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方向导师介绍(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14:4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方向导师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方向导师介绍》。

第一篇: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方向导师介绍

丁健院士所长研究方向: 肿瘤新生血管生长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DNA 损伤与修复机制;抗肿瘤转移研究;肿瘤代谢以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化学创新药物研发体系建设(No.2009ZX09301-001, 2012ZX09301-001-001)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建设 2009.1-2010.12;2012.1-2015.12

针对分子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发现及其机理研究(No.30721005,81021062)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科学基金2008.1-2010.12;2011.1-2013.12

土槿皮乙酸对新生血管生成和微管抑制作用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No.3073010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008.1-2011.12

治疗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的药效学平台建设(06DZ22912)上海市科委 2006.11-2008.09

分子靶向抗肿瘤候选新药的研发(07DZ05906)上海市科委 2007.12-2010.10癌症预防诊治的转化型研究(KSCX1-YW-22)中国科学院 2009.07-2011.05

冯林音研究方向: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参与神经系统的各类功能活动,也是重要的药物靶标。用免疫共沉淀、细胞表面生物素化、Western Blot 和基因突变等技术 , 探讨 GPCR 异聚复合体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分布和在病理情况下的特征,寻找其作为药物靶点的作用机制。

左建平研究方向: 从事肿瘤免疫学、病毒学以及药理学研究,致力于从中草药和天然产物中寻找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抗病毒活性药物的研究。

李川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药药代研究及相关多成分复杂生物样品分析技术研究;新药发现与创新药开发中的药代研究。

科研成果: 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近年来李川研究员重点从“发展适合中药特点的药代关键技术”和“建立先进可行的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模式”两个方面开展工作。针对“中药复杂化学系统”,围绕“液-质联用”技术在应用中遇到的技术挑战,发现“低浓度电解质效应”、发明“脉冲梯度洗脱色谱技术”,显著改善了液-质联技术应用于中药药代研究的“可测性”和“可用性”。提出中药“药代Markers”概念,建立了一套适合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模式。揭示了丹参、三七等中药活性成分的体内暴露情况和变化特征,为开展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目前在中药药代动力学方面已呈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格局。在化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以参加“十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持建成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药临床前药代研究公共技术平台,目前该平台的研究功能已扩展成涉及“支持药物早期发现的候选化合物药代筛选”、“新药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新药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三方面。近五年先后有7个I类新药在完成了药代研究后获得SFDA颁发的“新药临床试验批件”。同时还围绕药代动力学新理论、新技术和方法开展工作,重点在体内微量药物分析新技术、人种差异与药物代谢、药物吸收与体内转运等方面做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任进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按照国际最新“fail early, fail cheaply”理念,以药物毒理学引导创新药物的开发,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已先后完成了国内外研制的160余种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其中我国创新药物43个,递交审评的28项均通过国家审评,从无退审记录。如完成了石药集团治疗脑卒中国家I类新药丁苯酞多项系统安全性评价研究,包括两种动物长达6和9个月试验,为其顺利通过国家SFDA审核、取得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起到关键性作用。据统计,目前已经

有16.3万脑卒中患者得到有效治疗。这是国内第一个在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获得专利授权的I类新药。为我国新药评价达到国际标准、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实验中发现药物具有严重毒性及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共6项,包括可引起严重胃肠道反应、急性肾损伤、明显过敏反应等,其中5个中止了研发,1个提出警示,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承担了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863”、中科院、上海市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同时,针对药物可能诱发的肝脏、肾脏的毒性,从分子、细胞、整体水平上,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毒性机理研究。

沈旭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药物设计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

楼丽广1993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肿瘤药理的研究工作,实验室主要开展二方面的研究:1)肿瘤细胞分化、增殖、凋亡、多药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尤其是以上过程的信号转导机制;已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相关文章。2)抗肿瘤药物的发现和发展,已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分子、细胞、动物水平的抗肿瘤药物筛选及药效评价模型。肿瘤模型几乎包括所有常见的肿瘤类型;能够提供不同作用机制抗肿瘤药物如传统细胞毒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的筛选和评价;课题组已经利用这些肿瘤模型为国内、外制药企业完成了20多个抗肿瘤创新药物的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其中有10多个药物已成功进入临床试验。王逸平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和分子机理研究,重点关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机制及调控研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抑制剂研究;胆固醇脂转移蛋白抑制剂研究。

王明伟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新药筛选和基础药理学研究

俞强研究方向: 目前主要从事肿瘤生长机理的细胞生物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以及抗肿瘤和抗炎症药物的筛选和开发。

刘景根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阿片类药物耐受、成瘾的细胞和分子机理研究。耿美玉1980.9-1986.7 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 医学学士研究方向:受体酪氨酸激酶c-Met、ALK及其抑制剂

肿瘤代谢及其抑制剂

微环境、EMT与肿瘤转移

蛋白激酶糖基化修饰与肿瘤

肿瘤生物标志物

冷颖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创新药物的发现和作用机理探索

1.利用分子、细胞、组织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发现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创新药物并进行临床前药理研究。

2.以发现的活性化合物为探针,研究其分子机理,寻找治疗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的新靶标。

3.2 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发生的机制、胰岛素增敏剂对其改善作用以及骨骼肌、肝脏和脂肪细胞中糖脂代谢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李佳研究方向: 这一能量代谢调控的关键分子及相关信号网络进行活性调控机制研究;围绕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系统化克隆、表达、纯化和基因转染相关分子靶点,建立分子家族筛选平台和疾病靶向组合筛选模型平台;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研究先导化合物和靶标相互作用模式;

结合 RNA 干扰技术和化学生物学方法开展活性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和新靶点研究

缪泽鸿研究方向: 肿瘤药理学。从事抗肿瘤新药研究研发及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着重围绕肿瘤DNA损伤修复、缺氧、异常转录和耐药展开创新型抗肿瘤药物发现及相关机制研究。

李静雅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代谢型疾病相关的药物筛选、先导化合物发现及药效评价、和抗糖尿病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研究。

刘璇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所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包括蛋白质双向电泳、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等,所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具有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活性及心血管活性的中药活性成分。

谢欣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新药发现及干细胞化学生物学研究,聚焦在以下几个方向:

1、GPCR在重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以及药理学干预;

2、GPCR新药筛选平台的建设及新药发现;

3、干细胞命运调控小分子的发现、机制研究及在疾病中的应用。

杨财广研究方向: 化学生物学和分子药理学在核酸表观遗传调控以及(抗耐药菌感染等)药物靶标筛选/确证研究中的应用。具体包括:1.蛋白质/核酸,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调控研究;2.小分子/多肽对重要基因生物学功能的化学干预。

章海燕开展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中草药活性成分的开发及作用机理研究,寻找治疗早老性痴呆(AD)、抑郁、中风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开发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并深入研究它们的作用机理,以及继续深入研究石杉碱甲的作用机理。

蒙凌华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靶向PI3K-mTOR通路抑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

刘东祥研究方向:采用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方法,研究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以这些蛋白质为靶标,设计全新化学结构的抑制剂或激动剂,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先导化合物。

发展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药物分子设计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利民研究方向:离子通道及膜转运体分子机制的研究及其调节剂的发现。离子通道及转运体可选择性通透离子及体内小分子营养和代谢物质,在诸多生理过程中起关键的调控作用,其功能因药物或基因突变引起改变可导致多种疾病,因此是重要的药物靶点。我们早期工作发现了介导通道亚单位间特异性作用的分子基团(Science 257:1225 & 285:1565;Cell 103:169),以及影响膜蛋白表达的重要信号区域(Shikano et al., 2003 & 2005)。正在进行的工作包括采用荧光、分子生物、电生理等技术对膜蛋白的Trafficking、Regulation及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以化学小分子为探针研究离子通道和转运体的分子机制和以离子通道和膜转运体为靶点的药物研发工作。

利民教授领导下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离子通道中心(Johns Hopkins Ion Channel Center)专注于发展以离子通道为靶点的新型高通量筛选方法以及新型离子通道药物,并积极开展相关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研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离子通道中心为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所属七个筛选中心之一,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不同领域的学者及工业界药物研发专家组成。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离子通道中心拥有多套基于高通量筛选平台(FDSS,Epic,BD-Pathway等)、全自动电生理平

台(Ionworks,Q-patch等)以及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中心还拥有包括30万个小分子化合物的化合物库,现已完成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代谢等起关键作用的11个离子通道筛选工作,相关结果发布在PubChem上(hERG(AID:1511), Kir2.1(AID:1672), Kv7.2(AIDs: 2156 & 2239)and TrpC4(AIDs:2227, 2237 & 2247)),资料全球共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离子通道中心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和服务,已与美国、中国及国际上众多科研机构、公司建立合作或伙伴关系。

王贺瑶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代谢失调性疾病的新药发现与药理药效学研究,以及代谢失调性疾病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和药物新靶标确认研究。1.选择与代谢性疾病相关(肥胖、糖尿病、高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以及皮肤色素代谢失调)的G-蛋白偶联受体、酶分子作为药物筛选的主要靶点,建立细胞或分子水平的高通量筛选模型,通过筛选和评价,从中发现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药物先导化合物。2.胰岛β-细胞糖脂毒性机制的研究以及β-细胞保护药物的发现研究。

3.棕色、白色脂肪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其药物干预的研发。4.黑色素代谢的信号通路研究以及黑色素代谢失调性疾病干预的药物研发。5.基于激酶B-RafV600E的抗皮肤黑色素瘤药物发现与研究。

徐华强研究方向: 蛋白质结构与药物开发

赵英明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为蛋白质组学、蛋白翻译后修饰和生物质谱学。

主要致力于研究和发展基于生物质谱的各种新型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蛋白质及其翻译后修饰进行高效、高灵敏度、准确和系统性地分析,并运用这些技术来研究蛋白质及其修饰的细胞通路、相互作用(cross-talks)及其网络。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包括:运用基于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手段来鉴定生物标志物并进行相关个体化药物治疗基础的研究;通过各种细胞过程中蛋白修饰的定量动态行为研究,来阐述蛋白修饰通路的生物学功能;系统性的研究蛋白修饰调控酶的底物,并阐述其相应的生物学功能;基于蛋白修饰调控酶新功能的药物靶标鉴定,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的药物靶标鉴定。

彭红丽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机制的研究;黄酮及其衍生物调控脂质代谢和脂肪肝的分子机制及药效学研究;大麻素受体1拮抗剂的药理研究

陈奕研究方向:主要进行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和作用机制及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

宫丽崑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毒性机理研究以及应用细胞和分子模型进行药物肝肾毒性早期筛选和代谢特征评价。

唐炜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以及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登革热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靶点药物的研究,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

李扬研究方向:离子通道和受体是重要的膜蛋白,不仅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也是主要的药物作用靶点。我们综合电生理学、药理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技术手段,研究受体与离子通道的调控机制,开展钾通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最近针对抑郁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我们进一步开展了动物行为学和在体电生理学研究,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和发现新的抗抑郁药物;同时“以药效测机制”开展药理学机制研究。蓝乐夫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兴趣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和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等病原性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方向为病原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的分子机理,抗细菌感染新靶标的发现和功能确证,以及针对新靶标的小分子活性化合物的发现。最终发展基于新策略、新机制的抗细菌感染类小分子药物。

王桂凤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开发与分子机制研究,重点关注肝炎病毒(HBV和HCV)。

陈莉莉研究方向:代谢、感染疾病等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基于化学小分子的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臧奕研究方向:调控干细胞命运小分子化合物的发现、作用机制及其成药性研究;基于代谢调控网络重要靶点及表观遗传调控网络重要靶点小分子调节剂的发现及其机制研究。

周宇波研究方向:以疾病关键信号网络ER STRESS为靶点的高通量筛选模型建立、活性化合物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

潘国宇研究方向:和药物转运体、代谢酶相关的药物性肝肾损伤和药物相互作用;运用原代肝细胞,人源化动物等模型综合评价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安全性

陈静研究方向: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为:(1)代谢类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和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基础研究;(2)代谢类疾病药物先导结构发现研究,从不同水平(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全方面评价这些先导化合物。

高召兵研究方向:主要采用高通量筛选、电生理、分子生物及动物实验方法,并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筛选等技术手段,开展离子通道药物的发现及药理研究。

赵强研究方向: 从事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高分辨率结构解析以及基于结构的新药发现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1、GPCR结构解析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2、自身免疫病、代谢性疾病中的关键GPCR的结构解析及其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基于结构的新药开发;

3、GPCR与下游分子的复合物结构研究。

第二篇:2015上海药物研究所夏令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015年“新药梦”全国大学生夏令营营员招募通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5年“新药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将于2015年7月上旬在上海举办。本次夏令营面向全国各高校优秀本科生接收150名营员。药物所提供营员单程路费(凭票实报实销高校所在城市至上海的火车硬座或二等座)及夏令营期间在沪的食宿。

夏令营活动期间将安排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报告、学生和导师面对面交流、实验室参观等系列活动。届时,我们还将从营员中选拔出优秀者作为上海药物所2016年入学的免试推荐研究生生源。

一、申请条件:

1.招募对象:大学在校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等相关学科的四年制本科三年级、五年制本科四年级学生;四年制本科二年级和五年制本科三年级学生特别优秀者可酌情接收。

2.成绩要求:本科期间总评成绩排名在本年级(专业)前30%之内,重点高校学生学习成绩标准可再适当放宽;英语达到国家四级/六级水平。

二、申请材料:

1.《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

(下载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按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信息。系统将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开通,开通时间另行通知。2.报名时间: 4月21日—6月20日

3.材料提交时间: 将申请材料于6月20日之前(以邮戳为准)邮寄至药物所。4.材料邮寄地址:上海市浦东祖冲之路555号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生教育处201203,收件人:胡仲良,电话:021-50805910。

5.入选名单公布时间: 入选名单于6月下旬在本所网页上公布,并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本人。届时未接到入营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生教育处

2015年4月20日

第三篇: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无限极多糖联合实验室

2009年8月,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签约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无限极中草药多糖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功能性糖组学组织研究员丁侃教授为负责人,其科研水平在国内众多科研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

联合实验室专注于中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的多糖研究,在国内领先性地为中药研究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多糖生命科学时代。多糖健康产品(保健食品、日化产品)的发展也将成为健康产品行业发展的趋势。实验室在多糖领域的研究,可谓在保健行业中抢占了领先于潮流的新领域和制高点,实验室可运用相关科研领域的顶尖成果,开发出科技领先的中草药健康产品。

未来,联合实验室还致力于将国际领先的多糖研究科技运用于中草药健康产品的开发,并对产品的质量、功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保证和验证:对现代化的中草药提取分离技术进行研究和验证,使其在中草药健康产品的生产中得到应用,利用现代化的药理技术对中草药多糖产品进行功效验证,利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国际领先的多糖芯片技术对中草药进行功能筛选,开发出具有显著功效的中草药多糖产品,利用现代化分析技术前沿的HPLC、NMR、X-ray技术等对中草药多糖产品进行质量控制。

糖概述

1、糖简介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上,由于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糖可根据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1)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2)寡糖:2-6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最为普遍。(3)多糖:至少由超过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4)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

2、白糖

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糖,白糖色白,甜度高,是一种混合物,其主要成份为蔗糖,蔗糖是由两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非还原性的双糖,或者说是寡糖的一种。

3、多糖

多糖一般是由10个分子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也是构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多糖按来源大致可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海藻多糖、微生物多糖即细菌多糖和真菌多糖等。

不过,就糖链而论即使是寡糖,在寡糖上结合了蛋白质和脂类的,就整个分子而论,如果是属于高分子,则从广义上来看也属于多糖,因此特称为复合多糖或复合糖质(糖蛋白、糖脂类、蛋白多糖)。

4、生物学功能

某些多糖,如纤维素和几丁质,可构成植物或动物骨架。淀粉和糖原等多糖可作为生物体储存能量的物质。不均一多糖通过共价键与蛋白质构成蛋白聚糖发挥生物学功能,如作为机体润滑剂、识别外来组织的细胞、血型物质的基本成分等。

这些多糖参与了生命科学中细胞的各种活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如参与生物体的免疫调节功能,降血脂、抗感染、抗辐射、抗凝血、降血糖、预防和治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人们已成功地从近百种植物中提取出了多糖并广泛地用于医药和保健食品的研究和开发中,是重要的天然药用活性成分和保健食品。

关于多糖的一些看法

1、多糖简介

多糖(Polysaccharides)又称多聚糖,组成成分可以是单一的(Homogeneous),例如全由葡萄糖(Glucose)组成的就叫葡聚糖,例如香菇多糖;也有杂的聚合(Heterogeneous),即由不同的单糖组成,例如银耳多糖。多糖的种类可包括动物多糖、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真菌多糖及藻类多糖等。多糖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大分子,不仅参与组织细胞骨架的构成,而且是多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组成成分。

2、多糖功效

1969年,《Nature》上发表了一篇香菇中多糖成分有抗肿瘤作用的文章。文章首次确证了从香菇中分离的多糖成分有抗肿瘤作用,其结构是β(1-3)结构的葡聚糖。

不同的多糖生物活性又有很大的差别,多种真菌多糖的保健功效显著(例如香菇多糖、银耳多糖、灵芝多糖等),通过不同种类多糖的组合及比例优选,可发挥更好的保健功效,被这就是无限极研究及使用复合多糖的原因。

3、多糖的研究现状

生物体中有三大类的功能传导作用的分子群体:蛋白质(Proteins)、核酸(Nucleic acids)及多糖(Polysaccharides)。由于研究手段的优势,蛋白质及核酸研究在二战后的发展如日中天。至今,蛋白质的研究已接近老年期了,而核酸的研究,例如基因研究等仍可以说在中年期。

而目前多糖的研究,仍然在青春期的前期,仍有待大力发展。原因在于多糖乃聚合物、结构复杂,说清作用机理、位点的难度很大,并且难于人工合成。因此难于用作药物开发,目前一些大型药厂已放弃了几项多糖药物的开发计划。

但多糖的保健功能显著,对人体安全,无不良副作用,适合作为保健产品的重要原料,同样对人类健康作出积极贡献。穿越历史烟云,历经世事沧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走过了七十多年的历程。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药物研究机构,她的前身是国立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创建于1932年,1933年迁至上海,2003年又搬迁至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在这七十多年的奋斗磨砺中,诞生了一大批药物学科的英才,先后拥有了赵承嘏、高怡生、邹冈、嵇汝运、谢毓元、池志强、陈凯先、金国章、唐希灿、蒋华良等十位两院院士,研制了一批我国首创、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新药,建设了若干以国家创新药物体系为目标的重要平台,园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我国创新药物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上海药物研究所是以创新药物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研究所。通过生物学和化学两大学科的密切合作,阐明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活性及其相互关系;探索药物作用的新机理、新靶点;完成新药临床前综合评价及研究;大力推进新药成果转化;为我国创新药物能力的全面提升起到引领作用。

上海药物研究所设有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筛选中心两个国家级研究中心,五个研究室,以及一系列新药研发技术平台;主办了英文学术杂志《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和《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并主办以非处方药物为主的科普杂志《家庭用药》。

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上海药物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学科齐全、成就卓著、人才荟萃、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国立药物研究机构。数十年来,上海药物研究所先后研制出了一大批重要的创新药物,近十年来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达到国际水平的新药研究技术平台体系,成为我国新药研究最重要的中心之一。

第四篇: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博士入学考题2002-2004

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化学博士入学考题2002-2004

药物化学(2002)

1.激动剂、拮抗剂、部分激动剂解释并举例 2.酸碱性及溶解度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3.电子等排体、生物电子等排体 4.解释现象

1)

阿司匹林缓解感冒及副作用 2)

硫喷妥短效

3)

氯磺丁脲、甲苯磺丁脲 4)

卡莫氟→乙酰卡莫氟 5.名词解释

1)

CADD

2)

受体拮抗剂

3)

胆碱酯酶抑制剂

4)

对映体效应指数

5)

环氧合酶抑制剂

药物化学(2003)

1.解释电子等排和生物等排及其应用

2.问答

1)为什么交感神经药物能降压

2)甲地孕酮较乙地孕酮长效

3)组合化学促进新药开发的应用

3.名词解释

1)三环抗抑郁药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3)磷酸二酯酶强心药

4)钙通道拮抗剂

5)糖皮质激素

6)喹诺酮类抗菌药

药物化学(2004)

1.电子等排、生物电子等排及其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从天然产物中开发成的几个抗肿瘤药

3.解释名词

CAMP(环磷酸腺苷)喹若酮类抗菌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

类固醇激素

生物利用度

4.阿司匹林类非甾体抗炎药产生药效其副作用的原因

5.代谢转化反应产物、用化学式表示:(结构式略)

保泰松

地西泮

氯胺酮

苯丙氨

司来吉兰 6.下列拟胆碱药的作用原理和特色

氯醋甲胆碱 卡巴胆碱 溴化新斯的明 敌百虫

7.利多卡因只能注射应用而妥卡胺口服也有效(结构式略)8.解释:硫喷妥比戊巴比妥短效作用快(结构式略)

第五篇:上海海洋大学与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联合培养导师介绍

中 国 水 产 科 学 研 究 院 黑 龙 江 水 产 研 究 所

孙效文,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北方鱼类生物工程育种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学科带头人;先后公派赴澳大利亚、美国留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①分子标记与种质资源;②鱼类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与新品种培育; ③水产养殖动物基因组资源开发和鱼类特殊性状的遗传基础。现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课题“鱼类微卫星等遗传标记的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完成国家“863”项目“北方鲤鱼基因工程育种”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论著有“全鱼基因工程鱼的构建”(《高技术通讯》);“A genetic linkage map of common carp(Cyprinus carpio L.)and mapping a locus associated with cold tolerance trait”(《Aquaculture》)。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分会副理事长。联系电话:0451-84842646,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43号,邮政编码:150070,E-mail: sunxw2002@163.com xws1999@hotmail.com

曹广斌,男,1957年10月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渔业装备与技术、水处理技术、水质控制技术。近年来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励9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授权专利10项。兼任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装备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水产学会捕捞与渔业机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连水产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通讯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43号 邮政编码:150070 联系电话:0451-84861943 E-mail:laocao@hotmail.com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网址:www.xiexiebang.com

卢彤岩,女,博士,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养殖研究室副主任,上海水产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1)水产病害防治;(2)渔用药物药理与毒理学。主持承担完成国家、农业部、水科院等科研计划项目10余项,先后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在研项目三项,在研项目经费200余万元。主要论著有“达氟沙星在健康及感染Ah史氏鲟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水生生物学报》);“达氟沙星对史氏鲟红细胞抗氧化功能及微核形成的影响”(《水产学报》);“水产品中敌百虫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农业部行业标准》2006-12-19发布实施)等。现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病害防治学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兽药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联系电话:0451-84861322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43号 邮政编码:150070 E-mail:lutongyan@hotmail.com

下载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方向导师介绍(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理学方向导师介绍(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