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

时间:2019-05-14 14:23: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

第一篇: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

重访石头村

这曾是个绝对名副其实的村子。清一色石头铺成的道路,无数块石头垒就的房墙,凳子是石鼓墩,板凳是方块石。舂米用的是石脚碓,管理庄稼用的是石栅栏,就是屋顶也是青石板遮盖……

**县**镇石头村曾是个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无论有没有去过石头村的人,都会知道石头村人以青稞为食,以塘水为饮,以烈酒驱寒;用一

根红线就可以男婚女嫁,用一截木棒写上男女双方的名字,用浮头劈开就算离婚;孩子赤脚放牧不进校门,村民生病不看医生,而是向村南山头的庙宇祈求佛祖保佑;甚至有的一户农家养着上百头山羊却依然吃了上顿没下顿……

“有女莫结石头村亲,大年三十无炊烟”便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据说,曾有人带去汉谷、玉米等籽种进行过试种,禾苗长势到好,却只长杆不结果;曾有人试图在江边上开凿出一条进村的公路,挖了一段却再无资金而半途作罢;也曾有人在山脚建起过容量最小的电站,却供电不足半年就被奔涌的泥石流卷得无影无踪……于是,有人为石头村摇头,有人为石头村叹息,甚至有人说:“石头村若能富裕起来,除非石头开花马长角。”于是,伴随石头村的依然是“山还是那山,地还是那地,石头还是那石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惊醒了这个在大山中沉睡千年的小村庄,三十年来,石头村人驾驭着改革开放的契机,以机遇引路,凭汗水开道,用一身响铮铮的铁骨辛勤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今春,当我再次走进这个小村时,触目皆是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走在不复坎坷的大街上,俯瞰有渔歌盈耳,近看有车辆入目,更醉人的,是街道两旁队伍般整齐划一的杨树松柏,酿出了石头村的清新。昔日的老街,如今喘着浓浓的商业气息,服装、百货、小吃、古玩字画琳琅满目,小贩、农妇出售的叫卖声不绝于耳。不由得你不停下身来,不由得你不细细打量,那些石屋呢?那些石路呢?那些老井呢?那些石器呢?

好在石头村的变化不止一处,长街连短巷,短巷复长街,抬目远望,随处可见洋房洋楼耸立,谁知道浓浓的绿荫深处还藏着多少粉墙红瓦!

村东的神庙到哪里去了?曾今视为神灵的神尼为何自己“下课”!那座曾被当作废物的石山,如今烟囱入云,机器轰鸣,高大的熔炉生产的“石头牌”水泥,走红了市场,引来了外商。数十辆满载水泥的卡车,抖擞着精神涌向四面八方。

漫步村南,聊作路旁点缀的是茶亭茶馆,走累了,可以进厅观松赏柳,走渴了,可以进厅品茗茶话,特产的滇红、普洱,土产的银尖、黑茶,解的是渴,品的是神。隔岸时有书声琅琅,希望小学里传出的童声随风荡漾。谁还会想到当年这里曾是个土地公公的庙堂?

驻足村北,澜沧江水滔滔,波涌浪起,世界第一高双曲坝小湾电站就在家门口修建,一座很现代化的漭街渡大桥,淹没了昔日竹筏横舟的渡口,车辆行人如梭,目光尽头依然是蠕动的黑影。我心澹澹,如浪浸湿,不知是身在仙境,还是境生心间,几乎要歌以步虚了……是啊,如今,这座边陲古镇已经初步展现出了既有地域民族风情,又有现代氛围,同时体现绿色生态理念的崭新风貌,像一片青翠欲滴、充满生机的茶树新叶一样,镶嵌在滇西南的大地上。

举目远眺,石头村的前面,一片灿烂的花朵正向远方延伸……

第二篇: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一直生活在农村,也一直感受着农村的变化以及农村带给我的变化。

拿起小时候的一张照片,思绪飞回到了十多年前。听妈妈说,在那个时期吃个鸡蛋就是种奢侈的生活,家禽生的蛋多数都是被卖掉的,留下的几个也是省了又省才吃了的。那是她们织布的工厂组织拍的大合照,妈妈抱着我,我手里拿着塑料的插花。妈妈说,当时我吵

闹着要吃旁边一个小孩手里的鸡蛋,又不好意思向别人要,就拿了厂子里的这束插花哄我的。那张黑白照,那件事在脑海里还有些隐约的记忆,我还记得,当时身上穿的那套衣服,后来又转手了好几个小孩,再后来也不知道在谁的手里终止了流传。

小时候的照片也就几张,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我都好好的保管着,那是一份很珍贵的记忆。第二张照片是我最得意的,大概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跟大伯家的女儿在当地一个照相馆照的。剪着齐耳的学生头,穿着订做的白黑格子的小马夹,记得当时我们俩激动得把头发梳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摆了很多姿势,挑了最合适的一个姿势照下的。当时相馆的相机像素不高,照相的技术也不行,所以照出来的自己脸白的很,反而有种“隐约美”,现在还老拿这张照片炫耀当时的自己。这张照片也是我第一张彩色照片,在当时应该算是很奢华、很值得欣赏的一张了。

第三张照片是初三的时候跟同学一起去拍的,有了华丽的背景,有了更多的现代的元素;第四张、第五张以及往后的越来越多的照片都一点点的在进步,融入了更多先进技术,也反映了社会在一点点的前进,这些照片就是社会进步最好的缩影。

看今天,住进了高房,拥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家里还正筹划着买个汽车,这些变化都在农村千家万户那儿带来。一座座小区、别墅像雨后春笋般竖起,一辆辆汽车在崭新的国道上奔驰。以前,农村人很少懂知识,只知道劳作,像父母这一辈的上到初中的也不多个,出来干苦力活的还是占多数。现在,“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越来越普遍,连许多老年人都发奋学习,奶奶还经常让爷爷教她识些字。农业不仅用上了力气,同时也充分运用上了智慧,越来越多的机器进入农田,收割机、摘秧机以及打药水的那种先进的机器也成为农民首先考虑的。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上了中学、大学,成为了建设祖国新一代的智囊团,前七八年左右村里出个大学生全村人都跟着高兴,都会成为大家茶余饭后喜庆的话题,而现在一个个大学生在农村出现,考上大学已经不再是那么神圣,不可触及的事情了。以前,农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过的都是苦日子,喜欢听妈妈讲她那些故事,讲她做姑娘的时候卖馒头的故事,讲她们兄妹因为东西分配不均匀而吵架的事。再想想现在的我们,现在我们的生活,我充满了感激,感激社会主义,感激这60年来祖国的发展与进步。没有这些,哪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祖国经过这60年来的艰苦奋斗,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列。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

五、神

六、神七以及嫦娥的成功发射,中国在向世界证明自己。虽然有雪灾,虽然有地震,但压不垮中国人的脊梁,在这些灾难中涌现出的人和事更让我们看到祖国的希望。中国人是压不倒的,中国精神会永存。

在这六十华诞之际,我要感谢祖**亲,是她带给我们巨大的改变,是她让我们在世界面前傲然屹立!城市的发展、农村的进步都离不开祖国,让我们一起为祖国喝彩!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农村将会更加繁荣,祖国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矿工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

银霞

旭透山河,霞煮旖旎,陌野叠香。看乾坤纳秀,海天一色;秦川古月,万寿无疆。国抱金瓯,民囤玉露,盛世人人看小康。新举措,换改革掀浪,不再彷徨!

时逢六十华庆,四海传媒绣锦章!忆族人多难,神州憔悴;黎生疾苦,怎不铿锵?誓效先人,宏图共举,彰显精神立志刚。当珍惜,父辈先驱节,屹崛东方!

第四篇:村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征文

从线车子讲起

你们咯些八零代九零代,冇经历共和国成长过程,呷得好穿得好,还要玩得好,动不动就打的,美得你!

梁老倌,你是五零代的,给我们讲讲过去了的故事。

讲么子呢?就从线车子讲起罢。

晓得线车子吗?线车子就是单车,也就是自行车。不过我还是喜欢喊它线车子。**人喊自行车线车子,大约是两个轮子成一条线走,走得飞快,不成一条线走就会倒,要讲平衡才能骑走,就形象地喊自行车为线车子。现在你们是懒得骑线车子的了,我们那时要有线车子骑,那是威风,是潇洒,是吸引男人女人眼珠子的美!

哇塞!不会罢,单车有么子炫的?!我们三四岁就骑着小单车玩儿了。

你们莫笑,梁老倌五六岁也骑过线车子,讲骑实际是坐,搭上大人的线车子,也过瘾哩。有一年,我随娘到**街(现**市**镇)上去,从三甲走有八里路,行了四里路到了八十亭再也行不动了。娘有哮喘病,也背不动我,只好在八十亭歇息。正巧,公社的书记骑了线车子到县政府开会,娘算得上老党员,是第一批土改工作队队员,一直是大队妇女主任,她叫书记停一停,搭上我走一程。书记将我放到线车子座位前的横杆上,骑上车就走。那可能是我第一次坐线车子,风快的,乐得我又喊又叫,手舞足蹈,不要行路,真好!过后我对娘说,我也要骑线车子,搭上娘,娘也不用行路了。娘笑着讲,好崽,等你长大了,也当书记,就有线车子骑了。

笑死个人了。原来梁老倌细时际理想就很大,大到骑个线车子!

你们好笑,是你们冇经历,告诉你们罢,这个骑线车子的理想,梁老倌到1983年才实现。那年老倌三十岁结婚,左弄右弄,弄了张上海永久牌线车子的内部分配票,跑到五金公司守了一个上午,盯着装配好,数了钱骑上就走,生怕被人抢了去。线车子那时是我的宝贝,放在大院内怕丢,关到办公室看不到也不放心,每天扛到三楼上的家里,摆到挤挤的阳台上心里才安定。

有那么珍贵?梁老倌也太夸张了。

确实珍贵,也冇夸大。那线车子一百二十多块钱买的,我那会月工资才四十多块,不呷不喝也要三个月才能赚辆线车子。换到如今,截然不同,线车子是太贱啰,一个月收入换得十多辆线车子了。

嘻嘻,梁老倌你现在是骑靡托,哪天才换小车?

讲起小车,梁老倌我想起了爷老子的事来,那是1981年冬,我爷老子病了个多月,不呷也不拉,**人民医院会诊,怀疑是结肠癌,建议送省医学院附二医院治疗。爷老子那时已气息奄奄,皮包骨头,坐火车或是长途汽车恐怕就会故在路上,只能想办法搞辆专车送。好在**人民银行有辆专门押送头寸(钞票)的嘎斯车,领导特批给我用二天。我在嘎斯车上放了张床,用铁丝固定,床上铺上厚被,爷老子困在被子里就不冷了,再放一条长椅子,我和医院派的医生坐在椅子上观察,以防万一。嘎斯车开了七个小时才到长沙、、、、、、不会罢,梁老倌又乱说,现在去长沙,二个多小时就足够了。

你们不晓得哩,那嘎斯车走得慢是其一,过去的路是么子路,一直到宁乡县城都是砂石铺的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难走得很,过了宁乡县城才有到长沙的柏油路。哪象现在,车子高级了,走的都是高速公路,飞快。

那你爷老子呢,是不是去晚了?不会牺牲罢!

讲来又是个大笑话。我爷老子当天看了急诊,医生讲冇办法,建议去肿瘤医院。当天晚上,只好住在人民银行省分行招待所。爷老子似乎晓得得的是绝症,便死了心,不转去转来,死也要死到老家。爷老子原是个酒鬼,怕死就听了医生的戒了个多月酒,咯会就叫嚷着要喝酒。我想他恐怕活不了几天,要死就死个痛快,便真的买了白酒兑上热开水给他喝。咯天晚上爷老子困了一觉好的,第二天一早又要喝酒,照样兑了热开水喝了一大杯酒。离开长沙往回走,嘎斯车开到宁乡的三角坪,爷老子突然要解手,我便从路边饭店里寻了个大钵子,接上了一大钵乌黑梆硬的大便。要晓得他老人家便憋了一个多月了,这一开闸,那病居然好了一大半,喊着要呷东西。后来恢复喝酒,病完全好了,又活了十六年才故。

梁老倌又带晚辈们的笼子,冇听说过喝酒能治绝症的。

我也不敢相信,有个老中医解惑讲,我爷老子一生好酒,每天一斤米酒成了生活习惯,感冒发烧住进医院,怕死就听了医生的戒了酒,打乱了生活节奏,呷不进又郁闷,肠子里的排泄物淤积便拉不出,就出现了结肠癌的表象。到长沙去嘎斯车颠簸了大半天,我爷老子把一身都摇麻了,看了病又死了心,喝了热酒就燥动了肠胃,回来的路上又颠簸,便将肠子里的淤结物排了出来,病也就自然好了。

冇听说过破车子颠簸还能治病,咯倒是奇闻了。

后生仔,五十年前,老鬼做梦想骑一辆线车子,冇想过骑摩托的,换到那时我若是讲要骑摩托,那才是奇闻;若是我讲要开小轿车,那则是奇闻上的奇闻了,要笑掉别个大板牙的。

呵呵,梁老倌真的要换小车了。

共和国变化大,老倌我也得跟上,小车钱是准备好了,就是车型太多,冇想好买台么子车好。再过几十年,老倌这把骨头要还在,讲不定还要换架飞机玩玩哩!

梁老倌你是过来人,温故知新,想想我们到你那个年纪会是个么子样?

到那时啊,只怕是小车子当线车子玩,飞机当摩托骑,飞船作小车子开啰!哈哈!

哈哈!那确实!

第五篇:县委宣传部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

忆起“跳农门”的那些时光

我们家有兄弟姐妹五个,分别出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母含辛茹苦拉扯着我们,但是,他们对几个儿女的人生设计就如上辈对他们的期待一样:男孩要学会犁田耙地,女孩要学会做饭缝补,早点成家立业,将来给他们养老送终。偶尔灵光一闪,他们也会说学个手艺也不错……不过,种田打粮食的根本方向不会更改。确实,再也没

有比填饱肚子的事情更重要了。

想法不如变化快,高考恢复以后,知识改变命运的热潮迅速刺激到了社会各个角落。一直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一家人的眼光自然也盯着那道迷人的风景线。家里的长子,也就是我大哥不负众望,终于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成了我们那一带轰动一时的明星。这无疑给我们余下四个小的树立了一个榜样,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将来长大后是回家务农还是上大学捞个铁饭碗,成了我设计人生的起点,绵延了我整个少年时代。

毕竟低效率的劳动与实际需求相差太大,我的二哥、姐姐和妹妹先后离开学校,接过前辈手中的工具,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也几次面临辍学,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我终于在上高二时也辍了一次学。呆在农村的那两年,我和其他成年劳力一样,最脏最累最苦的农活基本上干完了,也因此炼出了一身健康的肌肉。而那些比我并不优秀的同学依然留在学校,其中不少人还顺利进入了高校。或许是那种渴望脱离农村的愿望太强烈的缘故,待家里的境况稍微有些好转后,我终于说服了父母,放弃了相亲而是去上学。一路风雨一路歌,我好歹进入了一所师范专科学校。

随着我的户口迁出,我的农民身份彻底就改变了。但是,我并没有丝毫欣喜的感觉。回过头一看,得到的同时隐隐约约失去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单词已经夺去了我太多的快乐,自己那几年的打拼其实只是为了高考,一种被“卖”掉的感觉渐渐萌生。解惑和提高素质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为了获得一张不再是农民的证明而去读书的动机实在不怎么高尚,而自己的行为怎么解释也摆脱不了急功近利的嫌疑。可是,我和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走出了很远。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到了世纪之交,分配制度被取消,从恢复高考到取消分配制度二十多年时间中,高考成就了大量的人,同时还有更多的人没有通过那座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独木桥”。一考定终身,所有人都接受了这样的安排。面临新的形势,各种力量资源重新整合,促使人们重新调整思维。尽管读书和吃饭的关系不再如过去那么直接,但是要想生活得更好就必须读书的道理还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城市和农村的差别已经越来越小,在有些地方甚至看不出有什么差别,谁上个大学也不再是什么激动人心的事情。知识改变命运对个人或者对一个民族来说都管用,读书对个体而言是提高自身生存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为了全面进步,我宁愿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去学习、去高考。

风雨三十年过去了,高考依然是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它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而废除铁饭碗和分配制度无疑是它不断走向完善、趋向理性一个重要标志,这种变化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

下载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民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家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推荐]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对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还是小孩的人来说,那时村里放电影,就跟过节一样。记着放电影消息刚传播开来时,村里人在大祠堂边乘凉或地......

    打渔人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

    从南湖的渔船中来,党的旗帜就像春日的百花,在九百六十万公里的大地上,渐次开放。那一抹耀眼的红,红动了世界,13亿炎黄子孙,从此在这面旗帜的领导下,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康庄大道。面......

    华侨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1961年我14岁,第一次在侨居地的华侨学校参加国庆升旗仪式,记忆深刻,静思往事,如在眼底。国庆那天,天,是那么地湛蓝,一望无际;空气,是那么地清新,透着令人陶醉的气息。我起得格外地早,穿......

    个体经营者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俺唠唠俺家的事儿俺家一共四个孩子,六口人,一男三女。大姐40年代生人,二姐和哥五十年代生人,俺是六十年代生人。俺家的姊妹相继在新中国成立之既陆续出生。俺出生以前,俺家也是六......

    铜矿厂庆祝新中国60周年征文

    如今的包子花样有多少?说不清,反正妻子吃早点总会时不时给我推荐些好吃的包子。可不知为什么,我却总也忘不了当年穷日子里母亲做的糖包子。母亲属于那种心灵手巧的典型农家女子......

    小卖部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国营冰果小孩子张开手,钢蹦儿发潮,有点儿热。卖冰果的把小孩子递过来的钢蹦儿揣进兜,小孩子递上来的眼光也用眼接住,自行车靠紧身体,扭过身,掀开车子后面的箱盖。小孩子的眼光一下......

    村民庆祝建国60周年新变化征文

    房子,幸福的见证“ 越来越好……越来越好……”当宋祖英的歌声想起的时候,我们一家人禁不住跟着幸福的哼唱起来。是的,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说起说起房子,爷爷、爸爸和我就......

    村民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

    富起来的牛羊村开始争先恐后地买车,一家比一家急,一家比一家新,开车的不仅有年轻伙子,也有青春靓女。才几年时间,二百多户人家的村子,便有了大小货车、中巴出租百多辆,变成了一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