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政部2012年社会组织课题指南
民政部2012年“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指南
为繁荣社会组织理论研究,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促进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在新起点上推动社会组织事业进一步发展,现发布民政部2012年“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指南,欢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方向及参考选题
以下研究方向及选题仅供参考,申报课题可围绕但不局限于所列方向及选题。课题研究应结合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中前沿、重点、难点、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认真选择和设计研究领域和范围,确定更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和题目。
(一)课题研究方向
1.具有中国特色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管理理论及模式研究;
2.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社会组织专章研究;
3.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研究;
4.政府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途径研究;
5.社会组织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6.社会组织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研究;
7.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8.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
9.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研究;
10.社会组织监督与问责机制研究;
11.社会组织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2.社会组织相关财税问题研究。
(二)重点参考选题
1.“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2.社会组织发展与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研究;
3.社会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其规范研究;
4.社会组织评估机制研究;
5.社会组织信息公开与失信惩戒机制研究;
6.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职业资格问题研究;
7.社会组织在对外交往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8.社会团体的分类问题研究;
9.行业协会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作用研究;
10.学术类社会团体发展状况、改革与管理研究;
11.宗教类社会团体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研究;
12.公益组织的分类、功能、布局及发展方向研究;
13.基金会发展制度环境研究;
14.基金会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交易及其规范管理研究;
15.基金会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16.当前非法社会组织的活动现状及政府监管对策研究;
17.社会组织犯罪及其法律责任体系研究;
18.网络社团的监管及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19.民办社会服务(教育、卫生等)领域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20.国外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机制研究。
二、课题申报及成果收集
课题需按要求填写《2012年社会组织理论研究部级课题申请表》,于2012年3月15日前以电子邮件报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课题申请进行审核、论证,3月底在中国社会组织网()上公布立项名单。公布立项后,获得立项的课题申请加盖单位公章,一式两份报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
承担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课题的研究,于2012年10月15日前,以书面(5份,格式参见附件)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将研究最终成果报送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信封上请注明“社会组织理论研究课题”字样。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专家委员会将对收到的课题报告进行评审,对通过评审的报告分别给予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并发给部级课题结题证书,在中国社会组织网上公布。通过评审并结题的课题报告的著作权属于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没有通过评审的课题报告不予结题。
三、研究要求及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应坚持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紧紧围绕新时期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重大任务,分析现状,解剖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增强指导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预见性。研究课题要观点明确,内容翔实,文风严谨,行文规范,未公开发表,要达到公开发表和出版的要求。已发表和已获奖论文、别的课题成果不得参加结题,研究成果不得违背学术道德,一经发现将通知所在单位取消立项。文字责任由课题作者负责。
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为书面研究报告。
(1)一般应为总报告形式,总报告字数不少于2万字。总报告字数超过4万字的,需要整理出一份1万字以内的概要。若有专题调研分报告、重大问题研究分报告、相关研究资料等分报告,原则上每篇不超过5千字,不计入总报告字数。
(2)课题报告一般应为政策研究,主要结合国外经验、立足国内实践,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基于数据研究、模型研究的结论和描述需用通俗易懂方式表达,建议把数据研究、模型推导过程等作为附件。课题报告必须有不少于3千字以上的对策建议。
(3)课题报告必须有案例、实证、调研、数据分析,或者有国内外经验剖析,这些内容不少于总报告字数的1/4。课题报告中涉及的概念、理论、背景、研究框架等请用简略和概述方式撰写,原则上不超过1000字。
(4)课题报告有关版权、版式、注释及学术规范等要求参见《课题报告写作要求》。
四、经费资助
对通过评审且获得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课题报告,将分别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五、优秀论文的公布与出版
获奖论文的目录、作者、所在单位在《中国社会报》、《社会团体管理研究》杂志、民政部网站和中国社会组织网站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在“中国社会组织论坛”上交流。研究成果将结集正式出版。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邮政编码:100721联 系 人: 孔德福
联系电话:010-58123054
电子邮箱:kongdefu@mca.gov.cn 〔申报电子邮件的主题及附件标题请规范填写申报者姓名、具体题目及所在单位信息,示例:“李某某:××××××××××研究(××××大学×××学院)”。〕
附件:
1.2012年民政部社会组织理论研究部级课题申请表
2.课题报告写作要求
附件:
1、2012年民政部社会组织理论研究部级课题申请表.doc2、课题报告写作要求.doc
第二篇:民政部课题说明
民政部2009年农村社区建设理论研究课题指南
为深化对农村社区建设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实践的指导,提高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前瞻性,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发展,现发布民政部2009年农村社区建设理论研究课题指南。
一、自选课题及提交时间
(1)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
(2)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主要特点、成效、影响研究;
(3)农村社区建设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和传统的村庄建设之间的关系研究;
(4)农村社区的特点及不同设置模式的比较研究;
(5)农村社区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研究;
(6)农村社区建设的保障机制研究;
(7)农民群众(农村妇女、农村青年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途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8)驻村(社区)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途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1(9)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大学生就业机制研究;
(10)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需求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的财政投入需求研究;
(11)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管理、维护实证调查;
(12)农村社区志愿服务研究;
(13)中外城乡社区建设比较研究。
以上选题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欢迎社会各界特别是与农村社区建设相关的各部门参与。
自选课题的提交时间为2009年7月30日前。
二、委托课题及提交时间
完善乡镇治理机制的思路和举措
委托研究课题主要面向专业研究机构、民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内部,并予以适当资助。
民政部从即日起接受委托研究课题申请,申请单位需填写《民政部2009年农村社区建设委托研究课题申请表》(附件1),并于2009年3月31日前寄至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农村社区建设处。申请结果将于2009年4月10日前在民政部网站上公布。
委托课题的提交时间为2009年8月30日前。
三、研究要求及成果形式
1.研究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课题研究报告要观点明确,内容翔实,文风严谨,行文规范,已公开发表或获奖论文不得参与评奖,文责自负。
2.成果形式
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为书面研究报告。
(1)自选课题研究报告不少于5000字。
(2)委托课题研究报告不少于3万字,(3)研究报告中必须附有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简介,自选课题不少于500字,委托课题不少于3000字。
(4)研究报告一般应为总报告形式,若有专题调研报告、重大问题研究分报告、相关研究资料等分报告,原则上每篇不超过5000字。
(5)研究报告有关版权、版式、注释及学术规范等要符合《课题研究报告写 3 作要求》(附件2),不符合要求的报告不能参加评审。
四、论文提交和评审
自选课题和委托课题承担单位(个人)均须在规定日期前,以书面(一式五份)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将课题研究报告寄至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农村社区建设处。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农村社区建设处将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成立评审委员会,对自选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等次评定,对委托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估论证。对评审出的部分优秀自选课题研究成果,将按照一等奖1.5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0.5万元、鼓励奖0.1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对获得优秀等次的自选课题研究单位或个人将颁发纪念证书,对通过论证的委托课题研究单位将颁发结题证书。
五、获奖成果的公布与出版
获奖成果的目录、作者、所在单位将予以公布,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将选择部分获奖成果推荐发表、出版,并在适当时机邀请部分获奖成果作者参加农村社区建设研讨会。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高洪山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100721)
联系电话:010-58123179 电子邮箱:gaohsh@mca.gov.cn 自选和委托课题研究报告写作要求
一、关于封面、扉页、正文
1.报告用A4纸张印刷。
2.封面上方1/3处,用宋体,三号字加黑,居中,写上“民政部2009年农村社区建设理论研究课题报告”;
封面1/2处,用黑体,小二号字,居中,写上课题报告名称
封面下方1/3处,用仿宋、小三号字,居中,分三行,分别写上:项目主持人,主持人所在单位,项目完成时间。
3.扉页上方1/3处,用黑体,小二号字,居中,写上课题报告名称;
扉页1/2处开始,用楷体,三号字,分行写项目主持人和项目参与人,每个人名后用括号标注该人所在单位,性别,职称,职务。
4.正文:标题用用黑体,小二号字,居中。报告需有200-300字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正文用小四,仿宋,标题和重要内容可加黑。正文中不要署项目支持人和参与人姓名。报告最后附作者简介及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不超过200字。如多个作者合作完成,最多写两个主要作者。
课题报告需同时提交电子文档。
二、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为便于学术交流和课题报告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课题报告要采用以下规定。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注释采取页下注,注文排小5号宋体。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2.期刊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刊名与其他期刊相同,也可括注出版地点,附于刊名后,以示区别;同一种期刊有两个以上的版别时,引用时须注明版别。
示例:
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3.报纸
标注顺序:责任者/篇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
早期中文报纸无版次,可标识卷册、时间或栏目及页码(选注项)。同名报纸应标示出版地点以示区别。
示例:
李眉:《李劼人轶事》,《四川工人日报》1986年8月22日,第2版。4.未刊文献
(1)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2)手稿、档案文献
标注顺序:文献标题/文献形成时间/卷宗号或其他编号/藏所。
示例:
《党外人士座谈会记录》,1950年7月,李劼人档案,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档案室藏。5.转引文献
无法直接引用的文献,转引自他人著作时,须标明。标注顺序: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原文献版本信息/原页码(或卷期)/转引文献责任者/转引文献题名/版本信息/页码。
示例: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1925年10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823页。
6.电子文献 电子文献包括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含以胶片、磁带等介质记录的电影、录影、录音等音像文献)。标注项目与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
示例: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998年8月16日,http://, 1998年10月4日。
三、其他规定
1.所投稿件须系作者独立研究完成之作品,对他人知识产权充分尊重,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
2.凡提交的课题报告,应承诺报告的原创性,该报告主要观点或基本内容没有公开发表或公布。
3.所投稿件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如关于标点符号和数字使用的规范等。4.课题报告整体版权属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 7 复制、选编。经我司许可需在其他出版物上发表或转载的,须特别注明“本报告是民政部资助的农村社区建设理论研究课题”。
第三篇:课题参考指南
附3:
课题参考指南
一、重点课题(规定动作)
1、青年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调查(5月30日前上报)
2、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运用新媒体教育引导青少年
4、青少年科技创新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5、新形势下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6、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
7、共青团参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8、“大公益、大枢纽、大平台”探索与研究
二、其他课题(自选动作)
(一)思想引导
1、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2、新时期提高青少年思想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
3、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政治表达方式的研究
4、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
5、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6、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7、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8、在新形势下培养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
9、青年环境意识研究
10、青年社会化过程中共青团思想引导感召力研究
11、青年群体分化背景下的思想引导工作研究
12、提高共青团吸引力、凝聚力研究
(二)服务大局
1、提升共青团在河北绿色崛起进程中参与度与贡献率的研究
2、引导青年参与河北绿色崛起的社会动员(组织动员)模式研究
3、创新青年志愿者工作模式的研究
4、搭建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的研究
5、运用网络引导青少年参与公益的研究
6、动员团组织参与环渤海加速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7、组织农村青年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努力发挥作用
8、创新社会化机制研究
9、共青团参与绿色崛起研究
10、组织动员青年助力四大攻坚战
(三)服务青年
1、企业务工青年的生存发展状况研究
2、创新型(技能型)青年人才培养的研究
3、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4、共青团促进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途径、机制、方式的研究
5、共青团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的途径和机制研究
6、政府购买青年社团组织服务的机制研究
7、促进青年创业就业
(四)青少年权益保护
1、河北青少年权益保护的法制研究
2、共青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机制研究
3、青少年诉求整合、表达机制的研究
4、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品牌项目社会化运作的研究
5、共青团介入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路径的研究
6、青少年就业援助方式和途径的研究
7、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研究
8、建立区县青少年犯罪预防重点群体信息共享机制的研究
9、其他有关青少年事务的研究
(五)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1、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2、基层团组织空转问题研究
3、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4、团员队伍建设研究
5、团内民主探索与实践
6、基层团的工作项目研究
7、基层团的工作方法研究
8、青年动态研究
9、其他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研究与探索
10、扩大团的有效覆盖面研究
11、党建带团建的途径和机制研究
(六)少先队工作
1、新时期如何做好少先队工作
2、少先队专业化建设
第四篇:课题指南
附件1:
2006江苏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
研究课题指南
一、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1.青年政治信仰和精神支柱研究 2.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工作研究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的两个文件精神与青少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研究
4.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方法、措施与机制研究
5.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的载体和途径研究
6.个体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关系研究
7.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研究
8.高校共青团、学生会、社团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 10.青少年社会教育研究
二、青少年和青年组织参与
11、江苏大学生政治信仰和社会参与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团省委重大课题)12.青少年参与理论、渠道、能力、比较、行动模式研究
13.构建和谐社会与青年参与的研究
14、企业共青团参与创新型社会建设路径研究
三、青少年发展状况
15、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对青年人才需求和对策研究(团省委重大课题)16.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研究 17.青年劳动就业以及培训、中介、服务等方面的研究
18.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与危机干预研究
19.青少年压力释放及形式的研究20.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状况研究
21.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恋及教育后代的研究
22.家庭关爱缺失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3.弱势青年群体的教育与保护 24.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的研究25.校内外教育与青少年发展的研究
26.当代中国社会群体分层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27.媒体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28、江苏统战青年群体的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
四、青少年现象与社会问题
29.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亚文化)研究
30.特殊青年群体(困难、边缘、自治群体等)生活状况与心态研究 31.继承传统文化的载体研究 32.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预防研究33.网络安全、健康发展的研究 34.青少年生活方式(娱乐、闲暇、51.“青年卡”运做和设置后的效果研究
52、团的规范管理与工作效能研究
52、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研究
53、农村青年中心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作用研究 消费等)研究
35.青少年宗教信仰研究 36.青年社会思潮研究
五、青少年事务
37.青少年法律体系、政策、权益保护研究
38.地方共青团组织在青年事务中的作用研究
39.各级政府在青少年事务中的职责、职能研究
40.青少年法律服务与援助体系研究
六、青少年组织与青少年工作
41.增强共青团团员意识的研究 42.共青团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研究
43.构建和谐社会与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研究
44.市场经济背景下“青年中心”建设研究
45.农村、社区和中学青少年工作研究
46.青年志愿者动员机制、激励机制研究
47.青年草根组织的现象研究 48.高校社团组织的发展研究 49.基层青年工作模式研究 50.城镇务工青年教育、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
54、在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团学组织的作用
55、农村、中学和社区少先队工作创新和突破研究
56、社区青少年组织网络研究
57、志愿服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58、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推进和深化研究
七、青少年研究基础理论与方法
59.青少年研究方法论的研究 60.青年社会化过程研究 61.青年群体特征研究 62.代际关系新现象研究
63.青少年生活和发展环境研究
八、国外、海外青少年
64.中外青少年政策、法律法规比较研究
65.国外青年社团、NGO组织状况研究
66.港澳台与内地青少年状况比较研究
67.国外青少年学术研究新动向 68.东欧颜色革命、街头革命等现象中的青年行为研究 69、海外华人青少年研究 70、海外青年热点问题研究
附件2:
2006常州市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
研究课题指南
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研究
2、青年政治信仰和精神支柱研究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载体创新研究
4、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5、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6、青年创业文化研究
7、共青团组织服务能力建设探讨
8、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运作机制探讨
9、大学生创业实践
10、关于红领巾创业启蒙教育的思考
11、城乡互动载体建设研究
12、城乡青年工作互动并进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13、共青团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14、青年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
15、青年群体差别化研究及对策
16、青年事务协调机制探索
17、如何畅通青年参政渠道,提高青年议政能力
18、改制企业中的青年工作机制转换研究
19、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的探讨
20、共青团工作品牌战略研究
21、志愿者工作发展性思考
22、“青年文明号”的管理创新研究
23、仪式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影响性研究
24、共青团工作社会化战略研究
25、共青团社会职能探讨
26、现代服务业中青年作用发挥浅析
27、青年组织建设与发展性
研究
28、青年社团发展的规范化研究
29、青年社团发展和功能研究
30、青联组织如何在服务社会中提升影响
31、关于在园区、开发区建立青联组织的思考
32、青年中心建设和运作探索
33、青年商会建设探讨
34、共青团信息化建设研究
35、青少年网络文明建设刍议
36、青少年维权工作研究
37、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专题调研
38、新时期青年社会问题调研
39、团(队)干部培训体系建设研究
40、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工作长效性研究
41、新时期团建工作前瞻性思考
42、团建创新创优机制研究
43、外来务工青年的组织管理机制探讨
44、“青年文明社区”创建与社区团建
45、大中专院校团建新模式(社团团支部、团组织进公寓)
46、大学生素质拓展评价体系研究
47、团队一体化与新课程改革
48、农村儿童成长发展的研究
49、外来工子弟就学机制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50、我市青年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状况研究
51、青少年流行时尚文化(亚文化)研究
52、青年草根组织的现象研究
附件3:
江苏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调研奖(个人奖)成果申报表
附件4:
江苏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调研奖(集体奖)成果申报表
第五篇:课题指南
附件1:
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和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十三五”期间甘肃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任务,精准把握实践问题,有效满足决策需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高科研兴教、服务发展效能,特制定本课题指南。
指南对我省“十三五”期间课题研究领域、重点范围进行了框定和提示,可以作为研究人员确立选题方向的重要参考。具体研究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由研究者确定。申请者可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兴趣和特长,分解、细化,自主确定具体研究题目进行申报。
我们在全省重点鼓励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应用研究、对策研究、实验(实证)研究的同时,也支持开展其他类型的研究。指南仅供参考,凡是符合现实或决策需要、具有重要价值研究选题,都可以申报,不受此限。
一、发展与管理研究
1.农村学前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2.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3.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践成效研究 5.教研部门学前教育教研职能与机制研究 6.区域教研推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研究 7.民办幼儿园财政扶持模式研究 8.城乡幼儿园互动协作研究
9.示范性幼儿园帮扶弱园行动研究 10.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11.义务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1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研究
13.义务教育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14.学校优质发展实验研究
15.普通高中学校特色化办学研究
16.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7.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8.学校章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9.高中走班制教学有效路径研究
20.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课程改革研究
1.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2.农村幼儿园一日活动科学保教实践研究
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 4.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5.幼儿园玩教具基本配置适宜性研究 6.现代媒体对幼儿发展影响的研究
7.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与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8.“深度学习”教学改进与学科教研方式转变研究 9.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10.新课程理念下学科教学策略研究
11.中小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 12.大数据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13.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14.各科课程、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研究 15.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研究
16.高考改革对高中教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17.提高通用技术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18.微课学科教学设计及效果研究 10.翻转课堂应用实践研究
20.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三、师资队伍研究
1.甘肃省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2.新入职幼儿园教师工作适应状况研究 3.幼儿教师专业现状调查研究
4.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有效模式研究
5.幼儿园课程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研究 6.教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7.“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8.区域研训教一体化推进策略研究 9.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10.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11.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策略研究 12.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13.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4.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15.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教研的实践研究
四、教育评价研究
1.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构建研究 2.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研究 3.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
4.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机制构建研究
6.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 7.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理论与实践研究 8.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9.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评价研究 10.构建第三方评估的教育实践研究
五、德育美育研究
1.“立德树人”实践策略研究 2.中小学德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
3.当前青少年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影响策略研究 4.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5.中小学美育实施策略研究
6.新常态师德建设与教师精神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7.中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研究
8.美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与心理健康发展实践研究 9.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 10.学生生理卫生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的路径和策略研究 12.基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4.中学足球教育推进途径与策略研究 15.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研究
16.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 17.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发展趋势研究
18.高中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的实践研究 19.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20.师范生德育素养培养模式研究
六、特殊教育研究
1.普通幼儿园招收残疾儿童开展融合教育探索研究 2.提高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质量实践研究 3.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4.基于医教结合的综合康复试点建设研究 5.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发展需求研究 6.培智教育分层教学研究
7.培智学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
8.家庭与社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支持研究 9.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探索研究 10.残疾人职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七、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研究
1.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路径和策略研究 2.甘肃省高校一流学科创建实证研究
3.甘肃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4.甘肃省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案例研究 5.甘肃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6.甘肃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研究 7.高校国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8.高职院校专业体系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 9.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评价研究 10.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研究
11.高职文化课程的职业素养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 12.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绩效评价研究
13.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研究
14.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制度与职业资格制度衔接研究 15.终身学习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16.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综合改革研究
17.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督导、评价、监测及第三方评估模式研究 18.高等职业教育为农业现代化服务问题研究 19.职业院校国际合作实践研究
20.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运行模式研究 21.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共享机制研究
22.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研究 23.职业院校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24.专业课程体系与国家职业(行业)标准的衔接研究 25.高职院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评价研究 26.翻转课堂在高校和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 27.“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案例研究
28.高等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 29.“中国式MOOC”应用模式的构建与探索研究
30.MOOC教学中的课程资源、课程平台和学习分析技术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