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旬中)校本研修现场会材料(修改确定)
开展校际学科联组研修
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旬阳中学
旬阳中学是陕西省标准化高中。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适应社会要求,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学生数由2000年的1000人增加到现在的5021人,班级数由2000年的18个班增加到现在的67个班,教师由2000年的1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224名,新增教师绝大多数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组织引领,校际联动,搭建联组研修平台
青年教师能否快速成长是全县四所高中面临的共性课题,35岁以下青年教师旬阳中学占55%,神河中学占57%,赵湾中学占66%,蜀河中学占70%。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们在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师训教研中心的指导下,运用联片研修模式,开展高中学科联组研修,我校为组长学校,各学科教研组长为联组组长。按照“区域协作,资源共享”的要求,采用“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的行动策略,组成高中学科教研网络,促进各校围绕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评价改革、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提高等问题,开展具体而深入的校本研修。
联组研修的基本理念是着眼“四个一”:围绕一个主题,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把握一个重点,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一个目的,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遵循一个策略,即循序渐进。
联组研修的活动流程是:
选定课题。按照“问题即课题”的理念,组长学校征询各高中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分类整理,确定年度联组研修的主题和课题,经校长联席会议商讨确定并制定活动方案。
校本研讨。将联组研修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各校结合学校实际分头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在学校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由学校教研组长或学科组长组织实施,以课例为载体,以“青蓝共进”工程为抓手,各显其能,各创特色。
校际交流。由组长学校组织开展联组交流活动,交流各校校本研修的成果与经验,并进行深度研讨。每学期各学科至少交流研讨1次。
成果转化。校际交流后形成共识和结论(经验模式)在各校推广应用。
二、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在联组研修中,我们明确提出“三重要求”:研究课题重实际,研究过程重实践,研究成果重实用。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把高考工作作为研修重点放在重要位置。
研究高考,训练骨干。高考研讨会是高三联组教研的主要形式,多年来我校每年都要组织全县四所高中高三全体教师参加高考研讨会。研讨的主要内容是考纲考题、复习策略,任务是反思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形式有观摩教学、分析交流等。通过高考研讨,对考纲和课标的理解更加深刻,备考的针对性目的性更强,为我县各高中高考上线人数连年攀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考研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训练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使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研究课改,促进成长。我们在高中联组教研的平台上围绕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设置和开发,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开展了有效研讨。为及时总结我县普通高中第一轮新课程改革情况,巩固成果,推广经验,吸取教训,促进深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2010年12月底适时举行了旬阳县高中新课改总结会。通过总结、研讨、交流,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也极大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联考联评,检测质量。为检测课改成果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效果,我们积极组织全县高中教学质量监测,实行联考联评,全县统一考试时间和试场设置,各校分别组织考试和阅卷,最后由我校汇总成绩,进行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反馈给各校。此举深受各兄弟学校的欢迎,既减轻了各校教师的负担,又使各校的教学质量放在全县的平台上进行比较,也为县教育局及时监测和指导高中教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有利于帮助教师通过比较,寻找差距,大练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水平。
组织赛教,锤炼打造。利用学科联组平台,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创先争优意识和自我研修的热情。高中各校每年都要在校内组织一次青年教师赛教,并推荐赛教成绩优异者参加县市省赛教。对参赛者学校聘请教研人员精心指导,校内派人跟踪帮扶。赛教是最好的练兵场,通过几次赛教的历练,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会迅速提高而成为教学能手。
三、立足校本,着眼发展,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
联组研修的基础在校本,联组研修的目的是促进校本研修,研修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近年来青年教师比重大的实际(我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55%),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就成为校本研修的重点工程。作为高中联组研修的组长学校,理应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先人一步,抓出成效,积累经验。
(一)构建机制,强化培训
制定目标,科学规划。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过硬、结构合理、名师云集。要求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三年胜任、六年成为骨干、十年成为名师”,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专业成长和培训规划,建立成长档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优化培训规划与模式,形成了学校常态化的工作。
设计内容,规范形式。根据学校实际和青年教师的来源与结构等分层次分阶段确定培训专题,形成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的培训格局。上岗培训以“常规”为主,旨在帮助他们做好上岗的心理准备;岗位培训以“技能”为主,促进确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锤炼教育教学技能;拓展训练以“合作”为主题,旨在增强老师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克服困难、执着追求、勇于挑战的精神;汇报交流以“反思”为主,通过汇报交流促进思考、消化和吸收;网络学习以“自学”为主,借助网络平台接受远程培训;外出培训以“提高”为主,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国、省骨干教师培训和攻读研究生,已有36人于陕西师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离职委培毕业3人、在读10人。
完善制度,加强考核。为加强校本研修工作,学校于2002年9月成立了教科研处,属学校中层职能部门。学校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校本研修工作和有关青年教师培训工作规章制度,如《旬阳中学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办法》、《旬阳中学
校本研修的指导意见》、《旬阳中学青年教师中长期培养规划》、《旬阳中学新教师转正定级考核细则》等,依据这些制度,对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结对帮扶,青蓝共进
培训解决的是共性问题,教师个性化的成长还需要个性化地指导,“青蓝工程”就是最好的模式。我们对每位新招聘的青年教师都要安排一名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为指导老师,实行青蓝结对。学校在每年9月份开学初举行青蓝结对仪式,给指导教师颁发聘书,签订帮扶责任书,“青”“蓝”签订共进协议。具体实施过程中,师傅对徒弟从教学教法、班级管理、师德修养和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学校通过定期查阅师徒听课记录、培养记录,领导随机听课等形式跟踪监督。师徒结对,互动共进,并增进了友谊,传为佳话。
(三)聚焦课堂,岗位练兵
课堂既是教师专业水平展示的舞台,也是专业历练的平台。我们以课堂为阵地,大力开展“三课”、“三议”活动,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课”有:“上三课”(入职上岗报到课;转正定级过关课;成熟谢师汇报课)、“听三课”(听同伴课;听师傅课;听名师课)、“评三课”(评自己课,落实自我反思;评同伴课,寻求同伴互助;评师傅、名师课,学习经验技能)。
“三议”为:师徒互议——师徒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同伴互议——教研组、学科组组织教师听评课,每人必须至少指出一条不足,发现一个亮点;领导面议——领导每周点课,随时推门听课,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学科联组教研促进了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加快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步伐。2011年我校评选的十佳班主任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有6名、近三年有12名青年教师被命名为省市教学能手。部分青年教师在在学校担当重任,或为教学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近几年全县四所高中均有大量骨干教师外流,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仅没有下降,而且稳步提高。我校自2003年以来,高考二本线人数从267人增长到2011年的967人,2011年高考上一本线425人,其中66人考入“985”院校,220人考入“211”院校。
第二篇:校本研修中的问题
校本研修中的问题
一、再谈作业批改:
对作业的再认识:发给学生的作业必须是自己先做过的,如果是学生不可做的当属教学事故。
批改作业是师生沟通的渠道。
不会编辑作业的老师不是合格的老师,不会出考卷的老师不会成为优秀的老师。
假期作业,心照不宣的浪费。
二、重新审视月考: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月考就像是:开饭仅需十分钟,其间开锅就九次。月考是干扰学生正常学习的一种考试方式,以牺牲学生常态的学习行为来换得月考。
月考,弊大于利。
三、学生的学习:
学生自己学会的“会”和被老师教会的“会”截然不同,学生自己看懂的东西和在课堂上听懂的东西性质不同,水平不同。
我们应想办法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的空间,自我学习的空间。受老师的影响越深,学生的学习能力越弱。
关于预习,我们不是强调学生有没有预习,而是关注预习有没有意义。
四:如何自觉写教案:
我们都知道书写教案有很多益处,其中的个性特色、经验积累、教学反思等等对教师而言非常重要,我们大多时候忽略了这一点。
五、如何自觉地参与教研活动:
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A.缺乏明晰的教研组发展目标;B.计划执行力度不够;C.教研主题不够突出;D.活动研讨氛围不够浓厚;E.不注重成果积累和提炼。
教研组生存状况:地位日益下降,功能逐渐弱化,活动流于形式,整体缺乏特色,个体受益甚微,内容过于单一。
第三篇: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总结报告
校本研修题目: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策略的研究 研修主持人:张乔
研修参与人:刘翠欣、杜翠霞、刘玉玲等无极中学北校区数学组教师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的指引下,本人支持并积极参与到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来。在这一学期的校本教研工作以来,本人成长了不少,不论是实际的教学工作,还是理论上的提升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较圆满的完成了校本教研阶段性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校本研修的背景、意义和理论依据。
(一)校本研修的背景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那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如今,学生的知识构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建构获得的。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本研修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校本研修的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在他主编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小学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我们要正确认识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合理创设有效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面对丰富的新课程资源,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校本研修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探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活动成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建构适当的问题情境,注重现有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效教育理论
有效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二、校本研修的目标、内容、创新之处。
1、研修目标: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分析、归纳、总结大量的案例,明确不同的教学情境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标准也是不同的。找寻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因素,探究达成有效教学的策略,促使教师能更理性地思考课堂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2、研修内容:
(1)通过对学生认知结构层次及现状的调查,制定出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课堂教学情境模式;
(2)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统一;(3)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时间中的合理分配(4)研究有效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类型与形式(5)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效果的因素。
(6)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境。如现行教材中的情境设计的合理情的分析及改良课本中的情境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地切合我们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
3、创新之处:
(1)、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的研究报告
(2)、探索和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的课堂优化组合模式。
(3)、依据实验研究的经验或困惑,撰写课堂教学实录、做好案例分析、完成研究论文等。
三、校本研修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
1、研修措施:
(1)、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对各种不同的情境达成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创设情境的不同策略。
(2)、尊重学生的认识起点,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记录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的语言、形态,分析这些因素对情境创设效果的影响。(4)、研究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问题,总结创设情境在一堂课中所花费的时间,总结挖掘时间效益,追求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2、研修保障
校本研修成员均为数学组优秀教师,有多名高级教师和青年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曾参与过课题研究,分别有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研修主持人制订科研制度,负责定时定点召集成员,交流在平时研究中的成功经验和困惑。
四、校本研修的方法、进程和预期成果。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观察法。在数学课堂里意识地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表现,并做相应记录。
3、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研修的研究方向。
4、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出小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
(二)研究进程:
一年,即2014 年4 月至2015 年4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1)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方案。(2)召开课题开题大会。
(3)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校本研修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1月)
(1)按方案制订实验工作计划,发现问题和典型,开展研究。
(2)定期开展校本研修研讨活动,比如观摩实验课、公开课和论文、教学研讨,以及其它研究交流活动等。注意实验课后的调查测试,定期进行检测和阶段性小结。
(3)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2月——2015年4月)
主要工作内容:整理校本研修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总结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成果的汇总,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继续深入研究。
(三)校本研修成果(含阶段性成果)。本课题的阶段成果:
1、教学典型案例。
2、公开课、教案、课件等。完成时间:2015.4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本校本研修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研修组全体成员已完成校本研修报告。谢谢!
第四篇: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
在学生、教师、学校三者的发展中,学生的发展是最终目标,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立足校本,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为教师发展奠基,成为21世纪学校最艰巨、最辉煌的任务。下面就从对校本研修的认识、校本研修的途径、方法、校本研修的管理与评价和我们对学习共同体的一些粗浅认识,以及校本研修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来谈一谈我校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方法。
一、校本研修的认识
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然而以往教师的在职培训内容往往外在于教师的个人需求,与教师当前的、现实的工作、生活情境与需要没有直接关联,缺少教师自身心理体验的融入和个人需求的渗透,它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内需。校本研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以教师自主参与,自我提高为基础的一种高效率的培训方式。
校本研修是一种专业发展需要的氛围;是一种专业发展需要的文化;是一种专业发展需要的制度。因为教师的工作过程,不仅是一个研究教育对象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研究自己的过程。教师只有瞄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理论提升,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本研修”正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
基于这种认识学校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校本研修管理指导中心”。统筹学校的教师研修、继续教育、教育科研、经验总结、考核评价。实行校本研修中心、教务处、教研组的“三级研修”管理制度,并实行工作量化考核。学校分别制定了“校本研修管理指导中心”的工作思路、职责,中心工作的保障制度、学习制度、考核管理制度、档案管理等制度。中心常务副秘书长主要负责:学时、学分登记;新教师上岗校本研修、新课标校本研修及继续教育教师的档案管理等。学校除了成立校本研修中心外,还成立了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科研室等机构。目的是帮助每一位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计划,进行个案研究,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同时制定了学校新课程培训三年规划,研修工作做到每学期有计划有总结活动安排到月,每个教师每学期也确定了自己的研修计划。
二、校本研修的途径
以人为本,校本研修的途径应是多元化的。包括: 1.向书本学习
在三年多的新课程师资校本研修过程中全体教师集中学习了资源包中的8本书,通过反思,大家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书写得真好!崭新的校本研修方法、富有理性的分析、生动的文笔、感人的案例吸引着教师如饥似渴的阅读。读书中教师感受到久违的读书乐趣,体会到读好书就像与许多伟人谈话,从中受到了多方面启迪。但是读这8本书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求教师要多读书,更多地与伟人交流,如孔子、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向教师推荐了如关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朱幕菊的“走进新课程”;《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班主任兵法》、《不跪着教书》《课堂管理与沟通》等书目。学校还为教师购进近万元图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借阅制度,要求这些数目在教师中流动起来。要读万卷书,要学会站在伟人的肩膀上取得成功,使课堂更生动,让人生更精彩。
一位哲人说:教师本身就应是一本书,教师唯有让读书成为习惯,才能书写好教师这本书。
2.向同行、专家和学生学习①向同行学习。
一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再给你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我学到你的一个长处,你又学到我一个长处,那么,我们两个人都有了两个长处。三年中我们在教师中开展了十三场“走进新课程”的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中数学学科的专题研讨“生活中的数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数学小故事,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研讨后教师明确了在“知识源于生活,知识用于生活”的互动中完成数学教学的策略。低年级语文学科以“快乐识字”为主题的研讨会更是从新教材入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北师大教材识字量大,学生年龄小,为了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她们设计了几十种游戏识字的方法,使识字教学不仅变得容易,而且充满趣味;使学生在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学的轨道上顺利发展。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在实践中都有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我们教师队伍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交流,教师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善于概括、吸收同行实践中的有益经验,成为教师充实自己的有效手段。
②向专家学习。
学校根据教师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来我校进行讲学、作专题报告。全校教师观看了国家级名师晋家燕老师、刘德武老师、窦慧梅老师、曹咏鸣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况;请省小语教研室秦锡纯教授到校向教师做课改情况报告,结合目前语文教学的难点提出改革和解决的意见;原市教研院小教部主任赵启泰为教师进行听评课能力的专项培训;请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宋春生校长到校做“在新课程实施中学习、成长”的学术报告;请区进修校的曲新、刘军两位教研员就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专题报告;学校多次派领导、教师外出学习带回了好经验、好方法并向全校教师作了传达。一次次报告、一次次学习,为我校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专业化发展——构建学习化校园奠定了基础。
③向学生学习
在信息社会里,“闻道在先”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已经进入了“后喻时代”,在某些方面,学生已远远超过了教师,在学生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民主、虚心、宽容的教师才能肯不耻下问。我们鼓励教师向学生学习,英语可以向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方法可以向学生学习;很多网络知识可以向学生学习。在这高度发达的信息年代,我们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3.在实践中学习
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要做实践的有心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要养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常小结反思的习惯。对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想到的问题,获得的启发进行分析,留心积累,成为一名反思性的教师。学校要求教师每天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每一节课上成公开课,教师每月完成2篇案例分析,并从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总结,做实践的有心人。
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研究如何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五个“如何做”的讨论:在教学中如何明确教学目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地切入课题;如何设计感知,理解,抽象,归纳,概括的过程;如何选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发展能力。这五个讨论,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讨论,教师明确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设计模式,把学生有效地组织到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在设计教学的各环节时肯下功夫,花气力,课堂教学水平得以较快的提高。
加强教学研究,使课堂既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同时也是自身提高发展的主渠道。围绕校本校本研修工作,我们始终坚持开展“说、讲、评”系列教研活动,即:每学期每位教师在教研组活动时,针对教材内容和要求,结合自己的立项课题做阐述。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每次一人主讲,其他组员进行评析,最后经过反复修改,写出教案。“讲”是指在“说”的基础上,由主说者写出教案,全组教师听课。“评”是指听完课后,集体评价这节课。“说、讲、评”活动突出了四个特征:基础性:坚持教师教学基础知识要务实,教授基本知识要切实;广泛性:每一次教研,教学活动做到学年全员参加,学科全员参加;先进性:活动中体现在三方面,教学思想的先进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培养目标的先进性;典型性:学校的市、区骨干教师均是在此项活动中成长起来的。每一的“说、讲、评”活动我们都安排了具体的主题:
2003年我们重点对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实效性进行了研讨!2004年我们对如何提高教师听评课能力进行了研讨!2005年我们主要对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听证与论证!今年我们研修的主题是:打造铁岭名师队伍!4.向网络学习
为了更好的发挥网络的作用,我校一直把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校本研修工作当成是教师综合校本研修工作的重点来抓。以计算机应用能力校本研修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校本研修是我校教师全员校本研修的重点。为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我校采用了集中送训与校本校本研修相结合的灵活方式。集中送训:学校全体教师在参加计算机初级校本研修合格之后,学校主动与市教育学院电教部联系特为铁岭小学举办了两期教师计算机中级校本研修班,学校七十余位教师参加了培训,这样充分发挥校本研修基地设备和师资的优势;校本校本研修:学校利用校内师资和设备,共举办了六期“CAI初级校本研修班”、两期“CAI中级校本研修班”,2002年我校利用寒假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网页制作校本研修班全校教师参加了校本研修,并利用假期制作了个人网页。在学习前全校教师还观摩了从网上下载的一些优秀网页课例。在学习观摩的基础上学校现已有四十余位教师拥有了个人网页。通过集中送训、校本集体校本研修以及其它形式的计算机校本研修,学校受训人员达450多人次。通过校本研修,教师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自制教学课件,能顺利上网查询信息,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和教育教学研究。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类别的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网上自学,进行高水准的校本研修,为教师学习、进修提供了极大方便。全校教师现已全部通过了计算机初级水平的考试,并有117位教师获得中级资格证书,6位教师获得计算机高级资格证书。2000年以来,我校参加的各级各类课件比赛,有1人获国家级奖励,4人获省级奖励,10余人获市、区级奖励。
学校利用QQ,构建了学校教师的“铁岭家园”的群组。群组在日常工作和教师的业余时间里起到了沟通、互助的作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很多老师在群里的bbs中发帖子表见解,形成了一种热烈的学术交流局面。本学期又利用现有条件,搭建了学校论坛,bbs为教师搭建了更广泛的交流平台。
三、校本研修的方法
以人为本,校本研修方法应是多样化的。我们主要采用了: “校本研修”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强调的是研究主体的观念、价值、目的,相信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自身行为的改善。
我们主要采用:例会引领式研修;读书考核式研修;案例解读式研修;听课反馈式研修;对话引领式研修;诊断式研修;集体叙事研修;课题“带动”研修;个人反思性研修。在各种研修形式中我们注重:
1、反思与研讨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反思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我们将常规备课转化为问题解决式的教研活动。教师结合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使教研活动尽可能贴近教师实际工作,将问题解决与课堂教学之外,解决教师的困惑,力争让教师们“解渴”。同时强调课后反思纪录,要求教师要把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或困惑,教后及时记载,把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记录下来。在自我记录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改变以往的教案检查工作,加大预案的应用价值,特别要求教师将教后记变成教师反思教学的重要过程。要求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
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与体会,采用互动式的学习方式组成“教改沙龙”,为教师创造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机会。全校共分五个小组进行活动,活动的时间相同,内容是:教师自身教学反思的交流;本周教研(听课)后的议、评;有目的、目标的专项学习。各“教改沙龙”既要独立完成研究任务又要形成组与组之间的合力,对于教学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协作攻关,同时对其它组的成果负责宣传,找到与本学科的切入点,达到资源共享。
2、问题与研究
问题是重要的研修资源。通过调查论证我们发现我校骨干教师所占的比例小,学校缺乏领跑人。同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三少一慢:教师经常主动阅读教学教研材料的少;教师自愿撰写论文、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日常积累的少;教师主动进行研究、学习的少。缺乏理论支撑的教师,必然缺乏发现问题的敏锐能力,缺乏具有深度和实效的教学反思,必然导致教师的成长缓慢。根据对学校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分析及相关理论的学习学校从2004年至今连续三年采用“以教师听、评课为切入点,为教师创造学习、探讨、碰撞的机会,帮助教师逐步形成个性化、稳定的教学风格,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学校攻关的课题。促进教师不断形成适合新课程发展需要的教学风格,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学习、研究、借鉴的平台,使教师教育教学更加成熟、稳定,张显活力。经过认真思考、反复研究,我们确立了从细化管理制度、深化教师理论水平、强化教师业务水平三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帮助教师形成自己个性化、重实效、独创的教学风格。
(1)细化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保障,为了更好的解决学校提出的问题,使工作落在实处,真正使听评课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重建了五个制度:
1、教学领导听评课汇报制度。
2、跟进听评课制度。
3、示范听评课制度。
4、学科同步研讨听评课制度。
5、课后反思制度,加强教师日常反思的管理,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与行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初教科常规工作检查中对我校张继周老师教案中的教后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2)深化教师理论水平
原市教育学院小教部主任、数学研究员赵启泰老师来校为全校教师进行了“教师如何备课、如何评课”的讲座。赵老师在教师如何备课上提出了这样几点要求:a.把教材中知识转化成学生探求的素材;b.把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师活动的归宿;c.把技能训练、智力发展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又从怎样认识评课、评课的原则、评课的着眼点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通过专家引领教师初步理解了听评课的意义,掌握了一定的听评课方法,可谓受益匪浅。
(3)强化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我们认为业务水平的提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生成、发展。因此我们将学校教师听评课活动作为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载体。学校向广大教师明确听评课的要求:听、评课是一种探讨和研究,要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听、评课中要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我校已经连续四年开展的“星火杯”教学大奖赛,这一赛事共分三个层次进行了赛课:新教师的新秀赛课10节、非骨干教师的创新课57 节和骨干教师的综合实践课24节。104位任课教师共听课808节,平均每人听课7.7节。全校每位老师都按照学校的规定完成了评课一次的要求。在评课中大部分教师能够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由于自身理论学习不够,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对待教师的优缺点,只能是就问题谈问题。
同时我们我们还利用“跟进课”尝试提高。由于学年教师相互协作,无论是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教师评课情况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评课中教师们以互助、提高为核心,共同研讨。大家采用平等、交流、对话的形式,摆正心态,共同商量,体现出研讨的气氛。刘冰老师跟进过程中,音乐组教师共同解决了学科整合,教学目标达成方法的研讨。五年级数学学科在评课中教师们对学生合作的实效性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了研讨,认识到分工、倾听、质疑、组织在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3、发展与提升策略
校本研修不仅要关注青年教师,还要立足于骨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师的个性特征在教学方法上的全面反映。帮助骨干教师形成教学风格,我们主要采用教师制定“改进教学计划书”的方式,具体分三个阶段
(1)听证阶段。即听证“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计划书”中的优势和不足是否合适。我们首先要求教师自查问题、寻求互助,教师个人先学习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优势和不足。然后由研修管理指导中心委派指导教师并在同学年组中寻求同伴互助,使每位教师找准定位点,提出整改意见。最后管理指导中心召开“碰头会”,把自己所负责的情况进行汇总,并就当时多数教师找不准自己的不足,不会写计划书的情况,选出王睿和陈妍两位老师给全校教师做示范性的讲解。教师进行评论,教师们在听、评的过程中学到了经验。
听证后每位教师都很激动,从教多年,第一次深刻地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与众不同的优势,弄清了自己下一步要改进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所有提出的问题都来自教师本身,又回到每位教师的课堂中去。我们把教师经过听证以后的材料进行了汇编成册,电子版本在校园网上公布,达到资源的共享。
(2)论证阶段。即教师通过说课,讲清自己在教学流程中如何改进自己不足的,完善方案。教师根据自己的改进计划进行说课,改变以往惯有的说课方式,在整个的说课环节中重点说明自己是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的,也就是教师要说清楚我们原来是采用什么方法的,根据这次找到的问题我现在是怎么改变的。教师由于有针对性的研究,预设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出现了一个环节多种方法的设计。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法自然就也就有了。(3)验证阶段。即通过上跟进课,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不足。由说课老师根据自己的预案上跟进课,如音乐组的魏林娜老师她的问题是“教师的引导过于强制,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课堂中,教师设计新颖,方法多样,时刻抓住学生的心,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始终高昂,收到的效果非常的好,达到了预期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介绍蒙古族风土人情的时间所占比例较大,没能较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在歌曲的风格特点上,忽略了文字的介绍,使学生在歌曲风格特点这一问题上概念不清。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我们预料之中的,魏琳娜老师根据自己的问题又上了一节跟进课。在多次跟进之后他已经基本上改变了“引导强制的问题”,目前课堂教学流畅自然。
四、校本研修的评价与管理
学校构建了教师新课程师资校本研修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和落实了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各项条件及保障措施。工作中严格执行校本研修登记制度,加大了对教师的校本研修的过程性管理与过程评价,对每位教师继续教育状况、业务能力进行了动态管理。
我校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
(一)学校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册,通过发展档案袋来反映教师成长和发展情况,为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二)自我评价、学生和家长评价、同事评价、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相结合。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采取多种方法。(1)教师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2)学校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3)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总之在自我评价中,学校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加强自我评价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评价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评价影响工作情绪的不良现象发生。
2、学生和家长评价。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公开课的方式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3、同事评价
由于教师与教师之间在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因此,学校从同事的评价中获取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经验,采取的方法一是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开展相互间交流工作得失,彼此之间得到了解,从中得出评价结果。二是根据学校确立的评价内容召开座谈会,通过座谈的形式教师之间开展评价。三是制发评价表进行评价,然后分析汇总得出评价结果。同事评价方法可以灵活多样,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评价必须是以调动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切忌在评价中相互闹矛盾。为了真正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评价,评价结果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和名誉挂钩,避免教师间的摩擦或矛盾。
4、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1)评价目的。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强化成就,改进不足,激励教师更好地发展。
(2)评价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多元科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承接性。
五、校本研修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获得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这样的多次反复才能实现。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用学到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学校成立了校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每周坚持活动一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为: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作研讨,观摩国家级赛课的现场录像进行评议。学校还开展了“携手走进新时代”教师协作活动,由学校的区、市骨干做师傅召开了三十五岁以下教师的拜师会。活动中既有师傅的引路教学观摩课,也有徒弟的“希望杯”教学展示课。青年教师校本研修对于促进他们尽快适应教师工作岗位、合格履行教师职责和夯实本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2.学与思的关系
在学习方法方面,要学思并重,以学为基础,以反思促提高,因为反思是一块“磨石”它能使我们的思维磨出智慧的火花,反思是一条“纽带”,它能使我们的实践与理论“联姻”。学校要求每周每位教师都要把教学中的教学成功或失败之处记录下来以便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北师大版第一册语文教材在编排体系上,与之以往的教材做了较大的变更,先识字后学拼音。通过校本研修,教师们对教材已有所认识,但是“学拼音前,如何才能上好识字课呢?”教师心里没底儿。为此,在周二集体备课中,教师在备第一单元的《字与画》第一课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一种认为学生刚入学,教师应该讲得细一些:一幅图一幅图的指导学生看、学字并反复认读,告诉学生生字与画的联系,一节课的识字量仅限于课本上的8个;另一种设计方案则根据学情摸底调查情况,认为大多数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课本上的字大多数学生已基本认识。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八幅图同时出示,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图与字的联系,谈后让认识这些字的同学当小老师教其他同学认识生字。教师们各持己见,最后决定到课堂之中进行实践试一试哪种方法好,教学后学年教师专门就此节课教学效果加以教学反思。结果采用第二种方法教学的老师认为:第二种方法省去了教师繁琐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安排拓展练习,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有什么水吗?和水有关的东西还有什么呢?用水还能组成什么词?其他的字也可以这样穿插处理,为学生创设渗透识字的氛围,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经过讨论,教师们认识到,后者的设计,看似教师“教”的少了,实际上是把“学”的权利留给了学生,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学习的能力和信心,而由此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更会促使学生走出课堂主动学习。教师们在反思中解决了困惑,带来了信心,认可了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为后面的教学打开了突破口。
3.勤与巧的关系
学习须勤奋,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贵在坚持,没有埋头苦学,甘于寂寞、甘于困苦的精神是学不长久。不仅如此,还要讲究学习方法,把勤学和巧学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乐学境界。
学校向全体教师印发了课堂用语英语100句,在高年级提倡双语教学,使教师、学生共同掌握新世纪对世界人的要求。一些35岁的中年教师(很多上学时学的是俄语),怎么背也背不下来,几位老师找到了窍门,也带动了大家。原来以前班级的英语课,他们到办公室批改作业;送子女英语补习他们逛商场,现在好,这些教师跟着学生,跟着子女,倒也耳闻目染,有腔有调。
通过全校教师的积极努力,我校教师校本研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总结了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如形式上的两结合:校本研修采用专题讲座与分散自学自练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的模式。再如校本研修成效体现了三个结合,即教科研工作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体现前瞻性;与参训教师的需求相结合,体现实效性;与教师工作相结合,体现操作性。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认同“学校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的观点,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学校发展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开展的走向合作的教育行动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能够尽快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校本研修不仅使教师走上不断改进教育实践的良性循环,而且也使教师体验到从教的乐趣,从而使教师的职业达至因创造而获得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水平。
第五篇: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校本研修工作在推动新课改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方面可谓功不可没。我在校本研修学习中,深深体会到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上的引导和培养,推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动作和技巧,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下面我就自己的校本研修学习过程,谈几点心得体会:
1、要善于采用各种手段,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结合实际情况,就能完成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播放视频,歌曲等,从视觉、听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将一些抽象的物理模型或实验展示出来,变得生动丰满,从而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营造美术教学的氛围。
2、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点到即止”的思想,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将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中物理更是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首先,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观察生活,把物理学习回归到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一些物理现象,拓展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古往今来,所有的物理定理都是经过千百次的实验才得出的,因此,向学生阐述物理定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实验演示。在实验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做这个实验的目标、具体操作过程、实验工具和注意事项等。在操作时,学生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一边看一边做好记录,有时实验本身变化较快,这就需要让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将每个变化细节记录在案。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找出实验结论,特别是在产生误差后,学生应当认真讨论,分析误差的来源,这样才不致于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5、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才能对物理概念和原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例如在接触到一个新的物理概念时,首先应当联系生活,看它和生活中已形成的观念思想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教师就需要学生及时改正以前的错误观点。其次,将与这个新概念有关的旧概念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思考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将与之有联系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看一看是否能够得到新的知识。
6、积极向其它老师请教、学习。
每周坚持至少听1——2节课,同时作好听课记录,课后及时与授课老师进行交流。每听一节课都能令自己收获非浅,吸取别人课堂的精彩,弥补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精彩或不足,总是假设着自己如果在上这堂课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自己总是设身处地的想着,学习着有经验老师在上课堂的把握,而当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就会思考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注意些什么细节。
总之,校本研修伴我人生成长。校本研修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的成长是学校得以生存的支柱,我从中受益匪浅,感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