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参考选题范围2009[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4 14:3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参考选题范围200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参考选题范围2009》。

第一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参考选题范围2009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参考选题范围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与应用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策略研究 ★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环境建设研究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互补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社会性软件(如Blog、Wiki等)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

三、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学科主题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应用、共享机制研究

四、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基于网络的教师“校本培训”研究

五、信息技术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研究

★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养对策研究

★网络环境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评价与干预策略研究 ★网络条件下家校互动对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应用研究

★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心理素质影响的研究

★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用研究

六、“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学校现代化发展研究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策略与有效利用研究

★“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与效益评价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

七、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信息技术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方法研究

第二篇: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迅猛地发展,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助网络环境和数字化技术开展的网络学习活动已发展成为实现学习的终身化和社会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网络环境下,要使大学生具备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一切有效的现代化育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特网上浩瀚的学习资源及其不同于传统学习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由于学习者的网络技能和学习风格等不同,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其中关于网络学习行为方面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的热点之一。所以本文就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因素的分析 进行表面上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学习行为 能力 发展 趋势

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是开展网络教学系统设计和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旨在希望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展开研究,为我国网络教育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基本思路分为四步:(1)网络学习的出现与发展;(2)如何评估网络学习行为,根据相关知识和我国大学生对网络学习行为的认识进行阐述;(3)网络环境因素对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4)网络学习的发展前景。

一、网络学习的出现与发展

网络教学是随着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处于时空准分离状态,其发展主要是借助于网络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教育优势,如提供丰富充足的学习资源,教学内容更新快速,师生交互形式多样化,学生反馈及时等,这些作用都足以使网络教学成为现在网络学习的首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迅速转变。网络媒体从一登上舞台就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信息优势,迅速地进入了管理、金融、商业、通讯、新闻、医疗、教育、技术、产业、娱乐等一切与信息紧密联系的领域。网络媒体具有无法替代的实时交互功能,这让网络教育成为一种极富自身特色的崭新教育形式。

1996年8月,在美国由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等10个州,各州认可的、各高等院校承认课程学分的网络虚拟大学创建了,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上课、考试、完成学业并最终获得学士学位证书,从而正式拉开了网络远程教育的序幕。这一举措给网络学习者创造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学习支持环境,让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采用适合自己认知风格的学习方式,在任何时间地都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国外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的学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开放大学,1998年有注册学生23万名,有4 万多名开放大学学生通过家庭或工作场所的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英国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典范,经英国大学拔款委员会评估,在全英国101所大学中,基学科教学质量名列第十位,科研水平排名第二十七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说明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在中国市场,网络教育广义涵盖了所有以网络及其他电子通讯手段提供学习内容、运营服务、解决方案及实施咨询的市场领域。从细分市场看,可分为幼儿网络教育、中小学网络教育、高等网络教育、企业E-learning网络教育、职业与认证培训网络教育五个市场。

《2013-2017年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网络教育市场发展迅速,2010年市场规模达到541亿元,同比增长19.9%。网络教育中,高等网络教育仍占较高的份额,职业认证教育增长快,但整体份额仍然不高;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服务模式亟待创新,传统的视频类、互动性不足的网络教育模式需要进行重构。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的网络教育市场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数据:我国远程教育1998年起步时全国仅有学生2931人,1999年达到3.2万人,2003年已经达到230万人,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表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不过,随着国内的信息化程度,网民对网络教育认知程度,以及学历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提高,网络教育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很快。网络教育也在快速的跟进国际的步伐,但是也明显的存在着给及不足且不能普及,而如何使网络教育能够在中国市场长久生存且普遍的使用,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么在普及用的情况下,如何使网络教育产生最大的利用价值也随之而来,因此面对如此多的棘手的问题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在探索中寻找的我们自己的真正的出路。

前瞻网认为,伴随企业资金募集能力的增强和社会教育需求的持续增长,未来网络教育市场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教育产业多元化、服务国际化和经营品牌化等趋势将不可避免。知识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人们对知识的重视 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年代。随着中国网民快速增长和对电脑操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网络教育的支持,网络教育市场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二、如何评估网络学习行为

现代网络学习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采用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它可以克服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形成一种主动、协作和开放的学习模式,充分考虑并设计双向教学环境,采取有提问、有反馈、有交流的教学方法。

由于网络学习行为对社会的波及层面比较广,下面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做简要分析: 2.1、网络学习对老师来说是一场职业的变革

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将使教师的的职业变得更为专业化,教师的身份既是现实世界中面对面的教师,也有出现在网络中的虚拟教师,网络学习必将使教师的职业和职能产生重要转型,社会对教师的专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是变“讲师”为“导师”,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导”,也就是指导、引导、教导和辅导。教师从传统教学的“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此时的教师应该成为一位学习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

其次实现了从“师道尊严”到“师生平等”的转变,网上的互动、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对象的社会化,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朋友式,合作伙伴式的关系。

最后网络学习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21世纪是网络与信息的时代,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开展网络教学对教师是一种冲击,更是一种挑战,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能够运用现代化化教学手段,还需要根据网络教育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教育媒体,进行系统教学方法的设计。为此,教师要充分的认识自己在网络时代肩负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以,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广泛的应用网络技术与课堂已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

2.2、网络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场学习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过分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掌握,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导致了对学生知识过程的片面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网络学习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将学习过程更多的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学生来说,网络学习是一种“链接式”学习,即学生利用网络的链接实现学习的非线性化。“链接式”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过程,使选题、开题、研究、结论整个过程都可以成为一种创新活动,是一种创新性学习,所以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上的变革。

三、网络环境因素对网络学习行为的影响

任何一项科技创新 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作用下 应运而生的,网络自主学习也不例外。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有大有小。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即赛伯空间(cyberspace)。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不仅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 速 发 展 无 疑 将 影 响 教 育 的 模 式。随着学校的教 学 设 施、办 学 条 件 的 进 一 步 改 善,计 算 机 将 成 为 学 生 探 索 知识 的 重 要 工 具。随着学校的 教 学 设 施 办 学 条 件 的 进 一 步 改 善 计算 机 将 成 为 学 生 探 索 知识 的 重要 工 具。学 生 的 学习渠道不再仅仅是从教师那里获得,也不再仅仅表现在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上,而 是 凭 借 信 息 技 术 这一 现 代 化 手 段 多 方 面 多 层次 的 获 取 知 识。在学 校,网 络 逐 步 成 为 学 生进 行自 主 学习活 动 的 有 效 资 源,并 成 为 教 与 学 双 方 面 的 重 要 手 段。

网 络 教 育 正 和 我 们 走 得 越 来 越近,以 多 媒 体 技 术 和 网 络 通 讯 技 术 的 应 用 为 核 心 的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的 发 展,不 仅 带 来 了 横 跨 时 空 的全 新 的 教 学 方 式,而 且 促 进 了 教 学 观 念、教 学 过 程、教 学 模 式 等 的 深 刻 变 革,传统 学习方 式 已 表 现 出 它 的 局 限 性,网 络 信 息 的 传 播 冲 击 着 传 统 的 教 育,使主动的、探索式的、个性化 的 学习成 为 可 能,它 促 使 教 育 向 着 信 息 化、社会化、网 络 发 展。现行的《基 础 教 育 纲 要 》指 出“教 师 在 教学 过 程 中 应 与 学 生 积 极 互 动”,“促进学生在 教 师 指 导 下 主 动 地、富 有个 性 地 学习”,“充 分 发 挥 信 息 技 术 的 优 势,为 学 生的 学习和 发 展 提 供 丰 富 多 彩 的 教 育 环 境 和 有 充 满 乐 趣 的学习模式,培 养 和 提 高 学 生 自 主 学习能 力 就 成 为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热 点。

当 代 大 学 生 是 时 代 浪 潮 与 文 化 浪 潮 的 双 重 主 体,肩 负 着 社 会 发 展、民族振 兴 的 艰 巨 使 命,其 中 创 新 精 神 又 是 发 展 与 振 兴 不 可 或 缺 的 重 要条件。由此,现 代 教 育 理 念的 培 养 目 标直指创造性人才,而创新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又是以能力为基石,所以能力的 培 养 已 成 为 教 育 的 首 要 问 题。面 对 生 活 节 奏 的 不 断 加 快,生 活 空 间 的 逐 步 密 集,知 识 膨 胀 的 不可控制,传 统 的 课 堂 教 学 已 不 再 是 权 威 的 教 学 形 式,人 人 学习,终 身 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更使自主学习成为主要 的 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四、网络学习的发展前景

所有人离不开教育:早期教育、课外辅导、少儿英语、职业教育、出国留学、商学院、移民服务„„而在信息化爆发式发展的趋势下,网络教育越来越凸显出优势:

1、网络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了学习效率;

2、网络教育可以跨越因地域等方面造成的教育资源不平等分配,使教育资源共享化,降低了学习的门槛。

网络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1、资源利用最大化

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

2、学习行为自主化

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3、学习形式交互化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并且通过计算机对学生提问类型、人数、次数等进行的统计分析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

4、教学形式个性化

网络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系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可以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网络教育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

网络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大趋势。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实现资源的共享,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网络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制定专门的计划,并组织实施。网络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和发展方向,也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方式。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开展网络教育。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制定了相应政策,使网络教育手段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中得以利用。在一些企业里还出现了虚拟大学,这可能是21世纪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家很重视发展网络教育,将其作为解决中国教育资源短缺、构建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教育还将有更大的发展。未来大学教育发展趋势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学技术革命都带来了大学的巨大变革,这些变革使人们对大学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明确和深刻。二十世纪末的信息革命将网络的触角向社会各个层面和角落延伸时,我们就可以预见,未来的大学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黄克斌;网络学习行为及其分析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黄萍;高校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3.张倩苇,桑新民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6期

4.赵丕元;影响学生远程学习行为因素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8期 5.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相关资料 6.百度词条中的“网络教育”

南阳理工学院

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研究

姓名:潘婷婷

学院:经管学院

学号:1103125040 序号:b32 班级:11国贸

第三篇:现代教育技术_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音乐学二班

孟 东 晓 学号:20105141217

多媒体教学的探讨

文章摘要:几十年来,教育技术学在教育实践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者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它的发展将对我国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1随着以多媒体、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信息技术以其信息的迅捷、交互、海量等显著特点与教育教学有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通过整合,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了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模式。

教师在教改中是起决定力量的因素,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因此学校对教师从技术与思想两个层面加强培训,积极参加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三个模块学习和考核,加强校本培训,力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方法;进行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软硬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指导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践工作。

当今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一重大标志是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是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提高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教学出现了重知识轻能力、重死记轻思考、重书本轻实践、重传授轻自学、重接受轻创造的现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就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禁锢了学生发展的能动性,完全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此,学校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以实现学生主体发展为标志的。网络环境的建设为人机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的优势,将课堂上的教育中心地位转向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运用人机交互,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现代教育媒体进入课堂,教师利用各类教学软件引导学习新课,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视听印象,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图片或是视频,与课件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这样人机交互式教学的优越性,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网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使用电脑最大的特点便是其交互的功能,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指导性的教学中选择和准备种种教学资料,指导学生利用电脑网络获取与学习有关信息,完成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教学地理,可以利用软件《谷歌地球》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课本上的一些知识,使之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概念,这样再往下教学就能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了,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堂互动能力。

三、利用人机交互,进行综合素质训练,发展学生个性。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也是国际竞争更加剧烈的时代。人才是竞争的焦点,信息社会所需人才必须具备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即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并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利用人机交互式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利用人机交互式教学时要时时抓住学生这个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顺利实现提升到能力这一高层领域,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人机交互式教学要始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开展,使学生掌握如何去学习的方法,达到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含义

信息技术,是人们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它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总称。整合是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课程整合意味着对课程设置、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要服务于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其出发点应当是课程,而不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和衡量标准是看其能否有效地改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老师方面: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设计教案和作业,上网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课件。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工具,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以学生为本,学教并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加大信息的提供,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拓宽学生的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讨论、合作中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

学生方面:

1、课前,充分预习课文,为上课做准备。

2、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课后,教师提供相关网络,学生自觉主动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门新兴的现代教育技术,目前可以借鉴、学习的教学理论、方法和经验都十分有限,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一些教师为追新求异,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教学内容上看,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都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也就谈不上比传统教学的新与优。因此,不能离开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来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学习的对象和主体。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刺激点,多姿多彩地呈现教学内容无疑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全新的境界,但是,如果过多地依赖感官刺激,势必使课堂教学因片面求“新”而让学生难以适应,教师从过去的“满堂灌”演变成现在的“满堂放”,由过去填鸭式的“人灌”模式变为“机灌”模式。有的教师一节课播放几十张电子幻灯片,学生只能是走马灯式地观看一个个画面,没有消化和理解的机会,结果是看上去生动、热闹,而实质上学生并无收获,课后也是茫然不知。此外,由于使用投影、幻灯等设备,学生长时间地处在光线不太明朗的环境里,视听感官处于高度刺激之中,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紧张感、疲劳感,这对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也是不利的。

由于受“多媒体计算机无所不能”这种极端思想的影响,有些人甚至认为今后的教学活动不再需要教师,教师的作用可由多媒体计算机代替。一些教师在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让程序教学代替课堂教学,让学生整堂课按照计算机课件所给出的流程进行学习,表面上看似乎很符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但实质上是把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降低成了一种仅仅是信息传输的机械活动,课件代替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些教师整堂课演示自制的电子幻灯片,教师就像解说员一样,机械地填补幻灯片之间的空白和解说幻灯片上的内容,这样一来,既失去了往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也影响了师生之间真实感情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地听、看,机械地回答问题。

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工具,它只能处于一种“辅助”地位,它必须依靠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对学生特有的感情因素是任何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发展也正是在师生或同伴间直接交流实现的。

信息技术手段的出现给传统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革命,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中不能出现以信息技术手段取代教师、书本的情况,盲从信息技术,从而全盘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那必将会造成教育教学的偏差,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其主体应该是学科,而非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毕竟是一种现代化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辅助作用,不能代替全部。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电脑报》

2.陈至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学改革【N】。中国教育报,1998-05-18(1)3.《现代教育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选题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题范围

1、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2、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性及其发展性

3、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品质

4、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5、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6、浅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7、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性与科学性

9、浅析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一脉相承

10、当代大学生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11、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2、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

13、论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14、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实质

15、论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16、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17、试析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

18、客观规律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9、谈谈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20、论经济与道德的协调性问题

21、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

2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变革

23、结合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谈谈认识的来源和本质

24、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谈谈你对“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车上笑”(拜金主义的价值观)这句话的认识?

25、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谈谈你的人生观。

26、“哈韩”“哈日”等追星现象的哲学思考

27、沉迷网络的哲学思考

28、结合普遍联系原理或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谈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的关系

29、结合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谈谈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0、结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谈谈你如何理解“有面包才会有稳固的爱情”?

31、结合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原理来谈加强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2、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

33、正确认识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34、质量互变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35、结合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原理来谈对广大人民参与健康网络文化的创造

36、科学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

37、日本核泄漏向我们启示了什么(科学技术是“天使”还是“魔鬼”)

38、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9、结合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原理来谈对网络的影响

40、结合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来谈作为大学生网民如何自觉利用网络

41、结合价值规律的局限性来谈加强管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42、试析当今我国社会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为角度)

43、论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及其意义

44、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联系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谈谈你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与保持思想纯洁性的认识。

45、结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看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6、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分析量变质变二者之间的一些关系

47、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理论依据是什么?

48、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

49、论新世纪的劳动及劳动价值 50、论劳动价值论意义及其深化

51、如何解读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52、论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53、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

54、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55、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谈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性

56、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浅谈“荣辱观”

57、如何正确理解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的以人为本

58、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我们的启示

59、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

60、运用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原理,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61、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原因浅析 62、如何看待西方的民主制度?

6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为什么不能改变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64、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65、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的“全球问题”(如环境,粮食,能源等等)

66、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67、试述中国应该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68、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69、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的失败,是否证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不正确? 70、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71、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意义 72、共产主义是空想吗?

论文总体要求:

1、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从以上所给题目中选写一篇论文;

2、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

3、观点明确且有新意,论据充足,论证有力;

4、结构完整,逻辑层次分明;

5、书写工整、规范,卷面整洁,有错别字适当扣分;

6、不得抄袭他人的文章或同学之间互相抄袭,违者其成绩以零分计算。

第五篇:论文选题范围及参考题目(治安)

治安专业学生论文选题范围及参考题目

1.治安管理学与治安学的关系研究

2.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治安管理比较研究

3.不同时期治安管理的比较研究

4.治安管理主体职能研究

5.治安管理原则、方式、方法研究

6.论查处治安案件中贯彻保障人权要求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浅谈社区警务的基本特征

8.论重点人口管理的价值意义

9.如何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并积极加以预防

10.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思考

11.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警务建设关系

12.户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枪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加强管制刀具管理与预防青少年犯罪

15.爆炸物品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6.从国外暴力恐怖活动频发看我国危险物品管理的意义

17.浅谈公安机关管理危险化学品的职责

18.公安机关消防监督管理的现状与改革

19.户籍制度中人的角色和观念

20、论公安派出所警务管理机制

21、试论公安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与模式

22、论跨地区、多警种的警务协作模式

23、论公安机关警务协作中的统一指挥

24、试论城市化进程中警察职能演变

25、社区安全设施建设与犯罪预防绩效

26、试论农村警务改革与发展战略

27、论警察巡逻体制创新

28、论社区警务的发展模式

29、论新世纪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途径

30、论公安机关服务理念与勤务制度创新

31、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32、对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思考

33、基层公安机关勤务制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

34、论警察激励机制的构建

35、论公安机关规范化建设

36、浅谈公安机关警务保障体系的完善

37、试论公安新闻发布会的有效组织

38、论应对警务危机之策略

39、公安机关危机公关之对策

40、浅谈公安机关组织结构改革与创新

41、论社区民警角色分析与工作技能要求

42、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43、论街面巡逻见警率与警务反应时间

44、关于公安派出所绩效考核的思考

45、论公安管理的效率增进

46、论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的构建

47、论公安应急体制建设

48、论公安指挥体系建设

49、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因素分析和预警机制建设

50、试论紧急警务现场指挥的情报信息工作

51、论紧急警务现场态势评估方法

52、试论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管理的社会合作机制

53、论大型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

54、论公安信息系统对于提高警力的意义

55、论电子警务

56、论公安信息化与警务效能提高

57、电子警务工作模式研究

58、论警务协同的内容与方式

59、论公安机关紧急警务处置现场指挥

60、公安指挥处警预案研究

61、警务协作中指挥关系研究

62、论指挥中心在公安指挥中的作用

63、公安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研究。

64、论如何提高公安指挥的有效性

65、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现状分析及改进

66、论和谐社会与公安执法改进

67、论公安机关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

68、论新闻媒体对公安工作的作用

69、关于构建服务型警务模式之我见

70、论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结症及解决途径

71、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72、城市化和农村人口犯罪现况浅析

73、足球流氓的治理对策

74、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公安控制

75、手机短信违法犯罪的治理对策

76、论社区矫正

77、论警力下沉的制度路径

78、新形势下治安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79、当前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80、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治安基层基础工作

81、治保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82、对群防群治工作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83、加强治安防范工作的思考

84、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

85、论城市巡警队伍建设

86、社区警务改革与社区民警素质的关系

87、社区警民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88、论我国户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89、农村户口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90、加强居民身份证管理的思考

91、特种行业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92、公共复杂场所管理现状与对策

93、危险物品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94、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思考

95、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

96、论群体性事件处置的原则

97、社会丑恶现象的现状与治理对策

98、论治安处罚的自由裁量权

99、论治安调解

100、治安案件调查方法初探

101、对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102、浅析当前外国人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103、涉外警务的研究范围

104、论我国的“绿卡”制度

105、社会变迁与中国护照法

106、我国出入境管理体制改革

107、出入境管理理念创新

108、论保安服务业的法律完善

109、劳动教养的若干问题的思考110、110报警系统再认识

111、论大型活动的危机管理

112、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交通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交通管理执法方面:

1、浅议车辆超载原因与管理对策

2、浅议车辆超限原因与管理对策

3、浅谈高等级道路交通执法问题与对策

4、高等级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类型与原因分析

5、浅议当前交通执法中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办法

6、试论高速公路网络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7、浅议交警违法查处中的(战术)策略运用

二、交通安全方面:

1、浅议疲劳驾驶(或超载、超速)的危害与对策

2、我省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与对策

3、我省某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4、浅议当前交通事故当事人法律救济途径的规定与存在问题

5、X县(市)交通安全现状与对策

6、X县(市)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7、论X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成功侦破

8、试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及对策

9、浅谈交通管理设施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10、论儿童交通事故的特点及预防

11、山区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分析与管理对策

12、浅谈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

13、浅析判定交通事故中驾驶员身份的几种方法

14、浅析高速公路紧急救援和伤员的救护

15、酒后驾车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分析

16、论交通安全宣传的重要性及宣传的新思路

三、其他方面

1、浅议交通警察的职业道德

2、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与实践

3、浅析当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执法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4、浅谈高速公路车匪路霸犯罪活动特点及防治对策

5、浅谈交通警察执法中的误区

6、浅谈交通警察处置治安事件的方式方法

7、浅析交通警察在执法中遭受“暴力侵害”的原因与对策

8、论交通勤务模式

9、浅谈电动自行车管理

10、论高速公路安全监控

11、论道路交通的综合治理

12、浅谈套牌车辆的查缉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参考选题范围2009[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参考选题范围2009[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技术论文选题参考

    教育技术论文选题参考(一) 内容编辑:张汇芬 /网上发布; 2008-3-24 /已经查看:319506次杨丽霞在《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与研究热点》一文中通过查阅中国期刊......

    论文选题范围及参考题目(治安类)

    论文选题范围及参考题目1.治安管理学与治安学的关系研究 2.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治安管理比较研究 3.不同时期治安管理的比较研究 4.治安管理主体职能研究 5.治安管理原则、方式......

    电商营销论文选题范围大全

    电商、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专业论文主要围绕某个具体的对象(中小型公司、单位)的具体问题(所学专业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展开。所以每位同学的论文主要有两个不同点:对象名称和......

    著作权法课程论文选题范围(5篇)

    课程论文选题范围 ▲论著作权制度之理论依据 ▲论作品的实质性条件 ▲论著作权内容的双重性 ▲论职务作品 ▲论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保护 ▲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其侵权之认定......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论文选题范围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论文选题范围 1、现代企业的人才观 2、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3、现代企业力资源招聘中的问题分析 4、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发展......

    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注意: 1、题目研究范围(对旬地域、待业范围、研究内容等等)千万不要过大,提倡“小题大做”。研究内容要具体、明确,不要太大、太空。 2、要围绕工......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考点总结 1、 教育技术的定义 广义:教育中的技术 狭义: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传播技术和系统技术。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年提出......

    现代教育技术.

    1、 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 1. 2. 3. 4. 以教师为中心、依靠技术、应用现代手段媒体开发、技术支持、资金支持 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应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