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监控拾音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浅谈监控拾音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安防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在监控行业,“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其中以监控拾音器为主的高清,高可靠,节能环保的产品将为安防显示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产品创新,将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音频高清化
以往的监控往往以摄像机为主,监控摄像机大多只是单一的视频捕捉设备,但是随着人们对监控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画面已经不能满足方面的需求了,画面和音频的双重录制,则实现了重现的功能。高级数字降噪拾音器及自动噪音识别降噪拾音器,能清晰的采集现场声音,实现还原化。
质量可靠化
高可靠性也是安防显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作为音频监控的重要设备,所有的显示器都必须保证24小时的不间断运行,并且个别行业工作环境恶劣、粉尘多等,这都对拾音器的显示寿命、工作稳定性,以及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拾音器领域的领军企业,思正对于拾音器的质量和连续工作下的稳定性提出了最严格的要求,适用于-20℃ ~ 70℃的超强环境温度工作,保证后端高质量的录音效果。思正(sizheng)系列产品均获得中国司法部重点工程推荐品牌,并获得ISO、美国FCC、欧盟CE、欧盟环保ROHS指令2002/95/EC建设规范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及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
节能、环保化
在全球性能源问题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绿色增长,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从目前现状来看,节能、环保型监控拾音器既是市场需求,也是市场潮流。其中思正拾音器在其中较为突出。
具有高级数字降噪拾音器及自动噪音识别降噪拾音器是拾音器的象征,思正拾音器在设计上采用坚固、耐用美观的金属外壳,表面电镀处理,远离环境周围噪音的干扰。高灵敏、噪音低是音频监控产品环保化的体现
随着市场不断壮大,安防行业已经日渐成熟,相信未来的安防显示市场,在思正等产商的带动下,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必定精彩不断,未来的发展之路将会更加值得期待。
第二篇:2011年及未来几年中国炼焦煤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011年及未来几年中国炼焦煤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011-09-19 09:09:32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波动中,我国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粗钢产量较快增长,钢厂效益低下,焦化行业依旧弱势运行。受这些因素影响,国内炼焦煤需求增速趋缓。预计“十二五”期间,国际市场上炼焦煤需求将增长,而国内炼焦煤市场将呈现结构性偏紧局面,优质炼焦煤长期偏紧,其他煤种趋松。
我国炼焦煤市场现状
炼焦煤需求分析
今年以来,国内炼焦煤需求旺盛,炼焦煤产量保持较快增长,进口炼焦煤量同比有所减少,炼焦煤市场供需总量基本保持平衡,但优质炼焦煤依然偏紧,铁路运输依然是炼焦煤供给的制约因素。
我国炼焦煤的需求主要在冶金焦化行业,80%以上的炼焦煤产量由冶金焦化行业消耗。经过近10年的高速增长,国内冶金焦化行业的增长开始放缓。
据国际钢铁协会的数据,今年1月~7月份,全球粗钢产量为8.87亿吨,同比增长8.3%。7月份全球粗钢日均产量为411.2万吨,同比增长11.5%,环比下降3.9%,主要是受我国和欧盟产量下降影响。8月份全球钢材市场盘整运行,钢厂开工率保持稳定,预计8月份全球日均产量将保持在7月份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7月份,我国粗钢产量为4.1亿吨,同比增长10.3%;国内生铁、钢材产量分别为3.79亿吨和5.14亿吨,同比分别增长9.6%和13%。受需求不足影响,7月份粗钢日产量(191.3万吨)环比回落4.2%,创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进入8月份,粗钢日产量又有所回升。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1月~7月份,我国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046万辆和1060万辆,同比增长2.3%和3.2%,增幅比去年同期大为放缓。我国汽车市场已经由高速增长期步入平稳发展期。
国内钢企效益不佳。上半年,中钢协统计的77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564亿元,其中宝钢一家的利润就占到了总利润的近20%,而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这些钢企的销售利润率仅为3.1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焦炭市场弱势运行。今年1月~7月份,国内焦炭产量为2.48亿吨,同比增长12.8%。8月初,山东、山西、河北焦炭价格在7月基础上普遍上调60元/吨左右。此次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分析为:今年以来准备金率不断提高,焦炭实际结算过程中贴息较多;今年以来上游优质焦、肥煤资源稀缺,炼焦煤价格持续维持高位;进入8月份,随着铁矿、钢坯价格回暖,钢材市场价格均小幅反弹。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统计显示,上半年,纳入统计焦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2%,利润总额却下降了5.6%,亏损面达38.4%。焦化企业销售利润率由上年的2.7%下降为2.4%。
炼焦煤供给分析
目前国内炼焦煤供给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随着全国煤炭资源整合的大力推进,许多小煤矿被关停、兼并,炼焦煤产量大幅下降,国有重点矿炼焦煤产量所占比重逐步上升;二是分区域来看,华东、东北、西南地区中低挥发分炼焦煤靠外区域调入,其余一般品质煤种能够自给自足,华东地区炼焦煤基本靠调入,华北、西北地区为炼焦煤调出区域;三是国内强黏煤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须进口一部分来补充。今年1月~7月份,国内炼焦煤产量较快增长,炼焦煤结构性偏紧与宽松并存,炼焦煤进口量同比有所减少。
炼焦煤产量同比增加。今年上半年,国内大型企业炼焦精煤产量为1.59亿吨,同比增加1817万吨,增长12.9%。国内煤炭资源整合的推进对炼焦煤生产产生很大影响。截至6月底,山西省基本完成关闭淘汰落后小煤矿任务,共淘汰落后产能2.5亿吨,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加快;截至上半年,该省累计批准开工建设项目546个,其中整合改造矿井514座,建设项目占应开工建设矿井的70%以上。河北省自7月中下旬开始煤炭资源整合,部分小矿开始关停,影响了河北炼焦煤产量。
国内炼焦煤价格企稳反弹,优质炼焦煤依然偏紧。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国内主要炼焦煤生产企业普遍上调炼焦煤价格100元~150元/吨。今年3月份,受供给过剩影响,国内部分地区1/3焦煤降价100元~150元/吨。近期,受国内保障房开工速度加快以及钢厂炼焦煤库存相对较低的双重因素影响,国内炼焦煤市场成交增加,价格触底反弹趋势明显,其中太原、吕梁部分焦精煤价格出现20元/吨~80元/吨不同程度的上涨。
在炼焦煤库存方面,截至8月26日,全国33家主要炼焦煤用户的炼焦煤库存量达689.4万吨,较年初增加49万吨,平均库存可用天数16天。从库存结构看,优质焦煤依然偏紧,其他煤种宽松。
进口炼焦煤同比减少。今年1月~7月,我国进口炼焦煤2321万吨,同比减少8.95%。这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炼焦煤价格高于国内价格,炼焦煤进口动力不足。
炼焦煤进口格局发生变化,进口来源多元化。今年1月~7月份,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炼焦煤520.9万吨,同比下降50.6%;从蒙古国进口炼焦煤944.3万吨,同比增长36.6%,价格低廉是主要原因。1月~7月份,我国从蒙古国进口炼焦原煤CIF(包括运费、保险费在内的到岸价格)均价仅为70美元/吨。与2009年相比,在我国进口炼焦煤中,来自澳大利亚的炼焦煤占比下降43.4个百分点,而从蒙古国和美国进口的炼焦煤占比分别上升29.1和11个百分点。在进口煤中,强黏煤占比下降,普通品质炼焦煤占比上升。蒙古国炼焦煤硫分较低,结焦性一般,炼焦时可以与国产高硫强黏煤配合使用。随着蒙古国炼焦煤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国内高硫强黏煤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
铁路运输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煤炭铁路运力较快增长,但铁路运输依然是炼焦煤供给的制约因素。
煤炭铁路运量较快增长。今年1月~7月份,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13亿吨,同比增加1.5亿吨,增幅高达12.8%。运量增加主要在大秦线,太原路局南区铁路运力同比还有所下降。尽管煤炭铁路运力连年增长,但运输瓶颈制约依然存在。京沪、京广、京哈、陇海、京九等主要干线,大部分区段能力利用率在90%以上,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三西”地区煤炭产地直达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的运输通道少、能力不足。请车满足率长期低于40%。
山西铁路运力依然紧张。2011年是近几年山西铁路运力最为紧张的时期,资源整合后,太原铁路局煤炭发运用户进一步集中,大型煤炭企业对运力的争夺进一步加剧。煤炭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缓解。
我国炼焦煤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叠加时期,能源及煤炭需求将保持刚性增长态势。“十二五”期间,国内炼焦煤需求保持旺盛。国内炼焦煤产量基本可以满足冶金焦化行业需要,但从结构煤种看,气煤产量大,优质焦、肥煤仍将偏紧,需要靠进口补充。铁路运输能力有限仍将制约炼焦煤的有效供给。
“十二五”期间国内炼焦煤需求仍将旺盛
2010年,我国炼焦精煤表观消费量约为5.43亿吨,除去净进口4600万吨,实际消耗国内炼焦精煤约4.97亿吨,折合为原煤近10亿吨。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地政府出于追求“开门红”因素,有可能导致钢铁、焦化等炼焦煤下游行业需求的大幅增长。按照今年1月~7月份国内生铁、焦炭日产量水平计算,今年全年国内生铁产量预计在6.5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0.2%;焦炭产量将在4.25亿吨左右,同比增长9.5%。对炼焦精煤需求的增长幅度在9%左右,达到约5.92亿吨,新增炼焦精煤需求近4900万吨。2012年,通过既有钢厂能力释放,国内生铁产量预计增长7%~9%;国内炼焦精煤需求的增长幅度预计在6%~8%,达到约6.3亿吨以上,新增炼焦精煤需求超过4000万吨。“十二五”后3年,钢铁、焦化行业增速将趋缓,国内炼焦精煤需求的增长幅度预计在4%~6%。
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国内钢厂高炉大型化趋势的加快,焦炉也在大型化,对低灰、低硫强黏结性的焦、肥煤的配比不断提高,将导致国内优质炼焦煤供需缺口不断加大,需要靠进口来补充。
“十二五”期间国内炼焦煤供给仍将呈现结构性偏紧与宽松并存局面
今后几年全国炼焦煤产量将保持增长,但增量主要是高挥发分煤和高硫煤。2011年以后,山西、内蒙古等主要产煤省区将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但国内炼焦煤资源供给增量有限,预计2011年国内炼焦精煤产量约5.45亿吨,同比增加4500多万吨,增长9%。预计2012年国内炼焦精煤产量约5.94亿吨,同比增加5000多万吨,增长9%左右。“十二五”后3年,国内炼焦精煤产量的增速在5%~7%之间,基本能够满足炼焦煤需求的增速,但资源增量主要是高挥发分煤和高硫煤,强黏煤供给增量有限。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告一段落,但由于部分小煤矿依然处于改造建设中,产能短期内无法完全释放。据统计,今年1月~7月份,山西省原煤产量为4.86亿吨,同比增长22.4%,预计今年全年产量约8.3亿吨,同比增加9000万吨,增长12%,其中炼焦煤主产区预计生产原煤约3.36亿吨,较去年增加3600万吨左右、增长12%。“十二五”期间,作为全国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山西将实施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路,包括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及清洁发展等措施。这将使得山西炼焦煤出省销量不会明显增长,甚至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随着煤矿安全投入加大、资源税改革的深入、煤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炼焦煤生产成本在逐年增加。受成本推动,炼焦煤价格将逐年提高。
进口炼焦煤仍将是国内市场的补充。我国炼焦煤进口量从2006年的466万吨到2010年的4727万吨,增长10.1倍(今年1月~7月份进口炼焦煤同比减少8.95%)。从长期看,每年从国外进口一定量的优质炼焦煤,是对我国炼焦煤市场的有益补充。
国际炼焦煤价格仍高于国内价格。据了解,澳大利亚炼焦煤供应商英美资源公司已与韩国浦项钢铁达成协议,优质硬焦煤第四季度合同价为285美元/吨(FOB),较上季度下降10.5%。澳大利亚炼焦煤现货价格大幅下调。国内进口炼焦煤现货价格下调明显,如青岛港进口澳大利亚焦煤CFR价(到港价)由3月份的324美元/吨降为8月23日的263美元/吨。尽管进口炼焦煤价格下跌明显,但当前实际结算价格仍比国内炼焦煤高出200元/吨以上,国内企业进口动力不足。
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短期内无法消除
煤炭主产地逐渐西移,铁路运力仍然是瓶颈,部分新增炼焦煤产量将无法形成有效供给。尽管铁路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但通道网络尚未形成,特别是关键节点尚不通畅。如太中银铁路于今年1月份投入运行,主要运输兰州局货源,其中宁煤经太中银铁路煤炭运量预计700万吨,主要供应河北、山东地区,对石太线现有运力形成挤压,太原地区炼焦煤外运受到很大影响。
太原路局初步定于9月20日开始对大秦线进行为期15天的常规检修。另据了解,为确保铁路运输安全,铁道部不再要求大秦线完成4.5亿吨的年运量计划,而是将大秦线运量指标适度下调。9月份皇后园至鸣李段换道岔将影响太原地区炼焦煤外运。受铁路运输影响,个别时段、部分地区炼焦煤供应紧张的运行态势仍会出现。
高铁事故很可能冲击货运通道的建设,8月28日我国铁路实行新的运行图,高铁减速,这些因素都将使铁路运力增速低于此前规划,考虑通道以及运输工具等因素,预计煤炭铁路运力缓解要到2013年以后。
“十二五”期间,从国际看,虽然澳大利亚炼焦煤供给逐步恢复,但印度经济快速增长、日本灾后重建等对炼焦煤的需求将增加,国际炼焦煤供给将偏紧。从国内看,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还将延续,对房地产的限制不会放松,会抑制煤炭的需求;另一方面,受国家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的影响,国内炼焦煤供给增量将有限。
今年下半年,随着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入高潮,炼焦煤需求将逐步好转。后期,随着宏观经济逐步走稳,炼焦煤需求将稳步增长。炼焦煤市场将呈现结构性偏紧局面,优质炼焦煤长期偏紧,其他煤种趋松。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第三篇:黄酒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黄酒破局之谜 <战略篇>
从目前国内酒水行业的市场格局看,黄酒无疑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黄酒作为我国加入WTO后最有竞争力的酒种,一定要正视现实,不断进取,消除痛苦,轻松地向前迈进。当我们在为黄酒的进步沾沾自喜时,切不要忘了黄酒在国际酒类中的微不足道,甚至处在可忽略不计的境地。连国内一些媒体在公布酒类的市场排名或占有率时,也很少把黄酒列入其中,在国内酿酒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也少的可怜。
2002年以来,国家大力扶持黄酒产业,黄酒产量逐年上升,市场需求量也不断攀升。自从“古越龙山”夺得央视“中国黄酒第一标”,业界大呼,黄酒的春天到来了。黄酒企业的营销理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会稽山”等品牌相继大手笔进行宣传,黄酒逐渐被人们了解,各企业宣传增多,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产品售价仍然过低。至2006年时整个黄酒业产量260万吨,但是,销额不足40亿元;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中国黄酒业尚属微利行业。多年来,黄酒业一直据守小区域范围,甚至是近100家企业在争夺—小块消费群。演变到现在,许多黄酒企业为了能够在这个区域立足下去,只能拼命用价格来打压竞争对手,使原本就很微利的产业最后变得更是所剩无几。据笔者服务一家黄酒企业时调查资料:目前一瓶500ml的三年陈加饭酒,终端零售价是4元—7元之间,这还是餐饮的终端价位,如果是商超的终端零售价位,相信会更低。据了解,一瓶黄酒的纯酿造成本在1.5元—1.8元之间,而且这个价位还没有加人工费,物流费,终端运作费等相关费用。”
这一段资料,恐怕会令无数黄酒产业中人无声地苦笑。因为,这是一个确确实实存在的问题,严重到制约企业的发展!诸多因素影响着企业发展甚至行业的发展,在此就不一一讨论了,笔者认为,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下面几个方向破解行业和企业所面临的困难。
一、从黄酒行业角度来讲,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美誉度; 曾几何时有谁知道“利郎”、“劲霸”、“王老吉”。而如今,已名扬华夏大地,就黄酒而言,自从有了古越龙山央视陈宝国的“数风流人物,品古越龙山”(广告语),一时间黄酒氛围骤长,相继有会稽山、和酒、善好等品牌的大手笔宣传推广。黄酒的文化底蕴在酒类是最为深厚的,黄酒需要充分展现其固有的优秀品质和历史文化,让酒类消费者对其有一个比较明白的了解和印象,能起决定作用的只有一个,就是黄酒自己来树自己的形象,自己来展示自己的内质。要展示自己就必须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自己,要让消费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场合了解黄酒不同的品种、不同的饮用、不同的口感、不同的营养保健作用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表现。总之要让消费者全面地、立体地、由表及里地对黄酒有所了解。
宣传的样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通过媒体宣传以外,也可以通过其他一些形式来深入广大消费群体,如以“黄酒搭台,经济唱戏”主办黄酒节,酒企举办消费者品酒俱乐部,表现形式也可不拘一格,诸如用黄酒进行烹调的烹调大赛、以黄酒为内容的戏曲小品、以黄酒文化为主题的电影电视、黄酒营养保健功能的讲座等等以此培育消费者对黄酒的认知度、美誉度。
2、加强技术交流,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工艺水平等; 黄酒作为一种传统产品,几乎听不到有什么经验技术交流会、生产技术推广会之类等。由于缺乏技术交流,生产技术上一些难题也未能得到解决,黄酒界新一代技术人员对黄酒专业的知识面显得比老一代更加狭窄,不同地区的黄酒不能有一个深入全面的理解和贯通,尤其是缺少感性的认识和比照。由于缺少技术交流,不能及时了解黄酒技术创新的最新成果。由此,笔者呼吁,黄酒行业要大胆进行技术上的交流,相互学习和争论,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让黄酒的生产技术伴随整个市场的发展有较快的提升。
而近几年也正是黄酒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高科技技术应用发展的高速年代,特别是机械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黄酒行业当前,国内真正能大幅度机械化生产,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也为数极少。企业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大量消耗利润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上的投入变的不再重要,很多企业把建设项目象征性冠以技改工程,以展示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或者实力。缺乏对这个行业的热情和理解,被市场经济的表象所迷惑。
3、合理整合资源,有效扩张,逐步由板块化走向全国市场。
黄酒之所以发展缓慢,缺少象“青啤”和“燕京”、“华润”这样的扩张动作。目前黄酒企业中“古越龙山”、“会稽山”、“石库门”等已开始在扩张上下功夫,但整个黄酒行业要想改变名气大、市场小的局面,首先要摆脱小富即安的观念,确立国际国内一体化的大市场观念,要克服小农经济思想,要有强烈的扩张意识;要舍得在广告宣传上加大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第二是加强联合,黄酒业的联合有利于发挥规模优势,可以集中资金、技术、经营优势,加大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的力度,发挥规模效益;黄酒行业联合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一个是原绍兴酿酒总公司与沈永和酒厂的联合,组建了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后又收购了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一个是上海的枫泾酒厂与上海的淀山湖酒厂合并组建了上海金枫酿酒有限公司,2006年又建成投产了国内最为先进的年产四万吨机械化黄酒生产厂。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收购嘉善黄酒厂等,国内其它黄酒企业几乎没有更大的动作,靠自身的缓慢发展,维系着行业的蹒跚。黄酒的扩张虽已开始了动作,但只局限在本地,尚没有报导跨出本省去拓展的。兼并、联合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企业做强做大,而且可以消除内耗,避免自相残杀,在品牌培育、市场价格、原辅材料采集等方面发挥大集团的优势;兼并、联合有利于优势互补,一些企业的自营出口权、规范化操作、品质管理等资源可以做到共享,弱势企业可以借助优势企业的扩张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兼并、联合有利于发挥行业技术优势,促进优势企业推广先进技术,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程度,可以根据各企业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扩张以后的联合企业由于形成了合力,壮大了实力,更有利于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
二、从企业角度出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1、企业营销的创新思路; 从笔者对黄酒企业的了解和服务中,认为黄酒企业的营销设计都在走白酒的老路,目前,国内黄酒的主要产消区为长三角沿海一带,基本上是20%%的人消费80%的黄酒。黄酒企业的一些区域市场运作迎合当地经销的思路而行---花钱买店先进入餐饮终端实施阵地战,再对消费者进行教育消费,最后进入商超等零售终端。有一定的消费者基础,在有鱼的地方钓鱼,自然是一种好办法;但是就不同区域来讲,营销模式应因产品和区域而定,要把握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感受来捕捉市场,比如可以通过“吃”的不同方式、“喝”的不同方式来让消费体验黄酒不同的消费内涵。如何把黄酒从消费者的配菜佐料引导成为消费者的口中佳品,是黄酒市场提升的关键。从“吃”到“喝”的转变,企业在区域推广中则可以借助于不同区域的消费习惯在“吃”、“喝”中互相借势,如可以通过细分化的佐料黄酒与餐饮用的黄酒作为促销上的捆绑进行买赠等。
在黄酒的区域推广中,通过商业资源链接的人脉资源是很重要的市场资源。如通过各类商会、同乡会等就可以找到一大批黄酒的乡情人脉关系资源,而这些同样是市场的消费基础。
黄酒企业在设定营销模式的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没有一统天下的营销模式,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有效勾兑多种营销模式,融合企业实力和营销能力,打通关节,寻找和磨砺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2、以消费者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
黄酒企业需要这样一种精神,一种气魄,对自己既往的消费者定位进行怀疑和否定,破而后立。黄酒在口味上,在功能上,并不比白酒、啤酒或者葡萄酒更差,顶多可以认为:他们各有千秋。那么,在整个消费者群体中,有没有几个主要消费者群体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比如:对老人,黄酒就是一种很好的日常饮酒。
比如:凛冽寒风中的冬日,温烫后滋味更佳的黄酒明显比普通白酒更具有吸引力。
在整个黄酒消费特性尚未形成之前,企业创新者的观念是必须立足“消费者需求”为重心,挖掘黄酒消费特性,重新定位企业发展战略。依据消费需求开发产品,于是我们还看到了上海和牌黄酒以现代“商务消费”为主的现代改良黄酒的成功。和牌黄酒敢于抛弃传统黄酒的口感、高深的文化和沉重的概念,赋予黄酒现代、时尚、商务等消费特性,迎合了新一代消费者青睐。
3、摆脱传统束缚,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养生文化。黄酒的核心 作用是营养。如黄酒中的蛋白质为酒中之最,含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及维生素等等,这都是黄酒区别于其它酒品的最本质的东西。虽然大卖营养价值等也是一些黄酒传播的表现,但是,从目前的运作情况来看,表现仍然不深刻、太抽象、不到位。
笔者最近接触了苏州一家黄酒新企业苏州云中鹤酿酒有限公司,据企业介绍,在与江南大学的技术联合研发中,推出了核心的营养元素活性肽,“有活性,好黄酒”的核心诉求。不单单从营养的角度挖掘了产品核心营养元素,更把这个核心的营养元素通过具体的活性肽来体现给消费大众,并且表示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落实到后期的市场运作和推广中。
第四篇:未来光盘发展趋势
未来光盘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于信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固有存储空间早已不能满足,这也是近两年光盘市场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从最初的CD时代到现在的DVD时代,这段时间光盘市场发生了“量”的变化,而再到势头正猛的蓝光和HD DVD时代,才更加接近“质”的飞跃。毕竟从DVD较CD仅是容量上的增加,相比之下,蓝光的技术含量则更高。不过由于售价过高,蓝光和HD DVD也将迟一点与我们见面。
从目前各厂商发布的光盘技术和产品来看,未来光盘市场将朝着几个大方向发展,包括:环保和可回收、大容量、抗划伤、体积更小和使用更方便,下面我们来一一揭密。
一、容量更大
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快捷和大量的信息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光盘而言,从CD时代的700MB容量,到目前DVD+/-R DL的8.5GB和DVD-RAM的9.4GB容量,仍然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高清电影逐渐走入我们生活的时候,蓝光和HD DVD的大容量优势显而易见。
蓝光(Blu-ray)目前有BD-R(一次性写入)、BD-RE(可擦写)格式,其中单面单层的容量为25GB,存储一部高清电影没有问题,而单面双层格式容量可达50GB,可以应用于专业视频领域。
目前蓝光光盘主要在美国上市,TDK和索尼均发布了BD-R(一次性写入)和BD-RE(可擦写)盘片,25GB产品售价约20美元,而50GB规格的售价则接近60美元。并且初期将主要面向高端消费用户群,这样一来,进入个人用户市场时,售价也会相对降低许多。
蓝光光盘的储存容量最高可达50GB,可录制9个小时高清晰内容。相比较之下,HD-DVD的储存量仅为30GB,其支持的公司有东芝、NEC和华纳影视(Warner Home Video)等。
另外,美国InPhase Technologies公司已经发布了容量达360GB的全息光盘,其容量约相当于蓝光光盘的13倍。不过离其成熟并且正式上市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毕竟目前蓝光和HD DVD还没有和我们正式见面,但大容量的趋势是不可置疑的。
世界上最好的光盘是什么,就是不会让外力去刮伤光盘(包含CD、DVD),这类的光盘才能提供更多的可靠性和损害保护。一直以来,光盘的“脆弱”和“短命”都让许多朋友感到头痛,毕竟保存着重要或珍贵资料,光盘一旦损坏便无法挽回了。于是一些厂商也推出了“超硬”或金盘,无非是使盘片能够适应外界多变环境,尽量使保存的数据完整且时间更长久。
而代表着“永恒”的黄金则是很好的选择,国外Memorex公司就发布了采用24K纯金制造的光盘,命名为Pro Gold Achival Media系列,包括CD-R和DVD-R光盘,盘片均覆盖了24K纯金涂层。金质涂层结合较好的防刮擦涂料可使这两种盘片的寿命分别达到300年和100年,是普通产品的6倍,并且将提供终生质保。这些纯金CD-R和DVD-R光盘的刻录速度分别为52X和8X,建议零售价:CD-R三片包装11.99美元(均合人民币96元)、五片包装19.99美元(均合人民币160元)、DVD-R三片包装14.99美元(均合人民币120元)、五片包装24.99美元(均合人民币200元)。
目前国内也有类似的黄金盘,柯达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黄金盘,不过售价不菲,但对于一些要保存重要数据的朋友还是值得考虑的。
除了上面用黄金作涂层保护数据外,美国一家公司也研发出了一种抗划伤光盘,有一点像TDK的超硬技术,与上面介绍的ForceField技术也有些类似,名称是
Scratch-Less Tech。
Scratch-Less Disc可以减少外界对光盘的损害,让光盘的读取更顺畅。为了增加光盘的保护性,在光盘底部增加20 small bumps,此bumps称之为Aero Bumps,透过Aero Bumps可以防止光盘表面去接触到物体表面,减少光盘刮伤的机会。
Scratch-Less Disc会在光盘表面上增加一层scratch resistant polymer(聚合物),可以增加光盘对抗灰尘、脏污或是刮伤的能力,此技术称之为Safety Shield。但这种技术是否会比之前所介绍的两种技术有更好的抗划伤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之所以将“更薄”也看作是将来的趋势,也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毕竟在看着自己光盘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才会感觉能利用空间越来越少,看来,光盘也该减减肥了。所以才出现也厚度仅0.092毫米的光盘,100张放在一起还没有10厘米厚。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用于DV的超高强度mini盘片,与上一种盘片有着共同的特点,盘片可随意弯曲。此种盘片采用高强度/韧度材料,即便不慎弯曲也不会损伤存储信息。DVD-R mini Slim批发售价0.39美分,容量为1.4GB。详细内容
可以看到,此种“薄”盘除了具有轻巧休积外,其超高的韧性更是为了防止盘片遭到意外的破坏,归根结底还是使数据能够得到更长久的保存。
现在各行各业均在倡导环保和资源再利用,作为消耗品的光盘也不能例外。对于一些已经没有利于价值的光盘我们应该怎么处理?随便丢掉就会污染环境,倒不如将其回收再利用,或者干脆用“绿色”材料制造。
对于这些,一些具有研发实力的公司早已想到。日本先锋公司在05年发布了一款采用玉米制造的光盘,此款光盘为下代蓝光Blu-ray,是一次性写入格式。
光盘表面覆盖了一层0.1毫米厚的树脂薄膜,这种树脂坚硬异常,即使最有力的牙齿咬起来也很费力,所以也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更重要的是非常环保,即使丢掉也不会污染环境。
目前多数盘片还是以固定的图案为主,仅LightScribe光雕和Labeflash可将图案直接反映在光盘表面,这一点做到了人性化和灵活的特点。在今年的CES大展上,明基已经展出其彩色光雕盘,这样的产品还是比较值得期待的。
PS:LightScribe是由美国惠普公司开发成功的一种利用激光在光盘表面上刻印图案的技术。为电脑用户提供了精美,丝质般图案。与使用喷墨打印机在光盘上直接打印不同,LightScribe技术是通过特定的软件来自行设计并刻印光盘图案。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做每一件事都要讲究效率,对于刻录光盘也同样如此。作为保存据来讲,能够使数据准确和快速地完成存储过程是很重要的。现如今的光盘格式繁多,容量和速度的一再提升都是为提高效率的表现。如可进行10万次擦写的DVD-RAM盘,较普通DVD盘片它的容量更大,并且可以随意删除和保存数据,可以当作移动硬盘来用。16X DVD-RAM盘已经发布,将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
总结:上面为大家主要介绍了未来光盘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而个别产品并没有位列其中,如发布不久的双层可擦写盘片等。其实技术的发展还是以人为本,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推动科技的发展。可以预见,将来的刻录应用会变得更加简单、快速、精确和人性化,我们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
Scratch-Less Disc
An optical disc for storage and retrieval of digital data, and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the optical disc is disclosed.The optical disc has projections or embossments on one or both major surfaces.When the optical disc is placed on a substantially flat surface such as a tabletop or a desktop, the projections act as pedestals that elevate the optical disc above the flat surface.The resulting gap or clearance helps prevent damage to the optical disc caused by contaminants on the flat surface or by defects in the flat surface.The projections are sized to provide adequate clearance between the disc and the flat surface, while minimiz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projections and components of optical disc readers and drives.One or more projections or projection types may also be configured with a flat surface at a point of contact to an external surface to enhance weight distribution, for example.The projections or projection types that may be configured to enhance aerodynamics.The optical disc may also include one or more depressions that are sized and configured to receive projections from another disc, which facilitates stacking of the optical discs.
第五篇:未来餐饮行业发展趋势
360082688摩卡
中国的餐饮市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的形势也发生一些新的变化。把握这种变化趋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对策,对餐饮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餐饮市场相对来说是最分散的一个市场,国内没有一个大的餐饮集团可以占据1%的市场份额。可以说餐饮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行业集中度相当低,未来发展的趋势是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有待于规模企业的整合。从餐饮企业竞争与发展格局来看,未来我国餐饮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伴有更多企业上市。
一、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在改革初期,餐饮企业之间主要是打价格战,打品种、服务、装修战;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用餐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心理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把注意力转向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
二、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三、由在本地发展走向外地发展,由小城市向大中城市发展,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有的是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西部向东部延伸。几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大的餐饮公司和连锁企业,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都寻求向外地扩张,立足和占据外地市场,甚至打进中心城市和国际性大都市。如今,地域的概念已经淡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市场半径大大延长。
四、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餐饮业是改革开放比较早的一个行业,外资特别是一些国际名牌企业不断涌进中国餐饮市场,我国餐饮业一直面临着国外餐饮业品牌的强大挑战,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
中餐具有色、香、味具全的独特魅力,有着广大消费者和市场份额,但标准化是规模竞争的瓶颈,关键的原因是将中餐烹饪作为一种高度手工艺化的工作,需要科学分析形成中餐标准化、流水作业,使之成为餐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和发展基础的组成部分。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推行和持续的规范,是多数中小餐饮企业难以承受的,但也是中餐必须突破的关键。目前百胜集团已利用标准化运作优势,形成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并加以推广,目前“东方即白”利用肯德基进行的全面推广就在利用品牌、标准优势向“中式快餐”市场延伸,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国外餐饮业品牌布局已基本完成,未来洋快餐将引领中国餐饮竞争格局,通过国外餐饮业品牌对在中国连锁经营成功案件分析,中餐企业需要借鉴和学习国外餐饮品牌企业商圈选址策略、物流管理能力,单店的运营能力,品牌扩张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
目前国内优秀的餐饮企业已经开始提炼经营技术、申报餐饮专利、积淀品牌价值、整合上下游资源。融资扩张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加速发展新模式,小肥羊就是其中代表案例,而上海老磨坊在它的子项目‘锅品面吧'上也实施了“中央厨房”策略,其目的也正是为了突破中餐连锁上标准化、流水作业的瓶颈,目前在内地餐饮市场上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