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正确认识科技的社会作用
如何正确认识科技的社会作用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技术又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
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是远古人石器的发明,还是后来铜器铁器乃至各种技术的产生,都无不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再到后来的三次科技革命给社会给人类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都有目共睹,在此无需赘述。如何认识科技的社会作用,我的观点是:必须时刻警惕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确,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科技给大家带来的便利,但我想说科技也在伤害着我们人类,伤害着这个世界。原始社会的人不会有如此多的环境污染,不会有各种各样的癌变,不会有工业社会带来的麻木,不会有商品社会的空虚。不会有核恐惧,不会有生化危机,不会有太空垃圾,不会有各种生态危机,更不会有人类之间大量的自相残杀。当然,造成这些的有很多原因,可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无疑是罪魁祸首。
工业文明的到来,彻底的改变了这个世界,首先是大量的人开始失业,要知道,失业,这是科技带来的新名词,然后大量的商品开始出现,出现了倾销,为了利益,为了市场,人类发动了大量的战争。人成了工具,成了零部件。这是一个各种社会问题频发的时代,难道
不是拜科技所赐吗?!污染了的空气,水,食物,世界,让我们的身体越来越羸弱,甚至那些无辜的动植物都因我们人类的存在而消失。想一想两次世界大战,想一想中东地区频繁的战争,想一想国与国之间的互相厮打。尽管人类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探索人类的过去和未来,也都在为人类的生存,做着各种反思,无数的普通人共同努力着,可在我看来,这对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只是扬汤止沸罢了,最应该反思的,最应该做出努力的是那些掌握着科技的人,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在他们的眼中利益永远大于一切。我们活在科技的世界里,离真正的生命,离真正的风景,离自然,都越来越远。
我一直存一种观点,那就是假如真的有世界末日的话,我想那必是人类的自我毁灭。我们应该看到的不单单是科技带来的利益好处,更应该看到,随之而来的无法遏制的危害,因为如果把人类的生存环境比作是一个木桶的话,那么决定人类生存与否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也就是科技的副作用。道理很简单,科技的发展可以带来无限的利益好处,可是,如果我们早已自戕于科技产生的副作用,那么科技所带来的利益对于我们还有什么意义呢?只怕是无福消受了。所以如何正确看待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大力标榜科技的好处,而是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坏处,然后方能真正的造福人类,造福世界,造福整个星球上的生命。因为尽管我们也在讲,科技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可是又有谁真正的去思考过科技的弊,要知道双刃剑的双刃是一样的,不存在哪个大哪个小啊,倘若人类真正认识到科技的双刃性,就不应该厚此薄彼。
关于科技,我的想法暂时就只有这些。
刘树波2010级文学院3班
2010013837
第二篇: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作用(范文模版)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作用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组织”一词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按照字面解释,“组”就是将所有的东西合起来,“织”就是将东西编成一个整体。可是,在实际使用这个词汇时和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大部分人却仅仅注意了“组”,而没有注意到“织”的重要性。一个词汇的关键与结果说明,往往在后一个词上,这是汉语中的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打个比方说,“组”好比将一些线揉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线团;“织”却应该是将这些线编织到一起,纵横交错,成为一块布。从这一方面来理解,我们就可以看出“组”与“织”的关系以及“组”与“织”各自的作用:一团线的功能,充其量可以做一块抹布,可是一块布的作用却显而易见!我们说这些的意思并不是在搞清楚一个词汇,而是想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问题。看看我们现实的管理,大家都在喊着如何如何组织,但是,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却是“组”而不“织”!企业发展了,招来了一批人,将大家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就开始干活了。但是,这仅仅是“组”?将一团线揉在一起,成为一个线团。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自发性和创新性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要想让大家产生高涨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自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说,组织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不是“组”,而是“织”?成为一块布,让员工们纵横交错,相互扶持,紧密结合,唇齿相依,共同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这块布的紧密度越高,其价值就越大。那么,如何对组织进行“编织”呢?这个“编织过程”,需要依靠组织结构设置、制度、流程等等,更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全员认同和遵循的企业文化。
“精神管理”理论创立者齐善鸿教授“两座房子”的故事能够给予我们比较多的启示?在企业这座“房子”里,人们拿着工资和福利还怨声载道,而在寺院这样的“房子”里,人们心甘情愿地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捐献出来。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管理中少了类似于宗教中能够让人们信仰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简单利益的交换?干活,给钱!这个能够让员工产生信仰的东西,就是价值观;或者说,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齐教授在前述基础上提出和强化信息来源湖州人才网www.xiexiebang.com,更多资讯请上湖州人才网。
了“组织人格”的概念,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创建能够使整个组织成员认同的、成为全体成员信仰的思想和行动体系。
组织成员价值观取向的一致性和单一性,是组织成长的最根本动力。拓展训练中有一个集体“爬墙”的游戏,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有一个企业的拓展训练结束后做总结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爬墙时那么玩儿命?”大家讨论了一阵子,得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结论,就是做这项活动时团队成员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是单一的!我接着问:“为什么我们在工作中鲜见这样玩儿命的场景?”大家马上就想到了:因为工作中很少有团队“目标完全一致、而且单一”的时候!这样一个场景,就充分反证了建立一个能够让全体成员信服的企业价值观何其重要!完全以价值观领导一个组织,恐怕只能在宗教中出现,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在管理中更多地运用价值观的管理和建设来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近年来,美国的豪斯教授提出了“基于价值观的领导”这一命题,就是这一方面的尝试。
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形成能够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良好价值观。那么,这一价值观又是如何促进企业成长的呢?我们知道,企业的成本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交易成本,二是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外部成本更多地依靠企业的市场能力,而企业的内部成本则主要依靠管理效率的提高。优秀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管理效率的提高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说,有两台功率相同的发动机,分别装在一艘摩托艇上和一艘大船上,摩托艇因为体重较轻自然跑得更快。如果将发动机视为企业拥有的核心资源,那么,拥有同样资源的两家企业的成长速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体积”和“体重”。这种“体积”和“体重”则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及其效率,比如共同价值观的选择与锤炼,企业目标、部门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一直性,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及其运转效率,企业制度的人性化与可操作性、持续创新性,企业流程的顺畅与持续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企业内部沟通体系的健全与不断完善等等,这些管理工作做好了,企业的内部团队意识将逐步紧密,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企业的“体积”和“体重”将自然“缩小”和“减轻”,企业的竞争力将大为提高,成长速度自然将快起来了。反之,企业将成为一群“乌合之众”?没有目标和方向、相互排斥与攻击、没有合作精神,“体积”不断增大,“体重”持续增加,这样的企业,能够维持就不错了,成长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到底,企业文化的作用,更多地倾向于企业内部?即组织管理效率的逐步提升、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高。
第三篇: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作用范文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作用
在谈到企业文化的作用时,我们能够列举出许许多多,比如凝聚功能、导向功能、示范效应等等。但是,这些功能所发挥的作用,最后都要落实到“组织”这样一个特定的单位中,也就是说,我们得从组织的发展与成长角度来考察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组织”一词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按照字面解释,“组”就是将所有的东西合起来,“织”就是将东西编成一个整体。可是,在实际使用这个词汇时和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大部分人却仅仅注意了“组”,而没有注意到“织”的重要性。一个词汇的关键与结果说明,往往在后一个词上,这是汉语中的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打个比方说,“组”好比将一些线揉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线团;“织”却应该是将这些线编织到一起,纵横交错,成为一块布。从这一方面来理解,我们就可以看出“组”与“织”的关系以及“组”与“织”各自的作用:一团线的功能,充其量可以做一块抹布,可是一块布的作用却显而易见!我们说这些的意思并不是在搞清楚一个词汇,而是想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问题。
看看我们现实的管理,大家都在喊着如何如何组织,但是,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却是“组”而不“织”!企业发展了,招来了一批人,将大家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就开始干活了。但是,这仅仅是“组”—将一团线揉在一起,成为一个线团。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自发性和创新性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要想让大家产生高涨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自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说,组织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不是“组”,而是“织”—成为一块布,让员工们纵横交错,相互扶持,紧密结合,唇齿相依,共同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且,这块布的紧密度越高,其价值就越大。
那么,如何对组织进行“编织”呢?这个“编织过程”,需要依靠组织结构设置、制度、流程等等,更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全员认同和遵循的企业文化。
“精神管理”理论创立者齐善鸿教授“两座房子”的故事能够给予我们比较多的启示—在企业这座“房子”里,人们拿着工资和福利还怨声载道,而在寺院这样的“房子”里,人们心甘情愿地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捐献出来。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管理中少了类似于宗教中能够让人们信仰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简单利益的交换—干活,给钱!这个能够让员工产生信仰的东西,就是价值观;或者说,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齐教授在前述基础上提出和强化了“组织人格”的概念,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创建能够使整个组织成员认同的、成为全体成员信仰的思想和行动体系。
组织成员价值观取向的一致性和单一性,是组织成长的最根本动力。拓展训练中有一个集体“爬墙”的游戏,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有一个企业的拓展训练结束后做总结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爬墙时那么玩儿命?”大家讨论了一阵子,得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结论,就是做这项活动时团队成员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是单一的!我接着问:“为什么我们在工作中鲜见这样玩儿命的场景?”大家马上就想到了:因为工作中很少有团队“目标完全一致、而且单一”的时候!这样一个场景,就充分反证了建立一个能够让全体成员信服的企业价值观何其重要!完全以价值观领导一个组织,恐怕只能在宗教中出现,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在管理中更多地运用价值观的管理和建设来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近年来,美国的豪斯教授提出了“基于价值观的领导”这一命题,就是这一方面的尝试。
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形成能够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良好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体积”和“体重”。这种“体积”和“体重”则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及其效率,比如共同价值观的选择与锤炼,企业目标、部门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一直性,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及其运转效率,企业制度的人性化与可操作性、持续创新性,企业流程的顺畅与持续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企业内部沟通体系的健全与不断完善等等,这些管理工作做好了,企业的内部团队意识将逐步紧密,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企业的“体积”和“体重”将自然“缩小”和“减轻”,企业的竞争力将大为提高,成长速度自然将快起来了。反之,企业将成为一群“乌合之众”—没有目标和方向、相互排斥与攻击、没有合作精神,“体积”不断增大,“体重”持续增加,这样的企业,能够维持就不错了,成长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到底,企业文化的作用,更多地倾向于企业内部—即组织管理效率的逐步提升、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高。
第四篇: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作用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作用
http://.cn 2006年08月03日 18:51 《管理学家》
□ 王学秀
南开大学商学院
在谈到企业文化的作用时,我们能够列举出许许多多,比如凝聚功能、导向功能、示范效应等等。但是,这些功能所发挥的作用,最后都要落实到“组织”这样一个特定的单位中,也就是说,我们得从组织的发展与成长角度来考察优秀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企业管理活动中,“组织”一词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按照字面解释,“组”就是将所有的东西合起来,“织”就是将东西编成一个整体。可是,在实际使用这个词汇时和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大部分人却仅仅注意了“组”,而没有注意到“织”的重要性。一个词汇的关键与结果说明,往往在后一个词上,这是汉语中的一个很奇妙的现象。打个比方说,“组”好比将一些线揉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线团;“织”却应该是将这些线编织到一起,纵横交错,成为一块布。从这一方面来理解,我们就可以看出“组”与“织”的关系以及“组”与“织”各自的作用:一团线的功能,充其量可以做一块抹布,可是一块布的作用却显而易见!我们说这些的意思并不是在搞清楚一个词汇,而是想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问题。看看我们现实的管理,大家都在喊着如何如何组织,但是,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行为表现出来的却是“组”而不“织”!企业发展了,招来了一批人,将大家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上,就开始干活了。但是,这仅仅是“组”—将一团线揉在一起,成为一个线团。在这种情况下,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自发性和创新性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制约,要想让大家产生高涨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自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说,组织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不是“组”,而是“织”—成为一块布,让员工们纵横交错,相互扶持,紧密结合,唇齿相依,共同发挥
更大的作用。而且,这块布的紧密度越高,其价值就越大。
那么,如何对组织进行“编织”呢?这个“编织过程”,需要依靠组织结构设置、制度、流程等等,更需要建立一种基于全员认同和遵循的企业文化。
“精神管理”理论创立者齐善鸿教授“两座房子”的故事能够给予我们比较多的启示—在企业这座“房子”里,人们拿着工资和福利还怨声载道,而在寺院这样的“房子”里,人们心甘情愿地将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捐献出来。两相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管理中少了类似于宗教中能够让人们信仰的东西,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简单利益的交换—干活,给钱!这个能够让员工产生信仰的东西,就是价值观;或者说,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齐教授在前述基础上提出和强化了“组织人格”的概念,就是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创建能够使整个组织成员认同的、成为全体成员信仰的思想和行动体系。组织成员价值观取向的一致性和单一性,是组织成长的最根本动力。拓展训练中有一个集体“爬墙”的游戏,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有一个企业的拓展训练结束后做总结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爬墙时那么玩儿命?”大家讨论了一阵子,得出了一个很有
价值的结论,就是做这项活动时团队成员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是单一的!我接着问:“为什么我们在工作中鲜见这样玩儿命的场景?”大家马上就想到了:因为工作中很少有团队“目标完全一致、而且单一”的时候!这样一个场景,就充分反证了建立一个能够让全体成员信服的企业价值观何其重要!完全以价值观领导一个组织,恐怕只能在宗教中出现,但是,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在管理中更多地运用价值观的管理和建设来提升企业凝聚力和
竞争力。近年来,美国的豪斯教授提出了“基于价值观的领导”这一命题,就是这一方面的尝试。
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形成能够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良好价值观。那么,这一价值观又是如何促进企业成长的呢?我们知道,企业的成本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交易成本,二是内部交易成本。企业外部成本更多地依靠企业的市场能力,而企业的内部成本则主要依靠管理效率的提高。优秀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管理效率的提高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打个比方说,有两台功率相同的发动机,分别装在一艘摩托艇上和一艘大船上,摩托艇因为体重较轻自然跑得更快。如果将发动机视为企业拥有的核心资源,那么,拥有同样资源的两家企业的成长速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体积”和“体重”。这种“体积”和“体重”则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及其效率,比如共同价值观的选择与锤炼,企业目标、部门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的一直性,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及其运转效率,企业制度的人性化与可操作性、持续创新性,企业流程的顺畅与持续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企业内部沟通体系的健全与不断完善等等,这些管理工作做好了,企业的内部团队意识将逐步紧密,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企业的“体积”和“体重”将自然“缩小”和“减轻”,企业的竞争力将大为提高,成长速度自然将快起来了。反之,企业将成为一群“乌合之众”—没有目标和方向、相互排斥与攻击、没有合作精神,“体积”不断增大,“体重”持续增加,这样的企业,能够维持就不错了,成长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到底,企业文化的作用,更多地倾向于企业内部—即组织管理效率的逐步提升、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高。
第五篇:正确认识“催产针”的作用
让医生打催产针,可以生得快点儿,减少宫缩时候的痛苦。”一位等待临盆的准妈妈这样说。
很多准妈妈都认为,请接生员打催产针可以让孩子快点生下来。虽然“催产针”能增强子宫收缩,如应用恰当,确有催生作用,但使用不恰当时,对产妇和胎儿都不利,严重时可威胁生命。因此,“催产针”不可以随便注射的。
催产针,也就是指产科医生常用的催产素,它的作用主要是加强子宫收缩,以使婴儿娩出。是否使用催产针并非由产妇或家属来随意要求,它必需经产科医生进行细致地评估,并对产妇和胎儿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检测才可以决定。如B超测定胎盘的成熟度、胎儿的大小、羊水的状况等的检查,对产妇宫颈条件的检查,以及胎儿的入盆情况的检查等等。催产素使用得正确,可以起到催生的作用,若使用不得当,对孕妇和胎儿都不利,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催产针的副作用
1、催产素可使子宫收缩过强或不协调,使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室息。由于宫缩不协调,不但不能使分娩加快,反而使分娩停顿。
2、催产素可引起子宫破裂,当胎位不正或骨盆狭窄时,用了催产素后,即使子宫收缩很强,但由于骨盆小,胎位不正,胎儿还是无法通过产道,而最后导致子宫破裂。
因此,用催生针之前,一定要检查清楚骨盆大小、胎位情况。如均属正常,只是单纯子宫收缩无力而决定用催生针时,用很少一点加于葡萄糖内稀释(一般为2.5单位十葡萄糖500毫升),从静脉缓慢滴注,在滴注过程中,医务人员一定要守护病人,注意子宫收缩、胎心及用药后分娩进展的情况。
另外,即便使用了催产素,也并不意味着宫缩及分娩就会立即开始,往往使用了催产素数小时后,临产才开始,而有的时候催产素根本没有起作用也是可能的。如果没有其他危险状况,使用了催产素仍不能自然分娩的,就只能通过剖宫产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