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申论做题的几点看法
关于申论做题的几点看法
(2013-07-11 09:15:49)
转载▼
分类: 点睛之笔
近来,适逢各省联考结束,捷报频传,有的同学顺利上岸,有的同学止步于面试,也有部分同学仍纠结于申论笔试。时常与我讨论申论做题的同学一般会问几个常见的问题,如平时练习和考场做题的感觉相差甚远,到了考场平时学的东西很难利用起来;虽然知道如何解答,思路也很清晰,但就是正要动笔的时候却写不出来;手上的真题做得差不多了,是不是要买一些模拟题来做;申论学习是不是掌握了做题的技巧就可以了等等。很多机构和老师在教授学生申论仅限于技巧,但很少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做题方法提出建议。在此,本人谨就申论做题谈几点愚见。
一、关于真题。真题是否做越多越好?真题做完了是不是该买一些机构的模拟试卷?哪个机构的模拟试卷最好?一直以来,我始终强调“真题是文献,不是练习”,文献是用来反复咀嚼和推敲的参考性材料,如果你真题做完就扔,一般很难拿到可观的分数。假设你做一道小题耗时20分钟,那么你至少需要60分钟的时间来推敲这道题。如果在考前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能很好的消化近10年的真题就是很可观的数字了,因为一般申论的命题都有一定的思路延续性,后者往往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特别是近3年的真题,太早的真题其参考价值不大,面对太多的真题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陷入
粗放型做题,难以做精。更不用提机构的一些模拟试卷,机构的模拟试卷与真题命题人的思路相差甚远,许多模仿也只是形似神不似,容易误导考生。因此,若是在时间并非十分充裕的条件下,将近十年的真题拿出来好好推敲,留出2-3套的真题于考前模拟即可。
二、关于做题。平时做题和考场做题的感觉相差甚远,看似对申论感觉良好但到了考场上却发挥不出来,时间不足、语句匮乏、呆若木鸡。另外,做真题时是不是都要掐时间做?考场上的水平发挥与平时的做题习惯息息相关。部分同学的做题习惯不好,时常边做题边看片、听音乐、吃零食或聊QQ,更有甚者习惯于上网搜索参考材料的恶习,严重影响解题效率和作答思路。一旦到了考场便是高压态势,部分考生甚至出现频繁看手表、想不出平时积累的词句、无法读懂题干意思等考场应激行为,导致心理失衡、时间不足,大作文虎头蛇尾。因此,平时的做题习惯直接决定你考场的状态和自身水平的发挥。最科学的做法是:在复习的初始阶段,此时尚在打基础,做真题时讲究又好又快,好为前提,不可一味追求速度,关键是通过做题检验解题思路和应用解题技巧,答对点、答到点。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学习,利用真题进行模拟考试时,讲究又快又好。此时,应该仿真考场状态,适当给自己加压,如使用考场上的那块手表,培养看时间的感觉;“开考”前做20个蹲起,将心率调整到考场的90-100水平;选择一处安静的地方,手机关机,并告知亲人或朋友切勿打扰等等。记住,细节决定成败。
三、关于解题。虽然知道如何解答,思路也很清晰,但就是正
要动笔的时候却写不出来;申论学习是不是掌握了做题的技巧就可以了。有部分同学说到:老师,你课上讲的不错,方法也好用,但是我到了解题的时候一直写不好,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把那些技巧和方法给用上。实际上,申论是基于汉语言文字的入职考试,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因此,无论方法多么得当、技巧如何巧妙,都离不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问题的分析和文字的表达等。大家要把枯燥的读报、积累经典词句,诵读、改造经典文章视为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此外,在解题时候,老师平时教授的解题各步骤并非生搬硬套的过程,过于讲究套路或技巧,忽视了对关键内容的把握,往往拿不到高分,就如同骑车或游泳,当你真正掌握了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活学活用,还纠结于先伸手再蹬腿还是先蹬腿再伸手吗?解题,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过程。想一想,为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申论考试往往都可以取得较高的成绩,而大部分同学所欠缺的就是少走了他们过来的路。
最后一点,复习期间少上网,特别是聊Q,这会浪费你不少时间,而你的时间并不多,零碎的间或不妨多练几道行测,化整为零。
第二篇:如何做题
这个问题是我被问得非常多的一个问题,也是现在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经常说自己的孩子疲劳于作业,做课外习题的时间不够。这里我要谈的一个问题是,孩子一定要搞“题海”战术么?做题的目的是什么?
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其主人公张无忌集各派神功于一身,他精通“九阳神功”、“乾坤大摩移”、“七伤拳”、“少林龙爪手”、武当派的“太极拳”和“太极剑”,其功力已然天下无双。现在仔细分析张无忌练就这一身武功的历程,就可以发现,他的所有功力都是以“九阳神功”为根基稍加修炼而成的。金庸先生书中言道,张无忌被困深山之中,花四年时间练就了九阳神功。在光明顶的密室中花两个时辰练就了“乾坤大摩移神功”,并且一练就练到了第七层。在光明顶上与六大门派高手比武之时,忽而回忆起小时候背诵的口诀,当即炼成了七伤拳,观看了少林神僧的武功后理科领悟到了少林龙爪手的精要,在武当山上只由张三峰指点了一个时辰便领悟了太极拳和太极剑。他之所以能进展如此神速,完全在于他有强大的九阳神功作为根基。
做题时,我们的“九阳神功”是什么?我们现在分析下如何做题,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九阳神功”。
谈如何做题,首先需要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做题?做题的目的应该是掌握知识点,因为不同的题目考察的是知识点的不同侧面。处于这个目的,我们做题应该区分,应该掌握题目背后的东西——知识点的类型。很多同学,做题不善于总结不善于分析这道题考察什么。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谈做题:
第一,对于课本上的例题怎么看待?
很多人觉得书本上的例题很简单,一看就会了,就不太重视了。其实,我们犯了一个大错误,就是轻视例题,纵观考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题目都是源于例题,又衍生变化的。对待例题我们要做到这几点:
1、掌握例题的标准解法。
很多人做题只求会做,对于标准化答题不注重,这是最要不得的,熟不知你的马虎粗心大意都是由于做题不标准导致的。我曾经有一个师兄,在高三二模的时候数理化三科450分,判卷子时老师硬是找错误才扣去5分,用老师的话说他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
现在判卷子是按照步骤给分的,如果答案不正确,你的步骤不在得分点上,你的分数就打了折扣,关注标准化解法是做题的根本。
2、掌握例题考察的知识点,从中得到这类题的标准解法。任何一道题都是考察一个知识点的,或者是一个定理的应用,或者是推论的应用,题目无非就是知识点的应用。从例题中学习知识点怎么在实践中应用。
第二、对于做课后习题和老师作业的看法
我对于课后习题的看法是,不要图做完作业,作业的目的在于对今天学习的知识点的考核,习题一般是从多个角度去考查知识点的,我们做完后也需要总结下,都从哪几个角度考查了,角度不同,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是变化了,找到题目背后的不变的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老师的作业,我同样抱这样的看法,老师给我们的作业一般不是无的放矢的,综合复习的试卷作业,考查的知识点就多了,每一道题都需要认真对待,做一道掌握一道,然后,将这份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列到纸上,看看考核了多少,这些知识点有哪些是你不太熟悉的,这个题目考查的是不是你不熟悉的,如果是自己把它改进就是进步。
第三、做题之后你是否总结了?
做题之后一定要总结,很多人做完题不返回来看看题目,直接做下一道了。这种做法在平时的作业中,我是不提倡的,做完后看看自己的步骤是不是合理,有没有可以再优化的,是不是只有一种做法,这道题目和别的题目有什么不一样,同一个知识点的考察,做法有没有不同。
第四、如何做题?
怎么样分析题合做题呢?我喜欢数学也最喜欢讲数学的题目,拿数学题目来说,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将题目的已知条件列出来,然后,在条件下边列出需要求解的问题。不要都在脑子里思考,写出来是最直观的,便于你思考和解决问题。见到题目,列出已知后,思考下这道题的知识点是什么,考核这类知识点,一般怎么入手,这是你总结的结果,从这类题目方法入手思考,看已知条件是否可以直接得出结论,如果不能利用已知条件怎么样求出未知条件再去解题。
从上一步得到下一步一定是有理由的,即使最简单的四则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也是理由,每一步推出下一步的理由自己要明白,然后看是否能够推出来,如果推不出来,就一定是错的。
有些人由于不列出已知条件,不时刻关注条件,就会出现做着做着已知条件就变没了或者自己创造出来了,这是要不得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想我们需要的“九阳神功”就浮出水面了,就是规范化的解题步骤和良好的做题习惯,就是上边所提到的四个需要注意的点。归纳下来,做题就是几个步骤:
1、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明白要考察的知识点;
3、按照这类知识点的做法,拿笔写下去,不断讲条件应用进去(直接或者利用条件推出新条件);
4、每推出一步都要检查上一步是否能推出下一步;
5、做完题目后做个总结和思考,看是否自己的步骤很完善(每应用一个定理或者推论,条件,一定要列出来,然后写明通过什么定理,得出你的结论);
6、将这类题目地方法总结出来,写进自己的总结本和脑子。
第三篇:2019年给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做题技巧
2019国考申论贯彻执行题型答题技巧
贯彻执行题是应用文写作的一种能力考察,也是申论考试重点考查的题型,掌握好贯彻执行的作答思路对于整个国考申论考试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简要介绍下贯彻执行题目的作答要点及解答步骤:
一、概括过程
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大约在6000-8000字左右,需要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分析和作答。对给定材料进行快速阅读和分析,是我们要掌握的基本能力。要想全面分析给定材料,对材料进行概括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对每段材料进行概括和总结,能够使材料的主要线索变得清晰,便于考生比较快速地找到要点,从而实现化繁为简的目的。
二、提炼过程
对已概括的材料,进行提炼要点的操作,这是考验大家深度概括的能力。材料是分析作答的基础,归纳后的材料虽然有一定的内在逻辑,但不能完全呈现材料的中心观点,我们要对已概括材料进行要点的提炼,这样既能保证答案字数符合作答要求,又能使作答思路变得清晰。(由于答案字数多,点数多;在进行书写时一定需要注意逻辑性,可自己进行整理后再进行书写)
三、加工过程
对要点进行加工,是呈现答案的前提。在给定区域内对答案进行最完美的呈现是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要点的加工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要点的加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内容(合并同类项对于同一个范畴的可以在一起书写),二是形式(谨记遵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原则),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加工,实现要点的最佳呈现。加工的过程也是对材料进行更好地理解,对答案进行更好呈现的过程。
四、格式整理
将知识点进行概括提炼和加工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答案进行格式梳理。贯彻执行的题目考察方式有很多,有短文、短评、演讲稿、发言稿、宣传稿、倡议书、提纲等等。这就要求具备基本的格式整理能力,目前一般所考察贯彻执行题目所考察的内容主要有五大部分,主要包括:标题、称谓、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三同文种有不同的格式要求,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和多加练习(从近几年多省省考和国考来看贯彻执行格式的考察越来越淡化,而且格式上很多考生过于纠结书写格式,这是一个误区采分点主要集中在内容部分)。
2019国考申论作答技巧:如何做到精准
审题
审题对于申论作答至关重要。那审题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呢?首先,审清题目才能避免答非所问,保证作答的总体方向不偏;其次,审清题目能提高阅读材料的效率,让作答更高效;另外,审清题目,按照题目的作答要求来写答案,才能更好地满足命题人、阅卷人手里的评分标准。
要想取得高分,审题能力的训练和提升一定是重中之重。但在具体实战过程中,审题失误大有人在。那么,为什么考生在审题过程中会出现失误呢? 一是缺乏判断能力。都说城市套路深,考生的套路更深,尤其是一些盲目迷信培训班“技巧”的同学,总是“套路”先入为主,不注重分析题目。一做题,满脑字“套路”“技巧”“秘笈”,完全丧失了自我的分析判断能力,没有自我的主见,对思维的对象不敢做出属于自己的判定。
二是审题十分浮躁。许多考生由于十分心急,对题目只是“一扫而过”,关键词都不圈划,迅速地看了一遍题目,马上就去看材料。究其根本,还是考生在主观意识上没有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不愿意
在审题上花时间,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静下心来审清题目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三是没有专门进行审题训练。审题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升,尤其是贯彻执行题、综合分析题和作文题。针对性的训练往往是突破和提升的关键,审题也是如此。如果考生复习了一段时间,做了一定的题目,然后将能已经做过的题目分类梳理,集中进行审题训练,总结规律,那么审题能力一定能得到提升。
四是忽视题干中的细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越是难题,材料越会给出具体的提示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题干中容易忽视的细节。忽视了这些细节,作答很有可能找不到方向,甚至难以理解材料的表达意图。细节决定成败,审题更是如此。
五是没有掌握审题的方法。除了判断能力、心态、训练不足、忽视细节、这四个原因外,最核心的还是没有熟练的掌握审题的方法。套路是“毒药”,也是“解药”。如果能够掌握审题的方法,静下心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做到灵活的运用这些“套路”,而不是生搬硬套,那么对题干的分析判断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分析原因之后,重点还是要知悉如何进行精准审题:
一、审题干关键词:
1、圈划题干关键词:在实战过程中,审题时手里应拿着一支笔,圈划出比较重要的关键词,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而又意思模糊的动词、名词。
2、具体化分析:圈出关键词并不是最终目的,圈出词之后要通过具体化的分析明确出这道题的作答目的、对象、题型、范围、问数、身份以及各个关键词的含义、关系。
3.一句话综合概括:具体化分析之后,自己要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对题目的整体认识,综合把握题目的作答方向、作答重点。举例:
“给定资料6~7”中,小黄和小丽的“苦恼”反映了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某种困境。请指出这种“困境”,并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25分)要求:针对性强,建议合理、可行。不超过300字。题干关键词:苦恼、某种困境、建议
具体化分析:苦恼=烦恼;某种困境:某一种问题;建议: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句话概括:先找出小黄、小丽的烦恼,再概括出反映的某一种问题,最后还要给出对策。
二、审作答要求:
常规要求:题目要求一般对应着评分标准,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来作答,才更有可能得到高分。对于客观题而言,比较常见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1、全面:即要点齐全。对于客观题而言,要点越多越好,要宁滥勿缺,这和找对象不一样,找对象得宁缺毋滥。
2、准确:即尽量体现材料观点,切合出题人意图。
3、客观:即尊重材料实际,把材料当作“金矿”,深入挖掘。
4、条理:即作答要有逻辑,总分、转折、递进、因果、并列等是常见逻辑。
5、字数:字数非常影响作答,考生应重视字数,作答过程中尽量写到最后一行。字数就是得分机会,不要浪费字数,也不要写超字数。
6、特殊要求:除了常规要求以外,我们还要十分注重特殊要求,并且一定要结合材料重点分析特殊要求,在最后的作答中也要将特殊要求体现在答案中。例如:
假如你是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受邀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一次关于“创业”的专题报告,请你结合给定资料6,为其草拟一份讲话稿。(20分)要求:观点明确,建议可行,语言简洁,有逻辑性。不超过300字。
特殊要求一:观点明确,即作答时从内容层面要鲜明地谈出对创业的看法,从形式层面来说,作答时可以先写一个主旨句,突出鲜明的观点,再具体解释。如:创业并不简单。创业需要考虑资金、人脉、技术等各种要素,不能盲目创业,把创业当做一种“时尚”。特殊要求二:建议可行,即作答此题时应该适当的谢谢对创业者的建立。
特殊要求三:逻辑性,即作答时最好按照发文事由、正文、结语三个层次来作答。(计空格1890字)
第四篇: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做题技巧—公文题
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做题技巧—公文题
2018年河北公务员即将笔试,如何备战河北公务员考试。在这里华图小编精心准备了一些河北公务员考情介绍、河北公务员考试技巧的文章,助力所有参加河北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小图在华图公务员笔试班等着大家,祝大家顺利上岸。
公文写作题是让广大考生感到纠结,感到束手无策,而且得分也比较低的题目之一,河北华图现将公文写作的有关注意事项和大家分享一下。
1、熟悉公文的基本格式
公文写作和文章写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二者也有着极其大的差别,公文写作非常注重写作的格式,因为公务文书有一个显着的特征--规范的体式。这也就给广大考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复习备考公文写作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务文书的基本格式,比如公务文书的三大组成部分(眉首、主体、版记)以及每个部分中所包含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成文日期、附件等)。尤其要注意每一个部分的特别之处,比如发文字号的书写格式,标题的书写规范,成文日期的书写规范以及位置要求等等,掌握好了这些基本的格式要求之后,我们的写作的公文就做到了“形似”。
2、熟悉每个文种的例文
在熟悉了公文的基本格式以后我们能做到“形似”,但是要让写作的公文更加符合题目要求,得到更高的分数,考生在写作公文时还要让公文符合特定文种的一些基本特点,在形似的基础上做到特色突出。
3、注意特殊用语
要注意每种文种的特殊用语,比如请示的结束语使用错误就很容易形成扣分点,把“妥否,请批示”写成“妥否,请批准”,一字之差,语气就有天壤之别,得分也会有非常明显的差距。所以在备考公文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文当中的特殊用语,这是公文达到神似的基础要求。
4、注意语言风格
公文的表达方式包括叙述、说明、议论,以说明为主,在公文写作过程中一般不会使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而有些考生在写作公文时神采飞扬,大发感慨,这样就违背了公文写作在表达方式上的要求;公文的语体特征是准确、简明、庄重、得体,一般不会出现网络流行词,而有些考生为了体现自己的与时俱进,在写作公文时大量使用时髦词语如“亲”“给力”等等,则违背了公文在语体特征上的要求。
5、以新闻通讯为例。新闻通讯是行政机关用于对外发布信息的书面文稿。新闻通讯在申论考试中主要考察新闻稿和新闻评论,如2017年国家公务员地市级第三题:假如你是某报社记者,请根据“给定材料3”,以“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为题,写一篇报道。
新闻通讯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传递信息,因此,根据这个目的才能从给定材料里面勾画重点。比如2017年国考地市的题目为“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因此在从材料里面找要点时就要围绕着如何打造“水清”、“水活”、“水美”的措施进行勾画。
下面给大家提供了新闻发布稿的格式,但是在写新闻评论和新闻稿时的格式一般有标题即可,因此在考试中应根据不同的文体来确定不同的格式。正文部分至少分成两段进行展开,根据字数要求来确定具体写几段。
新闻发布稿格式:
××(工作或情况)新闻发布稿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对关注……的(前来参加……)广大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向大家介绍……的主要情况。……
再次向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真诚的欢迎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对我们继续给予广泛深入的关注与监督。
谢谢大家!
(单位名称)年 月 日
××
第五篇:选做题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花园里的独角兽
(美)詹姆斯·萨伯
从前,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有一个男人坐在厨房角落的小饭桌旁,刚从他的炒鸡蛋上抬起眼来,就看见花园里有只洁白的头顶长着金色角的独角兽在安详地啮嚼着玫瑰花。这个男人上楼到卧室去,见妻子还在酣睡,他叫醒了她:“花园里有只独角兽在吃玫瑰花呢。”他说。她睁开了一只眼睛,不高兴地看了看他:“独角兽可是神兽。”她说完就又转过身去。男人慢慢下了楼,走出屋子来到花园。独角兽还在那儿,正在郁金花丛中慢腾腾地嚼着。“来这儿,独角兽。”男人说,他拔起一枝百合花给它,独角兽悠然自得地把它吃了。由于花园里有只独角兽,这个男人喜出望外,又跑到楼上叫醒妻子:“那只独角兽吃了一枝百合花。”他说。他妻子从床上坐了起来,冷冷地看着他。“你真是个神经病,”她说,“我要把你关进疯人院里去。”这个男人从来都不喜欢“神经病”和“疯人院”这种字眼,在这阳光灿烂的早晨,花园里还来了只独角兽的当儿,听来就更不入耳了。他想了想说道:“等着瞧吧。”他走到门口时又对她说:“它前额当中还有一只金色的角。”说罢,又回到花园去看那只独角兽了。但是,这时独角兽已经走开,这个男人就坐在玫瑰花丛中入睡了。
妻子等她丈夫一离开屋子,就飞快地起了床,穿好衣服。她兴奋激动,眼里闪出幸灾乐祸的亮光。她打了个电话给警察队,又给一位精神病医生打了个电话。她叫他们马上来她家,再捎上一件给疯子穿的紧身衣。
警察和精神病医生来到她家,坐在椅子上,颇感兴趣地看着她。“我的丈夫,”她说,“今天早晨看见了一只独角兽。”警察瞧瞧精神病医生,精神病医生瞧瞧警察。“他对我说,它吃了一枝百合花。”她说。精神病医生瞅瞅警察,警察瞅瞅精神病医生。“他对我说,它的前额当中还有一只金色的角。”她说,并用手在额头上比划着,仿佛那里真长着一只角。这时警察见精神病医生发出一个正式暗号,便一跃而起抓住了那个妻子。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制服了她,因为她拚命挣扎,但是最后还是把她镇住了。就在给她穿上紧身衣的时候,她的丈夫走进了屋子。
“你对你妻子说过你看见一只独角兽了吗?”警察问道。“当然没有啦,”那丈夫说,“独角兽可是神兽。” “这就是我要知道的一切,”精神病医生说道,“把她带走吧。很对不起你,先生,可是你的妻子疯得跟一只樫鸟一样。”于是,她骂着,喊着,就被他们带走了。他们把她关进了疯人院。从此以后,这个丈夫过得很快活。
⑴试分析这篇小说在情节结构方面的特点。(6分)
答:①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来观看世界人生。小说截取了“花园里有独角兽”这一事件来表现夫妻长期的积怨和冷漠关系,以及警察和精神医生凭主观臆断所表现出来的话语强权的社会现象,可谓结构巧妙。②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丈夫饶有情趣的描述却遭到妻子强烈的反感,妻子满怀信心地要将丈夫投入疯人院,最后被抓走的却是妻子。小说在短短的几百字中情节却几经波澜,引人入胜。最后一句“这个丈夫过得很快活”却让读者恍然大悟:这一切或许都在丈夫的计划之中。③巧妙的反复亦形成了文章结构上的一大特色。丈夫前面所讲的话由妻子来重复,而妻子所讲的话由丈夫来重复,交织穿插,人物的身份也由此而颠倒,产生了离奇的效果。(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⑵关于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揭示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有人认为是讽刺了“话语强权”。你的意见是什么?并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6分)
参考示例一:我认为本文的主旨是揭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1分)小说中的妻子以为抓住了丈夫的把柄,自作聪明,“幸灾乐祸”地通知警察和精神病医生,想借机把丈夫投入精神病医院,并绘声绘色地描述丈夫的“病情”,结果自己反被当成精神病人
被关进了疯人院。(4分)小说正是通过妻子的故事揭示害人终害己,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1分)
参考示例二:我认为本文的主旨是讽刺“话语强权”。(1分)小说中的“丈夫”和“妻子”尽管矛盾重重,互相算计,但从理智上来说都属于正常人,无论谁被抓进疯人院都是不正常的。而判断一个人是否精神正常的话语权不是看事实,而是掌握在警察与精神病医生的手里的。正因为有这一话语强权,这对夫妻才想到这样去互相算计。(4分)小说正是通过这一荒诞的故事反映了社会上颠倒黑白的话语强权的现象。(1分)
(评分标准:如果只有观点没有阐述则不能得分。其它的分析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材料一:
感动中国2013人物事迹: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1985年8月26日,时年28岁的武昌车辆厂车工方俊明和两个同事骑车经过东湖九女墩,突然听到湖中传来“救命”声,只见一个小男孩在水里扑腾着,方俊明一跃跳入水中。谁知,这只是12岁的顽童的恶作剧,假装溺水来逗岸上的妹妹开心。其实,事发地的水深仅1米左右。方俊明撞到水下的水泥台,头部受到重创,中枢神经受损。
方俊明高烧了40多天,病情十分严重,“下半辈子要在轮椅上度过”,而照顾他半年的妻子也不辞而别。经过了近两年时间,方俊明才调整过来,接受了现实。此后,方俊明每月领着60元的基本工资,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最困难的时候连青菜都买不起,要到菜市场捡菜叶子煮菜吃。
即使生活变得如此艰辛,方俊明对那个假装落水的孩子一句埋怨都没有,“当时就想着快一点,怕迟了小孩子会有危险,小孩子也不是故意害我的,没有责任。”他反而觉得,“我应该多考虑一下,如果脚先下去,就不会出事。”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材料二:
①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篇》)
②大勇若怯,大智如愚,至贵无轩冕而荣,至仁不导引而寿。(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③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予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苏洵《谏论》)
⑴请概括材料二中孔子、苏轼以及苏洵对“勇敢”的不同看法。(6分)
参考答案:①孔子的观点是,真正的“勇”应该以“仁义”为基础,无仁之勇仅如表面好听之言没有实际意义。②苏轼认为真正勇敢的人表现出来往往是沉着冷静的而不是冲动的,不必标榜,不必叫嚣。③苏洵认为勇气是被“赏”出来或是被“逼”出来的,所谓重赏之下、情急之下必有勇夫。(每点2分)
⑵请结合材料二中的观点对材料一中的人物事件作一篇150字左右的评论。(6分)
结合材料一:所谓“义勇”之举,“勇”是必须与“义”结合在一起的,只要符合正义,心有仁爱,便是大勇之举,虽然没有真正救到人,但方俊明的行为堪称“义勇”,见义勇
为的称号当之无愧。
结合材料二:内心大勇者往往不争名,不夺利,内心沉静而平和,方俊明纵身一跃是勇,面对艰辛的生活毫无怨言更是大勇的表现。
结合材料三:真正的勇敢固然不能以利诱、以势逼,但亦不能冤了壮士,屈了英雄,社会与国家应该对见义勇为者多一些鼓励,对见义不为者多一些惩罚,这对促进整个社会的风气好转是大有裨益的。
(任意结合三则材料之一或者综合三则材料来谈对方俊明救人事件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皆可。但需要结合得恰当,且观点正确,然后根据写作的语言酌情给分。)
附参考译文:
①有德的人不一定有好的言论,但有好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
②最勇敢的人表现得很怯懦,最聪明的人表现得很愚蠢,真正尊贵的人不靠华丽的衣帽炫耀自己,真正讲仁义的人不靠别人指导却择善而终。
③这里有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勇敢、怯懦各半,一个人怯懦。有个人把他们带到深渊前,告诉他们说:“能跃过深渊的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跃过深渊,那勇敢、怯懦各半的人和怯懦的人就做不到。这个人又说:“跃过深渊的人奖励千两黄金,不然就没有。”那个勇敢、怯懦各半的人追逐利益,一定会跃过深渊,那个怯懦的人还是做不到。不久,那个怯懦的人回头看到一头猛虎凶狠地逼近,那么那个怯懦的人不等别人跟他说什么,就赶紧跃过深渊,如同走过平坦的大路一样。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别吗,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形势驱赶他们。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央视“听写大会”掀起汉字书写热
从央视科教频道低调开播到收视飘红,再到挺进央视一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今年夏天在中国中小学生、青年人中掀起了一场汉字书写高潮,连以前很少看娱乐、竞猜、选秀节目的父母们也对这档节目“痴迷”颇深,和电视上的小选手一起挑战每一个汉字书写的乐趣。
由于汉字本身特有的复杂结构,每一个汉字都拼写正确并不容易。加之近年来电子产品的普及,通过输入法“选字”成了人们写作、交流的主要方式,越来越少在纸上书写大量汉字,催生了很多人“提笔忘字”的现象。
不同于充满着争议价值观和为博眼球而炒作的相亲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追求的并不是收视率,节目总导演关正文直言:“我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多方言国家,汉字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重要工具,一年一度的汉字狂欢,它的意义甚至超过汉字本身。”
(选自《新民晚报》 “盘点2013国内十大文化新闻:听写大会掀起汉字热”)
(1)请你结合以上消息,谈谈 “汉字听写”成为受热捧的综艺节目的原因。(6分)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6分)
19.(1)①无形中让电视观众获得直接参与的乐趣。②唤醒了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让国人重新发现了方块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③形式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新华网上海1月31日电(记者周琳、叶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虽是一句玩笑话,却大抵描绘出当下不少年轻人的状态。新春佳节,一家人难得一聚.但不少人仍是“手机、平板”不离手。
九成以上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全国网民数量突破6亿,无论承认与否,数据都说明不
少人早已是“低头一族”。“技术”是中性词,但“屏奴”不是。节庆时分,用什么样的方式陪在亲人身边,选择权实际上在你手里。
随
着
-SS
才 把你们,和3G网络等的普及,众多电子屏幕不动声色地侵入你我的生活。无论是节假
日陪在父母身边,还是旅行途中,带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开始“拇指上的狂欢”,是许多人的不二选择。2012年,一则新闻更让人欷放不已:一家人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而去。专家认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让电子屏幕与生活的连接更加简单,再加上丰富的早教类、娱乐类应用层出不穷,激发了孩子的探索欲望,让更多的低龄人群提前加入“屏奴”大军。
医学专家提醒,长期盯着手机、平板电脑看,很容易导致眼睛疲劳、眼球表面干燥、充
血、眼睛疲劳、视力降低等不适感觉,加重干眼症的症状,保持一个坐姿太久也容易导致颈部、背部疼痛及其他疾病。
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影响,网络和电子屏幕究竟是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还是疏远了我们的感情,实在难以回答。记者曾接触一个案例,他在网络上侃侃奇谈、丝毫不惧,可在现实生活中如同患上“沟通障碍症”,连说话都慢人一拍。
本来手机是为了利用碎片时间,却不料它也将整块时间拆成了碎片。第十届慕尼黑数字
生活设计大会发布数据称,2013年全球共有18.3亿部智能手机,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机——除8小时休息时间外,普通人平均每6分半钟看一次手机。有专家认为,如果人长期停留在这种状态,可能会破坏其思维的深度和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兴趣点也会游移不定。
(1)根据导语,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4分)
(2)结合以上新闻,并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8分)
20.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
南能北秀.
世人尽传南能北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禅师,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
大师,于韶州城东三十五里曹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渐顿?泫即一种,见有迟疾,见迟即渐,见疾即顿。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渐顿。
(1)结合上面的文字,谈谈你对“顿悟”和“渐悟”含义的理鳃。(4分)
答:
(2)“顿悟”和“渐悟”的关系是什么?结合社会生活或个人实际,说说两者的关系对我们有什么启发。(8分)
从联系上看,渐悟是顿悟的基础和过程,顿悟是渐悟的结果。(2分)
联系社会生活或个人实际。(2分)
启发:就我们学习或生活而言,两者都很重要。我们既要注重渐悟,学习、做事,注重循序渐进;也要看重顿悟,充分发挥灵感的作用。(2分)
WE
+,.;BPH-YYJP9898H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