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昭平县司法行政工作亮点
昭平县司法行政工作亮点
2011年,县司法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上级的指示要求,以“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主题,创新开展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创新法制宣传方式,多形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通过建立农村法律书柜,举办农村法律知识讲座,普及涉农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群众法律意识;二是充分利用全县40多个永久性法制宣传栏,大力宣传有关林改、换届选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配合县的中心工作;三是组成法律宣传工作组深入到严打整治行动第一线,与群众面对面宣传法律法规,为严打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四是县司法局和马江、黄姚司法所在新浪网开通了普法博客,通过网络开展普法宣传,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进一步拓宽了普法的途径。
二、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一是加强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全县12个乡镇调解庭均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159个村(街)已建立了调委会和调解室,实现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形式、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针对林改工作山林纠纷突出的特点,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集中力量加大排查化解山林纠纷的力度,为县的林改工作排忧解难。三是成立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拓宽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渠道。四是与相邻县区司法局建立起矛盾排查信息互通机制、联合调解机制和定期交流机制,实现跨县区合作,妥善处理跨区域性民间纠纷。2011 1
年,县司法行政系统共排查民间纠纷3123件,调解成功3029件,调解成功率达97%。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
2011年9月,与中国电信昭平分公司签订了“司法e通”合作协议,通过“社区矫正第三方定位管理平台”,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定位监控管理。2011年,我县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5名,刑释解教人员142名,我们采取以法导其行,以矫育其人,以帮促其变,以正反典型事例鼓舞、警醒的帮教、矫正措施,重新违法犯罪率基本控制为零,并涌现一批安置帮教、矫正效果好的典型。如黄姚的刑满释放人员贝某,在帮教人员的帮助下,利用她是原乡畜牧兽医站计时人员的优势,引导她在本地发展养殖业,在本村办起了果园和养鸡场,并为其争取了妇女创业资金八万元,实现了林下生态规模养殖,从而走上致富的道路。
四、突出发挥法律服务作用,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围绕农村土地承包、土地征用补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深入开展“法律服务下乡”和与农村、乡村企业结对活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2011年,共办理公证案件138件;解答咨询电话228件,接待来访群众1000余人次,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41件,比上年度上升15%。
昭平县 司 法 局
二0一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司法行政工作亮点纷呈
司法行政工作亮点纷呈
2009年,平昌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三大主题”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实现了新发展,为维护我县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立足职能,服务大局,司法行政工作有效推进
普法依法治理深入开展。协调、指导全县乡镇、部门和学校通过授课、制作展板、发放宣传画册和图书等方式在乡村、车站、街道开展普法活动。1月份,由县法建办牵头组织近10个部门在街道开展服务“三农”法制宣传活动;2月份以来,由县交通局、安监局、交警大队等部门组织开展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全县道路交通运输企业业主300多人参加培训和考试;“3.15”活动期间,县消协、工商局在县城广场举行“中国电信.天翼杯”有奖消费知识竞答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35万份;县政协、县法建办组织10余个部门在驷马镇开展“送法律、送科技、送卫生、送文化”的“四下乡”活动;县检察院组成4个法律宣传小分队,深入千村万户,巡回进行法制宣讲。县法建办、县司法局组织10余个部门在响滩镇以文艺表演、法制讲座、现场咨询、法制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积极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组织法制副校长深入全县80余所中小学校讲授法制课,“以案说法”,2.1万学生受教育。开展“法律出版社赠书活动”,分别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送书800余套,向五木小学送书1200余册,利用全县中小学校领导培训之机,给学校领导赠书950余套,给喜神乡玉皇村小学赠书1200余册。开展《法律援助条例》、《四川省人民调解条例》颁布实施、“6.26”国际禁毒日等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以“法律进企业”为重点,市电视台在县自来水公司制作法制宣传专题节目。由法建办牵头,组织20余个部门和企业在伯坚广场搭台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制作法制宣传标语30余幅,赠送普法读物6000余册,发放宣传单3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80余个。今年以来,共开展法制讲座130余场次,出动宣传车150余台次,发放普法读物和资料11万余册(份)。围绕新农村建设,指导江口镇太平村等10余个村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难点问题为切入点,积极推动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整体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民调解作用和优势凸显。以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在春耕大忙期间、全国“两会”期间、建国60周年国庆期间等敏感时期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开展矛盾纠纷“春风化雨”百日行动,排查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240件,化解7982件,调解成功率达92.8%。其中,排查化解“三防”(防民转刑、防群体性上访、防群体性械斗)案件122件274人次。大力开展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按照“六有”标准,为全县528个村(居)调委会统一配置了人民调解标识、徽章、吊牌和文书制作,200余个村居调委会达到规范化要求。落实了村(居)调委会奖补资金的考核考评工作。白衣、板庙、镇龙等司法所对村(居)调解员进行了培训。白衣、驷马司法所探索“一表清”办法对排查的矛盾纠纷明确专人,限时调处。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的基础作用,设立县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加强对乡镇调处中心的协调、指导和管理。与县法院共同研究制定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对接办法。今年4月,西兴镇政府根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决定恢复原牲畜交易市场。居委会在多次督促未果的情况下,派人对耕地农作物进行清除,与易某发生争执,导致易某高血压和冠心病发作住院,易某亲属随后在麻辣论坛发“居委会粗暴执法群殴老妪”贴,与事实不符,造成不良影响。西兴司法所联合政府有关部门、派出所、法庭等单位开展大调解,宣讲法律、政策,经过一天的努力,一起备受关注的干群纠纷圆满解决,西兴牲畜交易市场得到恢复。安置帮教工作得到加强。今年共接茬刑释解教人员212,其中刑满释放175人,解除劳动教养23人,在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中,建立了回归人员跟踪帮教和定期排查制度,对近三年的刑释人员进行“人盯人”的跟踪帮教。刑释人员蔡某,由于其刑期为38年,现释放后无家可归,县司法局和响滩司法所及时协调县民政局为其解决临时生活困难问题。了解到蔡某有与人合伙创办页岩砖厂、引进自贡化肥厂在平昌设立分厂的想法时,及时主动帮助他联系国土、税务、工商等部门,帮助他办理各种手续。在大家的努力下,蔡某的生产生活正逐步走上正轨。
社区矫正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在全县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累计接茬社区矫正对象144人(2009年接茬32人)。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完成组织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印发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方案》和《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做好了日常监管工作。对在家的矫正对象做到“月见其人”,对在外务工的做到“年听其声”,做到责任到人、定期走访、帮教到位。江口镇王某保外就医后,家庭生活困难,房屋破旧,对生活失去信心。司法局经常对其谈心教育,协调相关部门给予1000余元的困难补助,为其解决临时生活问题。同时,在江口司法所的多方协调下,购买缝纫机进行加工,目前与成都商家合作,手下20余名员工,生意红红火火。
法律服务致力经济社会发展。加大法律援助办案力度。今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6件,其中办理民事案件387件,刑事案件18件,公证案件1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370余万元。开展了法律援助“1+1”活动,国家法律援助基金会给我县派驻了1名沿海地区的律师和1名法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支持我县的法律援助工作,他们共办理各类法律事务2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230余人次,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粉壁乡红花村村民王显勇之妻医疗纠纷案,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吴祥玉主任、县政府副县长程勇全亲自批示,我局迅速派律师用一周时间就办理完毕。特别在办理涉案标的300万元的王小兵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杨从军等47件农民工跨省维权案和向某、邓某等79件妇女儿童维权案件中,有力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化解了由此引发的多起集访、上访事件。公证工作积极介入全县经济社会建设主战场,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今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288件。其中委托、声明、出生、亲属关系、婚姻关系等国内民事类公证678件,工程招投标、施工合同、抵押贷款、房地产交易等国内经济类公证570件,涉外涉台公证22件。为江口镇老街防洪堤建设、旧城改造、信义新区建设和土地拍卖等办理公证72件,有力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开展公证质量经常性检查。7月,顺利通过省、市公证质量检查,合格率达100%,保持了“全国文明公证处”荣誉。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全县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参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重大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律师参与接待信访活动。全年共派出40余人次律师参与信访工作。积极推动法律服务行业向农村延伸,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活动。百坚律师事务所与六门小学和五马村、九树村签订了两年的免费法律顾问协议。律师全年担任法律顾问114家,办理各类法律事务1887件,代写法律文书2059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203家,办理各类法律事务1760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抢抓机遇,乘势快上,司法所建设取得新成果
按照省政府“全面完成司法所建设任务”的要求,我局攻坚克难,切实加快了司法所建设步伐。召开协调会,敲定建设方案。已新建司法所15个,政府代建13个,行政划拨15个,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全面完成了全县43个乡镇司法所阵地建设。同时,切实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按照每所5000元加每人2000元的标准落实了工作经费。11个片区司法所按照规范化要求配备了办公设备,建设了规范化的调解室。司法所阵地建设和规范化建设先后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怀臣和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
强化载体,狠抓作风,班子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三大主题活动”实效明显。自开展“素质大培训、技能大练兵、作风大转变”活动以来,干警政治业务素质、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队伍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增 强。“三大主题活动”在线考试平均成绩达99.02分。江口司法所被授予“三大主题活动”先进集体,8名同志被表彰为“先进个人”。在活动开展中,一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编印《政治学习资料》、《司法行政工作简明读本》、《四川省人民调解条例》小册子等学习资料。对新招录的司法助理员进行了岗位培训,组织司法所长外出学习参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组织公证处正副主任外出交流培训,举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和乡镇调委会主任培训。二是广泛开展技能大练兵。着眼基本技能开展了电脑打字、文档、表格制作技能比赛。成立课题组,开展了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和依法行政课题调研。着眼业务能力开展调解文书制作质量评比,在公证员中开展公证文书质量评析活动。加强外宣工作,建立信息报道组,制定了《信息调研工作奖惩办法》。在市级、省级报刊和网站发表新闻40余篇,调研文章3篇。在《平昌周末》、平昌政务网、平昌电视台等上稿160余篇。三是强力推进作风大转变。从规范机关行为、优化办事程序和效率入手,建立健全了《机关管理制度》、《股、处、所工作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等制度,开展“千张问卷评部门”活动,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开展。一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认真查摆问题,每名党员干部撰写了心得体会和分析检查报告。召开了4次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和3次党组民主生活会。二是抓好了干警的政治业务学习。坚持了每周五定期学习制度。组织开展了“学习王瑛先进事迹,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巴中人”演讲比赛活动。在“开放月”活动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视察机关和司法所的活动开展情况。三是助民惠民落到实处。响应县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百里翠竹长廊建设,出色的完成了栽植管护任务。深入涵水镇花桥村和江口镇文化街,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在政务大厅设立便民服务“窗口”,开通“12348”法律服务咨询热线。建党节期间,对五木小学13名贫困党员进行慰问。捐建喜神乡玉皇村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机关干部与20名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送去价值1万余元的学习用具、体育器材、图书、电脑等。积极开展律师队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百坚、万名律师事务所结合实际,制定了活动实施细则,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加大对律师行业的党建管理和业务监管力度,一批优秀律师脱颖而出。在活动开展中,律师坚持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为政府和部门担任常年法律顾问,活动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及时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包片责任区责任人,健全日常保洁、检查评比、责任追究等制度。聘请了2名日常保洁员和1名保卫人员。拿出资金3万元对机关办公楼和住宿楼进行了重新粉刷,对外墙进行了清洗,对楼梯栏杆和厕所门进行刷漆,安装所有空调下水管,硬化家属楼公共通道,清掏化粪池。落实“全民行动日”和“清洁日”活动,组织职工到文化街雷坡石包段区域和挂联的涵水镇花桥村进行清扫和督查,逐步建立起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第三篇:宁华路司法所司法行政工作亮点介绍
宁华路司法所司法行政工作亮点介绍
基层司法所,是司法行政工作在基层的延伸,担负着司法行政建设的重任。近些年来,宁华路司法所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司法行政工作和那些如“坚冰”般难以化解的矛盾时,从思想、方法和手段上推进工作创新,在勤恳工作的基础上,使司法行政工作亮点纷呈。
亮点
一、突出三大特色,建立老禹调解咨询工作室,让柔性化调解为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方式提供新视角。
1、个性化特色
老禹调解咨询工作室是以宁华路司法所所长禹仁科的名字命名。禹仁科,长期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经验丰富,为人公道正派,熟悉社情民意,擅长处理民间纠纷,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千件,为群众和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案件调解成功率98%,连续多年被评为西夏区优秀公务员、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综治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全国模范调解员,被自治区评为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关于他的先进事迹多次在银川晚报、法治新报、新消息报刊登,他经手调解的经典案例也经常出现在网络媒体。
2、人性化特色
老禹调解咨询工作室的第二大特色在于人性化,秉承“便民维权、诚信至上、为民解忧、春风化雨”的工作理念,营造人性化温馨调解环境,工作室墙上有温馨的提示语,错落的植物摆放,沙发茶几按家庭方式布臵,使它更像是家庭的会客厅,让来到这里的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和参加“听证”的人员有一种温馨、回
到家的感觉,这样,让人进门就倍感舒心,放松了情绪,从而为调解成功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他们走的是个性化服务的调解新路子。调解工作模式并不固定,更多采取的是朋友间的交心谈心方式,调处的过程中不采取刻板的程序化操作,也没有生搬硬套的言语,倾听当事人的心声是调解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纠纷化解的重要保证。让群众发发牢骚,陪群众拉拉家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专家调解员就像当事人的亲人,没有距离感,群众有什么心里话愿意找他们沟通,这样,就比较容易化解矛盾纠纷。
3规范化特色
发扬 “热心主动、耐心释法、真心析理、细心调查、诚心公平”的“五心”调解工作法;规范调解程序,扩展服务领域,受理、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简单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申请,法律咨询,提供聘请律师的咨询,政策法规解答,交心谈心、心理咨询;指导调解员工作,提高纠纷化解能力,预防民间纠纷发生。
亮点
二、整合现有资源优势互补,精干高效联合运作,形成合力促进社会稳定
1、建立健全三级网格化管理
老禹调解咨询工作室,从个性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角度出发,打造街道(老禹调解咨询工作室)——社区(老禹调解工作站)——网格(信息员)三级网格化调解机构,推进业务工作的全面开展。聘请禹仁科同志担任首席调解员,司法所工作人员、各社区主任、派出所片警为调解员,在各网格点设立信息员。由
信息员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并及时将排查信息上报给社区工作站进行调解,社区调解工作站调解不了的上报老禹调解咨询工作室进行调解。经过认真探索,并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提出了矛盾纠纷排查网格化管理的思路,全面落实长效管理机制,以楼幢为单元,构建以社区为统揽管理网络,做到“网中有格、人尽其责”的管理模式。辖区灵活划格,由两委会成员任格长,每格配备1至3名工作人员,负责网格内的矛盾排查化解、信息收集等。
2、整合社区、企事业单位调解人员
从辖区内6个社区、11个大型企事业单位吸收一批调解员,这些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号召力、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共98人,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3、引入大调解专家库成员攻坚克难
根据《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有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意见》的方案,利用现有的“大调解”组织网络及人才资源,力争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重大疑难纠纷不出市”目标,以有效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调解人才方面,利用建立“大调解”工作中心专家库。专家库人员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民主人士、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退休老干部、群众等组成,旨在充分发挥他们学识、经验上的优势,更好地解决各类复杂、疑难矛盾纠纷。
亮点三:小所作用大,尽全力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
银川市在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的“三大战役”期间,积攒了许多遗留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群众多次到西夏区、银川市、自治区政府上访。西夏区政府委托宁华路司法所依照相关政策予以解决。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走访了282户拆迁户,通过法律宣传、政策讲解等途径耐心细致的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得符合相关政策的80户得到经济补偿款372万,彻底解决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群众满意了,政府省心了,司法所在他们心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地位。
2012年6月28日,辖区内某化工厂发生一起意外工伤死亡事故,死者家属情绪悲恸激动,组织40多名亲属打着横幅标语到鲁西讨要说法,并扬言事情不解决就到自治区上访。双方就赔偿金额问题分歧较大,死者家属情绪失控,事情陷入僵局。宁华路司法所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主动介入,考虑到遇难者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决定先对其家属进行劝慰、安抚,同时迅速联系工程方负责人,促使化工厂与死者家属就相关赔偿事宜进行了进一步的协商。对于双方分歧较大的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的问题,通过七天的艰苦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工程方一次性支付死者家属丧葬费、伤亡补助金、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共计95万元,于协议签订之日起七日内付清。死者家属一边泪流满面地在协议书上签字,一边连声感谢司法所的调解人员。
亮点四:改变工作思路,把社会管理工作与矛盾纠纷化解工
作紧密结合。
鲁祥苑是宁华路街道的一个没有物业公司的小区。夏天漏雨、冬天没暖,卫生脏乱差,治安情况糟,引发矛盾纠纷也多。老百姓也是三天两头找社区、工厂、派出所、街道反映情况,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后来宁华路司法所介入,改变工作思路,协助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在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号召力、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选入业主委员会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立不到一个月以来,疏通管道27条,改善老化线路420米,解决了32户居民用水用电得不到保障的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社会管理方式效果明显,通过民情民调、协商沟通、民间调解,不仅解决了棘手问题,还尊重和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更调动了群众参与议事调事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促进了社会和谐。
亮点五:深入思考,通过现代化媒体网络手段,真正做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
宁华路司法所3月份曾调解过这样一起民事纠纷:王某的160只羊走失,李某收留了其中的135只羊。五天后,李某王某找到李某想要回自己的羊,但李某以王某拒绝给付其饲养补偿费3万元为由不予归还,双方一时争执不下。经过司法所调解,由王某给予李某1万元饲养补偿费后纠纷得以解决。这是一件普通的纠纷调解案例,反思后我们意识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给予怎样的补偿才合理,二是如何让广大群众今后碰到此类事情后不会出现漫天要价的现象,三是怎样提供激励因素,激励当事人从事社会
所期许的行为。旋即联系报社提供线索,法治新报和新消息报迅速报道后并引发热议。通过寻找普通案件中的热点加以宣传报到,不仅向广大市民宣传普法,教育了群众,又把工作经验介绍给基层法律工作者,为其提供借鉴,还向法制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使更多的人了解基层司法工作,可谓一举多得。
在创新工作过程中,我们还处在探索阶段,只有一切为了群众,群众才能和党同心同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创新工作的新途径,加大工作力度,着眼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稳定,着力解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预防性问题,注重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努力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确保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项部署和任务落实到实处,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宁华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宁华路司法所
2012年10月30日
第四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主要由基层司法所来完成。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称司法助理员。司法所是区县司法局职能系统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履行的各项职能是区县司法局职能在乡镇(街道)的延伸,是承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构成我国乡镇(街道)一级政法体系,共同担负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司法所的主要职能和业务范围包括:
1、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4、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
5、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助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其他有关工作。
第五篇: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司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落实年、突破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的总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推进平安**、法治**、过硬队伍建设的总目标,坚持实实在在、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坚持做实职能、做精主业、做亮品牌、做优管理、做好保障的工作布局,坚持改革推动、创新拉动、保障驱动的发展路径,用心把握、科学摆布、勇于创新、狠抓落实,全面履行服务发展、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改善民生的职责任务,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亲和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一、全面提高监狱劳教整体工作水平
二、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
持续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落实《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标准》,制定新一轮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规划,部署开展“星级司法所”创建活动,出台“星级司法所”动态管理办法。年内,全市三星级以上司法所达到80个,五星级司法所达到20个。认真抓好司法所业务工作考评,建立季度例会制度,对各县市区业务考评情况进行督导调度、通报讲评,促进工作落实。加强司法所工作力量,用好用足政法专项编制,并采取机关下派、乡镇补充、义工招聘、法律服务工作者帮助等措施,确保所有司法所工作人员不少于3人。在完成业务用房建设任务的司法局,因地制宜设立综合律服务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法制宣传教育中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等实体性机构。在农村、社区建设一批“律师会客厅”、“法律惠民室”、“个人调解室”等永久性阵地。
提高人民调解公信力。以开展人民调解“双争赢满意”活动(即“争当调解能手、争创品牌调解室、赢人民群众满意”活动)为载体,提升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实效。年内,命名表彰市级调解能手100名,推出以优秀调解员命名的品牌调解室30个。积极开展“人民调解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强市、县、乡、村四级调处工作平台建设,完善排查预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协调联动和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健全调解组织网络,依托人民调解信息管理系统,充实村(社区)、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及调解员信息。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调解工作向物业、环保、城建、经贸、工会等行业延伸,研究探索鼓励法律服务人员参与组建专业性调解组织的措施办法。年内化解矛盾纠纷3万件,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履行率分别达到100%、97%、98%。
推动特殊人群专项组工作。建立特殊人群专项组领导和办事机构,健全专项组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召开专项组工作会议。切实履行组长单位职责,进一步强化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组成员单位和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协调督促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及时通报专项组及各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工作开展情况,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实施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一体化工程。着眼于提高教育改造质量和安置帮教工作水平,研究制定教育改造和安置帮教一体化工作的措施办法,尽快形成“大墙内外资源共享、监所社会良性互动”格局。提升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水平,指导各县(市、区)建立1-2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动员社会力量多途径、多渠道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协调落实社会保障和临时救助措施,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安全顺利融入社会。组织开展远程会见和帮教活动。进一步健全信息核查、网络预报、文书传递、重点帮教对象接送等衔接机制,确保济宁监狱、市劳教所新释放解教人员衔接率100%。全市已衔接安置帮教对象帮教率、安置率分别达到100%、95%。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危险性评估体系,确保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在2%以下。
提高社区矫正规范执法水平。继续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执法、精细化管理、智能化防控”建设,完善执法体系、细化执法标准、优化执法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部署开展“两优化、一提升”(优化管理机制、优化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效能)活动,突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机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理顺各级社区矫正机构管理职能。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试点建设社区矫正管理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矫正组织机构体系。落实风险评估和分级处遇制度,确保社区矫正人员再犯罪率低于1%,确保重新违法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完善无缝衔接,加强社区矫正判前社会调查和罪犯假释前社会调查,杜绝脱管漏管现象。适时与检察机关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
优化基层法律服务资源配置。开展“抓管理、强业务、促服务”活动,调整基层法律服务布局,强化司法所对所属法律服务所的指导管理,推动两所结合、力量互补、业绩共创,确保业务量增长30%,基层法律服务所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