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尔盖茨领导者特质
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利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特质理论是20世纪最流行的领导理论。也是最早对领导活动及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尝试。研究依据和方法是从优秀的人物身上寻找共同的东西,人们希望了解: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领导?什么是领导力的决定因素?领导者区别于普通人的到底是什么?。
斯托格蒂尔的六类领导特质(1)身份特性,如精力、身高、外貌等。(2)社会背景特性,如社会经济地位、学历等,(3)智力特性,如判断力、果断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口才等。(4)个性特征,如适应性、进取性、自信、机灵、见解独到、正直、情绪稳定、不随波逐流、作风民主等。(5)与工作有关的特性。例如高成就的需要、愿承担责任、毅力、首创性、工作主动、重视任务的完成等。(6)社交特性。研究表明,成功的领导者具有善交际、广交游、各级参加各种活动、愿意与人合作等特点。
特质理论主要研究的是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领导者的素质,是指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品德、能力、知识、修养和领导艺术。
美国哈佛大学约翰·科特教授关于领导者素质的研究,他在对多家企业的经理进行调查之后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以下6个方面的素质:
(1)行业知识和企业的知识。
(2)在公司和行业中拥有人际关系。
(3)信誉和工作记录。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有良好的职业信誉,有良好的工作记录。
(4)基本的技能。包括:社会技能、概念技能和专业技能。
(5)要拥有个人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最基本的两条是:一要有积极的行为准则;二是要保持客观公正的评价态度。
(6)要拥有进取精神。
盖茨最大的领导特质就是建立团队的能力,他很会找领导人才,并给他们资源达成目标,达不到目标的就请他们走路,就这样,他建立起一支超级领导团队。1981年底,微软已经控制了3PC机的操作系统,并决定进军应用软件领域。盖茨决定把微软公司改变成不仅开发软件,而且成为一个具有零售营销能力的公司。于是,最后从肥皂大王尼多格拉公司挖来了其公司的营销副总裁罗兰德.汉森。随着市场的日益扩大,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开发,微软公司的规模日益增大,公司第一任总裁汤恩显得江郎才尽。盖茨费尽心机,找到了坦迪电脑公司的副总裁谢利,直截了当,要他到微软出任总裁。
比尔盖茨当机立断、用人不疑,具有干脆利落的气魄与胆略。为把微软打造成一个具有开发、营销能力的多功能公司,总裁谢利和盖茨费尽心机,四处搜寻。杰瑞拉腾伯具有丰富的零售营销技巧、上乘的管理能力和实际经验,谢利与盖茨一拍即合,聘请杰瑞拉腾伯为负责零售部门的副总裁。
盖茨具有高成就的需要,重视任务的完成。因此,微软公司在考核员工业绩的时候,只要求员工的工作成就,不偏重员工的资历、学历及职位;不重形式,只重成果。微软公司在聘用人才方面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喜欢雇佣初出学校的“社会新鲜人”。在整个微软公司每年录用的新进员工中,这些人所占比重高达80%以上。
盖茨工作努力,具有极强的进取和创新精神。比尔盖茨把一个只有3名人手、16000
美元的小公司变为拥有2万名雇员、年销售额131亿美元的全球最大软件公司。这与其积极进取和连续不断的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盖茨从创业开始就敏锐地把握到电脑行业的发展命脉在于持续不断的推陈出新,所以盖茨强调团队必须学习,成为一个学习组织,微软也为培育,激发人才制定了具体的措施。
盖茨善于学习,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不断从他人身上汲取营养。近几年,微软公司雇佣了不少远远超出PC机领域的各类专家,其中包括哲学家、语言学家、电影特技专家。比尔能够承认他是错的,如果某人有更好的方法或技术,比尔很愿意敞开胸怀接受。
成为优秀的领导,企业家还需要有出色的人际交流能力,如团队精神、沟通表达和与人相处等,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情商。情商是领导能力中的重要方面,主要是指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微软从两个好朋友创业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拥有8万多员工,盖茨的领导力在经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吸引了全球软件行业的顶尖人物纷至沓来。众多个性迥异的电脑高手们汇聚在一起,如果没有良好的情商,没有卓越的领导力,在三十年的创业历程中,微软将时刻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微软的管理风格是适者生存,独树一格。微软的员工全力投入,极其信赖忠诚于盖茨,这些人绝顶聪明,与公司一起成长,形成高效的学习型团队。
第二篇:领导者的特质
领导者在哪些方面有与众不同的特技呢?研究的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特质:①内驱力,即对成就的渴望,并且精力充沛;②自信心;③创造性;④领导动机,即领导他人和对他人施加权力的愿望;⑤领导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高水平的灵活性”,即随机应变的能力。另外,对领导物质的研究也集中于“领袖魅力”上。大部队领袖魅力研究的重点在于确定具有领袖气质和没有领袖气质的领导者之间,是否存在行为上和个性上的差异。在众多的研究中,首先确定了有领袖魅力的管理者,其下属能受到更多的激励而付出更多努力;他们喜欢自己的领导,因此表现出较高的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综合这些研究,可以得出七个有领袖魅力的管理者的关键特征:
1.自信:对自己判断和能力的充分信心。
2.远见:有理想目标,并认定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当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者的理想目标
与现实差距较大时,下属就有可能认为领导者有远见卓识。
3.有清楚表达目标的能力:他们能明确地陈述目标,让其他人都能明白。这种清晰的表达
表明了其对下属需要的了解,然后它便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4.对目标的坚定信念:他们被认为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愿意从事高冒险性的工作,承受
高代价。为了实现目标,能够自我牺牲。
5.行为不循规蹈矩:行为是新颖的,反规范和反传统的。当获得成功时,这些成为会令下
属惊诧和崇拜。
6.是变革的代言人:他们被认为是激进的变革者,而不是现状的维护者。
7.对环境敏感:他们有迅捷的反应力,能够对需要变革的环境、约束和资源进行切实可行的评估。
第三篇:成功的领导者--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于2008年6月27日退休了,他在微软同事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形象呢?这个当属与他一起共同执掌了微软28年之久的CEO鲍尔默最有话语权了。“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小伙子,不太爱说话,但浑身充满了活力,尤其是一到晚上就活跃起来。当时的情况是,经常在我早上醒来时,他才准备睡觉。”鲍尔默在最近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如此形容比尔·盖茨。鲍尔默说的对,也许只有活力才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这是比尔·盖茨留给大家最好的礼物!
最初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可不像今天这样庞大和赫赫有名,那真是一家微小而又不硬的小公司,最初几年,比尔·盖茨和别人一样,举步维艰,干得非常辛苦。一次,盖茨受邀向“蓝色巨人”IBM公司即将开发的新型个人电脑提交一份操作系统方案。事实是,微软当时既没有操作系统,也没有时间开发IBM所需的那种操作系统。但是盖茨却意识到巨大的机会到来了,他毫不犹豫地对IBM的负责人说:“是的,马上!”(这两个词正是IBM所希望听到的。)然后呢?
世界首富的思路确实是不同于常人的,盖茨没有挑灯夜战,自己去编写程序,来开发这样的系统——在规定的时限内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相反的,他开始寻找一家已经完成了开发电脑操作系统这项复杂工作的公司,并最终以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套操作系统,它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MS-DOS操作系统。在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微软后来才又开发出了Windows操作系统,而今天,微软的操作系统已经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个人电脑市场。可以说,那次机会,对盖茨今后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我深信,对于具有像盖茨这样头脑的人来说,即便他没有抓住那次机会,他也依然会在日后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巨大的机会来。
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盖茨的发家史,他究竟是如何创造原本并不属于自己的机会的呢?他有哪些条件?
首先,市场出现了巨大的需要。IBM开发出了新型个人电脑,但是那个机会本身并不直接属于盖茨,因为盖茨的微软没有这种产品。
第二,一定的财务运作能力。对于一家小公司来说,5万美元也算是不太小的数字,当然高手还可以通过借贷手段或利用付款方式的时间差。
第三,了解市场信息和一定的市场运作能力。
第四,市场中实际上已经有了相应的产品,并且这种产品需要打开市场。
在这四个条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和第四个条件,即市场需要。其余的条件虽然重要,但是,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组织资源完成。盖茨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原本并不属于他的机会,实际上他是利用了市场中存在的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均衡,通过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联结起双方的市场,从而实现自己的“无中生有”。但是盖茨远比一般的“倒爷”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仅仅赚个差价,而是把生蛋的母鸡也抱回了自己的家。
事实上,通过盖茨的故事我们发现,创造机会的前提,首先依然是要先寻找到机会(需要),而无论是寻找机会,把握机会,还是创造机会,最重要的永远都是社会和他人的需要。所谓创造机会,实际上就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来满足社会或个人的需要。
你所能满足的社会或他人的需求越大,机会就越大。这就是为什么同样当“倒爷”,比尔·盖茨成了世界首富,而小商贩永远是小商贩。
不过,为了便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创造机会的本质,让我们再看看盖茨在掘取第一桶金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当微软的MS-DOS操作系统畅销一时的时候,盖茨却意识到了这种操作系统的不足。面对世界性的令人兴奋的个人电脑的不断增长,MS-DOS开始显出了局限性,那就是易用性依然不够方便,界面也不直观,用户需要学习专门的语言和命令才能使用,这就阻碍了相当一部分没有受过专门学习和训练的用户,对微软操作系统的使用。很显
然,这并不符合盖茨让每一台PC都装上微软的操作系统的目标。
一旦认识到了市场正在滋生和变化着的巨大需求,比尔·盖茨创造机会的能力再一次显现出来,微软开始在MS-DOS的基础上,开发视窗系统,并且,盖茨让这个不断完善的系统,面向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开放。事实正如他所估计的那样,为一个操作系统开发的应用程序越多,那么希望在电脑上安装这一操作系统的制造商就越多,而使用的消费者也就越多,机会也就越大。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盖茨的操作系统并不是当时操作系统市场上的惟一选择,但是惟有微软的操作系统,最终占据了全世界90%的市场。比尔·盖茨始终是在一个专一的方向内,围绕着最大的市场需求,来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有的需求他人本身并不一定会意识到,或者说,在某种产品或服务面世之前,人们也并不知道自己会需要它。比如互联网的发明、时装、大多数的食品(比如麦当劳和可乐)、新的大片、新的技术,甚至一项小小的发明和改进等等,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别人发现和实现他所还没有认识到的潜在需求,那么不管这个需求是大还是小,都要恭喜你,你一定已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工作机会。
微软公司最重要的领导和大师Jim Allchin目前在微软公司负责平台产品研发。当年,比尔盖茨想请他加入微软的时候,通过朋友多次联系他,Jim Allchin都置之不理。后来,经过比尔再三邀请,Jim终于答应来面试。结果,Jim一见到比尔就直接了当地说,微软的软件是世界最烂的,实在不懂比尔请他来做什么。比尔盖茨不但不介意,反而对他说,正是因为微软的软件存在各种缺陷,微软才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比尔盖茨的虚怀若谷感动了Jim Allchin,终于把他请到了微软公司。
微软公司今天的价值观主要包括:诚实和守信;公开交流,尊重他人,与他人共同进步;勇于面对重大挑战;对客户、合作伙伴和技术充满激情;信守对客户、投资人、合作伙伴和雇员的承诺,对结果负责;善于自我批评和自我改进、永不自满等。但是最能体现微软公司文化精髓的,还是比尔盖茨的一句话:“每天清晨当你醒来时,都会为技术进步及其为人类生活带来的发展和改进而激动不已。”
微软公司是我见过的公司里,最没有官僚作风的。公司放权给每一个人主导自己的工作。公司没有“打卡”的制度,每个人上下班的时间基本上由自己决定。公司支持人人平等,资深人员基本上没有“特权”,依然要自己回电子邮件,自己倒咖啡,自己找停车位,每个人的办公室基本上都一样大。
公司主张施行“开门政策”,也就是说,任何人可以找任何人谈任何话题,当然任何人也都可以发电子邮件给任何人。一次,有一个新的员工开车上班时撞了比尔盖茨停着的新车。她吓得问老板怎么办,老板说“你发一封电子邮件道歉就是了。”她发出电子邮件后,在一小时之内,比尔不但回信告诉她,别担心,只要没伤到人就好,还对她加入公司表示欢迎。
it’s really interested that,some need itself is not realised,or in another word,before some product or services on list.people may don’t know they will need it,for instance:the
Mcdonalds devise of website;fashion;majority food(like and Cola);new
film;technology;even though the small series of inventment and improvement and so on.if you are able to help the others to discover and carry out the potential need which they haven’t realized by your hardworking.so that no matter this need big or small,congratulations,you have already created your own work opportunity.Today’s microsoft company’s worth principally include:honest;keep the promise;communicate publicly;respect the others;get ahead with other;are able to face the challenge;enthuse in the customer,collaborate partener and the technology;keep the promise for customer,investor,collaborate partener and employee.and responsible for the results;good at criticize themselves and develop themslves,never smugness and so on.However,Bill Gates said a sentence which can showed the culture estract of microsoft company.The sentence is :”when you wake up every morning,you will be excited by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it b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to the human life.”
第四篇:强执行力领导者的七大特质
强执行力领导者的七大特质
执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服从。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
服从-尤其是真心服从,必须是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佩服你,敬仰你,但这却是人世间最难的事。
想让一个人讨厌你,一句话就足够了;但要让一个人佩服你,敬仰你,却要做许许多多让人佩服你、敬仰你行为的事情,而且是日积月累的,是潜移默化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企业文化。
先看一个企业文化的案例吧。有家公司经常出现员工用餐浪费的现象,总经理苦口婆心劝导,也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但无济于事。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结识了这位领导人,在探讨之中这位领导人接受了我的一个观点—做比说更有说服力。于是挑一个合适的机会,他把部门经理全部组织起来,排队到剩菜剩汤桶边,二话不说,拿起碗舀起一碗一口喝掉,然后要求大家排队重复以上动作。第二天,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些部门经理饭后轮流监督员工用餐情况,浪费现象从此消失了。更难想象的是,这个案例成为这家公司员工引以为荣的故事,总经理成了员工心目中的神。
而多数企业的领导者又是什么样子呢?员工上班时间为8:30,领导者上班时间为10:30;员工上班必须戴工牌,领导者不用戴;员工工作必须按时完成,领导者可以拖一拖;员工提前下班叫早退,领导者提前下班叫临时有事先走等等现象看起来是多么正常多么合理啊。更有一些狂妄的领导者以为我是老板,公司是我开的,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说了算。纯粹一种做皇帝的感觉,把员工都当做奴才了。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封建王朝。
文化积累于点点滴滴,有时,你一个不妥的动作就会影响员工的行为,高处不胜寒。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什么样的领导人,带出什么样的团队。要打造一支强执行力的团队,那团队最高领导人也必须是一个强执行力的人。
那强执行力的领导者具备哪些条件呢?
一、说话果断干脆,不拖泥带水。
看一个领导人开会就知道了。执行力强的时间性很强,计划性很强,完全按计划执行。反之就是东扯西拉,互相推诿,时时做不了决定。
二、绝对兑现承诺。
事情未考虑成熟就不要乱表态,一旦表态了就要兑现。有些领导人惯于口头承诺,但事后一想不对劲,马上反悔了。就这一个动作,足以让团队的执行力消失殆尽。
三、心要狠,誓死坚持以法治理。
当处罚一个曾经有过功劳的员工时,领导者犹豫了,并且用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说服他人。不论理由多充分,只要未以法处理,所有的解释都是空白的。
四、要有高度,格局要大。
员工跟着你就是因为他们看不清楚,领导者看的远。如果一个领导者和员工一样只能看到眼前,你想员工会跟着你吗?
五、要能承担责任。
员工为什么跟着你,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承担责任,找个人承担责任。功劳是别人的,责任是你的,这样的领导员工才愿意追随。
六、能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梦想。
不论你的才华有多好,能力有多强,都只是你的;帮助他们才是他们最需要的。有些领导经常告诫员工要把公司当作是自己的,说的都是废话,他们凭什么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公司赚钱了会分给他们吗?所以,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梦想,顺便实现自己的梦想,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七、要具备描绘企业前景的能力。
所有的现有条件都是有限的,都不能完全激发他们的潜力;只有把他们的目标与公司的未来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最有效的。但是企业的前景是虚幻的,无法触摸,所以你必须能清楚的描绘企业的前景,使得他们可以感受得到。
而现实工作中多数的领导者是什么样的呢?讲话拖拖拉拉,随意承诺又善变,美其名曰随机应变,遇到与制度冲突的时候,就引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名言遮掩,不要说高度格局,张口闭口都是赚钱,有成果都是自己的,有责任都是员工的,不是帮助员工实现他们的梦想,而是利用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描绘企业的前景都是夸大其词,不可实现。试想,领导者表现以上这些行为怎么能让员工有归属感,有动力,有执行力。
因果关系告诉我们,没有好的因,哪有好的果。没有领导者潜心的修炼,哪有员工的高效执行力呢?
因此,员工的执行力差,领导者要从自身上找原因。他们的执行力差,都是你带的,他们的表现是你的行为的衍射。
拔苗助长的故事人人都知道,但现实工作中却屡见不鲜。领导者自身能力修炼不够,就是给你一个团队也会被你带到万劫不复。
潜心修炼,功到自然成。
领导力决定执行力。
第五篇:关于领导者特质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于领导者特质的一点心得体会
到浙江大学攻读在职公共管理硕士以来,学习了《领导力开发》这么课程,认真倾听了xx老师的讲授后,很受启发,对于领导者的特质产生了兴趣,课后又查找了一些资料进行学习,有了一点心得体会。
传统的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具有某些固有的特质。这些特质是人与生俱来的,只有先天具备这些特质的人才可能成为领导者。这种观点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例如亚里士多德便认为,所有的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已注定了其治人或治于人的命运。然而,用现代的研究方法探讨这一问题,特质论的研究并不乐观,因为找不到一组独特的成功领导者的特质可以作为鉴定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标准。现代研究表明,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种发展变化的行为过程。领导者的特性和品质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可以训练和培养造就的。尽管如此,由于领导者对组织的重要作用,人们还是不间断地探讨研究这个问题。
C·A·Gibb 1954年和1969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天才的领导者应具有7种先天特性:善于言辞、外表英俊潇洒、智慧过人、自信、心理健康、有支配欲、外向且敏感。
E·E·Chiselli 1971年所著的《管理才能探索》一书,提出有效
诚实可靠、承受挫折、领导意愿、外向、果断、幽默感、热情、情商。
这些专家、学者的理论试图说明有效的领导者在个人素质方面有特定的模式,领导者的品质是先天的,但事实上,人所具有的领导素质可以通过领导角色的认知,由学习而获得,领导者所处的环境、职位等外界因素也会加速这一过程,即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领导素质标准。我作为一名来自西部地区的领导干部,很受启发。对照自身,我觉得诚实可靠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个领导者特质。
《模范领导》一书作者James Kouzes和Barry Posner自1987年——2002年间,进行了3次全球问卷调查。每一次的调查结果,诚实都以超过85%的压倒性得票率,获选领导人的首要条件。
《模范领导》写道,领导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一种互惠过程,追随者交付出自身的行动与认同,希望藉由领导者的力量,带领众人完成彼此共同的期许。因此,这段关系必须建立在“互信”之上,亦即追随者要能够相信领导者是可靠且言出必行的、对于未来充满热情,而且具备达成目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作者认为:一旦信任基础遭到破坏,领导就不会存在,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就会仅止于“利益交换”。例如:下属一旦察觉主管缺乏诚信,他们的工作心态往往会转换成:在别人监督下才愿意行动、纯粹看在钱的份上做事、一碰到问题就考虑换工作、人前说团队好话,背后却批评不断……等等。
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全球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DDI建议,企业领导人一定要在情感上保持真实。它认为,如果不能分享真实的情感,那么在危机时刻,领导人与组织中其他人员之间就会产生隔阂。因此,作为领导者,要勇于承认你的害怕和焦虑心情,和员工分享你的思想和感受,而且和大家一起并步向前。
李崇基认为,成功领导者们的“最大的成功”在于能号召多少有本事的人甘心为他们做事。这种号召力不只是他们手中的权力,或是施以实惠,更多的是依靠自我纪律与诚信。只有诚信才能使自己在人际关系中保持吸引力,建立广泛而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从而吸引、保留企业需要的各种优秀人才。”
阿里巴巴的马云就是诚实可靠这一领导者特质的集中体现者。马云怎么样用外圆内方的方式,把阿里巴巴做到今天的规模?实在值得我们去好好琢磨。他还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首先,陪他睡地板的人数第一。看一个人的领导力如何,可以看他创业的时候多少人跟他一起睡地板,马云当年是18个人一起睡地板,这是世界第一;其次,和创业团队同甘共苦的年数第一。当初一起创业的18个人没有红过脸,全世界范围之内,共患难容易,同享福都很难,企业稍微有点起色,大家就开始互相斗争,但马云这18个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现大的裂痕。
能做到这两点,说明马云是一个比较讲诚信的人,但他同样拥有高超的做事方法和关系技巧,自我调节能力十分了得,这是外圆内方的一个典型范例。企业上市之前,他在国内一直是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