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2010年博士研究生新生入学须知
一、研究生新生凭我校签发的《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按时报到。
报到时间:2010年 9 月2日(7点——19点)。
报到地点:北京交通大学学苑公寓(北京市海淀区交大东路18号)。
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到,须事先向学院请假并附有关证明。无故逾期十五日未报到者,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二、报到时须携带下列证件和材料:
1.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2.有效身份证件(现役军官持军官证)原件及正反面复印件(本人签字)。
3.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同等学力人员还须出示同等学力有关证明材料。
4.获得基本奖助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可将户口关系转至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海淀区),委托培养及定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不转户口。
5.携带1寸免冠半身近照八张。
6.所有录取类别的研究生均不转工资关系。
7.获得基本奖助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报到前将个人档案转到研招办。被录取为委托培养的研究生,不转档案关系。
8.党组织关系:已经隶属于北京市委组织部的生源,介绍信抬头开至“北京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并注明所去学院;其他生源介绍信抬头开至“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并注明所去学校及学院。团组织关系转至“北京交通大学团委”。党、团组织关系转接手续直接到录取学院办理。获得基本奖助学金的博士研究生须转党团组织关系,委托培养及定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可以转,也可以不转党团组织关系。
9.填写好并盖章的《北京交通大学新生入学婚育状况登记表》(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发放)。
10.研究生政治审查表。
11.委托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还要提供委托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协议书;定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还要提供国家定向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定向协议书。
12.我校需要出示的其它说明材料或证明材料。
三、户口所在地址确认:转户口新生请登陆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主页(网址:http://gs.njtu.edu.cn/),进入常用工具的博士研究生户口所在地更改系统(系统开放日期为:2010年7月20日——2010年8月31日),核对本人户口所在地详细地址,并登记户口所在省市区。请新生仔细核对并填写,信息错误将导致户口无法转入我校。
四、我校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对于获得基本奖助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博士生学费由学校全额资助;对于委托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不享受基本奖助学金,须向学校交纳学费(培养费);对于定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博士生学费由学校全额资助,但不享受基本奖助学金
每月的津贴。详情参看我校研究生院网页上的关于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有关问题的解答。
五、必须按协议和北京交通大学计财处收费要求交费,未按规定交费者不能注册、报到、选课。详细交费方式见计财处收费通知。
六、赴校路费自理。行李可自备或到学校学生公寓服务中心购买。
七、新生来校途中请注意安全,遵纪守法。
八、新生报到流程:
1.凭《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到学苑公寓所录取学院报到处办理以下手续:
(1)验证:
①本人身份证;
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验证无误后做标记,学院留存根,原件交还新生);
③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同等学力人员还须出示同等学力有关证明材料。
(2)领取校园一卡通。没有“一卡通学生卡”的领取一卡通中心提供的临时卡,办理报到后到一卡通中心办公点现场照相补办卡。
(3)交费。已交费(划卡成功)的研究生可直接在学院报到处交领相关材料,三周后到学院领收据。
未交费的研究生凭验过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到计财处(学苑公寓现场办公处)交费。
※已安排但不住宿的研究生办理住宿变更手续流程:
①到学院报到时,开据《住宿变更通知单》,一式两份。
②携带2份变更单到计财处现场办理相关手续。
③将1份加盖计财处经办人名章的变更单交到学生公寓管理中心。
(4)交领相关材料。
应交材料: ①《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存根; ②协议书;③户口迁移证;党、团关系;④本人签名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⑤填好并加盖单位或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公章的《北京交通大学新生入学婚育状况登记表》;⑥研究生政治审查表。
应领材料:①校徽;②研究生证;③研究生学籍卡;④培养计划;⑤研究生手册;⑥文化衫;⑦选课说明;⑧新生入学须知;⑨新生调查问卷。
注:研究生证、研究生学籍卡、新生调查问卷填好后必须在9月16日前交回学院。
(5)参加英语分级考试者,报到时在学院报名。
2.凭《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校园一卡通到本人所在宿舍楼办理住宿手续;
3.办理学院要求的其他手续。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2010.07.17
第二篇: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实施细则
为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第一条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第二条 总体要求。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等责任。导师应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遵循研究生
教育规律,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潜心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强化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要求
第三条 政治素质过硬。导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自觉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认真学习并执行学校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与规定,履行《北京交通大学章程》中的基本义务。
第四条 师德师风高尚。导师应模范遵守《北京交通大学教师行为规范》,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感染、引导学生,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承者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推动者;谨遵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自觉维护公平正义和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科学选才,规范招生,正确行使导师权力,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尽职尽责,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及时给予研究生启发和指导;有仁爱之心,以德育人,以文化人。
第五条 业务素质精湛。导师应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执着的学术追求,关注社会需求,推动知识文化传承发展;熟悉国家招生政策,胜任考试招生工作。秉承先进教育理念,重视课程前沿引领,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按时参加校、院组织的— 2 —
研究生导师交流、研讨、培训;亲自审核、修改研究生发表的科研成果和学位论文,杜绝抄袭剽窃、实验作假、数据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不断提升指导能力,着力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之间的平衡,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
三、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第六条 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导师应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第七条 培养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导师应在研究生入学后,按照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的理念,依据学科培养方案,与研究生一起制订培养计划,统筹安排实践与科研活动,强化学术指导,及时研究和解决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师应定期与研究生沟通交流,实行学术例会制度,至少每两周1次;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科研工作需要,指导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和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相关的论文工作计划;结合研究生的实习情况或实习单位的需求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定期检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等工作;协调好课题任务与研究生培养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学术环境,注重对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创新意识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引导研究生跟踪学科前沿,直面学术问题,开拓学术视野,在学术
研究上开展创新性工作。
第八条 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导师应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访学等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和专业实践活动,促进研究生与国内外同行、专家的交流与沟通;指导研究生发表各类研究成果,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支持和指导研究生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第九条 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导师应鼓励研究生将个人的发展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相结合,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人民与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积极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成为世界文明进步的积极推动者。
第十条 指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导师在为人、作风、学术道德等方面应以身作则,在科研、教学及日常活动中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培养研究生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自觉遵守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自觉维护学术事业的神圣性、纯洁性与严肃性,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强化学术规范训练,加强职业伦理教育,提升学术道德涵养;培养研究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师应认真审阅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拟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它研究成果,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创新性,杜绝研究生抄袭、剽窃、编造数据、谎报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履行必要的签字手续,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对研究生的各种考核工作。
第十一条 优化研究生培养条件。导师应根据不同学科、类别的研究生培养要求,积极为研究生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条件,为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有利条件。积极创设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增加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的机会,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在保证学业和科研的前提下,鼓励并指导研究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术交流,如助管、助教、助研等研究生“三助”工作以及社会调查、挂职锻炼和志愿服务等。做好研究生校外实践的安全教育,杜绝实践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加强研究生日常管理,严格考勤考核,奖勤罚懒,不安排研究生从事与学业和研究无关的任务。根据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学校相关规定,按时支付研究生的助研津贴。规范实验室管理工作,保障研究生实验安全。培育团队文化,打造品牌指导团队。
第十二条 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导师应全面关心研究生生活和身心健康,加强与研究生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学业、心理、情感和就业想法等状况,保护研究生合法权益。定期与研究生交流思想,不断提升研究生敢于面对困难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加强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了解研究生成长环境和过程,在关心帮助研究生的过程中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加强校规校纪教育。积极配合做好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研究生处理好理想、事业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引导研究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求。
四、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
第十三条 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坚持立德树人,把教书育人作为研究生导师评价的核心内容,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评价,将人才培养中心任务落到实处。把立德树人纳入教学评估和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的评价;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科特色,加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考核。
第十四条 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学校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评价考核结果,作为人才引进、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鉴定、引导、激励和教育功能。强化示范引领,对立德树人成绩突出的导师进行表彰,宣传推广优秀导师、优秀团队的成功经验。
第十五条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导师培训,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提升导师学术研究水平和研究生指导能力;尊重和保障导师自主性,维护和规范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利,导师对研究生各类荣誉称号和奖学金评选、学生提前攻读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以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候选人申报等,具有建议及推荐权;积极听取导师意见,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导师工作满意度。
五、强化研究生导师监督与问责机制
第十六条 学校将加强督导检查,把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纳入教学督导范畴。对于未能履行导师立德树人职责、难以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违反学术道德、因有悖师德或责任心— 6 —
缺失等导致重大问题或事故的研究生导师,学校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暂停招生、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
第十七条 学校定期对研究生导师进行招生资格审核,并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作为遴选、考核研究生导师的必要条件与重要指标。
第十八条
对有违反师德行为的研究生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并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处理。
第十九条 对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由学校和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对该论文的专家评议结果复核后,确实属于存在质量问题的,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论文质量后评估实施办法》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
对被认定为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导师,根据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情节及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认定结论,在人事处理的基础上,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和《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细则》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 如指导的研究生被认定为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按照《北京交通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和《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细则》对研究生导师进行处理。
六、其他
第二十二条 研究生导师调离我校的,应从其办理调离手续后停止其招生。若调离者拟继续担任我校研究生导师的,须经学
校人事处聘为兼职教授。调离工作后不再聘任的导师,所指导的尚未毕业的研究生需更换导师,更换的导师应为人事部门认定的本学科在岗教师。
第二十三条 研究生导师在招生资格审核时,年龄原则上应至少满足按基础学制培养一届研究生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 研究生导师的退休年龄与国家和学校规定的相应职称的退休年龄相同。对于已达到退休年龄的导师,确属学科建设需要的,应由学校人事处办理延聘手续。已办理退休手续不再延聘的导师,所指导的尚未毕业的研究生需更换导师,更换的导师应为人事部门认定的本学科在岗教师,原导师可作为兼职导师继续完成研究生指导工作。对于院士退休后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学校另行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本意见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北京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职责与工作规范的指导意见(试行)(校》发〔2016〕 6号)废止。
第三篇:北京交通大学材料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会是在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领导下、校团委的指导下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北京市学联的主席团单位。我们追求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实干精神,充分体现研究生自我管理、独立工作的特色,展现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的风采。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分设各学院研究生会,形成校院研究生会的合作形式。采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形成了以研究生会主席团为领导,以研究生各班班委会为基层单位的组织机构。研究生会主席团通过公开民主选举产生,主持研究生会的日常工作。在主席团的领导下,研究生会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协同合作,开展研究生会的各项工作。
部门职能简介
◆ 办公室
作为研究生会的一个常设机构,是研究生会内部的协调枢纽,主要负责研究生会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工作计划和总结的起草、拟订,文字材料的整理,日常财务和各种物品的管理,是衔接主席团与研究生会各部门之间以及校内工作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 组织部
组织部是研究生会的重要职能部门,组织部负责组织研究生会干部理事业务能力培训、素质拓展等活动,协助主席团对研究生会的干部理事进行日常考核和各类评奖,协助主席团对研究生会干部理事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提高思想修养,增强团队精神,协助主席团选拔后备人才。◆ 宣传部
根据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第一时间抓住研究生活动的最新动态,传播研究生信息,加强研究生与学校、老师之间的交流,构筑研会现实的交流平台,搭建沟通的桥梁。通过海报和网络等媒介及时、详尽地报道研究生会的相关活动,宣传研究生思想和科研动态,引导研究生的舆论导向。定期组织在广大研究生中征稿,汇总编制交大研究生报。
◆ 学术部
旨在活跃学术气氛,加强学术交流,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学术水平,促进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科研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定期组织开展系列学术活动,学术沙龙和名师讲坛是学术部的经典活动。
◆ 文艺部
致力于丰富广大研究生的业余文化活动,弘扬高雅艺术,组织各种文艺比赛、文艺演出及交流活动,为研究生营造活泼、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研究生文化修养,为大家搭建一个娱乐和展现个人风采的平台。英语文化之夜、元旦师生联谊晚会、研究生校园歌手大赛、研究生毕业晚会是文艺部的经典活动。◆ 体育部
以“推广体育运动,活跃校园文化气氛,丰富研究生业余生活,增进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为宗旨,积极、有效地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为广大研究生提供健身、发展个人特长以及展现个人风采的空间。“知行杯”研究生体育节是体育部的经典活动。
◆ 博士生部
以服务博士生为宗旨,围绕博士生在学术、情感、生活、择业等方面开展工作,团结组织广大博士生,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提供意见,积极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开展具有博士生特色的工作。博闻论坛是博士生部的经典活动。
◆ 女生部
以“丰富女生课余生活,展现交大女生风采”为宗旨,围绕全校女研究生开展活动,提高女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女性追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造新时期的气质女性形象。女生部举办与外校的联谊晚会,开展心理咨询、打造职场女性等系列活动,下设礼仪队,为广大女生创造展现自我的平台。
◆ 权益部
负责广大研究生在校期间生活方面的服务和维权工作。收集广大研究生对校园教学区、学苑公寓等基础设施以及学苑餐厅的质量、卫生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联系并监督有关部门给予解决,架起广大研究生与学校各部门联系的桥梁,为大家争取正当合法权益。
◆ 外联部
研究生会对外联系的窗口和平台,也是展现学子精神风貌的广阔舞台。积极开展与上级学联及国内外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并寻求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机会,为研究生会的发展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 志愿者工作部
本着青年志愿者“团结,友爱,互助,共进”的宗旨,研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组织、开展、落实及总结各项志愿者活动,配合上级学联和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繁星支教”是志工部的经典活动。
◆ 校友联谊部
紧密联系广大研究生校友,以服务校友为本,为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联系、合作打造坚实的平台。邀请成功校友回母校举办相关座谈会和讲座,同时负责校级、院级研究生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举办各类联谊活动。校友面对面和心灵之约系列活动是校友联谊部的经典活动。
◆ 社会实践部
以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围绕“理论、实 践、创新、服务”的理念,本着服务于广大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宗旨,为大家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勤工俭学、实习创新的机会,搭起广大研究 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平台。就业创业论坛和研究生暑期社 会实践是社会实践部的经典活动。
◆ 调研中心
主要负责研究生会内外的调研活动,旨在以科学的数据及时地向学校反映校园动态和研究生的心声,以利于学校相关机构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来改善管理措施,也为研究生会的活动策划和开展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有力的支持。
研究生会品牌学术活动 ——“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
北京交通大学“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起始于1990年,是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的传统品牌学术活动,由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和共青团北京交通大学委员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会和各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各学院研究生会协办。历届“慧光杯”的举办都深受广大研究生同学的欢迎。二十一年来,“慧光杯”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专业领域、学术精神等方面深入探讨学术的良机,激发了同学们钻研学术的热情,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这种以开展学术活动为主线、以素质拓展活动为补充的多元活动形式充分营造了我校特色的研究生校园学术氛围。
第二十一届“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主题为“真知、博识、雅行”,“真知、博识和雅行”是做学术做研究的三个过程:首先抱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去探求真理,此为真知;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从而远见卓识达到博识的地步,泛狩猎、博观、博览,此为博识;善于沟通、长于觉悟,因此表现出来就是修身养性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此为雅行。“真知、博识、雅行”秉承“知行”校训,寓意中国古代“知行统一”的哲学思想。本届“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通过提供一个研究生交流学习的学术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术文化节的组织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在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和各学院研究生工作组的积极组织和引导下,第二十一届“慧光杯”共征集论文675篇,涵盖学校各个学科领域方向经过学术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共评选出优秀论文317篇。这些优秀论文来自各学院的不同学科,既有基础科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有大量结合工程实践背景的应用研究,反映了我校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这些论文编印成册收录于《北京交通大学第二十届“慧光杯”学术文化节优秀论文集》,部分优秀论文将被推荐到《北京交通大学学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都市快轨交通》、《建筑结构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在优秀论文评选期间,各学院研究生会将以创新思想为主题,举办各种学术分论坛活动,最后由校研究生会组织举办学术文化节总论坛。学术论坛将为研究生同学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锻炼和交流平台。
第二十一届“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内容 活动一:优秀论文评选
在“慧光杯”学术文化节期间,将面向全校研究生公开征集学术论文,论文题材范围包括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以个人或团队(一般3-5人)为单位参赛,要求论文体现原创性、科学性、创新性的原则。
第二十一届“慧光杯”共征集论文675篇,涵盖学校各个学科领域方向经过学术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共评选出优秀论文317篇。这些优秀论文来自各学院的不同学科,既有基础科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也有大量结合工程实践背景的应用研究,反映了我校研究生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这些论文编印成册收录于《北京交通大学第二十届“慧光杯”学术文化节优秀论文集》,部分优秀论文将被推荐到《北京交通大学学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都市快轨交通》、《建筑结构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在优秀论文评选期间,各学院研究生会将以创新思想为主题,举办各种学术分论坛活动,最后由校研究生会组织举办学术文化节总论坛。学术论坛将为研究生同学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锻炼和交流平台。
活动二:学术论坛之学术沙龙
“学术沙龙”活动是“慧光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着眼于广大研究生的切实关心的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为广大在校研究生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营造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并最终服务于广大研究生,开阔广大研究生的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届“慧光杯”共举办了两期学术沙龙活动。第一期主题为学术经验交流会,于2010年12月7日在创新活动中心励志厅举行,邀请到了理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吕昭月同学,吕昭月博士是免试推荐直接攻读的博士,曾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奖”、“智瑾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三好研究生”等荣誉称号;在博士期间共发表科技论文14篇,并均被SCI收录,今年将赴丹麦学习。很多同学慕名而来,参会人数超过预期。吕师姐畅谈了自己的学术经验,给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建议。第二期学术沙龙是主题为“分享成功,掌握未来”的国家公派留学经验交流会,此次交流会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请各位嘉宾介绍如何准备申请公派留学所需的各项材料、申请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他们对出国留学的感想体会;二是听众与嘉宾互动,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嘉宾进行提问。嘉宾对留学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和趣闻进行了详细精彩的讲述,他们幽默的谈吐引起了大家的阵阵欢笑,更使大家对出国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活动三:学术论坛之博闻论坛
以“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为依托,本着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一个高水准的学术交流平台,丰富广大研究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的宗旨,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从更高层面为广大研究生提供学术创新与展示平台,在校研会的领导下,博士部共主办了两次博闻论坛活动。
第一期为时间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是获得“2007首届中国MBA十佳贡献人物”和“2005首届中国MBA新锐人物”,现任北大纵横管理咨询集团合伙人、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的项凯标博士。交流会上,嘉宾就大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和正确认识自己进而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进行讲解。项博士首先结合自身参与项目的实例和相关的历史人物事迹,向我们诠释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随后项博士将其在工作和学习中管理时间和做规划的宝贵经验一一传授给在场同学们。最后项博士以“漆黑的隧道终会凿穿,千仞的高岗必会爬上。当百花凋零的时刻,我将归来开放!”鼓舞大家有效利用时间,提升自己,坚持不懈为理想奋斗!第二期为轨道交通论坛。邀请了来自运输学院、土木学院、电信学院的七位博士研究生作为嘉宾,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并对自己的专业有独特的见地。到会嘉宾分别代表各自学院就学院研究方向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做了详尽的介绍,他们深入浅出的阐述得到到场同学的一致好评。此次交流会为三个学院的博士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不同领域和学科之间的交流,达到了增强不同领域和学科之间交流的目的。
活动四:名师讲坛
2011年3月29日下午两点,第二十一届“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之名师讲坛——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在九教东101拉开了帷幕,本次活动由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共青团北京交通大学委员主办,由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会承办,是“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的经典特色活动之一。
本次活动旨在为参加优秀论文评选的研究生同学答疑解惑,为了让大家能在本次投稿中能更加规范、更加符合科学论文的要求,活动特邀了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王凤翔老师为广大研究生同学做一场关于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的讲座,为研究生同学写作投稿提供专业的辅导。老师精彩的宣传和讲解吸引了众多来自各个学院的研究生同学前来聆听。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
在会中,王凤翔老师深入浅出的提到了论文的撰写格式和技巧、投稿的技巧等等细节问题。让在座同学获益匪浅。
交流会进行了提问环节,大家纷纷就自己一直心存疑惑的问题向老师寻求答案,包括对于录用的要求,题目的选定等等。
在为期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通过经验的分享和互动的交流,同学们大多解决了自己心头的疑难问题,为自己的科研路指引了一个前进的方向,名师讲坛告一段落,掌声阵阵。
活动五:校友面对面
本届学术文化节共举办四期校友面对面活动。第一期主题“充分认识自我,把握精彩人生”为主题,邀请到北京新联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优秀校友王志全先生。王学长就研究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就业以及创业与同学进行深入交流,以自身的经历为例为同学们解答疑惑。最后,学长为研究生会写下“研究生不仅要考虑„研‟,还要考虑„生‟”的寄语,意在提醒各位研究生同学汲取知识亦思生存。第二期主题为“心怀梦想、直面挫折”为主题,邀请到了我校77级机械系校友,北京万桥兴业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亚滨先生和中信国际合作公司副董事长田威先生。访谈之初,两位嘉宾以“何为教育”向同学发问,并围绕教育本质问题与到场同学进行热烈讨论;其后,嘉宾分别讲述个人奋斗经历,结合自身创业艰辛,提醒青年人要沉淀自我,摒弃浮夸。第三期主题为“公务员之梦”,此次活动重点针对近年来的考公务员热现象,邀请了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录到中央部委、法检系统的4名公务员校友,结合自身经验对有志于踏上公务员就业之路的同学们进行指导和交流,为同学们实现公务员之梦扬帆起航!第四期主题为“自信、勤勉,铸就奋进人生”,邀请嘉宾是中海油上海公司副总经理,优秀2000级校友黄树林先生。座谈会开始时黄学长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介绍。之后,学长针对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做出选择、怎样将具体的工作经验与实际的科学研究相联系并加以应用等方面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一一传授经验。校友面对面系列活动的顺利举办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了直观深入了解国际知名国企、与优秀校友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活动六:研究生辩论赛
在2011年4月到5月,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会新闻中心组织举办了以全校广大研究生为主体的“慧光杯”系列活动——第三届研究生辩论赛,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研究生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整个比赛共有9个学院组队参赛,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四个阶段来进行,共历时一个半月。
决赛在学苑创新活动中心创新厅举办,进入决赛的两支队伍分别是机电学院辩论队与运输学院辩论队,决赛的主题是“尊师重道还是独立平等更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经过唇枪舌剑的辩论之后,运输学院代表队最终获得冠军。
研究生会品牌文体活动之一
—— 研究生英语文化之夜
作为校研究生会文艺部的传统活动,“英语文化之夜”已经成为了学校研究生课外英语活动的一个标志性活动。北京交通大学第七届研究生英语文化之夜晚会从2010年10月15日开始筹备,至2010年12月10日最终在天佑会堂成功上演,历时两个多月,涉及演职人员共270余人,13个话剧,2个外请节目。
通过举办研究生英语文化之夜活动,首先促进了校园内研究生学习英语的氛围、在研究生中掀起了一轮学习英语的热潮,增进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第二,本次活动促进了我校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生英语文化之夜的节目大多采用英文名剧,并有部分节目在原有剧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活动不但加强了研究生学习英文名剧的热情,同时增强了研究生的舞台表演能力、歌唱能力、创作能力及文化驾驭能力,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通过本次活动巩固了校研究生会在广大研究生中的良好形象,将有力地推动各项研究生活动的开展。第四,通过本次活动促进了研会内部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最后通过本次活动,研会的广大同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研会培养了一批能够举办大型活动的人才。
研究生会品牌文体活动之二 ——“知行杯”研究生体育文化节
“知行杯”研究生体育节之篮球赛、足球赛都是我校的传统体育类项目。活动意在丰富交大研究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各院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还能让我校研究生们在课余之外强身健体,培养团队意识。这些体育比赛再次展示了交大学子不光有良好的科研素质,更有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赛场上,队员付出的是伤痛和汗水,收获的是友谊和欢笑,留下的是队员们的飒爽英姿和美好的回忆。
研究生会品牌文体活动之三 ——研究生会联谊舞会
为提高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广大师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生命热情,研究生会女生部组织了多场校研究生交谊舞会。
舞会活动丰富了我校研究生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加了研究生同学的情感交流,使大家在紧张充实的学习科研之余有了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深受广大同学的好评。
研究生会品牌文体活动之四 ——研究生毕业晚会
2011年7月6日晚,由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的“永远跟党走,永远交大人”——北京交通大学“师生情”2011届毕业研究生晚会在天佑会堂隆重举行。宁滨校长、高艳副书记、王永生副校长、关工委主任李士群及学校办、研工部、图书馆、校医院、电信学院、计算机学院、经管学院、电气学院、人文学院、软件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研究生导师、各学院研究生辅导员老师与毕业研究生一同观看了这场研究生自编自演的精彩演出。
当晚的天佑会堂座无虚席,一段青春热情的棍舞《激扬青春》拉开了晚会的序幕。随后,运输学院的小合唱《老男孩》唱出了毕业生对母校的依依不舍,计算机学院的古典舞《兰亭》舞出了朋友相聚与离别,计算机学院的红歌合唱《南泥湾》以精彩的演出和互动带动了全场观众的热情。
之后,是毕业研究生晚会的经典环节——毕业生为母校献礼。承载着近千名研究生对母校深情厚意的“饮水思源,不忘交大”条幅,运输学院的书法作品“寸心思源悟知行”,经管学院用毕业研究生的照片组成的校训“知行”,土建学院由217名毕业研究生照片组成的“爱我交大”,建筑艺术系献上的书法作品“拳拳报国志,悠悠师生情”,研究生艺术工作坊毕业研究生献上的涂鸦作品“感恩交大,难忘师恩”,灿烂的笑脸、遒劲的笔触、美丽的图画,2011届毕业研究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母校的眷恋,对导师的感谢。
宁滨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毕业生的献礼并讲话,宁校长作为77级的学长,与研究生们共同分享了对母校的真挚感情,表达了对毕业生们为母校所作礼品的感谢,并祝福毕业生们前程似锦。在场研究生们听着宁校长真诚的话语,无不为之动容,“我爱交大”、“我爱滨哥”的喊声此起彼伏,研究生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母校的热爱,对宁校长的尊敬,晚会在大家的欢呼声中被推向了高潮。
之后精彩的节目继续上演,研工部和各学院辅导员的诗朗诵《爱是一座桥》表达了父母、导师和辅导员对研究生们深深的爱;离退休处时装舞蹈队表演的新疆舞《掀起你的盖头来》展现了我校老教师的别样青春,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经管学院的情景喜剧《生活如此多娇》表现了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经历的磨难和多彩的生活;理学院的吉他弹唱《那些花儿》表达了研究生们对校园生活的眷恋;土建学院的爵士舞《Change》尽情挥洒着研究生的青春热情;电气学院张晓冬、李国国、黄辉、焦超、王强等老师表演的诗朗诵《海燕》,将经典的作品演艺的精彩而又幽默;语传学院的《80后的歌》勾起了研究生们共同的回忆;机电学院的合唱《龙的传人》展现了当代中华儿女立志报国的决心和信心;土建学院梁小燕和邹翠荣老师与研究生共同带来的《歌曲串烧》表现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深厚情感;人文学院的民族舞《天堂》表达了研究生对自己生活过的这片热土的热爱。计算机学院毕业生杨司祺的一首《再见》引起了在场研究生的共鸣,全场共唱一首歌,对母校的眷恋,对导师的感谢,对朋友的不舍,浓浓的情意溢满天佑。
在歌声中,校领导登上舞台与观众和演职人员亲切合影。之后,研究生们又纷纷留住宁校长,与校长合影,同校长交流,试图留住这宝贵的瞬间,不少同学还流下了激动地泪水。研究生在校时光虽然短暂,但浓浓的师生情和对母校的无限眷恋注定会在每一位毕业研究生的心中永存,未来的人生舞台会更加宽广,但不管时空的距离,所有的毕业生都会永远感激母校的辛勤培育,永远铭记自己是一名交大人!研究生会品牌文体活动之五 ——“心灵之约”联谊活动
作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灵之约”系列活动以“促进融洽学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环境”为宗旨,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目的、范围的联谊会的形式,建立在校生与不同学院、不同学校间学生的直接联系,扩大其交际范围,同时倡导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今年校研究生会共举办三期心灵之约活动。2010年10月29日,由校友联谊部在学苑创新厅举办了第一期“心灵之约”活动,一场别开生面校院两级研究生会“初识”联谊会,联谊会以游戏派对的形式进行,让大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深了解,增强协作和团队精神。2011年3月21日由校友联谊部组织校研究生各部门部员开展了第二期“心灵之约”户外联谊活动,搭建了校研究生会跟部门同学交流的平台,有效地缓解了广大研究生繁重的科研压力。同时,活动的成功举办更是受到参与同学的一致好评。2011年6月5日在学校22号楼研究生活动室举行了第三期“心灵之约”活动,本次活动由北京交通大学联谊中国音乐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举办,为同学们打造一个浪漫、温馨、热烈的交友盛会。研究生会品牌职业规划与发展活动
——研究生学期教育计划之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系列活动
研究生会社会实践部共成功承办了有助于研究生就业的研究生学期教育计划之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系列活动,6场活动分别为:“扬帆助力”就业沙龙系列活动之——求职失败困惑解析及职业选择,“扬帆助力”就业沙龙系列活动之——求职经验交流会,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跨专业就业专题讲座,实习经验交流会,JA事业起航工作坊。
一、“扬帆助力”就业沙龙系列活动之——求职失败困惑解析及职业选择
针对目前研究生就业的困境,为了提高同学们的面试技巧和面试通过率,在就业办老师的帮助指导下,2010年11月17日在研究生活动中心创业厅,社会实践部首先举办了以求职失败困惑解析及职业选择为主题的沙龙活动,诚邀到各界知名的经理人和资深HR专家,从用人单位角度有针对性地对同学们在求职面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迷茫进行详细指导。
二、“扬帆助力”就业沙龙系列活动之——求职经验交流会
为了从学生角度给予同学们更加实际的求职经验指导,社会实践部于2010年11月25日在研究生活动中心创新厅举办了以求职经验交流为主题的第二场沙龙活动,邀请到了不同专业获得知名企业offer的毕业研究生学长,以求职成功的亲身经历对同学们进行细致指导。
三、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
在职业生涯规划备受高校和学生重视的今天,如何更加全面地认识自身,做好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当前研究生面临的问题。2010年12月9日,在思源西楼303教室,实践部与“过来人”职业培训机构合作,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硕士、资深人力资源讲师Sam Chan老师,为学生职业规划做出指导。讲座主题主要包括:研究生热门行业与职位分析;职业规划因素;自我评测及职业定位;职业规划与实现。
四、跨专业就业专题讲座
鉴于当前就业压力增大,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状况,为给有意跨专业就业的研究生以指导,社会实践部于2010年12月15日与“过来人”职业培训机构合作,邀请到其资深讲师Carol Li,就跨专业求职所需注意的问题,如何结合自身专业优势选择职业,跨专业就业如何突出自己及求职成功后知识背景的补充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讲述。
五、实习经验交流会
学期伊始,不少同学已不满足于简单轻松的校园生活,想投身到企业当中,小试身手,无奈却因为缺乏求职面试经验,处处碰壁。针对目前同学们面临的就业求职困境,社会实践部于2011年3月20日在研究生活动中心创新厅举了以交流实习经验为主题的沙龙活动。活动中,通过经验丰富的同学讲述他们的求职面试、实习情况、总结的经验,使大家了解基本的实习情况,帮助同学们端正心态,也更加充分地为实习做好准备,在企业的实践中锻炼自己。
六、JA事业起航工作坊
JA 事业起航工作坊活动是本届社会实践部的一个创新活动,首次与社会组织共同开展有助于开拓研究生事业、促进研究生发展的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有JA中国介绍,志愿者介绍,破冰活动,职业规划、如何求职以及建立人际网络关系,中场茶歇,模拟面试,学生提问及总结等。模拟面试环节,参加活动的同学被分为五个组,每组六到七人。首先是组内一对一的单面,然后每组出三到四人重新组成两队进行群面。群面的要求各队在规定15分钟内用报纸和透明胶搭建一个至少能坚持30秒不倒的建筑,高度高的队获胜。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了任务,而且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最后JA志愿者对两队的表现做了详细全面的点评。整个活动一直沉浸在融洽欢乐地氛围中。
此次JA中国事业起航工作坊活动让同学们对职业规划及如何建立人际关系网有了新的认识。单面以及群面更是让同学们意识到了沟通、合作、时间控制、创造力、积极等方面在求职及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研究生会品牌志愿活动 繁星志愿支教活动
繁星志愿支教团是一个自发的组织,于2004年5月27日正式成立,定期到北京郊区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支教活动,经过了七年的风风雨雨,不断成长,现已经成为交大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团体。繁星支教团从2009年3月1日起正式纳入校研究生会的工作体系,由志愿者工作部负责。2010-2011繁星志愿支教学校为北京金海河学校,从2010年10月份开始,到2011年6月结束,繁星志愿支教一直贯穿第二十一届研究生会整个任期,支教活动为每周一次,针对北京金海河学校三、四、五、六年级四个年级六个班级学生进行支教,每次志愿者支教2个小时。在2010-2011学年繁星志愿支教共组织了19次支教活动,其中参与支教的志愿者有80多人,每个志愿者参与支教次数为2-3次,北京金海河学校受教学生6个班级300多人。繁星志愿支教从2010年10月中下旬开始,至2011年6月7日完成2010-2011最后一次支教,历经两个学期,支教活动长达一年,活动次数达19次之多,最终繁星支教圆满结束。繁星支教的成功开展,首先离不开研工部、校团委、研会及许多老师的关心与支持,他们热心的指导增强了我们做好“繁星支教”的信心和决心,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繁星的成功开展同样离不开研会主席团和各部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同时还要感谢参与支教的所有志愿者,正是他们不辞辛苦的备课、授课才使得那群孩子丰富了视野、增长了见闻。当然还该感谢的就是志工部这群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理事们,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确保了繁星支教的顺利延续。
繁星志愿支教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校团委的大力支持,在今年“五四”表彰中,在校团委十佳星级志愿服务项目中,“繁星支教”作为我校唯一的研究生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五星级志愿服务项目。在2010-2011的校研究生会工作中,志工部不断推进繁星志愿支教的各项工作,并和其他高校的支教社团紧密联系,进行多次交流,保持与其积极密切的沟通与合作;在2010年11月,参加了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西部志愿者协会6周年会庆活动,2011年4月,参加了在中国地质大学举办的爱心天使西部支教报告会,还参加了一些其他高校支教社团的联谊会等,进一步加强了与各高校志愿者支教社团的沟通与交流。2010-2011学年繁星支教活动继续开展传承了交大前辈们的优良传统。繁星志愿支教团成立于2004年,最早由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一个硕士生班和博士生班发起的党日活动,逐渐成长为目前交大校内坚持时间最长,参与人次最多的一个志愿活动。“繁星支教”为交大学子提供了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平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支教的锻炼使交大学子体味了更丰富的社会生活,培养了其志愿服务精神。
繁星支教活动,使目标学校的小学生们增长了见识,学习到了更加先进、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获得了精神激励和心灵指引。
研究生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11年研究生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4月初开始启动。通过研究生会全体成员的努力和联系,最终确定两支社会实践队伍,围绕了建党90周年、科技服务、绿色低碳主题。无论是从前期的策划、到团队成员的招募,社会实践部为此做出了非常多的幕后工作。
一、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之一——“重返革命圣地 建设和谐家园”
2011年 6月23日-7月3日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重返革命圣地 建设和谐家园”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赴嘉兴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嘉兴南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而今年的7月1日又恰逢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在这样一个不平凡的时刻走进嘉兴——这块革命圣地,有着更不平凡的意义。
本支社会实践队伍共有成员16名,10名同学亲自参与实践调研工作,6名同学协助筹备相关事宜。团队的成员中包含了研究生会主席、副主席、副秘书长、部长、理事等同学的热情参与,使团队更具有凝聚力。
红色在我心,传承革命精神,活动主要分为如下3个篇章:
(1)志愿服务篇:作为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今年目前接待的唯一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协助开展引导、解说、安保等志愿服务工作。
(2)星火相传篇:走进嘉兴学院和嘉兴一中,与学生党员骨干、学弟学妹们相互交流,传承红色精神。(3)慰问老兵篇:走进嘉兴荣军疗养院,聆听硝烟弥漫的往事,感受红色激情的岁月。
绿色伴我行,践行科技服务,活动走进嘉兴林湖世家小区,调研住宅小区的智能化、人性化、绿色化建设,提出改造与设计建设与方案。用科技实现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以人为本,低碳减排”的战略理念,用所学知识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暑期社会实践队伍之二——“绿色征途—走进优秀新能源企业,共促低碳经济发展” 2011年7月8日-16日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绿色征途”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赴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山东润峰集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把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低碳试点实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二五”重大战略任务。为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十二五”规划政策,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我们走进山东润峰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面向全校研究生招募,共有成员17名,其中博士生1名,硕士生16名;男生6名,女生11名;2名同学亲身参与到企业调研,5名同学帮助在校筹备工作。团队成员来自6个学院:经管、电气、运输、理学院、计算机、电信学院。在团队中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企业和社会解决问题,体现出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的特色与优势。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1)到新能源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参观润峰集团四个子公司,主要针对新能源企业的企业战略和技术水平进行进行现场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和企业各级管理层以及生产基层进行交流,通过对公司进行的技术调研和管理调研做深入的分析,从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战略方向两个方面得出相应的结论。
(2)在新能源企业所在地进行“低碳经济宣传”。在当地进行“低碳城市”、“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宣传,为当地居民讲解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低碳节能行为;围绕“低碳”这个主题,发放调查问卷,进一步了解百姓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和节能习惯。
(3)针对新能源企业的校内宣传。根据暑期的调研,以此次活动为依托,在学校对“低碳”、“新能源企业”等主题进行相应的宣传,提高学校师生对“低碳”、“新能源企业”认识。
研究生会宣传平台
一、《交大研究生报》
2010-2011学年,研究生会新闻中心共出版了2期《交大研究生报》,较之以往各版面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形式上更加灵活,力求贴近广大研究生。2010年12月出版的第11期《交大研究生报》由以往的4版改为8版,全面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的思想建设、科研动态、就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一系列内容,向交大的研究生呈上了一份内容精彩的报纸。2011年5月出版的第12期《交大研究生报》对慧光杯学术文化节进行了一个全面的介绍和宣传。
二、《研究生会工作简报》
2010-2011学年,研究生会新闻中心创新出版了两期《校研究生会工作简报》,用于简要介绍校研究生会一段时期内的期的思想动态、学习交流、就业实践、文体活动等各方面的活动内容。
三、“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会”人人网公共主页
2011年,我们在人人网上创办了“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会”的公共主页,作为宣传研究生会的平台,展示交大研究生的风采。
第四篇:北京交通大学校歌
北京交通大学校歌
北京交大,北京交大,百年辉煌,桃李天下。北京交大,北京交大,巍巍学府,温馨我家。红果园中,承前启后,思源楼里,意气风发。团结勤奋,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坚韧不拔。交融世界,通达古今,造福社会,奉献国家。母校恩泽,如何回报?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世纪呼唤,怎样应答?肩负使命,振兴中华。
肩负使命,振兴中华。
第五篇:北京交通大学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我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学府胜地”海淀区,毗邻中国“硅谷”中关村,有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在北京市平谷区规划建设新校区。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京唐两院独立,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我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我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我校任教。
一个多世纪以来,经过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北京交通大学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行业和首都区域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以及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机遇,为服务国家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学校确定了到本世纪中叶初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和“三步走”战略。
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14个学院,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与企业合作在河北省黄骅市创办独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有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达到8个。建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MBA、工程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等10类专业学位。
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校教职工2847人,其中专任教师1741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379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69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5.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90.4%)。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在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7人。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已向国家输送了10余万人才。学校1997年、2006年被评为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2005年被确定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现有在校本科生14003人,博士研究生2239人,硕士研究生5986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5000余人,成人学生8116人,外国留学生2013年累计724人。近年来获国家级
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有国家精品课程32门,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电工电子和物理2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6个实验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校外实习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其中3个获评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有通信工程等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和培养水平逐年提高,近5年本科就业率97%以上,研究生就业率98%以上;2012年本科生深造率超过50%。设立了思源班、轨道交通试点班、本硕(博)连读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国际班等特色班,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艺术团在全国和首都历次高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全国第一、二、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组一等奖,并多次赴欧洲、非洲以及美国和台湾等地演出,排演的《长征组歌》应邀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安剧院演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高水平运动队在国家级及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得冠军90项(次),其中羽毛球队在世界大学生羽毛球比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冠军62项。
学校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8.1亿元;图书馆纸本藏书、电子图书、网络资源等总量706.8万余册,建有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拥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44个,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能源局技术研发中心、4个国家认可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8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同时学校还建有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我校设立了“高等工科教育与产业合作教席”。近5年,学校承担了包括“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教育部、铁道部等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课题近9000项,科研经费33亿元;发表SCIE检索论文1995篇、EI检索论文3557篇;申请专利1880项,获授权专利1128项。2项主持项目获国家“973”计划立项,1项主持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14项,2009年主持完成的“复杂与高速条件下车载信号安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1年主持完成的“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年主持完成的“复杂工况下磁性液体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和“基于通信的城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分别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学校把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与美、英、德、法等32个国家的150多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比利时鲁汶和美国休斯敦办有孔子学院,积极传播中国文化。主办或承办国际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铁道工程、低碳物流等领域的多个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国际文化节”,促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董事会的作用,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海内外成立地方校友会23个,吸纳董事单位75家,与交通、物流、信息、能源等行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96份,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如今,有着117年辉煌历史的北京交通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秉承“知行”校训,以更加谦虚谨慎、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实现交通大学百年华诞时江泽民同志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向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内容更新截止到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