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识产权的社会作用
知识产权的社会作用
我想说,尽管引起了社会争议,知识产权这一概念也在人类社会打下越来越深的烙印。
i首先,知识产权以法律为依托,是人们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这是法律所认可的。那么,可以说,这个有利于解决纠纷,在法律基础上给予人们公正和平等。
ii其次,知识产权的对象是指人的脑力、智力的创造物。它区别了劳动和创造,给予
了被创造物的法定权利,给予了创造者所拥有的法定权利。可以说,在这种劳动与创造的区别中,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创造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产力一定情况下加速发展,社会生活也会因为创造而越发精彩。
iii在者,知识产权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它源于长期的贸易习惯而转变成的贸易规则。
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快,知识产权全球一体化也只是迟早的事情。创造能够富人,还能富国,把个人的才能智慧转化为社会财富。
但是,至少在中国,在我所见所了解的范围内,知识产权是仅仅是个被滥用的话题,各种盗版、各种抄袭随处可见。在我看来,知识产权概念的提出、创造力所蕴含的巨大财富和本身能力的差异性促进了这类事件。
专利侵犯的事件太多,导致民众对专利机构和司法机构的信心大降。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纠纷就是从此而来。
而且,知识产权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财富的不均。
并且现在涉及专利有很多的方面,几乎你只要参与生产,你就不可避免地与知识产权扯上关系。关于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公共事务,我认为知识产权不应该再局限为一种私有财产,要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困难重重。
我想,从文化教育来说,我国解放以来长期灌输一种“技术公有”、“知识共享”的思想,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将“知识作为有价值的商品”的观念加以教育,几十年来都接受了无偿使用他人的技术发明,无偿使用科研成果的作法。直到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技术作为商品、知识作为有价值的资本财富才逐步地为社会各界所接受。但是对于政府制定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条例,由于缺乏广泛深入地宣传和教育,大部分尚不能具备应有的国民意识,不能积极主动地保护本国或外国的知识产权。这意味着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i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ii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iii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25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二篇:知识产权作用的再思考
知识产权作用的再思考
高瑞(Francis Gurry),1951年5月生于澳大利亚,为第四届和现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并同时担任国际保护植物多样性联合会(UPOV)的秘书长。2013年8月22 日,高瑞先生在墨尔本大学法学院作了题为“知识产权作用的再思考”的演讲,面对快速变化的全球化世界,试图重新定义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视频观看地址(http://v.umelook.com/channel/11863/?m=Video&vid=273646)。笔者简要摘编其演讲的核心观点与精华内容,供知识产权同仁参阅,不当之处敬请批评。
高瑞先生首先回顾了对知识产权的传统解释,阐明知识产权制度诞生的主要理由,包括知识和信息具有非竞争的性质,在生产时属于私人性物品,在消费时却是公共性物品,所以为刺激创造需要给知识的创造者一个排他的权利,包括了专利、版权等多种权利形式。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理由,如为了避免传统技艺的流失,改变技术通过私授方式代代相传,就需要向社会公开技术,也要给予保护,专利制度建立了最完整的人类技术的记载体系等等,这些传统的解释依然有效。
一、知识产权制度面临的三大环境转变
接着,高瑞先生描述了影响知识产权制度的三大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创造财富的核心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知识资本崛起并成为经济竞争的焦点,创新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财富500强企业的资产构成中,1978年为有形资产95%,无形资产仅占5%,但到了2010年,有形资产降低到20%,而无形资产则提高到80%。这代表了企业投资的趋势,企业竞争优势也体现在知识资本上,尤其是体现在技术、设计等创新方面。另外,美国商务部报告估算,2010年美国知识产权密集产业增加值的直接贡献为5.06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34.8%,为美国提供了2710万个工作机会,占全部就业的比例为18.8%。同时,也带动了全球知识产权需求的不断增加,1995-2011年,全球专利申请由105万件上升到214万件,商标申请从200万件上升到420万件,设计申请由24.5万件上升到77.5万件。
第二个转变是,伴随着经济重心、技术重心的转变,地缘政治重心由西方转向东方。可用研发投资、科学论文产出、PCT等指标来说明知识与技术生产方面的地缘政治转变。在作为知识生产的主要投入指标之一的研发投资,中国已经进入全球研发第二大投资国,日本位列第三,亚洲国家的研发投资从1999年占全球的24%上升到2009年的32%;在科学论文产出数量方面,亚洲国家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增速大大高于西方成熟国家;在PCT专利方面,中日韩三国1994年仅仅占全部PCT专利申请的7.6%,但到2012年,已经上升到38%。
第三个转变是,伴随着互联网以及新近社交媒体的崛起,社会政治力量不断发生分化,政治权力由国家转向非国家。互联网已经打破了国家对信息的垄断,制定政策的权威性受到挑战,获得知识与信息、各种不同目的使用知识的能力也随之发生改变。这方面发生转变的例子甚多,例如,2012年1月18日,发生了影响很大的抗议美国通过SOPA、PIPA等知识产权法案的联合行动,闹得沸沸扬扬。
面对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全球化新世界,传统的知识产权根基虽未动摇或不至于失效,但要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使命变得更大也更为复杂,因此需要赋予知识产权新的功能。
二、赋予知识产权三大新功能
高瑞先生阐述了新环境下,应当增加三大知识产权新功能或使命: 第一个新功能是,知识产权作为竞争行为调节器。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未来的竞争越来越聚焦于知识产权,创新成为竞争的战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了新的创新战略与规划,采取了许多措施。国与国,包括企业之间竞争不光彩的一面是间谍活动。知识产权成为竞争关注的中心,也导致知识产权的并购案大幅增加,不仅涉及专利的数量大,而且并购金额也很大。另外,频繁发生的诉讼战中,出现了专利流氓或非专利实施实体现象。问题是,没有人知道如何界定这种现象,也不知道技术市场的法律演化走向何处。对此,美国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政策方面的应对。
第二个附加的使命是,在竞争利益博弈中,知识产权作为找到平衡的一种机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知识居于中心位置,知识问题不再是简单是非问题,以知识为中心的各利益相关者相当复杂,需要寻求到利益平衡点。当谷歌计划把世界上所有的图书都数字化时,谷歌与出版人、作者之间的法律问题是十分复杂的。新条件下,发明者与使用发明的人、分享经验的社会群体;知识生产中的投资者相对于分享知识好处的群体等,对所有涉及到的个人、企业、组织、政府的利益与公共领域、大众的利益之间,需要知识产权制度充当利益平衡机制。
第三个新的角色是,实际上是知识产权的一个新用途,就是作为融资的机制。这显然是源于经济中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增加。高瑞先生列举了国际奥委会出售转播权等例子。
三、新的形势下知识产权应当重点研讨的三大突出问题
高瑞先生提出,面对新的形势,需要突出关注三大主导性问题,他用了三个词来概括:第一个词是授权(entitlement)问题;第二个词是独占性(Appropriability)问题;第三个词是可用性(access)问题。
一是,与授权(entitlement)相关的问题。涉及到所有权与控制权,即谁创造发明在先,或合法原创与非法模仿或复制之间的边界,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当前,这一问题受到更大挑战,有三个原因:第一,知识经济兴起带来的知识价值的提升。第二,间谍活动、恶意使用商业秘密和保密信息的增加(技术使以前不可能进行的间谍活动更加广泛了)。同时,国际范围的企业间高智力人才流动变得很普遍,虽然这不是间谍活动,但使企业的知识财产受到潜在威胁。所以,商业秘密、保密信息的保护变得更加重要,但目前状况不甚理想,少有共识和多边条款涉及。第三,竞争与合作的紧张关系增加。开放创新日益成为重要的创新行为模式时,知识产权可能是解决这种竞争与合作紧张关系的手段。二是,与独占性(Appropriability)相关的问题。涉及哪些应当且能够成为知识财产权的主体。理论上知识产权的主体是清楚的,知识产权处理的就是新的、原创的、独有的,它仅仅保护先前不存在的东西。但在实际应用中又难以界定清楚,如科学与技术、发现与发明越来越难以区分,如基因的专利性问题、颜色是否能成为企业申请排他性权利的领域等。无论是立法机构(legislature)或是司法机关(judiciary)对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决策时,当与广大公众的意见不一致时,就会遇到失去社会信任的挑战。当出现高效而完美的模仿技术时,涉及独占性的问题又完全不同了,如在生物技术、数字技术领域,创制一种新药与技术公开后的仿制;创作生产一部电影与盗版之,事实是创造的成本极高,仿制或复制成本极低甚至没有,这些发展给知识产权带来极大挑战。
三是,与可用性(access)相关的问题。可用性意味着生产可销售的商品,使技术能市场化,同时也带来获得这些知识产权的价格与不能获得之间的社会紧张关系。这种紧张不可能消失,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挑战在于如何精心组织好有理有据的公开讨论;对企业而言,挑战在于要找到一种平衡,一方面通过竞争并得到合理经济回报,另一方面管理好潜在的公众负面反应。
四、关于新的知识产权环境下的政策制订
最后,高瑞先生探讨了政策制定者应如何应对。
在新的知识产权情形下,政策制订者的挑战在于,对技术的快速变化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快速得到相关答案。另外,国家层面、双边、多边的、区域的政策制订机构,如何相互适应?但现实是存在更多的机会主义,其危险有三个方面:一是在许多相互交叉的程序中仍旧沿用过去连贯性的政策;二是在涉及复杂的和多种利益的政策制订过程时产生的风险;三是政策应对的能力不能适应问题的广度深度。国际社会在达成一致性上的能力是有限的,而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日益增加,需要国际合作,并提供恰当的政策应对。
李春成编译自http://www.law.unimelb.edu.au/files/dmfile/dg_speech_melbourne_20131.pdf
第三篇: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
知识产权保护的本质与作用
知识产权是对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官方正式译文,在台湾则称为“智慧财产权”。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手册:政策、法律和应用(WIPO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ndbook: Policy, Law and Use)》中的描述,从广义上讲,知识产权是由工业、科学、文学以及艺术领域的智力活动所产生的法定权利(Intellectual property, very broadly, means the legal rights which result from intellectual activity in the industrial, scientific, literary and artistic fields.)。
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即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简称TRIPS协议,知识产权包括(1)版权与相关的权利;(2)商标;(3)地理标记;
(4)工业品外观设计;(5)各种专利;(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7)未公开的信息的保护;以及(8)契约性许可中反竞争做法的控制等八个不同的领域,但一般认为,TRIPS协议对知识产权的界定包括前面七个部分。
知识产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内容被纳入了知识产权的范畴。在我国,知识产权的范围包括商业秘密、商标、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以及动植物新品种等方面。从管理的角度,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包括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对专利的管理、对商标的管理以及对版权的管理四部分内容。
一、知识产权保护的本质
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以知识为手段,以经济为目标,换句话说,知识经济就是将知识转化为金钱或者其他可以通过金钱衡量的利益的过程。知识能否转化为金钱,其关键在于知识的产权属性,也就是确定“知识”这种财产的所有权,这是包括“知识”在内的所有财产能否进行交易的基础。所有权不明确的财产不能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从而难以实现安全、顺畅的交易。知识产权就是用来解?quot;知识“这种财产的”产权“归属问题的法律制度,是知识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财产的复制越来越容易,复制成本越来越低,如果在法律上不对复制行为进行限制,会直接影响科技创新,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形成阻碍。知识产权是知识和法律联姻结出的硕果。目前,知识日益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辅助手段,甚至是主要手段。而法律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是法治社会中唯一不可战胜的力量。因此,知识产权保护从根本上意味着企业与法律结成同盟,让法律成为企业管理经营和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保证能够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获利手段和获利工具。
缺乏法律保护的知识,犹如果树上无人看守的果实;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则犹如开门纳盗的仓库,或者是赤膊上阵与敌拼杀的莽汉,随时面临性命之忧。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者意味着与法律对抗,而无视知识产权保护者必将被法律所抛弃,两者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任何企业都需要知识产权保护,不同类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不同
对企业来说,知识泛指技术(technology)、信息(information)、流程(process)、设计(design)、表达(expression)以及标语(slogan)等,这些都是除了有形资产之外重要的无形资产。与此相对应,企业的知识产权包括商业秘密(技术、信息、流程)、专利(技术、设计)、商标(设计、标语)以及版权(表达、标语)等主要的四部分内容。
赢利性经营是企业的重要特征,只要有经营存在,就会有商业秘密存在,哪怕是街头小商贩,其进货价格、日营业额以及销售利润也是其绝对的秘密,不会昭示于众。我曾见过一个卖东北酱骨架的老者,在卖了数天以后,生意不错,为了和后来的竞争者能够区别,在其用来装酱骨
架的铁桶上用彩色字体写上了”老郑头酱骨架“几大字,体现了朴素的品牌意识。
因此,一个企业至少要对其商业秘密和品牌加以保护,从这个角度上讲,任何企业都需要知识产权保护,而事实上企业已经在开始并正在进行着这种保护,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系统的有规划的还是缺乏系统缺乏规划的。
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其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和范围是不同的。这一点对于我们合理认识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下表示出了知识产权保护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不同类型企业中所占的大致权重。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对企业类型的划分仅仅是一般性意义上的和概括性的,划分的基本原则是衡量构成企业经营的核心是什么,研发、生产还是销售?其次,本表只用于在纵向上比较某种类型的企业的知识产权中各组成部分的权重,横向来比较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没有意义的。另外,就同一类型的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中各组成部分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所占的权重也仅仅是相对性的,并不意味也无法提供精确的比例关系,同时保护的比重关系也会随着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市场需求而发生一些变化。
研发型企业是指以产品或者技术研发为经营核心的企业,虽然这些企业往往会集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身,例如我们熟悉的华为、中兴以及其他从事传统产品研发的企业,但由于这些企业的生产、销售还是以研发为基础的,因此将其归属于研发型企业。对于研发型企业,专利和技术秘密的保护尤其重要,品牌当然也要保护,但是相对而言从保护的投入成本、持续性来讲要差一些。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软件版权保护往往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中之重,会超过专利保护。
生产型企业是指以生产作为经营基础的企业,例如从事委托代工、来料加工以的企业。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由于所生产的产品往往不是企业自己开发的,商业秘密和品牌保护的重要性高于专利和版权保护是合理的,当然不排除企业在对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做出创造性改进时,也需要进行专利保护。
销售型企业以销售作为企业的经营基础,例如从事产品代理销售的企业、进出口贸易或者虽然从事产品生产和销售,但是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属于传统产品,创新程度较低。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商业秘密和品牌的保护是相当重要的,版权和专利保护可能是不需要的。
服务型企业的数量很多,例如我们常见的宾馆、酒店、银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广告公司等等。对于这些企业,商业秘密和品牌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当然企业也要保护其宣传画册或者公司网页的版权,而这几乎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需要的。
保护内容 研发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 销售型企业 服务型企业
商业秘密 *** *** **** ****
专利 *** ** *
商标/品牌 ** *** **** ****
版权 ** ** * **
三、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经营的作用
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经营的作用是知识产权保护中各组成部分对企业作用的综合,可以归结为三个:证明作用、保护作用和资产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经营的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类型和商业目标,一个企业如果忽视知识产权的作用属于典型的无知,但是盲目夸大知识产权的作用也是不可取的。
(一)证明作用
1、知识产权是企业对知识财产拥有所有权的法律证明
声称对某项产品或者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时下比较流行的口号,而且正在作为企业的宣传手段被滥用。
自主开发并不等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从广义上讲,知识产权的标的属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主要区别在于有形资产通过占有来界定资产的所有权,而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必须通过法定程序获得相关证明来界定。在没有相反证据证明的情况下,一项技术的专利权属于专利证书上记载的企业。因此,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在于是否企业拥有证明其知识产权的证明。这种证明是企业进行技术许可、转让、投资等知识产权交易以及法律诉讼所必需的。
2、知识产权是企业竞争实力的证明
许多事例证明,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获取经营利润的有力工具。一个企业拥有的专利技术的多少反映了企业研发能力的强弱,从而反映出企业竞争实力的大小。许多国际知名大公司既是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的大户,同时也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典范,如IBM、微软、高通等。即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如果拥有了真正具有对抗能力的专利技术,就完全可以借助于法律的强大威力与大公司相抗衡,获得其应有的市场地位。
3、知识产权是企业重要的资质证明
目前,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国家对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资格和资质的评审和认证中,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同时,相关政策规定,对于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其专利产品可以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
(二)保护作用
1、知识产权对企业的自我防护作用
知识产权对企业的自我防护作用是战略性的,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国外知名公司专利保护的首要目的往往并非想通过专利打倒竞争对手,独占市场,而是首先要保证自己可以安全地使用技术,避免被其他企业控告侵犯知识产权引发法律纠纷和诉讼。其次,在被其他企业控告侵权时,也拥有控告对方侵权的反制手段。另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其拥有的专利权与其他企业进行交叉许可,讨价还价,获得使用其他企业专利技术的机会。当然,对于悍然侵犯其知识产权者,会坚决将其送上法庭。
2、知识产权能够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正如跑马圈地一样,一项专利往往意味着一个市场,当技术与标准相结合时,专利的作用便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企业利用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实现市场垄断,限制其他竞争对手进入,保证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对于侵犯自己知识产权的竞争者,企业可以利用法律武器进行打击,将对手挤出竞争市场,保护其拥有的竞争优势。同时,由于知识产权的国际性,企业还可以通过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抢占国际市场。因此,知识产权作为企业一种有效的竞争武器,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可以起到牵制领先者、限制同行者、压制后来者的作用,有助于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
三、资产作用
1、知识产权是企业永久性的资产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发明专利的有效期限是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有效期是10年,通过续展注册商标的保护期可以视为无限期,软件版权的法定保护期为25年,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则视完全视企业的保密措施而定,可能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如可口可乐企业的配方,也可能只有短短几年甚至几天的时间。知识产权的法定有效保护期限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已经足够,特别在目前产品更新换代频频,产品生命周期短的情况下更是足够用了,因此知识产
权可以视为企业的永久资产。
2、知识产权是企业重要的经营资产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完全可以与产品相脱离,作为一项独立的资产进行运营,可以投入市场,参与市场交易,如技术转让、许可、作股投资或者抵押贷款等。与有形资产经营相比,知识产权经营的投入、成本和复杂程度相对简单一些,但是获得的收益却往往远胜于有形资产经营。”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是这种情况的典型写照,在这方面最有力的例证就是美国高通公司,该公司靠出售知识产权为生,其拥有的2000多项CDMA专利技术成为巨大的摇钱树,正在为其从全球赚来源源不断的利润。
第四篇:知识产权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知识产权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17211206吴松阳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近来,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话题性、国民普及度一再提高,而它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也日益朝向更深入更多样的方向发展。
虽然是个文科生,但我一直都对知识产权抱有十分的关注度与求知欲。在有幸听了这次胡教授主讲的创新风险、知识产权化生存讲座之后,我对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二者的关系,前者对后者的作用进行了一番思考。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历史前进,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调整各产业格局的强大动力。创新的形式十分多样,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方法创新,管理创新与组织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而创新往往与创造、创作、发现、发明、专利、作品等概念相互关联。“创造性”的判定,即必须同时具备独创性和首创性。开拓性发明、组合发明、选择发明、转用发明、已知产品的新用途发明、要素变更的发明、要素关系改变的发明、要素替代的发明、要素省略的发明,首要前提都是创造性。只有把“创造”融入到个体中,才有真正的“发明”。而创造与创新也不尽相同。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理论将二者的区别进行了阐释,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是技术发明的首次商业化应用,在广义上是一个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技术扩散(传播与应用)的极其复杂的活动过程,它涉及上游的科学发现与中游的 技术发明中的知识生产,同时也涉及下游的技术扩散中的知识消费。
创新是科技取得重大进步的必由之路。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38年牛津大学佛洛里和德国化学家钱恩创造了“分配色层分析法”,解决了青霉素的提纯问题,以及陈景润的“1+2”推理,都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有力例证。科技方法创新是提高科技工作效率的重要前提,是促进企业长青并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价值在于知识,那“改变命运”与“创造财富”的知识。而知识产权的保护,无疑是对创新价值的维护,是创新的强大推动力。创新中必然有挫折和风险,此二者更显现出创新的珍贵与独特。从贵州微硬盘项目、河南“特高压直流输电装备关键技术”项目的失败可以看出,创新与技术专利保护缺失的风险。专利,特别是核心发明专利,是进入市场不可或缺的通行证,因而更需要知识产权来捍卫创新者的权利。一旦商标保护管理不足,就会发生被抢注、被雪藏、被淡化、被混淆的后果。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与配置。但是,西方并不因为经济全球化而放弃贸易保护,经济危机中尤甚,反倾销,反补贴,特保等等。而更难应对的间接贸易保护,绿色壁垒,社会责任壁垒后面也是技术,是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提供可能性,它与技术、市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是与技术、市场同等重要的资源。
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指可能发生损失的损害程度的大小,是指损失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是一定时间内,有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递进联系而呈现的可能性。风险形式多样,市场风险,管理风险,金融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
胡教授的一段话让我受益匪浅:创新与风险规避应对之策,就个人和企业而言,一是产品立项,市场调查先行;二是产品研发,专利检索先行;三是产品成型,专利申请先行;四是产品销售,专利保护先行。的确,知识产权是规避创新风险的有效途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于社会、企业、消费者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影响,不可过强过弱,如何把握其中的度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保密措施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一步踏错,步步惊心。我国有太多的保密措施缺失造成损失的案例了,两步发酵法生产维C、宣纸、景泰蓝制作工艺、“英雄”、“金星”不锈钢笔
套的抛光技术,野生大豆种子,等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如果无法保证像可口可乐那样近乎完美的保密措施,不如选择知识产权,虽与保密相比获得的利益可能会减少,但是起码能够规避掉失却一切的风险。况且,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多样,像日本、韩国,采取专利包围战略,围绕欧美核心专利生产大量中下游专利,获得抗衡能力就是非常成功的例子。
而对我国而言,知识产权仍存在很多问题,国内的专利申请多以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居多,发明专利所占数额极小。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等基本从外国进口。知识产权问题应当获得更多的关注与投入。
知识产权是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科技进步。
第五篇: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1.社会保障制度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
社会保障制度可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保证条件。这是因为,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运行。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会导致在收入分配上存在较大差距,一部分人收入很高,生活富裕,一部分人收入很低,陷入贫困的境地;同时,由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的作用,使部分企业破产,工人失业,一部分人陷于生活无着的困境。由此可见,市场经济自发向效率倾斜,不能自发地实现社会公平分配。而收入分配不公,是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收入再分配兼顾到社会公平,能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作用,为改革和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分散劳动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也是对市场经济缺陷的一种弥补。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主要的生产要素,需要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合理流动,如果没有社会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劳动者提供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劳动力就无法流动,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难以实现。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平等进入市场,参加竞争,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以维护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2.社会保制度为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
我国原有的保障制度,是企业保障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一切保障费用均由企业自行筹措和负担,而各个企业发生风险的人数有多有少,退休人员与在职职工的比例有高有低,发生的风险的程度有大有小,因而在保障费用的负担上畸轻畸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平等竞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卸掉包袱、轻装上阵,为企业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同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企业为职工交纳的社会保障费用的费率是统一的,这就均衡了各个企业社会保障费用的负担,为企业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条件。此外,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通过社会保障能使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从而为企业竞争和资源优化组合配置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
3.社会保障制度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劳动者在劳动中可能发生工伤风险、疾病风险和失业风险,女职工又要生育子女。这将使部分职工丧失劳动能力和劳动岗位,失去和减少维持生活的收入来源。此外,劳动者也必然会由青年走向壮年,最后步入老年而丧失劳动能力。如果这些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他们就难以生存下去,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就使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可以获得社会给予的物质帮助和保障,能够正常地继续生存下去。这就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可见,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4.社会保障制度能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解决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分享到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成果。社会保障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和社会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等诸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其他制度所难以替代的,尤其是在经济转轨时期,我国还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如:就业难、就医难、读书难、贫困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是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