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百姓事儿多”还是官员无知

时间:2019-05-14 13:2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是“老百姓事儿多”还是官员无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是“老百姓事儿多”还是官员无知》。

第一篇:是“老百姓事儿多”还是官员无知

是“老百姓事儿多”还是官员无知

近日,陕西定边县群众反映该县森林公园大量树木枯死。经调查,该公园园区道路绿化死亡率估计已过半,部分地方绿化死亡率达90%。而定边县林业局长在回应此事时称,老百姓就是事儿多,是吃饱了撑的。(《北京晨报》10月19日)老百姓“事儿多”,根源就在于公权力“事儿少”,如果职能部门都尽职尽责,老百姓何必“吃饱了撑的”?如此极端个性的话语或许是一时冲动出口,但在此背后的权力审美心态却值得追问。

首先是权力的傲慢。官员不把老百姓当回事儿,却都忘记了,不论是其手里的权力还是权力所支配的公共财力,都来自于老百姓。掌握公共权力却不把老百姓放在眼里,不为老百姓办事,这种权力傲慢实在是要不得的。

其次是拒绝公共监督。对于行政公权力的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即公共监督的效力会更大。轻飘飘说一句“老百姓就是事儿多”,无疑不把公共监督当一回事。

全体纳税人纳税供养掌握公权力的国家公务人员,公务人员理应向公共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这本身就是一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监督公务人员依法行使公权力是纳税人的义务和责任,而对于公权力的行使者来说,应该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引入公共监督,以此提升内部管理的效率和廉洁度。指责“老百姓事太多”只能意味着公共监督力量的虚置和无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表现在行政体制上,就是从一个“全能政府”转型为一个“有限政府”。然而,政府内部监督仍然局限于部门内监督或部门之间的监督,由于涉及部门利益,这种内部监督因为监督职能不明晰,大多数流于形式,远远满足不了服务型政府的需求。与内部监督相比,最近几年的外部监督力量虽然逐步兴盛起来,但在很多地方却还是会遭遇重重阻力,有些会口不择言说“老百姓事儿多”,而有些则在心里表示不屑一顾。

第二篇:基层官员“三陪”—是苦不堪言还是“乐在其中”?

基层官员“三陪”—苦不堪言还是“乐在其中”?

陪会、陪吃,还要陪玩。如此“三陪”,在一些地方成为基层干部沉重的包袱和无言的烦恼。与之相对应的,许多地方领导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深入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人们称之为“三同”,值得倡导。(新华网8月11日)

“陪文化”在中国早已盛行,表现在官场上,就演绎成了如今的官员“三陪”。基层官员作为整个官僚体系中的最底层,不知不觉就成为了“陪会、陪吃、陪玩”的“三陪”专业户。“陪”,本不是一种过错,中国人自来热情好客,更有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待客理念。更不用说是上级领导的大驾光临了。虽然基层官员尽些地主之仪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过分的热情款待却将中国官场的封建陋习暴露地淋漓尽致。

但是笔者认为,虽然基层官员对于不知不觉中成为“三陪”叫苦不迭,整天的酒里来烟里去使他们身心俱疲,特别是诚惶诚恐、小心翼翼的紧张劲更是牵动着他们的敏感神经。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基层官员乐于“三陪”,善于“三陪”。他们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陪出了“真诚”,更陪出了花样,可以说是煞费苦心,而他们的目的也不言自喻,不光要保住“乌纱帽”,还是登上“通天塔”。

基层官员的“三陪”作风使得他们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了领导的“私仆”,不仅影响社会风气,还使基层政府的形象大打折扣,不仅“陪”出了领导的盛赞不绝,更“赔”出了百姓的支持和信任,这样,百姓就难以安心、放心、舒心,更不用提对政府有信心了。

第三篇:官员下是送水还是送堵

官员下是送水还是送堵

凤凰网

河南、大旱、严重缺水、绝收……入夏以来,这一系列词汇愈发频繁地冲击着人们的视听神经。但村民感到不满的是,一部分县乡领导下来送水像是走过场。“他们是跟着送水车一起来的,坐着高级轿车。问了问情况,现场有人拍照、录像,场面热闹一阵,然后就回到空调车里”。“也就约一个小时,那些领导和随从人员也就一起都走光了。

有人说,官员作秀五花八门,见怪不怪,但作秀也该看个时候吧,老百姓眼巴巴盼来送水官员,想不到人家不闻不问,屁股底下空调高级轿车坐着,来了下车拍照、录像,完了上车拍屁股走人,这是送水还是送堵呢?难怪被网民揶揄:这就是传说中的蜻蜓点水!官员送水好,一路有空调,现场拍拍照,晚上上头条,天公何不恼,民怨怎能消,试问此领导,乌纱要不要!做样子,保帽子,龟孙子,挨枪子……有人指出,大旱之季,官员送水本是好事,坐高级轿车下乡也无妨,公车还没取消嘛,大热天总不能让官员跑着去吧,这些百姓都能理解。但百姓好不容易盼来了救星,怎么着也该实地了解了解旱情,看看百姓缺水下的生活,问问有哪些困难和急需解决的,但这些官老爷作秀作到了灾民面前,一整套本色出演完毕,一溜烟没了。这样的官员除了给百姓添堵,还不如不来呢。

有人人,即便抗旱也不忘拍照录像,看来官员下乡作秀成了习惯,权力摆拍不是不可以,但总得分个轻重缓急看个场合。拍照也好录像也罢,不是不行,但这个时候,镜头该对准的是旱区的灾情,是老百姓灾情的真实生活困境,不是官员下乡的“高大上”形象。

有人呼吁,旱灾面前,它揭示的不仅仅是农村缺失的水利设施,更考验的是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考验官员能否与百姓休戚与共,流于形式的送水不禁寒了百姓的心,更让官员形象扫地。

第四篇:官员被害为什么老百姓不同

官员被害为什么老百姓不同情

今年2月18日和2月29日,分别发生了“山西省大同市副市长王伟国被杀案”和“山东桓台政协常委宋佃涛被害案”等多起针对官员的凶杀案件。有人做过统计,仅2005年至今,媒体报道官员被害案件就有“甘肃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石星光被害案”、“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县长文建刚一家六口被害案”、“甘肃临夏法院刑庭庭长一家四口被杀案”、“重庆野三关招商办主任邓贵大被杀案”、“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城一对警察夫妇被害案”、“北京丰台林业局副局长夫妇别墅内被害案”等十多起,官员被害与官大官小没有直接关系。如今这社会到底怎么了?“当官”也成了“危险职业”。

更为奇怪的是,对官员被害的“事件本身”谴责者甚少,冷眼旁观者偏多,“在报道相关案件的网站的BBS上,奚落死者、称道杀手的帖子却大行起道。一些充满了快意恩仇和恶毒诅咒内容的帖子被悬红‘置顶’”,且一顶再顶,官民矛盾有“恶化”的趋势。中国几千年来,“官员”向来都是很好的职业,民间“谚语”说“升官发财”,可见,几千年来中国百姓都是将“官”与“财”联系在一起,就是人死了,处理尸体的容器也要以“升官发财”为谐音,称“棺材”。近年来官员“不好当”,针对官员的人身伤害案件有增多的现象,且呈现有预谋、手段残忍和“非斩草除根不快”的倾向。“官员跳楼不问原因纷纷拍手称快,女官员被锤击得不到丝毫同情,从不同侧面反映官民对立情绪正在逐渐蔓延。”

官员被害百姓不同情,关键问题并非百姓“缺乏同情心”,而大多是官员对百姓缺乏“同情心”造成。有官员“行为不端”、“为官跋扈”,特别是“一部分官员以权谋私,一部分商人凭借贿赂和不正当竞争而一夜暴富”。“贿赂、贪污、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频繁出现”,这种情况直接加深了民间“无官不贪,无商不奸”的直观印象。医学专家钟南山说过这样一句话:“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我看现在只实现了前面一句,后面那句啊,还差得很远。”先富起来的除了商人外,很大一部分是“胆大”、“有门路”的官员。还有官员出言不逊:“只有高收入者才配买商品房,买不起房子为什么不回农村?”直接与民间对立。当然,这里也有社会转型中因各种利益“央及自身”及“秉公办事”被人加害的,林林总总,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什么案件都有”。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吃公家饭”的公职人员都称为“官员”,全国此类人员也有几千万,真正腐败的人与这个群体来比,还算是“少数”,但就这“少数”害群之马以权谋私,所有“官员”都要承担“腐败”的骂名。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为富不仁当杀、为官不廉当斩”的“官训”,且多个朝代在开国“开明时期”也大力惩治腐败,且用尽刑罚,但漫长的封建社会造就了比较“丰厚”的腐败基础,以至“反腐”效果甚微。当今社会虽与古代有很大不同,但封建思想影响仍然很大,且贫富悬殊加大,利益分配不公,社会矛盾突出,于是“仇腐”逐渐演化为“仇官”、“仇富”,“逢官必贪”成为“思维定势”,再加上官员自己不律,“当官”也就自然成为风险极高的职业。近几年来,中国出现的各种“毒牛奶”、“毒食品”、“毒药品”,大都是“官不作为”造成的,利益面前“官商勾结”,监管方面“全推责任”,特别是那些“极少数”的不轨或利用手中权力争夺“百姓资源”,进而激发百姓怨恨,如此一来,官员与百姓严重对立,当官自然成为“危险职业”,官员被害自然得不到百姓同情。

“2010年11月,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城一高档小区内一对警察夫妇在家中遇害。据悉,丈夫王某于2008年由交警大队公路巡警中队队长转为普通民警,其妻子是县公安局信访办干警。死者在洪洞县有3个煤矿,开着宝马车上下班,身价足以上亿,非常有钱。两人育有两女一子,均在美国留学”(11月17日《齐鲁晚报》)。这例官员被杀案很值得深思。有人撰文指出:“警察夫妇在家中惨遭杀害,本应是值得同情的事情。但从网上跟帖来看,真正同情警察夫妇的帖子寥寥无几,反倒是对特权的痛骂铺天盖地。其实,舆论关注点聚焦在警察巨额财产和子女状况,并不能归因于公众无情,而是这桩案件背后的信息本身过于丰富,让人浮想联翩。能够开上宝马车,并把三个孩子送到美国留学,这笔开销绝不算是小数。按一个警

察的正常收入,绝对无力承担。再者,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明文规定一对夫妻只能生一胎,这对警察夫妇的两女一子,到底是一胎多生,还是多次婚姻,公众并不知情。但如果实际情况是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多胎生育。这又是权力滥用。”无独有偶,“2012年2月29日,有着山东桓台政协常委头衔的商人宋佃涛在江苏镇江被枪杀。宋佃涛死后,桓台警方对其企业桓台浦发成立了专案组,警方透露,该案‘是由宋佃涛死亡引起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据报道,宋佃涛涉嫌非法吸收存款2亿多元,其中近半资金用来放高利贷。”官员拿着国家的俸禄,本不该再“从事与其身份不相符”的活动,但就有那么一些人,以权谋私,捞取俸禄之外不该得的“外快”,且贪心不足最终导致杀身之祸。如今官员俸禄确实少点,养家糊口也有一定难度,但只要遵守“不贪”原则,百姓终可“原谅”你的行为,也不至于将自己推到“刀尖”位置,当官自然不会成为“危险职业”。

2009年,发生在重庆的21岁洗脚女邓玉娇刺死野三关招商办主任邓贵大案,缘于邓贵大等人向邓玉娇提出“特殊服务”要求遭拒,随后两次将她按在沙发上。邓玉娇起身后,随手拿起一把水果刀猛刺,邓贵大当即倒地,其同伴在阻拦邓玉娇的过程中手臂被刺一刀。这个就是典型的“为官跋扈反被权害”的案例。全国因“为官跋扈”造成民怨的案例很多,光主流媒体上的报道就“可用斗量”。“今年4月16日,海南警方证实,东方市科技局原局长卢某因涉强奸案落马。知情人士称,卢某在3月上旬某日和一名女子开房,后因经济纠纷女方报案,警方随后以涉嫌强奸立案调查。”“2010年10月,陕西米脂警方破获一案,警察杜某和妻子做生意时巨额资金被骗了,合伙人在外地被刑拘了,债主偏偏又上门讨债,警察夫妇商量后雇3人绑架合伙人妻子正上高中的侄子。米脂警方4天破案,同事都很惊讶,‘老警察了„„’”。今年“4月17日中国之声报道,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民法院判决一起造成三死两伤的交通肇事案件。在受害人家属没有得到任何赔偿的情况下,陕县法院以‘被告人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部分经济损失90余万元’为由,对肇事司机‘从轻处罚’,判决有期徒刑两年。被告人明明‘没有赔偿’,法院如何认定‘积极赔偿’?陕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水涛认为:是负责审理该案件民事部分的三门峡市湖滨区法院‘出具了一份表述含糊的赔偿证明’,自己当时‘眼睛花’,才将案件‘判错了’。”各位看客读了这三案例不知做何感想?古人说,“‘色’字头上一把刀”,而有些官员偏偏好这一口,要在“刀尖上舔血”。警察是人民的保护神,入伙做生意不说,反倒制造绑架案,“知法犯法”、“执法犯法”,真是“胆大包天”。“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去卖红薯”的千年“官训”也被某些“眼睛花”的官员忘记了,重大交通事故,人命关天,随随便便就以“眼睛花”了为由而“判错了”,有多少可信之理?只要深究下去,肯定又是一个大案。

有个叫“中国做人做官研究网”的网站,策划了题为《人们为何仇富仇官》的讨论,“策划人”开宗明义:“仇富、仇官现象由来已久,富人与官员有时是‘奸’和‘贪’的代名词。新中国成立以来,消灭了剥削阶级,过渡到了社会主义,一度‘弊绝风清’,仇富、仇官的心理似乎也销声匿迹。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各种不和谐因素也随之发展壮大,诸如道德滑坡,官员腐败,为富不仁等等。人民群众不能平等地享受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作为弱势群体的普通大众的利益又不断受到侵害,种种原因导致人们‘仇富、仇官’的心理状态不断强化,并且愈演愈烈。君不见,只要有富豪和官员出事,或落马,或受到伤害,或非正常死亡,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大家几乎都是拍手称快,甚至缺乏最起码的人道主义同情。”“求是理论网”有篇文章说:“原本‘为官者’都应该是些具有正义之气、才俊之象、善良之德的人。但是审视当下的一些为官者却不是这样的人。他们并无超出一般人的才华和德行,相反却只知道攀龙附凤、虚情假意、吃喝嫖赌、玩物丧志„„你看,如此为官者,百姓焉能不烦、不嫌?并且,更有甚者一些为官者损公肥私、狐假虎威、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你看,如此为官者的如此作为,百姓又怎能不恨、不仇呢?如此这般模样的为官者,难道说还不是在‘自己埋汰了自己’、‘自己糟蹋了自己’的吗?这样的为

官者不为百姓所唾弃、所憎恶、所仇恨,那才奇怪呢!”

话到此,我倒要为官员说一句公道话,其实,官员也有弱势群体,特别是基层官员,拿着不多的薪水,天天干着“擦屁股”的活。上级政策执行不力面临丢乌纱帽,百姓的关系(特别是地方势力)维护不好面临吃官司,家庭关系维护不好面临打光棍,劳心劳力,吃力不讨好。湖南临湘市前副市长、现任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院长助理姜宗福写了一本书叫《官路》:“我想把我所经历的官场情况反映出来,让百姓知道,官员也有弱势群体,希望百姓不要仇官。官场中是有贪污腐败的,有平庸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我当副市长时,一个月的收入才2000多元,我要生活,还要还房贷,其实没有外界想得那么风光。”“今年2月18日,山西省大同市副市长王伟国在一个小区内被杀,次日警方证实此事。警方称,嫌犯是死者妻子的哥哥周云,已被抓获。据了解,嫌犯多次要求王伟国将其从企业调到事业单位工作并要求调整儿子的工作单位均未果,对王伟国产生报复念头。”此案同情者偏多,有人撰文认为“腐败催生的潜规则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扩散性。久而久之,腐败开始成为一种人人都要去适应的生活方式,清廉和正直开始成为被嘲弄的对象,而腐败却开始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王伟国生时是否完全“清廉和正直”不好下结论,但没有完全满足妻舅的要求却是真实的,起码还算是比较廉洁的官员,由此,该报道的跟贴中同情者还算不少。

官场已不是一片净土。为官不洁引来杀身之祸,活该;正直做人被人牵连,

第五篇: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单位组织全体镇村干部观看了由北京市纪委与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影片《老百姓是天》。电影以昌平区纪委常委沈祥瑞同志为原型,真实地刻画出了一位新时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形象;体现了一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情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公仆情怀。片中展现了他任纪委常委并主管信访工作的十几年中,一身正气,一切为了群众利益,秉公执法的优秀事迹,情节真挚感人,使我们深受震撼。

一、群众利益大于天

影片开首是他因为要处理老百姓的信访案件而放弃了出席表彰大会,因此给自己的声誉带来了各种猜测;影片结局又是他为了群众的利益而放弃了为母亲送终,在亲情和群众利益面前,他依然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在“老沈”母亲的送终仪式上,全村57口人无一缺席,并且闻讯而来的老百姓照亮了深夜的黑暗,深深打动了每一名观众,此情此景,“老沈”母亲定会含笑九泉。而打铁兄弟的出现更是对“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和“你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同样会把你放在心上”的最好诠释。

二、视老百姓为亲人

影片开头“老沈”的母亲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善良质朴的农村妇女告诫他的儿子:现在你当官了,但是人不能忘本,你要做一颗苣麻菜,老百姓饿了,喝了,要给他们解饥、解渴。母亲的教诲老沈时刻铭记心上。主人公沈祥瑞习惯性地让同事、人民叫他“老 1

沈”。看似简单地一个称呼,却足以充分说明他的平易近人。以及和村里老姐姐互换水杯等细小场景真实再现了这位基层纪检干部的可贵品质。作为一位信访干部,他把每一位上访的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细心对待,在他的心里老百姓就是天,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为了换回百姓的笑脸,他竭尽全力,坚持不懈,顶天立定地喊出一声“到我为止”!这就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在平凡中兢兢业业,小事不小。他用行动践行了对母亲的承诺。

三、坚定信仰,一身正气

在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在顺利查处魏永旺之后,“老沈”问一位村里的大姐:“老姐姐,你信共产党吗?”这位农妇眼含热泪地说:“我信!”正是“老沈”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正是因为有沈祥瑞这样的好干部,才使人民群众相信共产党是老百姓的保护伞。这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就是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这就是人民的公仆、百姓的“保护伞”、弱者的“撑腰人”。只有如此,惟有如此,百姓才会出现笑脸,人民才能心平气顺,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安康繁荣。

片中“老沈”的战友“闵三”的例子给我们每个人敲响了反腐的警钟。正如沈祥瑞所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手中的权利都是老百姓给的,不要当了官就得瑟,忘了本。今天我们的社会繁荣了,富裕了,各种腐败现象也随之滋生。我们每个党员在金钱面前,在权利面前,是否能像“老沈”那样,两袖清风、浩然正气守得住自己的“本”呢?当片中老沈无不痛心的对闵三说:你已经不在党了呀!闵三终于忍不住痛哭流涕,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忏悔,最终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相信我们每一个看到这个场景的党员干部内心都会受到触动。我们忘不了自己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时的自豪,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应该洁身自爱,坚决抵制腐败,不要像闵三那样,自食其果,抱恨终身!所以,倡导洁身自好,廉政为民的信念更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保护。他对党忠诚,对工作一腔热情,不信邪,敢碰硬,秉公执纪。

通过观看影片《老百姓是天》,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的真理。我们要学习他的爱党、敬业精神,时刻将老百姓的利益摆在首位,学习他“人民至上,到我为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工作中要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把每件实事办好、每件好事做实。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新期待,以“惠及民生,惠及发展,惠及人民”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作风,扎扎实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做实,实现让人民群众更幸福,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下载是“老百姓事儿多”还是官员无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是“老百姓事儿多”还是官员无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大丈夫当如是好干部当如是——《老百姓是天》观后感李 娜以我看来“大丈夫当如是,好干部当如是”,北京市昌平区纪委常委沈长瑞同志用他对人民群众始终不渝的兢兢业业树立了一......

    《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9月12日,单位组织我们去看电影《老百姓是天》。虽然天气燥热,但是进入剧场后,很快就进入了故事情节,被主人公沈祥瑞的事迹深深感染。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不仅......

    《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2011年12月1日星期四下午,长沙市科技系统组织去湖南大剧院观看电影《老百姓是天》。影片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塑造了一位......

    老百姓是天观后感doc

    一切为了群众利益 ——观《老百姓是天》有感 2013年6月30日下午,区纪委组织部分党员干部观看了由北京市纪委与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影片《老百姓是天》。电影以昌平区纪......

    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电影《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3月2日下午,我单位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观看了廉政教育影片《老百姓是天》。该片以北京市昌平区纪委常委、信访室主任沈长瑞为原型,讲述了他甘做人民心......

    《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老百姓是天》观后感 《老百姓是天》电影主人公原型沈长瑞,从事纪检工作十多年来,一直主管信访举报工作。他把老百姓当作亲人,兢兢业业地为大家排忧解难,成为纪检监察战线的典......

    “多少”是“多”还是“少”(5篇范文)

    同学们在学课文时,常常会遇到多少这个词,那么,多少表示的是多还是少呢?请看下面的句子: 1.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2.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

    是...是...还是怎么造句

    1、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希望,还是人类的希望。2、老师是蜡烛,是园丁,还是慈母3、快乐是享受,是权利,还是一种象征。4、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父母对我们的寄望,是老师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