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培心得:在水一方觅知音
国培心得:在水一方觅知音
——听李达武教授讲学《美在理解,美在知音》有感
在我的QQ空间,有我心灵的家园“水云轩”,一直以来,她就如知音陪伴着我。曾经,我把《蒹葭》写在主页上。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刻,心里感慨万千,缘于听了李达武教授的《美在理解,美在知音》。参加国培一周来,听了好几位教授的课,而李教授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
这是一周来唯一一次上的夜课,也是几个研修班几百学员一起上的大课。教室里鸦雀无声,平常见惯的手机的音乐在安静的教室里也害羞的躲了起来。闻其名,很阳刚,闻其声,甜美婉转,见其人,和蔼可亲。台上的她俨然看不出已是六十三岁了。除了大学的课要讲,她还到其它地方去讲学,每天都是安排满满的,听于此,台下一片惊呼。
在《知音》相关的三个小故事里,李教授娓娓道来为我们拉开了序幕。她在国学讲解中穿插故事,以及她的一些亲身经历和感受,比如她当知青时候的一些事情,读书时候的一些事,还夹杂一些当代的流行术语,笑侃自己也有周立波式的站姿。。让我们从她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去身同感受,那些幽默风趣画龙点睛,一阵阵掌声不时响起。学员们时而静静聆听,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掌声雷动。一曲课堂版的《知音》不正是对李老师讲课的赞许吗?
课间,李老师还和我们一起互动,时而朗诵,时而歌唱,用《在水一方》的调调唱《关雎》,用《外婆的澎湖湾》唱《王风.采葛》。歌声里,她还随歌而舞,我被感染,感叹这样的课上起来真轻松,真快乐。杜甫的故事,毛泽东的故事从她嘴里讲出来,让我们听的津津有味。从而,也让我反思。
为什么李老师的课会让我们那么喜欢呢?究其原因,我想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就是要有作为新型老师的综合文化素养,一定要全面,教书必先育人,这一点,在前几天听的几位专家、教授的讲座里也反复的被提到。博古通今,不说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但于美术相关的知识都有必要了解,做个学者型的教师,作为小学美术老师,不仅仅只限于自己所教的学段,也要熟悉相关的幼儿美术,中学美术的范畴,了解知晓与美术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当前的大环境,多读多看。其次,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有控制整个课堂的气场。小学美术课对于儿童来说,活泼好动,灵活性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儿童的特点,更要注重张弛有度。再次,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李老师在课堂上幽默风趣,让课堂激情飞扬,李老师的课很生动的说明师生间良好的互动是成为一堂课好坏的关键。
两个多小时的课很快过去,临近尾声,李老师和我们一起吟唱了苏轼的《水调歌头》。那一刻,她说,我们“装”学生装的很像,其实,不是我们装的像,而是这样的课真的让我们进入了学生的角色,走进了快乐的课堂。在这片天地里,我们的心在自由飞翔!课堂本色就该是这样。在水一方觅知音,我也期许,在我以后的教学生涯,我也努力做到离这样的课更近一些,再近一些!做学生们的知音。
好好学习,天天上当,明知上当,还要向上!
第二篇:高山流水觅知音 千古绝唱话友情
高山流水觅知音
千古绝唱话友情
——《伯牙绝弦》教学之感
兔场小学 教师
王红梅 《伯牙绝弦》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六年级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文言文”虽是第二次接触,但毕竟古人的生活与我们相距甚远,学生会欣赏和热爱吗?我有点疑惑。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伯牙和钟子期,一个善鼓,一个善听,而且善听者深得奥妙,能从琴声中知其表达的志趣与内涵,由解琴、解音进而推衍为解人、解心,学生对这深层的演绎又能领悟多少呢?怎样引领学生在这篇千古绝唱中去徜徉,去读知音,品知音,悟知音,从而领悟到“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呢?
一、游戏铺垫 歌曲切入,诗句激情
课前,我先领学生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学生说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潺潺 芳草萋萋„„此环节的设计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拓展做好了铺垫,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他们的说话训练做好铺垫。接着我以歌曲《知音》切入,歌词煽情,并相机出示古人对“知音”描述的诗句,引发学生对纯真友情的向往,然后再导入新课,质疑。
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知音
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教学时我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指导。不论是从词语的生发还是句段的入手,也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接读、范读还是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
二、“咬文嚼字,句句有情''——品知音
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整堂课,我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
1、让学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文中哪句话最能道出了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以此为切口,引出“伯牙所念,钟子必得之”。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真挚的情谊。
2、让学生用文中语言的规律来赞美伯牙的琴声,如果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志在白雪„„你怎么赞叹?学生自然而然运用课前游戏中积累的语言来说话,看似不经意的课前伏笔却在这里熠熠发光,令人折服。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学生入情入境,领会了“知音”心有灵犀的难能可贵。
3、写一写安慰伯牙的话。子期死后,俞伯牙来到他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师配乐深情朗诵,让学生深切感受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同学们,故事读到现在,我们已深切地感受到伯牙那痛苦、绝望的心情,此刻,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或是安慰、或是鼓励他的话语”。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三、高山流水见真情——悟知音
人文关怀是语文的终极目标。在这节课上,我把自己的情感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与学生随着作者的情绪时起时伏,或歌或泣、或思或诉,努力实现师生“共鸣”。使得学生的个性和认识,得到最大化的赞扬和释放,人文情怀得到滋润和滋养,人生境界得以提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无为”境界。
最后,我播放了乐曲《高山流水》,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令人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伯牙绝弦谢知音令人感伤,令人钦佩。同学们,让我们在这幽雅的乐曲声中再一次唱响千古知音吧!(深情诵读)。这堂课上,努力营造的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元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同文本真切地畅谈,与老师真情互动,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知音难觅”,还收获了对生命的感悟。
2009年12月于兔场小学
第三篇:高山流水觅知音杂文随笔
原本打算,坚持每日一记,试过之后,发现很难。昨日出发,今日应酬,明日还不知道干什么,既定的事情转眼就发生了变化。敲打下这一行字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每日除了呼吸必须坚持,除了吃饭可以坚持,其他可以坚持的事情少得可怜。
打算读书,每天读不了二十页,不读随笔能读什么呢?读小说,一上瘾,啥事都要耽误。打算练字,刚铺开纸,泡上笔,电话来了“出事了,快点”。结果三天都回不来。有时候真想把手机扔掉,手机成了拴在心上的线,成了军号,成了会议,成了催命的黑白无常。可是没有手机却不成了。有个朋友,我找他,打手机无法接通,打坐机空号,因为事急,气得我不行。后找到他的办公室,不知他托辞还是真有其事,说手机掉水里,不能用了。我说你赶紧再买一部,他就是拖着不买,顶头上司熬不住了,第一次问他手机呢?他说这就买;第二次问他还没买?他说办卡呢;第三次直接送给他一部手机,卡也办好了,还说:“山寨机,便宜”。他长叹一声,嘟囔着“命苦呀——,原想有点闲空读读书。”
读书是自己莫大的爱好,有字的东西就喜欢,有时候,一本字典也看半天。出发了,我就摩挲钥匙串上的折十大观通宝,同事调侃:“闲极了,读字呢?”,我回答:“读书呢”,他一撇嘴,做出不屑状,我就说:“我读的可是瘦金体的御书。”,不管怎么说,我喜欢读书倒是不假,可是写字本是我头疼的事情,而强迫自己每日一记,简直是迂腐了。一天一记,记些吃吃喝喝、小儿小女的事情,婆婆妈妈,自己不习惯。记些国家大事,感慨议论,针砭时弊,又觉得自己没那个能力,“肉食者谋之”,小小刍狗聊发牢骚于事何补?记些读了哪些书,看了哪些文,认了哪些字,识了哪些人,谁是大师,谁是明星又觉得实在无趣,书话随笔形式单一,东引西凑,拾人牙慧,自己的感悟又有几行呢?不写也罢。可是为什么还有强迫每日必记的想法呢?是为练笔,还是别的?一直以来,没有答案。
昨日再听越剧《红楼梦》,黛玉焚稿一唱,如醍醐灌顶,让我觉得大有知己之感。那就是:“这诗稿,不想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
第四篇:国培心得
跟岗研修总结
贡井区育才小学 黄祥芳
回首跟岗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专家们的报告,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从罗老师的《生动数学》中学到,要用孩子的兴趣点吸引孩子,让孩子的思想动起来,要善于鼓励孩子,让孩子跟着课堂的节奏走,使所有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跟岗学习收获也颇多,陈老师的课给予我们课堂设计的新思路,让孩子在课堂中动手操作,自行思考,由旧知识总结出新知识,锻炼了孩子的关联思维,转化思维,在此基础上拓展研究,为后面的知识做铺垫。课堂上还要注意算理抽象、算法直观,算法直观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举例。善于提问也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抛出孩子要跳一跳才能够到的问题,给予孩子适当思考的时间,对孩子的回答,给予有启发意义的追问。长此以往孩子的思维得到螺旋式的上升。教师对知识点也要善于比较,善于优化,善于总结。
通过这次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从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将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众人之长,慢慢地教,慢慢地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
第五篇:国培心得
小学语文国培心得体会
双清区白马田学校 曹珊珊
金秋十月,在邵阳市双清区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小学语文国培培训在我区华竹学校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这次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语文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聆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而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小学高级教师的教学展示,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互动讨论,更有专家指导、引领的评课、小组讨论。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观摩,这两天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两天,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两天。
一、更新理念、提高认识。
在这次培训中我聆听了多位教授专家的讲座,每一场讲座都好比一份美味大餐,既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新的理念。专家们的报告,内容既深刻独到又通俗易懂、既旁证博引又紧扣主题、既发人深省又生动有趣。他们对小学语文的前沿引领,让人耳目一新、心生敬仰。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一个小学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二、难得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这样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我觉得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通过参训,我从名师专家的诱导中领悟到,教材是学本而不是教本,教材是蓝本并非圣旨;教改势在必行而非雁过无迹,教改是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学生之所以如牛一般撵不动,是因为我们没有用绿草去喂。学生之所以远离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把他们看做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们奢望不了天上掉下教育教学的馅饼,但是我们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源,以多方力量为推动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照样可以熠熠生辉。如果我们用心寻找到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交叉的点,那个点即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金钥匙,进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无限的知识将迎着方法之刃而解。
三、不断反思、积累经验。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因此,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要求:
1、转变教师的角色地位。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2、重视学生参与式教学。
听了教授的讲座,我更进一步体会到了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谈不上是发展的课堂、有生命的课堂。尤其在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标增强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为只有在一个开放的、活跃的师生间的活动内容中,教师才能开展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才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促进教学教学内容的达成。而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对于课堂参与式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多创造互动机会,让学生与学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改变对学生的评价观念。
新课标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并且新课程提倡课堂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评价语言要多样化,要多用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终身学习,不断充电。
通过学习和反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而且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要给孩子们注入源头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在整理中思考,在行动中研究,这将是我今后所追求的目标。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总之,这次培训虽然是短暂的,但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我觉得这次培训是一次对自己“教育潜意识结构”的深层改造,专家们的讲座中有不少经典课例,或大气磅礴或幽默风趣或诗意洒脱或智慧灵动或清新自然或朴实无华或巧夺天工或行云流水或浑然天成。课堂上的摇曳多姿,精彩纷呈,其实源于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魅力。点点滴滴的细节传达出他们对课程深刻醇正的解读、对学生博大人文的关怀。所以,从专家们的讲座里我读出了自己的“故事”,整理着自己的思绪,想着自己的课堂。他们的讲座对我来说最大的价值不是眼前意义上的“学来一点招数,解决我的教学问题”,而是以理论指导来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使我更自信地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