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墉「世说心语」097-超越10-“超越自己”
各位观众好,今天刘墉谈超越第十讲,题目是超越自己。呃我带了一本书来,是二十多年前写的,因为这本书啊在大陆没有出版,所以我不是为了宣传。这本书里谈的是花鸟的写生,我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每个礼拜都去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做鸟类的研究。像是您看到的这一页啊,这几只鸽子啊,就是我在那儿做的写生。但是你知道吗,在整个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无数标本当中,我最喜欢的不是这种常见到的鸽子,而是一种很特别的大鸽子,那就是渡渡鸟。
可惜的是这种鸟早在十七世纪就绝种了。这个渡渡大约有两英呎高,有个大大的嘴大大的喙,短短的尾巴跟小小的翅膀。你能相信牠是鸽子的亲戚吗?鸽子那么轻盈那么会飞,渡渡啊却有二三十公斤重,而且根本不会飞。其实应该说啊,牠们原先也是会飞的,只是位在印度洋的毛里裘斯啊,这个岛上,没什么天敌食物又多,既然那儿已经是天堂了,何必再往别处发展。既然没什么动物来捣蛋,干脆窝也不用往高处做,就筑在地上吧,于是越长越大越长越胖,到后来连翅膀都退化了。没想到有一天荷兰的水手到了岛上,发现这么好抓又好吃的渡渡,没多久渡渡就被抓光杀光绝种了。
我今天提到渡渡是要讲,如同古人说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智能跟体力也如同逆水行舟,不用就会退化。相反的越用越能进步,甚至能够进化,不错是进化。我曾经在上一个系列,新新人类的教育里头,引述学者的研究,人类一直到今天还在进化。而且不只人类,各种动物如果牠不想像是渡渡鸟一样被淘汰,牠就得进步就得进化。这也是我今天要讲的,第四个超越也就是超越自己。
超越自己不是一个我造的新词,其实古人早就说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自强不息是不断努力超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求新求变是不断超越,甚至譬如昨日死而今日生。悔恨以前的自己不够好,当下开始努力也算是超越。我曾经在《超越自己》这本书里头提过,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可不是吗,哪个人不爱吃不贪玩不贪财没有惰性?那都是人的天性啊!问题是为什么有那许多人,会为了健康再不然为了漂亮,能够美食当前硬是不吃。又为什么知道,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还有为什么许多人不为名不为利而献身公益投入政坛,要知道遇到好吃而不吃,大难当前而不逃,能退休享福而不退,就是超越自己,超越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弱点。
曾经有人统计,学历越高平均的寿命也就越高。你可以这么想,学历高的人可能出身比较富裕,后来赚的钱比较多日子过得好,所以寿命比较长。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些,学历高的人因为不断使用脑力,老年痴呆的比例也比较少,而且那些人活到老学到老,更能跟得上时代,更有养生的观念也更有自制力。因为懂得养生不稀奇啊,难在你想吃不吃的忌口,和不想动你却非动不可的运动。一个人从小受教育,除了学到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学到自制。科学家早发现对一群孩子来说,呃呃要发糖果了,你可以马上拿到但是比较小,但是你也可以多等一下,那么你可以拿到比较大的糖果。后来发现那些愿意等待,以得到比较大比较好的糖果 的孩子啊,他成年之后平均有较高的成就。那等待是什么,是别的小孩已经在吃了,而他不吃。是当别人急功近利啊,以眼前为满足的时候,而他把眼光放远,朝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各位再想想,从小学一年级考试就会有的,是非跟选择题。除了考学生的能力,更有什么好处?答案是第一教你明辨是非,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有对有错,不能够不分黑白;第二教孩子选择,一二三四有那么多答案,每个都像是正确的,但是你只能选一个,选了这个就不能选那个。各位不要以为是非选择题是最简单的考试方法,要知道我们一生都在做这种是非选择题。也可以说,我们从小就得到一个概念,这世上的东西不能都属于我,我为了得到这个,就可能得放弃那个。抱负抱负要抱就得负,要拥抱跟拥有,就得背负跟负责,舍得舍得要得到就得舍弃,不割舍就难以获得。
所以每一个,一路由小学初中高中拼上来拼上大学,甚至研究所的人,都应该知道:为了考试常常得牺牲睡眠,为了成功可能不得不牺牲健康,为了正义可能不得不牺牲生命。当我儿
女小的时候啊,我最常对他们说的是什么啊,是现实常常不如你想象的好。台湾有句很流行的话,有梦最美希望相随。大家常常引用我反对,因为有梦最美没错,但不应该只是希望相随啊。欸梦已经是虚幻的了,还能加上个虚的希望吗?在美梦之后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努力,所以应该改成,有梦最美行动相随,只有行动才能使你的美梦成真。同样的道理,成功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但是希望归希望,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一定都做过牺牲所以可以讲。成功虽美但要牺牲,我也常常对年轻朋友说,如果你对自己太好,这个世界就可能对你不太好啰。还有,如果人家同时丢给你三个球,你每个都不愿意放弃,就可能一个都接不到。各位观众,尤其是还在人生骆驼阶段的小朋友,我不能不对你们强调,人的一生确实就像尼采所说的,由禽兽的这一侧,走向绳索的那一端,到超人的那一侧。我们必须要努力必须要警戒,否则就会掉下去。今天就说到这儿,下次继续聊。
第二篇:刘墉「世说心语」098-超越11-“创造自己肯定自己”
各位观众好,今天刘墉谈超越第十一讲,题目是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最近我应邀到重庆的一个重点高中演讲,离开的时候啊,好多学生追着我问问题。他们问啊大陆八零后的作家,我到底有什么看法。他们还怕我不懂啊,就说是指一九八零年后出生的那些年轻作家。我说很棒啊我看过他们的作品。
那学生立刻就笑了起来了说,您不知道啊,其中一位还骂过您呢。我说我知道啊,年轻人发表他们的看法,他们有他们的感觉,而且敢说出来不是很好吗?我小时候啊也会写那样的文章,有一次在校刊上骂台北市的公共汽车,说主管公交车的单位是脓包。擦药不管用非把脓挤出来不可,结果文章硬是被学校扯了下来,不准刊登。说实话对于年轻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只要不过火不违法,不干扰到别人我是不反对的。因为如同对爱的感觉,十八岁会等于二十八岁吗?二十八岁对异性的观点,又会跟三十八岁的相同吗?对同一件事,不一样年龄的看法,可能大有差异。你可以说一个十七岁的孩子,写的东西技巧不成熟,但是当那个十七岁孩子,到了二十七岁三十七岁,技巧成熟了人也成熟了,他还写得出十七岁的感觉吗? 从这个角度去想,我认为由于中国过去科举取士,一个个年轻学子悬梁刺骨,焚膏继晷拼命读书求取功名,虽然书可能读得不错,却忘记了十五六十六七甚至十八九,是人生最浪漫最敏锐的时候,因此失去了许多创作的机会。各位想想比尔盖兹哈佛念一年,离开的时候他几岁?二十一岁。他为什么不等拿到哈佛大学的学位之后再创业啊?这正如很多学计算机的人说的,搞计算机设计过了三十岁,嘿嘿就差不多了。为什么?因为年轻是最有创造力的时候,那时候不创造更待何时?相信很多朋友看过美国演员罗素克洛演的美丽心灵。那可是真事儿哦。你知道约翰纳许,六十六岁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纳许均衡博奕理论,是他几岁写成的吗?居然是他二十二岁的作品。在那个之后他几乎就沉寂了,而且沉寂了一辈子。如果他年轻的时候没好好发挥他的创造力,后来能够得到诺贝尔奖的肯定吗?他得奖的是靠二十二岁,不是靠六十六岁啊。同样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九二零年发表的成名作招魂节的一幕,那个时候他几岁二十一岁。我们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造,尤其年轻人创造力强,更得努力发挥创造力,创造出属于你,有你创意跟风格的东西。
或许有人要说,啊我又不是艺术家文学家,又不打算搞科技发明,欸无关创作那你就错了。请问为什么你是你不是别人,为什么你跟别人就是不一样?如果这世界上,每个人都一模一样,有没有你又有什么分别?你存在的价值又在哪儿?最近我有个学生对我说,某大经纪公司要为他包装,把他捧成明日之星。他说天哪他们连我该怎么走路,穿哪种衣服什么颜色的衣服,梳怎样的发型,甚至讲多少话曝多少光,连眼睛看人的样儿都要规定。我听了我就跟他说没错啊,因为他们要你感觉上跟别人不同,叫人家一看就是你。我还举个我书上的例子,如果你有两天没刮胡子,朋友可能笑说,嘿你真忙啊连胡子都没刮。但是如果你一个礼拜都没刮,人家可能偷偷的议论,欸奇怪他是不是家里有事啊。你再过几个礼拜没刮,大家又知道,你家里没居丧的时候,可能会说哦,说原来你要留小胡子,得了吧难看死了。但是假如你坚持下来,过几个月大家看习惯了,又可能说欸其实你留小胡子,还挺有味道的。请问这表示了什么?表示风格要创造。创造是要认定方向坚持到底的,我们每个人到这个世上来,都应该有两项创造,一个是创造生命,使下一代能够延续,另一个是坚持我们自己的风格,创造属于我们特别的东西。使这个世界能变得更丰富而有变化。
请问嘛一个身高两米三,到篮框就能把球放下去得分的球员,跟一个一米六零的球员,如果在比赛里头能够旗鼓相当,得分一样你会比较佩服谁?还有你会佩服一个超级美女吗?你大不了羡慕她长得漂亮,却不会因为她的美艳而佩服她吧。因为她的美貌是天生的,你大不了佩服她妈妈真会生,但是如果有个长相很一般的女孩子,因为气质谈吐不平凡而给人深刻美好的印象,你就比较会佩服了对不对?因为她在天生的基础上,靠她自己后天的努力,增加了许多好东西。
同样的道理,一个一目十行跟一个十目也看不了一行的人,如果都拼命考了高分,你更佩服哪一个?你当然是佩服后一个。我曾经在师大毕业之后,教过一年高中。当时我做导师的班上有个学生,手指上总缠着胶布,不是伤了这根就是伤了那根。有一天啊我就问他了,我说怎么老受伤啊?他吞吞吐吐了半天说,因为我读不好书,每次成绩差,我就用刀片割手指。我把他给臭骂了一顿,叫他再也不能这样做。但是当我看到别人都在玩,他却低头抱著书走来走去,还不断敲自己脑袋,口中念念有词的时候,我不得不暗自佩服他,瞧这是一个人,一个能够超越自己与生俱来有限的条件,创造他自己成绩的人,将来无论他能不能成功,他做人的这个态度,都应该被肯定。话说回来,我教的是台北的重点高中,他可能看起来比别人智商差点,他能考进去,可见他已经在初中很努力了。
最近有一本非常畅销的好书,《最后的演讲》,不知道各位看过没有。如同纽约时报的评论,这个作者啊蓝迪啊,他在人生的尽头,仍然不忘厘清轻重缓急,更精彩的是在他演讲里面强调的,上帝给每个人一副无法选择的牌,但是我们能够决定,怎么打这手牌。打好这手牌就是创造自己,只有超越自己先天条件的人,能够创造自己个人风格。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第三篇:刘墉「世说心语」105-超越17-“良知不能妥协”
各位观众好,今天刘墉谈超越第十七讲,题目叫做“良知不能妥协”
最近台湾有个引人注目的社会新闻──南部一个收容一百三十多位残障人的育幼院居然被纵火,不只纵火一次,而是连续十次。事情发生,引起各界的同情,我有个朋友很有善心,一听说立刻交代他公司的员工捐给那慈善团体一万块钱,糟糕的是员工没弄清楚,把钱捐给了台湾北部的一家同名却无关的慈善团体。他知道了,又拿出一万块,捐给南部的那个育幼院。事情多完满!可是没过多久,新闻出来,南部那个育幼院十次被纵火,有九次是院童烧的。这下子,员工们反映了,骂老板实在太笨,这次得到教训,以后别做烂好人了。
说到这儿,请问各位,如果换作您,您怎么做?四处告诉大家慈善团体常常有鬼,别做冤大头?还是认倒霉?
我这朋友没这么做,他说:我捐的钱是给那些残疾院童的,就算院方的管教有问题,可怜的院童总该被帮助啊!接着又去捐了几个慈善团体。
好!先把这事儿放下,让我再说几个真实故事。
我小时候常常跟我母亲去作礼拜。别看我那时候才上小学,但是耳朵挺灵,眼睛也不差,好些事情到现在都记得一清二楚。
有一天礼拜完了,一群教友走出教堂,门口有个伸手乞讨的人,腿上缠着纱布,布上渗出血迹,看来很可怜。我说要给他钱,几个妈妈却一起摇头说不能给,因为八成是装的!给他钱,他会拿去胡花柳道。
又有一次,是我母亲对我转述的,说有一位开面包店的太太很不安地对她说,明明知道有一种东西对人体有害,但是不加在面包里,面包作不漂亮;又因为膨胀得不够大,比较费料,没办法跟同业竞争,所以只好还是加。
过了四五年,我上高中,常去台北近郊碧潭划船。那地方很妙,潭水好像很平静,其实有不少暗流,尤其下游水位落差大,非常疾!生手不小心划到那里很容易翻船。有一天我在岸上,听见潭面有人喊救命,一条小船正在疾流里挣扎。却见岸上的船家站在水边喊:“救你可以!多少钱!”谈妥了才去救。我后来问船家,救人要紧,为什么要钱?船家理直气壮地说:“我以前他都是义不容辞地跳下去救,救上来有时候连谢都没一声,人就跑了。我凭什么一次又一次冒险下去救?我淹死了谁管?所以我开始讲价,而且愈往下、价钱愈高。”
再过了好多年,前面节目不是提过吗?我有位同学找不到工作,帮忙货运公司每天一早由台湾北边的基隆押车到南端的高雄。有一天,他对我说,因为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在路上常看见夜里骑摩托车碰到马路坑洞摔倒受伤的人,躺在马路中间。我问他“你救了几个?”他说一个也没有。因为大家都知道不能救这种人。你救他,他反而会抓着你,说是你撞他,或害他摔倒。还说,所有的车子都绕着开过去,没人敢下去救。
他的话让我想起,好像某地方的渔民也有类似的想法。说救溺水的人,有一天反而会被淹死。因为水里有鬼,他原先要拖下去的人被你救了,改天他就会来拖你。
各位观众,你知道我为什么说这些故事吗?因为我听说在南京有个年轻人,送一位被撞倒的老太太去医院,反而被老太太告,说是他撞的,法院还判他要赔偿。事实真相,我不清楚,也不能妄加判断。但我知道有不少朋友在网上骂,说以后再也不敢作好人了。
请问,这样对吗?什么叫“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什么是“见善恐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什么又叫“明知不可而为之”?“善”是没条件的,今天你看见一个小娃娃从眼前跑过,啪一下子摔倒了,你马上把他扶起来,是当然的。你会先想,我扶他,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谢我,所以扶吗?还是因为想,只怕我扶了,他家大人会以为是我害娃娃摔倒的,所以不扶?这两者确实都有可能,但是,“善”是人人应该有的直觉反应,连这直觉的良知都要犹豫,都有条件吗?
暴虎冯河是不对的。如果你不会水,当然不能贸然跳下深水救人。连我美国邻居老太太都警告我,如果听见她尖叫救命,千万别过去,因为歹徒可能手上有枪,我要作的是“报警”,不
是白去送命。
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非但躲起来、不报警,还像作宣传似的,一个告诫一个,别去帮忙、别去捐助,免得被骗、被害。这非但没有行善,反而是行恶啊!更严重的是:为自己没有行善,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或借口。
再进一步想,为什么有些人会有迷信,认为别家的新婚夫妇到自己家住,会抢走家里的喜气。解决的方法则是收红包。你可以讲,那是很早以来就有的迷信,但是为什么不说:人们因为不愿意平白招待外面的新人来家里住,于是编出这么个“禁忌”当借口呢?结果一路传下来,这借口变成习俗、变成当然。
同样的道理,我前面说的(包括我母亲在内)那些“妈妈们”、开面包店的太太,以及我那位押车的同学,他们是不是也都为自己的行为找了个借口?以此往下推,今天许多行业是不是都有“潜规则”,说大家都添加XX玩艺,我不加就活不下去、无法竞争,所以非加不可。只要不被抓到,就昧着良心继续干。
当我们抓到某种有毒食物的时候,见到的只是个案。真正的问题在社会缺少良知。而良知最有用、因为它不会妥协、它会在心里自己监督自己的。
不错!良知有时候会牺牲,如同救人的人常常自己先死了,被救的人还不知感恩。但是人的伟大,就在于对良知的坚持。最起码不能为自己昧于良心的行为找借口。
套一句台湾某著名慈善家的话──“我知道捐助南亚海啸灾民的钱,可能被贪官污吏吃掉一大半。但我不做,灾民就连那一小半也得不到了。面对可悲的人性,我们行善的时候确实要选择、要监督,但更重要的是不能逃避,而当下积极地去做!”
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儿,谢谢大家。
第四篇: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
《超越自己》是作家刘墉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森高中的儿子刘墉的一百一十六封书信,信中针对而这些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的字字句句,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会,期许,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
超越自己,这句简单的话概括出来了所有成功人士的秘诀,他们有勇于超越自己的冲劲。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能成功呢?因为他们难以把喔机会,因为拖延的毛病﹔容易满于现状,没有更高的理想﹔不敢面对未来,因为缺乏信心。为什么不能成功?一句话,因为不能超越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的经验,在幼儿期,没有人比我们走路,我们却是这自己站立,不断站立,不断跌倒,不断站起,不断试步终于能从爬的阶段,走入走的时期。然而,我们对此也不满足,又要学习跑。那么为什么在我们能早,能跑,能写,能说之后,却丢掉了自己原先具备的不断超越的冲劲呢?
因为这是上天的安排,让我们在具备了谋生能力后,就很少有继续超越的想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心做一个普通的凡人。
只有少数人会说﹕“我不要做一个普通人,我要超越自己。”于是,在这种努力与信念下,他们将自己提升了并且随着不断地超越,他们做出了世人无与伦比的成就。他们就是前面说的那些成功人士。
所以刘墉说﹕“在整个奋斗过程中,我认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尤其是那些收受尽呵护的年轻人,为了独立面对未来,他们必须战胜自己的惰性和依赖心。这种毛病若不根除,无论在父母的逼迫下成绩,功课有多好,将来都难以成功。……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它残酷得甚至不能给失败者一点点的同情……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这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却给人耐人寻味的道理。
我用三句话概括了这些内容﹕超越自己与生俱来的弱点!
创造自己个人的风格!
肯定自己是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假期中,闲来无事,我就在网上看了一部刘墉先生的“处世学”代表作——《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刘墉,相信大家对他都不陌生,《点一盏心灯》《超越自我》《人生的真相》等作品我们耳熟能详,在《读者》之类的文学杂志上也常常能看到他的大作。我刚刚看到这部书的内容时,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在这本书中刘墉先生透过十五个生动的实例,谈了在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该怎么迂回前行、欲擒故纵,以退为进,大智若愚,读后感《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这本书虽然语言辛辣,但辛辣的有大智,能教大家怎样以处世技巧创造“双赢”甚至“都赢”的局面。虽然我们工作的环境没有书中那样复杂,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不需要像他们那样勾心斗角,但其中的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也还是需要的。
比如说书中讲到这么一段:最近在台北,有一天我去银行办事,旁边来了个中年女士,也在询问事情,鼻子旁边粘了一大块鼻屎,她居然不自知。
我正想是不是该提醒她,却见里面的小姐回身抽了一张面纸,然后笑嘻嘻地对那女人说:
“来!如果您不介意,我帮个小忙。”
那女人还没会过意来,小姐已经一伸手,把她脸上的鼻屎擦掉了。
“有脏东西吗?”女士诧异地问银行小姐。
“没什么啦!没什么啦!”小姐笑笑。
请问,为什么银行小姐不提醒那女人:“您脸上有鼻屎”再送给她一张面纸,让她自己擦干净?
为什么她帮了忙,擦掉那么一大块鼻屎,却又说“没什么啦”?
处世的艺术是双向的,从正面想,你要避免别人见到自己不光彩的时候,好比早上没化妆或晚上卸了妆,就不出门。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则应该避免在这个时间去敲人家的门。
千万别以为朋友不如意,由公司大老板变成卖蚝仔煎,你呼朋唤友去吃,是照顾他生意。
你先要想想他的个性,想想跟他的交情,免得他非但不感激你,还觉得你在损他;改天他东山再起,可能避免跟你往来。
心知肚明就别说了。
遇到以上这种情况,我好像也只能想到直接提醒她脸上有什么脏东西。如果跟对方关系比较好,会伸手帮她擦干净,但也会顺便告诉她我为她做了什么,以便令她对我感激涕零。但从来不会想到还有另外的方式,既能避免尴尬,又能真心帮到别人。再反思我们的工作,有的时候,我们会严厉指责学生的常犯的过失,而不去顾及这样是否伤害了他们的尊严。如果我们也能像这位银行小姐那样,处处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他的角度来为他做点什么,也许这位学生的进步会大一点。
处世的艺术有时候就这么简单,如同书里说的“接线生、接待人员”的礼貌,当侍者把汤不小心弄到你身上的反应,为别人做伴郎、伴娘和招待时应有的考量;乃至在公园里为了避免尴尬而做的回避;以及身处弱势时,怎样顾全大局、忍一时之气。也强调了“骂人容易,赞美人反而要小心”的道理,以及“以退为进”,主动把可能引人误会,或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摊开来”的技巧。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有轻的,也有重的。在平常微不足道的小事后面,都可能有个大大的处世哲学;而当那哲学运用巧妙的时候,则成为一种艺术。就像《翠玉罗生门》里,大家都赢了,没有人输。
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您“点滴在心”的会心一笑,也希望它能教您几招“使最多人获利、最少人受伤”的处世艺术。
第五篇: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
刘墉超越自己读后感
去年,闲暇之余读了两本书,其中最为感动的是台湾作家刘墉文集中的《超越自己》,那是他儿子考入美国着名的高中史岱文森学校时,他写给儿子的一系列信件。刘墉本意是启发儿子怎样面对艰险横逆的环境和未来的挑战,教他怎样发挥潜能,超越自己!对于以为人父、四十不惑的我来说不仅是收获了教育儿子的良方,更收获了做人的道理。
“你不能失败”是他写给儿子的信件之一。文中引用西方哲学家赫伯特的话:“一个人如果二十岁时不美丽,三十岁时不健康,四十岁时不富有,五十岁时不聪明,就永远失去这些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不等人的,时间是不等人,如果在你年轻的时候该耕耘的时候不去拼搏,那么在你该收获的时候也会一无所有。
这篇短文也在我原本平淡如水的心绪中激起了层层浪花,使我这十多年来日渐麻木的心有了再度振作的欲望,让我感觉到尽管单调的法警工作很多年没什么变化,但社会是不断变迁和飞速发展的,即使工作内容没变化,但是侦查工作的方式在不变化、侦查设备在不断更新,如果不学习理论、不掌握技术,就不能适应提高检察工作技术创新的要求,那就是一种落后,是一种失败。犹如作者所说:“马断了腿,当然还能活!但是身为一匹马,不能跑了,就算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你的语言、语言影响的行为,行为结果决定你的思维,思维影响你的态度。做为一名老法警,曾经崇高的理想和澎湃的激情,已随时间消磨殆尽,对待工作的态度平平淡淡,犹如“断了腿的马儿”。想想七十多岁的老人尚有考上大学的,我才四十没有理由不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对待人生就是要有不懈的努力与强烈的责任感。我要在法警技能上有所突破、在侦查方式上有所提高、在日常的检察工作中有所创新,实现自己曾经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面对安逸的生活,我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因为有着“铁饭碗”能吃“皇粮”,我就没有忧患意识、迷失前行的方向!而刘墉的文章中总是有许多励志和心理辅导性的东西,总是能提出许多不凡的见解,让人看了就觉得备受鼓舞,振奋人心,看了就觉得生命应该活出精彩!是刘墉的字字珠玑,告诉我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家人,如何对待纷杂的社会。告诉我的孩子如何战胜自己的惰性,克服依赖心理,找到自己前行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人生最强的对手,不一定是别人,而可能是我们自己,在超越别人之前,先得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