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 实验方法
转换法
转换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实例有(13个)
⑴苹果落地可证明重力存在;
⑵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
⑶马得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⑷运动的物体能对外做功可证明它具有能;
⑸雾的出现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⑹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⑺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
⑻影的形成可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⑼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
⑽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⑾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
⑿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有磁场;
⒀用手机能打电话可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比较法
比较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实例有:
⑴比较法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⑵重力与压力的异同点
⑶比较法研究电流表与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的异同点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实例有:(19个)
⑴如何比较两个物体或两个人的运动速度?v =s/t
⑵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⑶研究滑动摩檫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⑷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P=F/S
⑸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⑹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⑺研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⑻研究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⑼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
⑽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⑾研究物体吸热与物质种类、质量、温度的关系;
⑿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⒀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⒁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⒂研究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⒃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
⒄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中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无铁芯的关系。
(18)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⒆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因素。
第二篇:物理实验方法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二、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中学物理课本中,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测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测液体压强(我们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电流),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回答说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例:
1、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刚才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
A。利用磁感应线去研究磁场问题
B。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C。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让电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D。研究电流时,将它比做水流
解析:B。
三、放大法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比如音*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四、积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
五、类比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以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学生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到:水压迫使水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使水管中形成了水流;类似的,电压迫使自由电荷做定向移动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我们学习分子动能的时候与物体的动能进行类比;学习功率时,将功率和速度进行类比。例:
1、某同学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力学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并找出了一些相类似的规律,其中不准确的是()A。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地,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B。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地,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C。抽水机工作时消耗水能;类似地,电灯发光时消耗电能D。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地,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解析:C
通过类比,用大家熟悉的水流、水压的直观认识,使得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电流、电压等知识跃然纸面,栩栩如生。
六、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中学课本中很多知识都应用了这个方法,比如有:液柱、(比如在求液体对竖直的容器底的压强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个液柱作为研究的对象简化,简化后的模型依然保留原来的特点和知识)光线、(在我们学习光线的时候光线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的见的实线来表示就是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液片、(在我们研究连通器的特点,求大气压时我们都在某一位置取了一个液面,研究该液面所受到的压强和压力,也是将问题简化,利用理想化模型法)光沿直线传播;(在我们学习中我们知道真正的空气是各处都不均匀的,比如越往上空气越稀薄,在比如因为空气各处不均匀形成了风,而在光是沿直线传播一节中我们将问题简化,只取一个简单的模型,一条光线在均匀的介质中传播)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个模型)磁感线(磁感线是不存在的一条线,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人为的引入了一条线,将我们研究的问题简化。)例:
1、在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运用物理模型进行研究的是()
A、建立速度概念
B、研究光的直线传播
C、用磁感应线描述磁场
D、分析物体的质量
解析:B、C。
七、科学推理法: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例如当你家的狗在叫的时,你可能会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门外,要做出这一推论,你就需要把现象(狗的叫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即有陌生人来时狗会叫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八、等效替代法:比如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所以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
九、归纳法: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们买葡萄的时候就用了归纳法,我们往往先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买上一大串。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阿基米德原理中,为了验证F浮=G排,我们分别利用石块和木块做了两次实验,归纳、整理均得出F浮=G排,于是我们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在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中,我们反复做了三次实验来验证F1×L1=F2×L2也是利用这种方法。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结论的得出(在实验中对多种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并得出最后结论时),都要用到这一方法。在验证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经过多次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也是将实验的结论整理到一起后归纳总结得出的。在所有的科学实验和原理的得出中,我们几乎都用到了这种方法。
十、比较法(对比法)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如,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如,电动机和热机
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十一、分类法把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导体和绝缘体。
十二、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十三、比值定义法:例:密度、压强、功率、电流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十四、多因式乘积法:例:电功、电热、热量等概念公式采取的都是这样的方法。
十五、逆向思维法例:由电生磁想到磁生电以上这些方法,还只是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会遇到和使用的一些科学方法,列举出来,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也希望大家都来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多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方法,灵活运用,以便于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第三篇: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大全
一 控制变量法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 图像法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 P=UI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压强p=F/Sp=ρgh浮力 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 转换法的应用
3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 实验推理法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 等效替代法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 类比归纳法的应用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2 用“水压”类比“电压”用抽水机类比电源4 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探究问题的物理方法。初中阶段有哪些物理方法?
一、常见的物理方法
模型法:即将抽象的物理现象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表示。如用太阳系模型
代表原子结构,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杠杆等。
转换法: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
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如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认识电流大小,根据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
等。
等效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
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会改变物理效果。如用合力替代各个分力,用总电阻替代各部分电阻,浮力替代液体对物体的各个压力等。
描述法: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我们常用线条等手段来描述各种看不见的现
象。如用光线来描述光,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用力的图示描述力
等。
类比法:在认识一些物理概念时,我们常将它与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类比,以帮助我们理解它。如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
行类比。认识电压时,用水压进行类比。
叠加法:物理学中常常把微小的、不易测量的同一物理量叠加起来,测量后
求平均值的方法俗称“叠加法”。
实验+推理法: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到导体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一、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如气体的性质,压强、体积和温度通常是同时变化的,我们可以分别控制一个状态参量不变,寻找另外两个参量的关系,最后再进行统一。欧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用这种方法研究的。
二、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测量单摆的周期时,可测30-50个全振动的时间;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时,可隔几个点找出计数点分析等。
三、等效替代法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而简化问题。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实验中,发生碰撞的两个小球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可用水平位移代替水平速度研究;在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时,用电流场来模拟电场等都用了等效思想。
四、放大法对于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六、外推法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作为它的极端情况,不易直观观测,如果把这局部观察测量得到的规律外推到极端,可以达到目的。例如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I=0(断路)时的路端电压(电动势)和短路(U=0)时的电流强度,通过一系列U、I对应值点画出直线并向两方延伸,交U轴点为电动势,交I轴点为短路电流。
七、近似法在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体运动中,影响物理量的因素较多,有时为了突出主要矛盾,可以有意识设计实验条件、忽略次要因素的影响,用近似量当成真实量进行测量。
初中物理估算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l.0m/sB.将一枚鸡蛋举过头顶做功约为l0J
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约为40℃D.教室里日光灯正常发光通过的电流约为10A
2.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B)
A.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3.小理家准各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C)
A.200mB.400mC.2000mD.10000m
4.以下说法中,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是(D)
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dmB.家庭电路的电压为36V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20℃D.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5.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C)A. 30℃B.33℃C.37℃D.39℃
6.同学们学习物理知识以后,对身边的事或物进行了估测,以下较为贴近实际的估测数据是(ABD)
A.学校的课桌高度约为0.8mB.某初中生的质量大约为40kg
C.洗澡的热水温度约为75℃D.某同学跑100m成绩为14s
7.下列说法中,接近实际情况的是(C)
A.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9℃B.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D.—个成年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3m/s
8.中学生的大姆指指甲面积约为(B)A.1mm2B.1cm2C.1dm2D.1m2
9.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D)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D.一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10.对以下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B)
A.广安市中考考室内的温度大约是48℃B.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20cm
C.唱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间大约是15min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大约是500g
11.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C)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B.初中生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m
C.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D.一位初中生体重约为20N
12.(2011鸡西)下列数据与事实相差较大的是(D)
A.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B.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
C.使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D.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上楼的功率为500W
13.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C)A.0.5gB.5 gC.50 gD.500 g
14.(2011包头)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B)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15.某中学生的信息档案中,错误的信息是(D)
A.身高1.68mB.质量50kgC.体温36.5℃D.步行速度10m/s
16.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B)
A.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是1.8m B.九年级男生的平均体重约为600N
C.按照交通部门规定,天津市快速路的最高限速为300km/h
D.按照国家规定,夏天公共建筑内的空调温度应控制在18℃
17.下列数剧中与实际相符的是(C)A.中学生脚的长度为50cmB.中学生的体重为50N
C.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kg/mD.人在正常呼吸时肺内的气压约为10pa
18.(1)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_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他跑100米所需的时间约为:____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答案:kg11s
怎样找物理题中的隐含条件 学习在解物理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解题的必要条件,题中并为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这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出这些隐含条件呢?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一些约定俗成的提法的含义
课本上经常用一些固定的提法来说明某些现象,这些提法中的某些词语由于已经约定俗成,所以具有确定不变的含义,知道了这些提法的含义,就等于知道了隐含条件。如“一物体在光滑面上运动„„”其中“光滑”的含义为不计摩擦,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所受的摩擦为零。又如“一颗手榴弹在空中自由飞行„„”,其中“自由”的含义为手榴弹仅受重力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手榴弹只受一个力---重力。
二.掌握一些物理现象的出现条件
一定的物理现象的出现,是以具备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当知道什么条件具备时可出现什么现象后,一旦题目给出某种现象,马上可以找出相应的隐含条件。如“一个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出现这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重,所以隐含条件是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又如“一个物体匀速运动„„”要出现这种现象,前提条件是物体必须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隐含条件为:物体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
三.扩大知识面,记住一些有关数据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的知识面宜宽不宜窄。即使是一些仅需了解的知识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对有些物理量的某些数据(比如物质的密度、比热等)之间的“大小”关系也应知道并记住。如“在照明电路中接了三盏灯„„三盏灯”,因为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且所有用电器除非特别声明外,所隐含条件为;三灯并联,其电压为220v。又如“等质量的铁块和铝块哪个体积大?”显然,仅知道质量是无法判断的,还需知道密度,所以隐含条件为: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
四.熟练掌握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理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发现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掌握了它们,就能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如“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所以隐含条件为:通过两灯的电流强度相等。又如“两用电器并联在某一电路中„„”很显然,由并联电路规律可知,隐含条件为,两灯两端电压相等。
五.注意寻找一些物理量之间的外在关系338
有些物理量,无任何联系,但人为附加一些条件后,便可使它们有一定的外在关系。如找出这些关系,就找出了隐含条件。比如“水和酒精先后装入同一瓶中,称其质量„„”,水和酒精无任何内在联系,但由于都先后装于同一瓶中,而瓶的容积是不变的,所以隐含条件为:水和酒精体积相等。又如“一天平两边分别放一铁块和一铝块,天平平衡„„”,由天平平衡条件可知,其隐含条件为:铁块和铝块质量相等。
总之,同学们只要做到多思、多知,就不难找出题中的隐含条件
一、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他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这种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的最为广泛。例如:“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素有关?”、“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有关?”、“探究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即探究欧姆定律)”、“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二、等效替代法用相等或容易测得的量代替不便直接求出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就是等效替代法。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这种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也时有应用。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等。
三、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这种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也很常见。例如:“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研究物体的热膨胀”等。
四、理想模型法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地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在初中物理能看到这种方法的应用。例如:原子结构的模型、光线、磁感线等。
五、科学推理法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例如:“探究真空能不能传声”、“探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等。
六、类比法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例如:研究电压和电流的概念、研究物体的内能、研究电子绕原子核转动等。除此之外,物理学的研究还用得以下探究方法。
七、归纳法归纳法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作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整体中选出的样本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律,就要反复地通过实验来验证它的正确性,然后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在初中物理中,应用也很普通。例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八、图像法利用图象这种特殊且形象的数学语言工具,来表达各种物理现象的过程和规律,这种方法叫图象法。物理图象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明确,还能表示出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内涵。
九、猜想法猜想也称想象或幻想,是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对某些未知的事物作出科学的预测。它是人的思维的最高境界,合理的想象往往是人类创造发明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