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地球科学概论》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14 14:5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地球科学概论》野外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地球科学概论》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篇:2010《地球科学概论》野外实习报告

《地球科学概论》野外实习报告

地点一:下苇甸

片流和坡积物:大气降落的雨水或雪水中一部分通过蒸发回到大气,一部分渗透到地下成为地下水,其余约1/3水体形成地表水流。起初,降水向下沿自然斜坡均匀流动,其流速小、水层薄,水流方向受地面起伏影响大,无固定流向,成为网状细流,称为片流。片流能比较均匀地洗刷山坡上的松散物质。由片流搬运的物质一般在山坡的凹入部位或山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坡积物在山麓地带常连接成覆盖斜坡的群状地形,称为坡积裙。坡积物成分单一,与山坡上的基岩一致;颗粒较细,通常以砂、粉砂、粉砂质粘土为主,偶夹有细小的岩屑砾石,磨圆度与分选性差,略具与坡向一致的层理。

过桥后可见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即冲积物,一层一层的(粗细间隔反映出层面),表现为粗砾石与碎屑物的二元结构,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和分选性。此处冲积物位于桥的上方,是由早期河流的堆积形成,上面平坦,早先的河漫滩高出河床成为阶地。

在间歇性河道两侧山坡上,分布着多条冲沟(冲沟由洪流的冲蚀作用形成),呈V字形;在冲沟中几乎没有沉积物,大量的碎屑物质在冲沟出口处堆积,构成洪积扇(洪积扇:洪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称为洪积物,绝大部分洪积物在冲沟出口处沉积,在地貌上呈扇状地形,故称为洪积扇)。在接近扇顶的部位地形坡度大,洪积物厚度较大,主要由粗大的砾石组成,砾石的磨圆度与分选性都很差;从洪积扇的上部到边缘,地形变缓,洪积物厚度变小,颗粒变细,由砂过渡为粉砂和粘土,并出现层理;洪积物的成分较简单,与山坡及冲沟中的基岩一致。

河床边上可见一些板岩,棱角状,无磨圆度;此处板岩是受高温烘烤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含矿物结晶,且矿物分布均匀,相对致密,其原岩为泥岩。此处其他岩石:石灰岩(有层理,次圆状),岩浆岩(此处岩浆岩为侵入岩,中粒结构,含有黑白两种矿物,黑为角闪石,白为斜长石),大理岩(变质岩,此处白色),砾岩(层状,有粘性)。

继续走可见河曲(由河流凹岸受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形成)。在河水单向环流作用下,主流线偏向并冲击凹岸,河湾最大弯曲点往下游迁移;在单向环流作用下,凹岸不断地被侵蚀、掏空,并发生重力崩塌而后退;凸岸则不断地发生堆积并向前推进,从而形成河曲。这里可见凹岸大多有基岩出露,坡度很陡;而凸岸有大量的沉积物,坡度很缓。

地点二:丁家滩东小山丘

此处比现代河床高40余米,显然不会被洪水所淹没。在小路边近山顶和山顶处,可见一层厚度约2~3m的砾石层,砾石成分为从异地搬运来的、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碎屑,磨圆度和分选性均较好,粒径多为2~5cm,含较多的红色粘土,故砾石表面呈砖红色。根据砾石特征推断,该砾石层为冲积物,也就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由此可知,该砾石层构成了永定河较高处的阶地,属于Ⅲ级阶地。实际上,这个谷地与点处相连的部位是中更新世时期的一条古河谷。

该处以西有一个大致东西向延伸的、横断面近似于“V”字形的谷地。该谷地底部的高度与点处的基本相同,或前者略高一点。

阶地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有关。多级阶地:永定河边发育着河漫滩;丁家滩村建在Ⅰ级阶地上;丁家滩村以西和上述谷地之间有一块略向河床倾斜的、较平坦的地面,属于Ⅱ级阶地;点处属于Ⅲ级阶地。这表明自中更新世以来,该地区发生过三次相对短暂的、快速的上升运动,从而形成了这三级阶地。

深切河曲:在点处及路线沿途可以看到,永定河已是极度弯曲,但是河床一侧或两侧的谷坡却很陡,即类似于深切河曲。这说明从中更新世开始,该地区快速上升时期是短暂的;而长期则处于较稳定的时期,侧蚀作用广泛进行,形成河曲,并曾发生河流改道,后来地壳上升,侵蚀基准面下降,下蚀作用加强,从而形成了深切河曲。另外,由公路至点处,沿途

可以看到层理很清楚的沉积岩。

地点三:军庄南约1km铁路边

下二叠纪厚层粗砂岩夹细砂岩、粉砂岩,岩性分层及层理都很明显。受构造运动影响,地层已发生倾斜。在厚层粗砂岩中发育规模较大的斜层理,它与上、下岩层面相交的角度大小不同,并且能看到有些岩层中由下往上砂的粒度有明显的变化,由此可以判断沉积时水的流动方向及岩层的顶底面。

上述地层中发育一系列的构造节理,把岩石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块体。此处还发育一条小断层,岩层被错断,两盘发生了相对位移,断层面较平缓,上盘相对下降,为正断层。

沿铁路向南至隧道口有一处侏罗纪玄武岩。岩石呈浅紫红色,隐晶质结构,仔细观察岩石块发现有杏仁状构造,杏仁体位置为原来的气孔,被CaCO3、SiO2溶液填充。气孔规则,近似圆或椭圆。杏仁体成分主要为方解石或石英。岩石中裂隙较发育,且多被方解石所充填。另有针状浅色矿物是斜长石。这套玄武岩层平行不整合覆盖在下二叠统砂岩之上,两者之间缺失了上二叠系和三叠系。

地点四:大觉寺

大觉寺后山有大量花岗岩,本是白垩纪3公里以下形成的深层侵入岩,因地壳抬升而出露地表,岩石呈中、粗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晶体结构为显晶质,总体呈灰白色,细看有三种颜色的矿物,主要矿物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次要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

球形风化:花岗岩中发育三组节理,它们相互之间近于垂直或大角度相交,把岩石切割成长方体、菱面体或不规则状块体。这些岩块的角、棱最容易遭受风化破坏,并且在节理面上也产生由表及里的风化作用(可见层状剥落现象),最终岩块被改造成大小不等的球体或椭球体。

根劈作用: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植物长大,根系也变粗,从而使裂隙加宽、加深,导致岩石崩解。这里多处可见根劈现象。

第二篇:地球科学概论课间野外考察报告2

考察人:刘嘉露 学号:1002091102 班级:勘查1班

地球科学概论课间野外考察报告

(二)有了上一次考察的经验,我们早早的坐上了开往北京西南房山区的学校大巴,这一次感觉并没有多长时间就到了第一个目的地——坨里,车停在一段铁轨旁边,我们鱼贯下车,一个跟一个的向一个小山坡爬上,可是这个山坡并不像平常所见的那样平缓,感觉角度很大,略陡,当大家全都爬上去以后老师为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山下是白垩纪时期的岩层,而山下则是长城纪,形成于中原古代,这样相差许多年代导致一边为山一边为平原的构造情况——断裂。而我们现在把这种情况称之为南大寨八宝山断层,一直延伸过去太行山和华北平原形成的就是这种断层,与此同时周围产生许多小断层叫做次一级断层,虽然没看见大的断层,但是可以通过小的断层反推出来。

站在山包上向远处望去我们可以看见一座大桥,老师告诉我们桥下顺延过来的是大石河河谷,是北京市区最早定居的地点。而在不远处有一个接近直角的拐弯,俯看了这些以后,老师带领我们下到河谷中,有一处凹岸,仔细观察岩石构造为砾岩,分选性、磨圆度都很好,是在河流环境中形成的,再向下观察可以发现透晶体状的沙岩,砾岩包沙岩反映了二元结构,这一堆沉积环境可以看出曾是河流,而通过观察凹岸的方向还能看出河流冲击方向。

顺着铁轨一路走去,在两侧的石壁我们又看到了剪节理,节理是指同一个结构至少出现两条以上,而剪节理的特点则是没有明显位移,面非常平整、光滑,颜色非常好,而且有的砾石一半都没有了,造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区域挤压派生出剪应力。在观察过程中,老师还告诉我们这个铁路并没有废弃,大约早上十点就会开过来一辆火车,大家都很兴奋,再向前走一段我们在雁力型剪节理下又观察到了张节理,跟剪节理的差别很明显,张节理就好像一张纸被从中间撕开,砾石虽然完整,但表面很不平整。随后我们一行人又浩浩荡荡的回到了大巴上,直到快要离开也没有看到火车开过,不免有些遗憾。

又行驶了没一会儿,我们来到了辛开口,在一处隧道旁的山体我们很明显的看到一条大断层,把山体分成了两部分,我们观察的这个东面为上盘,西面是下盘,两盘地层明显相对位移,根据标志层判断为正断层。沿着铁路继续向前走一小段,可见北侧边坡上长城系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中发育褶皱构造,从西向东由一个背斜、一个向斜和半个肩膀式背斜构成。褶皱两翼岩层倾向相反,为斜歪褶皱。上述正断层切断了半个肩膀式背斜,从中看出褶皱形成时代早,断层形成时代晚。

再走大约200米的路程,观察到了波痕,非常平整的层面上有类似水波纹的痕迹,这是由于水底的波所造成,但是并非所有的层积都有波痕,通过波痕也可以推测出水流方向。在观察波痕的附近又看到了棋格状剪节理,X形,所夹的角不是直角,为一个钝角一个锐角,是同时形成的,叫做共轭,锐角的平分方向挤压所形成。

第三站我们来到李各庄,在陡壁东侧观察小型平卧褶皱。褶皱两翼总体近水平且近于平行,观察到陡壁中部一个大型的平卧褶皱。我们站在稍远的地方,远观剖面,根据岩层颜色的变化,确定层面位置及岩层延伸情况,才能看清大型

考察人:刘嘉露 学号:1002091102 班级:勘查1班平卧褶皱。此外,在大型平卧褶皱内部,还发育了一系列的次级或更次一级的小褶皱。在陡壁西侧可见两翼很宽缓、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近水平的小褶皱。最后我们去了周口店猿人遗址博物馆,首先观察第一地点——猿人洞,听导游讲解了许多有关猿人洞发掘的历史和地质地貌形态,又观察了几个山洞以后我们去了博物馆,看了许多模型与模拟猿人生活的影像,由于时间有限,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结束了这次的考察,作为一个工程人,让我更加了解了考察工作的流程,也更加热爱这个职业!

第三篇:地球科学概论的学习体会

大家常说,地球是目前适宜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这个家园既为人类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水、能源和矿产资源,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人类作为这个星球上的居民,一直把探索地球奥秘,当成自己的梦想。探索地球奥秘,不能仅仅停留在地球表面。地球是由多个圈层组成的。它的外圈,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它的内圈,有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在外圈和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的软流圈。长期以来,由于科学手段的局限,我们对地球的了解还停留在地表。迄今为止,直接钻探深度只有地下12公里。

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认识地下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不仅是人类探求自然奥秘的追求,更是人类汲取资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正是基于这种共识,很多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启动了深部探测和超深钻探计划,希望通过“揭开”地表覆盖层,把视线延伸到地壳深部。这些科学计划,目前已经获得了重大成果。

中国地球科学是世界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的也是非常杰出的部分,理所应当为人类认识深部地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近些年,中国地质科学家已经在深部地球的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在内的一大批地学研究,已经在地球深部研究中开了好头。不久前,国土资源部实施了“汶川地震科钻工程”,并且即将实施“深部探测与资源研究科技专项”。这些,都反映了人类在认识和探索地球深部中的积极尝试和重要成果。

认识地球的目的,不只是圆科学探索之梦。对于走在经济社会发展腾飞路上的当今中国,认识地球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基础,也是有效的支撑手段。中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发展的瓶颈,其中资源与环境,都与我们认识地球、把握规律有关。

众所周知,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类经历的漫长岁月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如土地、矿产等,仍是人类开发利用的主体。我国目前正在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与环境的多重压力。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目前,已发现170余种矿产,资源开采量居世界第二,支撑了6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然而,随着矿产开发力度的加大,资源储备急剧下降,矿床发现率长期低迷,已勘探的能源和固体矿产资源对工业化的保障程度日见下滑,资源的供需矛盾突显。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矿产资源消费大国,一些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或者超过50%。尽管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全球矿业,但由于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中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会持续上升,资源压力在相当一段时期难以缓解。从经济安全出发,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必须保持在安全临界线以内,而增加国内资源供应和提高保障度是唯一的、积极的策略。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地质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为国家建设找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60年后的今天,那些浅层的、好找的矿产资源,已经没有很大的勘查潜力,认识地球深部,向地球深部要资源,是今后找矿的主攻方向。

就在我们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我们还要正视一些也许对人类更加严峻的环境危机。比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地下水位下降,比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城市地面沉降„„这些已经造成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近些年自然灾害的频发,引发了全球粮食的紧张。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年至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同时也让人更加体验到地球深部结构和动力作用对地面生存发展的重大影响。2008年以来,中国相继经历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北方干旱灾害„„凡此种种都给我们以警示,也更让我们关注地球深部。在人类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用科技的力量更多地了解地球,更清楚地认识我们居住的家园环境,从而有更加安全、有质量的生存发展保障

认识地球,保障发展,就是要高度关注地球,深度了解地球。要解决我们对自己家园“看不透、探不到、说不清”的状况。在认识、研究地球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完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健全鼓励创新机制。要敞开心扉,开阔思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科学竞争。要在研究地球中提高人才素质,依托大项目和重点实验室为地质找矿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保障和鼓励人才成长。

认识地球,保障发展,就是要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地质找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机制,要继续按照“找新区、上专项、挖老点、走出去、依靠科技和人才”的思路,加强地质找矿战略研究,实施全国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规划,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技术、新方法,科学规划,为国家找好矿,找大矿,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足量的、有用的资源。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深部探矿的力度,不断探索深海资源和新能源,保障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认识地球,保障发展,就是要讲究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保护地球环境,善待自己的家园,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把握自然规律,遵守客观规律。要节约资源,杜绝浪费,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家是全球人共同的家。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触动了每个国家发展的脉动,但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重大的危机都孕育着巨大的创新发展。中国要及时抓住这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想目标,这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宏伟战略,也是关系世界和谐发展的伟大事业。让我们与全世界所有关心人类命运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携起手来,认识地球,保障发展,真正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并尊重它的客观规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更好地发现地球奥秘,更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地球多灾多难是全人类造下的恶果。长期以来人类严重的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使全球气候、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像人得病一样,现在频发的灾难说明了地球已经病的非常严重了,生态环境已经达到了地球本身所能承受的极限,是对人类无休止的开发破坏的警钟。如果人类再不以此为鉴,继续任贪欲恣肆,必将走上灭亡的道路。

二,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深刻反省自己对加剧环境恶化所做的一点一滴,比如浪费淡水资源,浪费生活材料,生产材料,浪费粮食,过度开私家车造成温室气体排放过量等等等等。知耻近乎勇,反省之余,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爱惜粮食,提倡素食,不过度消费。这并不是我们的贡献,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希望通过每个人约束自己的贪婪和浪费,我们的地球能慢慢恢复健康。

第四篇:826-《地球科学概论》

826《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内容范围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各专业学习的入门基础课。主要是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思维方法和整体结构,增进地学科研兴趣和后续课程的奠基。

要求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掌握地球外部及内部圈层特征、地球上各种地质作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认识常见的造岩矿物、三大类岩石主要特征、各类构造特征;根据地层、岩石、构造等基本特征学习分析其形成机制、环境及其演化历史。

其重点和难点是:以地质作用-地球动力学为重点,侧重资源、地质年代及演化等;大致了解地球历史的意义和资源—环境—人口—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为使学生加深理解地球科学概论功课的主要内容,也可选学“普通地质学”、“地质学基础”、“动力地质学原理”、“地球概论”等课程内容。

考试章节范围及各章重要程度:绪论(C);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C);第二章地球的外部圈层(C);第三章地球的内部圈层(A);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A);第五章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B);第六章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A);第七章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B);

第八章构造运动(A);第九章地球动力系统(A);第十章地球的资源(B);第十一章地球的环境(C);第十二章地球的起源与演化(C)。[A-重点掌握和详细分析;B-基本掌握和讨论;C-一般了解]。

了解一些主要的矿物类型特征、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及实验鉴定标志;褶皱、断层、节理的主要特征;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主要特征。

参考书:(1)汪新文等,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99。

(2)陶世龙等,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99。

(3)徐邦梁,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4。

(4)叶俊林等,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87。

第五篇: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

包头市野外实习报告

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学号:0912410022 姓名:彭程

指导教师:那玉林 朱莉

实习目的与主导思想

(一)实习目的验证和巩固所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理论与知识,掌握一定的野外实习方法,提高野外实习的能力。

(二)实习的主导思想

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认识和阐述包头市四大自然区域(平原、山地、盆地与丘陵、高原)人地关系的形成、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和调控措施。

人员分工

(一)领导成员

1、队长——那玉林

2、副队长——李金霞、朱晋、张志杰

(二)指导教师分工(共3人)

1、那玉林

负责实习队的全面管理工作,指导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相关实习工作。

2、李金霞

负责实习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指导土壤、生物、地貌和旅游地理等实习工作。

3、朱晋

负责实习队的学生管理工作,指导聚落、宗教地理等实习工作。

(三)本组成员

组长:张艳明

组员:苏婷 张达 彭程 郑超 刘帅帅 王慧慧 石建峰 高晨乐

1包头市地理概况:

包头市位于我国北疆、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介于东经109º15¹12″~111º26¹25″之间和北纬40º14¹56″~42º43¹49″之间。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接蒙古国,东与呼和浩特市为邻,西与巴彦淖尔盟接壤,总面积22691平方千米。自南向北分别为平原、山地、丘陵盆地、高原。气候属于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21mm,且集中在7-9月份,易发生洪涝灾害。降水量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大体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变化于180~40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分别为干草原、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范围最大的地带性植被为干草原。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和棕钙土。矿产资源丰富,主为稀土和铁矿资源,稀土资源在中国和世界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景观类型自东南向西北由高原、丘陵、盆地、台地干草原景观——高原荒漠化草原景观——高原草原化荒漠景观,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过渡性。

2包头市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空间单元:

包头市位于华北地台区的北部边缘,跨越了性质不同的两大构造单元,以乌拉特后旗—化德—赤峰深大断裂为界,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以北为天山—兴安蒙古地槽系。次一级的大地构造单元为南部的蒙古地轴(市境内以大青山、乌拉山为主体)及北部的内蒙古地槽(市境内以乌兰察布高原为主体)。在构造基础上,包头出现了四个地形区即:南部平原区、中南部山地区、中北部盆地区、北部高原区。

南部平原区介于大青山、乌拉山与黄河之间,属于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的南北边缘存在着两条正断层,在陷落盆地的基础上,形成洪积、冲积、湖积平原。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在本市表现明显,系由一系列洪积扇组成。大体以亦包铁路为界,铁路以南是冲积平原,向南微倾,海拔1040米左右,宽度不等。

中南部山地属于阴山山脉的一部分,由大青山、乌拉山部分地段组成,横亘于中北部丘陵盆地区与南部平原之间,构成了本市地形的“脊梁”,是我市海拔最高的地区。阴山山地最突的特点是南北坡不对称,北坡缓,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陡落到河套平原上。地形的屏障作用相当显著。

中北部丘陵盆地区位于阴山山脉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盆地是本地形区的主要地形景观,分布着两大中生代坳陷盆地,即:固阳盆地和百灵淖盆地。两大盆地由山地、丘陵、高原包围,固阳盆地西南有缺口,昆都仑河由此经过。北部高原区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开阔,低缓的丘陵与宽浅的盆地相间分布,层状地形显著,地表风力吹蚀,形成不少碟形洼地。

2.1南部平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南部平原区介于大青山、乌拉山与黄河之间,属于河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的南北边缘存在着两条正断层,在陷落盆地的基础上,形成洪积、冲积、湖积平原。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在本市表现明显,系由一系列洪积扇组成。大体以亦包铁路为界,铁路以南是冲积平原,向南微倾,海拔1040米左右,宽度不等。

包头市气候基本遵循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化的地带性规律。南部在包头范围内属于比较湿润的地区。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里农业比较发达,人口稠密。由于近年来土地利用不合理,存在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问题,人地关系比较尖锐,急需要处理。要注意土地的合理利用,提高灌溉水的技术,保护土壤肥力。保护现有草原,要合理放牧。

2.2 中南部山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中南部山地属于阴山山脉的一部分,由大青山、乌拉山部分地段组成,横亘于中北部丘陵盆地区与南部平原之间,构成了本市地形的“脊梁”,是我市海拔最高的地区。阴山山地最突的特点是南北坡不对称,北坡缓,南坡以1000多米的落差陡落到河套平原上。地形的屏障作用相当显著。是黄河的流经地著名的河套平原就位于这里。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

自清代以来,后套平原上修渠引黄河灌溉,为内蒙古主要农业区。但灌溉水大量渗入,使地下水位升高,盐碱地面积增加。现已注意合理灌排,营造防护林防止土地沙漠化。人地关系较和谐。要合理的使用黄河水,也要防范黄河水患,保护黄河水。

2.3中南部丘陵盆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中北部丘陵盆地区位于阴山山脉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盆地是本地形区的主要地形景观,分布着两大中生代坳陷盆地,即:固阳盆地和百灵淖盆地。两大盆地由山地、丘陵、高原包围,固阳盆地西南有缺口,昆都仑河由此经过。由于这里气候比较干旱,降水量少,昆都仑河也早已断流,且土壤大多为栗,肥力小,农行业生产落后。地广人稀,人地关系较和谐。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利用先进科技,进行现代化种植,科学合理的使用地下水灌溉,节约水资源。要合理化放牧,保护现有草原。

2.4北部高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北部高原区属于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开阔,低缓的丘陵与宽浅的盆地相间分布,层状地形显著,地表风力吹蚀,形成不少碟形洼地。国际著名的稀土之都白云鄂博区就位于这里,这里矿产资源丰富,生产铁,稀土等名贵矿物,由于生产数量大,环境污染严重。且这里是包头最干旱的地区,农业,畜牧业都很落后,人地关系不和谐。要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区的农业,牧业。是农业,工业,商业一起发展。

下载2010《地球科学概论》野外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地球科学概论》野外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认识实习报告 1 概况: 1.1实习区的位置和自然 本次实习在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和无锡市进行,其中南京市为江苏省省会,苏州市和无锡市为江苏省省辖市。 六朝古都——南京......

    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意义 动物学、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动物学、植物学野外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进一步加深对所学......

    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前言: 2010年4月19日早上,我们一个班的同学准备前往沅江进行为生物专业的野外实习,此次实习这是我们第一次外出实习,也是我们生物科学专业的一次很重要的专题......

    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 大三的野外实习结束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还是学到了不少知识,对地质学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从大二的巢湖实习到大三的这次实习,每次实习都会有很大......

    野外实习报告格式

    姓名:_________ 所属专业: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 实习地点:贵州黔南荔波茂兰景区二、 实习时间:XX年5月21日——XX年6月5日三、 实习环境:景区详细描述采集环境的特点。四......

    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通过对野外实习基地的植被和动物的分类,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以及标本的采集分析,了解吊罗山植物的主要分布,动物的存在种类,了解吊罗山原......

    野外实习报告

    项目名称 填表人 所在班级 填表日期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 张祺阳 旅教102班 2012年 7 月1日 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游 【摘要】庐山,位于中国江......

    野外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 植物学 1. 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有关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2. 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知识;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野外采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