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改语文教材远程培训总结
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改语文教材远程培训总结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学科:语文姓名:梁超民 今年暑假期间,我参加了甘肃省新课改新教材培训。我想新课程教学实践首先要从新课程理念更新做起,因此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改实践中,从实践中总结新形势下的教学经验,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依据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在理念方面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收获:
一、在教材编写上遵循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挥语文课在育人上的独特优势,使学生具有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做到尊重差异、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牢牢抓住这个主导思想,语文教学的根本要落实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来。
二、这套新教材打破了以往的编排模式。
全套教科书分必修和选修两个系列。必修教科书按五个模块设计,每个模块为一册,共五册。每个模块学半学期,高一完成前四个模块,高二第一学期的前半段就要学完第五模块,也就是说必修课占高中三年的1.25学年。选修课教科书按:“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编写,共15册。
三、为了适应这套新教材,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守正出新是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新”体现在鲜明的时代性,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也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
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体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训练。
四、语文教学要淡化“语文知识”和机械训练,突出言语实践活动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逐渐形成了以“语文知识”
为中心的教学,而所谓“语文知识”,又大多停留于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表态的知识层面。以学科为体系、知识为中心,必然会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并导致对知识烦琐的分析和机械的训练,实践证明它容易使语文教学发生异化。以知识为中心,教师只需要传授,学生则从根本上丧失了成为教育主体的可能。因为这种教学只重视知识的本体价值而忽视知识的工具价值;只承认知识的重要而轻视或完全忽视经验和体验的重要;只重视掌握知识的结果而轻视掌握知识的过程。
语文教学不是不要知识的教学,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是语法学、修辞学、文艺学的基础知识,但并不必然构成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所以我们应该从言语技能培养的角度,或者说从语用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对于实践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语文课程来说,实践和体验无疑是更重要的。而且,即使是真正的基础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也全在于应用,在于用知识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去促进人的发展。叶圣陶先生主张“要让学生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血肉,在生活中能随时运用”,“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言的好习惯”。因此,学习知识,语文课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不一样。其他课,比如物理、化学,学知识本身就是目的;而语文课,学知识的目的却指归在能力和素养上,语文知识本身是为语文能力和语言素养服务的。从实际工作方面来说,淡化语文知识,也有利于促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语文能力上。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从形式上看,新课程的确淡化了训练,但从它强调“基本训练”和“科学训练”来看,新课程淡化的只是充斥于我们语文教学中的机械训练和重复训练。倡导“基本训练”和“科学训练”,预示着今后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将一改旧套,形成一种崭新的格局。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人的语言的发展是人的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毫无疑问,新课程必将把发展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置于中心的地位。
五、语文教学要关注传统,弘扬民族文化,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是哲学上的“扬弃”,即需要继承和吸收传统中的精华,剔除其糟粕。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字词的教学到阅读、写作教学,其基本经验在新课程中都有所反映。如汉字教学,传统做法是针对汉字的象形──表意特点进行的;新课程则强调“体现汉字的特点,做到形音义相结合”,把汉字“形”的位置置于最前面。而且,汉语拼音只被定位在“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这是符合汉字识字规律的。又如阅读教学,传统经验是重感悟,故强调“熟读精思”;重积淀,故强调吟诵;重语文修养,故强调博览群书。这些宝贵的经验在新课程中反映得尤其充分。再如写作,传统经验提倡抒发性灵,故主张“先放后收”、“多就少改”;重文字凝炼、韵律和谐,故讲究炼字、炼句;重语言熏陶,故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重整体思路,故强调谋篇立意。这些好的经验,新课程也都注意了吸收。总之,吸收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无论对于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还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塑造健全的作格,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六、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
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
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七、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研究性学习。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语文学习来说
似乎更为适宜。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势必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尤其是其中的研究性学习。这种活动有利于个性化的教学,有利于跨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八、运用“拿来主义”,大胆取舍。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取
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九、语文课程评价要重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证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为了改善教学过
程,从而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不仅对学生的认知,而且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新课程十分强调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把三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以“过程与方法”构建教材体系,要求在教
学实践中要克服片面追求结论,忽视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忽视探究的倾向。
第二篇:甘肃省2011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总结
甘肃省2011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总结 2011年8月2号—9号,我很荣幸参加了甘肃省2011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通过一周的远程培训,听了有关的专家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新教材的详细说明,引发了老师们对于教育、教学诸多方面的思考。每位老师都对新课程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而就我自己来说,在各个方面也都有很大的收获,使得自己对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更加走近了新课程。下面谈一下我参加培训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同时,通过这次培训,我也认识到在处理高中教学问题中,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以下要求
一、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培训,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搞好小组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师教学中要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并且要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二、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这几天几位专家教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三、树立牢固的课程意识。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都是需要教师去执行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自己的学识和人生经历融会到课程教学中去,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课程,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课程。不要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四、树立新的课程观。
作为教师,要使学生真正地学好,必须树立一种大课程观,使教学不但通过教材来体现,更通过广泛的资源建设来体现。不但通过课堂来体现,更通过课外活动来体现,不但通过学习具体的知识来体现,更通过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来体现。要求教师要有敢于突破“教材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树立整合的课程观。
五、更新教师的知识观。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性质、价值和规范等根本看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观。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侧重知识的训练。在教师看来,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观下都属于知识范畴。
六、了解新课程目标的把握。
重点掌握的和忽视的方面,从专题中看到的课例片段中,教师应作为引导学生的主线,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量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好,还是“浅”好呢?又如何把握内容深浅的“度”呢?降低所学内容的难度,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新课标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倘若内容平易,是不能创造性地展开思维能力的教育的。以低级的思维处理高层次的内容是可能的,但以低层次的内容培养高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不管怎样,教学内容的深度要把握在新课标的要求之内。
教学的要求我认为主要是从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来考虑的,到了高中学习,学生的发展差异会比较大,有的老师带的班可能要求低一些会更好,有的可能有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更好。教材内容处理方式是否妥当,一要根据课标的精神,二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样的教学才是比较有效的。
课标是教学的最低要求,教材也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般要求,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也是新课程提倡的。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
新课改带来了一些新的理念,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我们,应静心潜学课程理论。
新的方法,为此地理教师必须主动更新理念,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清醒地把握并走出教学中的认识误区,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变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推进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新课改的“新”,就全盘否定传统地理教学,传统地理教学精华部分还要继续学习并应用。把新课程教学中先进的理念方法和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进而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素质,达到双丰收。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下一代人的教育,为了教育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面对新教材,不断探求新方法,为教育做出新贡献。
第三篇: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远程培训辅导员工作总结
河南省2008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远程培训已经圆满谢幕了,我作为本次培训濮阳市油田化学班的辅导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本班自七月十号起早组织学习下午看案例做作业。坚持良好,每日坚持点名签到。作为辅导员培训期间每日比学员早到,晚走。解答培训教师的问题,到现在,已批改作业300余人次,每位培训教师每次作业都做到认真批改并给出评价。以下是我对新课程的一点见解:
一、为什么要课改:
1、社会发展呼唤创新人才
诺贝尔奖设立至今已100年,评选98次,有700余人获奖,占世界人口1/5的泱泱大国--中国没有一个人获奖。在国外的美籍华人却有七人获此殊荣。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更高的创新才能?
2、基础教育课程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不能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要求;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用同样时间、同样进度学习同样内容,达到同样的要求。
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现行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必修(化学Ⅰ): 140课时 偏文
必修加选修(化学Ⅱ):259课时 偏理
2、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
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
1、化学2模块之后,文科生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而理科生至少还要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两个模块,才能达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高考要求。
3、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三、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1、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
化学1、2 →科学素养:概括初中化学的知识规律,引出高中化学的核心概念,学习科学方法强化科学观念,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探究过程,为学习后续模块奠定基础。
选修→化学素养:理解化学与技术的关系,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拓展化学实用性知识,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
2、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
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 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
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3、新课程倡导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下的学习。学习者依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取得有成效的学习结果,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带有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
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元认知能力,寻找适合与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⑶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教学情景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以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学习指导要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要学、能学、会学、主动地学。
4、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⑴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
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四、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课程改革会不会半途而废?考试评价能否作相应改革?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支持?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学生层次差别很大,如何实施?
实验多,资源不足,活动多,课时不够,教材与评价不一致等。
第四篇: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远程培训辅导员工作总结
河南省2009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远程培训已经圆满谢幕了,我作为本次培训濮阳市油田化学班的辅导员参加了本次培训,本班自七月十号起早组织学习下午看案例做作业。坚持良好,每日坚持点名签到。作为辅导员培训期间每日比学员早到,晚走。解答培训教师的问题,到现在,已批改作业300余人次,每位培训教师每次作业都做到认真批改并给出评价。以下是我对新课程的一点见解:
一、为什么要课改:
1、社会发展呼唤创新人才
诺贝尔奖设立至今已1xx年,评选98次,有700余人获奖,占世界人口1/5的泱泱大国--中国没有一个人获奖。在国外的美籍华人却有七人获此殊荣。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更高的创新才能?
2、基础教育课程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不能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要求;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用同样时间、同样进度学习同样内容,达到同样的要求。
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现行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必修(化学ⅰ): 140课时 偏文
必修加选修(化学ⅱ):259课时 偏理
2、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3、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三、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1、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
选修→化学素养:理解化学与技术的关系,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拓展化学实用性知识,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
2、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
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
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
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3、新课程倡导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下的学习。学习者依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取得有成效的学习结果,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带有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
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元认知能力,寻找适合与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⑶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教学情景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以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学习指导要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要学、能学、会学、主动地学。
4、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⑴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
共2页,当前第1页12
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四、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课程改革会不会半途而废?考试评价能否作相应改革?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支持?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学生层次差别很大,如何实施?
实验多,资源不足,活动多,课时不够,教材与评价不一致等。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第五篇:甘肃省201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总结(范文模版)
甘肃省201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总结
我很荣幸参加了甘肃省201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通过这一次远程培训,听了有关的专家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对新教材的详细说明,引发了我对于教育、教学诸多方面的进一步思考,对新课程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在各个方面也都有很大的收获,使得自己对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对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理念、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更加走近了新课程。此次培训的指导思想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课标解读;教材分析;几位优秀教师介绍他们在教学中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大大地开扩自己实视野的眼界。通过这次培训,我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通过这次培训,我也认识到在处理高中数学教学问题中,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以下要求
一、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培训,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
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搞好小组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师教学中要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并且要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二、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这几天几位专家教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三、树立牢固的课程意识: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任何课程都是需要教师去执行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自己的学识和人生经历融会到课程教学中去,用自己的眼光来审视课程,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课程。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反思性实践者以及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者。长期
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传授式,习惯于按照预设进行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和教学习惯,教师要一下子改变这种习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慢慢地改变,逐渐有意识地改变原来的教学行为和习惯。大家首先在观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那么,思想支配行动,我们的教学习惯就会不断改变,逐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不要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四、树立新的课程观:
作为教师,要使学生真正地学好,必须树立一种大课程观,使教学不但通过教材来体现,更通过广泛的资源建设来体现。不但通过课堂来体现,更通过课外活动来体现,不但通过学习具体的知识来体现,更通过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来体现。要求教师要有敢于突破“教材本位”和“教师本位”的课程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树立整合的课程观。
五、更新教师的知识观: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性质、价值和规范等根本看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观。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侧重知识的训练。在教师看来,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观下都属于知识范畴。
六、了解新课程目标的把握:
重点掌握的和忽视的方面,从专题中看到的课例片段中,教师应作为引导学生的主线,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量在教学过程中选用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内容是“深”好,还是“浅”好呢?又如何把握内容深浅的“度”呢?降低所学内容的难度,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新课标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倘若内容平易,是不能创造性地展开思维能力的教育的。以低级的思维处理高层次的内容是可能的,但以低层次的内容培养高级的思维是不可能的。”不管怎样,教学内容的深度要把握在新课标的要求之内。
教学的要求我认为主要是从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来考虑的,到了高中学习,学生的发展差异会比较大,有的老师带的班可能要求低一些会更好,有的可能有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更好。教材内容处理方式是否妥当,一要根据课标的精神,二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样的教学才是比较有效的。
课标是教学的最低要求,教材也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一般要求,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要求也是新课程提倡的。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我们,应静心潜学课程理论。新课改带来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为此地理教师必须主动更新理念,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清醒地把握并走出教学中的认识误区,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变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推进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新课改的“新”,就全盘否定传统地理教学,传统地理教学精华部分还要继续学习并应用。把新课程教学中先进的理念方法和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进而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素质,达到双丰收。为了课程改革的成功,为了下一代人的教育,为了教育的美好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面对新教材,不断探求新方法,为教育做出新贡献。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