈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利用现在的大好光阴,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正像一首诗词那样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存光阴。我们要真这宝贵的时间,不能虚度光阴。因为时间就像汩汩流淌的河水,是可以流出去却无法流回来的。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这句话时间都在提醒我们要刻苦学习。据科学研究:,人在青少年时期大脑最活跃,不论学什么,记得都特别快,而过了这个时期,就恰恰相反,不管怎么努力都比较难赶上去,所以我们应该趁现在加倍努力,只有学得很扎实,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这样祖国就能更加昌盛。
毛泽东——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名字,我们永远铭记他!
一度,毛泽东耀眼的光环阻挡了我们的视线,灼伤了我们的双眼。我不知道一代伟人如果将他供入神龛,会不会给我们带来的只有崇拜而没有信仰。但《走近毛泽东》这部影片却无疑给了我一次细细品茗伟人之首先作为“人”的真实与感
动。
它不仅浑洒出伟大毛泽东的雄才伟略及其思想境界,同时又尽现他平凡的一面。它以珍贵的镜头再现伟人的真性情,以平凡的视角塑造毛泽东,使我作为一名观众将对主席的仰视转为对一个真实可信形象的崇敬。它描述了毛泽东少年——青年——壮年——晚年的生活经历,铺陈其在工作生活中可亲可爱的细节,将一个平民化、生活化的主席呈现在了我眼前,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形成的背景,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他的为人、他的生活,使
我们切实认识了一个多角度的主席。
首先,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最伟大的作品就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
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流露出一位革命家的广阔胸怀,他的愿望和爱好反映出一位诗人的性格。
他,率性自然,不循规蹈矩,在外交场合谈笑风生,为友人递烟夹菜;却又坚持原则,对西哈努克的无私帮助,对苏联的无理要求坚决抵抗。
他,有着亲临战场的不惧,面临危机的不乱,处临动荡的不惊;却又有着运
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胆识与魄力。
他,有着纵观全局,横览世事的宏大胸襟。青年时代读了《盛世危言》后发出“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慨叹;却又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农民一句“咋不击死毛
泽东”非但未激起他的怒火,反而查出了行政结构的不合理。
他,热爱游泳,想畅游世界的大江大河,他热爱祖国山川,想考察黄河长江。
他,渴望同人民在一起。
他,平易近人,忧国忧民。在日理万机中还不忘给以前陕北同甘共苦的老乡送糖、酒;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时,还不忘悼念受血吸虫病困扰的村民;在病入
膏肓已无力行动时,还不忘向身边的服务人员深深鞠躬以表谢意。
… …
当这位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神明,顶礼膜拜,也曾被无数人猛烈抨击过的一代伟人以一位立体的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突然发现,功过本身已如云烟留给了历史,伟人的人格魅力却可以穿透时空,给人们心中留下一份永恒的尊敬。
走近毛泽东,带给我的不仅是崇拜,更重要的是,让我走近他的信仰,走
近自己的信仰。
以前对于毛泽东同志有爱也有恨,但看过了《走进毛泽东》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想法,以前对于毛泽东同志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一观点十分赞同,现在我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尊敬我们的伟大领袖。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开国领袖的了解都是通过看书,看电视,听别人说等得到的。以前已经听了很多关于他的事迹,我想这些对于我们的生活,发展,学习是很有激励作用的。
毛主席,一代伟大的领袖。从农村走出来,以人为本,以百姓为主的好主席,一个坚强,善于谋划的人,为人民,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利益。他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我爱戴。当看到他以专列作为自己的流动办公室,七十几岁还下基层体恤民情,给自己分配了生产任务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一位七十多岁患有疾病的领导人始终忘不了百姓,病情一好点就要求去看望百姓的生活,我想这样一位领导人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由此我想到了
文化大革命,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毛泽东的一个巨大的错误,但我不这么认为。主席这样做都是为了人民,为了百姓,为了中国着想,虽然文化大革命的大部分结果是错误的,但他也造就了很多人才。我听我以为老师说那时是十分练就一个人的好时期,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没有走出去,谁也不知道下一步是错的还是对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想如果没有文革的失败,大概也不会探索出改革开放吧。
所以我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强大的中国。我们必须学习他好的思想和作风,一切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