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教育引导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隐性教育为主。3.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自我教育为主。4.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
第二篇: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
Xxxx学院xx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汇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明显,网络社会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高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因此学院党政领导坚持政治家办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治校理念。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政队伍建设
1、学院实行院处系三级管理,人员实行竟聘上岗,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的教师充实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
2、贯彻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每学期对新教师和新担任班主任的老师进行培训,尽早帮助他们适应教育教学岗位
3、通过一年一度的思政论坛,为学院院思政工作人员、学生管理人员、班主任、后勤服务人员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
4、积极送培学生管理人员参加全国思政年会及教育厅、教育工委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提高了认识、促进了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橱窗、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先进文化,力求以高尚的精神影响人﹑以高雅的活动塑造人
2、邀请知名专业人士,到我院进行专题讲座,如: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食品安全讲座、消防安全讲座、交通安全、新的治安处罚条例等讲座,宣传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益的知识
3、根据国际国内和新疆的实际情况,每学期我院都组织民族班级停课两天进行意识形态反分裂再教育专项学习和为期一个多月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的谈心活动,并且要求班主任详细记录谈话内容、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有效的促进我院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4、增加学院学生文体活动场所、设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以文体促稳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党建带团建,促进学生社团建设
1、积极开展业余团校、党校,引导学生向团、向党组织靠拢,通过优秀的学生去影响教育周围的学生,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塑造积极向上的当代青年的形象
2、通过党建、团建扩大学生党、团员队伍,增大了要求进步的学生人生,通过党团的组织纪律建设,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学院可依靠的力量增加了,建立了学生信息员,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达”能够及时掌控学生一切动态
3、为了强化党团员的工作能力,要求学生党员在确保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必须参加社团组织,全方位锻炼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促进社团建设。目前社团现有28个,均能独立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也缩小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对社团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学院表彰
四、教育方式和活动形式
1. 开展业余团校、党校进行教育,由党政领导担任教师进行教育、引导,培养他们投身到社会生产中去,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儿童村、养老院进行慰问。
2. 树立榜样,积极宣传先进事迹,实行党员宿舍挂牌、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公示制,学生党总支积极带领学生党员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树立党员是学生中的榜样。
3. 建立宿舍党小组,在思想政治教育相对薄弱的地方发挥党员作用,制定职责范围,确保校园是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有效的杜绝反动传单、邪教组织的渗透。
4. 积极开展德育活动课,有效的补充了“两课教育”的不足,实现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增加了教育的实效性。
5. 利用可以利用一切方式,如入学教育、就业教育、毕业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学生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6、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院利用广播、橱窗、报刊、专题讲座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
7、利用社团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如“四进社区”、“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环保协会、摄影协会、12——9文艺汇演等活动,教育学生爱自己、爱家园、爱校园、爱祖国社会,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总之,xx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部门要认真制定教育计划,结合“八荣八耻”学习的深入,继续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
学生工作处
第三篇:第三章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精选)
第三章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概述
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宿舍、党团组织、班级和学生社团为载体,从学习、生活细微入手,对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其他养成教育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教育手段。
主要任务: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
2、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基本原则:
1、教育引导(晓之以理)与行政管理(导之以行)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隐性教育为主。
3、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自我教育为主。
4、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
关键环节:两个着力点:抓好学籍管理和学生宿舍管理——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三关:形势与政策关、入学教育关和毕业教育关。
五个环节:奖惩评定过程中、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学生出现困难时、学生有意
见和建议时、学生出现思想情绪时。——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
第二节 起点——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指新生入学后,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和大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
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1、是大学生适应角色变化的需要。A、校内角色发生变化;B、社会
角色发生变化;C、自我角色发生变化。
2、是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的需要。A、生活方式发生变化;B、生活
习惯发生变化;C、生活范围发生变化。
3、是大学生适应学习变化的需要。A、学习任务发生变化;B、学习
内容发生变化;C、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4、是大学生适应交往变化的需要。A、交往范围发生变化;B、交往
方式发生变化;C、交往需求发生变化。
5、是大学生适应管理变化的需要。A、教学管理发生变化;B、日常
管理发生变化;C、管理系统发生变化。
主要内容:
1、爱校教育——稳定学生思想的基础。(以学校的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理念、人
文精神凝聚学生、稳定学生思想。)
2、专业思想教育——稳定学生思想的关键。(学生思想稳定的又一重要因素,是
大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的必要前提。)
3、法规校级教育——学生规范管理的重要教育形式。(在校正常学习生活的制度
保障,把规章制度内化为自觉行为的第一步。)
4、适应教育——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内容。(一些经验性引导,包括:生
活适应指导、人际适应指导、学习适应指导、角色适应指导。)
5、理想信念教育——学生保持长久精神动力的源泉。(加强科学理论教育和党的相关知识教育、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形势与政策讲座。)
基本方法:
1、课堂教学法。
2、活动教育法。
3、环境陶冶法。
4、榜样示范法。
5、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 主线——形势与政策教育
特点:现实性、具体性、稳定性和动态性并存,时效性、理论性和政策性相统一。重要意义:
1、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是大学生辨别政治方向的指南针。
3、是大学规范行为的思想武器。
主要内容:
1、基本理论教育——基础。
2、基本形势教育——核心内容。(1、2为相对稳定的部分。)
3、热点问题——有益补充——相对变动的部分。
教学方式:
1、采取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
2、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3、课堂教育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
4、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重点工作:
1、关注学生思想实际,提高针对性。
2、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提高时效性。
3、整合学科人才资源,提高知识性。
4、创新教育形式手段,提高有效性。
第四节 升华——毕业教育
重要意义:
1、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主要内容:
1、择业观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最根本的内容。)
2、职业道德教育——思想修养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意识、原则、规范、行为
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正无私、服务意识、奉献
精神教育等。)
3、能力素质培养——业务技能内容。(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各种能力的培养教
育。)
4、就业指导——择业技能内容。(A、政策指导;B、技巧指导。)
基本方法:
1、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2、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3、结合典型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4、结合实践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5、利用情景教育开展毕业教育。(最有效的模拟演习。)自我思考+自我启发。
[案例分析]:
1、开展以服务社会、自强不息为主题的主旋律教育。
2、开展服务西部、从基层做起的成才观教育。
3、开展服务学校发展、凝造母校情结的爱校教育。
第四章 校园文化建设(大楼+大师+大气)
内涵: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题,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总和。
1、从性质上来说:亚文化。A、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基本倾向保持一致;B、作为较高层次的带有超前性特征的文化,对社会主流文化具有先导和推动作用。
2、从范围来讲:有一定的空间限制。
3、从主体上看,创造者和接受者都是学校的全体成员、共同劳动的成果。特征:
1、校园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精神文化)渐进发展。
2、校园文化的相互交融性。(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和社会运转三种力量互动。)
3、校园文化的高雅性和多元性。
4、校园文化载体的多样性。(物质的、制度的、行为方式的形式。)(教学设施、规章
制度、校园景观、校园媒介各种学生社团。)
基本形态:
1、校园精神文化。(思维方式、价值体系、道德规范、心理氛围、思想观念。)
2、校园物质文化。(教学、科研、生活、环境、设施等。)
3、校园制度文化。(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群体意识。)
实质:反映学校的调控程度、监控原则和管理张力。
分为:组织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和生活行为管理制度。
特点:强制性。
4、校园行为文化。(其他文化的表现形式,为校园文化提供重要的载体。)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2、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具体体现为各项规章制度及集体
舆论。)
4、有助于开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节 建设高水平的和谐校园文化
背景与意义:
1、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3、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4、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学校精神、学校品格和校园文化逐步成为
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总体要求:以邓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
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
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
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
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
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第四篇: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1.“两个着力点”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学籍管理和学生宿舍)2.“五个环节”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奖惩评定过程、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学生出现困难时、学生有意见和建议是、学生出现思想情绪时)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课程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小结
目前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的现象,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的教学过程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虽然经历过几次小小的挫折,但在学生们的鼓励下,我坚持了下来,受益匪浅。
总结经验如下:
1、教学中盲目堆积案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听课,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授课过程中穿插了很多案例,而每个案例都讲不透彻。最后下课后,学生只记得讲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没有记住授课的内容,以致本末倒置。这样使用案例,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空空如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2、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案例教学的授课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仍处于传授者的地位,从案例的介绍、问题的提出、分析的展开、结论的得出、所涉理论知识的深浅以及时间的把握等方面,均处于主导。真正让学生来思考、分析、讨论的情形并不多,反省一下,多为举例教学。在这种情形下的课堂,学生仍是看热闹的外人,而没有真正深入到案例中去。没有积极的思考,当然就不可能有深切的体会和收获。
基于个人对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形成了一篇名为《探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案例选择与解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的论文,并获得“六届辽宁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二等奖。
仅此论文,作为总结的一部分,向领导汇报。
(一)原理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可听性:案例导入使抽象概念生动鲜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具体知识的概括、总结与再思考的方式,达到对世界本质和一般规律的把握。静态的基本原理是枯燥的,它们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此,《原理》课必须以案例为铺垫,使其生动化。比如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节讲授中,教学案例是“南街村模式与华西村模式”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看到中国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而且使学生能够领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不能一刀切,要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管理方式、多种运行机制共同发展。又比如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问题上,选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典故。关羽并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他把孙权看成是同曹操一样可恶的“碧眼小儿”;同时打击曹、魏两家,主次不分,全线出击,最终酝成地失人亡的悲剧。这些案例的分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增强了学习兴趣。
2.通俗性: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深奥理论的理解
学生不是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些基本原理教师觉得容易理解,学生就是想不明白,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阅历与思维方式有关。“案例教学法”能使抽象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死记硬背的习惯。比如“哲学”中所讲的“属人世界”,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理工科学生,他们所认
为的世界就是基本粒子与场,不自觉地停留在机械唯物主义的层次上。授课中可以通过对“费尔巴哈生平”的分析,讲清这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为什么不能冲破历史唯心主义牢笼。经过讨论,使学生对机械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个比较清晰的区分,从而带动一系列难点的解决。又比如,学生对“认识来源于实践”感受不深,觉得很多成功来源于灵感和偶然。教学中选用摩尔根纂写《古代社会》一书的案例,向同学说明,为什么生活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摩尔根能写出研究原始社会的一部杰作?这离不开他的亲身实践,他除了对欧、美许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进行调查、考察、分析外,还在印第安易洛魁部落居住了40年之久,对原始部落的经济、社会组织、婚姻、家庭、习俗、宗教各方面都有了透彻的了解,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而灵感和机遇的捕获,往往是多次实践的结果。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克服了机械的思维模式。3.实用性: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必须要满足学生探索社会问题的需要、追求事业成功和日后人生幸福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对它的认同感。如在讲“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问题时,列举人们对SARS、对甲型H1N1流感等的不断认识,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始终处于追求真理的路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随之增强。
有部分同学尽管对美国侵占伊拉克表示愤慨,但又认为美国在人权保护方面做得不错。针对这一情况,在“人的本质与价值”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着重介绍阿布格莱布监狱美军虐囚事件、美国政府在世界各地秘密设立的监狱以及美国国内的人权问题的大量案例,让学生了解人权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享有的和应当享有的各种基本权利。通过案例分析,深刻地揭露了美国人权政治双重标准以及人权外交的实质。
对于学生希望成才的渴望,可以在“意识”相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通过主观努力取得成功的伟人,如居里夫人等;也可以在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有关章节的讲授中,列举毛泽东、罗斯福等历史人物,回答“什么是人才?如何成才?为什么人人都可以成才”的基本道理,受到同学的欢迎。
(二)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起着重大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案例的典型性与新颖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相关性与辐射性相结合。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艰巨性、严肃性和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更是由独立学院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1.典型性与新颖性
典型性是案例选取最基本的原则,是指要以讲授的知识为中心来选择案例,使案例服务于讲授的知识,而且被选案例要有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讲到“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时,可以运用“六度空间理论”加以阐释;在讲授“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选择詹姆士·琴纳推广种牛痘遇到的困难做作为案例。这类案例具有典型性,容易说明问题,案
例的分析和讨论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处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则等。但有些典型案例比较陈旧,过于“正统”,如,用塞翁失马诠释对立统一规律,用田忌赛马诠释质量互变规律,虽然典型,但这些故事学生们早就耳熟能详。这个时候,就必须举一些具有新颖性的例子。
什么是新颖性?一是新近的。对于那些新近发生在国内国际的新闻时事,那些最近发生在校园里和学生身边的事情,大家都会关注。二是别人没听过的。教师的知识面一般来说比学生要宽,掌握的教学资源也比较多,应当发挥自己的特长,多举一些学生不熟悉的新奇案例。
典型案例很能说明问题,但有时候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新颖的案例能够弥补典型案例的不足,为大家喜闻乐见,但未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所以,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案例的总体分配中,典型性案例和新颖性案例都应当占有一定的比例,二者不可有所偏废。
2.知识性与趣味性
在案例的选择和运用上,要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首先,要注重知识性。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更多知识,他们才会对课程和教师有较强的认同感。例如,在讲“货币的本质”时就给学生举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葛朗台)的例子,往往这个时候,学生都在做笔记。
其次,趣味性非常重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案例,并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出来,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案例不一定要求很长,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在讲授“资本”一节内容时,需要讲清资本的本质属性(资本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表现形式(资本表现为不同的物质形式)和基本特点(资本的运动性、增值性和返还性)。如果就理论讲理论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记忆也不深刻。可以列举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故事,孙悟空虽然可以有不同的变化,但它本身是孙猴子,以此来比喻资本虽然可以在不同运动阶段采取不同的物质形式,但它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价值。为了说明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增值性,可以列举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回娘家》里的一段歌词,指出资本在循环运动中带回的虽然不是“胖娃娃”,却也带回了“金娃娃”。通过讲述案例,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对“资本”这个知识点能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在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的过程中,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知识性为先。学生自然希望案例越有趣越好,但教师有自己的责任,而且案例过多,会冲淡课本知识,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3.相关性与辐射性
所谓相关性,要求案例选取要与学生专业相关、与学生就业相关、与学生生活相关,即以选择最贴近学生的事例为原则。如在讲人生价值时,引入“北大才子卖肉”、“广州硕士卖猪肉”和“大学生做村官”等事件,由于这一系列事件和大学生就业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密切联系,在学生中间获得强烈反响,课堂讨论的气氛也十分活跃。
除了相关性之外,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案例一定要能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要有较强的辐射性,要能够培养学生发散和创新的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素质。如,在讲授经济和政治关系时,可以采用美国霸权主义的推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后果,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引导学生要正确认识霸权主义。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激烈的争论,提出许多很有见地的观点,使学生和教师均受益非浅。
(三)案例解释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加强互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简要介绍案例的相关背景,在讨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思想道德水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许多学生往往受现实阴暗面的影响较深,看问题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和偏激性。他们过分关注社会腐败的一面,怀疑和否定社会积极的一面。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进行总结时,要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或批判,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坚持正面教育,以理服人,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启发,真正能够解决思想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切实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以凸显科学性 案例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理论教学。教师对相关原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讲授,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案例中往往同时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分析时比较复杂,难以理出头绪,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理论知识讲透,又要能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所以,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案例讨论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中,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运用。因此,教师可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精讲知识;同时,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使二者相辅相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理论讲授应当是诱导式和启发式的,应该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
3.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相结合以提高有效性
在教学中除了有好的案例之外,还必须恰当运用所选案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来决定运用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
①引子悬念式:上课前用案例引出要讲授的某一具体原理,给学生留下悬念,然后教师既可以结合案例讲授理论,也可以让学生听完理论,自己去分析判断案例,教师再做总结。
②简单列举式:是教师在系统讲授了某一理论后,举
一、两个案例,用刚讲过的理论去分析解剖,也可请学生先分析、发表意见,教师再做总结。这种方式
虽然层次不高,但灵活简便,节约时间,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
③课堂讨论式:教师把选择好的案例事先发给学生,并提出思考题,指定参考书目,由同学各自阅读、分析、思考,并将分析的意见写成发言提纲,在课堂上开展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辩论。例如在讲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时,引入取消中医的观点,请同学们分析评价。这种方式让学生以主角的身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交流彼此的看法,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这种方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多,适用于讲授教学重点内容,并且在人数较少的班级应用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强调“授之渔而非授之鱼”,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只是传授学生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思考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成堆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的是能够活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教师应赋予学生思考及行动的自由,发展学生个人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倾听和沟通的能力,增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案例选择与解释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