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汇报——瞿秋白纪念馆
思想汇报
评价卢梭的《忏悔录》时所说的话。以之用于瞿秋白的《多余的话》,无疑也十分尊敬的党组织: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瞿秋白,肃立在塑像前。首先,我们来到常州市区秋白先生纪念馆,参观了这四合院似的仿古建筑。尔后,参观了秋白的生平事迹,受到深刻教育。他是被长当地人誉为:‚常州三杰‛之一的杰出人物,更是我党最早入党的重要人物。
通过参观瞿秋白先生的生平事迹,我们对于他的生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当我们再次肃立在他的塑像前时,那崇敬与缅怀之情顿时变得更为强烈,感受到了他的崇高与伟大。他那些伟大的事迹仿佛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历历在目,令人振奋不已。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他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
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籍。1922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由张太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底,陈独秀代表中国共产党到莫斯科,瞿秋白担任他的翻译。
陈独秀回国时,邀请瞿秋白回国工作,于是瞿也随同陈独秀回到北京。1923年夏,于右任、邓中夏创办上海大学,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同时,瞿秋白兼管中共宣传工作,担任《新青年》的编辑,1924年,国民党改组,瞿秋白出席中国国民党一大,并来往上海广州之间,当翻译,参与一些国民党的工作(例如上海的国民党中央执行部委员等)。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27年7月12日,陈独秀被停职,由张国焘临时代理主持中央工作。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并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三任最高领导人。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1927年7月-1928年5月),发生了南昌暴动,广州暴动,以及秋收暴动。瞿秋白的领导方式与强势作风的陈独秀不同,只发表一般政治主张,对组织和军事完全放权。
1928年4月,瞿秋白从上海经海路抵达大连,又改乘火车沿中东铁路北上,通过满洲里的秘密通道出境进入苏联。5月中旬,瞿秋白抵达莫斯科。6月,瞿秋白在莫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罗德镇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六大‛之后,瞿秋白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两年时间,实际在国内直接领导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发。
1930年7月,瞿秋白由于立场调和,被当地的党部指为机会主义
和异己分子的庇护者,撤销了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的职务,携妻子离开苏联回国,8月中旬回到上海,主要任务是在9月底召开六届三中全会,批判立三路线。但由于瞿秋白‚没有认出立三路线和国际路线的根本不同‛,对立三路线的批判不够彻底,于是在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不仅开除了李立三的中央委员,瞿秋白也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来往。
1934年1月,由于无法继续留在上海养病,瞿秋白又回到瑞金(2月5日),担任教育人民委员的闲职。
红军长征后,瞿秋白带病留守南方。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口镇被宋希濂的国军第三十六师向贤矩部逮捕,6月18日,在长汀中山公园执行枪决。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
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任义,年仅36岁。1934年2月,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利诱劝降,都被他凛然拒绝。6月18日,他坦然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刑场后,盘膝坐在草坪上,饮弹洒血,慷慨就义,时年36岁。
他说过:‚光明和火1935年5月瞿秋白在狱中写下的《多余的话》,是他‚余剩生命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最后的最坦白的话‛,是他在濒于生命绝灭前,‚只
剩得我自己‛时,‚内心的话‛、‚内心的真相‛的‚彻底暴露‛。
焰从地心里钻出来的时候,难免要经过好几次的尝试,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
‚他并不能把自己打扮成历史伟人,但他却成了真正的历史伟人,他的自传也因为他不想打扮自己而成了此后一切自传作品中最有价值的一部。‛这是著名法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在恰当。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对自我性格形成的家庭和社会历史根源的剖析;对于所犯‚左‛倾路线的错误的历史地严于律己地自我审视;他的关于政治家和文人的矛盾、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绅士意识的矛盾的因果分析,在党的幼年时期,瞿秋白以自己为例,留给青年的‚最后的最坦白的话‛,竟寓含如此彻底的历史唯物观点。他认为,任何领袖、名人(包括他自己)。都不过是历史环境的产物,这种历史的选择有时会违反个人的兴趣和性情。因而当他最后自我反思时,又由衷地在他的绝笔
《多余的话》里写下:‚像我这样性格、才能、学识,当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确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王明路线在全党处于统治地位的时期。他把自己这时期停止思索和怀疑的态度看作是政治上和政治思想上的‚消极时期‛,看作是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问题许多方面的‚不了解‛。〈多余的话〉,几乎可以看作是秋白所处时代的某一侧面的多棱镜,不只折射出秋白个人,也折射出那一时代某一侧面的真实。
他把自己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以及一般社会科学方面的成绩的取得,归之于‚全党同志的督促‛、‚实际斗争的反映‛、‚国际的领导‛。而把后来这方面的某些过失则严格地视为由于自己参加实际斗争越到后来越少,归之于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意识‛,归之于自己‚以中央的思想为思想‛,‚对中央的理论政策不假思索‛。
一篇文章中,他说:我得时时刻刻压制自己绅士和游民式的情感,极勉强地用我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智来创造新的情感、新的感觉方法。可是无产阶级意识在我的内心里是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胜利的。
最终,由于疾病和政治路线的问题,他在最后的几年里面是失意和落魄的,曾经说过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这也是为什么他在绝笔中说出了要求开除的话。其中李立三和王明的打击最大,他觉得自己犯了极大地罪
从功绩上讲,他在介绍马克思主义以及外国文学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失误上讲,他没有反对共产国际和王明对共产党的错误领导,并且其自身思想中还是有文人流气的;但是无论如何,他的功绩是大于过错的。
第二篇: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瞿秋白纪念馆参观游览。瞿秋白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瞿秋白纪念馆,是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第二部分是瞿秋白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首先,我们参观瞿秋白纪念馆。
迎面这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长檐耸肩,敞亮天井,马蹄山墙,典型的明清居室风格,这便是瞿秋白纪念馆。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列宁,侧重表现的是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的瞿秋白。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鲁迅,侧重表现的是文学家、翻译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
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展览大厅。
(第一部分)瞿秋白于1899年在常州出生,到1935年在福建长汀为革命献身,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和奋斗了36个年头,从一个文弱书生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和文化伟人,留下了500多万字的著作。1985年杨尚昆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对瞿秋白做了科学、公正、完整的评价:瞿秋白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第二部分)瞿秋白诞生在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号称“晋陵望族”的封建大家庭,不过此时的瞿氏家族已经走向衰败,只有一个叔祖父瞿庚甫在湖北做布政使,官列三品。瞿秋白小时候就聪颖好学,进私塾前就由母亲口授能够背诵不少古诗。秋白7岁时,由私塾转入新旧兼学的冠英两等小学堂,因成绩优异,只读了四年半就跳级考入省立常州府中学堂。1917年9月,瞿秋白考入外交部举办的公费俄文专修馆,攻读俄文和俄罗斯文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瞿秋白抱着不可思议的热情投入学生运动,参加天安门广场的游行示威和街头演说,并成为学生运动的“谋主”和领导者之一,被当局逮捕关在北大教室的临时监狱。1920年10月,应《晨报》和《时事新报》的招聘,瞿秋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后,以特派记者的身份赴苏俄考察。912年5月,瞿秋白由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党组织,1922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1923年1月应陈独秀要求,回到阔别两年多,但依然是灾难深重的祖国。
(第三部分)回国后,瞿秋白先在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23年6月,瞿秋白以苏俄归国的党代表参加了中共三大,受命起草党纲,并就他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作了报告。这一时期,瞿秋白还在国共合作的上海大学工作,担任教务长和社会学系主任,讲授哲学和社会学。他讲课风度儒雅、知识广博、生动有趣,极受学生喜爱。在此期间,秋白与才貌出众的四川学生王剑虹相爱结婚,过了一段甜蜜而富有诗意的生活。这是王剑虹和她的好友丁玲的合影。不久王剑虹就死于肺病。其后秋白又与从事妇女运动的上大另一女学生杨之华结为夫妻,感情极深。结婚时瞿秋白送给杨之华一枚金别针,并亲手在上面刻着七字:“赠我生命的伴侣。”1925年1月,瞿秋白出席了党的四大,成为中共早期最高领导人之一。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之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共产国际决定由瞿秋白主持临时中央常委会。
(第四部分)1931年春,被王明集团批倒罢官的瞿秋白,带着妻子杨之华回归文学,投入上海的左翼文艺运动。他接受委托代管中央文化委员会工作,由此介入“左联”领导。左联时期是作为文学家的瞿秋白的黄金时代。他以天才加勤奋的创造性劳动,卓有成效地进行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建设,所用笔名就有100多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树起一座座丰碑。瞿秋白在《北斗》上发表的以及与鲁迅合作在《申报》上发表的60多篇杂文,是可以与鲁迅杂文相媲美的文学精品。瞿秋白是中国系统地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俄作品的第一人,是翻译成就最大,翻译水平最高的翻译大家。他每夜可译一万字不加修改,同时撰写了一系列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文艺论著,代表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之前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建设的最高成就。
(第五部分)1935年2月,瞿秋白等在秘密转移中,落入虎口,被福建的国民党保安十四团俘虏。开始,瞿秋白以红军军医林琪祥的假身份、假口供,一时骗得相信,希望取保释放,因叛徒供认,真实身份暴露,蒋介石密令“就地枪决”。6月18日,瞿秋白写完绝笔诗,被带到中山公园,信步走到凉亭前,见已摆着酒菜。于是独坐亭中,自斟自饮。酒毕,拍了这张“死囚”照片,从容走向刑场。到了罗汉岭下,见群山环抱中绿茵茵的一片草坪,秋白说:“此地甚好。”然后盘膝而坐,微笑饮弹。(第六部分)瞿秋白殉难的噩耗一传开,海内外广泛的开展悼念活动。
1950年,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出版题词说:“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危不惧的意志和他在文化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1955年,中共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瞿秋白的遗骨从长汀迁到北京的安葬仪式,周恩来主持,陆定一作生平报告。
下面,请大家参观瞿秋白故居。
瞿秋白故居原为清光绪年间瞿秋白的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私家祠堂,是瞿氏大家族供奉和祭祀祖宗的宅院,面积1501平方米。前门垂檐下悬挂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横匾,为茅盾手书。
故居分东西两院,各分四进,地势逐进抬高,寓含步步高升之意。中列隔墙,有廊道门扇相互连通。西院为正屋,原为供祭用的厅堂,庄严而神秘,现辟为多功能厅。东院为厢房,是当年族人和守祠仆人食宿休息的辅屋。瞿秋白一家于1912年到1916年就住在东院,里面安放的100多件家具和用品,都是依照当时的格式,征购或仿制,并照原样陈列的。
现在来到的是祠堂的主厅。当年瞿氏族人春祭秋祀或治丧供灵,就是在这个厅堂里进行的。厅堂两厢门额上分别题刻着“习规”、“折矩”,训诫族人要学习家法,遵守族规。穿过这道大圆门,就是宗祠东院的厢房。天井前门的第二进厢房,门楣上题着“世食旧德”四字,意在提醒子孙后代,不可忘记皇恩祖德,要做忠君爱国、光宗耀祖的孝子贤孙。最前面的一进原来是厢房的门房。当时秋白家用作厨房,炉灶炊具都是依原样修建的,很能触发我们对当年秋白家生活情景的想象。门房前壁开一道小侧门,是平时出入的便门。1912年“双十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家家户户门口挂起红灯笼庆祝,瞿秋白却在自家门前挂了一盏写上“国丧”两字的白灯笼。那盏小小的白灯笼,在一片粉饰太平的红灯笼中,犹如一朵傲霜的白菊,一直亮到天明。
各位游客,瞿秋白纪念馆的参观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三篇: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2012年4月21日星期六上午,我和两位同学相约一同前去瞻仰瞿秋白故居和瞿秋白纪念馆。四月的江南,似乎总是少不了那点点雨水的滋润。从清晨开始,天,便下起了微微的蒙蒙的细雨,就这样,我们三人怀着无比崇高、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一次心灵学习的旅途。
从学校乘车约半个小时,再行走一两分钟,不一会儿,我们便来到了目的地——瞿秋白纪念馆。站在门口,大致简单看去,瞿秋白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庭院,黑瓦白墙,交相辉映,书香气息浓厚,很有江南水墨的美妙韵味。这使得它在这四周现代化的建筑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庭院的正门口,有一块茅盾先生所题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牌匾。站在门前,静静的停留片刻,你会发现,不时会有路边的行人,停下自己匆忙的脚步,扭头静看这座有独特气息的历史建筑。而进出其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的主人,用自己怎样博大的胸怀,何等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引领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使得人们将他永远铭记于心!
瞿秋白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瞿秋白纪念馆,是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第二部分是瞿秋白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秋白纪念馆:为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粉墙黛瓦,长檐耸脊,敞亮天井,马蹄山墙,属典型的明清居室风格。门额上横书的馆名是由邓小平同志1985年亲笔题写。
馆门两侧的墙壁上对称地各装镶一方铜雕,古朴厚重,栩栩如生。右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列宁,侧重表现的是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的瞿秋白。左边铜雕的主画面是瞿秋白与鲁迅,侧重表现的是文学家、翻译家和文化旗手的瞿秋白。展览大厅分为瞿秋白生平事迹的照片、文字、实物和雕像。基本陈列《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并推出《纪念瞿秋白书画展》等专题陈列。建馆来,先后接待了陈丕显、宋任穷、薄一波、乔石、杨尚昆、李瑞环、宋平等国家领导人,朝鲜等16个国家的党政代表团和专家学者及数十万参观看,编辑出版了《江南一燕》和《瞿秋白研究》(丛刊),编印了《瞿秋白研究信息》,是纪念瞿秋自、学习瞿秋白、宣传瞿秋白、研究瞿秋白的重要基地。
此外馆内还设有影视厅、资料室、贵宾室、学术厅、电脑室等,为宣传和研究瞿秋白提供多功能现代化的服务。
瞿秋白故居:入内黑漆大门两边各立“抱鼓石”一尊,上刻三狮戏秋的浮雕,显示着这个大家族的高贵和吉祥。黑漆大门上方赫然高悬“城西瞿氏宗祠”白底篆书匾额。
故居分东西两院,各有四进,地势逐渐抬高,含步步高升之意,中列隔墙,有廊道门扇相互连通。
西院为正屋,原为供祭祀用的厅堂,庄严而神秘。
东院为厢房,是当年族人和仆人食宿休息的地方。
瞿秋白1912年—1916年就住在东院。东院第四进以屏门隔开,大房间为秋白弟妹卧室,小间系“翻轩”为秋白书房兼卧室;连结三、四进的“穿堂”,是秋白与父亲稚彬先生的画室。里面安放的100多件家具和生活用品,都是按照当时的格式征购或仿制,并照原样陈列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秋白,江苏常州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而又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理论家、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小迳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关入上杭监狱。由于叛徒指认,身份被识破,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神态自若缓步走出囚室,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留下最后的风采。用毕酒菜,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一位临场记者这样报道瞿秋白就义时的情景: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瞿秋白来到中山公园,“至中山公园,全园为之寂静,鸟雀停息呻吟。信步至亭前,已见小菜四碟,美酒一饔。彼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神色无异”。酒半乃言曰:“人生有小休息,有大休息,今后我要大休息了。我们共产党人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瞿秋白说罢此话,坦然正其衣履,到公园凉亭前拍了遗照———他背着两手,昂首直立,恬淡闲静之中流露出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概。
瞿秋白在刀兵环护下,慢步走向刑场。刑场在长汀西门外罗汉岭下蛇王宫养济院右侧的一片草坪,距中山公园二华里多。倘是怕死的人,不要说步行两华里,就是二十米也无法走,恐怕是要被人拖行的。
瞿秋白手挟香烟,顾盼自如,缓缓而行。继而高唱国际歌,打破沉寂之空间。到了罗汉岭下,他自己找了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接着饮弹洒血,从容就义。
当我佇立在瞿秋白同志的青铜雕像前,回想着电影中瞿秋白同志奔赴刑场,英勇牺牲的情景时,我不由得思绪滚滚,浮想联翩。作为一名政治家,他是伟大的,坚强的,同样也是不幸的。他在1931年被王明集团迫害后,离开了党中央的领的岗位,受到各种的打击后,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并没有随之改变,而是更加坚定。中央红军决定长征,瞿秋白曾请求随军长征,但遭到拒绝,1935年2月,瞿秋白在秘密转移时,不幸落入虎口,师长宋希濂以“学生”身份劝降,被拒绝。他写下了《多余的话》这样一篇千古奇文,表现了瞿秋白的包标卓立的自我和风雅、博大、深邃的心灵世界,在长汀英勇就义。在“文革”中,他又被诬为“叛徒”,墓被捣了,碑被砸了,死后四十多年后又蒙受一场大冤案。但是,历史毕竟是公正的。1985年,党中央对瞿秋白作出了历史性的评价,完全恢复了瞿秋白的真实而伟大的形象,在瞿秋白的故居建立了瞿秋白纪念馆。一代英豪,重新屹立在人们的心目中。
瞿秋白是不朽的。他如滚滚江水,在大地的怀抱中终古地流淌着,不息地流淌着;他是喜马拉雅上的珠穆朗玛峰,像高山一般的崇高,一般的雄伟,一般的壮丽,一般的高昂,巍然耸立,永不倒下。他的人格,他的信仰,他的坚定,他的道德,他的文章,他的聪慧,他的希望,将永世长存!
走出瞿秋白纪念馆,我无意间发现,来时,那蒙蒙细雨的天已然放晴。阳光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舒适。慈祥的照耀着树叶、花瓣上晶莹的雨水,照耀着我们生活的世界。
在返回的路上,我看到了在瞿秋白纪念馆旁的觅渡桥小学,我为能在那里学习的孩子而感到幸福,我相信先人的英雄光辉必会引领者后人不断前进!
第四篇: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篇一: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星期天我们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了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细细地阅读了瞿秋白的生平和革命经历,我深受感动。
瞿秋白曾经两次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一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者、理论家和宣传者。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充实而璀璨。他思想先进,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留下了诸多第一:我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我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我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并一直沿用至今;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一人。他本是一个文人,但却因为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毅然从政,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选择从政道路,并为之奋斗终身。
瞿秋白是伟大的,但静静走近时,你还会发现他是真实的,纯粹的。我去过位于常州青果巷的八桂堂,那是瞿秋白出生的地方。院子里至今还有几棵桂花树,静静地舒枝展叶,每一片叶子上都跳跃着一簇光亮。每当八月时,树上就会开放小小的桂花,花不盛,香味也并不十分浓郁,但是却给人很恬适的感觉。去瞿秋白故居参观的人不多,因此你在那里的感觉不像是在参观某一位革命者的故居,更像是在拜访一个普通人,一个值得你崇拜的人。瞿秋白曾在这个院子里住过几年。离开了这里,他曾经辗转数地,寄人篱下。也许是因为这段成长的经历,让他看到了更多的民生疾苦,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和平年代,我们不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去革命,去战斗,但是,我们依然应该从瞿秋白这样的革命先烈身上学会要有民族忧患意识,要敏锐地关注国家趋势,要纯粹地为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做不了太大的事,但是我可以学瞿秋白,有虔诚的理想,不畏牺牲个人利益,做好自己的工作,成为社会主义前进列车上的一颗小小螺丝钉。
篇二: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为了崇高的事业,继续开拓进取。
今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先烈瞿秋白,肃立在塑像前。尔后,参观了秋白的生平事迹,受到深刻教育。秋白同志是张太雷出席共产国际第三次会议期间介绍入党的。我们常州人值得骄傲的三杰都是我党最早入党的重要人物。特别是张太雷和瞿秋白关系不同一般,既是同乡、同志、同学友,又是|“五四”运动的战友。
“五四”运动也促使瞿秋白思考中国的各种现实问题,去探寻中国的出路。他认为要使社会改造获得成功,那就必须把群众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结合起来,改革旧制度,打破旧习惯,建立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用新的信仰,新的人生观去改造新的生活。
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必须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瞿秋白同样是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先行者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工作。一九二二年初回国后与国内党的高层领导一起,宣传十月革命经验,组织各类群众罢工等革命工作。特别是“八七”会议确立了瞿秋白的中央领导地位,组成临时中央政治局,停止了陈独秀的领导职务,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在湘、鄂、赣、粤四省进行农民秋收暴动,走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革命风起云涌,星星之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由于遭到“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瞿秋白降至中央苏区工作,在福建长汀战斗中被国民党俘虏。他和许多革命先烈一样,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伟大气节。
35年6月英勇就义,三十多年过去,同样遭到了莫大的凌辱,经历了一场令人震惊的磨难,遗骨迁移到八宝山,“四人帮”被铲除,80年中国共产党中央为瞿秋白平反昭雪。瞿秋白不仅以其对中国革命的重要贡献,而且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马列主义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是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最后“多余的话”却获得他思想的升华,有着深沉的历史内蕴和厚度。他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将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纪念他,正是踏着先烈的足迹,继续试探自己的道路,锻炼自己的力量,努力攀登前人所未曾达到的高峰,为了崇高的事业,继续开拓进取。
篇三: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瞿秋白烈士虽然已经离开我们60多年了,但是他的精神仍然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瞿秋白烈士的事迹对我的触动尤其深刻。
一、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我们对革命先烈最好的报答。
缅怀先辈,是为了更好地激励后人,重温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当我们在21世纪享受今天美好生活的时候,永远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珍惜我们的美好生活,就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报答。
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我义无反顾的选择。曾经有人说,21世纪的中国人,越来越不相信共产主义,甚至有人说,共产主义根本就不可能实现。我想说:如果一个人丧失了自己的信仰,那么未来的一切就都是茫然的。
三、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是我今后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今年虽然只有32岁,但是在酒店这个行业却已经打拼了12个年头,在这12年里,我总有一种感觉,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茫然的感觉,我看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工作一项项的完成,但是却始终我看不清自己的未来。但是在我参加了这次阳光酒店培训班之后,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天,我却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终于明白了自己要找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是信仰。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眼前的生活而忙碌,他必定的会感到茫然,但是如果他心中有一个信仰,那他就会感受到自己活着的意义。虽然我只是阳光集团的一个普通员工,但是我想,我只要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我所做的一切就与党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我的生命也会因此变得高尚起来。所以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事业中去,是我今后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会为此而不懈努力,争取早日投入党组织的怀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第五篇: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瞿秋白纪念馆观后感
这是第二次去瞿秋白纪念馆了,前一次记得是班级的团日活动时去的,大家要一起来,一起走,所以时间比较仓促,只是大致参观了一下,未能给我心中带来很深的触动。但这一次就不一样了,这次我特意先在网上查阅了许多瞿秋白的资料,详细了解他的一生事迹,这样再次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当看到那些实物,联想到此时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一股崇敬之情就从心底油然而生。下面就我自己的瞿秋白纪念馆之行及感想记述如下。
从我们学校到瞿秋白纪念馆还是很方便的,从万达那边乘坐公交车大概二十多分钟后下车再步行五分钟左右就到了。首先参观的是瞿秋白故居。瞿秋白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庭院,黑瓦白墙,交相辉映,书香气息浓厚,很有江南水墨的美妙韵味。这使得它在这四周现代化的建筑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庭院的正门口,有一块茅盾先生所题的“瞿秋白同志故居”的牌匾。进入大堂便看见瞿秋白的一具铜像,虽说瞿秋白患有肺病,是一个瘦弱的文人,但是他的铜像却高大威武,让人产生无比崇敬之情,我想虽然秋白体弱多病,但他那宽博的胸怀和渊博的知识让他倍具气质与魅力身后的墙壁上“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旁边的竖版上“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两行诗文和一句话语,是瞿秋白无私奉献于中国革命事业的挚爱道白,发自肺腑,动心又动情。即使在挨过党组织的斗,受过国民党的刑,遭受错误的排挤和迫害的逆境中,他依然心怀坦荡、意志坚强,给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纪念馆有《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陈列了瞿秋白的照片、文字、实物和雕像。进入黑漆大门的故居,门上方高悬有“城西瞿氏宗祠”的白底篆书匾额。故居展示了瞿秋白一家人当年生活居住的场景。简陋的桌椅床柜家具,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陈列,见证了瞿秋白的成长和这个知书达理家庭的付出。
接着,我们踏入了瞿秋白同志的纪念馆,纪念馆显得非常的亮丽光线。同样刚进门也是一尊巨大的瞿秋白同志铜像,在铜像两旁一一陈列着书籍和画像,还有的就是出土的文物。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长长的镶在墙上的字碑,上面密密麻麻的字我自然也看不懂,只觉得刚刚长出新叶的枝条依偎着,修饰着这清俊奇秀的字是很有韵味的。面向纪念馆的大厅,左边是瞿秋白与列宁的浮雕,他们俩气宇轩昂,在蓝天下阔步,充满对前途光明的憧憬,充满对革命的激情,体现了瞿秋白作为一名革命家的风度与情怀,也正刻出了当时瞿秋白在翻译俄文,传播俄国无产阶级理念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边是瞿秋白与鲁迅的浮雕,将瞿秋白与鲁迅放在一起不仅表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也体现了瞿秋白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与其做出的贡献,只是他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它用于研究各种文学的时间与精力。
走着走着,浑然不觉已经到了最后,虽然很不愿意,我还是来到了瞿秋白最终被抓捕行刑那一段。但越到生死关头,越能体现一个信仰之崇高,人意志之坚定。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水口村小迳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关入上杭监狱。由于叛徒指认,身份被识破,于5月9日被押解到长汀。在被押期间(5月23日),瞿秋白写下了《多余的话》,表达其由文人从政曲折的心路历程。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神态自若缓步走出囚室,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留下最后的风采。用毕酒菜,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看到这我又不禁想起了文革中他又被诬为“叛徒”,墓被捣了,碑被砸了,死后四十多年后又蒙受一场大冤案。但是,历史毕竟是公正的。1985年,党中央对瞿秋白作出了历史性的评价,完全恢复了瞿秋白的真实而伟大的形象,在瞿秋白的故居建立了瞿秋白纪念馆。一代英豪,重新屹立在人们的心目中。
参观结束后,脑海中浮现他的种种,与他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又是多么的平庸,是那个动荡的年代创造了瞿秋白这样的伟人,而那那时的中国也需要想瞿秋白那样的赤子。面对蒋介石的“招安”,他的回答是“头可断,志不可改”“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面对财富,面对生存,更是面对一个人的考验,瞿秋白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瞿秋白是不朽的。他如滚滚江水,在大地的怀抱中终古地流淌着,不息地流淌着;他是喜马拉雅上的珠穆朗玛峰,像高山一般的崇高,一般的雄伟,一般的壮丽,一般的高昂,巍然耸立,永不倒下。他的人格,他的信仰,他的坚定,他的道德,他的文章,他的聪慧,他的希望,将永世长存!