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中初中化学的学习

时间:2019-05-14 14: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改中初中化学的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改中初中化学的学习》。

第一篇:浅谈新课改中初中化学的学习

浅谈新课改中初中化学的学习

作者: 尹友 评论数/浏览数: 0 / 14 发表日期: 2011-08-23 21:06:47 浅谈新课改中初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但教材安排的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初三学生对怎样学好化学往往不知所措.而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的学习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知识点繁杂,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这也是大多数同学感到化学难学的原因.从这个角度讲,化学更像理科中的文科.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一、学会阅读化学课本

1.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

2.每一个化学章节应该读2遍,第一遍可以粗略的读,这遍读要达到的目的是:

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

第二遍要精读,这遍读要达到的目的是:

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地阅读一些课外资料有利于开阔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读时还要注意: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

二.认真抓好“听、思、问、练”的学习四个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提高课上吸收率。

听是关键,思是核心,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而在课余时间补课,就如同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要学会巧妙地完整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还要记清课本内容和发散性问题及要求当堂完成的巩固性、检验性、提高性的训练试题。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每个同学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思”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搞简单的重复或题海战术。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的过程。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互换来重解,这便是一题多变。回忆一下这道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听、思、问、练四个学习环节,提高课上的吸收率,使所学知识不断地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不仅能达到懂、会,更重要的是达到透,这样你就能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培养了应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三.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样。再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什么题用化学式来计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质量分数的题就先要根据化学式来计算。

四.要培养自己的自我完善能力

每次单元测验后都要进行自我评价,找出成绩与存在问题,特别是要分析所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各占多少分如失6分,其中粗心失2分,不会的失2分,复习不全面失2分,再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粗心、不会,找出原因以利以后的学习,坚持下去必有好处。达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能力。建立错题本,把自己在各次各类考试中及综合练习中做错的题集中收集起来,写在错题本上。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题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经掌握的题做上标记进行淘汰,使不会的题逐渐减少,直到减少到零,这样坚持下去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五.针对不同学习内容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一般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四个部分,各部分知识学习方法各有侧重。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三学生中对概念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也是中考易失分的知识之一。

1.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2.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拽元素,分子拽原子避免出现错误。

3.要理解概念的组成和系统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弄清并搞懂了,书写和判断氧化物就容易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为一定温度,二为100克溶剂,三为达到饱和状态,四为溶解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断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4.要注意概念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和记忆时切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成两种单质。由此延深的题: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与可能是混

合物。很明显应选D。

(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

1.元素及化合物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相互渗透关系密切,要把这两者结合好。如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之大,硫酸由于浓、稀的不同而引起性质上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必须把物质的性质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联系起来。

2.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都按存在性质用途制备的顺序进行的。而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去带动其余的。如依据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不要去死记硬背。

3.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即有共性,又有个性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全面分析问题,即记通性又记特性。如HNO3具有酸的通性又有特性与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4.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对实验的依赖性强,大部分化学知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氧气的化学性质通过与C、P、S、Mg、蜡烛等演示实验使你认识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所以一定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达到印象深刻、记忆牢固、理解透彻。

如何学习呢?

1.要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如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揭示了元素性质特别是元素化学性质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揭示了分子形成过程及化合价的实质。这就为正确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2.要总结规律并掌握物质的特性。要抓住典型物质总结出一般规律同时还要把握住物质的特性以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有机化合物可总结出甲烷、甲醇、乙醇、乙炔蜡烛等与氧气反应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规律但各自都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再如学习第八章酸,通过盐酸、硫酸、硝酸、磷酸的化学性质学习总结出酸的一般规律,但对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浓H2SO4的吸水性和脱水性,硝酸的强氧化性都要掌握就全面了,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3.要定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注意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繁多、零碎,但根据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联系串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

4.将元素化合物中类别相似的知识归为一知识块进行横向比较,辩清异同点使知识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如H2、C、CO可从具有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比较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实验操作看H2、CO分别还原CuO的操作一样,不同点是CO还原CuO需进行尾气处理。H2和CO的可燃性的火焰颜色不一样,还原性的产物都有金属或水或从反应类型看CO与CuO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三)化学计算的学习方法

1.牢固掌握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和元素化合物是进行化学计算的依据。若概念不清,原理不明,物质的变化规律不十分明确,就会把题做错。如式量这个概念它只表示一个化学式如H2O的式量为18,5H2O中水的式量仍是18而不是90,再如A+2B=C+2D中已知C和D的式量比为22:9,若生成4克C同时还有多少克D生成。其C和D的质量比一定是22:2×9=22:18然后再进行有关计算。如把C和D的质量比仍按22:9进行计算就是错误的,反映出你对式量的概念还不清楚。

2.掌握并运用好解题步骤

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审题就是阅读原题,理解题意了解特点和类型弄清已知和未知,要防止不看全题断章取义,粗心大意。析题就是剖析原题,在审题基础上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对众多事实或复杂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挖出隐含条件及内在联系找出突破口,从而确立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是解题中最关键的一步。解题是在析题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已知求出未知得出正确结果。

3.注意解题规律和思想,掌握解题技巧

要善于从典型题的分析中找出其特点、规律和思路,能举一反三,要做一题知多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初三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题和用字母表示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中的主要思路。

如a克KClO3和b克MnO2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c克生成O2多少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O2质量是a克+b克-c克。

再如已知KClO3中氧的质量分数为39.2%,KMnO4中氧的质量分数的40.5%,若各取100克加热完全分解后哪种物质产生氧气多。表面上看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KCl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大,但要是认真分析抓住完全反应这个关键词语,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KClO3中虽含氧元素的质量略比KMnO4低,但它的氧元素全部都转化为O2,而KMnO4中的氧元素只是部分转化为O2,近而得出是KClO3生成的O2多。

(四)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1.要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老师讲授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本大多数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求得和论证的。通过实验有助于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2.要认真观察和思考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因为化学实验都是通过现象反映其本质的,只有正确地观察和分析才能来验证和探索有关问题,从而达到实验目的。对老师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学习和模仿。要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要认真分析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现象。如弄清烟、雾、火焰的区别。要正确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弄清现象与结论的区别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要会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来推断和检验有关物质。如六瓶无色气体分别为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气、氢气和一氧化碳气如何鉴别?其思路为从它们不同的化学性质找出方法即用点燃的木条和石灰水最后从现象的不同来推断是哪种气体。

3.要自己动手,亲自做实验不要袖手旁观。实验中要勤于思考、多问、多想分析实验发生的现象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要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并能解答一些实验问题。要做到理解基本操作原理,要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操作顺序并能根据实验装置图,解答实验所提出的问题。

总之,要想学好化学,不仅要学,更要会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掌握了学习化学的主动权,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乐趣,从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完成初中化学的学习.学习化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在学习中要注意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第二篇:新课改中初中化学分层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中初中化学分层教学之我见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只要给学生合适的帮助,就能使95%的学生学好,必须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设计组织教学时,要将起点定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将落脚点定在学习有优势的学生,最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化学新课程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点粗浅的探索与体会。

一、对教学对象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对学生分层,不是人为地给学生划等级,而是为了区分不同学生的差异,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已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对学生的分层必须以深入调查为前提,应首先观察每个学生在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并根据其特长、心理素质、心理发展水平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考察分析,进而分层。近几年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运用分层法进行化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先根据初中化学学习目标及学习的达成度,以班级为单位把学生分成基层、中层、高层三个不同层次,然后把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座次编成混合组,以六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尽量使各组学生整体水平基本平衡,并指定一名小组长《随着学习情况的变化,分层作适时调整),负责本小组的学习活动。实践表明,组建互助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习互助活动,这种学习互助活动既可以在课内开展,也能在课外进行。

二、对教学目标分层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把精力放在全体学生的提高上,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分析这势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到要求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有难度、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长期以往,两极分化的现象便会愈加严重。只有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目标分层,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目的,真正实现化学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

笔者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进行分类指导,课堂教学目标采取分层要求:基层目标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必须完成的目标;中高层目标面向中、优生,立足发挥他们的潜能。

以“酸的通性”教学为例(下同),我设计了以下分层教学目标:

基层目标:记住酸类的5条通性,准确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正确判断金属是否能与酸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

中层目标:在基层目标的基础上理解碱性氧化物的概念,能说明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原因。

高层目标:在前两层目标的基础上掌握碱性氧化物与碱对应的关系,酸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特征。

从以上分层目标可看出,首先让学生感知教材形成表象,逐渐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突破原有知识进行创新,力争使目标设计体现学生认知规律的递进性。

三、对教学内容分层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除了遵循思想性、启发性、灵活性、系统性等原则外,更应把分层思想贯穿交织于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为①提出问题;②建立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④获取事实和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⑥合作与交流。应按难宜程度分层展开探究,切忌一上来就直接让学生面对非常困难的命题,那样学生会很难适应。

例如,在上例教学中,我先逐层提出问题:硫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吗?硫酸可以与金属反应吗?若金属氧化物放在硫酸中会如何变化?你能归纳出硫酸和盐酸有那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然后由学生来提出假设。再分组制定探究方案,自己动手按各组的设计进行实验探究,以获取事实和证据验证自己的假想正确与否。最后通过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归纳最终获得酸的通性(化学性质):常见的酸可以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常见酸能与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并产生氢气;常见的酸能和一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此反应可用于金属出现锈)。这样通过有层次的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有所得。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科学的求知学习方式,又使学生了解、关注化学与生产的联系。

四、对教学评价分层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功。因此,要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彻底改变原有的单一评价方式,同时采取动态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此外,制定新的评价方式时还要留有余地,要允许学生暂时不会或不全会。

由于分层评价是建立在尊重和激励基础上的评价方式,使得基层学生消除自卑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层学生兴趣盎然,稳中求进;高层学生目标明确,劲头更足,不断挑战新的高度。由于分层评价可以相对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使过重的学习压力变为适度的学习压力,这种“适度的压力”既可以督促学生不断的努力,又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和智慧得到不同层次的发挥,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大显身手的机会,较后进的学生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有利于调控教学,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能力,正确把握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分层法去组织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关键词

新课改 实验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改革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科学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对于大多数的中学来说,实验教学的开展还不尽如人意。基于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将以化学实验为基础,探索在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对策。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实验员

化学实验教学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要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其中关键因素之一,是化学教师与实验员要相互合作好。当前,中学化学教师队伍配备基本完整,能够基本满足学校化学课程开设的需要。但化学实验员队伍配备一直不完整,都由任课教师兼任。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也只有落到了任课教师身上。而化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钻研、准备和指导实验,不做化学实验也是预料之中的事。2课时紧张

目前,新课改要求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但学校、家长和社会看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众所周知,开展实验教学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按照国家的课程计划,九年级的化学课一周也不过四个课时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之内,教师得保证学生掌握所有的化学理论知识。这就导致一些教师能少做实验就少做实验,或者是用演示实验的方式代替操作实验。

二新课改下如何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 1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而且也缓解了新教材中对实验教学的压力。如蜡烛的燃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不同等试验作为家庭作业学生也会感到新奇,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家庭小实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促进作用。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

目前很多教师已习惯了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看实验的上课模式,因为这样的课堂不会偏离教师设定好的轨道有序地进行。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缺乏了动手能力。因此,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也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简单的操作由学生来完成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检验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当前,虽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但是只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学校积极行动起来,广大化学教师、实验员只要沉下身子,深入教学第一线,脚踏实地,诚心服务学生,用心教授化学和服务化学教学,潜心研究实验教学,精心转化实验研究成果,相信一定能开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参 考 文 献

[1]万长江,王后雄.一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验设计探 究课[J].化学教学,2006.[2]熊言林.化学教学研究成果转化的理论与实践.化学教育.2009,30(2):43-45

化学组

许金芳

许家坊土家族乡中学

427200 教师

电话号码:***

邮箱:279638239@qq.com

第四篇:浅谈新课改中

浅谈新课改中“学困生”的数学学习

郑州市新密市曲梁镇五虎庙小学 朱书娟 ***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使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习方式也有很大变化。但是新课程教学中学困生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原因:

1、新课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干扰信息;

2、只强调了“学”而忽略了“教”;3太多的合作学习干扰了独立思考。因此,我们应依据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注重以教促学,加强方法指导;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动机。总之,课堂上我们一定要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不要让他们成为游离于课堂之外了看客。将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交给学困生,特别是把一些上讲台操作或板演的机会留给他们,每个孩子都希望展示自己,当他受到全班同学的关注时,自然会激励自己完成任务。

新课程实施在我校实施已经整三年了,三年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 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对新课程教学中学困生 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并且出现时间提前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新课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干扰信息

新课标教材中丰富的图片 有趣的情景一改往日数学课本的单调枯燥,可我却 不赞成数学书中出现太多的图片,因为数学题中插图的作用不仅仅是有趣,它的主 要作用是帮助解决问题,越多的插图就代表越多的信息。低年级教材中最普遍的情 况是一道题中除了主题图外,这边豆角老师提个问题,那边小西红柿又说个条件,不起眼的角落里还有小辣椒在补充说明。教材的本意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 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却忽略了过多的信息对低年级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于孩 子们来说,呈现在他眼前的他一定会去看,不管这些信息有没有用,而课堂的教学 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每一部分新知都不可能用无限的时间去学习,一些孩子从收集 信息时就比别人慢了一步,他还没能弄懂题意时,做题时间已经结束了,也就造成 了他跟不上教学的步骤。

2.只强调了“学”而忽略了“教”

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教师对“讲授”一词是避之惟恐不及,新知出现后,赶紧抛给学生,自己去寻找解题方法,然后教师将这些方法尽行罗列后,就会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这种方式有利于让他们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形成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可对于一些数学思维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这麽多的方法带给他的仅仅是应接不暇,每一种都如同放电影般从眼前掠过,他都不甚理解,更谈不上喜欢这时,他们多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指导,而老师则认为学生都会了,哪能再去包办。造成新的方法无法内化,使得学困生停步不前,滞留原地。

3.太多的合作学习干扰了独立思考

新课标教材提供了很多适合合作学习的练习,良好的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并能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习惯。有的老师就认为没有合作学习的课便不是一节好课,就不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这是不是有教条主义之嫌呢?每一节课的课型和授课内容都是不同的,所需要的学习方法自然也是不同的,如果不管什么课都生拉硬扯地把合作学习拉过去,只会让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流于形式,不必要的合作学习必定要挤占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同时也会造成部分孩子的依赖心理,他们不需要进行思考,最后一定会有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下,你会发现每次小组合作时,总是以一些活跃的孩子为中心,个别反应较慢的孩子则一直充当忠实的观众,久而久之,他不仅没有在合作中受益,反而连自己的独立性也丢了。

二、怎样让学困生学而不困 1.依据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新课标教材在数的运算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大量日常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解决进行计算教学,这也是现行计算教学最大的优点。如果在计算课中遇到问题解决喧兵夺主时,我们该怎麽办?这时,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以全体学生的认知基础为起点,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依准,适当的进行取舍和调整。2.注重以教促学,加强方法指导。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改后老师们纷纷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这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一大进步。可有些教师认为既然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自然要退到配角的位置,这是教育观念的一大误区,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协同活动,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绝不能袖手旁观,成为真正的配角。现在提倡算法多样化,老师们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不同算法再也不敢轻易否定,这是要不得的。教师对那些重复.麻烦甚至错误的方法置之不理,势必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极为不利,特别是学困生。我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班级中有一个孩子接受速度较慢,还容易出错,课堂上我总是多关注他一点,有一天,当我低头看他做题时,很惊奇的发现桌上有很多铅笔印,也找到了他速度较慢的原因。以15-8=()为例,较为常用的方法有:(1)15-5=10,10-3=7;(2)10-8=2,2+5=7;(3)8+()=15。这个孩子是怎么做这道题的呢?他是画了15根小棒,再划去8根,最后数一数剩下是几根。不能否认,他的方法完全正确,数字较小时也完全适用,可当他学到95-8=()时怎么办呢,还能沿用这种方法吗?这时必须对他进行纠正,要想办法让他接受新方法,在练习课中,我设置了一个摘苹果比赛的游戏,每个苹果上都有一道题,比一比谁摘的苹果多,谁摘的速度快。可想而知在同一时间内这个孩子摘到的苹果必定要比别的小朋友少,下课后,我单独找到他,问他:“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你摘到的比别人少吗?”他思考了一下说:“我算得比别人慢。”“那你想不想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摘的又多又快!”“想!”“老师还有一个好办法,送给你好吗?”他用力地点点头。对于学困生,我们首先要弄清他“困”在何处,找到了症结所在,清除了病因,他们才能轻装上阵,自由自在地去学。

3.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动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是分不开的。”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愿意学、乐于学。一些学困生身上最大的问题不是知识点的不足,而是学习动机的欠缺。

那是我刚接一个新班时遇到的一个孩子,上课时我发现他正若无其事地做着与课堂无关的事,便请他回答一个问题,他站起来用很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旁边的孩子都在哄笑,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学困生。第二节课我装做一无所知的样子再次提问到他,所有的孩子都很吃惊,包括他自己,虽然他依旧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我发现他已经开始听课了。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现在当我上课时提到这个孩子的姓名时,再也听不到异样的声音,他已经能正确地回答问题并能上黑板板演了,而且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他的转变说明他完全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他不愿意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正是这份情感给了他继续学习的动力。

课堂上我们一定要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不要让他们成为游离于课堂之外了看客。将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交给学困生,特别是把一些上讲台操作或板演的机会留给他们,每个孩子都希望展示自己,当他受到全班同学的关注时,自然会激励自己去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中小学数学》 《新课程四大困惑的探索》 《中小学心理健康》

第五篇:新课改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精选)

新课改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插花中学

王松

邮编

236136 [摘要]本文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出发,介绍了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的意义,重点介绍了实施合作学习时小组的落实,内容的选择,目标的确定及评价的方法,最后,根据老师们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出现的几个认识误区进行了纠正。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小组 合作交流

一、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中最主要的交流形式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教师提前准备好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按照设计好的路线进行讲解,学生的活动完全由老师调控和支配。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使课堂易于控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容量,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长期在这种单

一、被动的条件下学习,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不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只有知识没有智慧,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

同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时代对公民提出的一个十分具体而重要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不断加强,很多事情很难由一个单独的个体独立完成,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所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课程必须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交流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

二、什么是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于独立学习而言的,是指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知识学习的一种学习活动,是一种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表达与倾听,不仅使自己的想法、思路能更好的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了解他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有利于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使学生的理解逐步加深。

2.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学生在多维互动、质疑争辩中取长补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

3.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合作学习的落实

1. 合作小组的构成与分工

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单位。把握好分组的方法与原则是能否顺利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分组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一个小组内应包括具有不同能力特征,不同数学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的认知水平不宜差别过大,而各小组之间的情况尽量均衡。这样,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促进学生的集体进步。小组的人数可以相对少一些,以3~5人为宜,为保证组内的每位成员都能积极参加讨论,可给每组成员进行不同的分工,如组长、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等,以防止在讨论时一些人旁观不语,插不上话,而另一些人垄断讨论过程,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小组讨论的结果。

2. 明确学习目标

小组合作目标是组内成员合作的动力和方向。在合作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成员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对学习任务认识不清。教师在讨论之前要帮助明确小组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引导学生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判断。

3. 建立小组成员的行为规则与要求

组内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活动形式。小组活动时,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强调个人责任感,并对其他成员进行鼓励与支持。要引导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乐于把自己的经验与同伴分享。

4. 小组活动的评价

小组活动的整体效果是合作学习活动的主要评价指标。由于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加上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很难保证各小组都能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各小组讨论时应及时了解各小组的讨论情况,以便在总结时加以评价。准确、及时的评价是提高小组学习能力、增加合作交流经验、增强小组凝聚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五、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

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多样的,可以用于某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也可用于“课题学习”、“实习作业”或“阅读材料”等。合适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具备以下特征:

1、学生不能马上解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学生通过群体的努力应该能够基本获得问题的解决,而对于个体而言应是可以有一些粗浅的想法,是可以起步的;

3、有利于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4、尽量具有多样的解决方式,从而引起学生对于问题多样的表述与交流。

六、合作学习的几个误区

1、合作学习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对那些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各自独立运算就可以得出结果的,就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不需要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2、自主学习要把时间都交给学生

有些老师认为,既然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老师只要把任务布置下去,就没有自己什么事了。甚至有的老师让学生自己挑选讨论内容,自己确定讨论方向,自己决定与谁讨论,这实际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受年龄和水平的限制,离开了老师的引导,部分学生的学习可会失去方向,难以保证学生学习活动完成,学习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提出讨论问题,事后总结外,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最好参与到个别小组的讨论之中,以获得学生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为讨论后的信息反馈做好准备。

3、有了合作学习,就不需要自主学习了

倡导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独立学习。如果十分简单的内容,学生各自独立学习可以获得的知识也要求学生通过合作而得出,不仅会造成学习效率的低下,而且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意义。相反,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思考这个前提,就犹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所以,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活动时,应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学生经过自己思考而得不到解决的方法时,再开展合作学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江泽民同志指出:“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创新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面对新课程,我们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交给学生探索新知的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2 马复、章飞主编.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张行涛、郭东岐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下载浅谈新课改中初中化学的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改中初中化学的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化学学习评价中自我评价实施初探

    初中化学学习评价中自我评价实施初探 化学学习评价作为化学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和改进教学的主要依据,通过评价有助于学生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中

    加强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 摘要 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促进社会各项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更为方便,由此也带来各种公害以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只有当人们,尤......

    初中化学课堂中(★)

    初中化学课堂中“导学案”使用之初探 吉安县梅塘中学 曾昭勇 【内容摘要】: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前根据......

    初中化学教学中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总结与反思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总结与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摘要:当前,初中化学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先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授课,进而制......

    初中化学学习总结

    篇一:初中化学学习心得体会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

    -新课改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尝试

    新课改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尝试 几年来,新课程教学改革轰轰烈烈,成效显著。自2008年9月以来,我校一直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作为这个教学模式的首批实验教师,我积极地投身于这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